光的折射(较难)

合集下载

光的反射折射专题培优讲座(高难度选用)配套练习+考点分析+答案解析

光的反射折射专题培优讲座(高难度选用)配套练习+考点分析+答案解析

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内,人眼位于P(0,4)位置处,平面镜MN竖直放置其两端M、N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某发光点S在该竖直平面y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内自由移动时,此人恰好都能通过平面镜看见S的像,则该区域的最大面积为(图中长度单位为:m)()A.0.5m2 B.3.5m2C.4m2 D.4.5m2(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平面镜,最大面积重要知识:光的反射定律如图,连接MP、NP,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MP的入射光线AM,做出NP的入射光线BN,梯形ABNM是发光点S的移动范围.下底AB为2m,上底为1m,高为3m,根据梯形形面积公式得:×(1m+2m)×3m =4.5m2故选D.本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定律的作图,梯形面积的计算,把物理和数学结合起来,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2.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上,人眼位于坐标点(3,0)上,一块平面镜水平放置,介于坐标(0,3)和(﹣1,3)之间.今有一发光点P从坐标原点沿x轴负方向运动,此过程中P点在下列哪个区间运动时,人眼可以从平面镜中观察到P点的像()A.0→﹣1区间B.﹣1→﹣3区间C.﹣3→﹣5区间D.﹣5→﹣∞区间(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平面镜,区间范围重要知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人眼位于坐标点(3,0)上,x坐标,x=3关于0对称点是﹣3,x=3关于﹣1对称点是﹣5,因为一块平面镜水平放置,所以发光点经过x轴[﹣3,﹣5]之间会被看到.故选C.若要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则需借助于边界光线,边界光线的公共部分即完整像的观察范围)3.如图,S为小电珠,它发出的光可看作由一点发出的。

S正对圆孔,到孔的距离为L,透过圆孔的光在后面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圆斑.若在孔上嵌一凸透镜,则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则该透镜的焦距、圆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可能为()A.L2,L2 B.L2,L C.L,L D.L,2L(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小电珠,凸透镜重要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由“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可知亮点是发光点的等大的像,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时,v=2f,可知L=2f,则该透镜的焦距f=L2,圆孔与光屏之间的距离即像距v=2f=L故选B.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光屏上立刻出现一个清晰的亮点”判断出此时物像等大)4.有一高度为H的田径运动员正在进行100米的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运动,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 s 160 ,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人的高度为h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是△L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 .100m 成绩B .冲线速度C .100m 内的平均速度D .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运动员,速度重要知识:速度的计算A.100m 的成绩指的是总时间,运动员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变速运动,故无法求得运动时间,故A 错误;B .胸前号码上的模糊部分的宽度为△L ,即为两次曝光时运动员的底片上的位移,根据运动员底片上的高度和实际高度的比例即可求得两次曝光的实际位移为:x=△LH/h ,所以冲刺时的瞬时速度v=x/t=60△LH/h ,故B 正确;C.100m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因无法求得时间,所以无法求出平均速度,故C 错误;D .根据题目所给数据,求不出人离相机的距离,故D 错误;故选B .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速度是变化的,无法求得运动的总时间,但在冲刺阶段,非常短的时间内,可以用平均速度去代替瞬时速度)61.如图所示,一底面半径为R 的圆锥体,放在一焦距为f 的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并使其对称轴与主光轴重合,顶和底面中心分别在焦点和2倍焦距处,圆锥体经透镜所成的像是( )A .在透镜左侧,为圆锥面放大的虚像B .在透镜右侧,为放大的圆锥形实像C .在透镜右侧,为有限长圆柱形实像D .在透镜右侧,为无限长圆柱形实像(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圆锥体,透镜重要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由题意知,圆锥体的顶点和底面分别在焦点和2倍焦距处,其它部分在f 和2f 之间,所以可以成圆锥的实像,像在凸透镜的右侧,底面的像在右侧的2f 处,其它部分随着物距的减小,像增大,像距也增大,焦点处的顶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将平行射出,所以顶点的像在无限远处,因此在透镜的右侧,成了一个无限圆柱体的实像.故选D.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62.小明同学正对竖直的平面镜站立,小明的脸宽为18cm,小明两眼的距离为8cm,小明欲使自己无论闭上左眼还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从镜中看到自己的整个脸,则镜子的宽度至少为()A.8cm B.10 cm C.13 cm D.26 cm(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平面镜,宽度重要知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如图所示,人的脸宽为AB等于18cm,两眼为C、D,CD=8cm,如果用左眼看完整的像需用PR之间的平面镜,如果用右眼看完整的像需用QS 之间的平面镜,所以无论闭上左眼或右眼都能看到完整的像需用PS之间的平面镜因PS=是梯形CDB′A′的中位线,则PS=(A′B′+CD)/2.因AB=A′B′=18cm.CD=8cm,所以PS=(18cm+8cm)/2=13cm.故选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了像的位置后,正确找出边界光线是解题的关键63.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则()A.θ1=30°,θ2=30°B.θ1=30°,θ2=60°C.θ1=60°,θ2=30°D.θ1=60°,θ2=60°(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平面镜,转过角度重要知识:光的反射定律如图所示,平面镜旋转30°,相当于入射角增大30°,则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夹角为60°,即反射光线转过60°,所以,由左右两图的“虚像”的位置可知: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为60°.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了解和掌握,通过画图解答,学生更容易理解,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64.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电工仪表,一面镜子重要知识:平面镜的应用仪表的指针比较细,容易产生误差,镜子对光线有反射作用,且光路是可逆的,读数时,眼睛看指针与镜子里的指针影像重叠,使得读数比较准确.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65.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竖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镜子内的三个像()A.全都做顺时针运动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C.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平面镜,三个像重要知识: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如图所示: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镜子内的三个像中,S0、S′均做逆时针运动.S″是重合的像,相反了两次,应该做顺时针时针转动,故选项C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是左右相反的)66.如图所示,在桌子边放一个三棱镜,在后面放上一支短蜡烛并点燃后我们只有蹲下身去才通过三棱镜看到烛焰,这是因为()A.烛焰被三棱镜反射光所造成的B.光线通过三棱镜后会向下偏折C.这是烛焰光经三棱镜后成的实像D.以上说法都可能(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三棱镜,蜡烛重要知识:光的折射规律光先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会靠近法线;当光线从玻璃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光线通过三棱镜后会向下偏折.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根据折射定律判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关系)67.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下半部分被截去,其上半部分的高度为L.在其左焦点F 处放有高为L的发光物AB,在右焦点F',处放有一平面镜MN.则关于AB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B.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AB的上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下半部分不成像D.AB的下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上半部分不成像(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凸透镜,焦点重要知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1)如图(a)所示,取AB物体的中点P分析:从该点发光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为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但所有这些光线的位置均在凸透镜光心以下,所以这些光线不可能直接会聚成像,也不可能通过凸透镜会聚成像.P点以上各点发出的光线,情况与P点相似,但反射光线的位置更要向下移.P点以下各点发出的光线,情况虽与P点也相似,但反射光线的位置向上移,这些平行光可经凸透镜第二次折射,折射光线应会聚在左侧焦平面上的某点处.(2)如图(b)所示,点Q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平面镜反射、再经凸透镜折射后,在Q点正下方距主光轴相同距离的Q’处会聚成像,该像显然是倒立的、等大的.本题正确选项为D.故选D.本题可用作图法进行分析,取AB物体的中点P分析,P点以上各点发出的光线,P点以下各点发出的光线三种情况进行分析)68.如图所示,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P发出红、黄、绿三色复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的毛玻璃屏从透镜附近沿轴方向向远移动时,在屏上将依次看到()A.红、黄、绿亮点B.红、绿、黄亮点C.黄、红、绿亮点D.绿、黄、红亮点(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凸透镜,玻璃屏重要知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是玻璃制成的,同一个凸透镜,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凸镜对其折射率不同.玻璃对绿光的折射率比红光大.也就是说,对于绿光的焦距比红光的小,绿黄红波长依此增大,折射率依此减小,所以在屏上将依次看到绿、黄、红亮点.故选D.根据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凸镜对其折射率不同.绿黄红波长依此增大,折射率依此减小可作出选择)69.两平面镜AM、AN之间的夹角为90 °,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平面镜,凸透镜重要知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如图所示:①S通过两个平面镜成3个虚像,(因为其中两个重合了),分别是S1、S2、S3;②S1、S2分别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则不能成像,只有S3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且通过凸透镜的光心,可以成一个实像S4;③S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S′;综上分析,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有四个虚像,一个实像.故选B.注意区分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是光线的实际会聚点,而平面镜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70.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要按被照物体距相机镜头的远近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把想拍摄的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不论远处还是近处的物体,在照片上都比较清晰,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普通照相,调焦重要知识:生活中的透镜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通过以上分析,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以及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的时候,像距接近1倍焦距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71.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距为15cm.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为d的平行光束,如图(a)所示,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度为4d的平行光束,由图(b)所示,则()A.f1=30cm,f2=15cm B.f1=15cm,f2=15cmC.f1=30cm,f2=20cm D.f1=45cm,f2=30cm(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透镜;平行光束;宽度重要知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设平行光束宽度为D,根据两个透镜焦点在透镜左侧重合,则有D:d=f1:f2①;由“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可得f1=15cm+f2 ②,由图(b)所示的两个透镜焦点在两透镜之间重合,则有D:4d=f2:f1 ③,由①②③解得:f1=30cm,f2=15cm.故选A.本题考查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以及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属于一道跨学科的题目,综合性较强)72.如图所示,两平面镜OA和OB夹角为α,入射光线平行于OB镜且在两镜面间经12次反射后不再与镜面相遇.则两镜面之间的夹角α可能为()A.13°B.14°C.15°D.16°(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两平面镜;入射光线;反射重要知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如图:反射一次反射角度较小α,第一次反射反射角90﹣α,第二次反射反射角90﹣2α…要想使光线反射12次,那么第六次反射光线不能垂直照在镜子A上(下面的那个图)要是垂直照在A上的话,根据光路可逆,要反射13次才能出去.第六次反射光线照在A上的入射角β,如果等于α,根据光路可逆原理,此后反射的光路和前六次的光路相同,最终会平行OA射出去.所以β可以等于αβ小于α反射12次也可以,只是最终光线射出时和OB成角小于α.α=β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α+6α+6β=180,α+6α+6α=180,13α=180解得:α=13.84β减小,α会变大,所以此时的α是最小值.如果反射6次后,在反射5次就射出镜子外的话,有α+6α+5β’=180α=β’时,刚好是平行OB射出.12α=180α=15,此时只能反射11次,所以α不能等于15.α的取值范围13.84<α<15故该角一定在大于13.8°与小于15°之间,所以B中的14°是正确的.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反射求解,此题体现了不同学科间是相互联系的特点)73.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如图),那么拍摄的相片()A.其上部将出现一个黑点B.其下部将出现一个黑点C.其上部和下部皆无黑点D.其上部和下部各出现一个黑点(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镜头上粘上一个灰尘颗粒重要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当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一个黑点,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选C.本题主要考察凸透镜成实像时,无论遮住凸透镜的上部、下部、中间,都不能改变像的大小,但是像变暗,凸透镜遮住的越多,像越暗)7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不透光的边长为x的正方体物块.在正方体正左方有一点光源S,点光源和正方体物块的距离也为x.若在点光源S的上方距离为H处水平放置平面镜,H大小固定不变,平面镜足够大.不考虑其他光源的存在,那么在正方体的另一侧水平面上,将会由于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而被照亮,现改变x的大小,当x增大到时,照亮区域将消失.(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点光源;平面镜;不透光正方体重要知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的应用,根据题意作出光路图,应用数学知识求解本题即可)75.无云的晴天,如果你在野外迷失了方向,可以在地平线上竖直立一根杆,地面上的OA是杆的影子,过了一段时间后,影子移到了OB位置,则AB箭头所指的方向为____方(选填“东”“南”“西”或“北”).(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晴天;竖立一杆;影子重要知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一天内,太阳从东方升起逐渐向西方移动,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影子会从西方逐渐向东方移动,所以OB在OA的东方,所以箭头所指的方向是东方.故答案为:东.根据太阳东升西落和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在东方时,影子在西方,太阳在西方时,影子在东方即可解答.)76.某同学家的热水器的温度控制器未能正确安装,他从镜子里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像,则此时显示的温度是_____,如果显示的温度是64℃,请在下面空格处画出通过镜子看到的数字的像_____.(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从镜子里看看到的像重要知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77.如图,AB表示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P1P2是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是屏,三者互相平行.屏MN上的ab表示一条水平的缝(即a、b之间是透光的).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的小孔S(其位置见图),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试在本题的图上用三角板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在P1P2上把这部分涂以标志.(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重要知识: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1)①分别作P1P2、Ma、bN对于AB的对称线P′1 P′2、M′a′、b′N′,则P′1 P′2就是P1P2对于平面镜AB的像,M′N′是MN对于平面镜AB的像.②连接S、a并延长,与P′1 P′2交于一点,并作该点对于AB的对称点,此对称点在P1P2上,是可看到部位的左端.③连接S、b′并延长,与P′1 P′2交于一点,作该点对于AB的对称点,此对称点也在P1P2上,是可看到部位的右端.上述顺序也可以是①③②.(2)①作S点对AB的对称点S′,S′就是S的像点.②连接S、a并延长,与AB交于C点③连接S′、C并延长,与P1P2交于一点,此点就是可看到部位的左端.④连接S′、b并延长,与P1P2交于一点,此点就是可看到部位的右端.上述顺序也可以是②①③④或①④②③.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结合几何知识,因此要注意学科间知识的渗透)78.如图所示,一宽为ab的平面镜,垂直纸面放置,平面镜可以绕其中心轴O 转动,MN为离平面镜一段距离的直线.人眼在ab与MN之间的某固定位置P点(图中没有标出),通过平面镜ab观察MN.转动平面镜,人眼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MN上不同的区域.当平面镜ab与直线MN平行时,人眼通过平面镜恰能观察到MN上从A点到B点的整个区域.(1)利用刻度尺等工具,确定人眼所在位置.(2)将平面镜ab绕O轴顺时针转过θ角,利用刻度尺等工具,画出人眼此时通过平面镜在MN上观察到的区域.(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眼睛能看到物体MN的AB部分重要知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1)连接A与平面镜的左边缘并延长,连接B与平面镜的右边缘并延长,两条直线交与P1点,P1是眼睛的像的位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由点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找出人眼睛的位置P.(2)当平面镜转动θ后,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作出人眼在转过θ角后的平面镜中的像P2.连接P2点和转动后的平面镜的两个边缘并延长,交与物体MN上,即为观察到的范围.熟练掌握眼睛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的两种求解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9.如图,凸透镜L的焦距为f,F为焦点,在离透镜1.5f处垂直主光轴放置一平面镜M,左侧焦点F的正上方有一点光源S,试通过作图确定在凸透镜右侧所成像点的位置,要求作出两条光路.(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凸透镜;点光源;像点重要知识:透镜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因点光源S正好在凸透镜左侧焦点F的正上方,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点光源S关于平面镜的像点在2F上,连接像点与左边焦点F,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与焦点即为点光源S的反射光线,并将其延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主光轴射出,在过S作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右边焦点,两条直线的交点S′即为右侧所成像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此题综合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有一定难度,属于难题.)80.(1)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甲中的实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2)据图乙中的入射光线作出这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相应的折射光线;(3)请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在图丙所示的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4)如图丁所示,OO′为透镜的主光轴,AB是物体,A′B′是AB经过透镜所成的像.用作图方法找出透镜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画出这个透镜.(考点:光的反射折射定理及应用)(答案:关键词:透镜;入射光线;折射光线;近视眼的矫正重要知识:透镜的光路图(1)前面入射光线是会聚的,经过透镜折射后,变为了平行光,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应该是凹透镜;后面平行光经过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由此可知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如图所示:(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3)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如图所示:(4)连接A、A′,与主光轴相交于一点,即为凸透镜的光心.然后即可做出凸透镜,如下图所示:熟练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者发散作用、透镜的特殊光线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8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北宋科学家沈括也做过精彩的描述,他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中间为富所束,亦皆倒垂…”.(如图)。

《光的折射》重难点突破

《光的折射》重难点突破

《光的折射》重难点突破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本节课学习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为学习凸透镜的知识打基础,所以本节既是光的传播三种情况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理解凸透镜知识做好铺垫。

教材中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折射现象,留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领略物理的美妙,体会成功的快乐,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探究的新课程标准。

教学中通过奇妙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用类比法分析和归纳结论,最后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归纳的结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重难点突破1.折射现象突破建议: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折射断筷”在小学看见老师做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一些媒体上有所耳闻,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须充分、直观,以引发学生的疑惑,激发探究的欲望。

这里提供几种引入方案。

方案1:让学生做小实验:“水折断铅笔”──在玻璃杯中盛满水,把铅笔斜插到玻璃杯的底部,从侧面观察杯子,会发现铅笔好像折断了。

“空碗现硬币”──事先在空的碗里放一枚5角硬币,使硬币刚好被碗的边缘挡住而看不到。

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另一名同学慢慢地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方案2:列举一些与折射现象有关的短语,如“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海市蜃楼是怎样形成的?出现在眼前的景物是真实的吗?为什么潭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方案3:可以用课本图4.4-1的实验现象引入课题,最好教师现场做,实验现象比图片更真实,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思维。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难点解析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难点解析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难点解析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光学部分是一个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板块。

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还需要我们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几个难点。

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

比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好像在水中“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理解光的折射,需要掌握几个关键的概念和规律。

首先是折射定律,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其次是折射率,它反映了两种介质对光折射能力的差异。

在解决光的折射问题时,常常需要画出光路图,通过几何关系来求解相关的角度和距离。

例如,求水中物体的实际深度,就需要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来计算。

二、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像。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如照相机的原理;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如投影仪的原理;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的原理。

要理解和记住这些成像规律,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总结。

同时,还需要能够根据给出的物距和焦距,判断出像的性质和位置,或者根据像的性质和位置,求出物距或焦距。

在实际解题中,经常会遇到根据成像情况来确定凸透镜焦距范围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成像规律,结合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来求解。

三、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

这七种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理解光的色散,需要明白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程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程度最小,紫光的折射程度最大,所以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散开来。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 透镜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 透镜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4)[5][6]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此时像呈现在光屏的上半部分,为了使烛焰的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3.如图所示,张沐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______cm;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变短,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此时最合理的办法是______。
【答案】10.0左缩小凸会聚向上调蜡烛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像和物大小相等,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和像距大小都等于两倍焦距,而物距是20.0cm,那么该凸透镜焦距为10.0cm。
(2)[2]张沐同学把蜡烛移到A处,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即所成的清晰像在60.0cm到70.0cm之间,那么光屏应向左适当移动。
(3)[4]将蜡烛换成字母“F”的LED灯,光屏上可以呈现上下左右都相反的像,即可证明。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若保持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镜至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根据收集的数据作出如图甲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小明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当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的45cm刻度处时,小明应该如何观察烛焰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地折射(较难)

光地折射(较难)

一.选择题(共1小题)1.光从空气中斜射到一块水平透明玻璃板上,设入射角为α,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随α的减小而增大B.β随α的增大而增大C.当α=30°时,β在120°到150°之间D.当α=30°时,β可能大于150°二.填空题(共2小题)2.如图所示,人在a点看到b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a处用手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光应朝向处.(先填b、c、e、d)3.小王在河边玩耍看见清澈的河底部有一个黑色的鹅卵石,他想用手中的激光手电筒去照亮鹅卵石,则激光束应对着鹅卵石的照射(选填:上方、下方、正对方向).三.解答题(共8小题)4.海市蜃楼和海滋同现蓬莱5月7日在我市蓬莱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和海滋奇观.两种幻景同现为历史首次,约有10万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由于不明白产生这种奇观的科学原因,古人认为是蜃(蛟龙)所吐之气形成的.实际上,海市蜃楼和海滋都是光学现象,只不过前者是来之万里之外的异地景色,而后者多是本地景色.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会引起折射现象,但这种折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可是当空气层温度变化发生反常时,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温度的显著变化会引起空气层密度发生显著差异,从而导致与通常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这就会产生海市蜃楼.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最常见的为上现蜃景和下现蜃景.无论哪种蜃景都出现在炎热无风的天气,如果大风刮起,这些景色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指出海市蜃楼是一种什么光学现象;(2)文中提到“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请你选择文中两种形式中的一种来说明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5.小明喜欢看星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小明突然想:星星为什么老是眨呀眨的呢?难道它们能一会儿发光,一会儿不发光?不可能!那又是为什么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收集了下面这些光现象,或许可以从中找到原因.(1)在野外围着篝火烧烤,隔着篝火会看到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2)在哈哈镜前会看到自己大变样.(3)夏天,可以看到柏油路上好像有一股水汽在上升,隔着水汽看到对面的东西好像在晃动.问题一:你觉得小明收集的这些现象当中,有哪些与星星眨眼问题相似?你觉得它们的相似点在哪里?问题二: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了吗?请你想一下,在月球上看到的星星会眨眼吗?为什么?问题三:美国的哈勃天文望远镜是科学家们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送上天去的.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把图象传回地球,它无论是制造还是维护都非常昂贵,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把天文望远镜送到天上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6.已知鱼缸里只有一条金鱼,某同学从鱼缸的一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景象.(1)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请你针对如图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用图表示);(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A处、B处或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3)利用你所抽象出的物理模型,用简单的光路图说明上述景象的成因(可用文字加以补充说明).7.小明同学在做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验时,他在第一次实验中,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并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画出来;第二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向射向玻璃,发现此时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个现象说明:;第三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折射光线的反方向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现此时的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所画的光线重合,这说明:.8.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彩虹彩虹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都半空中的水珠时,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形成彩带.研究光线经过水珠的传播规律,可揭示彩虹形成的原因,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点C进入半径为R的水珠,经点D反射,再从点E射出,AB是通过水珠球心O且与入射太阳光平行的直线,用x表示进入水珠的光线距AB的距离,α表示射出光线与AB的夹角,画出过入射点和球心O的直线(即该入射点的法线),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出α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入射的太阳光分布是均匀的,但射出的光线分布是不均匀的,在α最大时强度最大,能被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当太阳光进入水珠时,也产生类似效果.从同一点进入水珠的不同色光在水珠中沿不同路径传播,致使不同色光的α的最大值略有不同.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1.在图甲中,如果连接OD,则∠CDO (>/=/<)∠ODE.2.根据图乙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3.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4.图乙给出的是红色的α﹣x图象,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大于/等于/小于)42°.5.图丙中画出了红光通过小水珠时α最大值的光路.请在图丁中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10.请画出图中,在水中A点看到空中飞机S的像S′的光路图.11.如图,A是水中的一个发光点,从A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B点,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一.选择题(共1小题)1.(2004•河北)光从空气中斜射到一块水平透明玻璃板上,设入射角为α,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随α的减小而增大B.β随α的增大而增大C.当α=30°时,β在120°到150°之间D.当α=30°时,β可能大于150°【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由图知,当α减小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减小,所以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会靠近法线,因此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会增大.所以A说法正确.当α增大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增大,所以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会远离法线,因此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将会减小,所以B说法错误.当α=30°时,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30°,所以反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是90°﹣30°=60°.而折射角要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小于30°但大于0°,因此折射光线与玻璃面的夹角大于60°但小于90°.所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大于60°+60°=120°,而小于60°+90°=150°.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A、C.二.填空题(共2小题)2.(2012秋•五常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人在a点看到b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a 处用手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光应朝向 b 处.(先填b、c、e、d)【解答】解:看到水中的鱼,是鱼身上的光折射入人眼,所以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要用手电筒照鱼的话,直接对准所看到的鱼照射,即b处.故答案为:b.3.小王在河边玩耍看见清澈的河底部有一个黑色的鹅卵石,他想用手中的激光手电筒去照亮鹅卵石,则激光束应对着鹅卵石的正对方向照射(选填:上方、下方、正对方向).【解答】解: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鹅卵石的虚像,鹅卵石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鹅卵石上了.如图所示:故答案为:正对方向.三.解答题(共8小题)4.(2006•烟台)海市蜃楼和海滋同现蓬莱5月7日在我市蓬莱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和海滋奇观.两种幻景同现为历史首次,约有10万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由于不明白产生这种奇观的科学原因,古人认为是蜃(蛟龙)所吐之气形成的.实际上,海市蜃楼和海滋都是光学现象,只不过前者是来之万里之外的异地景色,而后者多是本地景色.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会引起折射现象,但这种折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可是当空气层温度变化发生反常时,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温度的显著变化会引起空气层密度发生显著差异,从而导致与通常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这就会产生海市蜃楼.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最常见的为上现蜃景和下现蜃景.无论哪种蜃景都出现在炎热无风的天气,如果大风刮起,这些景色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指出海市蜃楼是一种什么光学现象;(2)文中提到“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请你选择文中两种形式中的一种来说明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解答】解:(1)由短文可知: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2)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①上现蜃景:通常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又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海水温度较低,那么靠近海面的空气温度也低.再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会出现空气层温度下面低上面高现象而且差别很大,导致空气密度下面大上面小而且差异显著;②下现蜃景:通常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可是在沙漠地区由于泥沙的比热小,在同样受热;情况下升温快,那么靠近沙漠的空气温度高.又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会出现空气层温度下面高上面低现象,导致空气密度下面小上面大.5.小明喜欢看星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小明突然想:星星为什么老是眨呀眨的呢?难道它们能一会儿发光,一会儿不发光?不可能!那又是为什么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收集了下面这些光现象,或许可以从中找到原因.(1)在野外围着篝火烧烤,隔着篝火会看到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2)在哈哈镜前会看到自己大变样.(3)夏天,可以看到柏油路上好像有一股水汽在上升,隔着水汽看到对面的东西好像在晃动.问题一:你觉得小明收集的这些现象当中,有哪些与星星眨眼问题相似?你觉得它们的相似点在哪里?问题二: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了吗?请你想一下,在月球上看到的星星会眨眼吗?为什么?问题三:美国的哈勃天文望远镜是科学家们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送上天去的.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把图象传回地球,它无论是制造还是维护都非常昂贵,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把天文望远镜送到天上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解答】解:问题一:我们看到的星星大多是恒星,它们都能发光发热,恒星发来的光穿过大气层的时候,由于各个不同高度的大气层密度不同,也会发生折射.同时,又由于各个地方大气的密度都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星光偏折的方向不是一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这样,到达你眼睛的星光就会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就觉得恒星的光忽明忽暗,成了一闪一闪的了.而(1)与(3)也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光的折射形成的.而(2)是由于哈哈镜的表面凹凸不平,反射面不平而造成的现象.故答案为:(1)(3)与星星眨眼相似,相似点就是因为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光的折射形成.问题二:因为光的折射就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但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就不存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现象.故答案为:不会,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问题三:因为光的折射现象,更准确地观察太空中的星星,“天上”真空环境下没有光的折射影响.故答案为:利用哈勃望远镜在太空中对外太空进行观察时,可以避免空气的干扰,好处是更准确.6.已知鱼缸里只有一条金鱼,某同学从鱼缸的一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景象.(1)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请你针对如图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用图表示);(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A处、B处或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3)利用你所抽象出的物理模型,用简单的光路图说明上述景象的成因(可用文字加以补充说明).【解答】解:(1)某同学从鱼缸的﹣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两条金鱼,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如下图所示:(2)当金鱼位于鱼缸两玻璃侧面夹角平分线附近一定范围内时,光从水分别通过两玻璃侧面进入空气,发生光的折射,根据光从光疏物质传播到光密物质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分别成像,这两个像分别向两侧面靠近,而通过两个侧面的折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如下图所示.这时就会看到两条金鱼,由图可知,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答: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3)一个是经水面折射成虚像;一个是经侧壁折射成虚像由于空气和水的折射率不一样,所以你看到两个图象,光的传播虽然不需要介质,但在不同条件下,传播的速度也就不同,如真空中光速为:299792458m/s,但在空气中,速度为真空中的4/5;在水中,为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的2/3.因为不同条件下光速不同,所以光传播的路径会发生改变,即折射.折射的强弱与不同条件下的折射率有关!如果是浅水,物体也会在水面从下往上成像,所以鱼看到两个影像.就和镜子面前的你看到两个自己一样.7.小明同学在做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验时,他在第一次实验中,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并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画出来;第二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向射向玻璃,发现此时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个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第三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折射光线的反方向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现此时的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所画的入射光线光线重合,这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解答】解:在第一次实验中,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并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画出来;第二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向射向玻璃,发现此时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个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第三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折射光线的反方向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现此时的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所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故答案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8.(2011•三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B、D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解答】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符合条件的有B、D两图;(2)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记录液体对光的偏折的光斑的位置,比较液体对光的偏折程度,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故答案为:(1)B、D;(2)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3)油.9.(2013•盐城)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彩虹彩虹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都半空中的水珠时,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形成彩带.研究光线经过水珠的传播规律,可揭示彩虹形成的原因,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点C进入半径为R的水珠,经点D反射,再从点E射出,AB是通过水珠球心O且与入射太阳光平行的直线,用x表示进入水珠的光线距AB的距离,α表示射出光线与AB的夹角,画出过入射点和球心O的直线(即该入射点的法线),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出α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入射的太阳光分布是均匀的,但射出的光线分布是不均匀的,在α最大时强度最大,能被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当太阳光进入水珠时,也产生类似效果.从同一点进入水珠的不同色光在水珠中沿不同路径传播,致使不同色光的α的最大值略有不同.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1.在图甲中,如果连接OD,则∠CDO = (>/=/<)∠ODE.2.根据图乙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 B .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3.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增大.4.图乙给出的是红色的α﹣x图象,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小于(大于/等于/小于)42°.5.图丙中画出了红光通过小水珠时α最大值的光路.请在图丁中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解答】解:1.因为O是小水珠的球心,所以如果连接OD,则OD即为法线,则则∠CDO=∠ODE.2.由图象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减小.3.由光的折射规律结合图甲可知,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增大.4.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所以当红色的α﹣x图象,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应小于42°.5.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1.=;2B;3.增大;4.小于;5.见下图10.(2012•河南模拟)请画出图中,在水中A点看到空中飞机S的像S′的光路图.【解答】解:从S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射向A点,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在S的正上方即为飞机S的像S′,如图所示:11.(2011•抚顺)如图,A是水中的一个发光点,从A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B点,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解答】解:(1)作出发光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A′,连接A′B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B画出反射光线,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OB又斜射到空气和水的界面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图如下:。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

光的折射说课稿光的折射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是光学中重要的一类,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类。

二、学情分析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的初步知识,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已经有所了解,同时加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也与光的折射息息相关,所以对于接受光的折射的相关知识不会太难理解。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中的入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2)知道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已知入射光线,能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结论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4)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感悟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2)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折射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向学生强调注意客观事物中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提高动手操作和探究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

四、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光的折射规律;能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用玻璃砖等器材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引入课题我们已经知道,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如果光从一种介质传到另一种介质中,情况将会怎样呢?2.进行新课(1)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活动分组实验1:在水槽中加水,使光射入水中,观察到水槽侧面的光斑向左移。

分组实验2:在空碗里放一枚硬币,移动碗,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地向碗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观察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升高了。

教师引导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

初中物理难点模块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难点模块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难点模块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系统性的科学,以探索自然界物质和能量的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有些模块相信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模块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难点。

一、力学部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力学部分的几个难点模块:1. 质点的运动与力质点的运动与力是力学的基础内容,学生需要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之间的关系。

重点掌握牛顿三定律以及力的合成、分解等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力的作用和力的分解学生在力的作用和力的分解方面容易混淆概念,尤其是力的分解问题让很多学生感到困惑。

掌握力的作用规律和不同力的叠加规律,能够准确地进行力的分解计算。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尤其是第二定律的计算题目和实际问题的应用。

二、能量部分能量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以下是能量部分的难点模块:1. 功与机械能理解功与机械能的关系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地计算功和机械能的转化问题,并能够解释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2. 动能与势能动能与势能是能量的两种表现形式,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需要理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关系,掌握计算动能和势能的方法。

3. 简单机械与机械效率学生对于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可能存在困惑。

学生需要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和机械效率的概念,能够准确计算机械效率。

三、光学部分光学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以下是光学部分的难点模块:1. 光的反射规律和成像学生对于光的反射规律和成像问题可能存在困惑。

学生需要理解光的反射规律,能够正确描绘光的反射成像过程,并能够应用反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2. 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较难掌握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 透镜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1)如图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正立/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__方;(2)在保持(1)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用L0、L表示).(4)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保持发光体“F”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你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答案】倒立上缩小<L0-2L相比原来暗【解析】(1)除了作为放大镜的作用外,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实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高度减小,由于所成像是倒立的,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上方;(2)凸透镜向右移动直到再次成清晰的像时,物距必将大于两倍的焦距,所成像为缩小、倒立的实像;(3)在A点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f;在B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光屏和蜡烛位置不变,则A点时的物距和B点时的像距长度相等,所以A、B间距离为L0-2L.(4)用另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经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比原来暗.故答案为(1). 倒立上 (2). 缩小 (3). <L0-2L (4). 相比原来暗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黄汉首先测量了两个凸透镜的焦距,他设计了如下的表格:1焦距f/mm2焦距f/mm3焦距f/mm4焦距f/mm5焦距f/mm平均焦距f/mm凸透镜1凸透镜2(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原理是利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光的折射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

请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___________。

(3)图乙是某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

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_____。

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____。

(4)关于此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玻璃板必须与纸面垂直B.实验中两支蜡烛都必须点燃C.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D.做多组数据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答案】大小换用较薄的玻璃板相等垂直对称 AC【解析】【分析】【详解】(1)[1]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2]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该同学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故实验时应换用较薄的玻璃板。

(3)[3][4]分析图2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5]如果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会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6]A.为了使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故A正确;B.在实验中,将一支蜡烛点燃并放在玻璃板的前边,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后边,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4.4 光的折射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折射现象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在光的折射中,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

知识点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一些;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2)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远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弯折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下弯折了。

重点难点解析一、重点认识光的折射规律(1)在光的折射中,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2)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3)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4)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是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必须对规律内容熟练把握,同时必须会做出折射光路图。

一般情况,给定的物体,经过折射后,物体的像是浅了还是深了,这类问题解答方法就是根据规律作出光路进行分析。

所以科学准确作出折射光路图是十分重要的步骤。

同时要知道人眼睛看到物体的像是虚像。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折射现象【例题1】(2019四川南充)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坐井观天B.杯弓蛇影C.海市蜃楼D.一叶障目【答案】C【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重难点易错题精练(人教版)原卷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折射》重难点易错题精练(人教版)原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同步基础练习)1.下列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B.海市蜃楼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2.《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见矣”,其中“钱随水光而显见”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平面镜成像 D.光的折射3.小凯学习完《光现象》之后,兴致勃勃地回家给妹妹表演了一个小魔术。

他先让妹妹站定,在她面前摆一只“空碗”(如图甲所示),然后缓慢地往碗里倒水,成功地给妹妹“变”出了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

魔术的成功是利用了(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4.鸟儿白天会将玻璃幕墙看成蓝天白云,黄昏会透过玻璃看到明亮室内的绿色植物,导致其贸然飞往撞击受伤。

鸟儿在如图所示位置所见情景,是因为在玻璃与空气分界面处分别发生( )A.光的反射,光的折射B.光的折射,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D.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5.下列现象中,与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原理相同的是( )A.海市蜃楼 B.日食现象 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 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透明的容器中装入无色透明的水。

E、F是两块白色硬板可以绕MN向后转折,实验时让激光器发射的一束激光沿着硬纸板E表面斜射到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纸板F向后弯折时,折射光线会消失B.保持入射角不变,多次实验,可得出规律C.为了显示水中的光路,可以滴几滴牛奶D.光线若沿CO入射,折射光线将沿OB射出7.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装有一定量的水,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

如图所示,则下列操作能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A.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往容器中加水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将容器中的水抽出一部分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8.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空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A处形成一个光斑。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折射》重难点突破创新-市赛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光的折射》重难点突破创新-市赛一等奖

《光的折射》重难点突破的创新光的折射,是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引入的。

本章在对折射现象的研究中,定位在认识折射现象上。

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

为突破重难点,我进行了以下创新尝试:创新实验1:自制叉鱼器进行叉鱼体验笔筒制成的瞄准器用长尾夹固定,鱼叉用晾衣架制成,鱼和发声器则更是体现了新材料的利用。

叉鱼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是一个用空心管做成的瞄准器,眼睛透过瞄准器瞄准鱼身上的金属点,然后保持瞄准器不动,将鱼叉插入空心管,松手让鱼叉自由滑下,如果你插中目标,你会看到灯亮了,听到音乐响了(如图1)。

在水槽中加适量的水,再次瞄准,叉鱼,发现鱼叉没有命中目标,而是在鱼的上方(如图2)。

瞄准器 鱼叉 电源鱼 金属点 发声器 水槽将生活的叉鱼实例搬到课堂中来,以分组实验的形式,创设了教学情境实验中,两次不同的实验结果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造成悬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创新实验2:改进实验器材,增强实验效果改进前的实验效果图3以往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了显示光路,我们会用到光线发散器,这样做确实会让实验现象变得非常的明显。

但由于发散器的发散作用,在验证三线共面时,折过的表面有时仍旧可以接收到一部分光线。

如图3针对这个问题,我对器材进行了改进,在竖板的表面粘上了一层“小绒毛”,起反射光的作用。

如图4所示,这样,即使不用发散器,我们也可以看清光线,在验证三线共面时,就会变得更加方便创新实验3:利用小游戏,加深对光的折射的理解小游戏:角色扮演器材:如图5所示,蓝色的线拉直(两种介质的界面);绿管子(入射光线);黄管子(折射光线)。

游戏规则:两个同学一组,一人扮演折射光线手拿黄管子,一人扮演入射光线手拿绿管子根据口令设计正确的光路同学作评委及时给出评价口令:(1)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2)入射角增大;(3)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4)光才水中斜射入空气中;(5)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界面 入射光线 折射光线图 5 空气如图6所示,学生会发现三线不共面等问题。

八年级超难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超难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超难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初中生而言,可能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过程中,有一些知识点尤其难以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对这些超难物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线穿过两种介质交界面时的现象。

在光的折射中,存在着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例等于两介质折射率的比例”。

这个定律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较为晦涩,需要通过实验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2. 动能与势能转化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弹簧振子、摆锤等问题中,学生需要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

同时,需要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即“孤立系统中,能量总量不变”。

3. 静电力与电场静电力是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力。

在学习静电力过程中,需要理解库仑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

而电场概念是为了描述电荷周围的空间而引入的,学生需要理解电场强度及其计算方法。

4.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因数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由于不均匀微观形状所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在学习摩擦力时,需要理解滑动摩擦因数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之间的差异。

5. 电流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截面的数量。

在学习电流时,需要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而电阻是用来描述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阻碍的大小,学生需要了解欧姆定律以及电阻与导线材料、截面积和长度的关系。

6.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都是常见的运动方式。

学生需要掌握平抛运动的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自由落体运动中,学生需要理解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大小。

7.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由磁场变化引起的电流感应。

在学习电磁感应时,需要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同时还要掌握电磁感应所涉及的相关公式和实验方法。

总结:八年级物理学习中存在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光的折射、动能与势能转化、静电力与电场等。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是一个相对较难的内容,学生经常会遇到理解困难的情况。

在本文中,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难点分析1. 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光的折射涉及到光线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需要理解入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而透镜成像则需要理解透镜的形状、焦距等概念,这些抽象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是相对较难理解的。

2. 数学运算困难:在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的问题中,涉及到一些角度的计算,需要运用正弦定律、折射定律等数学知识进行推导。

对于不擅长数学的学生来说,这一部分内容可能成为难点。

3. 实验操作复杂:在考察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时,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操作。

例如,通过单缝成像实验来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和衍射现象,通过凸透镜实验来观察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等。

实验操作的复杂性会增加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难度。

二、解决方法1. 转变教学策略:针对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的抽象概念,可以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策略,例如借助多媒体教具、实物模型等,使抽象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

同时,通过实际例子和练习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

2. 强化数学运算训练:针对数学运算困难,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数学运算的训练环节,例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计算,从而将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此外,还可以提供一些数学工具,如图形计算器等,帮助学生完成计算。

3. 简化实验操作:针对实验操作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简化实验流程,保留核心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在理论与观察结果上。

同时,可以提前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来探究规律,减轻实验中的操作难度。

4. 多样化评价方式: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小测、实验报告、综合作业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光的折射与透镜成像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的难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的难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的难点摘要:1.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的难点概述2.光学难点的具体内容3.如何解决光学难点4.总结正文:【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的难点概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部分是初中物理中相对较难的一部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一部分的知识点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光学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光学难点的具体内容】1.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学生在理解折射定律、折射率等概念时容易产生困惑。

此外,对于折射现象的实际应用,例如用透镜成像等,学生也需要加强练习。

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光学的另一个重要现象。

学生需要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并掌握反射定律。

同时,对于复杂的反射问题,例如光的干涉、薄膜干涉等,学生也需要加强练习。

3.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基本原理之一,但在一些复杂情况下,例如光的折射、反射等,学生容易忽略光的直线传播。

因此,学生需要加强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和运用。

4.光的色散:光的色散现象是光学中一个有趣且复杂的现象。

学生需要理解光的色散原理,并掌握如何利用光的色散现象进行实验和测量。

【如何解决光学难点】1.加强理论学习:学生需要对光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进行深入理解,例如光的折射、反射、色散等。

在理解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做习题、参加课堂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2.多做实验:光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光学知识的有效手段。

学校和老师应尽量提供丰富的光学实验资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从实验中感受和理解光学现象。

3.结合实际应用:光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照相机、眼镜等。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应用的原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对光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总结】总之,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点,但只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多做实验和结合实际应用等方式,学生是可以逐步掌握这一部分知识的。

高一物理最难的三个知识点

高一物理最难的三个知识点

高一物理最难的三个知识点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难点,其中有三个知识点是许多高一学生认为最难理解和掌握的。

本文将从电磁感应、光的折射和电路分析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并提供相应的解析和方法。

1. 电磁感应电磁感应是物理中的一项重要知识,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较难的内容之一。

电磁感应是指通过磁场内的导体中的电荷运动产生电流的现象。

在理解电磁感应时,我们需要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及楞次定律的应用。

在学习电磁感应时,我们需要理解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受到外磁场力的作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值得注意的是,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呈正比。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图示来观察和分析导体中电场和磁场的变化。

解决电磁感应难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反复练习,提升对电磁感应的应用能力。

在解题时,可以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并注意运用右手定则等工具辅助计算。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也是高一物理中的难点之一。

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速度改变而导致光线改变方向的现象。

学生在学习光的折射时通常会遇到折射定律、光密介质入射光全反射和光的色散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光的折射,我们需要理解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和折射定律的数学表达。

此外,光的折射还与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通过观察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于熟练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应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

3. 电路分析电路分析是高一物理的另一个难点。

电路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来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在电路分析中,学生常常遇到串并联电路、戴维南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学习电路分析,我们需要熟悉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串并联电路的性质。

此外,理解戴维南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原理和应用也是关键。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的难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的难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的难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光学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的传播特性:学生需要理解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线的直线传播以及从一个介质到另一个介质时的折射规律。

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需要多进行实例分析和思考。

2. 光的反射:学生需要了解光线在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上的反射特点,包括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的关系,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解决相关问题。

3. 光的折射:学生需要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光的速度和角度的改变,并能够应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此外,学生还需要理解反射和折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 光的色散:学生需要了解光的色散现象以及原因,即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导致的色散现象。

这需要学生对波长、频率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5. 光的成像:学生需要理解平面镜和透镜的成像原理,包括实物和像的位置关系、放大缩小和正立倒立的关系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掌握成像公式和应用成像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总体来说,光学在八年级物理中属于相对较难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需要注重理论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哪个知识点难学

九年级物理哪个知识点难学

九年级物理哪个知识点难学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被广泛认为是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学科之一。

在九年级物理学习中,学生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难题。

那么,九年级物理中,到底哪个知识点是最难学的呢?在我看来,有很多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可能被学生们认为较为困难。

然而,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要重点讨论的是光的反射与折射这一知识点。

光的反射与折射是九年级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物理现象之一。

然而,正是由于其抽象性和复杂性,导致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这一知识点时常常感到吃力。

首先,光的反射与折射是一种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行为。

在空气中传播的光经过界面进入到其他介质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学生们需要理解光线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以及折射率等概念。

这涉及到一定的几何知识和数学计算,对学生们来说并不容易掌握。

其次,光的反射与折射还涉及到一些实验现象。

例如,学生们可能会学习到采用光箱和反射、折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这些实验虽然能够帮助学生们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但是对于一些概念的深入理解仍然是一个挑战。

学生们需要通过实验来观察光线的路径和角度变化,进而归纳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同时,学生们在学习光的反射与折射时还需要运用一些数学知识。

对于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学生们需要了解和应用正弦定律、折射定律等公式。

这对于一些不善于数学计算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

除了以上所述,光的反射与折射还涉及一些特殊情况和特殊材料。

例如,在介绍光的折射时,学生们可能会遇到光在被棱镜折射后产生色散的现象。

这对学生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新奇和有些难以理解的现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难点,提高学生们对光的反射与折射的理解呢?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们对光的反射与折射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一些有趣的光学现象,例如彩虹的形成、镜子的工作原理等。

通过这些实例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光的折射(较难)

光的折射(较难)

一.选择题(共1小题)1.光从空气中斜射到一块水平透明玻璃板上,设入射角为α,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随α的减小而增大B.β随α的增大而增大C.当α=30°时,β在120°到150°之间D.当α=30°时,β可能大于150°二.填空题(共2小题)2.如图所示,人在a点看到b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a处用手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光应朝向处.(先填b、c、e、d)3.小王在河边玩耍看见清澈的河底部有一个黑色的鹅卵石,他想用手中的激光手电筒去照亮鹅卵石,则激光束应对着鹅卵石的照射(选填:上方、下方、正对方向).三.解答题(共8小题)4.海市蜃楼和海滋同现蓬莱5月7日在我市蓬莱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和海滋奇观.两种幻景同现为历史首次,约有10万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由于不明白产生这种奇观的科学原因,古人认为是蜃(蛟龙)所吐之气形成的.实际上,海市蜃楼和海滋都是光学现象,只不过前者是来之万里之外的异地景色,而后者多是本地景色.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会引起折射现象,但这种折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可是当空气层温度变化发生反常时,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温度的显着变化会引起空气层密度发生显着差异,从而导致与通常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这就会产生海市蜃楼.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最常见的为上现蜃景和下现蜃景.无论哪种蜃景都出现在炎热无风的天气,如果大风刮起,这些景色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指出海市蜃楼是一种什么光学现象;(2)文中提到“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请你选择文中两种形式中的一种来说明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5.小明喜欢看星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小明突然想:星星为什么老是眨呀眨的呢?难道它们能一会儿发光,一会儿不发光?不可能!那又是为什么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收集了下面这些光现象,或许可以从中找到原因.(1)在野外围着篝火烧烤,隔着篝火会看到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2)在哈哈镜前会看到自己大变样.(3)夏天,可以看到柏油路上好像有一股水汽在上升,隔着水汽看到对面的东西好像在晃动.问题一:你觉得小明收集的这些现象当中,有哪些与星星眨眼问题相似?你觉得它们的相似点在哪里?问题二: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了吗?请你想一下,在月球上看到的星星会眨眼吗?为什么?问题三:美国的哈勃天文望远镜是科学家们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送上天去的.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把图象传回地球,它无论是制造还是维护都非常昂贵,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把天文望远镜送到天上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6.已知鱼缸里只有一条金鱼,某同学从鱼缸的一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景象.(1)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请你针对如图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用图表示);(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A处、B处或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3)利用你所抽象出的物理模型,用简单的光路图说明上述景象的成因(可用文字加以补充说明).7.小明同学在做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验时,他在第一次实验中,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并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画出来;第二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向射向玻璃,发现此时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个现象说明:;第三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折射光线的反方向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现此时的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所画的光线重合,这说明:.8.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彩虹彩虹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都半空中的水珠时,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形成彩带.研究光线经过水珠的传播规律,可揭示彩虹形成的原因,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点C 进入半径为R的水珠,经点D反射,再从点E射出,AB是通过水珠球心O且与入射太阳光平行的直线,用x表示进入水珠的光线距AB的距离,α表示射出光线与AB的夹角,画出过入射点和球心O的直线(即该入射点的法线),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出α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入射的太阳光分布是均匀的,但射出的光线分布是不均匀的,在α最大时强度最大,能被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当太阳光进入水珠时,也产生类似效果.从同一点进入水珠的不同色光在水珠中沿不同路径传播,致使不同色光的α的最大值略有不同.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1.在图甲中,如果连接OD,则∠CDO(>/=/<)∠ODE.2.根据图乙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A.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3.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4.图乙给出的是红色的α﹣x图象,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大于/等于/小于)42°.5.图丙中画出了红光通过小水珠时α最大值的光路.请在图丁中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10.请画出图中,在水中A点看到空中飞机S的像S′的光路图.11.如图,A是水中的一个发光点,从A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B点,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一.选择题(共1小题)1.(2004?河北)光从空气中斜射到一块水平透明玻璃板上,设入射角为α,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随α的减小而增大B.β随α的增大而增大C.当α=30°时,β在120°到150°之间D.当α=30°时,β可能大于150°【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由图知,当α减小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减小,所以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会靠近法线,因此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会增大.所以A说法正确.当α增大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增大,所以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会远离法线,因此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将会减小,所以B说法错误.当α=30°时,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30°,所以反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是90°﹣30°=60°.而折射角要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小于30°但大于0°,因此折射光线与玻璃面的夹角大于60°但小于90°.所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大于60°+60°=120°,而小于60°+90°=150°.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A、C.二.填空题(共2小题)2.(2012秋?五常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人在a点看到b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a处用手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光应朝向b处.(先填b、c、e、d)【解答】解:看到水中的鱼,是鱼身上的光折射入人眼,所以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要用手电筒照鱼的话,直接对准所看到的鱼照射,即b处.故答案为:b.3.小王在河边玩耍看见清澈的河底部有一个黑色的鹅卵石,他想用手中的激光手电筒去照亮鹅卵石,则激光束应对着鹅卵石的正对方向照射(选填:上方、下方、正对方向).【解答】解: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鹅卵石的虚像,鹅卵石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鹅卵石上了.如图所示:故答案为:正对方向.三.解答题(共8小题)4.(2006?烟台)海市蜃楼和海滋同现蓬莱5月7日在我市蓬莱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和海滋奇观.两种幻景同现为历史首次,约有10万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由于不明白产生这种奇观的科学原因,古人认为是蜃(蛟龙)所吐之气形成的.实际上,海市蜃楼和海滋都是光学现象,只不过前者是来之万里之外的异地景色,而后者多是本地景色.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会引起折射现象,但这种折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可是当空气层温度变化发生反常时,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温度的显着变化会引起空气层密度发生显着差异,从而导致与通常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这就会产生海市蜃楼.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最常见的为上现蜃景和下现蜃景.无论哪种蜃景都出现在炎热无风的天气,如果大风刮起,这些景色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指出海市蜃楼是一种什么光学现象;(2)文中提到“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请你选择文中两种形式中的一种来说明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解答】解:(1)由短文可知: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2)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①上现蜃景:通常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又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海水温度较低,那么靠近海面的空气温度也低.再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会出现空气层温度下面低上面高现象而且差别很大,导致空气密度下面大上面小而且差异显着;②下现蜃景:通常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可是在沙漠地区由于泥沙的比热小,在同样受热;情况下升温快,那么靠近沙漠的空气温度高.又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会出现空气层温度下面高上面低现象,导致空气密度下面小上面大.5.小明喜欢看星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小明突然想:星星为什么老是眨呀眨的呢?难道它们能一会儿发光,一会儿不发光?不可能!那又是为什么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收集了下面这些光现象,或许可以从中找到原因.(1)在野外围着篝火烧烤,隔着篝火会看到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2)在哈哈镜前会看到自己大变样.(3)夏天,可以看到柏油路上好像有一股水汽在上升,隔着水汽看到对面的东西好像在晃动.问题一:你觉得小明收集的这些现象当中,有哪些与星星眨眼问题相似?你觉得它们的相似点在哪里?问题二: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了吗?请你想一下,在月球上看到的星星会眨眼吗?为什么?问题三:美国的哈勃天文望远镜是科学家们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送上天去的.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把图象传回地球,它无论是制造还是维护都非常昂贵,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把天文望远镜送到天上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解答】解:问题一:我们看到的星星大多是恒星,它们都能发光发热,恒星发来的光穿过大气层的时候,由于各个不同高度的大气层密度不同,也会发生折射.同时,又由于各个地方大气的密度都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星光偏折的方向不是一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这样,到达你眼睛的星光就会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就觉得恒星的光忽明忽暗,成了一闪一闪的了.而(1)与(3)也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光的折射形成的.而(2)是由于哈哈镜的表面凹凸不平,反射面不平而造成的现象.故答案为:(1)(3)与星星眨眼相似,相似点就是因为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光的折射形成.问题二:因为光的折射就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但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就不存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现象.故答案为:不会,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问题三:因为光的折射现象,更准确地观察太空中的星星,“天上”真空环境下没有光的折射影响.故答案为:利用哈勃望远镜在太空中对外太空进行观察时,可以避免空气的干扰,好处是更准确.6.已知鱼缸里只有一条金鱼,某同学从鱼缸的一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景象.(1)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请你针对如图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用图表示);(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A处、B处或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3)利用你所抽象出的物理模型,用简单的光路图说明上述景象的成因(可用文字加以补充说明).【解答】解:(1)某同学从鱼缸的﹣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两条金鱼,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如下图所示:(2)当金鱼位于鱼缸两玻璃侧面夹角平分线附近一定范围内时,光从水分别通过两玻璃侧面进入空气,发生光的折射,根据光从光疏物质传播到光密物质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分别成像,这两个像分别向两侧面靠近,而通过两个侧面的折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如下图所示.这时就会看到两条金鱼,由图可知,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答: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7.小明同学在做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验时,他在第一次实验中,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并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画出来;第二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向射向玻璃,发现此时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个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第三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折射光线的反方向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现此时的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所画的入射光线光线重合,这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解答】解:在第一次实验中,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并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画出来;第二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向射向玻璃,发现此时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个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第三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折射光线的反方向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现此时的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所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故答案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8.(2011?三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B、D(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油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解答】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符合条件的有B、D两图;(2)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记录液体对光的偏折的光斑的位置,比较液体对光的偏折程度,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故答案为:(1)B、D;(2)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3)油.9.(2013?盐城)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彩虹彩虹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都半空中的水珠时,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形成彩带.研究光线经过水珠的传播规律,可揭示彩虹形成的原因,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点C 进入半径为R的水珠,经点D反射,再从点E射出,AB是通过水珠球心O且与入射太阳光平行的直线,用x表示进入水珠的光线距AB的距离,α表示射出光线与AB的夹角,画出过入射点和球心O的直线(即该入射点的法线),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出α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入射的太阳光分布是均匀的,但射出的光线分布是不均匀的,在α最大时强度最大,能被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当太阳光进入水珠时,也产生类似效果.从同一点进入水珠的不同色光在水珠中沿不同路径传播,致使不同色光的α的最大值略有不同.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1.在图甲中,如果连接OD,则∠CDO=(>/=/<)∠ODE.2.根据图乙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B.A.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3.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增大.4.图乙给出的是红色的α﹣x图象,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小于(大于/等于/小于)42°.5.图丙中画出了红光通过小水珠时α最大值的光路.请在图丁中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解答】解:1.因为O是小水珠的球心,所以如果连接OD,则OD即为法线,则则∠CDO=∠ODE.2.由图象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减小.3.由光的折射规律结合图甲可知,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增大.4.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所以当红色的α﹣x图象,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应小于42°.5.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1.=;2B;3.增大;4.小于;5.见下图10.(2012?河南模拟)请画出图中,在水中A点看到空中飞机S的像S′的光路图.【解答】解:从S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射向A点,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在S的正上方即为飞机S的像S′,如图所示:11.(2011?抚顺)如图,A是水中的一个发光点,从A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B点,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解答】解:(1)作出发光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A′,连接A′B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B画出反射光线,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OB又斜射到空气和水的界面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图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共1小题)1.光从空气中斜射到一块水平透明玻璃板上,设入射角为α,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随α的减小而增大B.β随α的增大而增大C.当α=30°时,β在120°到150°之间D.当α=30°时,β可能大于150°二.填空题(共2小题)2.如图所示,人在a点看到b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a处用手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光应朝向 处.(先填b、c、e、d)3.小王在河边玩耍看见清澈的河底部有一个黑色的鹅卵石,他想用手中的激光手电筒去照亮鹅卵石,则激光束应对着鹅卵石的 照射(选填:上方、下方、正对方向).三.解答题(共8小题)4.海市蜃楼和海滋同现蓬莱5月7日在我市蓬莱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和海滋奇观.两种幻景同现为历史首次,约有10万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由于不明白产生这种奇观的科学原因,古人认为是蜃(蛟龙)所吐之气形成的.实际上,海市蜃楼和海滋都是光学现象,只不过前者是来之万里之外的异地景色,而后者多是本地景色.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会引起折射现象,但这种折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可是当空气层温度变化发生反常时,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温度的显著变化会引起空气层密度发生显著差异,从而导致与通常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这就会产生海市蜃楼.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最常见的为上现蜃景和下现蜃景.无论哪种蜃景都出现在炎热无风的天气,如果大风刮起,这些景色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指出海市蜃楼是一种什么光学现象;(2)文中提到“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请你选择文中两种形式中的一种来说明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5.小明喜欢看星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小明突然想:星星为什么老是眨呀眨的呢?难道它们能一会儿发光,一会儿不发光?不可能!那又是为什么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收集了下面这些光现象,或许可以从中找到原因.(1)在野外围着篝火烧烤,隔着篝火会看到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2)在哈哈镜前会看到自己大变样.(3)夏天,可以看到柏油路上好像有一股水汽在上升,隔着水汽看到对面的东西好像在晃动.问题一:你觉得小明收集的这些现象当中,有哪些与星星眨眼问题相似?你觉得它们的相似点在哪里?问题二: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了吗?请你想一下,在月球上看到的星星会眨眼吗?为什么?问题三:美国的哈勃天文望远镜是科学家们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送上天去的.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把图象传回地球,它无论是制造还是维护都非常昂贵,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把天文望远镜送到天上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6.已知鱼缸里只有一条金鱼,某同学从鱼缸的一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景象.(1)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请你针对如图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用图表示);(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A处、B处或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3)利用你所抽象出的物理模型,用简单的光路图说明上述景象的成因(可用文字加以补充说明).7.小明同学在做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验时,他在第一次实验中,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并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画出来;第二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向射向玻璃,发现此时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个现象说明: ;第三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折射光线的反方向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现此时的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所画的 光线重合,这说明: .8.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彩虹彩虹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都半空中的水珠时,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形成彩带.研究光线经过水珠的传播规律,可揭示彩虹形成的原因,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点C进入半径为R的水珠,经点D反射,再从点E射出,AB是通过水珠球心O且与入射太阳光平行的直线,用x表示进入水珠的光线距AB的距离,α表示射出光线与AB的夹角,画出过入射点和球心O的直线(即该入射点的法线),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出α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入射的太阳光分布是均匀的,但射出的光线分布是不均匀的,在α最大时强度最大,能被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当太阳光进入水珠时,也产生类似效果.从同一点进入水珠的不同色光在水珠中沿不同路径传播,致使不同色光的α的最大值略有不同.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1.在图甲中,如果连接OD,则∠CDO (>/=/<)∠ODE.2.根据图乙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 .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3.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 .4.图乙给出的是红色的α﹣x图象,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 (大于/等于/小于)42°.5.图丙中画出了红光通过小水珠时α最大值的光路.请在图丁中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10.请画出图中,在水中A点看到空中飞机S的像S′的光路图.11.如图,A是水中的一个发光点,从A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B点,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一.选择题(共1小题)1.(2004•河北)光从空气中斜射到一块水平透明玻璃板上,设入射角为α,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随α的减小而增大B.β随α的增大而增大C.当α=30°时,β在120°到150°之间D.当α=30°时,β可能大于150°【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由图知,当α减小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减小,所以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会靠近法线,因此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会增大.所以A说法正确.当α增大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会增大,所以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会远离法线,因此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夹角将会减小,所以B说法错误.当α=30°时,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为30°,所以反射光线与玻璃表面的夹角是90°﹣30°=60°.而折射角要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小于30°但大于0°,因此折射光线与玻璃面的夹角大于60°但小于90°.所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大于60°+60°=120°,而小于60°+90°=150°.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A、C.二.填空题(共2小题)2.(2012秋•五常市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人在a点看到b处似乎有一条鱼,如果他要在a处用手电筒的光照亮水里的鱼则手电筒的光应朝向 b 处.(先填b、c、e、d)【解答】解:看到水中的鱼,是鱼身上的光折射入人眼,所以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要用手电筒照鱼的话,直接对准所看到的鱼照射,即b处.故答案为:b.3.小王在河边玩耍看见清澈的河底部有一个黑色的鹅卵石,他想用手中的激光手电筒去照亮鹅卵石,则激光束应对着鹅卵石的 正对方向 照射(选填:上方、下方、正对方向).【解答】解:连接AB,过折射点做法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的位置,虽然人看到的B点是鹅卵石的虚像,鹅卵石的实际位置在B点的正下方,因为激光在进入水的时候也会发生折射,所以照着B点,激光也就刚好落在鹅卵石上了.如图所示:故答案为:正对方向.三.解答题(共8小题)4.(2006•烟台)海市蜃楼和海滋同现蓬莱5月7日在我市蓬莱海域上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海市蜃楼和海滋奇观.两种幻景同现为历史首次,约有10万市民和游客有幸目睹了这一奇观.由于不明白产生这种奇观的科学原因,古人认为是蜃(蛟龙)所吐之气形成的.实际上,海市蜃楼和海滋都是光学现象,只不过前者是来之万里之外的异地景色,而后者多是本地景色.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光线穿过不同高度的空气层时,会引起折射现象,但这种折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什么异常,可是当空气层温度变化发生反常时,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温度的显著变化会引起空气层密度发生显著差异,从而导致与通常不同的折射和全反射,这就会产生海市蜃楼.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最常见的为上现蜃景和下现蜃景.无论哪种蜃景都出现在炎热无风的天气,如果大风刮起,这些景色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指出海市蜃楼是一种什么光学现象;(2)文中提到“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请你选择文中两种形式中的一种来说明空气密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解答】解:(1)由短文可知: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现象(2)空气密度差异情况不同,海市蜃楼的形式也不同:①上现蜃景:通常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又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在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海水温度较低,那么靠近海面的空气温度也低.再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会出现空气层温度下面低上面高现象而且差别很大,导致空气密度下面大上面小而且差异显著;②下现蜃景:通常空气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可是在沙漠地区由于泥沙的比热小,在同样受热;情况下升温快,那么靠近沙漠的空气温度高.又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而会出现空气层温度下面高上面低现象,导致空气密度下面小上面大.5.小明喜欢看星星,听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一天晚上,小明突然想:星星为什么老是眨呀眨的呢?难道它们能一会儿发光,一会儿不发光?不可能!那又是为什么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明收集了下面这些光现象,或许可以从中找到原因.(1)在野外围着篝火烧烤,隔着篝火会看到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2)在哈哈镜前会看到自己大变样.(3)夏天,可以看到柏油路上好像有一股水汽在上升,隔着水汽看到对面的东西好像在晃动.问题一:你觉得小明收集的这些现象当中,有哪些与星星眨眼问题相似?你觉得它们的相似点在哪里?问题二: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了吗?请你想一下,在月球上看到的星星会眨眼吗?为什么?问题三:美国的哈勃天文望远镜是科学家们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送上天去的.然后通过无线电波把图象传回地球,它无论是制造还是维护都非常昂贵,科学家们为什么要把天文望远镜送到天上去?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解答】解:问题一:我们看到的星星大多是恒星,它们都能发光发热,恒星发来的光穿过大气层的时候,由于各个不同高度的大气层密度不同,也会发生折射.同时,又由于各个地方大气的密度都在不断变化,这就使得星光偏折的方向不是一定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这样,到达你眼睛的星光就会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就觉得恒星的光忽明忽暗,成了一闪一闪的了.而(1)与(3)也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光的折射形成的.而(2)是由于哈哈镜的表面凹凸不平,反射面不平而造成的现象.故答案为:(1)(3)与星星眨眼相似,相似点就是因为空气的密度不均匀,光的折射形成.问题二:因为光的折射就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但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就不存在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现象.故答案为:不会,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问题三:因为光的折射现象,更准确地观察太空中的星星,“天上”真空环境下没有光的折射影响.故答案为:利用哈勃望远镜在太空中对外太空进行观察时,可以避免空气的干扰,好处是更准确.6.已知鱼缸里只有一条金鱼,某同学从鱼缸的一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如图所示的景象.(1)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请你针对如图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用图表示);(2)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A处、B处或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3)利用你所抽象出的物理模型,用简单的光路图说明上述景象的成因(可用文字加以补充说明).【解答】解:(1)某同学从鱼缸的﹣角(∠C的角平分线方向)观察,却看到了两条金鱼,为了方便说明产生上述景象的原因,抽象出便于解决问题的物理模型,如下图所示:(2)当金鱼位于鱼缸两玻璃侧面夹角平分线附近一定范围内时,光从水分别通过两玻璃侧面进入空气,发生光的折射,根据光从光疏物质传播到光密物质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分别成像,这两个像分别向两侧面靠近,而通过两个侧面的折射光线都能进入人眼,如下图所示.这时就会看到两条金鱼,由图可知,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答:金鱼的实际位置大约是在∠C的角平分线上.(3)一个是经水面折射成虚像;一个是经侧壁折射成虚像由于空气和水的折射率不一样,所以你看到两个图象,光的传播虽然不需要介质,但在不同条件下,传播的速度也就不同,如真空中光速为:299792458m/s,但在空气中,速度为真空中的4/5;在水中,为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的2/3.因为不同条件下光速不同,所以光传播的路径会发生改变,即折射.折射的强弱与不同条件下的折射率有关!如果是浅水,物体也会在水面从下往上成像,所以鱼看到两个影像.就和镜子面前的你看到两个自己一样.7.小明同学在做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验时,他在第一次实验中,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并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画出来;第二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向射向玻璃,发现此时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个现象说明: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三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折射光线的反方向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现此时的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所画的 入射光线 光线重合,这说明: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解答】解:在第一次实验中,将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并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画出来;第二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反射光线的位置反向射向玻璃,发现此时的反射光线与第一次反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这个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第三次,他将同样的一束光沿第一次折射光线的反方向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现此时的折射光线与第一次所画的入射光线重合,说明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故答案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入射光线;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8.(2011•三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中的 B、D (选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油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解答】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符合条件的有B、D两图;(2)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目的是为了记录液体对光的偏折的光斑的位置,比较液体对光的偏折程度,体现了转换法的思想;(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故答案为:(1)B、D;(2)记录每一次光斑的位置;(3)油.9.(2013•盐城)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彩虹彩虹是大气中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都半空中的水珠时,光线被折射和反射,在天空形成彩带.研究光线经过水珠的传播规律,可揭示彩虹形成的原因,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点C进入半径为R的水珠,经点D反射,再从点E射出,AB是通过水珠球心O且与入射太阳光平行的直线,用x表示进入水珠的光线距AB的距离,α表示射出光线与AB的夹角,画出过入射点和球心O的直线(即该入射点的法线),进一步研究可以得出α与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入射的太阳光分布是均匀的,但射出的光线分布是不均匀的,在α最大时强度最大,能被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牛顿发现,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当太阳光进入水珠时,也产生类似效果.从同一点进入水珠的不同色光在水珠中沿不同路径传播,致使不同色光的α的最大值略有不同.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1.在图甲中,如果连接OD,则∠CDO = (>/=/<)∠ODE.2.根据图乙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 B .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3.如图甲所示,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 增大 .4.图乙给出的是红色的α﹣x图象,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42°.5.图丙中画出了红光通过小水珠时α最大值的光路.请在图丁中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解答】解:1.因为O是小水珠的球心,所以如果连接OD,则OD即为法线,则则∠CDO=∠ODE.2.由图象可知,x从0增加到R的过程中,α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减小.3.由光的折射规律结合图甲可知,光线从空气进入水珠的折射角随x增大而增大.4.由于不同色光的α最大值略有不同,对某一水珠来讲只能有一种颜色的光被地面上的人看到,进入人眼的不同颜色的光来自内外不同弧线的水珠,所以人眼看到的彩虹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所以当红色的α﹣x图象,其α最大值是42°,则紫光的α最大值应小于42°.5.图丁中已画出小水珠的光路,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画出红光通过大水珠(虚线圈)时α最大值的光路,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1.=;2B;3.增大;4.小于;5.见下图10.(2012•河南模拟)请画出图中,在水中A点看到空中飞机S的像S′的光路图.【解答】解:从S发出的光线在水面发生折射,射向A点,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在S的正上方即为飞机S的像S′,如图所示:11.(2011•抚顺)如图,A是水中的一个发光点,从A发出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通过B点,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解答】解:(1)作出发光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A′,连接A′B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B画出反射光线,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OB又斜射到空气和水的界面时,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