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教程》

1、传播

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2、系统

所谓系统,指的是由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意义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对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4、传播者

传播者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5、拉斯韦尔模式

又叫“5W”模式,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主要包括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

6、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7、群体压力

群体中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迫使个体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而和多数人保持一致。

8、流言

所谓流言,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9、大众传播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10、拟态环境

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也有学者称之为“似而非环境

”。“拟态环境”并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11、媒介技术

所谓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12、把关模式

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的,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13、选择性接触假说

受众在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接触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14、媒介接近权

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当向受众开放的责任和义务。

15、传播效果

传播学领域,传播效果包含双重含义。

第一,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第二,它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16、子弹论

出现于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有着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它们的行为。

17、传播流

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18、两级传播

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

19、说服性传播

也称传播的说服效果,指的是受传者的态度沿着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

20、元传播

即人们为了传播而进行的传播行为,包括对所传递符号的定义及其诠释规则的约定。

21、媒介框架

媒介机构信息处理的组织框架,它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媒介信息生产和传播过程的研究。

22、框架效果

框架是我们处理信息的认知结构,运用什么样的框架处理信息,会影响到我们对信息的处理结果,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态度和行为反应,这种影响,被称为“框架效果”。

23、“知沟”假说

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24、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公众接近、分析、评价各种媒介信息,达到沟通交流目的的能力。

25、第三人效果

人们在判断大众传播的影响力之际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倾向于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对“我”或“你”未必有多大影响,然而会对“他”人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

26、信息主权

所谓信息主权,简言之,即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这是信息时代的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播学刚要》

1、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1)包容需要是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与交往、希望隶属于某个群体并与他人维持一定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2)支配需要是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

(3)情感需要是指个人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

2、传播能力

一个人以有效而得体相宜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

3、沟通负荷

是指组织传播的信息总量,这个概念的提出,在于强调组织传播信息量的适当和稳定的问题。

4、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

作家创作的文艺作品,即第一文本;而被接收者印入脑中,经过领悟、解释后再生的艺术情感和形象,才是真正的审美对象,即第二文本。

5、文化休克

跨文化交流时,原本熟悉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陌生起来,心理上的种种不适也随之而来,这种情形被称为“文化休克”。

6、文化领导权

是指统治阶级所谓意识形态自然化,以常识的形式赋予人。

7、信息过载

是相对于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言的。人们处理信息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在信息爆炸的态势下,信息生产的无限性使得人们面对海量信息无能为力。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

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