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练习(高中部分共14篇)讲解

合集下载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考必背古诗⽂理解性默写(64篇)(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的中⼼论点,即。

在后⾯⼜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句常⽤成语的句⼦是:“,”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这与《荀⼦·劝学》篇中指出“,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劝学》中说, ; , .1, “学不可以已”锲⽽不舍,⾦⽯可镂。

2,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3,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1.荀⼦认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中⽤⽐喻说明事物经过⼀定的变化,可以提⾼的句⼦是,;, .。

3.在⽂中⽤⽐喻的⼿法,借助⽊头经过烘烤后发⽣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采⽤对⽐的⽅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字的说服⼒。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劣马与好马进⾏对⽐以说理的句⼦是:,;,。

5.《劝学》中从反⾯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法达到远⼤⽬标的句⼦是:,;,。

6.《劝学》中作者连⽤“登⾼⽽招”、“顺风⽽呼”、“假舆马”、“假⾈揖”四个⽐喻,从见、闻、陆、⽔等⽅⾯阐明了在实际⽣活中由于利⽤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从⽽说明⼈借助学习,就能弥补⾃⼰的不⾜,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

7.在⽂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如果不专⼀,便会像螃蟹⼀样,⼀⽆所成的句⼦是:,,。

8.《论语》中孔⼦说:“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的《劝学》中,也有⼀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是:,。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是:,。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64篇1、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遂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大纲整理版)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大纲整理版)

必背篇目1 初中必备古文1.《论语》十六则----------------------------12.《鱼我所欲也》 (孟子)--------------------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14.曹刿论战《左传》-----------------------2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6.出师表 (诸葛亮) ------------------------27.桃花源记 (陶渊明) ----------------------39.马说 (韩愈) ----------------------------310.陋室铭 (刘禹锡) -----------------------311.小石潭记 (柳宗元) ---------------------3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3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414.爱莲说 (周敦颐) -----------------------4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4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4 必背篇目2 初中必备古诗词17.关雎《诗经》--------------------------518.蒹葭《诗经》--------------------------519.观沧海(曹操)--------------------------520.饮酒 (陶渊明) -------------------------5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522.次北固山下 (王湾) ---------------------523.使至塞上 (王维) ------------------------5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625.行路难 (李白) -------------------------626.望岳 (杜甫) ---------------------------627.春望 (杜甫) ---------------------------6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6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6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7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732.观刈麦 (白居易) -----------------------73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734.雁门太守行 (李贺) ---------------------735.赤壁 (杜牧) ---------------------------736.泊秦淮 (杜牧) -------------------------837.夜雨寄北 (李商隐) ---------------------838.无题 (李商隐) -------------------------839.相见欢 (李煜) -------------------------840.渔家傲 (范仲淹) -----------------------841.浣溪沙 (晏殊) -------------------------842.登飞来峰 (王安石) ---------------------843.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844.水调歌头 (苏轼) -----------------------8 46.破阵子 (辛弃疾) --------------------947.过零丁洋 (文天祥) --------------------94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94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950.己亥杂诗 (龚自珍) --------------------9 必背篇目3 高中必备古文51.《荀子·劝学》(节选)-----------------1052.《逍遥游》(庄子)-------------------1053.师说(韩愈)------------------------1054.阿房宫赋(杜牧)--------------------1155.赤壁赋(苏轼)----------------------1156.蜀道难(李白)----------------------11 必背篇目4 高中必备古诗词57.诗经·卫风·氓------------------------1258.离骚(节选)(屈原)----------------1259.登高(杜甫)------------------------1260.锦瑟 (李商隐) -----------------------1261.虞美人 (李煜) -----------------------126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136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13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13必背篇目1 初中必备古文1.《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64篇必背古诗文(一)初中部分50篇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大纲整理版含注音)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大纲整理版含注音)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1.《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鱼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附字词解释)

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附字词解释)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遥望岷 江上的五津,只见风烟迷茫)。与君离 别意,同是宦游(出外做官)人。海内 (指全国各地)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近邻)。无为(无须,不必)在歧路 (告别的地方),儿女共沾巾(挥泪告 别 )。
6、使至塞上(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 塞时所作) 王维 单车(一辆车)欲问边,属国(汉代称 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用来指 自己使者的身份)过居延(在今内蒙古)。 征蓬(飘飞的蓬草)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直,长 河(黄河)落日圆。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 东南)逢候骑(骑马的侦察兵),都护(指 都护府的长官)在燕然(燕然山,即今现在 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26、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姑且,暂且)发少年狂,左牵 黄(黄犬),右擎苍(苍鹰),锦帽貂裘, 千骑(一人一马称一骑)卷平冈。为报倾城 (全城的人都出来了)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 酒酣 胸(胸怀)胆(胆气)尚(还)开张(宽阔 豪壮)。鬓微霜(稍白),又何妨!持节 (符节)云中(古郡名),何日遣冯唐(这 里作者是以魏尚自比)?会(定将)挽雕弓 (饰以彩绘的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天狼星,这里借指西夏)。
9、次(停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 下 王湾 客路(旅途)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 面宽),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夜 将尽未尽的时候),江春入旧年(江上 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乡书何处 达?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 封家书到洛阳)。
10、望岳 杜甫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夫如何? 齐鲁青(指山色)未了(不尽)。造 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 秀(神奇和秀丽),阴(山的北面) 阳(山的南面)割昏晓(山的南北一 明亮一昏暗,截然不同)。荡胸(心 胸摇荡)生曾(通“层”)云,决眦 (眼角几乎要裂开。眦,眼角)入归 鸟。会当(终当,终要)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

60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附字词解释)

60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附字词解释)

60高考必背64篇古诗文(附字词解释)一、唐代诗歌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字词解释:霜:一种白色结晶体,多出现在低温天气下。

故乡:旧居,家乡。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峰:山巅,山峰。

急:情势紧急,气势汹汹。

滚滚:形容水流声音大而有力的样子。

3.《观刈麦》-白居易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皑:白色,皑皑即白雪纷飞的样子。

若:像,如同。

短语解释:两意:指古代女子接受媒妁之言时,可有“两意”。

相决绝:两人分手,断绝情感。

4.《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红湿:花瓣沾了雨水的样子。

锦官城:按照唐代官制最高职位的城市,意味着高贵富有的人居住的城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夜空中红星与白星排列成的光带,以银色为主(现指银河系)落:指高空物体由上往下坠落。

6.《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悲:忧伤,悲痛。

白发:年纪大了后头发变成银色或白色的头发。

金樽:材质如金的酒杯。

烹:煮、煮熟。

宰:杀死动物,再去皮、去毛、去内脏等工作。

(动词)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撑:摇着浆使小船行进。

偷: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取走别人的东西。

踪迹:足迹或行迹。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之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异客:在外地的游子。

佳节:指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茱萸:一种植物,节日中常用来插在门前、房屋前以祈福、驱邪。

9.《悯农》-李绅春种一粒子,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全国,整个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8)《赤壁赋》中苏轼以“

”两句形
象的描绘出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能文能武、
志得意满的一代英雄形象。
• (9)在《赤壁赋》一文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江中驾着一叶小 船,饮着美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 ”。
•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 句是“________ ,_________ ”。
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


”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5)在杜牧《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 古讽今,以“ ,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 以为鉴,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
4.阿旁宫赋 (1)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2)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4)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 人也
. 5.赤壁赋 (1)在《赤壁赋》中,苏轼写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 “ , ”两句写出了月亮从东山升起前江面的自然景色,让人 感到无比惬意。
(2)在《赤壁赋》中,苏轼以“ , ”两句写自己面对 月下美景,兴之所至吟诵明月之诗,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3)苏轼在《赤壁赋》中,开端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 亮正升起时美妙景色的句子是 “ , ”。


”的后果。
.
1.劝 学 (1)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 过矣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2.逍遥游
(1)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引述《齐谐》之言,描述鲲鹏
(7)韩愈在《师说》中用“

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两句强调懂得
.
3.师 说 (1)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2)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4)爱其子 择师而教之 (5)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7)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挥动翅膀拍击水面,凭借六月的大风飞离北海的句子是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
“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3)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


两句,说明船和水的关系,阐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总会有所凭借
的道理。
(4)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赞扬宋荣子超绝尘世,宠辱偕忘,
并以“

. 3.师 说 (1)韩愈《师说》一文中阐述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
得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的观点的句子是“

”。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选择老师时不要管他的地位和年龄, 并用“ , ”两句说明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3)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
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请教
”两句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
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5)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评价了列子的御风而行,接
着指出“

”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
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
2.逍遥游 (1)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5)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
, ”,怎能不更加愚昧。
(4)韩愈《师说》中用对自己与对儿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
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一
句是“

”。
(5)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 , ”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 风尚难以恢复。
(6)《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 并由此得出“ , ”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
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 ,
”。
(4)《荀子·劝学》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文中


”两句阐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
理。
(5)在《荀子·劝学》中以“

”两句论证只要坚
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即使再难的事也可以做到。
(6)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
持不懈,与之相反的是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
. 4.阿房宫赋
(1)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


”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广阔、隐天蔽日
的宏伟气势。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
是“

”。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
暴行。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地语言叙述了秦
(7)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


”两句写箫声能使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
舞,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
5.赤壁赋 (1)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2)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3)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5)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6)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7)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4) 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泛舟江上让人感到悠悠忽忽地离开 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 “ , ”。
(5)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其 中写自己船桨之美和陶醉划船月下的歌词是“ , ”。
(6)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两句形容
箫声美妙动听,如丝般缕缕回旋不止,给人以美的享受。
• (11)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示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 一道永世长存名句是“_______ ,________ ”。
• (12)苏轼在《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化用《论语·子罕》中 “逝者如斯夫,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两句是 “ ________ ,________”。
.
高一文开头用“
, ”两句,以“木”
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2)在《荀子·劝学》中,文章开端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 作用,并顺势推论出“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 自己的重要性。
(3)《荀子·劝学》一文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