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秋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古诗秋词赏析及答案
古诗秋词赏析及答案古诗秋词赏析及答案秋词刘禹锡(7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两个突出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参考答案:1.作者一反过去诗歌的悲秋习惯,而断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作者身处逆境却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2.①对比鲜明,在对比中显现作者的态度。
②虚实结合,由虚入实,晴空一鹤排云上一句,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
3、这首诗是他在被贬时写下的,诗中写下了他怎样的情怀和精神风貌?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4、诗人勾画了一幅什么样的胜春朝的秋景图?请具体描写一下。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3.(4分)(1)(2分)比喻和反问,形象生动地强调了许诺是不一定经受得住时间的泛的。
(2) (2分)生命是属于自己的,就应该由自己用最美好的画笔,用自己最富活力和激情的线条画出一幅自己最爱的图画。
那张生命的画板,就是画的自己生命的历程。
4. (4分)(1)(2分)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情怀和笑对逆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2分)诗人勾画了一幅秋高气爽、一群白鹤在蓝天白云之上翱翔,令人顿生诗情到碧霄的秋景图。
说明:每小题2分,大意正确即可给分。
5、从第一、二句诗可以看出,此诗在立意方面有何显著的特点?6、诗歌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参考答案:5、诗人开篇以议论起笔,另辟蹊径,一反常调,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秋词》刘禹锡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秋词》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答:运用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2.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3.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4.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
1。
《秋词》刘禹锡习题及答案
《秋词》刘禹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班级:姓名: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2、下列对《秋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自古逢秋悲寂寥”,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B、“秋日胜春朝”,用夸张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C、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三、赏析简答题:1、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2、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3、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4、“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5、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参考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刘禹锡《秋词》中考阅读题
13.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5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
答案:
13.(5分)(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词(刘禹锡)》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点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词(刘禹锡)》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点分析【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
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
一生经历坎坷。
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
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纸上。
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尾句,“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美丽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图,这种大开大阖之作在唐诗之中也不多见。
【主题】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写法】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秋词 阅读答案附赏析(2)
秋词阅读答案附赏析(2)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二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
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
景随人移,色由情化。
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
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骨见长。
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参考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参考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3分)其一: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暮江吟》《秋词》《郁离子捕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暮江吟》《秋词》《郁离子捕鼠》含答案班级开展与“动物”相关的古诗文探究活动。
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材料二】狼(节选)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材料三】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45.请描述材料一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4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47.材料二的情节可以概括为()A.遇狼→议狼→杀狼B.御狼→杀狼→议狼C.议狼→御狼→杀狼D.杀狼→遇狼→议狼48.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49.同是写动物,但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却不同。
材料二中蒲松龄告诉我们面对恶势力,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那材料一、材料三分别借动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呢?请你简要分析。
【答案】45.示例: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秋词》《天净沙秋思》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秋词》《天净沙秋思》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暗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天净沙•秋思》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31.两首诗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30.D 31.《天净沙•秋思》抒发诗人思乡之情,而《秋词》抒发诗人豪放和乐观之情。
【分析】30.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诗文内容能力。
D.【甲】诗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意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依据句意可知,这是诗人身在异乡所见,属于实写,而不是写记忆中故乡的景象。
故选D。
31.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天净沙•秋思》诗歌内容: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依据诗意可知,《天净沙·秋思》勾勒了一幅凄凉萧条的秋景图像,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小桥流水人家的静谧乡间图景,以此烘托出漂泊天涯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秋词》诗歌内容: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
刘禹锡《秋词二首》阅读答案解析及全诗赏析【阅读理解题目】:秋词二首刘禹锡(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领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注①嗾,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
(1)描写秋高气爽、白鹤凌空、直冲云霄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悲秋喜春的,刘禹锡却一反古风,赞美了秋天美好的风光,此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秋词》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乐观旷达胸怀,表现奋发进取精神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秋词》中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句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关试题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秋天,但各有侧重,请从思想内容上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解析: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
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本题设题点正在‘秋气”“秋色”处,考查学生对不同之处的鉴赏。
第二问,对春的情感,可从“胜”和“嗾人狂”处领悟。
从词语色彩上即可看出第二首诗对春色的否定。
【参考答案】:1.前诗侧重描写了秋天的天气和活力,从而鼓舞人们要振奋精神,顽强奋斗;后诗咏叹秋天令人敬肃的色彩,从而唤醒人们要情操清白,意志坚定。
2、不一致。
前诗并没有否定春的生气和活力,并且用来正衬秋的生气和活力;后诗否定了繁华浓艳、教人轻浮若狂的春色,诗中用来反衬秋色的清净高雅。
【问题】14.对两首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都是七言绝句B.首句都不入韵C.都是仄起平落D.都很讲究对仗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道尽了千古文人的共同心结,也反映了作者的心声。
《秋词》刘禹锡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秋词》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赏析】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是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暮江吟》《秋词》《刘禹锡传》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暮江吟》《秋词》《刘禹锡传》含答案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甲】暮江吟白居易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②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③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作此诗。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乙】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
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
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①.中文诰,皆出于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
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②,率多禹锡之辞也。
《旧唐书·刘禹锡传》【注释】:①禁:皇宫内院②夷歌:乡间小调【链接资料】唐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任上,刘禹锡在连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重文兴教,促成连州日后“科第甲通省”;关心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加强瑶汉民族团结;编著《传信方》医书,解百姓疾苦;加强与周边州县联谊,推动连州成为楚南、桂东、粤北区域文化和商贸中心;建成唐代第一个岭南园林名胜——海阳湖;创作多篇诗文,传连州之美。
清乾隆《连州志·名宦传》评价他“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
”如今,刘禹锡已成为连州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图为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前铜像。
35.对材料一的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刘禹锡语出惊人,在《秋词》中表达了自己对秋季的独特看法。
秋词刘禹锡习题及答案
《秋词》刘禹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班级:姓名: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参考答案】【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解析】C 这首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豪放、热情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秋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自古逢秋悲寂寥”,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B、“秋日胜春朝”,用夸张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C、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秋词阅读附答案
秋词阅读附答案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
行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注:嗾,使。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
刘诗的意境-----------,徐诗的意境---------。
(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
)(4分)
(2)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
(4分)
【参考答案】
⑴ 明净清雅闲适清静
⑵ 徐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1)这两首诗都写秋天,情感基调相同吗?请简答。
(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前两句的艺术手法。
(4分)
参考答案:
(1)刘诗的情感基调是清雅(高雅欣赏赞美昂扬也可)。
徐诗的情感基调是闲适(答悠闲也可)。
(2)刘诗后两句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用春色嗾人狂来与秋天作
对比,反衬出秋天的清雅素净。
(1分)徐诗用了以动衬静(或以声衬静)的
手法(1分),用鸣蝉来衬托环境的安谧恬静,从而表现人的闲适之情。
(1分)。
《秋词》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秋词》赏析、同步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刘禹锡《秋词》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词其一》赏析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词其一》赏析练习题(含答案)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作者简介: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主题思想:诗人一反常人的悲秋情怀,描绘了白鹤冲天的动人图景。
诗人虽然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但其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在本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重点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实例赏析:1.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
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
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秋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刘禹锡《秋词》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①“自古”句:自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写悲秋的人不可胜数。
②“晴空”二句:《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诗即取其意。
秋高气爽,碧空如洗,一鹤冲霄,气概昂扬。
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
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另:①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
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
①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鉴赏提示]
《秋词》是作者被贬朗州后写的。
历代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此诗却一反常调,热情赞颂秋天的美好,把它写得极富诗意。
诗一开始就否定古来的悲秋观念,认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
接着,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驰骋想象,自己的“诗情”也随着凌空的白鹤而飞到“碧霄”。
全诗立意新颖,意境开阔,情调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