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刘禹锡》阅读答案
刘禹锡《望洞庭》鉴赏答案及译文
刘禹锡《望洞庭》鉴赏答案及译文《望洞庭》是由刘禹锡所创作的,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望洞庭》,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望洞庭》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望洞庭》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望洞庭》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一首关于洞庭湖山水的七言绝句,望洞庭全诗描写洞庭洞的风景细致而且生动,把人与自然描写的生动,是一首富有浪漫色彩的山水小诗。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彩的望洞庭古诗相关文章,欢迎欣赏。
望洞庭古诗1【原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阅读训练】:一、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
(2分)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分)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3分)9、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分)10、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妙处。
(3分)11、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以登览为题材的抒情诗,所抒之情有什么不同?(2分)二、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2分)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3、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
古诗两首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古诗两首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_。
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
2.把诗句补充完整。
3.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_”。
4.诗歌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____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___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娥眉山月歌*李白》苏教四上课内阅读训练附答案
娥眉山月歌
娥眉山月半轮秋,____。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
其中“发”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_。
3、想像一下第一句诗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
4、古诗中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请你写一句这样的诗句。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2分)
_______,_______。
答案:
《望洞庭*刘禹锡》1.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2.青螺3.白银盘…点此查看参考答案(第1页)…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4.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刘禹锡《望洞庭》阅读训练答案
刘禹锡《望洞庭》阅读训练答案刘禹锡《望洞庭》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阅读训练】(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是谁呢么么意思?(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______”。
(3)诗歌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_______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___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_____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刘寺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诗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山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参考答案】(1)(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2)(白银盘)(3)(开阔寥远平静翠绿)(4)B.刘诗始句创造了湖光月色交相辉映和谐的意境。
接着“潭面无风”句写了明月披照,湖上风平浪静,水汽缥缈、朦胧的景象。
月色中的千里洞庭湖宛如一面未加磨试的巨大的铜镜,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
唐·刘禹锡《望洞庭》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唐·刘禹锡《望洞庭》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唐·刘禹锡《望洞庭》宋·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①宋·黄庭坚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②。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材料:葛立方《韵语阳秋》: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谷(黄庭坚)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学诗者不可不知此。
【注】:①君山:一名湘山,在洞庭湖中,由七十二个大小山峰组成。
②绾(wǎn)结:盘结。
湘娥:楚辞神话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
14.在刘诗中,“白银盘”与上面□□二字照应;而黄诗中,“银山堆”与上面□□二字照应。
15.刘诗“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中的“和”,用字精练,请联系诗境写出其妙处。
(2分)16.请结合两诗,具体赏析黄庭坚是如何“用古人(刘禹锡)意而点化之”。
(4分)参考答案:14.(2分)无风(1分);风雨(1分)15.(2分)“和”字将湖光与秋月联系在一起,描绘了水光与月影相映生辉,融溶一体的画面。
16.(4分)要点:“用古人意”主要表现在形象地描绘远望洞庭湖山所见之景(1分);“点化”在于:刘诗写的是风和景明的湖山,黄诗则写风狂雨骤的洞庭;刘诗主静,黄诗动、静兼宜;刘诗清丽,黄诗雄健等(就其一点具体阐述即可得3分。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也能给分)参考:黄诗把刘诗中的“白银盘”点化为“银山堆”,把“青螺”点化为“青山”(他想象自己在洞庭湖如山的银浪里欣赏青山之美)。
两诗虽都运用比喻和想象,但古诗写作者遥望洞庭湖,色调淡雅宁静;而黄诗却想象自己仰望君山,意境雄奇壮阔,虽化用古人诗句却如同己出,不留痕迹。
望洞庭阅读答案
望洞庭阅读答案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望洞庭阅读答案”。
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
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
这篇望洞庭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0题。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9.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寺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0.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诗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山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望洞庭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刘诗始句创造了湖光月色交相辉映和谐的意境。
《望洞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望洞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望洞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幕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缄词的意思。
(3分)(1)去国怀乡去:(2)至若春和景明景:(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1)前人之述备矣。
(2)山岳潜形。
(3)宠辱偕忘。
【小题3】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联系文章内容,试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案【小题1】⑴离开(2)日光(3)探求每题1分【小题2】⑴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分(2)山岳隐没了形体 1分(3)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1分p【小题3】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
2分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去”古义为“离开”,“景”古义为“日光”。
【小题2】关键字要解释清楚,备:详尽;潜:隐藏;宠:爱宠爱;辱:受屈辱。
【小题3】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来理解作者的感叹,抓住文中关键句了“不已物喜,不已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理解。
望洞庭练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练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
2. 诗中“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描绘了洞庭湖在秋夜月光下的______。
3. “潭面无风镜未磨”中,“镜未磨”比喻的是湖面的______。
4. “遥望洞庭山水色”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洞庭湖的______之情。
5.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青螺”指的是______。
# 答案:1. 刘禹锡2. 宁静与和谐3. 平静如镜4. 向往和赞美5. 湖中的小岛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望洞庭》中所描述的景象?A. 湖光秋月B. 潭面无风C. 洞庭山水D. 长江落日2. “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白银盘”指的是什么?A. 湖面B. 月亮C. 洞庭山D. 长江3. 《望洞庭》一诗中,诗人刘禹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悲伤B. 愤怒C. 宁静D. 激动# 答案:1. D2. A3. C三、简答题1. 请简述《望洞庭》一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诗中“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如何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答案:1. 《望洞庭》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写洞庭湖美景的诗。
诗中通过对湖光、秋月、潭面、山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艺术特色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将湖面比作“白银盘”,将湖中小岛比作“青螺”,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洞庭湖的宁静和美丽。
2. “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通过“湖光”和“秋月”两个自然元素的结合,展现了洞庭湖在秋夜月光下的宁静与和谐。
诗人用“两相和”来形容湖光与月光的相互辉映,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统一,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赞美之情。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望洞庭》全诗,回答以下问题:```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 诗中“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如何理解?2. “遥望洞庭山水色”一句,诗人是如何描绘洞庭湖的?# 答案:1. “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形象地描绘了湖面平静如镜的景象。
杜甫《登岳阳楼》刘禹锡《望洞庭》阅读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刘禹锡《望洞庭》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杜甫《登岳阳楼》刘禹锡《望洞庭》阅读答案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豪刘禹锡《望洞庭》、《浪淘沙》、《竹枝词》、《乌衣巷》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但顽强地生活下来,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
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
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
诗豪刘禹锡《望洞庭》、《浪淘沙》、《竹枝词》、《乌衣巷》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
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
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
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当中有这样的诗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刻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
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1.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2.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小翰林便签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⑴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⑵湖光:湖面的波光⑶相:相互。
⑷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⑸潭面:泛指水面。
⑹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⑺山水翠:青山,湖水翠绿之色。
⑻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
⑼青螺:青色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群山像青螺。
与诗人同行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上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小翰林便签浪淘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望洞庭阅读答案
望洞庭阅读答案望洞庭阅读答案1岳阳馆中望洞庭湖刘长卿万古巴丘成①,平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幕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②,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③达潇湘?①巴丘成:谪戌巴丘一带。
②元气:指天地弥漫之气,也即生气。
③早晚:何时,何日。
阅读题目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出洞庭湖时空的漫长广远,令人感慨万千。
B、領联以“淼淼”“苍苍”两个叠词,描绘出洞庭湖浩荡之势,境界雄阔苍凉。
C、尾联诗人将目光投射到了湖中扁舟之上,着一“孤”字,尽显孤标做世之意D、全诗语言典雅隽永,凝练含蓄,所寓情感伤而不怨,承继了“风雅”的传统。
15、诗歌的颈联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14、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项符合诗意,是错误选项。
首联中“万古”体现“思接千载”,“望长”体现“视通万里”,理解准确。
从下联“问人”也可见“令人感慨万千”理解准确。
B项符合诗意,是错误选项。
“淼淼”“苍苍”描绘出洞庭湖浩荡之势,“愁”带有苍凉的意味。
C项于文无据,是正确选项。
“孤标傲世”多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选项属于拔高理解,“孤舟有归客”只能蕴含着漂泊的'孤寂之情。
D项符合诗意,是错误选项。
诗歌语言风格体现在作者的遣词用字方面,“万古”“淼淼”“苍苍”等字词凝练含蓄,“孤舟有归客”虽然表达出感伤之情,但并没有过多渲染其中的怨恨之意。
“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风格比较典雅、庄重。
15、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参考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描写的湖水涌动、生气弥漫、吞天没日之状,是诗人豪情的形象化表达,使读者更能直观感受并沉浸于诗人的内心世界。
(3分)②结构安排:颈联所抒发的豪情与颔联之“愁”、尾联之“孤”形成巨大的反差,有助于凸显诗人孤独漂泊之愁,使整首诗歌有跌宕起伏之妙。
望洞庭刘禹锡阅读答案
望洞庭刘禹锡阅读答案【篇一:赏析刘禹锡《望洞庭》】>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在湖面上洒下一片静谧温柔;清风不来,波澜不惊,澄澈空灵的洞庭湖水,在月光下迷迷蒙蒙,好像一面未经磨拭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的目光集中到湖中的小山上。
遥望君山,青翠欲滴,恰似盛放在白银盘里的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洞庭湖,竟成了一件精美可爱的工艺品。
这缩小的夸张,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人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尽收千里洞庭于眼底。
全诗纯然写景,描写细致,景物鲜明,比喻奇妙,想像丰富。
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
诗中表现出诗人高扬开朗的精神。
【篇二: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望洞庭》资料刘禹锡(精品)】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1-2],又自言系出中山,[3] 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
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人物生平早年生活刘禹锡籍贯洛阳,是北方匈奴后裔。
《望洞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望洞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望洞庭》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幕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缄词的意思。
(3分)(1)去国怀乡去:(2)至若春和景明景:(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1)前人之述备矣。
(2)山岳潜形。
(3)宠辱偕忘。
【小题3】作者在文章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联系文章内容,试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答案【小题1】⑴离开(2)日光(3)探求每题1分【小题2】⑴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1分(2)山岳隐没了形体 1分(3)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1分p【小题3】一方面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
2分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去”古义为“离开”,“景”古义为“日光”。
【小题2】关键字要解释清楚,备:详尽;潜:隐藏;宠:爱宠爱;辱:受屈辱。
【小题3】联系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来理解作者的感叹,抓住文中关键句了“不已物喜,不已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理解。
《望洞庭》《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望洞庭》《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宋黄庭坚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材料:葛立方《韵语阳秋》: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刘禹锡云“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谷(黄庭坚)点化之,则云“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学诗者不可不知此。
[注]①君山:一名湘山,在洞庭湖中,由七十二个大小山峰组成。
②绾(wǎn)结:盘结。
湘娥:楚辞神话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鬟: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鬟。
(1).刘诗“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中的“和”,用字精炼,请联系诗境,说出其妙处。
(4分)【参考答案】:“和”字将湖光与秋月联系在一起(2分),描绘了水光与月影相映生辉,融为一体的画面。
(2分)(2)请将两首诗加以比较,具体说明黄庭坚是如何“用古人(刘禹锡)意而点化之”的。
(5分)【参考答案】:要点:“用古人意”主要表现在两首诗都是形象地描绘远望洞庭湖山所见之景。
(1分);“点化”在于:黄诗把刘诗中的“白银盘”点化为“银山堆”,因实出虚,描写了洞庭湖如山的银浪里欣赏君山之美的想象之景(2分)。
对比:刘诗写的是风和景明的湖山,黄诗则写风狂雨骤的洞庭;刘诗主静,黄诗动、静兼宜;刘诗清丽,黄诗雄健或两诗虽都运用比喻和想象,但刘诗写遥望洞庭湖,色调淡雅宁静;而黄诗却借助用典和想象,展示出雄奇壮阔的意境,虽化用古人诗句却如同己出,不着痕迹。
(就其一点具体阐述即可得2分。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亦应给分。
)。
望洞庭阅读答案
望洞庭阅读答案望洞庭阅读答案1【原文】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问题】⑴写洞庭的的诗文历来很多,这首诗别开生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图。
(2分)⑵“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历来被人们称奇,请说说它的妙处。
(2分)【参考答案】⑴湖光秋月(或月下山水)(2分)(本题必须提到“月”,如无“月”不给分)⑵示例:使用比喻手法,把湖面比作“白银盘”,把山比作“青螺”,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秋月中的洞庭山水成为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
(本体、喻体1分,美感效果1分;效果的理解允许多样,例如,回答“站得高,看得远”“作者有宽广阔大的胸怀”等也可)望洞庭阅读答案2《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诗。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
(7分)登岳阳楼望洞庭杜甫刘禹锡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遥望洞庭山水色,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
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
(5分)同:异: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答案仅供参考:8.(5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
(仅答“辽阔”或“宏伟”也可,2分)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
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
(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对即可,3分)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昨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
刘禹锡《望洞庭》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刘禹锡《望洞庭》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⑤山水色:湖光山色。
⑥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⑦青螺: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阅读理解】(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是谁呢么么意思?(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______。
(白银盘)(3)诗歌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_______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___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_____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开阔寥远平静翠绿)4.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寺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5.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诗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山青黛色的螺髻。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望洞庭》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望洞庭》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划分朗读节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和:潭面:未:遥望:青螺:三、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四、《望洞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望的?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1.《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_____________的诗,《望洞庭》是一首赞美_________________的诗。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中的“和”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和”在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指湖面。
没有。
远远地看。
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潋滟:三、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四、《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
五、《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六、1、西湖洞庭湖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和谐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刘禹锡》阅读答案
《望洞庭刘禹锡》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9—10题。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9.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寺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
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0.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诗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山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参考答案:
9.B.刘诗始句创造了湖光月色交相辉映和谐的意境。
接着“潭面无风”句写了明月披照,湖上风平浪静,水汽缥缈、朦胧的景象。
月色中的千里洞庭湖宛如一面未加磨试的巨大的铜镜,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
雍诗只写了洞庭湖中山的倒影。
起句“烟波不动影沉沉”写洞庭湖风平浪静,看见君山在水中的厚重深沉的倒影,下句写因凝视倒影,所以只见翠山不见碧水。
颜色浓淡相宜。
这些景象只能在白天才能见到。
况且雍陶的这首诗并无一词半语提出月夜,所以“烟波不动”句没写月光下的景象。
10.D.刘禹锡的《望洞庭》与其他写洞庭湖的诗文相比不同,它选择了月夜远望的角度,别开生面、超俗。
这首诗高瞻远瞩,视野高旷,千里洞庭尽收眼底,写了湖光山色美景。
雍陶的《题君山》超世人写洞庭之处,是他别出心裁的以纤细精妙之笔写了湖中君山倒影的精美之图。
但这首诗描写点只侧重于君山水中的倒影,还不能说“高旷”。
刘、雍的这两首诗,确属工笔之作,描写细腻,引人入胜。
但从它的意境和气势的角度与《岳阳楼记》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如果说这两首诗的感染力,能与《岳阳楼记》有同样“宠辱偕忘”的效果,有些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