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动手做(一)教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动手做(一)-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动手做(一)-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按照分组、合数、单数的特点,简单归纳数字;2.能够用自然拼数法、折点法和换位法,简便地验证算式的正确性;3.能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得出简单的数学关系;4.能够用1至9中的数字填空、排列组合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5.能够结合实际情景,进行有条理地口算。
教学重点1.归纳数字的方法;2.验证算式的方法;3.从实际问题中得出数学关系的能力;4.填空、排列组合的方法;5.有条理地口算。
教学难点1.从实际问题中得出数学关系的能力;2.用自然拼数法、折点法和换位法快速验证算式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导入(3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2.列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简述目标、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30分钟)1.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40-P53页的内容;2.学生思考课本所讲的例题,并结合身边的真实情况进行练习;3.学生互相讨论答案、方法及灵活应用。
互动探究(35分钟)1.老师让学生听一个数学故事,并带领学生通过模拟游戏的方式深入理解其中的数学规律;2.老师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乘法的运用;3.老师带领学生结合实际情景进行口算,并引导学生口算的行文思路。
交流总结(12分钟)1.学生上台做题,展示所学的方法,并互相评价;2.老师让学生针对有意义的口算,进行大声朗读;3.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针对难点进行重点讲解。
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按照分组、合数、单数的特点,简单归纳数字;2.学生能够用自然拼数法、折点法和换位法,简便地验证算式的正确性;3.学生能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得出简单的数学关系;4.学生能够用1至9中的数字填空、排列组合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5.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景,进行有条理地口算。
本节课作业1.手工制作一个1-9的数字拼图;2.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3.布置P54页的课后习题。
小结本节课介绍了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动手做(一)-北师大版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流程,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参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动手做(一)3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使用比较法解决问题;2.能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了解比较法的应用范围;4.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较法是什么;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数学是一门美妙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生活中解决很多问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比较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二)、讲授(25分钟)1.比较法是什么?比较法,就是把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在不同方面找出它们的优劣之处,从而确定优胜劣汰,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蛋糕的口感和味道,来判断哪个更好吃;或者通过比较两条鱼的大小和重量,来判断哪条更肥美。
2.运用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较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找出需要比较的事物;•第二步:列出比较的标准,比如大小、长度、质量等;•第三步:根据比较标准进行比较,找出优劣之处。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提供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用比较法解决。
例如:比较两辆车的速度,找出哪个更快;比较两个水果的口感,找出哪个更甜。
(三)、练习(1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法,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比较。
例如:老师出示两个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轻重等;再比如老师出示两把不同的剪刀,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和形状。
(四)、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水果和蔬菜,让学生把它们进行分类,并根据比较法,找出它们之间的优劣和特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记录一些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比较法来解决它们的问题,然后写下来,明天可以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比较法的知识和相关的实例,使学生了解比较法的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
北师大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一年级下册活动十 自己动手包书皮教学教案设计含反思(2课时)
《自己动手包书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己动手包书皮》是《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一年级第十个教学活动。
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操作性强,具有实际意义。
本课通过指导学生如何包书皮,培养了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劳动技能。
教材拓展延伸因塑料书皮带来的环境污染,旨在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探索欲望,他们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现成书皮,让学生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
借此机会,教会学生学习动手包书皮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兴趣。
三、教学目标1.了解包书皮的材料和工具。
2.通过学习如何包书皮,让学生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学习包书皮的方法和技能。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拍摄包书皮示范视频、制作PPT。
2.学生准备:包书皮的纸张、剪刀、透明胶带。
六、教学过程活动一、情景导入:每到开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特别小心地保护着课本,生怕它们脏了、折了、破了,所以都会给新书穿上漂亮的衣服。
不过大多数同学的书皮都是买的。
大家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个书皮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小的时候,每到开学,就会跟爸爸一起用挂历纸包书皮,可好玩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包书皮。
活动二、劳动准备:(一)准备材料与工具1.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做包装纸。
2.结合PPT的图片,准备工具。
活动三、劳动过程:1.播放学生包书皮的示范视频。
2.结合PPT的图片,自己动手包书皮。
3.谈谈包书皮遇到的困难和体会。
活动四、劳动评价:1.秀一秀:将你认真包书皮的照片和包好的书本照片贴在相应的方框里。
2.评一评:根据自己今天学习的情况,对照下面的表格给自己打打分,看看能得几个“奖章”。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裁、剪、折,粘的方法学会了包书皮,大家真了不起。
学习书本知识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奉新县第二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四有趣的图形第2课时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时动手做(一)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合理的分解和组合。
课件、简笔画、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剪刀。
出示教师画的简笔画,如下:师:同学们请看,这是老师画的画,画得好吗?你能说说每幅图像什么呢?每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学生看图争先恐后地抢答。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图形变化的游戏,你会发现图形之间的许多奥秘。
1.折一折。
(1)把正方形纸折成两部分。
师:请大家拿出你准备的正方形纸,你能把它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一般会有两种折法:一是上下或左右对折,二是斜着对折。
师:用剪刀沿折痕剪一剪,比一比,看你折出来的两部分是不是一样的?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给予肯定。
师:还能想到其他折叠方法吗?(引导学生明确:只要通过正方形中心,就都可以把正方形分为一样的两部分,如图:。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纸折成两部分。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你准备的长方形纸、三角形纸和圆形纸,像折、剪正方形纸一样,把这些图形都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再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再上台演示,汇报。
师: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能折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吗?(不是。
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其中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才能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师小结:把长方形横着对折、竖着对折、斜着对折,只要沿通过长方形中心的任意一条线对折,都可以把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有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沿三角形不一样的那条边的中心和相对的顶点的连线对折,可以把三角形折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沿通过圆的中心任意一条线对折,都可以把圆折成两个一样的半圆。
2.拼一拼。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中间和下面拼图。
师:这些图都是几个小朋友折出来的纸拼起来的,你能照样子拼一拼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起来的吗?学生操作,交流汇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9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9篇)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9篇)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1、2、3、4”的含义。
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准备: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四、教学过程:(一)活动一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二)活动二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漂亮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2、(演示课件:漂亮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三)活动三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四)活动四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4.假如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方法一:(1、2、3、4、5、6、7、8、9、10)方法二:(1、3、5、7、9、2、4、6、8、10)方法三:(10、9、8、7、6、5、4、3、2、1)(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一年级数学下册 动手做(一) 4教案 北师大版
动手做(一)
教学内容:课本40——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教学难点:涂颜色设计图案。
教学具准备:各种美丽图案、彩色笔、小棒等。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请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教师启发:人们利用这些图形可以创造和组合成许多美丽的、有趣的图案呢!它们会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的美好和丰富。
二、欣赏图案。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案。
2.欣赏书上的图案。
依次投影出示课本40页的四幅图案,师生共同欣赏。
师:这么美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指着图形说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正方形和长方形。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图形组成的图案,小朋友可以回家中去找一找,相信你能把它们找出来。
3.数学万花筒。
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图形来编织美丽的图案。
出示两幅图,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美在什么地方?
三、练一练。
让学生完成练一练的第1、2题。
学生如果有困难的,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
学生合理的,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全课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课外能继续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动手做》( 一)教学设计
动手做(一)
题目动手做(一)主备人吴凤梅
教学
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教学
准备
课件
学具
课时
安排
1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
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2、学生说一说后自己动手试一试。
3、把长方形、、圆和三角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后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活动二:利用分好的图形拼图
1.教师出示下面的图:
2.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试着拼一拼这些图形,说一说是由什么图形拼出来的。
3.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以小组为单位)
4.教师出示:教科书上的“王冠”图,先说一说象什么,再剪下附页的两个长方形,沿虚线剪开拼出更多的图形。
活动三:折纸游戏
1.用正方形的纸折出纸飞机。
2.有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
3.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四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剪下,进行拼图。
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北师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北师大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拼图活动,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认识。
2. 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拼图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进行拼图。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折纸拼图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折纸、剪刀、彩笔、黑板、投影仪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支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折纸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折纸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折纸拼图活动。
2. 基础知识讲解:简要讲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拼图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拼图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动手做(一)2. 板书内容:折纸拼图活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折纸拼出一个有趣的图形,并涂上颜色。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完成折纸拼图,答案不唯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折纸拼图活动,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提高。
但在部分学生中,对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折纸拼图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创作更多的折纸拼图作品。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加与减(一)买铅笔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凑十”儿歌。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 6+4= 9+6= 10-8= 15-5=8+7= 4+9= 16-5= 8+8= 5+9=3、填一填9+()=13 ()+9=15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小兔妹妹说了什么?袋鼠阿姨一共有几枝铅笔?卖给小兔妹妹几枝铅笔?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谁来试试看?(可多抽两个孩子)(师板书:有15枝铅笔,我买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师:说说你为什么用减法呢?师:15-9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2)把15分成5和4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师板书:15-5=10 10-4=6(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 先用10-9=1,再用1+5=6师板书:10-9=1 1+5=6(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师板书:9+()=15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 动手做(二)6-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 动手做(二)6-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2.能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应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学生自主探究1.让学生打开教材第六页,看一下6题所描述的情景;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情景我们平时可能会经历到吗?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3.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自由探究问题,并尝试使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 教师演示1.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教师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2.教师在黑板上讲解解题方法,并用具体的数字帮助学生理解;3.让学生认真听讲、理解、记忆。
3. 学生练习1.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2.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类似的情景,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并尝试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4. 拓展练习1.提供多个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在不同的难度下巩固所学内容;2.让学生通过解题练习,提高对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加减法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2.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之外多多实践,继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有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存在困难。
下节课我将在巩固加减法的同时,更加注重练习题的难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动手做》教案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本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40至41页的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从“空间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计了将简单几何体的底面画下来的活动,并安排了三个“动手做”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
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形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
又让学生折正方形纸,直观认识三角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这样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对于这些知识,教材只要求学生直观地认识几种最常见的平面图形,没有深入研究这些图形的特征。
教材在本节中设计了一些开放性问题。
如: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能折出不同的图形。
把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多种图形。
这些问题能激起学生独立探索的热情,相互合作的愿望,有利于改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力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提供空间。
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动手做(一)》主要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剪、拼的活动,让学生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前面学习的《认识图形》中,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动手做(一)》。
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节。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在前会用纸折出好几种作品;也有的学生能折一种作品;还有一些学生什么也不会折。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各有侧重。
设计思路以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初步形成自觉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比、拼、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想像力的空间。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三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三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三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这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认识七巧板,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智力玩具,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课时,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等方式,认识七巧板,了解其特点和拼图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七巧板,了解其特点和拼图方法,能用七巧板拼出简单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智力玩具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七巧板,了解其特点和拼图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七巧板的拼图方法,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交流、探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七巧板、多媒体课件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七巧板,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发现七巧板的特点和拼图方法。
3.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用七巧板拼出简单的图形。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拼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七巧板的特点、拼图方法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4.第三课时《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1.七巧板的特点–不同形状的图形2.七巧板的拼图方法–观察、思考3.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七巧板的认识程度,是否能熟练地拼出简单的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一加与减(一)《买铅笔》说课稿一、说教材:《买铅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2册第1单元(加减二)的第一课时。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初步感知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第一次出现文字应用题的形式,教材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供了富有童趣的情境图,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以上的教材分析和我对目标制定的理解,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以“十几减9”为切入点,在合作交流中学会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20 以内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初步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算法。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形成能通过交流,探索、思考和讨论,敢于提出问题,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四、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一)、教法:本节课属于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教学利用生活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体验数学,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运用。
同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运算,并力求用分析算理的方式将解决问题与运算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应注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四有趣的图形第1课时认识图形 (1)第2课时动手做(一) (3)第3课时动手做(二) (5)第4课时动手做(三) (7)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这四种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法引导法学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水彩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
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称。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新的平面图形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到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3)引导发现。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交流操作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
教师归纳方法。
归纳小结: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5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5篇)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涵的规律。
4、渗透估算意识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1、数学活动"数小棒"。
师:小朋友们手中都有很多小棒,你们觉得大概有几根?(生答)师:到底有几根呢?咱们一起来数一数。
先想一想,可以怎么数?(独立思考)--(小组操作)汇报:共有几根小棒?你是怎样数的?让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一个一个数),熟悉整十数的顺序(十个十个地数),知道一捆是10,两捆是2个十(20),------十捆是10个十(100)。
师:"100"是个几位数?(初步了解数位)2、数实物幻灯出示"圈一圈,数一数"的头像图。
师:有几个小男孩?怎么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学生数实物,师指导,口中数的数与所指事物要相符)生汇报交流数数方法。
3、数点子。
生数师巡回指导。
二拨一拨师报数生拨,小组合作。
如:43怎么拨?在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个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数学游戏师报一个数,请数出后面的5个数。
(12,17,23,56,77,85)如17,后面是18,19,20,21,22。
再如56,后面是57,58,59----师:59后面是几呢?是怎么想的?四作业反馈1、生独立思考书上第二题,再交流怎样数的快。
2、接力赛。
生观察怎么接的,然后分小组口答此体。
3、数数,从1到100或倒过来,数给同桌听。
教学反思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2教学内容:1、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统计的知识和人民币的使用。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2动手做(一)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4.2动手做(一)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题:4.2 动手做(一)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间:1 小时授课目标:1. 能使用各种物品和材料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
2. 发现事物中固定的模式和规律。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教会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和物品。
2. 建立学生的常模意识。
3. 发挥学生动手的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材料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2. 学生的操作技巧和动手能力。
3.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规律感悟。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实物展示。
2. 各种材料和工具。
3. 班级黑板和彩色粉笔。
教学内容:一、教师引入1. 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动手做——随机制作。
2. 引导学生想象各种不同的事物,如动物、植物、自然景物等。
3. 用课件展示各种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二、自由制作环节1. 随机分配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进行自由制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创作出有趣的东西。
2. 要求学生注意安全,小心使用工具,独立完成制作任务。
3. 教师巡视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分享展示环节1. 请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作品拿出来,让他们交流分享和欣赏。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让他们从中发掘到事物中固定的模式和规律。
3. 欣赏并表扬出色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成就。
四、教师点评1. 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出色的创意和创新。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尝试和创新,不断开拓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寻找各种有趣的材料和工具,尝试制作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2. 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安全和卫生,积极动手、发挥想象力。
3. 布置作业的同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秀11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优秀11篇)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巩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回忆一下数位顺序表哪边起第一位是各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2.出示计数器: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二、基础练习1.课本第34页第1题。
学生先自己填写,再在班上说一说。
2.课本34页第2题。
师拨数,学生写。
同桌互相练习。
3.课本34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1.课本34页第4题。
指导学生发现这4组数各自的规律,先判断出是顺数还是倒数,以及是几个几个地数,再填空。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35页第5题。
帮小鸟找家。
让学生先自己连一连,然后指名汇报。
3.课本35页第6题。
A教师指导第(2)题。
图画书有36本,故事书要比图画书多得多,但又比90本少一些。
故事书可能有多少本?学生明确:故事书可能有85本。
B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4.课本35页第8题。
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补评:板书设计:练习二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写数百位十位个位10个十是一百。
2个十和5个一是25.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数单位“百”的概念知道10个十是一百。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 动手做(一)教案与反思
2 动手做(一)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枫岭头中心小学张海泉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把一个图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以及拼摆图形。
(教材第38页)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使学生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和剪刀。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将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使之变成正方形,再将折叠的部分展开,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观察这个长方形和刚才折成的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2.把一张长方形纸折起一部分就变成了正方形。
一张正方形纸可以做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图形变化的游戏,你会发现图形之间的许多秘密。
二、学习新课1.把一个图形分成相同的两部分。
(1)问题1:把教材附页图1中的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探究:(方法一)把正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如图所示:(方法二)把正方形的左右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如图所示:(方法三)把正方形的相对的顶点对齐,然后对着,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三角形。
如图所示:(2)问题2:把附页图2中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
(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探究:①长方形的对折方法。
(方法一)把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如图所示:(方法二)把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对齐,然后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沿着折痕剪开,以得到两个一样的长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做(一)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内容。
《动手做(一)》主要是在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折、剪、拼的活动,让学生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
2.在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会欣赏他人,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教学难点】
拼出有趣的图形。
相应课件、演示教具、图片、钉子板、橡皮筋
一、激趣导入。
(1)请同学们来欣赏一下三幅图。
逐一展示三幅图画。
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
出示最后一幅图,让学生说说这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2)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同学们折好的精美的手工制品。
请同学们来看一看,猜一猜它们像什么。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3)揭示课题。
这些同学的手可真巧啊!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同样能做出这么精美的手工制品。
请同学们也来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看看哪些同学在我们这节课上可以做到又动手、又动口、又动脑。
二、探索新知。
(一)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相等的两部分,观看课件演示;学生边看演示,然后按照演示的方法折一折。
(二)分别把三角形、圆、长方形纸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1.拿出1号图形(三角形)。
你会把这个三角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试折)
你是怎样折的呢?(请学生说一说)这两部分一样大吗?
请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请一些学生展示操作过程)
2.拿出2号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圆)
你能动手把这个圆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展示、汇报)
3.拿出3号图形,这是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长方形)
你能动手把这个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请你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展示、汇报)
(三)拼一拼。
1.你能用刚才剪出来的图形拼一拼吗?请你动手拼出你最喜欢的两个图形来。
展示学生
作品。
请同学说一说。
你是用什么图形来拼的?它像什么?
2.喜欢折纸的同学请举手,你们会折什么?请一位同学边折边说你是怎么折飞机(或青
蛙)的。
请同学们评价这位同学折得怎么样。
(四个三角形,四个正方形,四个长方,你用这四个一样大的图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3.你还能拼出什么有趣的图形吗?
注: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动画“拼图”。
三、巩固练习。
练习1:1. 折飞机。
教师可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折,要求学生能说出折的过程。
学生的折法可以与书上的不一致。
练习2:下面的拼图像什么?利用附页中图 3 剪一剪,拼一拼。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拼的图形像什么。
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教师就应给予
肯定(如像王冠)。
建议剪下附页中图3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再分别沿着虚线剪开、拼摆,鼓励学生拼出更有趣的图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折纸,剪一剪,拼图)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