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水平1、2限时15分钟分值 30分战报得分____一、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 ×)提示:明清时期,就全社会来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明朝中期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为陆王心学。

( ×)提示: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制度。

( ×)提示:三大思想家虽然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但只是主张限制君权而已,并没有提出建立民主制度。

4.曹雪芹的《西游记》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 ×)提示:清朝中期由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变迁为主线,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5.京剧是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的。

( √)【拓展延伸】京剧的特点(1)综合性:京剧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

(2)虚拟性:京剧舞台上的场景和道具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3)程序性:京剧表演的过程及形式都已经形成高度的规范化和固定化。

二、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题组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金榜原创题)原产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等农作物,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 )A.郑和下西洋B.世界人口的流动【解析】选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些农作物如玉米、甘薯输入中国并推广种植,由此推知原产美洲的玉米和甘薯等农作物能够传播到世界各地,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陈卫平《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比较》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 提示:“曙光说”:明清时期,西学东渐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孕 育了进步思想家的出现,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 张“工商皆本”,迎合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潮流,并对近代中国资产 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启蒙作用。 “晚霞说”: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明清的进步思想未能从根本上突 破传统文化的桎梏,只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仍以维护封 建秩序为根本目的,最终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命运。
【材料二】 以下是清朝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问题探究: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提示:信息:国家税收总额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 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素养阐释 图表中的数据显示,清朝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税 收总额不断增长,其中工商杂税的税额也在不断增长,并从柱 形图数据可以看出,工商杂税超过了农业税。考查的是史料 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素养阐释 材料表明明朝确实出现了雇佣关系,但是受雇者多是有血缘 关系的人员,并非近现代意义上的雇佣关系。考查的是唯物 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核心归纳 明清时期经济的新现象 (1)地区性商业中心形成,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地域分工明显,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2)东南地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3)大宗白银交易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 (4)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 人口迅猛增长,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口逐渐向周边地区迁徙,海 外移民的规模逐渐扩大。
2.局限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 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

(3)西方科技传入 ①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__利__玛__窦____等来华,与一些开明的 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 科技知识。 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先进_测__绘__技__术___,帮助清廷绘制 了精确的全国地图。
【图解历史】 京剧的发展过程
【史料实证】 明清小说的特点 史料一 清代的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的多,但因为时 间,我现在只可分做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 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研读] (1)解读史料一时要注意史料的出处。史料一反映了李贽反对以 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解读史料二时注意史料的出处及史料中“古”“今”的变 化。史料二反映了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思考] (1)史料一反映了李贽追求个性自由、反对迷信孔子的思想,据 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 提示 反传统、反权威。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 15 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
核心素养
归纳明清时期传统的农耕经济发
展的表现,理解认识其影响及局限性。
了 解明清时 期社会经 济、思想 文化的重 要变化
概括王阳明心学的主张,分析评价 时空观念、
其影响。 唯物史观、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 代的要求
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知识点三 小说、戏曲与科技
1.小说 (1)原因:城市_商__品___经__济__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 进一步普及,明清的小说和戏曲取得了重要成就。
(2)成就 作品
《水浒传》
作者 施耐庵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

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精品教学课件
(2)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8
知识点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1.陆王心学
(1)背景:_程__朱__理_学__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核心:“致__良__知__”。
9
(3)内容
①“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_天__理_”,往往被私欲遮
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围内传播了_西_方__科__技__知__识__,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
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 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18
1.阅读教材 P83“《耕织图·耙耨》部分图”:观察绘制于康熙 时期的此图,有什么隐含信息?
提示: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 批注: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 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2 课标解读 1.结合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当时的世界形势,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2.结合陆王心学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从“历史解释”角度 认识明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 3.结合明清时期的科技、小说与戏曲成就,从“家国情怀”角 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增加文化自信。
3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4
1.经济发展的表现
类别
表现
①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
食作物玉__米__、_甘__薯_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农业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_多__种_经__营__日益兴盛,广泛种植经济作
物,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5
王夫之
12
知识点三 小说与戏曲 1.小说与戏曲繁荣的背景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内容】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中的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标要求】(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通过明清时期的世界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及所面临的危机。

【教学立意】以冯梦龙所著《醒世恒言》中《施润泽滩阙遇友》的小说故事串联本课主线,从小说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中提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理解明清时期社会展现出的生机与危机。

而在明清的社会中,存在着一个新因素和旧因素交织的多元结构。

新因素表现为明清社会的生机,旧因素表现为明清社会的危机。

在这一结构中,传统因素仍占据主流,这使得中国在这一时期未曾实现社会转型。

【设计理念】本课以冯梦龙笔下的底层小人物观察明至清中叶的经济、文化新现象:以史料分析为教学手段;以启发思考为引领目标;以学科素养为教学宗旨。

通过讨论探究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对应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的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上承第一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下启《两次鸦片战争》。

教材呈现了宋代前后商业、城市的变化现象,但未深度分析。

因此本课基于教材内容,结合高考导向,重新整合相关内容,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体会明清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局限。

【学情分析】《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课在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中有所涉及。

通过初中学习,学生对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新现象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相关史料进行分析并解决实际探究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上照顾学情,在内容中穿插历史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进行深度训练。

【学习目标】※本节课重点完成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1.唯物史观:认识一定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是其经济发展的一定反映,通过这一规律分析明清时期社会变迁的原因。

新教材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教学课件

新教材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教学课件

2.奠定后的疆域 (1)疆域的范围: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 接__西__伯__利__亚___,东北至__外__兴__安__岭___和___库__页__岛__,东临太平洋,东南到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__钓__鱼__岛___、_赤__尾__屿____等,南至_南__海__诸__岛____,西 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2)地方管辖——督抚制度 ①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②在东北、北部、西部边疆,分设若干__将__军___辖区和__办__事__大__臣___ 辖区。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P5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P21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P42
【时空坐标】
单 元 概 览 明 要 求
·
【单元特征】
政治: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单 元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概 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闭关自守政策束缚生产力发展。
——钱穆《国史大纲》
探究1:据史料一,古代宰相制度有什么特点? 提示1: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探究2:据史料二、三,明代内阁制有哪些特点? 提示2:史料二:阁臣只是皇帝的顾问,一旦阁权与君权发生冲突, 往往是阁臣落败。 史料三:内阁没有法定地位,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拓展】内阁首辅与宰相的区别
思考:应当如何看待明朝统治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 提示:郑和下西洋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非经济目的,成本明 显高于收益,难以长期持续。
2.平倭斗争 (1)背景 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 “_倭__寇____”。 ② 明 朝 中 期 朝 廷 严 厉 禁 止 _海__外__贸__易____ , 导 致 东 南 民 间 海 上 _走__私__活__动____猖獗,与_倭__寇____混杂,为乱地方。 (2)斗争:明廷派遣大将_戚__继__光____、__俞__大__猷___等人平倭;后来政府 逐渐放松了对__私__人___海外贸易的限制。 (3)结果: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习题必

(新教材适用)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习题必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玉米、甘薯被推广种植,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故D项正确。

2.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

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答案:D解析:在中国古代,经济作物一般是作为商品出售的,而粮食作物主要是自给自足的。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农户的收入,是农业发展的表现,故D项正确。

3.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晋商是中国古代商帮的典型代表,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故D项正确。

4.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把自己的学说主旨归纳为四句箴言,被后世学者称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答案:D解析: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认为“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故选D项。

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答案:A6.某位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B.中央集权制C.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信息“非为一姓”,可判断他所反对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正确。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明至清中叶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了解明至清中叶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认识明清新思想的进步意义。

3.了解明至清中叶西方科技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全面认识该时期科技事业的发展与局限。

自主预习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1)。

(2)。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核心:。

(2)评价:。

(1)明后期:。

(2)明末清初:。

三、小说与戏曲。

(1)小说:;;;;。

(2)戏曲:;;。

四、科技(1)传统科技总结性著作:;;。

(2)地理和地质学:。

(1)翻译著作:。

(2)测绘技术:。

核心素养专练一、选择题1.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2.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

这一变化说明( )A.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B.新的经营方式出现,传统社会结构解体C.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D.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3.明清时期,出现了李贽的“童心”论、袁宏道的“性灵”说、汤显祖的“至情”说、黄宗羲的“自私自利”论、顾炎武的“怀私常情”论等。

这些主张( )4.明万历年间,福建建阳双峰堂刊刻、贩售的话本小说《水浒志传评林》插图多达1 216幅(如图为其中一幅)。

由此推断,该书定位的读者群体最有可能是( )5.“西洋近代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医学、哲学、地理、水利诸学,无不在此时期传入;而欧洲人开始翻译中国经籍,研究中国儒学及一般文化之体系与演进,亦无不出现于此时。

”“此时期”始于( )6.明清时期,自海外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有( )①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加强了与海外市场的联系③导致了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④有利于缓和人地之间的矛盾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下列经济现象属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新特点的是( )①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②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③纸币开始在市场流通A.①③B.①②③C.①②D.②③8.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

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其旨在说明( )A.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B.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C.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D.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解析:选D。

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材料中“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说明增长没有造成生产方式的质变,即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没有新突破,故选D项。

2.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

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B.租佃制得到发展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D.经济趋向近代化解析:选A。

材料反映出白银在明清时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当时货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租佃制是封建社会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与材料中白银应用广泛无关,故B项错误;货币经济发展直接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经济近代化是指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

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 )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D.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依据是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故B项正确;A、C、D项表述均属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非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故A、C、D项错误。

4.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

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选D。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4.15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4.15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

4.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以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开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 )A.出现了农村集市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D.工商业开展非常繁荣【解析】选D。

根据题干信息“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所展示的苏州商市〞,可以从图中看出苏州商业的繁荣,因此反映出我国明清时期工商业开展非常繁荣,D符合题意;A、B、C在?盛世滋生图?中不能表达,不符合题意。

2.(2021·全国卷Ⅰ)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选D。

明中后期江浙一带是经济重心所在,民营手工业兴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北方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正确。

大运河开通于明代以前,交通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革,A错。

明朝土地制度并无重大调整,故B错。

货币制度的变化与材料中反映的地区间经济的差异无必然关系,C错。

3.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其思想( )A.实质上否认了“理〞的存在B.是对正统思想的大胆挑战C.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D.是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抨击【解析】选B。

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而李贽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这是对正统思想的挑战,故B与题意相符。

4.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解析】选B。

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所以统治者查禁此书,应选B。

A不是主要原因;C是明清以前儒家学者的主张;D是李贽的思想,故排除。

部编高中历史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部编高中历史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壹 ·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社会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领域 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
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பைடு நூலகம்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
不匠法废之业徒。,致“机不机户工户何作君,出衡为资等主请家,勒所机石弃工永,禁怀出嫉。力妒…之…”心(长,洲倡县为官帮府行决名雇定色)佣,后挟如与有众被叫不雇歇法棍,佣徒勒关加,银胆系,敢使挟机众户叫停歇织,,希机图
2.李贽
李贽
贰 · 思想领域的变化
思想主张:提倡个 性自由,蔑视权威 和教条,否定传统
伦理道德标准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贰 · 思想领域的变化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2)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并提出 一些重要见解。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1.陆王心学
陆 九 渊
贰 · 思想领域的变化
(1)代表人物:王守仁


(2)思想主张:

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②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强调“知行合一”。
(3)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 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或窖粟,其富甚于新
安。新安奢而山右俭
也。
——(明)谢肇淛 《五杂俎》卷四 《地部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专练1.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故选D项。

2.明清时期,部分商人在河南开封设店,专门贩卖绍酒、火腿、茶叶等江南特产。

这表明当时( )A.中原人很早就懂得经商B.城镇商业出现繁荣景象C.长途贩运丰富了社会生活D.坊市商品交易限制被取消,部分商人在河南开封设店,专门贩卖绍酒、火腿、茶叶等江南特产”可知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发达,中原人可以买到江南特产,这表明当时长途贩运丰富了社会生活,故C项正确;中原人很早就懂得经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城镇商业出现繁荣景象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坊市商品交易限制被取消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玉米棒子,用曲辕犁耕地,他生活的朝代最早可能是(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明朝引进了玉米,元代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故C项正确。

4.清代徐扬所绘《盛世滋生图》,全卷长达1 225厘米,它完整地描绘了18世纪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

画中仅客货船只就有400余只,各种可以辨认的商号招牌200余块。

这体现了( )《盛世滋生图》局部A.苏州商品经济繁荣B.农村集市贸易兴起C.出现地域性的“商帮”D.政府加强控制商业400余只,各种可以辨认的商号招牌200余块”得出苏州商品经济繁荣,故A项正确;图片“描绘了18世纪古城苏州的市井风情”而不是农村集市贸易,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出现地域性的“商帮”,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的商业政策,不能得出政府加强控制商业,故D项错误。

5.明朝的一位商人从事纺织业生产和销售,由于生意兴隆,遂雇用了5位技术工人。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B.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工商业得到政府支持,遂雇用了5位技术工人”反映的本质问题是资本主义萌芽,没有涉及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故A项错误,C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本质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工商业得到政府支持,故D项错误。

6.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本心,故A项正确。

7.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

这表明李贽(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B.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C.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D.崇尚“至道无为”政治理想,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体现了思想自由的特点,故A项正确。

8.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是由多剧种综合发展而来,故D项正确。

9.明清时期描写英雄传奇的小说汗牛充栋。

其中,为此类作品创作树立楷模的是( )A.《西游记》B.《儒林外史》C.《水浒传》D.《红楼梦》,故A项错误;《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的杰作,故B项错误;《水浒传》开英雄主义小说的先河,故C项正确;《红楼梦》是古典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故D项错误。

10.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A.注重创新和逻辑B.注重对经验的总结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农业息息相关,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注重创新和逻辑,排除A 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与自然和谐,排除C项;材料信息涉及农业,但并非都是农业领域的成就,排除D 项。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晋商把经营过程中发生业务往来的商号之间的联系称为“相与”,这种“相与”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

大盛魁商号与天亨玉商号是“相与”,平时两家在生意上就互相扶持和关照。

当天亨玉的东家将要破产时,便登门求大盛魁拉一把。

作为“相与”,大盛魁慷慨借银数万两,帮助天亨玉改字号为天亨永后继续经营。

后来,当大盛魁也面临困境时,天亨永也回报以鼎力支持。

闻名全国的渠家“旺财主”渠源浈是乔家的女婿,太谷“三多堂”曹克训娶的是乔景俨的二女儿乔湘,榆次“常家庄园”常赞春娶的是乔景俨的大女儿乔映漪,乔俊山的妻子则是当过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的外甥女。

祁县的巨富如城内的何家、北梁的李家、贾令的李家等名门大户,都和乔家是亲戚关系。

乔家通过婚姻与其他家族组建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他们在政治上相互依存,在经济上相互支持,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摘编自路康《晋商的群体精神及其启示》材料二中国历史上兴起的“十大商帮”中,徽商以独特的“左儒右贾”风格区别于其他商帮。

“躬虽服贾,有儒者风”是徽商鲜明的特色。

徽商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为利,仁心多质”,颂扬“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重”。

所以人们又称徽商为“儒商”。

——摘编自艾敏、赵国艮《论徽商精神价值取向的现实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商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徽商与晋商的共性,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我们做人行事的启示。

原因:讲诚信义利;团结互助;善于利用政治等社会关系;发展姻亲关系,壮大实力。

(2)共性:诚实守信。

启示:做人行事讲信誉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实的人,才能心智清明,择善而从。

(1)问,根据材料一,由“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得出讲求诚信;由“两家在生意上就互相扶持和关照”得出生意上团结互助;由“乔俊山的妻子则是当过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的外甥女”得出善于利用政治等关系;由“祁县的巨富……名门大户,都和乔家是亲戚关系”得出通过姻亲关系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第(2)问,第一小问共性,根据材料一“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根据材料二“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为利,仁心多质”,得出他们都注重道德和个人的诚信;第二小问启示,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从诚信角度分析即可。

等级考专练1.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商业资本非常活跃,在全国出现了更多的商人,他们在各地设立会馆,组织各种商帮。

其中最多的是徽商,其次是晋商、江右商。

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最早出现在明朝,故C项正确。

2.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都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

上述现象反映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形成区域性经济分工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手工业生产分布不均匀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纺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这些都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未涉及,故错误;材料反映了区域特色,未涉及分布不均匀,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与材料中“当时手工业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

3.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主张发展工商业。

4.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

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

这反映出(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贸易形式多样,说明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选D项。

5.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

由此可知王阳明( )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D.批判虚假说教,不是强调注重道德实践,故A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自然知”和“吾心之是非为是非”,提倡加强内心的修养,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义和利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批判虚假说教”,故D项错误。

6.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这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A.维护旧礼教B.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君主立宪,故C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礼教的内容,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思想,故A、B两项错误;这一时期仅仅反对专制,并未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故D项错误。

7.李贽在湖北麻城芝佛院讲学时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研讨学问。

他和大同巡抚梅园的女儿梅澹然有书信往来,《焚书》中的《观音问》等就是例证。

材料反映了( )A.明末理学的统治地位动摇B.明末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男女平等C.明末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D.李赞以其实际行动批驳了封建教条,以其实际行动批驳了“男女有别”的封建教条,故选D项;李贽的言行并没有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研讨学问”不足以体现出男女平等,排除B项;资产阶级在明朝末年还未产生,排除C项。

8.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

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到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C.博采众长,兼收并蓄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没有体现出其联系百姓,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京剧文武兼修,故B项错误;材料中京剧“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可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鼓励,故D项错误。

9.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入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等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

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主要是因为( )A.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B.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C.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习俗D.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增多,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宣扬‘耶儒合流论’”,即对中国文化习俗的尊重,故C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