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森林火险预警,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森林火险预警,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提要:本文简述了我国森林火灾的概况,分析了森林火灾的主要成因,梳理了我国森林防火体系中现行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与林区人民生产、生活的矛盾,论述了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实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指导林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火,统筹兼顾森林安全和林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用火,科学调配有限的防扑火资源,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在“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科学施救”的原则下,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减少森林火灾和火灾造成的损失。对森林火灾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工作,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森林火险预警机制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1 综述
森林火灾是受天气条件和人为火源共同影响的严重自然灾害,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随机性、突发性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逐渐引起了人民的重视,人们对森林火灾的关注也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森林火灾防控的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1.1 世界和我国森林火灾概况
全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22万次,受害森林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约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1%左右。近年来澳大利亚的悉尼圣诞大火、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大火、印尼的苏门答腊大火、希腊雅典大火和我国大兴安岭“5.6”大火等重大森林火灾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
大影响,这些火灾不仅烧毁了珍贵的森林资源,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甚至引发了社会和政府危机。我国是一个森林火灾高发是国家,建国以来年均发生森林火灾1.3万次,受害森林面积64万公顷,占森林面积的1‰左右,因灾伤亡572人;87年“5.6”后我国政府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火灾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均火灾8000起,受害森林面积9.2万公顷,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无法估量,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频发,森林火险长期居高不下;随着我国森林面积的增大,林内可燃物剧增,随着林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进入林区旅游、采摘的人员使野外火源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森林防火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森林火灾发生呈高发势态,火灾次数又达到1.3万起左右。面对高发的森林火灾,我国的森林防火政策措施还有很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森林防火的管理技术和机具装备还不能适应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要求,还不具备扑救重大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1.2 世界各国火灾预警的成功经验和我国火险预警的现状
加拿大、美国等国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森林火险预报的研究,七十年代加拿大在总结大量森林火灾档案和天气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大量野外火烧试验,利用热平衡原理建立了国家森林火灾天气指标体系,统一全国三种可燃物湿度码,每天测定气温、相对温度、风速和降水量等四个气象因子,进行未来三天的森林火险等级预报。1972年美国也提出国家森林火险等级系统,计算着火分量、蔓延分量和能量释放分量,并确定三个独立指标,即雷击火发生指标,人为火发生指标和燃烧指标,将这三个指标又归纳为火负荷指标。该系统到1978
年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国家最新火险等级预报系统”。
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和欧洲各国也都在借鉴美、加等国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适合本国森林和气候特征的森林火险预报系统,这些火险预报系统的应用,为科学防火提供了决策依据,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我国的森林火险预报研究始于1955年,但直到1987年“5.6”大火后才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在大兴安岭引进加拿大森林火险天气指标体系,进行森林火险的预报,但由于森林气候特征的差异,预报等级与实际火险等级差异较大;一些省区的防火和气象部门在研究我国和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开发了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系统,但由于缺乏林区的气象观测和森林可燃物分布信息,这些系统都是仅使用城镇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信息进行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对森林防火的实际指导意义有限,更多的只是一种宣传作用和象征意义。
2004年国家林业局将建立全国森林火险预警体系列入了年度工作要点,开始了全国林火预警系统建立的工作,并在吉林省进行监理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和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的试点工作。五年来,先后完成了全国森林可燃物分类标准编制、全国森林可燃物分布图编制基础工作,并于2007年启动了全国森林火险预警示范系统的建设,在全国各主要林区先期国家和省级的36个森林火险预警(分)中心,设立439个森林火险监测站、109个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建立了森林火险监测信息采集系统、气象信息库、可燃物信息库、森林火灾历史数据库,开发了全国森林火险实况监测系统,全国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2009年3月通过的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规划,将全国森林火险预警系统作为重点建设内容给与优先安排,将加密森林火险监测站、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按每5万公顷一个密度,建立5276个森
林火险监测站,按每50万公顷一个密度,建立1046个森林火险因子采集站,完善省级森林火险预警系统。
1.3 加强森林火险预警的重要性
森林火灾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可防、可控性。2004年南亚海啸灾难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工作,特别是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加强对自然灾害孕育、发生、发展、演变、时空分布等规律和致灾机理的研究,为科学预测和预防自然灾害提供理论依据。要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建立灾害监测-研究-预警预报网络体系”。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和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森林火险预警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做好该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2 对传统火源管理制度的反思
2.1 我国森林火灾的主要火因分析
按照森林火灾的燃烧理论,影响森林火灾的最主要有气象条件、可燃物、火源三个因素,前两个因素是自然的,说明了森林火灾的自然属性,人为的影响或改变天气和可燃物等自然属性的难度极大、效果甚微。1950至2008年我国的森林火灾的统计显示,我国森林火灾的火源因素分别是:以林区人民正常的烧荒烧炭、炼山造林、计划烧除、取暖做饭、烧牧场烧田埂、烧山驱兽等为主的生产生活用火占48.2%,以野外吸烟、上坟烧纸、小孩痴呆玩火为主的非必须的野外火源占47.9%,这两类人为火源引发的森林火灾占96%以上,而因雷击、电线起火、境外烧入等非主观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引发的森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