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天气系统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天气系统的分类:高压系统、低压系统、中性系统。
3. 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气压、温度、湿度、风向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3. 介绍天气系统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4. 案例分析:观察和分析实际天气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高压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高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高压系统的特征:气压高、天气晴朗、风力较大。
2. 高压系统的形成:空气下沉、温度升高、水汽减少。
3. 高压系统的变化:推移、减弱、消失。
教学活动:1. 讲解高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高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三章:低压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低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低压系统的特征:气压低、天气阴雨、风力较大。
2. 低压系统的形成: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增多。
3. 低压系统的变化:发展、减弱、消散。
教学活动:1. 讲解低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四章:中性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中性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中性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中性系统的特征:气压适中、天气多云、风力较小。
2. 中性系统的形成:空气水平移动、温度适中、水汽适量。
3. 中性系统的变化:稳定、转变、发展。
教学活动:1. 讲解中性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中性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中性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五章:天气系统的观测和预测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观测方法和技术。
2. 掌握天气系统的预测原理和方法。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第二章第五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的形成机制、分类及其天气特征;常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学会识别和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天气预测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概念及天气特征。
难点: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气压分布图、天气符号表、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地图、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系统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结合地球仪、气压分布图进行直观演示。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标注不同天气系统的位置,并分析其天气特征。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 课堂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实时天气变化,分析当前天气系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常见天气系统》2. 板书内容:气旋、反气旋的概念及特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特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的天气系统,并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
列举三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 答案:答案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天气系统的变化。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安排。
1.2 教学内容天气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天气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应用领域。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应用领域。
1.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天气系统的定义和分类吗?小组讨论: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天气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应用领域吗?第二章:大气压力系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让学生了解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大气压力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大气压力的分布规律和变化原因。
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气压力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示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图中的气压系统。
小组讨论:探讨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2.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大气压力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吗?小组讨论:学生能分析实际天气图中的气压系统并对天气产生原因进行解释吗?第三章:大气温度系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温度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让学生了解温度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大气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大气温度的分布规律和变化原因。
温度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气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示例分析:分析实际天气图中的温度系统。
小组讨论:探讨温度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3.4 教学评估提问:学生能准确回答大气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吗?小组讨论:学生能分析实际天气图中的温度系统并对天气产生原因进行解释吗?第四章:大气湿度系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湿度的概念和分布规律。
让学生了解湿度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大气湿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大气湿度的分布规律和变化原因。
湿度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气湿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篇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目录一、教学内容分析 (1)1. 地位与作用 (1)2.学时 (1)3.教材结构 (1)4.教材重点难点 (1)二、学情分析: (1)三、教学目标设计: (1)1.知识与技能 (1)2.过程与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四、教学方法设计: (2)五、学法指导: (2)六、教学过程: (3)七、学习流程图 (5)《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地位与作用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三节《大气环境》。
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
在简单天气图中,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判断天气状况,既是本节的概况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实际,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单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并为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2 学时:一课时3 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冷锋、暖锋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3)锋面气旋的分析。
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2)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达到成熟水平,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
上了高中,如果不注意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不注意培养思辨能力和想象能力,就会使高中的学习越来越困难。
本节学习中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天气雨气候的区别,读过常见的天气符号和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对锋面天气现象有初步认识,但是锋面理论的学习比较抽象,再加上这部分在教材上呈现的比较简洁,学生不容易理解。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天气系统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能够分析天气要素的变化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3. 能够解释天气系统对各种天气现象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讲义和幻灯片;
2. 天气图表和气象资料;
3. 模拟天气系统实验装置(可选);
4. 实地观测设备(如气温计、湿度计等)。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1. 天气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大气圈、海洋、陆地等天气系统的组成;
3. 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天气要素的变化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1. 温度、湿度、气压等天气要素的基本概念;
2. 天气要素的变化与大气运动、水循环等天气系统的关系;
3. 通过天气数据和图表分析天气要素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天气系统对各种天气现象的影响
1. 高气压和低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 暖气团和冷气团的形成与天气的变化;
3. 雨、雪、风、云等天气现象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教学活动:
1. 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并呈现相关图片和资料;
2. 通过天气图表分析天气要素的变化规律;
3. 展示模拟天气系统实验,让学生参与观察和分析;
4. 实地观测天气要素,根据观测结果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5. 讨论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系统的关系,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总结:
总结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以及天气要素的变化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强调天气系统对各种天气现象的影响,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系统的变化和预报信息。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天气系统的组成:大气、水汽、能量。
3. 天气系统的特点:动态性、复杂性、可预测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课件:展示天气系统的图片和示意图。
2. 视频:播放天气系统的影响实例。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天气对日常生活影响的事例,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
2. 讲授:讲解天气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天气系统的重要性。
4. 展示:播放天气系统的影响实例,加深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作业:1. 复习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 思考天气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大气环流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环流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大气环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教学内容:1. 大气环流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大气环流系统的组成: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大气压力。
3. 大气环流系统的特点:全球性、季节性、不对称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大气环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课件:展示大气环流系统的图片和示意图。
2. 视频:播放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实例。
教学活动:1. 复习:回顾上一章节的天气系统概念。
2. 讲授:讲解大气环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环流系统的重要性。
4. 展示:播放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实例,加深学生对大气环流系统的理解。
作业:1. 复习大气环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 思考大气环流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1)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包括: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气旋与反气旋的判识、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具体涉及教材第2529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天气图等资料,分析实际天气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实际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地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介绍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结合天气图进行分析。
(2)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及判识方法。
(3)阐述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 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的形成与影响3. 天气图分析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
(2)分析我国某地区高压或低压天气系统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2. 答案:(1)锋面系统: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边界,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2)答案因地区而异,需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天气图的分析能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 天气系统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天气系统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天气系统。
2. 展示天气系统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天气系统的影响。
2. 教学PPT:天气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对天气系统概念的理解。
第二章:气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旋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能够分析气旋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内容:1. 气旋的定义和特征。
2. 气旋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天气图来识别气旋。
2. 分析气旋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教学资源:1. 天气图:展示气旋的形成和移动。
2. 教学PPT:气旋的定义和特征。
评估方式:1. 学生对气旋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2. 学生对气旋形成和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反气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反气旋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能够分析反气旋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内容:1. 反气旋的定义和特征。
2. 反气旋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天气图来识别反气旋。
2. 分析反气旋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教学资源:1. 天气图:展示反气旋的形成和移动。
2. 教学PPT:反气旋的定义和特征。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反气旋的定义和特征的理解。
2. 学生对反气旋形成和影响的分析能力。
第四章:高压和低压系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2. 学生能够分析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内容:1. 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2. 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天气图来识别高压和低压系统。
2. 分析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教学资源:1. 天气图:展示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和移动。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交汇区)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判断所属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概念和分类2. 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3. 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4. 冷暖气团交汇区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5. 实际天气现象的分析与判断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交汇区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难点:实际天气现象的分析与判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判断所属的天气系统。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分析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
2. 新课导入: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暖气团交汇区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判断所属的天气系统。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现象。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收集天气预报,分析其中的天气系统,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思路、逻辑表达能力,以及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天气预报视频: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天气系统示意图:用于讲解和展示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
3. 实际天气现象案例:用于分析weather systems 的影响。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天气系统与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关注。
2.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天气系统的了解和经验,引导他们思考天气系统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资源:1. 天气预报视频或图片。
2. 相关天气预报资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2. 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大气压力系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
1. 大气压力的定义和测量。
2. 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大气压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如晴朗和阴雨天气。
教学资源:1. 多媒体演示文稿。
2. 相关天气案例资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对大气压力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高压和低压系统对天气影响的能力。
第三章:温度系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度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暖锋和冷锋系统的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温度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2. 暖锋和冷锋系统的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温度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分析暖锋和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如降水和气温变化。
1. 多媒体演示文稿。
2. 相关天气案例资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对温度系统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析暖锋和冷锋系统对天气影响的能力。
第四章:湿度系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湿度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湿度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湿度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2. 湿度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介绍湿度系统的概念和分类。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大气的基本概念1.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1.2 大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1.3 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1.4 大气的热量平衡第二章:气压系统2.1 气压的定义及其测量2.2 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2.3 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与特点2.4 气旋与反气旋第三章:温度系统3.1 温度梯度与风3.2 冷暖空气的交汇与天气变化3.3 锋面的类型及其特点3.4 温度系统对天气的影响第四章:湿度系统4.1 湿度的概念与测量4.2 湿度梯度与湿度锋4.3 降水的基本类型及其形成机制4.4 湿度系统与天气关系第五章:天气系统相互作用5.1 高压、低压、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5.2 锋面系统的相互作用5.3 天气系统与中国主要天气现象5.4 天气系统与气候的关系第六章:天气预报方法6.1 气象观测资料的获取6.2 气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6.3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6.4 卫星云图和雷达图的解读与应用第七章:重要天气系统实例分析7.1 台风的形成与影响7.2 寒潮的成因与影响7.3 梅雨季节的特点与影响7.4 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第八章:气候系统8.1 气候系统的组成8.2 全球大气环流模式8.3 海洋环流对气候的影响8.4 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第九章:天气与人类活动9.1 农业与天气9.2 交通与天气9.3 健康与天气9.4 环境保护与天气第十章:气象灾害及其防御10.1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10.2 干旱灾害的成因与防御措施10.3 地震的成因与预防10.4 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大气的基本概念补充说明: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气候是指长时间内大气层的平均状态。
大气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是学生需要理解和记忆的重点内容,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等成分的作用。
四年级科学课天气系统教案
四年级科学课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天气系统的基本组成。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天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认识到天气系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概念- 介绍天气系统的定义。
- 解释天气系统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天气系统的组成- 介绍天气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大气、水汽、温度等。
- 讲解各组成部分在天气系统中的作用。
3. 天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讲解天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能量转换、物质循环等。
-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天气系统的特点。
-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天气预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
2. 讲解概念:介绍天气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3. 实验观察:安排天气系统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天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5. 总结提升:讲解天气系统在生活和环境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 学生能够描述天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 学生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和记录天气系统的特点。
-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讨论和作业。
六、教学资源- 实验器材: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等。
- 教学课件:介绍天气系统的图片和视频。
- 练习题:巩固天气系统知识的相关题目。
七、教学时间- 授课时间:40分钟- 实验时间:20分钟- 小组讨论时间:10分钟- 总结时间:10分钟八、教学建议- 在实验环节,教师要确保学生安全,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气候与气象”,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1. 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2. 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3. 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特点;2. 使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报的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系统的分类和特点,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现象的影响。
难点:理解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球仪,天气图表;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这些天气现象是如何形成的?”2. 新课讲解:a. 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b. 介绍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特点;c. 分析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天气图表,让学生分析不同天气系统下的天气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关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关于常见天气系统及天气现象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分类与特点;2. 常见天气系统: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3. 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天气系统的概念与分类;b. 描述冷锋、暖锋、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点;c. 分析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的关系,举例说明。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学会分析天气系统,提高生活品质。
布置一道开放性作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期的天气系统,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优质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自然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内容包括: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概念、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天气图,识别和预测天气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关注天气、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天气图。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近期我国各地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天气现象?”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气团:介绍气团的概念、分类和特征,结合天气图讲解气团的移动规律。
锋面:讲解锋面的形成、分类和特征,分析锋面天气的特点。
气旋与反气旋:介绍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天气图,分析不同天气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案例分析:讲解近期我国某地出现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识别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4. 例题讲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涉及的天气系统。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答疑解惑: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常见天气系统》2. 内容:气团:概念、分类、特征、移动规律锋面:形成、分类、特征、天气特点气旋与反气旋:概念、特征、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近期我国某地出现的天气系统,描述其特征并预测未来天气变化。
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天气图,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气团的概念及其分类、锋面的形成与分类、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团、锋面、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学会分析天气图,识别常见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团、锋面、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图的分析与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地图、天气图、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不同地区天气现象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天气的关注,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 基本概念学习:(1)气团:讲解气团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锋面:介绍锋面的形成、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高压和低压系统:阐述高压和低压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天气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识别常见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锋面天气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几道关于天气图分析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气团2. 锋面3. 高压和低压系统4. 天气图分析七、作业设计2. 课后反思: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反思自己在分析天气图时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天气图的分析与解读2. 实践情景引入:天气图分析的应用3. 例题讲解:结合天气图识别天气系统4. 作业设计:深入理解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一、天气图的分析与解读1. 识别等压线:等压线是天气图上最基本的线条,它表示相同气压值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压线的分布和形状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常见天气系统》教学教案 1一、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通过阅读地图,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正确的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
3、形成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观念,同时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难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生活实例导入。
通过提问学生“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并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导入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1、天气和气候结合教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讲解补充共同完成下列表格。
【练一练】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风和日丽”—天气、“四季如春”—气候、“东边日出西边雨”—天气2、天气预报和常见天气符号【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问题】(1)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2)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3)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学生活动】(1)看卫星云图。
(2)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3)根据天气符号识别天气情况。
【教师活动】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1一、复习导入二、合作交流,具体研讨第3~6段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
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
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
列表如下:(2)第明确: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明确: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3、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
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
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学生回答,教师示例:(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4、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分类及其特征。
2. 学会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提高天气预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气象图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气象学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各地的天气变化,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详细讲解气旋与反气旋、锋面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如何分析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天气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2. 常见天气系统分类及其特征(1)气旋与反气旋(2)锋面系统3. 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4. 例题讲解与分析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旋与反气旋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1)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四周向中心辐合。
常带来阴雨天气。
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中心向四周辐散。
常带来晴朗天气。
(2)根据天气图分析,该天气系统为锋面系统。
预测未来天气变化:锋面过境时,天气变化剧烈,可能出现阴雨天气;锋面过后,天气逐渐转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天气系统,提高天气预报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气象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系统教案【篇一:《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目录一、教学内容分析 (1)1. 地位与作用 (1)2.学时 (1)3.教材结构 (1)4.教材重点难点 (1)二、学情分析: (1)三、教学目标设计: (1)1.知识与技能 (1)2.过程与方法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四、教学方法设计: (2)五、学法指导: (2)六、教学过程: (3)七、学习流程图 (5)《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 地位与作用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三节《大气环境》。
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
在简单天气图中,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判断天气状况,既是本节的概况和总结,又是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教学中应紧密联系实际,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单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并为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2 学时:一课时3 教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冷锋、暖锋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2)低压系统、高压系统对天气影响及其原理;(3)锋面气旋的分析。
教学难点:(1)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2)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达到成熟水平,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的发展都进入最佳时期。
上了高中,如果不注意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尤其是不注意培养思辨能力和想象能力,就会使高中的学习越来越困难。
本节学习中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天气雨气候的区别,读过常见的天气符号和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对锋面天气现象有初步认识,但是锋面理论的学习比较抽象,再加上这部分在教材上呈现的比较简洁,学生不容易理解。
所以如何消除学生学习锋面理论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高中学生在情感上走向内敛,如何设计课堂提问也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设计1 知识与技能1.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
2.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3.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2.学会识读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能听懂天气形势预报。
3.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态度。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设计1 教学思想设计:以风、霜、雨、雪等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为载体,联系相应的理论学习,并加以归纳、总结,学为己用。
教学过程中应时刻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理念,注重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读图、析图能力。
学生或讨论、或展示、或交流,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既定的范围展示所学成果,教师应及时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
2 教法与学法①.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各类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过程使用动画演示,更加形象生动地再现天气现象这部分知识。
②. 探究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推理地理规律。
这样符合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地理规律的要求。
③.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④.比较法法: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尤其是注意了让学生自己探究南北搬迁的差异,动手总结结论,印象深刻。
学生为学习的中心,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抛弃填鸭式的授课方式,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进行引导,分组讨论探究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
五学法指导1 图文转化法: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 手势记忆法: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判断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帮助强化记忆。
3 兴趣学习法:本节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生求知欲强。
4 知识迁移法:锋面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
5 绘图法: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天气系统图,多画才能生巧。
六教学过程【篇二: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课时)一、教材分析与处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介绍锋、气旋、反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在本单元中起到小结与实际应用转承的作用,在前面两节的基础上论述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影响,是从理论向实际的分析应用过渡的节点,也为下面介绍全球的天气变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本节课与本章其它三节课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论述了大气对地球的影响,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全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
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知识结构分析如下图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锋面系统和气旋与反气旋天气系统,分别从概念、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天气特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释。
其中锋面系统中冷锋和暖锋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准静止锋为了解内容。
在了解上面两大天气系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理解锋面气旋,为能力检验拓展模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冷暖锋结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高低压天气系统的形成与结构特征2.教学难点:? 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等压线图的判读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
例如,冷锋在我国影响范围甚广,几乎遍及全国,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气候,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压、低压天气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
如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是在副高的控制下形成的灾害天气。
为什么把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作为本节的难点呢?一是锋面的形成和概念比较抽象;二是冷暖锋过后的地区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发生明显变化,易混淆和遗漏;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易混淆,再加上南北半球方向的不同更增加了记忆的难度。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认识和记忆常见的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的概念和特征 ? 理解和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
?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图 ? 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掌握由现象探究本质,再由原理解释现象的方法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加深对我国天气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国家 ?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自我探究能力,但地理空间的抽象思维能力依然不够成熟,需要创设情境进行引导。
2.心理特点:高一的学生学习任务较繁重,注意力易分散,但对新奇的变化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授课,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基于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此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现拟定以下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和演示法。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一步步推敲思考,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节课有多对对比性概念出现,如冷锋与暖锋、高压与低压,适宜用比较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对于比较抽象的冷暖锋、气旋的气流状况等,用动态幻灯片展示,形象生动;由于本节课内容较难,教师讲授仍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动画演示变化,以图像增强效果,增加可视性和吸引力,将抽象形象化。
四、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规律;? 从事实案例出发,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与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活力;?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归纳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流程设计图:分为四大模块(一)【视频导入,复习引出】(10分钟) 1) 用多媒体展示近几天有代表性的一段天气预报的画面(涉及锋面和气压概念)2) 复习提问: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大气的运动与全球性大气环流,刚播放的天气预报中有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环流吗?(引导学生回忆复习)3) 引出新课:正是基于这些大气的运动和环流才有了我们现在各种各样的天气,那么刚刚视频中提到的锋是什么呢?它们又是怎样影响天气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让学生初步认识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二)【多法并用,新课讲授】(65分钟)1) 锋面系统(35分钟)从刚刚的天气预报中,提到了锋这个名词,那么什么是锋呢?[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念,为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动画演示,思考归纳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和形成1.概念:冷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适时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再度扩展,加深对锋面结构的理解]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三种类型]4.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冷暖锋概念? 结合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冷暖锋及对天气影响的异同? 简单介绍准静止锋,以梅雨为例(了解)教师总结讲解:锋面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又以冷锋势力最强,范围最广,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秋末春初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