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合集下载

教育经济学重点

教育经济学重点

教育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1、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1)萌芽时期教育经济学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苏联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国名教育的经济意义》,是世界上最早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的论文,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

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写了著作《人力的资本观》,它运用现值折算法。

(2)形成时期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美国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的创建者,主要著作有《由教育形成的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与经济增长》、《教育的经济价值》等。

美国丹尼森1962年著有《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

(3)发展时期发展与20世纪70年代。

出现的主要学者有英国的希恩、布劳格、韦锥,美国的罗杰森、鲁什林、戴维斯。

研究的主要特征有:第一,研究的内用和范围有了很的拓展。

第二,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

第三,在研究工作组织方面,国际性研究组织与机构不断增加,许多国家还在高等学校设立专题性研究组织、学会及机构。

第四,在具体计算方法研究方面,数量化、定量化以及数学模型设计等计算方法继续被重视。

第五,国际上许多国家在大学里开设了“教育经济学”课程。

2、学科研究对象。

①西方:教育投资收益及教育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等②前苏联:经济规律在教育部门所起的特殊作用③中国:厉以宁,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杨保民,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王善近,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3、学科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4、学科产生的历史条件:①是二战后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②是西方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结果③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教育经济学的诞生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1.教育在科学技术再生产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第一章研究对象和方法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效益。

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靳希斌观点:从宏观角度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也要从理论与实际的角度探讨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研究教育领域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为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章形成早期:管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孔子——庶富教、墨子——教人耕者其功多、荀子——不教无以理民性初步形成:1.威廉·配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政治算数》首次运用数字资料计算广义的教育成果的货币价值教育和训练使人的劳动能力出现差别。

贡献:他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不仅肯定了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指出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不同。

“一个人如果技艺高超,可以和许多人相抗衡”2.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立者代表作:《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他第一次对教育具有生产性和经济意义进行了论述。

他首次把人的知识、经验、能力看做是国民财富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

教育和训练具有经济意义。

亚当·斯密的教育经济思想1、人经过受教育,学习到的有用才能,看成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2、这种才能的获得“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

3、“劳动工资,因务学习有难易,学费多寡而不同。

4、”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5、“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这笔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兼取利润。

”3.大卫·李嘉图坚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耗费的劳动的原理。

价值的大小和劳动量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复杂劳动所生产的价值比较大。

4.费里德里希·李斯特“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

教育经济学名词解释

教育经济学名词解释

教育经济学名词解释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在政治社会、经济区域和经济政策中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在这些领域中形成行为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桥梁,涉及政策评估、新技术支持和社会责任投资。

它主要是研究如何可以有效地利用政策和资源来建立可持续的教育环境,以提高教育收益。

有关教育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学校与教育投入、支出的经济相关的名词,二是教育经济的理论名词。

学校与教育投入、支出的经济相关的名词包括:财政投入,指各级政府支出经费,用于提供教育、学校和其他教育资源;财政支出,指除了财政投入,学校还会通过收费、出售、租赁资产等形式获取资金;教育经费,指为教育活动提供的资金,包括学校的额外支出和支持性政策;学校成本,指学校用来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包括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学校收入,指学校从财政投入、费用收入、基金会和其他形式获得的收入。

教育经济学理论名词包括:最佳教育经济学,指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寻求最大的投资回报;需求侧政策,指政府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为改善消费者购买权而采取的政策,如家庭助学贷款;供给侧政策,指政府根据供给改善教育质量的政策,如学校建设和设备投资;价格控制,指政府通过控制学费、学校经济支出等经济政策来影响学校的运行;社会福利,指政府通过提供受益人(如学生)无偿给予优惠政策,以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关注政治、经济及社会层面的混合学科,涵盖了从经济学、行政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它不仅为研究政策提供了理论框架,而且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实证证据,以便更有效地制定、实施和评估教育政策。

教育经济学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教育系统如何响应外部动力和内部重组的一个重要科学工具。

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中,教育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改变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动态关系,在资源分配上实现合理的效率。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经济学1、学科概念:P6①教育投资:又称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经济条件、教育资源等,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像教育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②教育成本:是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总和。

③教育经济效率:又称教育经济效力、教育机构内部效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教育投资效率等,是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④教育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效益也叫教育社会经济效益、教育社会经济价值、教育经济收益、教育经济收效等,是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或者通俗地将,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

⑤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达的一门边缘学科。

2、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萌芽时期: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是斯特鲁米林1924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用数量化、定量化的语言专门阐述教育的国民经济意义。

沃尔什1935年写的《人力的资本观》,被西方认为是有关教育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它采用了现值折算法。

到1960年,教育经济论文达到53篇。

这一时期的特点:①有了教育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及专著;②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从观察在业劳动者身上论述与充分调动教育的经济意义和价值。

(二)形成时期:20世纪60年代涌现大批教育经济学学者,使这门学科在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体系上基本上确立起来。

形成标志:①1963年国际经济学会召开讨论教育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出版了《教育经济学选集》,这一选集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②也有人认为,英国的韦锥于1962年写了一本正式使用“教育经济学”名称的著作《教育经济学》,为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探讨了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对于教师候选人来说是必备的知识。

本文将探讨教育经济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教育经济学的概念与目标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与经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其目标是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投资的回报等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效率分析和资本理论等。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评估教育投资的效果。

效率分析则是评估教育组织和管理的效率水平,寻找提升教育系统效益的途径。

资本理论则探讨了教育资本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收益。

二、教育经济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性1. 了解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原则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候选人了解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例如有效使用教师、教室、教材等资源,以最大化教育效果。

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

2. 分析教育政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经济学可以帮助教师候选人分析教育政策对教育的影响。

政府对教育领域的政策决策会直接影响到课程设置、教育投入和教育改革等方面。

教师候选人需要了解不同政策对教育经济的影响,以便灵活应对。

3. 探讨教育投资的回报与效果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候选人探讨教育投资的回报和效果。

教育投资不仅包括个人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还包括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

通过分析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和效益,能够更好地评估教育投资的价值,为个体和社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教育经济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案例1. 校园资源的合理利用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合理利用校园资源。

例如,通过调整班级规模、优化班级结构,可以提高教师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此外,可以通过制定周密的课程安排和资源管理方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满意度。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汇总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揭示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规律,以及经济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以下是对教育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教育与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教育能够增加他们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1、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对人力的投资,如同对物质资本的投资一样,可以带来未来的收益。

个体通过接受教育,积累了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些构成了他们的人力资本。

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能够在工作中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的外溢效应教育不仅对受教育者本人产生积极影响,还对整个社会产生外溢效应。

例如,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更有可能进行创新和发明,推动技术进步;他们还可能具有更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密切,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1、教育与就业机会一般来说,较高的教育水平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现代社会,许多职业都对教育程度有明确的要求。

例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职业通常需要接受高等教育才能从事。

2、教育与收入水平教育与收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这是因为他们具备了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更复杂、更有价值的工作。

3、教育的信号作用教育在劳动力市场中还具有信号作用。

雇主在招聘时,往往难以直接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和潜力,而教育程度可以作为一种信号,表明求职者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教育成本与收益在考虑教育投资时,需要分析教育的成本和收益。

1、教育成本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学费、书本费、学杂费等;间接成本则包括因上学而放弃的工作收入(机会成本)、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等。

2、教育收益教育收益可以分为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

教资教育经济学重点

教资教育经济学重点

教资教育经济学重点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与产出等问题。

在教资考试中,教育经济学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原理、方法、重要概念和具体应用等方面入手,全面介绍教育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经济学的定义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济活动的科学,它将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以研究教育的经济问题为主要目标。

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市场与竞争、教育财政与政策等方面内容。

二、教育经济学的原理在教育经济学中,有几个重要的原理需要了解。

首先是教育投资原理,它是指个体或社会对于教育的资金投入会在未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这个原理指出了教育对于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其次是教育选择原理,它认为个人在选择教育时会根据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来进行决策。

个体会衡量接受教育的成本和个人通过受教育获得的收益,选择最优的教育方案。

还有一条重要的原理是教育生产函数原理,它描述了教育系统中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教育生产函数原理指出了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和优化对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三、教育经济学的方法教育经济学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教育经济活动。

其中,计量经济学方法在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实证研究等手段,量化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此外,教育经济学还使用了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以全面了解和分析教育经济领域的问题。

四、教育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在教育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理解。

首先是教育成本,它包括教育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指的是为了提供教育服务而产生的费用,如教师工资、教材费等。

间接成本指的是由于接受教育而引起的其他费用,如机会成本和外部成本等。

其次是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

教育投入是指向教育领域提供的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等。

教育经济学案例分析

教育经济学案例分析

教育经济学案例分析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教育经济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报率和人力资本理论等。

成本效益分析是根据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评估教育项目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投资回报率则是衡量教育投资收益的指标,通过比较教育成本和收益,评估投资的可行性。

人力资本理论则强调教育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将教育和人力资本紧密结合起来。

二、案例分析:中国教育产业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市场之一,教育产业已成为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私立学校为例,近年来,中国私立学校的兴起引起了广泛关注。

私立学校的兴起带动了教育商品化进程,为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实证数据。

首先,成本效益分析在私立学校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私立学校的出现,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选择,可以满足家长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私立学校的高学费也成为一个问题。

成本效益分析可用于评估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帮助家长和政府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其次,投资回报率的概念在教育经济学中得到了体现。

私立学校的投资回报率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在选校过程中,家长会权衡学费、学校声誉、教师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投资回报率。

最后,人力资本理论对于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私立学校在引进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培养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私立学校的发展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三、教育经济学在政策制定中的意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教育资源配置为例,教育经济学可以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指导政府在教育经费分配上的决策,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学

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学

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学教育学专业是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旨在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问题,探索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关键议题,为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问题。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教育质量的评价与提升、教育投资的效益与回报、教育公平的实现等。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实证研究、计量经济分析和政策评估等。

通过使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经济模型,教育经济学研究人员可以量化教育经济问题,并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

二、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通过对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以找出资源配置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经济学家通常会考虑投入产出效益,即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例如,如何在有限的教师数量下提高教育质量,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等。

三、教育质量的评价与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教育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和计量经济分析,探索教育质量与学生成绩、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了评价教育质量,教育经济学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学生成绩、学校排名和师资水平等指标。

他们会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提升教育质量。

四、教育投资的效益与回报教育投资的效益与回报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和经济模型,计算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并研究影响教育投资效益的关键因素。

教育经济学研究表明,教育投资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更高的教育程度可以提升个人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并促进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的教育与经济发展》是2012-9出版的图书。
谢谢观看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收益。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 叉学科。研究内容主要有:(1)教育的“生产性”;(2)教育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 政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3)教育投资在各类教育内部结构中的合理分配;(4)教育投资的经济效 益。
《日本教育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是王玉珊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次出版于2012年12月。
该书在论述了日本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教育投资、教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日本教育促 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日本教育发展的经验、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经 验以及经济发展促进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该书指出,日本教育结构是在日本经济结构的基础上 形成的,并且一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合理 确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例。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教育供求关系是指教育劳务和教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是教育的基础。 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了经济条件,并对教育发展 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具体在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为办教育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一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三)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月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秦宝庭。本书主要讲述了 教育与经济两者的关系,教育对经济的影响等内容。

自考00451教育经济学自考重点资料自考笔记

自考00451教育经济学自考重点资料自考笔记

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经济思想第三章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第四章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第五章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第六章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第七章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第八章教育投资来源及分配第九章教育投资比例第十章义务教育投资第十一章教育成本第十二章教育经济效率第十三章教育规模经济第十四章教育经济效益动及其报酬经济学是在20世纪(C)。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1.2.日本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从(A)。

A.投资角度B.效益角度C.效率角度D.微观角度1.3.欧美学者认为,教育经济学是研究(D)。

A.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B.教育投资与教育收益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表现特点D.人力资本理论1.4.教育与生产力具有直接关系,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投资是(B)。

A.收益性投资B.生产性投资C.消费性投资D.以上答案均正确1.5.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即是(D)。

A.教育投资B.教育经济效益C.教育资本D.教育经济效率1.6.教育经济学各种概念中,西方教育经济学经常使用的概念是(A)。

A.教育资本B.人力资本C.教育投资D.教育收益1.7.关于教育经济学的各种著作,学科体系教育味道比较浓,适合于教育系统教学使用的是(C)。

A.《教育经济学》B.《教育经济学论》C.《教育经济学概论》D.《人力资本论》1.8.在我国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经济学著作是(A)。

A.《教育经济学》B.《教育经济学概论》C.《人力资本论》D.《教育费用》1.9.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的是(D)。

A.1965《教育经济学》的出版B.1935年J·R·沃尔什《人力资本观》的发表C.1961年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的出版D.1924年C·T·斯特鲁米林《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学术论文的发表1.10.中国教育经济学筹备组在安徽省黄山召开学术讨论会暨研究成立大会是在(B)。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汇总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经济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以下是对教育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提高劳动力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技能和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更复杂和高效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2、促进科技创新教育培养了具有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3、增强社会凝聚力通过教育,可以传播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也对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决定教育投入经济的繁荣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教育的投入水平,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等。

2、影响教育需求经济的发展会改变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从而影响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选择。

3、制约教育规模和质量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例如在贫困地区,可能会面临教育资源短缺、师资不足等问题。

二、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是指为了培养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生而耗费的资源。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建设、教材采购、教师薪酬等直接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费用。

2、间接成本间接成本则包括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家庭为学生提供教育支持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等。

教育成本的核算对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制定教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对教育成本的分析,可以探讨如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教育成本。

三、教育收益教育收益是指通过接受教育所获得的经济和非经济回报。

1、经济收益经济收益主要表现为个人因接受教育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通常来说,教育程度越高,个人的收入水平也越高。

此外,教育还可以提高就业机会和职业稳定性。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经济学》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的是( D )A.经济分析法 B.教育研究法 C.经济计量和教育统计法 D.调查研究法2.直接导致西方教育经济学诞生的是( B )A.人力资本理论 B.计量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D.劳动生产理论3.衡量劳动力的价值,主要看( C )A.劳动力本人所需的生活资料费用所占比重大小B.劳动力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费用所占比重大小C.劳动力所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所占比重大小 D.劳动力总价值4.人力资本的核心是( D )A.人力投资 B.物力投资 C.生产投资 D.教育投资5.舒尔茨认为,决定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投资相对投资量的主要是( B )A.投资比例 B.投资收益率 C.投资量 D.经济结构6.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不包括( D )A.社会人口状况 B.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C.政策导向 D.物质生活需求7.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应该由( A )A.政府提供 B.市场经济机制配置 C.社会经济支持 D.政府和市场经济机制配置共同提供8.教育投资大不一定就能适应物质生产的需求,教育投资与物质生产过程具有一定伸缩性,说明教育投资具有( B )A.周期性长特点 B.弹性大特点 C.间接性特点 D.长效性特点9.教育事业经费含在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经费项目中,最终构成( C )A.教育基本建设经费 B.教育事业经费 C.社会消费基金 D.社会积累基金10.下列各项不属于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静态指标的是( C )A.社会总产值 B.财政总支出 C.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衡量一个国家义务教育投资比例,主要有两个指标:生均教育经费和( C )A.初等教育生均事业费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B.初等教育事业费占整个教育事业费的比例C.义务教育投资在教育投资总量中的比例 D.国家财政用于教育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12.计算学生的机会成本,一般开始于( C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13.教育成果质量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B )A.人才费用质量系数 B.人才费用质量系数C.年度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 D.年度教育事业费利用效率14.规模效益的好坏完全取决于( D )A.教育资源的适当运用B.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C.投资与收益的比例D.资源内部分配是否合理15.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劳动力人数和( D )A.劳动力熟练程度 B.劳动力能力 C.劳动力教育程度 D.劳动技术装备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16.知识经济:简称“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

教育经济学名词解释

教育经济学名词解释

比较研究法:包括有水平比较、垂直比较、因素比较、标准化比较、平均值比较等。

毕业生发展潜力:毕业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发挥较大作用和做出较大成绩的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教育投资利用效率禅传结构:同教育类别结构关系紧密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结构,这就是师范教育结构,有时称禅传结构。

主要指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级师范教育的相互比例关系。

成本:“成本”一词原为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从事一项投资计划所消耗掉的全部实有资源的总和。

在商品经济生产的条件下,成本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是生产商品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代表人物斯密、凯恩斯。

他们都主张”物质经济学“,即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学,他们遵循三个基本原理,即物质稀缺原理、生产函数理论、收益递减原理。

其中”集合生产函数理论“是核心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复杂劳动:所谓复杂劳动,则须要经过一定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劳动者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的劳动。

正如马克思所说:“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

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个人间接成本: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学生因上学而未就业可能放弃的就业收入,即机会成本。

个人教育成本: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学生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后因继续上学而放弃的收入个人教育需求:是指个人为了增进知识技能,并在未来取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获得较高收入的意愿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教育学二级学科的定义及内涵

教育学二级学科的定义及内涵

教育学二级学科的定义及内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探索人类教育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学科。

作为一门二级学科,教育学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深度,其定义和内涵涵盖了教育学的核心领域和基本要素。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其研究范畴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估等方面,旨在为培养并提升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内涵一:教育学的本质教育学的本质是指教育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

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化的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和促进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教育学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分析和探索教育的本质,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内涵二:教育学的目标教育学的目标是研究教育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取向。

教育的目标既包括培养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提高,也包括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传承。

教育学从教育哲学角度阐释教育的价值观和目标,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和方向。

内涵三:教育学的内容教育学的内容是指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

教育学包括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教育学通过研究教育的各个方面,揭示和总结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内涵四:教育学的方法教育学的方法是指进行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科学方法论和研究方法。

教育学采用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案例研究、实践研究等。

教育学通过系统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索教育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教育学二级学科的内涵教育学二级学科旨在深化和细化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强调教育学的专业性和学术深度。

教育学二级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

它探讨人的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心理过程对教育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研究教育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教育经济学评论

教育经济学评论

教育经济学评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投入的效率、教育政策的制定等一系列问题。

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导政府和学校制定更加合理的教育政策和经济政策。

本文将从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研究内容以及对教育领域的启示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随着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逐渐扩大,不仅包括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还涉及了教育政策、教育质量评估、教师薪酬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理论模型、实证分析等多种方法。

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研究如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优质教育。

2. 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探讨教育投入对教育产出的影响,寻找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途径。

3. 教育政策研究:分析教育政策对教育体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提出改进政策的建议。

4. 教育质量评估:评估教育质量的标准和方法,衡量教育系统的绩效和效果。

5. 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教师薪酬、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

6. 教育经济学与社会公平:探讨教育经济学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三、教育经济学对教育领域的启示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启示,可以帮助政府和学校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和经济政策。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教育资源存在浪费,从而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2. 优化教育投入结构。

教育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和学校更好地理解教育投入的影响,从而优化投入结构,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通过研究教育经济学,我们可以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途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

economic_of_education_review级别_解释说明

economic_of_education_review级别_解释说明

economic of education review级别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教育,人们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并对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从经济角度来审视教育系统的运作和效果,探索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对教育经济学进行综述性的回顾和分析。

首先,将介绍教育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随后,本文将探讨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个体职业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以及对整个社会经济提供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目前正在阐述的部分,在这部分中我们将提出问题并说明研究意义与目标。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第二部分),将介绍教育经济学的概述以及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紧接着,第三部分将深入探讨相关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包括教育效益评估模型、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以及实证研究案例介绍。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进行具体的论证与讨论。

首先,我们将分析教育支出的效益评估结果,并讨论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接着,我们将探讨教育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最后,我们还将研究教育质量提升策略,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部分(第五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中主要研究发现,并提出针对教育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给出未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和综述已有文献,在教育经济学领域进行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教育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讨论和分析,旨在提供对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阅读和研究,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教育经济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并了解教育与经济之间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教育经济学的学习心得

教育经济学的学习心得

教育经济学的学习心得班级:07升本3班姓名:郑春红学号:2007694151(12号)在这个学期里,学校为我们开设了《教育经济学》这门课,在没有上课前,我就有个疑问:教育和经济有什么联系呢?经过钱林晓老师一个学期的授课,使我受益匪浅,收获甚大。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和明白了如下的教育经济学的知识:教育具有经济意义是教育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是教育经济学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一块基石。

如果教育仅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相联系而与该社会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无关,如果教育不生产和提高人的劳动能力,不为社会和个人创造剩余财富或利益。

如果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和现象的教育领域中没有经济现象,那么,教育经济学则会不复存在。

正是由于教育与经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才有教育经济学这一学科。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收益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和经济学的关系,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用经济的方法和视角来看问题。

知道了什么是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教育经济效率,教育经济效益等。

也是我进一步了解了现在我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一低一高(政府对教育的干涉越高,整体教育投入越低)。

首先,在学习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学费太低。

”在老师没有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其实不认同老师的说法,但是在老师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的分析后,我便认同了老师的说法。

,“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因为学费太低”。

什么意思?我们用低学费的办法实际上补贴的是富人,而不是补给穷人。

那我们把学费适当地提高,然后规定学费多少比例必须用于助学金,这些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我们不要按计划经济统一的标准,就像病人,有钱人和没有钱的人看一样的医生,出一样的钱,这个结是解不开的。

教育也是这样。

从教育内部来讲,把教育部拆开,一个专门管中小学义务教育,另外成立一个组织,是不是更好?中国的大学像现在这样管下去,很有可能给人家代工。

教育学学科的组织结构

教育学学科的组织结构

教育学学科的组织结构一、引言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学学科的组织结构是指教育学领域内各个学科的分支和关系,它的构建对于教育学的发展和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学学科的组织结构、主要学科分支以及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育学学科的组织结构教育学学科的组织结构包括主干学科和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是指教育学学科的核心内容和基础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

这些学科研究的是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的问题,是教育学学科的基石和支撑。

相关学科是指与教育学有密切关联的其他学科,如教育技术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等。

这些学科与教育学主干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共同贡献于教育学学科的发展。

三、主要学科分支1. 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重要学科分支,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

它关注教育的目标、价值、本质和意义等问题,探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的学科,旨在探索人类学习、发展和教育的心理机制。

它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因素,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3.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探讨教育在社会中的功能、作用和影响。

它关注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阶层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4. 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的学科,旨在探讨教育的经济规律和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它关注教育资源的需求、供给、分配和利用等问题,为教育经费的合理规划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教育学学科的组织结构中,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叉与融合关系。

例如,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可以探索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教育管理学与教育经济学的融合研究,可以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
但教育经济学在西方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则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

美国舒尔茨、英国维泽、美国贝克尔等西方经济学家的著作,为现代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式,它体现在人的身上,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的收入;而教育则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的形成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连续的作用。

这一论点成为20世纪70年代西方许多教育经济学著作的理论出发点。

当前,西方教育经济学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估算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如何估算个人的教育投资和收益以及收益率;教育同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之间存在着的关系,教育同劳动力市场变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预测未来的劳动力供求;如何有效地分配和使用教育经费,以便尽可能提高智力投资的经济效果等等。

教育经济学以教育在经济增长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支出的宏观和微观经济效果作为研究对象。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在阐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原理和规律的同时,并根据设定的前提,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检验有关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和预测这一关系的变动趋势。

70年代末以来,中国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者们对教育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目前得出的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一方面,经济增长本身要求教育部门输送大批有一定技术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另一方面,教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是同一国的国力相适应的,经济越发达越有可能提供较多的教育费用,促进教育的发展。

一国可能用于发展教育的经费多少,归根结底要受本国财力所制约。

只有在经济持续增长,财政收入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才能使教育经费的绝对额,以及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增大。

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即单靠发展生产力,是不可能建成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社会的。

教育是培养人、造就人的事业,它既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又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

无论是社会评价标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还是劳动者自身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教育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出现。

关于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等研究,使人们清晰和实证地认识到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属性。

70年代初出现的筛选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以及70年代末出现的教育的社会化理论,从不同侧面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了挑战和批判,同时丰富了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教育投资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繁荣,各国的教育投资热情在80年代中期开始有所下降,教
育财政出现紧缩。

尽管如此,人力资本理论在教育经济学中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动摇。

人们对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仍然予以高度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继续为人力资本理论提供着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知识经济的出现及其与教育的关系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高等教育系统作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培养有知识的人才的发源地,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编辑本段教育经济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形成
远在教育经济学形成之前,国内国外已有很多关于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的思想。

在我国,先秦诸子即认识到发展教育是使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条件;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也都认识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如孔子的“庶富教”的思想,说明了人口、经济、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颜元的“实学”“实行”的思想认为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在西欧,古希腊的柏拉图也论述过教育对生产所起的作用。

但是,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低下,生产劳动还基本上处于简单的体力劳动阶段,知识和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还很少,因而人们也只是认识到教育和经济之间的一些联系,但还不能充分认识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大意义,也不可能形成完整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系。

17世纪到19世纪初期间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产生并得到了发展,一些学者注意到了人的素质对生产力的影响,并根据劳动价值理论,对教育的经济意义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提出了一些教育经济思想。

但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学和教育学自身发展的限制,还不可能形成一门独立的教育经济学科。

其后近一百多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的教育经济思想,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论述,为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近代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有古襟和杨贤江。

古襟1934年发表《中国教育之经济观》,运用了经济的观点阐述教育问题,辩证地论述了教育和经济的制约关系;杨贤江所著的《新教育大纲》论述了教育能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认为科学因实用而生,而进步。

西方学者主要有大卫·李嘉图和马歇尔等。

大卫·李嘉图提出教育投资的基本思想,马歇尔提出生产要素包括教育,教育要由国家投资等。

众多的教育经济思想初步形成,这些教育经济思想为以后教育经济学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