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
合肥大铺头规划方案-最新版
合肥大铺头规划方案项目背景合肥市大铺头位于合肥市瑶海区,是市区内交通压力较大的地区之一。
为了缓解该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同时提升该地区的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合肥市政府决定启动合肥大铺头规划方案。
规划目标该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大铺头地区的交通状况,提升大铺头地区的城市形象和居住环境,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缓解大铺头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2.完善大铺头地区的交通设施,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3.优化大铺头地区的道路网络布局,提高交通系统的品质和稳定性。
4.增加大铺头地区的公共停车位,缓解大铺头地区停车难问题。
5.完善大铺头地区的绿化环境,改善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
规划内容交通枢纽规划为方便市民出行,规划设置两个交通枢纽:大铺头地铁站和大铺头高速铁路站。
两个交通枢纽分别为地铁和高速铁路的轨道交通枢纽,可实现两者的有机对接。
道路网优化根据大铺头地区的道路网络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规划对大铺头地区的道路网络进行优化调整。
具体措施包括:1.扩建新的支路和主干道,将交通负荷分散到多条道路上,减少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2.采用先进的智慧交通系统,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和管理,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3.改善交通压力较大的关键区域的缓冲区,并且设置限行区域,减少过往车辆。
公共停车位为缓解大铺头地区停车难问题,规划增加大铺头地区公共停车位。
具体措施包括:1.利用地下和地面空间建设停车位,增加停车位供给。
2.设计专门的停车场,并提供自行车和摩托车等不同类型的停车位。
3.构建统一的公共停车管理系统,方便车主停车,减少车位浪费。
绿化环境大铺头地区自然绿化资源有限,加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生态型城市。
具体措施包括:1.植树造林,提高大铺头地区的自然绿化覆盖率,让市民享受更宜居的环境。
2.种植优质草坪和花卉,构建市区的花园,为市民提供畅游的新天地。
3.设计绿道和景观路廊,打造人车分离和环境保护的多功能空间。
合肥大铺头规划方案实施方案为保证规划方案的落地实施,将采取如下措施:1.组织专业的规划和设计团队,通过现场实地调研调查、专家论证和市民意见反馈等方式,论证和完善规划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3.17•【文号】发改基础〔2020〕431号•【施行日期】2020.03.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安徽省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431号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转来《关于审批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8〕677号)和《关于调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3)的请示》(皖发改基础〔2019〕541号)文件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
一、为落实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原则同意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等6个项目,总里程109.96公里,总投资798.08亿元,规划期为2020~2025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升快线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应避开文物本体,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的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进一步研究有关项目穿越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铁路路基、桥梁防护,尽可能减小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合肥西站、肥东火车站、北城高铁站等主要交通枢纽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
统筹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站点枢纽综合开发,做好站点与周边客流密度较大的商城、社区、学校等的衔接,科学合理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合肥空港三期规划方案
合肥空港三期规划方案1. 介绍合肥空港作为合肥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发展迅速,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市空港管理局制定了合肥空港三期规划方案,旨在进一步完善空港功能和服务体系,提升综合竞争力,满足未来空港发展需求。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合肥空港三期规划方案的目标、原则、规划内容以及建设进程等内容。
2. 规划目标合肥空港三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合肥空港的国际化程度,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提高合肥空港的航班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增加运输航线和航班频次;•完善空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空港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空港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航空飞行安全。
3. 规划原则合肥空港三期规划的制定遵循以下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航空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确定规划内容;•系统协调原则:将空港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紧密结合,实现全面协调;•综合高效原则:优化空港的功能布局和服务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原则:规划方案应具备可行性,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
4. 规划内容4.1 建设新航站楼合肥空港三期规划将建设新的航站楼,以满足未来空港的发展需求。
新航站楼的主要设计理念是航空与城市的有机结合,注重航站楼的功能性和舒适性。
新航站楼将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提高空港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4.2 扩建停机坪为适应航班运输需求的增加,合肥空港将扩建停机坪,增加停机位数量。
新停机坪将配置先进的停机设施和设备,提高停机效率和服务质量。
4.3 完善航空货运设施合肥空港三期规划将完善航空货运设施,提升货运能力和服务质量。
规划中将建设现代化的货运中心和货运枢纽,完善货运流程和物流配套设施,提高货物运输效率。
4.4 改善航空地面交通规划中将改善航空地面交通,提升出行便利度。
计划建设地铁、轻轨等交通方式连接合肥空港和城市中心,缩短出行时间,提高交通效率。
4.5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合肥空港三期规划将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确保航空飞行安全。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日期】2024.03.14•【字号】合交办〔2024〕57号•【施行日期】2024.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区(开发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各有关单位:现将《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3月14日合肥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要点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2024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服务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着力优化交通运输服务供给,全力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水平,为合肥高质量发展贡献交通力量。
一、坚持不懈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持续深化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每月开展1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每季度开展1次学习研讨,充分运用“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平台载体,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合肥交通运输系统落地见效。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2020~2025 年)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 年)一、线网规划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 2030 年线网总长度约 436.4 公里,由 9 条线路及 1 条机场专用线组成;远景线网由 15 条轨道交通线及 1 条机场专用线组成,全长578.9 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 2 号线东延线、3 号线南延线、4 号线南延线、6 号线一期、7 号线一期、8 号线一期工程共 6 个项目,全长约 109.96 公里。
估算总投资 798.08 亿元。
项目建成后,形成 11 条线路,总里程 279.91 公里轨道交通网络。
2 号线东延线。
起自 2 号线大众路站,终于泉香路站。
线路全长 14.50 公里,投资 101.07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4 年。
3 号线南延线。
起自 3 号线方兴大道站,向南终于馆译路站。
线路全长 11.25 公里,投资 89.68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 年。
4 号线南延线。
起自 4 号线丰乐河路站,终于华南城金刚台路站。
线路全长12.91 公里,投资 70.67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4 年。
6 号线一期。
西起鸡鸣山路站,向东终于东风大道站。
线路全长 35.1 公里(其中 7.8 公里线路拆分于 4 号线,新建线路 27.3 公里),投资 205.85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7 号线一期。
西起繁华大道松林路站,向东终于紫云路巢湖南路站。
线路全长 21 公里,投资 168.81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8 号线一期。
北起北城高铁站,向南终于阜阳路站。
线路全长 23 公里,投资162.01 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 5 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2 号线东延线、3 号线南延线、4 号线南延线、7 号线一期工程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 80 公里;6 号线一期、 8 号线一期采用 B 型车 6 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 100 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支持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装备,提高关键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为发展预留空间。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含轨道引入)及配套工程施工总承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含轨道引入)及配套工程施工总承摘要:一、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简介1.综合交通中心的意义和作用2.综合交通中心的建设内容和目标二、综合交通中心的配套工程1.配套工程的内容和目标2.轨道引入的意义和作用三、综合交通中心的工程施工总承包1.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2.工程建设的进展和预期效果四、综合交通中心对合肥城市发展的影响1.对交通出行的提升和改善2.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文: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含轨道引入)及配套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是合肥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为广大市民和旅客提供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一、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简介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位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内,是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交通中心的建设内容和目标在于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提高旅客出行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出行需求。
同时,综合交通中心还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合肥市的整体形象。
二、综合交通中心的配套工程为了保障综合交通中心的正常运行,项目还包括了一系列配套工程,如道路、桥梁、绿化等。
这些配套工程的内容和目标在于完善周边交通网络,优化出行环境,提升综合交通中心的整体功能。
此外,轨道引入是综合交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实现机场与合肥市区的快速连接,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三、综合交通中心的工程施工总承包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及配套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为我国知名建筑企业。
自项目启动以来,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目前,工程建设的进展顺利,预计将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建设任务。
四、综合交通中心对合肥城市发展的影响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提升合肥市的交通出行条件,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一方面,综合交通中心为市民和旅客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综合交通中心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提升城市竞争力。
【城市规划】年六大城市交通规划实例
【城市规划】年六大城市交通规划实例交通规划实例目录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2济南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6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12贵阳市城市交通规划23珠海市城市交通规划28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简介33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37威海市区城市交通规划49洛阳市中心区近期交通研究与规划56上海市人民广场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65罗湖口岸道路交通规划73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发达城市,是四川省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心。
面对西部开发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发展压力,城市交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城市用地开发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本次交通规划的目标就是要为城市未来发展创造和谐的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
此次综合交通规划是成都市1993年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后进行的第二次城市交通规划。
如何根据城市战略发展目标和城市总体规划,促进城市交通设施布局与土地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交通组织运行效率,以适应城市经济增长和开发建设中的需要,使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是本次交通规划的重点。
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为成都市域范围,规划重点在中心城(外环路内地区),面积为598平方公里,在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系统的分析中,研究范围扩大至成都市域。
规划年限与总体规划一致为2020年,近期为2005年、中期为2010年,在城市发展策略的研究和轨道交通研究中,将适当考虑城市的远景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科学分析手段,对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城市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地规划研究,并充分考虑城市土地开发和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强了交通发展战略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以及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布局的协调。
综合交通规划的工作和成果主要为三方面内容:一、城市机动车出行调查和大型设施交通发生源单位调查在中心城区范围进行机动车出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现状城市机动车出行特征,并完成机动车的现状、2010年和2020年的出行OD;大型设施交通发生源调查,通过选取不同位置、有代表性的城市交通发生源单位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交通发生源单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特征。
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
附件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一、线网规划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2030年线网总长度约436.4公里,由9条线路及1条机场专用线组成;远景线网由15条轨道交通线及1条机场专用线组成,全长578.9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6号线一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工程共6个项目,全长约109.96公里。
估算总投资798.08亿元。
项目建成后,形成11条线路,总里程279.91公里轨道交通网络。
2号线东延线。
起自2号线大众路站,终于泉香路站。
线路全长14.50公里,投资101.0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3号线南延线。
起自3号线方兴大道站,向南终于馆译路站。
线路全长11.25公里,投资89.68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4号线南延线。
起自4号线丰乐河路站,终于华南城金刚台路站。
线路全长12.91公里,投资70.67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4年。
6号线一期。
西起鸡鸣山路站,向东终于东风大道站。
线路—5—全长35.1公里(其中7.8公里线路拆分于4号线,新建线路27.3公里),投资205.85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7号线一期。
西起繁华大道松林路站,向东终于紫云路巢湖南路站。
线路全长21公里,投资168.8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8号线一期。
北起北城高铁站,向南终于阜阳路站。
线路全长23公里,投资162.01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5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2号线东延线、3号线南延线、4号线南延线、7号线一期工程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6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支持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装备,提高关键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为发展预留空间。
(三)资金安排初步估算项目总投资约798.08亿元,资本金占40%,计319.23亿元,由合肥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银行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模式。
合肥地铁线路图(详细规划图及说明)
合肥轨道交通总规划合肥地铁建设计划于2010年7月1日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轨道交通线网将结合合肥市“141”组团空间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最终形成由12条线路组成的远景轨道网络,总长322."5公里,其中市区线路7条,全长215."3公里;市域延伸线5条,其中4条延伸线,1条机场专用线,全长107."2公里。
以下为实行项目基本明确的轨道:◆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
线路全长约28."75公里,全部为地下线。
全线共设车站26座,其中五座换乘枢纽,全部为地下车站,项目总投资133."98亿元,分三期建设。
于2011年6月全线开工,预计到2014年底开通运营。
◆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联系老城区、高新区、科学城,将引导和促进高新区和老城区的发展。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西起长江西路与方兴大道交叉口西侧,沿长江西路、长江中路、长江东路敷设,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
线路全长29."4km,其中地下线25."14km,高架段3."68km,过渡段长0."58km。
共设车站24座,地下车站21座,高架车站3座。
在线路西端设蜀山车辆综合维修基地(2、"7、8号线共用)一座,在线路东端设龙岗停车场一座。
力争2011年四季度时开工,预计到2014年底开通运营。
◆3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
◆4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
◆5号线:2011年将进入前期研究工作。
◆7号线:有望在2011年与2号线一同开工。
功能主要是加强合肥滨湖新区与经开区、高新区、科学城及新桥机场的联系。
走向为:方兴大道,繁华大道,始信路,紫云路。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初步设计的复函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初步设计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2.27•【字号】合发改投资〔2019〕165号•【施行日期】2019.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初步设计的复函合发改投资〔2019〕165号市重点局:你单位《关于协调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南广场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事宜的函》(合重建管函〔2018〕954号)及附件材料收悉。
本项目作为合肥高铁南站的重要配套工程,我委以发改投资〔2011〕839号对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
根据市政府的相关批示精神及市规划局《关于合肥南站南广场变更规划设计条件的函》(合规函〔2018〕129号)《关于P4停车场规划设计条件的函》(合规函〔2019〕43号),对合肥南站南广场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调整。
我委委托中咨江西工程有限公司对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调整部分)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根据审查报告并结合原批复,经研究,现函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改后的合肥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调整部分)初步设计。
项目编码:2018-340111-48-01-007669。
二、本次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1)枢纽南广场部分:取消南广场地下一层东部区域,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由36285.2平方米调整为24191.12平方米,同时取消东侧地面广场层原下沉广场,地下二、三层维持原设计;(2)南广场配套道路工程部分:对南广场东路、南广场西路、南规划一路、南规划三路、南规划四路等5条道路建设方案进行调整;(3)新增P4停车场工程部分:为提升合肥高铁南站综合服务水平,本次在枢纽南站东线下东南角新建P4停车场,规划建设车位461个。
本次调整涉及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人防、装饰、道路、交通等工程。
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
2.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流动人口按其在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可分为长住、 暂住和当日进出, 按其来城市的目的可 分为公务、经商、务工、旅游、探亲、购物、看病等,长住、暂住人口按其在城市中居住的 地点又可分为住旅店、工地、市场、租(借)住房等。为了调查分析方便、按照其出行规律, 我们认为对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分析、预测,按其在城市居住地点和是否居住分类较好,即将 流动人口分为住旅店、工地(市场) 、租(借)住房、当日进出流动人口。而租(借)住房 流动人口由于量较小,而且其出行情况与居民类似,可在进行居民出行预测时一并考虑。 根据合肥、郑州等城市流动人口出行调查统计,流动人口中住工地(即农民工)和住市 场(即小商贩)出行量较小,因此,如果预测期限较短,对于这部分流动人口出行可暂略, 主要应考虑住旅店和当日进出流动人口, 而这两类流动人口中又以住旅店流动人口多而且出 行量大,应作重点考虑。 (1)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根据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的特点,合肥市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产生预测采用了生成率 法, 出行吸引预测则采用了类同于居民出行吸引的方法。 考虑到流动人口出行目的地的选择 主要应取决于交通吸引源的状况,而出行距离、时间等的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相对应较小,
44
因此流动人口出行分布采用了能充分反应交通吸引源变化对出行分布影响的弗需特法进行。 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方式预测则采用了类同居民出行方式预测的方法, 预测住旅店流动人口 各方式出行所占比例见表 3。 表3
方式 年份 1992 2000 非出租 小汽车 15.20% 16.69%
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方式结构
42
理方案。 (1)总体对策 平衡交通供需总量 大力发展公交 慎重处理自行车、行人问题 加强市场管理 增加交通管理资金的投入,逐步实施现代化的管理 (2)道路重点建设与管理对策 打通一环。 近期应形成城市第一条交通性环路。 环线与各放射性干道的交口需要重点加 以治理,以确保一环路的畅通,分流穿越老城区的交通。 建设二环。在近期打通一环的同时,若资金许可,亦可适当建二环部分道路,以缓解市 中心及建成后的一环的过境交通压力。 规划三环。 未来城市发展后, 一环、 二环皆作为市内交通性干道, 过境交通由三环分流, 要规划好三环线的道路走向,留下空间与通道,以备发展。 完善支路网络,提高道路网密度。市区内除骨架道路外,辅道建设也应予以重视,以分 解干道压力。 加强道路管理,从停车、经商方面要回道路,保障交通功能;加强道路交通状况的巡视 管理,及时清除突发事件,纠正违章行为;主干道尽量减少支路出入口,适当修建人行过街 通道。干道上的标志线、护栏、分隔带等交通工程设施应完善,尽快完成。 尽快完成老城区井字骨架。 明确主次干道。 主干道控制出入,提高标准,加强管制;次干道应清除占道,还路交通, 强化管理。
合肥高新区长江西路沿线立交工程总体规划设计
126JIAN SHEYAN JIU规划设计合肥高新区长江西路沿线 立交工程总体规划设计He fei gao xin qu chang jiang xi lu yan xian li jiao gong cheng zong ti gui hua she ji王仁长江西路是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对外四个重要交通廊道之一,合六快速通道,是合肥市与六安市一体化重要交通与经济的纽带。
长江西路全线快速化的实现,可以使高新区与中心城区、运河新城、六安市等快速连接,发挥快速路的特有功能,带动沿线总体提升。
本文以该工程为例,介绍工程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断面布置形式、关键节点等总体设计情况。
一、项目概况目前长江西路高架已建成通车,G312合六路合肥段已改造完成,沿长江西路敷设的轨道交通2号线已运营,沿线分布有蜀山高速出入口,合肥市西门换成中心等重要交通枢纽。
需解决好与高速公路、公路客运、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慢行交通的衔接。
中间高新区段长江西路快速化前,为区域交通的瓶颈,对合肥高新区段关键节点:枫林路、创新大道、方兴大道、长宁大道、将军岭路等的研究或改造尤为必要。
长江西路规划为城市快速路,规模如下:设计范围(方兴大道~西高架落脚点)段总长度为7.5km,设置三座分离立交,一座组合式互通立交;延伸研究范围(将军岭路~方兴大道)长度为2.1km,将军岭路与方兴大道节点设置组合式互通立交。
二、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及设计速度主线:快速路,设计速度80km/h ;辅道: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 ;匝道:设计速度40km/h ;2.车道宽度标准大型车车道:主线3.75m/车道,辅道3. 5m/车道;小客车车道:主线3.5m/车道,辅道3.25m ~3.5m/车道;匝道车道: 3. 5m/车道;3.净空标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净空:5.0m ;支路:4.5m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2.5m。
4.荷载等级道路路面设计荷载:BZZ-100 [1-2];桥梁结构荷载:采用城市-A 级。
肥西深圳路最新规划方案
肥西深圳路最新规划方案引言肥西是安徽省合肥市下辖的一个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肥西的交通网络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其中,深圳路作为肥西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连接着肥西的各个主要区域,起到了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交通效率和城市形象,肥西当地政府制定了深圳路最新规划方案,本文将对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规划目标深圳路最新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交通流畅度、改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通过优化道路设计、完善交通设施、加大绿化力度等手段,力求将深圳路打造成一条安全、高效、美观的城市主干道。
规划内容道路拓宽根据规划方案,深圳路将进行道路拓宽,提升车流通行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拓宽车道宽度,增设分隔带,完善人行道等。
这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效率。
完善交通设施为了提高行车安全性,规划方案还将增设新的红绿灯、交通标志和交通监控设备等。
通过这些设施的完善,可以更好地引导车辆和行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行车安全。
加大绿化力度深圳路两侧将进行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绿化带中将种植各类树木和花草,为司机和行人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
同时,绿化带还会设置休息座椅和健身设施,方便市民休闲娱乐。
增设公共交通站点为了提升深圳路的公共交通便利性,规划方案中还将增设公交站点和地铁出入口。
这将方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减少私家车出行的需求,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
提升道路美观度规划方案还将注重提升深圳路的美观度。
通过城市雕塑、广告牌等的布置,以及建筑物立面的装饰等手段,打造出与肥西城市风貌相协调的道路景观。
这将提高整个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实施计划根据规划方案,深圳路最新规划将分为多个阶段实施。
首先,将进行道路改造、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随后,将逐步增设交通设施和公共交通站点。
整个规划预计将历时三年完成。
结论深圳路是肥西市的主要交通干道,改善其交通流畅度和城市形象,对提升肥西市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5—2030年)合肥市域最新综合交通规划原版PPT
南京
合肥
杭州
上海
宁波
南昌 长沙
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普通铁路
铁路设施规划
推进策略
东向:合沪直达、合宁加密、合杭强化 西向:合武加密,合郑明确,合西力争 南北:合九加速,京九确保 东北:合连强化
铁路设施规划
合沪直达:
利用在建商合杭客专通道(合 肥-芜湖-湖州-杭州),结合
规划人口分布
规划就业岗位分布
全日出行发生吸引量
主城发展趋势
依据现行轨道和道路规划方案,假定私家车 按当前趋势发展,远期交通拥堵由一环甚至 向二环外扩散,重要通道拥堵较为严重,需 要通过加密轨道交通线网缓解交通拥堵、满 足迅速增长的联系需求。 建议:远期进一步加密轨道线网,远景构建 轨道出行为主导的城市客运体系;引导小汽 车合理使用。
汇报提纲
一、规划背景与交通使命 二、交通特征与问题研判
三、发展趋势与目标构建
四、布局规划与近期建设
总体定位判断
在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大背景下,合肥未来交通定位为:
1、衔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
2、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3、长江经济带核心综合交通枢纽; 4、长三角“沪宁杭合”四大枢纽中心之一。
路网结构有待优化。主干路密度较高,支路发展目 标实现不够,尤其是西一环路附近较突出。
•
•
城市快速路(准快速路)系统存在问题 • • 快速路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跨组团快速通道不足。 快速路均通过一环路衔接,一环压力巨大。 快速路网与用地布局不协调。快速路两侧用地性质 与强度缺乏控制,既承担组团间远距离交通需求, 又承担沿线用地大量到发交通,功能重合引发拥堵。
合肥三孝口规划方案
合肥三孝口规划方案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合肥市三孝口地区的规划方案。
该地区位于合肥市中心,是该市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
我们将重点讨论改善交通拥堵,提升商业繁荣,改善环境质量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的规划和措施。
1. 引言合肥市是中国的一座新兴科技城市,迅速发展。
作为省会城市,合肥市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城市发展,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孝口地区作为合肥的核心区域之一,现存有一些问题,需要规划和改进。
2. 交通规划三孝口地区交通拥堵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因此,我们计划实施以下措施以改善交通流量和减轻拥堵:2.1 建设交通枢纽:在三孝口地区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包括快速公交站点和地铁站,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2.2 扩大道路容量:通过增加车道宽度,改造交通道路,提高道路容量,减少拥堵。
2.3 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引入智能交通技术,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运行。
3. 商业发展规划三孝口地区是合肥市的商业中心,商业发展的规划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建设商业综合体:鼓励企业在三孝口地区建设商业综合体,集中大型商场、购物中心、酒店、办公楼等于一体,提供全方位的商业服务和娱乐设施。
3.2 培育创新企业:为吸引和培育创新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场地资源,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
3.3 加强市场监管:建立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商业正常秩序。
4. 环境保护规划三孝口地区环境质量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我们计划:4.1 增加绿地面积:在三孝口地区增加绿化覆盖率,种植更多的树木和草坪,提升空气质量和景观效果。
4.2 强化污染治理: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采取措施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保护环境。
4.3 倡导低碳出行: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5. 居民生活品质提升规划为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居住环境和社区设施,我们打算:5.1 提升小区配套设施:在三孝口地区提升小区的配套设施,包括公园、儿童游乐场、健身区等,满足居民的娱乐和健康需求。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人口与用地规模(1)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1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58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2%;远期2020年合肥市域总人口为7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
(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00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360万人。
(3)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3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城镇空间组织结构:“一核一圈五轴”。
形成以合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城镇密集区为重点发展圈层,沿主要交通轴线向东、北、西、西南、东南辐射的五条拓展轴。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体系将形成四级结构。
包括:(1)一级城镇:合肥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360万人;(2)二级城镇:店埠、上派、水湖、双墩、撮镇等5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3)三级城镇:主要是各重点镇,包括桥头集、三河、梁园、长临河、高刘、岗集、下塘、小庙、山南、紫蓬等10个城镇,人口规模为2—10万人;(4)四级城镇:一般建制镇共16个,人口规模小于2万人。
3、空间分区管制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适宜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规划在合肥市域范围内原则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
4、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市域铁路系统规划形成六条线(北淮南线、南淮南线、西西宁线、东西宁线、合九线、沪汉蓉铁路),衔接七个方向(淮南、蚌埠、南京、芜湖、九江、西安、武汉),具有以合肥东站为编解系统,以合肥高铁站、合肥站、合肥西站为客运系统和以合肥北站为货运系统的枢纽格局。
2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23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5月3日,记者从合肥市规划局获悉,到2023年,合肥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掌握在360万人以内,形成四级市域城镇体系,在公共服务方面建成市级中心、片区中心、社区中心三级体系,形成“三环四脉四楔多园”的绿化空间格局。
A空间格局批复明确,合肥市要合理掌握城市规模。
到2023年,合肥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掌握在36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掌握在360平方公里以内。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禁止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解读: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从空间层次角度,《总体规划》将合肥市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规划层次。
根据《总体规划》,市域包括合肥市域行政区域范围,面积1143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北至长丰县行政边界,南至巢湖风景名胜区爱护边界,西至肥西县及南岗镇行政边界,东至大圩镇、淝河镇、大兴镇等行政边界,总面积约486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确定,合肥市城市进展目标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
此外,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建1个中心城市、6个区级综合服务型城镇、27个三级城镇、51个重点镇四级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一核”、“一区”、“五轴”的市域进展格局。
在城市规模方面,猜测到2023年,合肥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3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掌握在36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名词解释“一核一区五轴”“一核”指合肥中心城区,“一区”指城镇协调区,“五轴”指东、北、西、南、东南五条城镇进展轴。
B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设施将进一步完善批复强调,合肥市要根据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大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疏解区域过境交通,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连接。
合肥北城最新规划
合肥北城最新规划
合肥北城最新规划是指合肥市政府近期推出的对合肥北城地区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计划。
这一规划主要涵盖合肥北城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方面内容,旨在提升合肥北城的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首先,合肥北城的城市规划方面,计划建设一批高品质、高层次的建筑物和商业街区。
通过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提供便利的生活配套设施、严格控制建筑规模和外部环境协调性等手段,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和居住品质。
其次,合肥北城的交通规划方面,计划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提高公交线路覆盖范围和频次,构建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
同时,规划中还包括加大道路改造和建设的力度,增加道路容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另外,合肥北城的产业规划方面,计划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北城的发展。
通过提供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创新支持等,吸引优秀的企业和高端人才落户北城,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此外,合肥北城的文化娱乐设施也得到了规划。
计划新增建设文化广场、剧院、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满足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并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最后,合肥北城的环境保护也是规划中的重点。
计划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高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保护和修复当地
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总的来说,合肥北城的最新规划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一规划将通过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配套实施,从而使合肥北城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承担单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主持人: 李旭宏 项目参加人: 徐吉谦 王炜 过秀成 杨涛 乔凤祥 陈学武 顾尚华 李峻利 秦福生 叶涛 夏有才 姚大振 沈俊涛 刘泽海 施强 徐家兵 朱立新 唐军 陈文徽
一、交通规划背景与内容
1.规划背景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 和建设中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公路主枢纽。合肥市已基本形成东、北、西三个工业区和西部风 景区,市区为四区一镇,市区总面积 458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76 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111 万,其中城市居民 80 万。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开始于 1992 年,1995 年完成。 2.规划内容 (1)规划层次及年限 近期交通治理:年限为 1996 年,重点解决老城区及交通问题突出地区、结点。 中期综合交通规划:年限为 2000 年,对主城区(100km2)进行全面交通系统规划。 远期交通战略规划:年限为 2010 年,对城市交通骨架进行规划。 远景交通战略构想:年限为 2030 年,对城市交通宏观构架进行探讨。 (2)总体规划目标 通过近期交通治理对策,解决现状交通网络若干难点,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通过中期交通综合规划,完善交通设施体系,保证交通系统运营畅通。 通过远期交通战略规划,确立城市交通网络骨架,使交通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远景交通战略设想, 确定城市交通网络宏观构架, 使交通能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 展。 (3)规划总体框架
四、中期交通需求预测
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点为中期交通系统规划, 相应的中期交通需求预测也较为全面 系统,其内容包括居民出行预测、流动人口出行预测、货运交通需求预测、对外交通预测、 路网交通分配与评价五大部分。 1.居民出行预测 根据对居民出行预测的研究,合肥市居民出行预测的总体思路如图 3 所示。 合肥市居民出行产生预测,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不同的出行目的采用了相应的方 法,对上班(学)采用生成率法,对生活等其它目的则采用了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回归的方 法;居民出行吸引采用了分别考虑吸引与土地利用关系、区位对出行吸引的影响、以及交通 区特性逐阶段预测的方法, 以求全面反映出行吸引的发展变化; 居民出行分布采用了考虑一 般规律和特殊联系相结合的系统平衡模型;居民出行方式预测根据我国方式结构复杂的特 点,分不同类别,采用了考虑宏观因素预测总比例结构,再考虑出行距离、出行目的等微观 因素建立模型预测交通区间具体结构的方法;合肥市居民出行预测的主要结果见表 1 至 2。
社会经济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 流动人口出行调查 客货出行调查 对外交通调查 货物源流调查 道路交通流调查 合肥市交通调查项目 公交随车调查 交通状况调查 机动车OD调查 机动车停车调查 行人及自行车停车调查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调查 交通设施调查 交通管理设施调查 交通环境调查
43
社会经济发展 出 行 习 惯
居民出行 产生预测
居民人口 分布预测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 小区特点
居民出行 吸引预测
区 位 出行目的
交通设施 交通工具
居民出行 分布预测
出 行 目 的 交通区间关系特性
社会经济发展 交 通 政 策
居民出行 方式预测
出行目的 出行距离
图 3 居民出行预测总体思路 表1
目的 1992 年 2000 年 上班 0.71 0.71
42
理方案。 (1)总体对策 平衡交通供需总量 大力发展公交 慎重处理自行车、行人问题 加强市场管理 增加交通管理资金的投入,逐步实施现代化的管理 (2)道路重点建设与管理对策 打通一环。 近期应形成城市第一条交通性环路。 环线与各放射性干道的交口需要重点加 以治理,以确保一环路的畅通,分流穿越老城区的交通。 建设二环。在近期打通一环的同时,若资金许可,亦可适当建二环部分道路,以缓解市 中心及建成后的一环的过境交通压力。 规划三环。 未来城市发展后, 一环、 二环皆作为市内交通性干道, 过境交通由三环分流, 要规划好三环线的道路走向,留下空间与通道,以备发展。 完善支路网络,提高道路网密度。市区内除骨架道路外,辅道建设也应予以重视,以分 解干道压力。 加强道路管理,从停车、经商方面要回道路,保障交通功能;加强道路交通状况的巡视 管理,及时清除突发事件,纠正违章行为;主干道尽量减少支路出入口,适当修建人行过街 通道。干道上的标志线、护栏、分隔带等交通工程设施应完善,尽快完成。 尽快完成老城区井字骨架。 明确主次干道。 主干道控制出入,提高标准,加强管制;次干道应清除动人口出行分布采用了能充分反应交通吸引源变化对出行分布影响的弗需特法进行。 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方式预测则采用了类同居民出行方式预测的方法, 预测住旅店流动人口 各方式出行所占比例见表 3。 表3
方式 年份 1992 2000 非出租 小汽车 15.20% 16.69%
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方式结构
2.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流动人口按其在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可分为长住、 暂住和当日进出, 按其来城市的目的可 分为公务、经商、务工、旅游、探亲、购物、看病等,长住、暂住人口按其在城市中居住的 地点又可分为住旅店、工地、市场、租(借)住房等。为了调查分析方便、按照其出行规律, 我们认为对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分析、预测,按其在城市居住地点和是否居住分类较好,即将 流动人口分为住旅店、工地(市场) 、租(借)住房、当日进出流动人口。而租(借)住房 流动人口由于量较小,而且其出行情况与居民类似,可在进行居民出行预测时一并考虑。 根据合肥、郑州等城市流动人口出行调查统计,流动人口中住工地(即农民工)和住市 场(即小商贩)出行量较小,因此,如果预测期限较短,对于这部分流动人口出行可暂略, 主要应考虑住旅店和当日进出流动人口, 而这两类流动人口中又以住旅店流动人口多而且出 行量大,应作重点考虑。 (1)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根据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的特点,合肥市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产生预测采用了生成率 法, 出行吸引预测则采用了类同于居民出行吸引的方法。 考虑到流动人口出行目的地的选择 主要应取决于交通吸引源的状况,而出行距离、时间等的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相对应较小,
出租 小汽车 5.56% 11.92% 大客车 5.68% 2.90% 公交车 30.88% 33.21% 步行 37.71% 30.31% 三轮车 及其它 4.97% 4.97%
(2)当日进出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根据合肥市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合肥市当日进出流动人口数量小,而且分布集中,因此 预测采用了较为简化的方法,直接采用了增长系数法进行。 3.货运交通需求预测 合肥市货运发生、 吸引预测采用了先预测总量, 再根据用地状况等分配到各交通区的方 法, 货运分布预测采用了双约束重力模型, 通过对货车结构的分析确定货车小汽车当量系数 为 2. 51,预测最终结果 2000 年合肥市一日货车 OD 量为 57005 小汽车当量/日。 4.对外交通预测 在合肥市对外交通规划中, 重点是要解决城市对外出入口道路与市区道路网的联系, 以 及港站布局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的衔接等两方面的问题, 根据规划工作的这一具体要求, 合 肥市对外交通预测主要包括以下两项内容:一是规划期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主要对外 交通运输方式的客、货运需求量预测;二是城市道路网上对外、过境客、货运交通预测。对 于前者, 考虑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客货流的竞争, 运量之间有着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并且其变化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引入一定的控制机制 (如调整运输价格等) 可以实行宏观 控制,因此,采用先分别预测规划期对外交通客运、货运需求总量,再分析确定运输方式结 构的方法,对不同运输方式的运量进行预测。对于后者,则按常规的交通发生、分布等预测 程序进行。 城市道路网上对外客、货运交通预测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市内各交通区与各车站(长 途汽车站、 火车站) 之间不同方式的 OD 预测, 二是通过出入口道路的对外、 过境交通预测, 即市内各交通区与市外各交通区之间车流 OD 预测 (出入境交通预测)和市外各交通区之间 车流 OD 预测(过境交通预测) 。 对于市内各交通区与各车站之间不同方式 OD 预测,根据现状调查资料的统计, 公交车 与步行是乘客由市内到各车站出行所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这两种方式出行所占比例为 80% 左右,其次是单位车与出租车,其它方式如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等所占比例很小。考虑 到市内各交通区与各车站之间出行方式结构一般较为稳定, 预计到规划期, 主要交通方式仍 然为公交车与步行,单位车和出租车的比例会有所提高,而自行车、三轮车等方式的比例还 会降低, 因此,市内各交通区与各车站之间不同方式 OD 预测采用了先预测全方式总的出行 量, 再分析确定出行方式结构的方法得到每种方式的出行发生总量, 然后进行各交通区出行 发生量预测,最后作分布预测。分布预测采用了平均增长率模型。 对于通过出入口道路的对外、过境交通预测,考虑到现状机动车出入口 O-D 调查资料 提供了比较全面可靠的对外、过境交通特征数据,如车种构成、运量与流向构成等,为简化 预测工作,采用了先预测对外、过境 OD 量,再分析确定未来的车种构成、平均载客率与实 载率的方法预测对外、过境车流 O-D。对外、过境分布预测采用了弗雷特模型。
居民出行人均产生次数(次/人·日)
生活 0.30 0.45 公务 0.06 0.06 其它 0.09 0.09 回程 1.19 1.27 全目的 2.61 2.84
上学 0.26 0.26
表 2 居民出行方式结构
方式 年份 1992 2000 非出租 小汽车 1.64% 3.76% 出租 小汽车 0.21% 0.90% 摩托车 1.24% 1.99% 大客车 3.42% 3.63% 公交车 13.92% 18% 自行车 44.92% 39.44% 步行 33.71% 31.34% 三轮车 及其它 0.94% 0.94%
组织准备 工作机构 责任分工 总体设计 调查方案 现状调查 社会经济 客货出行 交通状况 交通设施 分析预测 客货生成 OD 分布 交通方式 交通分配 规划方案 近期治理 中期规划 远景战略 远景构想 方案评价 技术性能 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