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
项目承担单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项目主持人: 李旭宏 项目参加人: 徐吉谦 王炜 过秀成 杨涛 乔凤祥 陈学武 顾尚华 李峻利 秦福生 叶涛 夏有才 姚大振 沈俊涛 刘泽海 施强 徐家兵 朱立新 唐军 陈文徽
一、交通规划背景与内容
1.规划背景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 和建设中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公路主枢纽。合肥市已基本形成东、北、西三个工业区和西部风 景区,市区为四区一镇,市区总面积 458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76 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111 万,其中城市居民 80 万。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开始于 1992 年,1995 年完成。 2.规划内容 (1)规划层次及年限 近期交通治理:年限为 1996 年,重点解决老城区及交通问题突出地区、结点。 中期综合交通规划:年限为 2000 年,对主城区(100km2)进行全面交通系统规划。 远期交通战略规划:年限为 2010 年,对城市交通骨架进行规划。 远景交通战略构想:年限为 2030 年,对城市交通宏观构架进行探讨。 (2)总体规划目标 通过近期交通治理对策,解决现状交通网络若干难点,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通过中期交通综合规划,完善交通设施体系,保证交通系统运营畅通。 通过远期交通战略规划,确立城市交通网络骨架,使交通与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通过远景交通战略设想, 确定城市交通网络宏观构架, 使交通能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 展。 (3)规划总体框架
42
理方案。 (1)总体对策 平衡交通供需总量 大力发展公交 慎重处理自行车、行人问题 加强市场管理 增加交通管理资金的投入,逐步实施现代化的管理 (2)道路重点建设与管理对策 打通一环。 近期应形成城市第一条交通性环路。 环线与各放射性干道的交口需要重点加 以治理,以确保一环路的畅通,分流穿越老城区的交通。 建设二环。在近期打通一环的同时,若资金许可,亦可适当建二环部分道路,以缓解市 中心及建成后的一环的过境交通压力。 规划三环。 未来城市发展后, 一环、 二环皆作为市内交通性干道, 过境交通由三环分流, 要规划好三环线的道路走向,留下空间与通道,以备发展。 完善支路网络,提高道路网密度。市区内除骨架道路外,辅道建设也应予以重视,以分 解干道压力。 加强道路管理,从停车、经商方面要回道路,保障交通功能;加强道路交通状况的巡视 管理,及时清除突发事件,纠正违章行为;主干道尽量减少支路出入口,适当修建人行过街 通道。干道上的标志线、护栏、分隔带等交通工程设施应完善,尽快完成。 尽快完成老城区井字骨架。 明确主次干道。 主干道控制出入,提高标准,加强管制;次干道应清除占道,还路交通, 强化管理。
图 2 合肥市综合交通调查项目
三、近期交通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的内容 城市交通综合治理工作以远期、 远景战略规划和中期综合交通规划为指导, 针对现状交 通系统的突出问题,充分挖掘现有交通设施的潜力,力争少花钱、多办事、见效快。其内容 包括分析评价现状城市交通系统, 提出远景及中长期规划的近期实施步骤, 制定全面综合的 治理计划等。依据治理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战术的治理与战略的治理;微观的治理与宏观的 治理;治标的治理与治本的治理;简单的治理与复杂的治理等。 2.综合治理对策 通过对合肥市交通在路网布局、道路建设水平、道路系统、静态交通设施、交通管理、 公交体系等各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并就关键交叉口、路段提出了治
2.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流动人口按其在城市中停留的时间可分为长住、 暂住和当日进出, 按其来城市的目的可 分为公务、经商、务工、旅游、探亲、购物、看病等,长住、暂住人口按其在城市中居住的 地点又可分为住旅店、工地、市场、租(借)住房等。为了调查分析方便、按照其出行规律, 我们认为对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分析、预测,按其在城市居住地点和是否居住分类较好,即将 流动人口分为住旅店、工地(市场) 、租(借)住房、当日进出流动人口。而租(借)住房 流动人口由于量较小,而且其出行情况与居民类似,可在进行居民出行预测时一并考虑。 根据合肥、郑州等城市流动人口出行调查统计,流动人口中住工地(即农民工)和住市 场(即小商贩)出行量较小,因此,如果预测期限较短,对于这部分流动人口出行可暂略, 主要应考虑住旅店和当日进出流动人口, 而这两类流动人口中又以住旅店流动人口多而且出 行量大,应作重点考虑。 (1)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根据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的特点,合肥市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产生预测采用了生成率 法, 出行吸引预测则采用了类同于居民出行吸引的方法。 考虑到流动人口出行目的地的选择 主要应取决于交通吸引源的状况,而出行距离、时间等的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相对应较小,
居民出行人均产生次数(次/人·日)
生活 0.30 0.45 公务 0.06 0.06 其它 0.09 0.09 回程 1.19 1.27 全目的 2.61 2.84
上学 0.26 0.26
表 2 居民出行方式结构
方式 年份 1992 2000 非出租 小汽车 1.64% 3.76% 出租 小汽车 0.21% 0.90% 摩托车 1.24% 1.99% 大客车 3.42% 3.63% 公交车 13.92% 18% 自行车 44.92% 39.44% 步行 33.71% 31.34% 三轮车 及其它 0.94% 0.94%
43
社会经济发展 出 行 习 惯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居民出行 产生预测
居民人口 分布预测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 小区特点
居民出行 吸引预测
区 位 出行目的
交通设施 交通工具
居民出行 分布预测
出 行 目 的 交通区间关系特性
社会经济发展 交 通 政 策
居民出行 方式预测
出行目的 出行距离
图 3 居民出行预测总体思路 表1
目的 1992 年 2000 年 上班 0.71 0.71
四、中期交通需求预测
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点为中期交通系统规划, 相应的中期交通需求预测也较为全面 系统,其内容包括居民出行预测、流动人口出行预测、货运交通需求预测、对外交通预测、 路网交通分配与评价五大部分。 1.居民出行预测 根据对居民出行预测的研究,合肥市居民出行预测的总体思路如图 3 所示。 合肥市居民出行产生预测,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不同的出行目的采用了相应的方 法,对上班(学)采用生成率法,对生活等其它目的则采用了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回归的方 法;居民出行吸引采用了分别考虑吸引与土地利用关系、区位对出行吸引的影响、以及交通 区特性逐阶段预测的方法, 以求全面反映出行吸引的发展变化; 居民出行分布采用了考虑一 般规律和特殊联系相结合的系统平衡模型;居民出行方式预测根据我国方式结构复杂的特 点,分不同类别,采用了考虑宏观因素预测总比例结构,再考虑出行距离、出行目的等微观 因素建立模型预测交通区间具体结构的方法;合肥市居民出行预测的主要结果见表 1 至 2。
44
因此流动人口出行分布采用了能充分反应交通吸引源变化对出行分布影响的弗需特法进行。 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方式预测则采用了类同居民出行方式预测的方法, 预测住旅店流动人口 各方式出行所占比例见表 3。 表3
方式 年份 1992 2000 非出租 小汽车 15.20% 16.69%
住旅店流动人口出行方式结构
出租 小汽车 5.56% 11.92% 大客车 5.68% 2.90% 公交车 30.88% 33.21% 步行 37.71% 30.31% 三轮车 及其它 4.97% 4.97%
(2)当日进出流动人口出行预测 根据合肥市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合肥市当日进出流动人口数量小,而且分布集中,因此 预测采用了较为简化的方法,直接采用了增长系数法进行。 3.货运交通需求预测 合肥市货运发生、 吸引预测采用了先预测总量, 再根据用地状况等分配到各交通区的方 法, 货运分布预测采用了双约束重力模型, 通过对货车结构的分析确定货车小汽车当量系数 为 2. 51,预测最终结果 2000 年合肥市一日货车 OD 量为 57005 小汽车当量/日。 4.对外交通预测 在合肥市对外交通规划中, 重点是要解决城市对外出入口道路与市区道路网的联系, 以 及港站布局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的衔接等两方面的问题, 根据规划工作的这一具体要求, 合 肥市对外交通预测主要包括以下两项内容:一是规划期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主要对外 交通运输方式的客、货运需求量预测;二是城市道路网上对外、过境客、货运交通预测。对 于前者, 考虑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客货流的竞争, 运量之间有着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并且其变化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引入一定的控制机制 (如调整运输价格等) 可以实行宏观 控制,因此,采用先分别预测规划期对外交通客运、货运需求总量,再分析确定运输方式结 构的方法,对不同运输方式的运量进行预测。对于后者,则按常规的交通发生、分布等预测 程序进行。 城市道路网上对外客、货运交通预测又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市内各交通区与各车站(长 途汽车站、 火车站) 之间不同方式的 OD 预测, 二是通过出入口道路的对外、 过境交通预测, 即市内各交通区与市外各交通区之间车流 OD 预测 (出入境交通预测)和市外各交通区之间 车流 OD 预测(过境交通预测) 。 对于市内各交通区与各车站之间不同方式 OD 预测,根据现状调查资料的统计, 公交车 与步行是乘客由市内到各车站出行所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这两种方式出行所占比例为 80% 左右,其次是单位车与出租车,其它方式如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等所占比例很小。考虑 到市内各交通区与各车站之间出行方式结构一般较为稳定, 预计到规划期, 主要交通方式仍 然为公交车与步行,单位车和出租车的比例会有所提高,而自行车、三轮车等方式的比例还 会降低, 因此,市内各交通区与各车站之间不同方式 OD 预测采用了先预测全方式总的出行 量, 再分析确定出行方式结构的方法得到每种方式的出行发生总量, 然后进行各交通区出行 发生量预测,最后作分布预测。分布预测采用了平均增长率模型。 对于通过出入口道路的对外、过境交通预测,考虑到现状机动车出入口 O-D 调查资料 提供了比较全面可靠的对外、过境交通特征数据,如车种构成、运量与流向构成等,为简化 预测工作,采用了先预测对外、过境 OD 量,再分析确定未来的车种构成、平均载客率与实 载率的方法预测对外、过境车流 O-D。对外、过境分布预测采用了弗雷特模型。
社会经济调查 居民出行调查 流动人口出行调查 客货出行调查 对外交通调查 货物源流调查 道路交通流调查 合肥市交通调查项目 公交随车调查 交通状况调查 机动车OD调查 机动车停车调查 行人及自行车停车调查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调查 交通设施调查 交通管理设施调查 交通环境调查
组织准备 工作机构 责任分工 总体设计 调查方案 现状调查 社会经济 客货出行 交通状况 交通设施 分析预测 客货生成 OD 分布 交通方式 交通分配 规划方案 近期治理 中期规划 远景战略 远景构想 方案评价 技术性能 环境效益
图 1 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总体框架
41
二、交通调查与分析
在合肥市综合交通规划中,为了了解合肥市交通系统的现状、特征及规律,进行了多项 调查,项目设计见图 2。 在这些调查项目中,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包括旅客、招待所流动人口调查,建筑工地和集 贸市场流动人口调查以及车站码头当日进出流动人口调查三个分项, 以期对不同类别流动人 口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外交通调查分别对旅客(货物)对外出行的两阶段——从市内到车 站码头机场, 再由车站码头机场到外地均进行了调查, 以便对对外交通的规律作出系统的分 析。 针对合肥市日益突出的行人和自行车停车与城市道路交通的矛盾, 还对市区繁华商业地 区进行了行人流量和自行车停车调查。 在合肥市居民出行调查中, 为了较好的统计分析出居民出行的特征 (特别是空间分布特 征)并尽量减少调查统计的工作量,调查采用了整群等距抽样方法,即只抽部分有代表性的 交通区(代表不同土地利用性质、不同地理位置) ,每隔若干户抽一户进行家访调查,被调 查小区的抽样率采用高值,总抽样率则采用低值。合肥市规划区共划分为 89 个交通区,选 择了 27 个进行调查;被调查小区的实际抽样率为 7.04%,全市总抽样率则为 2.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