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姆莱特的悲剧根源:一方面,反动势力强大。哈姆莱特是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他与克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少数)为实现美好理想与社会恶势力(强大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社会罪恶与封建势力交织)所进行的斗争。另一方面,哈姆莱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具有的局限性。(1)人文主义所追求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哈姆莱特面临理想与现实矛盾时的精神痛苦的内容较复杂,一方面为现实中的罪恶与理想不能实现而痛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个人所遭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个人在精神上的打击而痛心;(2)思想局限更表现在脱离群众、孤军奋战。最后,哈姆莱特身上还存在善于思考不善于行动的性格弱点及不少旧思想的负担。

关于《哈姆莱特》是一个悲剧,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关于哈姆莱特悲剧的成因却众说纷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说:“《哈姆莱特》是一出人文思想家的悲剧”。但国内批评家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去寻找原因。主导看法是认为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的代表,他的悲剧客观上是由于敌对的一方也即封建阶级的力量相对强大,而哈姆莱特也即人文主义者的代表的力量相对弱小。主观上则是由于哈姆莱特作为人文主义者有着自己的局限。比如:过分相信思考的力量、脱离群众、孤军奋战等等。因此这种观点也可以称为社会原因说。西方批评家则倾向于从个体角度寻找原因。最有影响的一种看法是认为哈姆莱特天性软弱、犹疑,担当不起“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历史重任。歌德认为,《哈姆莱特》剧描写的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担认在不能胜认的人身上,这出戏,完全是在这个意义里写成的。”也就是说哈姆莱特“被要求去作不可能的事,这事的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如他是怎样的徘徊、展转、恐惧、进退两难,总是在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去他面前的目标,再也不能变得是快乐的王子了”。因此,哈姆莱特“非常软弱而忧郁”的思想使他在复仇行动上的延宕。此种观点也可以称为个性缺陷说。

但是,从社会角度来寻找哈姆莱特悲剧的原因,其方向是正确的。首先,《哈姆莱特》剧并不是一部阐释人文主义者斗争失败的原因的历史文献,莎士比亚也没有把他写成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而是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描述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剧本一开始就描写了丹麦动乱不安的社会局面。人们普遍感到“世界末日到了”。新国王克劳迪斯为权势所诱惑,私欲的洪水冲垮了理智的堤坝,以杀兄之暴行,夺取王位,霸占嫂嫂,又以奸诈的手段企图置王子哈姆莱特于死地。而哈姆莱特是法定的王位继承人,又受到群众的拥护,对于他的复仇甚至重整乾坤来说,只要杀掉克劳迪斯就行了。而他的王子身份又使他有可能得到这种机会,因此,他没有必要像雷欧提斯那样,聚集一彪人马。相反,他倒应该小心地隐瞒起自己的意图,以免让克劳迪斯看出他的真相而加强了防范。因此,他的单独行动完全符合客观情势的需要,不能把他归诸于人文主义者脱离群众的局限。一方面,可以把双方的力量的过于悬殊作为哈姆莱特悲剧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克劳迪斯是掌握着国家的权力,拥有朝廷的力量。而哈姆莱特则孤身一人,同志昔日的情人和朋友,如今也成了克劳迪斯的密探。因此二者的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但是,克劳迪斯拥有的力量并不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而是属于他所处的职位,就象老哈姆莱特死后,这力量就落入他手中,只要他一死,这力量便会为哈姆莱特所掌握。而且,克劳迪斯虽然他拥有国家权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却不能公开动用这种权力来打击哈姆莱特,而只能是耍花招来加以利用而已。另一方面,也由于王子的地位,哈姆莱特也拥有一定可以动用的力量,并且在实际上他已经动用了,如布置“贡扎古之死的演出,还有安排海盗替自己送信等。因此,克劳迪斯与哈姆莱特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不象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悬殊,他们之间的斗争在较大程度上仍是个人之把他当作是偶像来崇拜,在他父亲身上体现着他所深入地认识了生活,在延宕过程里真正地把握了社会现状。他在忧郁,延宕的阶段,也不是完全没有行动,只是这种行动公海没有达到目标。当他发现克劳迪斯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