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
七年级地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节疆域和行政行政区划教学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2.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课件
第二节 地图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三节 地形图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 品课件目录
0002页 0069页 0140页 0195页 0252页 0309页 0311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图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中图版初一地理上册地图(共55张PPT)
第二讲 地图
思考:我国的政治中心城市是?它在我国的 地理位置又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地图及三要素
思考:什么是地图?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构 成?
一、地图及三要素
1、地图的含义
把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 不同符号、颜色等表示的图形。
一、地图及三要素
2、地图的三要素
结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 ×放大(或缩小)到的倍数2
思考:比例尺相同的情况下,图幅面积和实 地面积有何关系?
一、地图及三要素
3、地图上的比例尺
⑧比例尺、图幅面积与实地面积的关系
对于较规则图形:
(比例尺)2=
图幅面积 实地面积
700 600500 100 00
100
800 600400 200 00
200
问题:上面两幅图中那幅图的比例尺更大?
700 600500 100 00
100
700 600 500 100
00
100
问题:上面两幅图中那幅图的比例尺更大?
一、地图及三要素
3、地图上的比例尺
⑨经纬网图与比例尺大小
在经纬网图中,比例尺大小由图幅面积和实地范 围共同决定,实地范围取决于经纬网格所处的经 纬度和所跨的经纬度。
⑥比例尺的缩放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倍,新比例尺=原比例尺 ×1/n 将原比例尺缩小1/n倍,新比例尺=原比例尺 ×(1-1/n)
结论:缩小后的比例尺=原比例尺×缩小到的 倍数
图B 图A
问题1:若A图比例尺放大到2倍得到B图,则B图 图幅面积变为A图的多少倍? 问题2:若A图比例尺放大2倍得到B图,则B图图 幅面积变为A图的多少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教材地图汇总
分封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分封对象
宗亲和功臣等
作用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4.春秋争霸形势图(教材P31)
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反映事件
春秋争霸
判断依据
(1)从周都城洛邑,可知是东周。
5.战国形势图(教材P34)
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反映
事件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判断依据
(1)周都城在洛阳。
(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韩、赵、魏出现(晋国消失)。
(4)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发生在战国时期。
(5)匈奴:从战国时期开始活跃在中国的西北和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
西汉
反映事件
丝绸之路
形成条件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张骞出使西域;汉朝打败匈奴等
判断依据
(1)朝代:西汉。
(2)图中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3)途经匈奴、乌孙、大月氏等少数民族地区
考查点
识别图片反映的事件(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及路线、作用等内容
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匈奴、大月氏。
(3)路线:长安——陇西——玉门关——大宛——大月氏——阳关——长安。
(4)时间:西汉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意义
一方面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另一方面,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第1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中地理知识点[中国地图版]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及问答题1. 概念: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两极:地轴穿过的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
赤道: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其长度约为4万千米。
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特点:无数条,呈东西方向,形状为圆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
特点:无数条,呈南北方向,形状为半圆。
2. 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西经W,东经E,北纬N,南纬S。
3.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别是怎样划分的?P9答:以20oW和160o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4. 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一天);地球公转周期:一年。
5. 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什么地理意义?(P11-12三点)答:(1)产生昼夜更替;(2)产生时差;(3)使地球发生形变。
[经度每相差15o,时间相差1小时。
]6. 二分二至: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7. 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四季?[或问:地球公转有何地理意义?](P13)答:由于地球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随着地球的公转,各地在一年中不同时间内,接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从而形成了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季、温和的春季和秋季。
[产生四季更替;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8. 地球上有哪五带?答: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9. 地图上的方向有几种表示方法?分别如何判读?(P18)答:(1)一般表示方向。
一般的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表示方向。
(2)指向标表示方向。
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通常指向北方。
(3)经纬网表示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中国地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 第2课时
地图第2课时[导入新课]方法1 地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多方便,如交通旅游、行军打仗、资源调查、天气预报等,往往都离不开地图,这就要求人们会读地图、用地图,那么,识辨地图上的方向,是读图、用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方法2 利用上节课布置的“活动与探究”问题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谈谈收集到的在自然界和生活中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师评价后也可列举一些。
继而设问:在地图上如何来辨别方向呢?板书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讲授新课]提出问题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启发引导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指出在地球仪上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同样在地图上适用。
然后让学生说说地平面上有哪八个方向?电脑展示鼠标点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逐个点击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确认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读图回答电脑展示“动物园导游图”让学生读图回答:①金丝猴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东南)②虎山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西北)③孔雀馆在金丝猴馆的什么方向?(正西)④在这幅无经纬线、也无其他指示方向的地图上,你是如何来确定方向的?动物园导游图点拨归纳在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在这种一般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
读图讨论电脑展示“某村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该图与刚才的“动物导游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并以学习小组讨论、分析“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和归纳公路方向的变化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某村平面图想一想看右图中公路的方向是怎样变化的?点拨归纳在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评价后,教师指出: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箭头指示的北方,再确定其他方向。
并以辨别图中公路方向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例,点击鼠标,在原图上加上虚线,指导学生学会用指向标辨别方向的方法,这样就能很快辨别出公路的方向发生的变化:从左向右公路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然后转向正东方向延伸。
2.3地图的选择和应用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A.经纬网地图 B.中国地形图
C.电子地图
D.中国行政区划图
7.如果想让手机地图上的信息变得更加
详细,应该( A)
A.放大比例尺
B.缩小比例尺
C.调整地图的方向
D.移动地图显示区域
课堂训练
2020年5月7日,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与冕宁县交界处发生森林火灾。火头主要集中在 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火场植被主要为青岗林和灌木。该地区地形复杂,平均海拔2500 米,坡度50-70度。参战队伍全部投入火场,全力扑救。读图及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为更加直观、快捷、准确地了解森林火灾的
活动
根据需要选择地图
北京是世界首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被称为“双奥之城”。奥
运会结束后,各奥运场馆成为老百姓开展健身运动、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著名
的旅游景点。广东省的小明计划寒假坐高铁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参观奥运场馆。在
旅游过程中,他利用了各种类型的地图。
1.出发前,小明想了解所乘高铁的线路及其沿途经过的城市,他需要选择什么
数字地图的应用
例如:利用卫星或飞机航空采集并加工处 理,获取地面信息
数字地图的应用
在地铁站、公交车站、旅游景点、 购物中心等地,人们可以借助各 种数字地图,查找站点、景点、 店铺位置等信息。
数字地图的应用
使用手机上的数 字地图,在卫星 导航系统定位功 能的支持下,还 可实现实时路线 规划和导航。
馆西南门的距离约为7厘米,实际距离约为(C )
A.80千米 B.12千米 C.840米 D.120米
3.国家速滑馆位于林萃桥地铁站的(C)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治理篇(合作学习) 结合忧患的成因, 讨论:
地区
忧患
治理策略
上游 荒漠化、凌汛 中游 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 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综合治理(治黄 关键)
下游 地上河、决口泛滥、 凌汛、断流
加固黄河大堤 兴修水库,节约用水。
地上河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长江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B.河段②支流稀少
C.河段③已成地上河
D.图中水利枢纽是三峡
黄河水系示意图
6、读下图,回答问题。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1)此图为
水
系图。
(2)该河流发源
于
高原
的
山脉。
(3)用图上字母填空:
三峡水利枢纽
;
葛洲坝水利枢纽
。
(4)写出下列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支流、湖泊的名称。
支流:①
②
③
湖泊:C
唐古拉山 沱沱河
上游
宜昌 宜昌 中
下 东
游 湖口游 海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三峡
东 葛洲坝 海
水电站的分布
三峡工程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三峡输电范围
长江航运——“黄金水道”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通航里程长
读图分析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拓展延伸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长江
长江概况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 | 上册
长江的开发 与治理
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生态治理
(一)长江的概况 1、源头、注入海洋。 2、全长、流量和流域面积 3、长江流经的省区 4、上、中、下游的划分 5、长江流经的地形区
0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形图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形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能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知道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活动,会绘制等高线。
能够根地形图的颜色识别地势的高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中国地形的多样性,地势特点中,让学生感受我国的地理优越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2、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三、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四、教学准备:课件,中国地图、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等五、教学时数: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等高线与地形图一)、情景设计导入新课1、导语: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2、揭示课题:地形图二)、读书识图讨论交流活动1:探究海拨和相对高度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什么是海拨和相对高度2、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①什么是海拨?②什么是相对高度?③它们的计量单位是什么?④我国海拨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在哪儿?3、课件解读①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②原因是: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③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④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学生展示讨论的成果5、小结:①.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③.我国海拨最高是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最低是吐鲁番盆地-154.31米;活动2:探究陆地地形1、读课文、读图并讨论有哪些陆地地形,各有什么特点?2、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读书识图:①什么叫地形?②有哪几种地形?③每种地形有什么特点?3、课件解读1)、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分布,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形成山脉。
新人教版地理课件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三节地图
缓坡
鞍部
陡坡
缓 坡
鞍部
陡坡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
山顶
山脊
高线 向低处 突出 (线)
等高线 向高处 突出 (线)
两个山 顶之间 低地 (点)
等高线 重合的 地方 (线)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
高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地图三要素
• 比例尺
• 定义: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 表现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 大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小,表示的范 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
• 图例 • 方向
• 一般指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指向标指向:箭头指向北方 • 经纬网指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 西
B图 比例尺最 小的图____ 它反映的内容简单 ____ A图 比例尺最大的图____ 它反映的内容 详细 ____
(1)图示等高线的等高距为 100 米,由A到D, 相对高度约 600 多米。 (2)图示的比例尺表示图上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0.5 千米。 (3)图中C处表示的地形是 鞍部 , E处表示的地形是 悬崖 . (4)根据图中指向标所示, 西南 李庄位于周庄的________方向。 (5)为登上山峰A,设计了AD和AF两条路线, 比较________省力气,因为 等高线稀疏,山坡为缓坡 . AF 自南向北 (6)图中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流
.
.
(二)地图上的方向
• 1.基本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 ,左 西右东,”再划分为东北,西北,东南, 西南共八个方向。 • 2.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 3.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 示东西方向。 • 4.野外定向:指南针 太阳 北极星等定向。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三节 地形图说课 教案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形图说课课题(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节地形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第三节《地形图》。
下面我就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予以说明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地形图》是在学习了地图三要素后,学习如何把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地势,表现在一张平面地图上。
本节课主要包括“陆地地形”和“等高线地形图”两部分内容。
五种地形类型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基础知识。
地形图是富有《地理学》专业特色的一种地图,学会判读地形图是地理学习的基本和必备技能,也是初中地理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重要载体之一。
从七年级(上)册书来看,位于第一章的最后一节,是“地球与地图”部分知识的收尾,是对《第二节地图》的延伸与应用,承上启下,地位至关重要,尤其会直接影响“第三章《中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学习及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区别海拔和相对高度;明确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技能目标:能在地图上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五种地形类型;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各地形部位,且学会区别“山谷和山脊”;情感目标:明确地形图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激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和等高线地形图;难点: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判读。
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乡镇中学,学生较胆小,接触信息较少。
但初一新生对新课程总是好奇的,依据其心理年龄特点,具有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注意力在20-25分钟集中,感性思维强的优势。
其空间想象刚起步,读图能力仍比较薄弱,读图训练接触较少。
因此本节课是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读图。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宗旨本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讲练结合法等。
1、等高线。
由海拔引出等高线,通过视屏(演示法)让学生体会等高线制作过程及原理。
中国各地理分界线(高清地图)
中国各地理分界线(高清地图)(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它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成为了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01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02一月份中国0℃等温线03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04800毫米等降水量线05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0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07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08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内流域和外流域的分界线: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09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10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习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是指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的广大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貌单元。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00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率船队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地球绕地轴运转,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
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经线与经度(1)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半圆。
(2)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5、纬线与纬度(1)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经纬线长短比较)(2)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从赤道往北、往南,度数逐渐增大。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点为90°N;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点为90°S。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判断:东经<160°,西经<20°,都在东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五带的划分:.读五带示意图回答问题(五带名称、范围、分界线、划分标准)(1)五条重要纬线:0°纬线也称_赤道,它是_南、北两个半球的划分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图教学要求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4.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6.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内容点析1.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因为地图空间有限,在表现地球表面的现象时,一方面必须按一定比例尺缩小表示,另一方面要对地表现象进行选择或综合,保留和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性,显示有用的地理现象,因此地图不是地球的机械缩小。
人们阅读地图,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地理事物的数量、质量、分布、联系和变化等内容。
2. 地图比实地要小许多倍。
这样,繁多的地面事物不可能全部反映在地图上,只有进行一定的取舍(选择)和概括(综合),地图才有可能清晰、易读。
在将详细的地图缩小成更小的比例尺地图时,对原图的内容也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和概括。
比如,一个居民点,在比例尺较大(例如1∶10 000)的地图上,往往街区和房屋都有较详细的反映;但在比例尺较小(例如1∶100 000)的图上,只能概略地反映它的主要轮廓;在比例尺更小(例如1∶1 000 000)的图上,甚至只能采用一个圆形符号,或者根本不能在图上反映。
这种对地图内容的取舍和概括,叫做制图综合。
制图综合是绘制地图中最复杂的创作过程。
3.地图的比例尺又叫缩尺,是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里,图上的单位距离一般是1厘米。
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为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
4. 地图上的地面景物是采用各种各样的符号来表示的。
除了符号,多数情况下还要附加必要的文字和数字注记。
这些都是地图的语言。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可以有选择地、形象地突出反映地面景物的许多地理特征。
因此,要利用好地图语言,必须熟悉地图的图例。
5.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主要是指按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细则编制、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面各种基本要素的地图。
地形图是经过实地测绘或者根据实测图并参考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包括国家基本地形图和专业生产部门测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在地形图上,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
等高线法是最主要的地貌表示方法,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
其他表示地貌的方法还有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等。
6.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例如池塘水面的边缘线,就是一条等高线。
如果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
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高程是从海平面开始量算的。
我国地形高程的起算点,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水准原点。
自海平面以上,每隔一定高差便可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叫等高距。
等高距大小的选择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形高低起伏的特征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般说来,比例尺愈大,等高距愈小,这样对地形的反映就能详尽一些。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必须有高程注记。
地形起伏的特点,就是通过这些有高程注记的一系列等高线的排列形式来表现的。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和缓。
如果等高线间隔非常均匀,说明坡度均一;如果等高线的高处稀疏,向下逐渐密集,说明坡度上缓下陡;如果等高线的高处密集,向下变得稀疏,说明坡度上陡下缓。
7.地图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许多标志对地图进行分类。
按比例尺的大小来划分,有三种类型:(1)大比例尺地图(1∶100 000和大于1∶100 000的地图);(2)中比例尺地图(小于1∶100 000到大于1∶1 000 000的地图);(3)小比例尺地图(1∶1 000 000和小于1∶1 000 000的地图)。
在同样大小的一幅图上,大比例尺地图只能反映较小的空间范围,而小比例尺地图则可以反映较大的空间范围。
根据地图所包括的空间(区域)范围,可以划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陆图、海洋图、大洲图、国家图、省图、市图、县图、乡村图等。
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
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图上包括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线和境界线等多种内容。
普通地图按内容的概括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或一览图),地理图概括程度较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
专题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包括工程技术上应用的地图。
教学建议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所以应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为此,除教师自己要准备多种类型的地图外,还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不同类型的地图,以供课上学习讨论所用。
(2)由于地图是采用一定数学方法绘制而成的,所以,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时就需要量算,需要用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认识地理事物的形象特征,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方位的概念。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有些学生在地图符号的认知和空间关系的建立方面仍然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创设多种情境,建立地面实物和地图符号间的对应关系,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因此,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运用,以及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别,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地图和地球仪都是了解地表事物、学习地理知识的工具,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比较的方法,看一看这两种地理学习工具的制作和特征有什么不同,以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更合适的工具解决地理学习问题。
(4)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简单了解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制作过程,对学生掌握这些地图的特性,提高阅读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非常有益。
教科书在选择这方面内容及设计活动时作了一些引导,所以,教学中可以适当加强这方面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活动,对所学知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例如,根据像片编制地图,让学生决定内容的取舍。
让学生描述学校到家庭的行程以及沿途景物,班级共同绘制一幅世界地图等。
本节新课的导入有下面两种设计。
(1)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地图和地球仪有什么异同?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2)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台湾岛地图”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问:“你能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直接让学生读图、用图。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介绍信息多且准确者得分高。
第一种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已有地球仪知识,以及使用过一些简单地图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自己归纳总结出地图的主要特性和使用特点。
这种设计对于引导学生参与自学活动,训练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非常有效,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学生边用边学,以用促学,了解地图的特点和如何使用地图,初步形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让学生表达他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尤其要让那些能从地图中获取较多信息的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在使用地图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体会,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那些从来未用过地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他们推到自学的第一线。
对以上两种设计,在教学中既可以采取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两种并用,先后顺序可以任意安排。
【地图的基本要素】1.关于“比例尺”,可以设计下列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要素(地图提供的基本、直观的信息),经过思考、讨论读懂地图的内涵,获得更多的、隐蔽的信息。
由于线段比例尺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使用,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线段比例尺进行量算。
并且,教师要告诉大家,用这种方式表现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线段比例尺的简单计算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即缩尺。
(4)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会有什么表示方式?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推导和说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数字(比例)式、文字(表达)式。
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喜悦。
2.可以设计下列活动来练习从地图上确定方向。
(1)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2)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例如世界图、中国图、北京市区图等,让学生思考应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3)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不同类型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
以上活动设计,仍然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可以从已学过的地球仪上的方向辨别入手,让学生复习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了解在地图上同样可以用经纬线确定方向。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图,而大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比较小,这类地图往往没有经纬线。
这时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则。
还有的地图标有“指向标”,“指向标”指示的方向一般是指北。
3.关于“图例”,可以设计下列活动。
(1)教师请学生归纳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2)请学生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参考教科书提供的图例),然后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教师也要指出,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很多地图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必死记硬背,关键是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
【地形图的判读】1.这部分内容的转承设计如下。
(1)教师承转:“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然后请同学们观察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教师可以自问自答:“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