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生物(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35题共70分)1.(2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下列事实中,能看作是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牛奶喝进胃内B.精子进入输卵管C.服用驱虫药D.注射胰岛素2.(2分)(xx•未央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3.(2分)(xx•浙江)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4.(2分)(xx秋•云霄县校级期中)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V区受损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说话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控制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5.(2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下降时引起口渴B.在冬季时健康人机体产热多于散热C.不是所有内环境指标的稳态都与下丘脑有关D.病毒进入机体后,免疫细胞识别病毒依靠抗体6.(2分)(xx秋•石楼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能直接参与代谢B.产生激素的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C.有的激素是蛋白质或RNAD.激素对生物的作用都表现两重性7.(2分)(xx春•龙岩校级期中)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或传递不可能由()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8.(2分)(2011•广东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图若表示反射弧,兴奋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该图若表示突触的结构,则图中的b代表突触间隙C.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D.若图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效应B细胞,c代表抗体9.(2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下列各项中,仅发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菌B.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C.靶细胞裂解死亡D.纤毛摆动把黏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10.(2分)(2011秋•黄山期末)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可双向传导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C.神经冲动的产生与钠离子有关D.突触后膜上的每种受体均可以和多种神经递质结合11.(2分)(xx•闸北区一模)如图中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①AB、②BD、③AD之间.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12.(2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发育着的幼果,若被虫蛀后,不再生长的主要原因是蛀食了幼果的()A.子房壁形成的果皮B.受精卵C.幼嫩种子D.幼果果肉13.(2分)(xx秋•秦安县期末)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增加、减少、不变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14.(2分)(xx秋•合浦县期中)切除小狗垂体后,小狗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是()A.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素减少D.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15.(2分)(xx春•天心区校级期末)在植物的下列现象中,与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的作用相同的是()A.茎的向光性B.无子番茄果实的发育C.根的向地性D.扦插枝条生根16.(2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下列与激素作用无关的实例是()A.饥饿时人体血糖仍维持正常水平B.番茄由青变红的过程C.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再分化D.二倍体的西瓜培育成四倍体17.(2分)(xx•郑州一模)用矮壮素处理可以抑制植株增高,培育出矮化的水仙,提高观赏价值.与矮壮素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的植物激素是()A.乙烯利B.赤霉素C.2,4﹣D D.脱落酸18.(2分)(xx秋•石景山区期末)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19.(2分)(xx秋•顺德区期末)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虾构成的是()A.一个种群B.多个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20.(2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环境变化的关系C.草原火灾后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D.森林植物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结构的水平结构21.(2分)(xx秋•成都期中)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属于有关种群数量特征描述()A.x x年,成都市的人口出生率为6.77%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D.水葫芦的入侵使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升高22.(2分)(xx•镜湖区校级三模)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上在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23.(2分)(xx秋•新津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24.(2分)(xx•丰泽区校级学业考试)如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将是()A.逐渐增加B.逐渐减少C.保持稳定D.无法确定25.(2分)(xx秋•丰台区期末)在生态系统有关能量流动和食物链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的流动是单向的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就越少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就越少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就越多26.(2分)(xx春•荔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有关C.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27.(2分)(xx秋•中山期末)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人体一定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B.记忆细胞C.过敏反应D.免疫反应28.(2分)(xx秋•城厢区校级期中)下列演替现象属于次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C.被彻底消灭了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D.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29.(2分)(xx秋•咸安区校级月考)木匠蚁和一种蝶类幼虫共同生活在一起.蝶类幼虫以植物为食,其分泌物是木匠蚁的食物.木匠蚁则为蝶类幼虫杀灭各种天敌,否则蝶类幼虫不能存活24小时以上,那么,木匠蚁与蝶类幼虫的关系是()A.寄生B.竞争C.互利共生D.捕食30.(2分)(xx秋•庆安县校级期末)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31.(2分)(xx•江苏)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32.(2分)(xx秋•龙泉驿区校级期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遗物中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33.(2分)(2011秋•徐州期末)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A.猫头鹰和食虫昆虫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食草昆虫和青草34.(2分)(xx秋•江陵县校级期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以说明()A.一条食物链B.种群密度改变的要素C.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组成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35.(2分)(xx秋•白城期末)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A.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C.保持生态平衡D.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二、非选择题(4题,共30分)36.(10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人体感染H1N1病毒后,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清除病毒的过程,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兴奋产生时,膜电位的变化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结构)实现的.(2)当人感染H1N1病毒时,往往会发烧,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或人体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改变了下丘脑中的的功能最终使有关腺体分泌的和(激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下丘脑中的,垂体释放的减少,使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尿液增加,有利于毒素排出外.37.(5分)(xx•桃城区校级一模)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必须根生长得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1)根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以上现象说明根具有现象.(2)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3)IAA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有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有关.(4)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与脱落有关的酶类较多,其中是较为关键的.38.(5分)(xx秋•哈尔滨校级期末)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变化,试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这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①;②.(3)丙种群在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中的.39.(10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乙是对图甲群落中某一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图丙是通过调查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画出的食物网.据图回答:(1)若甲图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A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若甲图中“→”仅表示CO2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2)乙图中牛属于营养级.要预测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的种群特征是.该图表示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使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丙图中北极狐占有个营养级;北极狐和雷鸟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和.假如北极狐的食物来自雷鸟,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kJ.xx学年广西玉林市育才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35题共70分)1.(2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下列事实中,能看作是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牛奶喝进胃内B.精子进入输卵管C.服用驱虫药D.注射胰岛素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解答:解:A、胃直接与外界直接相同,不属于进入内环境,A错误;B、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进入内环境,B错误;C、服用的驱虫药进入消化道,而消化道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进入内环境,C错误;D、注射胰岛素是指将胰岛素注射到血浆中,而血浆属于内环境,因此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镜,并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2分)(xx•未央区校级模拟)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反射弧的参与,如血液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H2CO3/NaHCO3,A错误;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稳定、动态平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B正确;C、稳态调节不一定都有内分泌腺参与,如免疫调节,C错误;D、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也有的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脊髓和下丘脑,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3.(2分)(xx•浙江)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下丘脑是大脑皮层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它把内脏活动与其他生理活动联系起来,调节着体温、摄食、水平衡和内分泌腺的活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解答: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不能分泌激素,A错误;B、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它分泌多种激素,如促激素、生长激素等,但不能传导兴奋,B错误;C、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而且是体内水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能传导兴奋,所以说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激素,C正确;D、脊髓是人体的低级神经中枢,它不能合成与分泌激素,D错误.故选:C点评:下丘脑能分泌一系列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而且是体内水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枢,而这些就需要下丘脑控制植物性神经,是传导兴奋的一种方式,下丘脑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激素.4.(2分)(xx秋•云霄县校级期中)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V区受损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说话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控制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下丘脑具有调节垂体和其它腺体的活动的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解答:解:A、言语区为人类特有,故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B、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书,但能听懂别人说话,B错误;C、大脑皮层有最高级的中枢,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控制,C正确;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5.(2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下降时引起口渴B.在冬季时健康人机体产热多于散热C.不是所有内环境指标的稳态都与下丘脑有关D.病毒进入机体后,免疫细胞识别病毒依靠抗体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稳态的生理意义;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引起口渴,A错误;B、在冬季时健康人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得以维持恒定,B正确;C、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并能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控制垂体释放相应促激素,进而控制相关腺体释放激素,但不是所有内环境指标的稳态都与下丘脑有关,C正确;D.病毒进入机体后,免疫细胞识别病毒依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试题较抽象,需比较分析,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较好选择.6.(2分)(xx秋•石楼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能直接参与代谢B.产生激素的细胞都能合成蛋白质C.有的激素是蛋白质或RNAD.激素对生物的作用都表现两重性考点:植物激素的概念;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又不起催化作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解答:解:A、激素不直接参与代谢,A错误;B、产生激素的细胞是活细胞,活细胞都能产生蛋白质,B正确;C、有的激素是蛋白质,但不可能是RNA,C错误;D、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但不是所有激素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概念,激素的本质、作用和作用特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对于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本题的重点.7.(2分)(xx春•龙岩校级期中)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或传递不可能由()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解答: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速度较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同一神经元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能由树突→细胞体→轴突;在不同神经元之间,由于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能由轴突→树突→细胞体或由轴突→细胞体→树突.不论在同一神经元中,还是在不同神经元之间,都不能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2分)(2011•广东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图若表示反射弧,兴奋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该图若表示突触的结构,则图中的b代表突触间隙C.若图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D.若图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效应B细胞,c代表抗体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形式有两种:局部电流和神经递质,A错误;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B正确;C、若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错误;D、若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则b为效应T细胞,c代表淋巴因子;若b为效应B细胞,c代表抗体,则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对稳态调节的相关内容非常熟悉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9.(2分)(xx秋•玉州区校级月考)下列各项中,仅发生在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菌B.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C.靶细胞裂解死亡D.纤毛摆动把黏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本题是对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的区别的考查,梳理相关知识点,结合选项内容分析解答.解答:解:A、吞噬细胞吞噬处理病原体可以发生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A错误;B、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是体液免疫过程特有的,B正确;C、靶细胞裂解.死亡是细胞免疫特有的,C错误;D、纤毛动把黏附的细菌以痰的形式排出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的不同点对应相关知识点的比较记忆是解题的关键.10.(2分)(2011秋•黄山期末)下列关于兴奋的传导和传递,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可双向传导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C.神经冲动的产生与钠离子有关D.突触后膜上的每种受体均可以和多种神经递质结合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解答:解: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而一个反射弧至少含有2个神经元,因此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不可双向传导,A错误;B、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其中抑制型递质会抑制突触后膜兴奋,B错误;C、神经冲动是由于钠离子内流形成的,C正确;D、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受体只能与一种神经递质结合,D错误.故选:C.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原因,掌握兴奋在。
2021年高二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必修)(12月份)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段考生物试卷(必修)(12月份)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4.如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准确()A.A B.B C.C D.D5.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有()A.感受器产生感觉B.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只向效应器单方向传导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D.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内传导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7.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被胆碱酯酶所分解.有机磷则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8.下丘脑细胞不具有的作用是()A.产生渴觉,发出喝水的指令B.合成并分泌某些激素C.合成并分泌某些递质D.感受某些刺激,形成神经冲动9.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D.如果靶细胞为性腺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10.下列激素中,既能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活动,又能抑制另外一些部位活动的一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11.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12.当抗原首次入侵机体时,分化为浆细胞的是()A.吞噬细胞 B.T细胞C.B细胞D.记忆细胞13.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且细胞a是吞噬细胞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液或内环境中起作用D.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14.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人血液后成为抗原,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现象在免疫学原理相同()A.少数患者注射青霉素后产生休克反应B.感染HIV病毒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失C.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D.红斑狼疮的病理15.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B.b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最佳浓度C.c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D.d点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16.如图甲为接受单侧光照的胚芽,图乙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胚根,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a处和c处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B.a侧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C.b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D.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17.下列哪一项是通过减少生长素产生量而发生的()A.修剪树篱,降低其高度,可以使其枝繁叶茂B.稻农将水稻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水中一段时间,促其早发芽C.将未成熟果实密封一段时间,果实成熟时间缩短D.移栽树苗之前,将部分叶片摘除,树苗更容易成活18.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长素对根、芽、茎3种器官生长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芽、茎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抑制了芽的生长D.3种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灵敏程度依次为:茎>芽>根19.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恶苗病是赤霉素作用的结果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脱落酸可促使老叶凋落D.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20.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21.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22.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年份xx xx xx xx xx豚草0.3 0.6 1.1 1.5 2.3狗尾草10.0 9.2 8 6.8 5.5龙葵 3.0 2.0 0.4 0 0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C.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23.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以下关于S型曲线K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K值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K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C.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D.K值可以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4.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人类活动不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25.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中,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A.水平结构 B.垂直结构 C.初生演替 D.次生演替26.如图是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草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C.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D.猫头鹰只占一个营养级27.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A.为增加耕地面积,大量围湖造田B.为发展畜牧业,不断扩大放牧规模C.为增加生物多样性,大量引进外来物种D.为防止土地荒漠化,人工建造防护林28.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xx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野生生物的()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A与B的总和29.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生物.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虫害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30.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①噬菌体②颤藻③酵母菌④水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1.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有机化合物组成元素甲C、H、O乙C、H、O、N、P丙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S丁C、H、O,很多种类还含有N和P请根据上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核中不含甲类化合物B.细胞膜中不含乙类化合物C.细胞质基质中不含丙类化合物D.线粒体中不含丁类化合物32.某些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C.双缩脲试剂﹣蛋白质﹣蓝色 D.甲基绿﹣DNA﹣绿色33.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D.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34.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35.C、H、N 3种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3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B.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C.这3种元素是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D.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组成元素是完全不同的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30分.36.如图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从图中可知,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泌激素的结构是下丘脑.(2)激素③名称是甲状腺激素,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下降,这是一种调节机制.图中存在2条该调节机制.(3)从图中可以得出,甲状腺分泌激素③的生理过程是由神经﹣体液(激素)调节共同完成的.37.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将适量脾细胞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组别材料准备数量(只)培养液的OD值甲手术损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下丘脑前部)12 0.20乙正常组(未做手术)12 0.40(1)向大鼠皮下注入的SRBC属于抗原(抗原/抗体).(2)脾细胞溶液会引起SRBC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为浆细胞.(3)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4)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的减少,使垂体释放的促性腺激素降低所致.38.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1)甲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向左弯曲生长.这一现象说明甲接受块中含有(来自供应块中的)生长素.(2)乙图中胚芽鞘D能不能发生C的现象?不能,这说明乙接受块中没有生长素.(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39.在农田中就地焚烧秸秆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为了对秸秆进行科学利用,某农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农业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l)图中家畜、食用菌分别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分解者.(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项流动、逐级递减.(3)养殖蚯蚓的土壤可以作为肥料返回农田,其中残余的有机物需经过食用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被作物利用.(4)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在于较好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多级利用.40.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请据图回答:(1)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滴加样液.(2)图2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2个计数室.图3是计数室中﹣个小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代表酵母菌),计数时该小格中酵母菌数量应计为5个.(3)该同学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4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加水适当稀释后,在观察计数.(4)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在5﹣30℃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要求在相同的培养基上培养相同的时间后,分别观察计数,统计结果,得出结论.xx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中学高二(上)段考生物试卷(必修)(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图中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C正确;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D错误.故选:D.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血浆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A、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A错误;B、神经元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所以神经细胞将神经递质直接分泌到组织液中,因此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组织液中,B正确;C、①血浆与②组织液、④淋巴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D、蛋白质水解酶分布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是与外界直接相同的,不属于内环境,因此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D正确.故选:A.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解:A、人体的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A正确;B、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B错误;C、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C正确;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故选:B.4.如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准确()A.A B.B C.C D.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共有3个突触结构,四个神经元;A为双向传导到每个神经元,B为单向传导,C为双向传导到两个神经元,D为双向传导到三个神经元.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神经冲动能在被刺激的神经元上双向传导,所以B不正确;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所以A不正确;但神经冲动能通过突触结构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所以C不正确;因此,正确的是D.故选:D.5.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有()A.感受器产生感觉B.兴奋在该神经元内只向效应器单方向传导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D.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内传导【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反射弧上的兴奋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双向性的,电流流动方向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膜外是相反的.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性的.【解答】解:A、大脑皮层产生感觉,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B错误;C、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正确;D、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内传,D错误.故选:C.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特点是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靠神经递质,所以速度慢.乙图中①是突触后膜,②是突触间隙,③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虽然AB+BC=CD,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的后变化,A错误;B、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刺激D处,兴奋不能传递到肌肉和F处,因此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不会明显增强,B错误;C、③的内容物即神经递质释放到②中的方式是胞吐,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并消耗能量,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兴奋不能从E传到F,D错误.故选:C.7.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被胆碱酯酶所分解.有机磷则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是将兴奋传入神经元的结构,轴突是将兴奋传出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点.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有机磷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后,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持续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故选:B.8.下丘脑细胞不具有的作用是()A.产生渴觉,发出喝水的指令B.合成并分泌某些激素C.合成并分泌某些递质D.感受某些刺激,形成神经冲动【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任何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皮层;2、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也能分泌激素;3、下丘脑中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解答】解:A、产生渴觉,发出喝水的指令的是大脑皮层,A错误;B、下丘脑的一些细胞能分泌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正确;C、下丘脑是血糖平衡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能分泌神经递质,传导兴奋,C正确;D、下丘脑中存在着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形成神经冲动,D正确.故选:A.9.如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则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D.如果靶细胞为性腺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垂体细胞【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由图可知,图示过程需要通过体液运输,为体液调节过程.【解答】解:A、体液调节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A正确;B、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B错误;C、胰岛素的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C正确;D、垂体可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D正确.故选:B.10.下列激素中,既能促进机体某些部位的活动,又能抑制另外一些部位活动的一组是()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是对动物激素的作用的考查,回忆不同动物激素的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是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B错误;。
2021年高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含解析
2021年高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含解析一、单选题(下列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24分)1.(4分)(xx秋•大连校级期末)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C.D.a与c为竞争关系2.(4分)(xx•白云区校级学业考试)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理论上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3.(4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4.(4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一定是每一条食物链的终点C.分解者都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5.(4分)(2011秋•乐山期末)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六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6.(4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C.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二、双选题(每题有2个答案,答对6分,只答1个且对3分,共12分)7.(6分)(xx秋•沙河口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kg,生产者至少增加100kg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8.(6分)(xx秋•册亨县校级期末)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最高营养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三、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4分)9.(16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食物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2)若c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分别会、(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时,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10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30个个体,其中有10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个.10.(16分)(xx秋•库尔勒市校级期末)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价值.(2)图2中农作物所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3)如果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4)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11.(16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该图共有条食物链,鹰占有的营养级是,属于级消费者.(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高能量值分是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锐减或丧失.(3)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填“偏高”或“偏低”)12.(16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xx学年广东省韶关市乳源高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下列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共24分)1.(4分)(xx秋•大连校级期末)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b→c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D.a与c为竞争关系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分析:分析图解:图中看出,a、b、c三个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呈现负反馈调节的关系,由c 增加→b增加→a增加和c减少→b减少→a减少可知,a、b、c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c→b→a.解答:解:A、根据图中数量关系可以判断a、b、c三者构成的捕食关系为c→b→a,a为次级消费者,A错误;B、c→b→a构成一条食物链,B错误;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C正确;D、a与c不存在竞争关系,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解中生物数量关系确定食物链,从而确定捕食关系,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2.(4分)(xx•白云区校级学业考试)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理论上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在种群达到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解答:解: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①正确;②在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②错误;③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不考虑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③正确;④要想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捕获之后种群数量不得低于,④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理解,属于容易题.3.(4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现,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配种植适当的品种.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保证充足的光照和CO2供应.解答:解:A、决定群落结构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A正确;B、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栖息场所有关,B正确;C、一块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无垂直结构,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C错误;D、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来提高农作物产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4.(4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一定是每一条食物链的终点C.分解者都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解答:解: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A错误;B、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因此分解者一定不是每一条食物链的终点,B错误;C、分解者不都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绝大多数分解者是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的,C错误;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也可以是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4分)(2011秋•乐山期末)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六个阶段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答:解:A、群落演替根据起始条件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A正确;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B正确;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六个阶段,C正确;D、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并能识记相关实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火烧后的草原或森林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并能识记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明确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6.(4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C.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包括直接使用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欣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学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又叫生态功能),潜在使用价值.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解答:解:A、森林、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A错误;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C、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防止破坏生物多样性,C正确;D、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明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双选题(每题有2个答案,答对6分,只答1个且对3分,共12分)7.(6分)(xx秋•沙河口区校级期末)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①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kg,生产者至少增加100kg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各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④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解答:解:A、①是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A错误;B、一般情况下,次级消费者增加1kg,至少消耗应按20%传递效率计算,故生产者至少增加25kg,因为一部分能量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B错误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只能有底营养级向高营养级流动,C正确;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②不可能等于③+④,因②同化量还要满足于次级消费者的自身的呼吸消耗.D错误.故选:C.点评: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8.(6分)(xx秋•册亨县校级期末)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最高营养级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同一营养级的生物替代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般的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食物链和食物网就越复杂;假如其中的某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A正确;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说明其生态系统具有多条食物链,营养结构较复杂,B正确;C、假如其中的某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C正确;D、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不是生态系统结构,故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无关,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三、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4分)9.(16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食物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若c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a,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d.(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分别会减少、减少(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时,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10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30个个体,其中有10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300个.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群的数量变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分析:1、a与b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a、b的种群数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的数量开始减少,说明在a、b竞争的过程中,a最终胜利.2、若c大量死亡,d因缺少食物而种群密度减少,a因c天敌下降而种群密度增加.3、生态系统低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与热带雨淋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种群数量、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解答:解:(1)图中a和b数量在一开始都有增加,后来表现为你死我活,所以二者为竞争关系.(2)a、c、d的营养关系为a→c→d,可知三者为捕食关系,当c大量死亡,d因缺少食物而种群密度减少,a因c天敌减少而种群密度增加.(3)若a大量死亡,c因缺少食物a而下降,d因缺少食物c而下降.(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时,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高,与其相比,由于该生态系统简单,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5)设种群数量为x,根据标记重捕法有:=,则X=300个.故答案为:(1)竞争(2)a d(3)减少减少(4)抵抗力低(5)300点评:本题考查了种间关系、种群密度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会分析图象的变化及食物链中个生物的数量关系.10.(16分)(xx秋•库尔勒市校级期末)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2)图2中农作物所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3)如果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生物种类.(4)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食用菌、蚯蚓.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分析图1: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析图2: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解答:解:(1)图1中甲为生产者,B表示各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食用和药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某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因此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生物种类.(4)图1中丙为分解者,图2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食用菌(真菌)、蚯蚓.故答案为:(1)生产者细胞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直接使用(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3)生物种类(4)食用菌、蚯蚓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图1中箭头方向进行准确的判断;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识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具体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1.(16分)(xx秋•乳源县校级月考)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天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1)该图共有5条食物链,鹰占有的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高能量值分是400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或丧失.(3)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900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偏高(填“偏高”或“偏低”)。
【高二】2021年高二上册生物12月月考试卷(带答案)
【高二】2021年高二上册生物12月月考试卷(带答案)一、单项(共60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B. 能提供能量C. 能调节温度D. 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2.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少数运动员会出现下肢肌肉抽搐的现象。
这是由于长跑运动员在大量排汗的同时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A. 水B. 钙盐C. 钠盐D. 尿素3.构成叶绿素分子不可缺少的无机盐离子是()A. Ca2+B. Fe3+C. K+D. g2+4.下列糖类中不能被水解的是A.淀粉 B.葡萄糖 C.麦芽糖 D.糖元5.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 葡萄糖是细胞内最重要的能物质B. 糖类以糖元形式贮藏在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C. 淀粉和糖元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D.糖类是细胞成分更新的主要物质6.医生常给低血糖病人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溶液。
其主要目的是A. 供给全面营养B. 供给能物质C.供给水分D.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7.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其原因不可能是A.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不同C.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 组成肽链的化学元素不同8.下列不属于蛋白质功能的是A. 催化作用B. 遗传作用C. 运输作用D. 免疫作用9.组成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①氨基酸②O、C、H、N等元素③一条或多条肽链连接在一起④多肽⑤蛋白质A. 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 ②→①→③→④→⑤D. ②→④→③→①→⑤10.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和油脂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B. 脂肪和纤维素是生物体内的能物质C.核糖和麦芽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D.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完全发生改变11.真核细胞的直径一般为10~100μ。
生物体细胞的体积趋向于小的原因正确的是A.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B.受细胞所能容纳的物质制约C.细胞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小,有利于物质转运和交换D.有利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合成12.各类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不一定具有A. 细胞膜B.细胞壁C. 细胞质D. 细胞核13.即使在电子显微镜下,也看不到细菌的A. 细胞壁B. 核膜C. 细胞膜D. 细胞质14.在处理污水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
2021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分)(xx秋•金牛区校级期中)人体的红细胞和肌肉细胞分别直接从下列哪种细胞外液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血浆B.淋巴;血浆C.血浆;组织液D.组织液;组织液2.(2分)(xx春•兰山区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2分)(xx•江苏)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4.(2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艾滋病C.风湿性心脏病D.类风湿性关节炎5.(2分)(xx•陕西校级一模)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A.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B.2,4﹣D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乙烯用于苹果果实催熟D.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6.(2分)(xx秋•石景山区期末)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7.(2分)(xx秋•聊城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8.(2分)(xx春•赣州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9.(2分)(xx秋•越秀区校级期中)下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C.血球计数板计数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D.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10.(2分)(xx•通州区二模)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B.茶园的群落结构不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C.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D.在三类茶园中,物种最稳定,最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的是纯茶园11.(2分)(xx秋•海淀区期中)关于生物同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营养级贮存的总能量B.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总能量C.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D.经吸收后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12.(2分)(xx秋•朝阳区期末)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B.从图乙可以推测,HIV造成人体的免疫能力全部丧失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3.(4分)(xx秋•韶关期中)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正电位C.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14.(4分)(xx秋•越秀区校级期中)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A.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B.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以用浸泡法,浸泡法就是将插条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让其生根C.将枝条下端削成相同的斜面,是为了增大生根的面积D.该实验记录的因变量可以是枝条生根的平均数量或枝条生根的平均长度15.(4分)(xx秋•亭湖区校级期中)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速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三、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6分,共64分)16.(16分)(xx•新建县校级二模)每年的7月~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树外围的果实测定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1)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主要取决于果肉细胞的增加和细胞的增大.(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①在7月29日~9月27日期间,果实内含量下降,可导致成熟期果肉细胞的减弱,果实体积增大减缓.②在9月7日~9月17日期间,果实内和的含量增加,同时测得果实中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不断增多,果实的颜色和口味(成熟度)也会发生变化.由此推测上述激素含量的增加,可能促进了生成,促进果实的成熟.(3)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苹果果实的成熟是的结果.17.(16分)(xx•呼和浩特二模)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杂草密度(株/m2)物种丰富度(种)杂草相对优势度草龙节节菜稗草陌上菜异型莎草常规区40 12.0 0.247 0.189 0.100 0.102 0.094 稻鸭区 2.3 5.3 0 0.259 0.271 0.089 0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有不同的影响.(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18.(16分)(xx•德州模拟)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图回答(1)至(3)题.(1)图中①表示系统;“甲”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及抗体)和细胞.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会导致抗体数量减少和血浆渗透压,从而使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水肿.(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3)由图可知,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4)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刚宰杀的大白鼠体内分离出新鲜的下丘脑和垂体,然后将这些结构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状腺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下:①实验中A瓶作为空白对照,可以说明.②据图分析实验结果:D瓶与A、C瓶比较说明:;E瓶与A、C瓶比较说明:.19.(16分)(xx•朝阳区二模)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危害物种,2011年华南地区也陆续出现蚁情.(1)入侵华南某地后,短期内红火蚁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从种群特征角度考虑,决定其增长的因素是.(2)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为测定其对不同虫态红火蚁的致死剂量,将原药溶于丙酮中配置不同浓度的辛硫磷药剂点于红火蚁胸部,记录24h死亡虫数并计算LC50(杀死50% 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结果如下:虫态小工蚁兵蚁有翅雄蚁有翅雌蚁蚁后LC50(μg/ml) 1.04 2.06 7.38 9.39 7.81①本实验中辛硫磷药液的浓度范围要根据的实验结果来确定;每个药剂浓度的处理均设多次重复,目的是排除,从而减少误差;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设置为.②实验中虫态的红火蚁对辛硫磷最敏感,控制该虫态红火蚁的数量,(能/不能)持续有效的控制住蚁群的数量.(3)有机磷农药进入土壤后,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微生物体内最初的降解酶基因是由产生的,从的环境中易分离到这类微生物.xx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仲恺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分)(xx秋•金牛区校级期中)人体的红细胞和肌肉细胞分别直接从下列哪种细胞外液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血浆B.淋巴;血浆C.血浆;组织液D.组织液;组织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解答:解:人体的红细胞位于血液内,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从血浆内吸收葡萄糖;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糖糖.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红细胞、肌肉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2分)(xx春•兰山区期中)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代谢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A正确;B、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B错误;C、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泌尿四大系统的共同参与,C正确;D、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理解.3.(2分)(xx•江苏)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解答: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A正确;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B错误;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D、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所以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4.(2分)(xx秋•广陵区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艾滋病C.风湿性心脏病D.类风湿性关节炎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3)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解答: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A正确;B、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C、风湿性心脏病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C正确;D、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特异性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相应的实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5.(2分)(xx•陕西校级一模)下列生产实践活动中,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的是()A.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B.2,4﹣D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乙烯用于苹果果实催熟D.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五大类植物激素的比较:名称合成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功能生长素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细胞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较多促进果实成熟解答:解:A、脱落酸能促进种子的休眠或抑制种子的萌发,A错误;B、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2,4﹣D可用于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B正确;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因此乙烯可用于苹果果实的催熟,C正确;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延缓细胞衰老,因此可用于蔬菜保鲜,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要求考生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2分)(xx秋•石景山区期末)图中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乙表示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c三点都起促进作用,d点起抑制作用.乙图中,①、②表示生长状况不如无生长素,说明生长素起抑制作用;③表示生长状况与无生长素时相同,说明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其生长;④表示生长状况比无生长素时好,说明生长素起促进作用.由于图中c点对应的生长素溶液起促进作用,所以所对应的生长状况最有可能是④.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其双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2分)(xx秋•聊城期末)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获知种群密度和物种丰富度B.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揭示群落的种间关系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群落中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物种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种群,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生物,不同的种间关系呈现特定的数量变化曲线,故可用于推测属于哪种种间关系.解答:解:A、使用取样调查法可调查种群的种群密度,也可以调查物种的丰富度,A正确;B、不同的种间关系呈现特定的数量变化曲线,故调查研究同一地点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可推测群落的种间关系,B正确;C、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种群,C错误;D、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的生物,呈分层现象,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和群落的主要特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8.(2分)(xx春•赣州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绝大多数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少数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蚯蚓;细菌不一定属于分解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自养生物不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如硝化细菌;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也可能属于多种生物成分.解答:解:A、少数动物如蚯蚓以腐烂的食物为食,属于分解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B、细菌不一定属于分解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如化能合成细菌自养,属于生产者,B错误;C、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D、少数动物也属于分解者,如蚯蚓,以腐败的食物为食,属于分解者,D错误.故选:C.点评:分解者营腐生生活,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9.(2分)(xx秋•越秀区校级期中)下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C.血球计数板计数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D.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考点:种群的特征;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2、酵母菌的种群密度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解答: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错误;B、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因此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B正确;C、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的数量,包括活菌体和死菌体,C正确;D、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理解抽样检测法等知识.10.(2分)(xx•通州区二模)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B.茶园的群落结构不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C.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D.在三类茶园中,物种最稳定,最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的是纯茶园考点:生物的多样性.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曲线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梨茶间作园在6月份时物种最丰富,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最复杂.A正描述确.B、由题图可知,不同类型的茶园物种不同,说明茶园的群落结构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B描述错误.C、由题图可知,杉茶间作园在10月份物种丰富度最大,但不能说各物种的种群密度最大.C描述错误.D、由题图可知,在三类茶园中,物种丰富度最小,最易产生暴发性虫害的是纯茶园.D描述错误.故应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种群密度,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解题的能力.11.(2分)(xx秋•海淀区期中)关于生物同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营养级贮存的总能量B.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总能量C.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D.经吸收后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本题考查了生物同化量的知识,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本营养级同化吸收的能量等于生物利用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合成自身物质的部分.解答:解:A、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的呼吸所消耗,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也就是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所以该营养级贮存的总能量不是生物同化量,A错误;B、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总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B错误;C、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消化吸收,C错误;D、经吸收后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生物同化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2.(2分)(xx秋•朝阳区期末)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21年高二12月学情调查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金湖中学高二学情调查测试生物试卷2021年高二12月学情调查测试生物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A. 缺少生产者B. 分解者很少C. 没有消费者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2.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3.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 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分解者C. 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 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4.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采猎及买卖5.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6. 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中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
江西省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南康中学、平川中学、信丰中学2021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1.2021年7月,《自然》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首次指出,微生物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之间有功能联系,有11种肠道细菌似乎会影响到ALS的严重程度。
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成分只有蛋白质和核酸B.不含蛋白质与核酸的复合物C.表面物质有可能出现在人体细胞表面D.增殖过程中有核膜和核仁的消失和重现2.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6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
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Ⅰ、Ⅱ、Ⅲ为真核生物,Ⅱ、Ⅲ与Ⅳ类中都有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B.细胞Ⅱ中由A、T、U构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该细胞中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生的物质共4种C.②中产生的CO2进入同一细胞的⑥中被利用,需经过磷脂分子层的层数是8D.Ⅴ生物一定是营寄生生活3.“寒风凌厉,挡不住上学堂的少年”,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B. 在整个自然界中,所有生命活动均离不开细胞C. 人工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意味着人工合成了生命D. 植物的导管和木纤维都能进行脱水缩合产生蛋白质4.由 N 个氨基酸组成了 M 个多肽,M 个多肽中有 Z 个是环状肽,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M个多肽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H、O、N,还可能含有SB.M个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C.将这M个多肽完全水解为氨基酸,至少需要N-M+Z个水分子D.这M个多肽至少含有N-M+Z个O原子5.下图是溶酶体发生过程及其“消化”功能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高尔基体B.溶酶体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e内的d提供C.c是内质网,d是线粒体,e是包裹线粒体的小泡D.b和e融合为f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运输葡糖的载体蛋白SGLT1和GLUT2,饥饿状态下,肠腔的葡萄糖通过SGLT1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进食后,细胞通过GLUT2顺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研究人员根据细胞外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图所示曲线。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10小题每题1分,11-3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如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B.细胞①中的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之比为8:8:0:4C.通常情况下细胞①和③产生的子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2.在种植白花豌豆的大田中,发现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3.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一项生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转录B.该过程需要的酶主要有解旋酶、RNA聚合酶C.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D.若图中虚线框内的碱基对“A﹣T”替代为“T﹣A”会引起生物的改变,则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4.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5.关于“噬细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6.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非基因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中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影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a、b之间可发生互换C.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D.若b基因内碱基对替换,会引起a、c基因及其所在DNA分子序列的变化7.根据下表,推断缬氨酸的密码子是()DNA双链TTmRNA GtRNA A氨基酸缬氨酸A.CAA B.CTA C.GUA D.GUU8.下列有关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在设计思路上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赫尔希、蔡斯的工作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9.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A.染色体数目不同B.消化能力不同C.蛋白质结构不同D.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10.依据基因重组的概念,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A. B. C. D.11.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家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ABC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B.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b到a,所用原料是氨基酸,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相同C.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D.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图中的A过程中,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12.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2个四分体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若果蝇的基因型为MmNn,则图Ⅲ中4个细胞基因型分别是MN、Mn、mN、mn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13.下列关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复制特点”具体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某双链DNA分子中,G占总数的38%,其中一条链中的T占该DNA分子全部总数的5%,那么另一条链中T在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比例为7%B.已知一段信使RNA有30个碱基,其中A+U有12个,那么转录成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就有30个C+GC.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都用15N标记,只提供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是50%、100%D.一个有xx个碱基的DNA分子,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000种14.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①过程发生了基因结构的改变,增加了基因的种类与数量B.②过程为转录,是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C.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是CAUD.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5.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描述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16.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的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B.细胞的内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能是单倍体C.由生物的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都是单倍体D.基因型是aaaBBBCcc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17.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18.四倍体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正确的是()A.四倍体水稻的配子形成的子代含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后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表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C.三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D.单倍体水稻是由配子不经过受精直接形成的新个体,可以利用它迅速获得纯合体19.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过程中细胞不会发生基因变化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C.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20.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①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分的交叉互换;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⑦猫叫综合征患者细胞中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A.④⑤⑥B.③④⑤⑦ C.①③④⑤⑦D.①③④⑦21.水稻的糯性、无籽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新品种中变异的来源依次是()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22.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A. B. C. D.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24.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B.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突变体25.图甲所示为某种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法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乙中过程①②③④⑤都涉及碱基配对B.图甲可以看出该类生物边转录边翻译C.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D.正常人体神经细胞中,①→⑤过程都存在26.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过程①②③④⑤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性状2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的病因与父母中的哪一方有关,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是()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28.如图是某大肠杆菌细胞内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线粒体提供的B.该过程所需要的解旋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若①某位点上的碱基为A,则④相应位点上的碱基为TD.若②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替换,则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29.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D.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30.如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丙的合成可能受到一个以上基因的控制B.图示过程没有遗传信息的流动C.过程a仅在核糖体上进行D.甲、乙中均含有起始密码子二.非选择题31.如图是细胞分裂的五个示意图以及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若这些细胞来自同一个生物,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D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为.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D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2)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有关的主要是细胞图,使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遗传信息相同的过程与细胞图有关.与图F中曲线相对应的细胞图为.(3)在雄牛和雄蜂的个体发育中分别会出现与细胞图、类似的过程.32.如图1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表3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回答:表3第一个字母A(1)据图1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有.(2)在植物叶肉细胞中图中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有.(3)图3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2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图3氨基酸中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必须同时替换个碱基对.图2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导致.(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不同.33.已知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只灰身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得到以下类型和数量的子代.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雄蝇152 148 48 52雌蝇297 0 101 0(1)①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规律,两只灰身红眼亲本的基因型为.②在子代中,纯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杂合灰身红眼雌蝇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2)果蝇的直毛与截毛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直毛对截毛是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截毛雌、雄果蝇亲本,利用这些果蝇,只通过一代杂交实验便可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位于X染色体,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34.水稻是湛江主要的粮食作物,改善水稻的遗传性状是育种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表示水稻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矮秆易感稻瘟病(ddrr)和高秆抗稻瘟病(DDRR)水稻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产生F2,F2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选F2中的矮秆抗病的水稻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中ddRR和ddRr的比是.(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水稻,可选图中(填数字)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⑦途径的常用方法是.(3)科学工作者欲培育出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应该选择图中的(填数字)途径最合理,其育种原理是.(4)图中(填数字)育种途径,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35.如图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甲病(由A或a基因控制)和乙病(由B或b 基因控制)中的一种病为伴性遗传.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染色体上的性遗传.(2)写出I一1的基因型,她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种.(3)若Ⅲ一8与Ⅲ一11结婚,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由此可见,应禁止结婚,以降低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xx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10小题每题1分,11-3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如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细胞②中B.细胞①中的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之比为8:8:0:4C.通常情况下细胞①和③产生的子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第二极体【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分别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并且题中提出“图为某雄性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因此可确定细胞②为初级精母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解答】解:A、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细胞②中,A正确;B、细胞①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其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之比为8:8:0:4,B正确;C、细胞①和③进行有丝分裂,所以通常情况下,其产生的子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C正确;D、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④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D错误.故选:D.2.在种植白花豌豆的大田中,发现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解答】解: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含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若发生了基因突变,它们的碱基排列顺序必然改变.故选:B.3.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一项生理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转录B.该过程需要的酶主要有解旋酶、RNA聚合酶C.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D.若图中虚线框内的碱基对“A﹣T”替代为“T﹣A”会引起生物的改变,则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原因.【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该过程需要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需要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解答】解:A、图示表示的生理过程为DNA复制,A错误;B、图示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主要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错误;C、图示为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C正确;D、若图中虚线框内的碱基对“A﹣T”替代为“T﹣A”会引起生物的改变,则这种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4.下列各项中,能证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实验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考点】伴性遗传.【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答】解: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得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基因和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是正确的,B正确;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细胞的全能性实验证明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B.5.关于“噬细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培养时间不宜多长或过短)→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在培养基上生存,A错误;B、该实验分别用S和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保温培养,但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B错误;C、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内,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若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未与细菌分离所致,C正确;D、噬菌体侵染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C.6.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非基因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中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会影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a、b之间可发生互换C.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D.若b基因内碱基对替换,会引起a、c基因及其所在DNA分子序列的变化【考点】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变.【解答】解:A、基因具有独立性,所以a、b、c中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不会影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A错误;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而a、b属于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B错误;C、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C正确;D、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D错误.故选:C.7.根据下表,推断缬氨酸的密码子是()DNA双链TTmRNA GtRNA A氨基酸缬氨酸A.CAA B.CTA C.GUA D.GUU【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其碱基序列与DNA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tRNA上含有反密码子,能与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据此答题.【解答】解: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相应的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根据tRNA反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可知缬氨酸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是U;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mRNA第二个碱基U可知,DNA的第二条链为模板链,据此可知缬氨酸密码子的最后一个碱基是A.综合以上分析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A.故选:C.8.下列有关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B.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在设计思路上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赫尔希、蔡斯的工作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可证明进入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DNA【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A错误;B、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在设计思路上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B正确;C、赫尔希、蔡斯的工作只表明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进行实验,而不是用35S和32P标记同一噬菌体,D错误.故选:B.9.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A.染色体数目不同B.消化能力不同C.蛋白质结构不同D.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蛋白质是由DNA控制合成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重要的步骤),因此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mRNA具有多样性,其根本原因是DNA具有多样性.。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请给每小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表示液体,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b之间隔以细胞膜B.b与d之间隔以毛细血管壁C.b的来源有细胞内液和血浆D.b的去向有血浆和淋巴2.如图表示了一个健康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B.进食后的2h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2h~3h之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所增加D.3.5h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所致3.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B.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作用范围广C.第二道防线包括吞噬细胞的识别、处理、呈递抗原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D.三道防线共同作用,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浆细胞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D.是由B细胞或T细胞分化形成的5.肾上腺素是临床上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敏性休克是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B.肾上腺髓质所分泌肾上腺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C.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D.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6.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C.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与示意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甲代表农田害虫,a为施用农药,则b、c可分别代表害虫抗药性变异增强和害虫种群数量减少B.若甲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量减少C.若甲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D.若甲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提高8.如图所示曲线不能表示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是( )A.T细胞数量﹣﹣HIV浓度B.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C.扦插枝条生根数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D.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9.图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下列有关图中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②点,能发生兴奋的有①、②、③、④、⑤、⑥B.刺激④点,能发生兴奋的只有③、④、⑤、⑥C.刺激③点,细胞内将出现电信号(电位变化)但突触间不出现化学信号(递质释放)D.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10.有关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分泌d、b分泌e具有抑制作用B.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其中的信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C.如果a表示抗原,b表示吞噬细胞和T细胞,c为B细胞,则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的某阶段D.若该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e过程发生于核糖体中11.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 )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1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是( )①年龄组成②性别比例③出生率和死亡率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A.②③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13.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调查某片树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需要采用样方估算的方法C.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D.从种群特征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种群的出生率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15.下列有关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16.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他们共构成一个(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C.种群D.食物网17.有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食物链B.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C.细菌在捕食链中占有第二、三、四、五共四个营养级D.狐既是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还是四级消费者18.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示意图,有关的选项正确的是( )A.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B.图中仅有5条食物链C.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是流入蛇的能量的1000倍19.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B.一定能固定CO2C.都与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有关D.一定是植物20.农民不断的清除田间杂草,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A.保持生态平衡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C.调整能量的流动方向D.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二、多选题(每题不止一个正确选项.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21.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甲中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C.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代表的生物中有营腐生生活的真菌、动物D.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型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是化能自养型细菌22.如图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细胞通讯方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调节肝细胞生命活动的方式属于体液调节B.A图中的激素不一定是起降血糖的作用C.如果B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1应该属于传入神经,靶细胞属于效应器D.2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在靶细胞内被分解23.图1表示某水池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2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3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关系;图4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某种专食浮游动物的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则图1中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剩下的为丙种群B.若在第10年时调查图2中种群数量为200只,则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00只C.在图3中,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甲→乙→丙→丁D.在图4中,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一龄幼虫24.如图表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中的酶都是基因工程中所需的工具B.DNA复制会用到③和④中的酶C.除了③以外,①②④中的酶作用的都是相同的键D.③作用过程中会产生水25.图中a、b、c、d所代表的结构不正确的是( )A.a﹣质粒RNAB.b﹣限制性核酸外切酶C.c﹣RNA聚合酶D.d﹣目的基因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5分)26.H1N1流感几乎横行全球,我国也未能幸免,且在10、11月出现了两个高峰期.卫生部采取紧急措施,通过宣传预防、免费发放疫苗等措施,控制了疫情.如图是H1N1流感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图中数字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生理过程,X 表示物质.(1)H1N1病毒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有__________种.(2)H1N1病毒的增殖过程中核酸间的碱基配对类型包括__________.(3)图中免疫细胞②还可以分泌__________从而促进③的增殖分化,免疫细胞⑤的可由__________增值分化形成.免疫细胞⑤的功能是__________.(4)图中X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合成X的场所是__________.(5)胸腺素能诱导淋巴干细胞生成具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下列哪一类病人不适合用胸腺素?__________A、器官移植病人B、SARS病人C、AIDS病人D、结核病人.27.多细胞生物调节生命活动需依靠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请分析回答:(1)A图中过程②起作用__________,起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过程①起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2)B图中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突触在传递信号时,信号的转换形式是__________.(3)C图是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过程示意图.图中的“抗原多肽”是经过处理后暴露出来的特定抗原,它将被直接呈递给__________,再呈递给B细胞后,B细胞增殖分化成为__________,并完成特异性免疫.(4)D图中X代表的刺激是__________;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__________,该激素被肝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该受体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28.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甲、乙两图,回答问题:(1)图乙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可构成生物群落,碳元素在其中是以__________传递的.过程①表示小球藻的__________.(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3)湖泊中,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__________.(4)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__________改变.(5)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河蚌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6)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的,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__________ g.(7)自xx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_________降低.29.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_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___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__________图所示.(2)科研人员对该鱼塘由浮游藻类、A和D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 (净同化量)二GP (总同化量)一R (呼吸量).食物链环节ⅠⅡⅢGP和NP GP=55.6×102NP=1.3×102GP=176×103NP=6×103GP=59.3×106NP=50.5×106NP和GP 0.02 0.03 0.85R 54.3×102170×1038.8×106未利用﹣62.8% 99.7%①Ⅲ所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____②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③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30.下面是对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群体水平、个体水平及细胞水平三个方面进行的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1)调查小组对该生态系统的几种植物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年份植物2006 2007 2008 2009 2010A 10.0 9.2 8 6.8 5.5B 3.0 2.1 1.1 0.3 0.1C 0.3 0.6 1.1 1.5 2.3D 3.0 2.0 0.4 0 0①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此方法的关键是__________.②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__.③如图是该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年龄结构为__________.(2)农业生产中为了杀灭害虫,经常会使用农药,但长期使用会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加,这是__________的结果,DDT是一种剧毒农药,使用后残留在环境中的DDT进入生物体内会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浓度越来越__________,为减少农药污染,请你为蔬菜治虫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31.(18分)图甲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乙表示鲫鱼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请回答:(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J/cm2.a.甲图中A代表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贮存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2)甲图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小数点后均保留1位数字)(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__.(4)调查人工鱼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乙图中,在t l~t2时期鲫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型.xx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一、单选题(请给每小题选出一个最佳答案.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表示液体,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b之间隔以细胞膜B.b与d之间隔以毛细血管壁C.b的来源有细胞内液和血浆D.b的去向有血浆和淋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是毛细血管,B是淋巴,C是组织细胞,a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淋巴,d是血浆.解答:解:A、a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它们之间隔以细胞膜,A正确;B、b是组织液,d是血浆,它们之间隔以毛细血管壁,B正确;C、b是组织液,可以由血浆转化来,也可以来自细胞内液,C正确;D、b是组织液,其去向有血浆、淋巴和细胞内液,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种结构和体液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如图表示了一个健康人饭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B.进食后的2h内,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C.2h~3h之间,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有所增加D.3.5h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所致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进食后初期,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上升;血糖浓度上升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贮存葡萄糖,血糖浓度下降;2h~3h之间,血糖浓度下降至一定程度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使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使得血糖浓度上升.解答:解:A、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A正确;B、进食后的2h内血糖浓度较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和糖原的合成等,使血糖浓度降低,B正确;C、2h~3h之间,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D、肌糖原不分解,所以3.5h时,血糖浓度较高是肝糖原开始分解所致,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3.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B.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作用范围广C.第二道防线包括吞噬细胞的识别、处理、呈递抗原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D.三道防线共同作用,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解答:解:A、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而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与生俱来的,其作用范围广,B正确;C、吞噬细胞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属于第三道防线,C错误;D、三道防线共同作用,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能准确判断三道防线,同时还要求考生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浆细胞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D.是由B细胞或T细胞分化形成的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记忆细胞:(1)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对侵入机体的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呈递给T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再分泌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对抗原具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当抗原二次感染机体时,记忆细胞可直接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并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2)在细胞免疫中,大部分T细胞增殖、分化产生T淋巴母细胞,然后分化为效应T细胞,小部分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抗原二次感染细胞时,可直接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解答:解: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再分泌产生大量的抗体,A错误;B、记忆B细胞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浆细胞,B正确;C、记忆T细胞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效应T细胞,C正确;D、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别是由B细胞和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尤其是记忆细胞的产生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肾上腺素是临床上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进入突触间隙,可以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也可以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多数最终又被突触前膜摄取,并贮存在突触小泡中,实现多次重复利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过敏性休克是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引起的疾病B.肾上腺髓质所分泌肾上腺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C.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继续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D.上述事实表明机体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缺陷症、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属于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另有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为激素调节.解答:解:A、过敏性休克是体液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A 错误;B、肾上腺髓质所分泌肾上腺素是激素,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B正确;C、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是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使后膜产生电位变化,也可以和前膜受体结合抑制肾上腺素继续分泌,产生反馈调节,C正确;D、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激素的调节等内容,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6.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处和c处的动作电位是同步发生的B.从图可看出c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a处引起兴奋C.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D.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中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由图可知,兴奋从a处通过b传到c处,所以a处的动作电位先于c处发生,A错误;B、从图可看出a处先产生兴奋再传到c处引起兴奋,B错误;C、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错误;D、兴奋在突触处传递过程中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过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兴奋的传导过程和信号的转换过程.7.与示意图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12月份) 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12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6分)1.(3分)(xx秋•梅江区校级月考)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时,药液会进入③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的分泌物会进入④,然后经血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C.④中的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而与激素、废物无关D.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②中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由图可知,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A是淋巴管,B是组织细胞,C是毛细血管,D是红细胞.解答:解:A、③是组织液,皮下注射时,药液会进入③组织液,A正确;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的分泌物会进入④血浆,然后经血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起作用,B正确;C、④血浆中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激素、废物也有关,C错误;D、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②细胞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图形判断内环境的各种成分,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2.(3分)(xx•天津)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如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本题突破口是在图中辨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并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解答: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C项符合题意.点评: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3.(3分)(xx•普陀区二模)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A.①②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⑤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由于胚芽鞘尖端的匀速旋转,所以a和b中生长素浓度相同,因而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②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放置在左侧,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③锡箔小帽使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不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④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单侧光不能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⑤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⑥生长素能通过明胶片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②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及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3分)(xx•衡水校级三模)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下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生长素的运输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A 到B,乙图的B到A.处理甲图中A端,可以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反之则不能;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反之则不能.解答:解:A、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A到B.所以处理甲图中A 端可以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故A错误;B、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乙图的B到A.处理乙图中A端,不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故B错误;C、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乙图的B到A.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故C正确;D、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A到B.处理甲图中B端,不能可以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5.(3分)(xx秋•梅江区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B.可采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密度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2、调查方法:①总数调查:逐个计数.②取样调查:计数种群一部分,估算种群密度.解答:解: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难于辨别个体数目,双子叶植物较易辨别个体数目,故一般选择双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A错误;B、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土壤中蚜虫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错误;C、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C正确;D、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3分)(xx秋•益阳期末)在如图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A.A B.B C.C D.D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解答:解:A、A是增长型,种群数量将增多,A错误;B、B为稳定型,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C、C为稳定型,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D、D为衰退型,种群数量将下降,可能会灭绝,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考查学生对种群的年龄结构的理解.7.(4分)(xx秋•梅江区校级月考)实验研究喝1L水和1L0.96%的盐水对于A、B两组男性尿液产生量的影响,实验要求实验对象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实验过程中,尿液每30min收集一次,结果如下表(表中时间为一小时,饮入水或盐水).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时间(h)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尿量mL/30min A组0 40 40 350 500 150 50 90 60 30 40 B组0 40 40 50 90 60 50 40 40 40 40A.实验前实验对象要排空膀胱内的尿液是为了保证所测的尿液输出量是喝水和喝盐水所导致的B.根据排出的尿量判断B组喝的是盐水,实验过程中A组实验者的抗利尿激素水平比B组实验要高C.在饮入水或盐水后,二者的尿量都开始增加,在2h的时候尿量达到峰值,随后尿量减少D.正常人在较长时间(如12h)不喝水,尿液也不会产生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解答:解:A、实验前实验对象要排空膀胱内的尿液是为了保证所测的尿液输出量是喝水和喝盐水所导致的,A正确;B、根据排出的尿量判断B组喝的是盐水,实验过程中B组实验者的抗利尿激素水平比A组实验要高,B错误;C、在饮入水或盐水后,二者的尿量都开始增加,在2h的时候尿量达到峰值,随后尿量减少,C正确;D、正常人在较长时间(如12h)不喝水,尿液产生量较少,D错误.故选:BD.点评:本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8.(4分)(xx秋•梅江区校级月考)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A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B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为0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分析图形:图A表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图B表示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E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F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解答:解:A、图A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的比例始终不变,A错误;B、图B为“S”型增长,F点开始,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所以G点时增长速率为0,B正确;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C错误;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以保持最高的增长率,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生物学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64分)9.(8分)(xx秋•梅江区校级月考)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1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下进行.(3)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2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本题是对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内环境PH 的调节过程、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综合性考查,交换题图回忆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内环境PH的调节过程、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然后结合题图解答问题.解答:解:(1)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会使血液pH稍降低,乳酸会是血浆中PH 降低,血浆中NaHCO3可以与乳酸反应,使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3)人体肝脏内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进而到血浆,而氧气则由红细胞进入血浆,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故答案为:(1)降低NaHCO3(2)神经﹣﹣体液﹣﹣免疫(3)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稳态的相关知识,对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10.(20分)(xx秋•梅江区校级月考)如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说明:(1)①表示的结构名称是传入神经(或传入神经纤维);⑦表示的结构名称是传出神经(或传出神经纤维).(2)当激素⑥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调节.(3)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或A).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下丘脑.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③表示促激素释放激素,④促激素,⑤表示相关的激素,⑥表示反馈调节,⑦表示传出神经.解答:解:(1)据图分析,①表示传入神经,⑦表示传出神经.(2)反馈调节生长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影响原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就是反馈调节.激素⑥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负反馈调节.(3)体温调节的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和体液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故答案为:(1)传入神经(或传入神经纤维)传出神经(或传出神经纤维)(2)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3)神经和体液调节下丘脑(或A)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1.(xx秋•梅江区校级月考)如图为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图示,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它可以促进图中④⑤⑥过程(填编号),抑制②③过程(填编号),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体内与胰岛素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图示,其中①为消化吸收,②为肝糖原分解,③为非糖物质转化,④为氧化分解,⑤为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⑥为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据此答题.解答:解: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能通过促进血糖的去路,抑制血糖的来源来降低血糖浓度,即它可以促进图中④⑤⑥过程,抑制②③过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因此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拮抗作用.故答案为:胰岛B ④⑤⑥②③降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内血糖的调节示意图,考查血糖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能正确分析题图;识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具体作用,掌握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2.(18分)(xx秋•梅江区校级月考)如图表示某淋巴细胞,其膜外颗粒为抗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细胞为浆(效应B)细胞,它是由B(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的.(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能消灭侵入人体的抗原.(3)抗体的合成和分泌,与此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有②③④⑥(填标号).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因此是浆细胞,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高尔基体,③是核糖体,④是内质网,⑤是中心体,⑥是线粒体,⑦溶酶体.解答:解:(1)该细胞能产生抗体,因此是浆细胞;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2)抗体是免疫球蛋白质;它能与抗原物质特异性结合进而消灭抗原.(3)抗体的本质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然后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因此与此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有②③④⑥.故答案为:(1)浆(效应B)B(记忆B)(2)蛋白质抗原(3)②③④⑥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体液免疫的过程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13.(xx秋•梅江区校级月考)如图是艾滋病病毒(HIV)的结构示意图,其内部有两条RN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4)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人的T淋巴细胞,使其大量死亡从而使人体丧失免疫力.(5)感染初期人体首先会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而扩散,然后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消灭已侵入细胞内部的病毒.(6)如果艾滋病疫苗研制成功,人们就可以通过预防接种的方式来获得免疫力,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如果再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则人一般不会患病.与初次接种相比,再次感染时的免疫反应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的抗体多,特异性更强.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HIV侵入人体,攻击的主要对象是T淋巴细胞,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能逆转录形成病毒DNA并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并能随寄主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且不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大量的T淋巴细胞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相继严重缺陷,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解答:解:(4)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人的T淋巴细胞,使其大量死亡从而使人体丧失免疫力.(5)感染初期病毒侵入体液,人体首先会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而扩散,病毒侵入细胞后则会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消灭已侵入细胞内部的病毒.(6)接种疫苗一段时间后,如果再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则会发生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接种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具有的显著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的抗体多,特异性更强.故答案为:(4)T淋巴(5)体液细胞(6)反应迅速、产生的抗体多点评:本题考查了艾滋病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及特点,意在考查了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一般.14.(18分)(xx秋•梅江区校级月考)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激素的相对浓度部位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茎尖+++ +++ +++ ﹣幼叶+++ +++ ﹣﹣伸长茎++ ++ ﹣﹣侧芽+ + ﹣﹣成熟叶+ + ﹣+++根+ + ﹣﹣根尖++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还有乙烯,其作用是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2)比较茎尖和伸长茎中各种激素的含量,从细胞角度分析植物的生长,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索主要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而促进生长.(3)分析上表可知,成熟叶中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而不含细胞分裂素.科学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可知;脱落酸能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使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①实验原理: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的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用细胞分裂素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②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第二步:在甲组叶片的局部位置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在乙组叶片在相同位置相同面积上涂等量的蒸馏水.第三步:记录甲、乙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③实验结果预测: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④实验结论: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种类及其分布和作用.植物激素有脱落酸、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赤霉素等.激素的作用各有差异.植物生长素,一般而言适宜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生长,超过一定范围抑制植物生长.解答:解:(1)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还有一种就是乙烯,其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2)茎尖中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都比较高,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而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茎中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比较高,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从而细胞的生长.(3)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取材和试剂剂量等方面体现“等量原则”.因此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选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良好且大小相同的植株三棵,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第二步:将甲与乙植株的成熟叶切除,且在甲植株叶柄的切除处敷上含有一定浓度脱落酸的琼脂,在乙植株叶柄的切除处敷上相同大小的空白琼脂;丙植株不做以上任何处理.第三步:观察并比较甲、乙、丙植株成熟叶叶柄脱落的时间顺序.实验结果主要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能力:甲与丙植株成熟叶叶柄脱落时间差不多,均比乙植株成熟叶叶柄脱落的早,说明成熟叶叶柄容易脱落是因为成熟叶含有脱落酸,而脱落酸能促进叶柄脱落.故答案为:(1)乙烯(2)细胞的伸长细胞的分裂(3)②第一步:同种植物、同样大小和发育状况相同的第二步:在相同位置相同面积上涂等量的蒸馏水第三步:记录甲、乙两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③甲组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比乙组长④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种类及其分布和作用.关于实验学生一定要紧扣实验的两个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
2021年高二理综(生物部分)12月月考试题
2021年高二理综(生物部分)12月月考试题班级:姓名:得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7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合的是()A.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B.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会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3、关于神经细胞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4、以下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体液免疫C.二次免疫反应主要由记忆细胞快速产生抗体D.HIV侵染人体的T细胞只影响细胞免疫过程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动物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D.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脱落酸能够调控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B.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C.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相似的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D.密封贮藏导致水果各种激素合成增加7、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为有效防控蝗虫,应将其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B.对酵母菌进行显微计数时,如果多数方格内的酵母菌的数量偏多,应稀释后再计数C.根瘤菌计寄生在豆科植物根细胞内,摄取根细胞内的有机物以维持生活D.一片森林中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则其群落具有多样性选择题答题卡: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8分)8(每空1分,共8分)如图表示的机制,请据图分析回答.(1)若①为神经递质,则它的受体的本质是。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必修)(12月份)含解析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必修)(12月份)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A.OB.NC.HD.C2.下列化合物中只含元素C、H、O的一组是( )A.血红蛋白和糖蛋白B.纤维素和脱氧核糖C.性激素和RNAD.磷脂和呼吸酶3.如图表示某多肽片段,该片段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数分别是( )A.1、1、5B.1、1、4C.5、1、4D.1、5、44.下列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A.胰岛素B.雄性激素C.生长素D.甲状腺激素5.植物根尖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是( )①细胞核②叶绿体③线粒体④核糖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水是生命之源,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是细胞的组成成分B.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的运输C.贮藏能量D.参与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7.构成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脂质B.蛋白质C.脂质和蛋白质D.蛋白质和核酸8.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D.酶提供了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9.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钙是为了研磨充分B.用层析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C.叶绿素b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D.分离出最宽的色素带为叶绿素a10.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揭示了( ) A.细胞的统一性B.细胞的多样性C.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D.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1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B.乳酸菌C.大肠杆菌D.蓝藻12.蓝藻和水锦均具有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中心体13.如图表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的颜色逐渐加深B.b的浓度逐渐减小C.a逐渐向内回缩D.c的浓度比外界浓度低14.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表示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 )A.①B.②C.③D.④15.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为( )A.A﹣P﹣P﹣PB.A﹣P~P~PC.A~P~P﹣PD.A~P~P~P16.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 )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钾离子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D.水分子进入洋葱根尖细胞17.下列哪项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A.细胞内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18.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A液、B液、C液共同组成内环境.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液、B液、C液分别表示组织液、血浆、淋巴B.与A液相比较,B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可使B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D.胰淀粉酶、呼吸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9.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0.xx年2月西非开始爆发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疫情,在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并诱发机体免疫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埃博拉病毒B.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C.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裂解靶细胞D.T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21.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下列分析与该生理过程最相符的是( )A.第一道防线B.第二道防线C.针对某种抗原的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22.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骄阳似火的夏天中午,建筑工人在工地工作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有( )A.皮肤的血流量减少B.汗腺分泌增强C.皮肤血管收缩D.汗腺分泌减少23.抗利尿激素在人体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 )A.糖B.水C.Na+D.K+24.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25.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质D.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26.“朵朵葵花向太阳”的生理基础是( )A.茎的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B.茎的背光侧细胞分裂快C.光合作用需要更多的光D.茎的背光侧细胞伸长的快27.促进番茄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A.生长素B.细胞分裂素C.脱落酸D.乙烯28.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关曲线(见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度b为生长素类似物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最适浓度B.曲线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对胚芽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与浓度c时相比,浓度d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伸长效果更好D.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高于c时,胚芽鞘的伸长开始受到抑制2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应包括(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0.下列不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B.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C.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3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32.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3.动物学家考察某牧区后,认为当地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A.种群数量和密度B.鹿群的年龄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34.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实例中,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莴苣在适宜波长的光照下才能萌发生长B.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C.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D.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3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保护野生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36.如图为真核细胞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为__________细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与波菜叶肉细胞相比,A细胞缺少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2)图B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__________,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为__________.(3)如果将A细胞浸泡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A细胞将可能出现__________现象.37.如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由__________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填字母).图2中d是指__________.(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4)某同学取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破手指时并未缩手.这说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虽在脊髓,但还会受__________控制.38.如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请据图回答:(1)甲、乙、丙所代表的腺体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激素A为__________,激素B为__________.(3)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激素A、B的含量将__________,我们称此种调节为__________.39.如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图B为食物网示意图,图C为某地区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等.(2)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_____.若兔体内有机物增加10克,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_____克.(3)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__________.(4)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图C所示的人口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型.40.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1)A组实验的原理是:苹果匀浆中存在的__________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__.(2)B组实验中,蒸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3)C组实验中,在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目的是__________.(4)D组实验中,细胞质壁分离的发生是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__,原生质层的__________比细胞壁大.xx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必修)(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最基本的元素是( )A.OB.NC.HD.C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据此答题.解答:解: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故选:D.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基本元素及最基本元素,明确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下列化合物中只含元素C、H、O的一组是( )A.血红蛋白和糖蛋白B.纤维素和脱氧核糖C.性激素和RNAD.磷脂和呼吸酶考点:糖类的组成元素;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脂质的组成元素.分析:本题是考查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元素组成的题目,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解答:解:A、血红蛋白为蛋白质,糖蛋白由糖类和蛋白质构成,故它们的元素组成是C、H、O、N,A错误;B、纤维素为多糖,脱氧核糖为单糖,两者的元素组成只有C、H、O,B正确;C、性激素为固醇类,元素组成只有C、H、O,RNA的元素组成为C、H、O、N、P,C错误;D、呼吸酶为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而磷脂的元素组成中含有C、H、O、N、P,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脂质的分类和元素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单位和元素组成,分析出脂肪酶、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的本质和丙酮酸的来源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表示某多肽片段,该片段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数分别是( )A.1、1、5B.1、1、4C.5、1、4D.1、5、4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2)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用化学式﹣NH﹣CO﹣表示.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解答:解:该片段只有一条肽链,而R基中没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所以含有的氨基、羧基数分别是1个和1个.图中共有肽键﹣CO﹣NH﹣4个,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因此,该片段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数分别是1、1、4.故选:B.点评:计算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目有两种方法:①计算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的方法是用氨基酸中总的羧基和氨基数减去消耗的氨基和羧基数,也就是减去肽键的数目.②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R基上氨基或羧基数+链的条数.4.下列物质属于蛋白质的是( )A.胰岛素B.雄性激素C.生长素D.甲状腺激素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分析: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重要物质之一,对生长发育、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意义.解答:解:A、胰岛素为多肽类激素,属于蛋白质,A正确;B、雄性激素为固醇,属于脂质,B错误;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C错误;D、甲状腺激素为小分子氨基酸类激素,不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对蛋白质的记忆和相关物质化学本质的判断是解题的关键.5.植物根尖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是( )①细胞核②叶绿体③线粒体④核糖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分析: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其次,线粒体、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解答:解:植物根尖细胞不含有叶绿体,因此DNA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中.故选:B.点评:对于真核细胞中DNA的分=布及不同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区别识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6.水是生命之源,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是细胞的组成成分B.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的运输C.贮藏能量D.参与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本题是对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考查,梳理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A错误;B、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是自由水的功能,B错误;C、不论是自由水还是结合水,水中不储存能量,C正确;D、自由水可以作为反应物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水在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对于自由水与结合水功能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7.构成动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A.脂质B.蛋白质C.脂质和蛋白质D.蛋白质和核酸考点:细胞膜的成分.分析: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2)膜结构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球蛋白按二维排列组成.(3)膜的功能是由蛋白与蛋白、蛋白与脂质、脂质与脂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实现的.2、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解答:解: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其次还有少量糖类.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对于细胞膜成分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属于简单题.8.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D.酶提供了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分析:本题的对酶的高效性的机理的考查,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解答:解:A、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是因为酶能显著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B错误;C、由A项分析可知,C错误;D、酶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作用的高效性是机理,对于酶的作用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碳酸钙是为了研磨充分B.用层析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C.叶绿素b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D.分离出最宽的色素带为叶绿素a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分析: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 (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解答:解: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实验中进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A错误;B、用层析液分离叶片中的色素,B错误;C、胡萝卜素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C错误;D、分离出最宽的色素带为叶绿素a,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要求学生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10.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揭示了( )A.细胞的统一性B.细胞的多样性C.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D.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细胞学说的内容,先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根据选项描述进行判断.解答:解:细胞学说的要点是: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细胞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A、由要点①可知,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A正确;B、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B错误;C、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动物的统一性,没有揭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C错误;D、细胞学说没有对细胞分化进行解释,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学说的要点和本质,主要考查学生对细胞学说内容的理解和记忆.11.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B.乳酸菌C.大肠杆菌D.蓝藻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解答:解:A、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A正确;B、乳酸菌(乳酸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C、大肠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12.蓝藻和水锦均具有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B.线粒体C.核糖体D.中心体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水绵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据此答题.解答: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A错误;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线粒体,B错误;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水绵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C 正确;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含中心体,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蓝藻和水绵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水绵属于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13.如图表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的颜色逐渐加深B.b的浓度逐渐减小C.a逐渐向内回缩D.c的浓度比外界浓度低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为原生质层的最外层,b为液泡中的细胞液,c为外界溶液,d 为细胞质.解答:解:A、当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吸水,所以b的颜色逐渐变浅,A错误;B、当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吸水,导致液泡逐渐变大,浓度逐渐减小,B正确;C、当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吸水,导致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a逐渐向内外伸展,C错误;D、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c的浓度与外界浓度相等,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表示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 )A.①B.②C.③D.④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解答:解:A、细胞膜的外表面具有糖蛋白,因此可以确定上侧为膜外,下侧则为膜内,而物质①是运出细胞,A错误;B、物质②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虽需要载体,但是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属于协助扩散,而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C、物质③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不需要载体的协助,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D、物质④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并且向细胞内运输,可以表示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D正确.。
2021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练习生物试题(必修)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练习生物试题(必修)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5题,1~20题每题1分,21~4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人体的体液包括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2.右图表示内环境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①、②、③组成B.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C.只要内环境保持稳态,人就不会患病D.③渗回②的量多于渗入①的量3.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B.尿素C.二氧化碳D.呼吸酶4.人体心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组织液B.血浆C.血液D.血浆和组织液5.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只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有关B.HPO42-、HCO3-等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6.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7.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适宜的刺激后,这个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A.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B.外负内正→外正内负C.正电位→负电位→正电位 D.负电位→正电位→负电位8.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C.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后膜释放D.神经递质与突触前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膜电位变化9.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
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
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10.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C.如果分泌物是激素,则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D.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则靶细胞可以是几乎全身各处的活细胞1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寒冷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来增加产热B.受寒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可以减少热量散失C.寒冷环境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均参与体温调节D.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的产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12.切除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不会引起的现象是A.生长立即停止 B.甲状腺机能衰退C.血糖浓度升高 D.水平衡失调13.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分泌细胞和靶细胞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下丘脑→垂体 B.甲状腺→下丘脑C.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 D.胰高血糖素→肝细胞14.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15.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不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 B.浆细胞 C.T细胞 D.效应T细胞16.下图表示人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A.a细胞具有识别特定抗原的能力 B.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C.c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d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17.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此时A.记忆细胞大量增殖分化 B.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记忆细胞与外毒素结合 D.记忆细胞激活B细胞18.在人体过敏反应中,释放的组织胺能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滤出,结果出现荨麻疹,组织胺的作用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 D.免疫调节1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直接参与植物细胞的代谢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能相同D.保留有芽的插条因芽能产生生长素,扦插时更易成活20.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下图所示。
2021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生物选修含答案
2021年高二12月阶段测试生物选修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据右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3、张占海博士率领的中国南极科考队于2005年1月18日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当他们由温暖的棚内来到寒冷的棚外时,下列生理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③肾上腺素分泌量④汗腺的分泌量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4、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人体产热增加,体温高于正常值B.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受到寒冷刺激时,人体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增加产热D.人体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和减少产热调节体温5、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6、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A.a B.b C.c D.d7、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8、如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2021-2022年高二12月学情调查生物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12月学情调查生物试题含答案一.选择( 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A.杂交育种法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多倍体育种2.在动物的育种中,用一定剂量X射线处理精巢,渴望获得大量变异个体.这是因为:A.合子都是纯合子B.诱发雄配子发生了高频率的基因突变C.诱导发生了大量的染色体变异D.提高了基因的重组3.用生长素和秋水仙素分别处理二倍体番茄的花蕾和幼苗,成熟后所获得的果实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A.2和4B.2和2C.4和2D.4和44.在生产实践中,欲想获得无子果实常采用的方法有:①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②人工诱变③单倍体育种④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下列对基因突变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们可以定向诱导突变性状,诱变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库”,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C.突变频率低.且突变性状一般有害,少数有利D.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6.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精子⑤精原细胞⑥受精卵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⑤⑥7.人类能遗传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B.四分体时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有丝分裂间期8.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了一种新的农药后,约98%的甲虫死了,约2%的甲虫生存下来,生存下来的原因是()A.有基因突变产生的抗药性个体存在B.以前曾喷过某种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C.约有2%的甲虫未吃到沾有农药的叶子D.生存下来的甲虫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个体9.大麻是雌雄异株植物,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
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获得的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状况应是()A.18+XXB. 18+XYC. 20+XXD.18+XX或XY10.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11.在红粒高秆麦田里,偶然发现一株白粒矮秆优质小麦,欲在两三年内能获得大量的白粒矮秆麦种,通常用的育种方法是:A.基因工程B.自交育种 C.人工嫁接D.单倍体育种12.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13.基因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在什么水平上进行的:A.细胞B.细胞器C.分子D.原子14.目前不常被使用的基因载体有:A.质粒 B.噬菌体C.染色体D.动.植物病毒15.某科学工作者把兔子的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在这个细胞的合成系统中能合成兔子的血红蛋白,这个事实说明:A.蛋白质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 B.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兔子和大肠杆菌的基因发生了重组 D.兔子的基因发生了突变1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A.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B.有基因缺陷的染色体中C.有基因缺陷的细胞器中D.有基因缺陷的DNA分子中17.下列不属于基因工程的是:A.培养出抗烟草花叶病的番茄植株B.在大肠杆菌中获取人的干扰素C.培养出兼有鲤鱼与鲫鱼特点的鲤鲫移核鱼D.利用“工程菌”生产乙肝疫苗18.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C.质粒都可以作为运载体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19.DNA连接酶的重要功能是:A.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氢键B.黏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氢键C.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D.ABC都不正确20.在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改造生物基因的工具是:A.限制酶和连接酶 B.限制酶和水解酶 C.限制酶和运载体 D.连接酶和运载体21.1976年,美国科学家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A.能进行自我复制 B.能进行转录C.能控制合成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22.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的一种方法是把所需的基因从供体细胞内分离出来,这要利用限制性内切酶。
2021年高二12月阶段考试生物(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二12月阶段考试生物(必修)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根本区别是有无A.细胞膜 B.核糖体 C.核膜D.DNA3.下列关于细胞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肝糖原和纤维素都只含有C、H、O三种元素B.脂质分子中只有磷脂参与细胞膜的构成C.胆固醇与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D.DNA与RNA相比特有的分子组成是含胸腺嘧啶和脱氧核糖4.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存在于RNA分子中B.核糖、半乳糖含六个碳原子,属于单糖C.糖类是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D.人体的葡萄糖可以转变成淀粉储存于肝脏或肌肉中5.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活动中心D.细胞器即使离开细胞也能正常完成各自的代谢6.英国科学家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突破性贡献而获xx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中含有磷脂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分布C.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D.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有关7.下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结构①是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 .结构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C .结构③是内质网,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D .结构④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8.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与圆圈中“A”所对应的名称相符合的是A.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B.②腺苷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④腺嘌呤9.某兴趣小组同学用玻璃槽、饱和蔗糖溶液和清水做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生物膜透性的模拟实验。
甲、乙两槽间的隔板中央圆圈为玻璃纸,玻璃纸是一种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而水分子能自由通过。
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2021年整理)
天津市静海县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文(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天津市静海县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文(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天津市静海县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文(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天津市静海县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12月月考试题文(含解析)1。
本试卷第Ⅰ卷基础题(80分)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2。
试卷书写要求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如不符合要求酌情减2-3分,并计入总分.一、选择题(共40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1.细菌和菠菜在细胞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没有()A.细胞膜 B.核膜 C.核糖体 D.细胞壁【答案】B2.在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叫肽键。
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肽键的是()A.-NH—CO— B.—NO—CH— C.—NH2—CH—D.—NH—CH2—【答案】A【解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经脱水缩合形成肽键(—NH—CO—或—CO—NH—),从而将氨基酸连接起来,形成多肽,故选A.【考点定位】肽键的结构【名师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肽键的写法,对于肽键的来源的理解和对肽键结构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有关人体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结构上具有多样性C.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D.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答案】C【解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A正确;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B正确;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C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正确。
2021年高二生物12月月试题
2021年高二生物12月月试题1.科学家在一群小鼠中偶然发现了一种全身无毛小鼠(称作裸鼠)。
通过杂交实验发现:裸鼠×正常鼠→正常鼠(F1),F1个体间自由交配,后代(F2)中裸鼠大约占1/4,并且雌雄个体比例为1∶1。
F2正常鼠中与亲代正常鼠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A.1/3B. 1/4C.3/4D. 2/32. 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如果杂合体宽叶雌株同窄叶雄株杂交,其子代的性别及表现型分别是( )A.子代全是雌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B.子代全是雄株,其中1/2是宽叶,1/2是窄叶C.子代雌雄各半,全为宽叶D.子代中宽叶雌株∶宽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1∶1∶1∶13.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C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
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8/64 B.1/64C.9/64 D.27/644.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
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C.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5.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卵原细胞和卵细胞C.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6.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山东省●山东学情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质量检测生物答案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山东学情
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2021年12月
一、单项选择题:
1-5 DCBBB
6-10 DBBCC
11-15 BDCCD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ACD 17.C 18.BC 19.CD 20.ABD
三、填空题:
21.(11分)
(1) 96(2分)偏大
(2)增长型下降 <
(3)λ-1 (2分)
(4)=0 下降
22.(9分)
(1)“J”
(2)种间竞争捕食寄生
(3)消费者初级第三
(4)选择抗药基因频率
23.(11分)
(1)标记重捕有限“S”
(2)垂直阳光等环境资源
(3)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2分)
(4)0.8(2分)12.4%(2分)
24.(11分)
(1)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无机环境→丁(2分)甲→丙(2分)
(3)增加
(4)2125(2分)
(5)多级利用一(2分)
25.(13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2分)
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分)鸭子和福寿螺
(2)D B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3)N+R(2分)
(4)12.5(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12月阶段性检测生物(文)试题含答案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Ⅰ卷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满分5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1.5分,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生长素合成最活跃的部位是分生能力强的组织
B.植物向光性主要是由于生长素分布差异引起的
C.子房发育成果实可以不受精,在雌蕊柱头涂上一定浓度生长素即可
D.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大量生长素促进顶芽快速生长的缘故
2.右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低浓度促进、
高浓度抑制”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
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
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
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
3.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 喷洒N肥 B.提高CO2浓度 C.喷洒P肥 D.喷洒生长素似物
4.下列各组激素中,与棉花落花、落叶无关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
B.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
C.生长素和脱落酸 D.赤霉素和乙烯
5.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类生命活动
B.赤霉素能使大麦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ɑ-淀粉酶
C. 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结实率降低
D.合成乙烯的部位是果实,乙烯利能加快番茄的成熟
6.以下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色氨酸在发育的种子中可转变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7.南方的草莓运到北方,为了较长时间保持草莓的新鲜度,需要喷洒一定浓度的甲液,到达目的地以后发现草莓还没有熟透,为了便与马上吃需要喷洒一定浓度的乙液,则甲、乙分别代表
A.赤霉素、乙烯利
B.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C.细胞分裂素、乙烯利
D.乙烯利、赤霉素
8.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9.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10.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
其原因是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
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12.预测某地区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是
A.现有的人口数量
B.现在的性别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
D.目前的年龄结构
13.下列结合种群的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14.如下图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
15.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垂直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影响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的原因主要是光照
16.甲、乙两图中表示的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分别是
A.共生与寄生
B.竞争与捕食
C.寄生与共生
D.捕食与竞争
17.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温度 B.湿度 C.光照强度 D.食物种类
18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试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B.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C.试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D.不同植物的枝条可能要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
19.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 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A.125只/hm2 B.100只/hm2 C.75只/hm2 D.50只/hm2
20.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空2分)
21.下图表示棉花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
(至少答出两点)(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____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在植物根向地性弯曲部位除了生长素的分布不同外,在近地侧同时也集中了大部分的乙烯。
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
的结果。
22.研究人员在南方某一块弃耕农田调查发现,原来的田埂都淹没在杂草之中,只有零星的作物。
杂草中有大家熟悉的狗尾草、车前草等,多数是叫
不出名的单子叶植物。
调查中同学们观察到食草昆虫、青蛙、
蜘蛛和蛇类等动物。
请回答:
(1)该弃耕农田上的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构成,土壤
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所以我们可采用右图
的装置来采集土壤中的小动物。
但图中这一装置还不够完善,
请你帮忙完善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集到小动物后,我们要对其丰富度进行统计,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方法为。
通常的统计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1. (1)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f。
两重性(3)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22.(1)生物群落在漏斗上方加一提供光源和热源的灯泡(2)取样器取样法
①目测估计法②记名计算法 '132882 8072 聲22251 56EB 囫21273 5319 匙32074 7D4A 絊31627 7B8B 箋133244 81DC 臜29757 743D 琽35923 8C53 豓739664 9AF0 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