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民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双基梳理】●王安石改革(1069年,参知政事,主持变法)1、背景:①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各种矛盾十分尖锐;②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③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④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
2、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3、主要内容:①富国之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募)役法;市易法;均输法;②强兵之法:保甲法;设军监器;保马法;将兵法;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惟才是用。
4、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地主阶级针对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
)5、评价:①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加强了国家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6、失败的原因: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②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③宋神宗动摇,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④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⑤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7、经验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用人。
8、王安石的理财措施针对的社会问题①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
②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
③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
④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
⑤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
9、认识王安石变法关于科举的措施中值得肯定之处。
(1)考试内容:①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辞章取士,而考查考生是否理解经义。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第二节《王安石变法》课程教学设计
《王安石变法》的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四第二节《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
熟悉其变法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对变法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2)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2、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2、学法:阅读归纳法逻辑推理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地主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一场更大规模的、更加深刻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播放一段介绍王安石及变法的视频,让学生对王安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观看完视频介绍后,教师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王安石变法。
(讲授新课):二王安石变法一、变法的背景(设问)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出现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1、积贫积弱的局面导致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变法的必要性除此而外,王安石变法得以推行在当时也已经具备一系列的可能性条件:2、“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学案
课题:北宋王安石变法【学习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掌握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客观评价王安石变法。
【重点难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自主学习】 一、历史背景唐(618——907年)辽(916——1125) 金(1115——1234)五代十国(907——960960——1127) 南宋(1127——1276)1038——1227) 蒙古(1206——1271)元(1271——1368年) 二、基础梳理 (一)历史背景(三)结局与评价【课堂检测】1.下列各项不属于北宋中期统治危机的表现是A.政治上官僚机构膨胀B.经济上财政入不敷出C.军事上面临着辽夏的威胁D.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变法2.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4.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的共同之处是①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②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5.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
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
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这表明他认为A.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态度B.最高统治者的才能决定国家命运C.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朝政兴衰的标准D.改革教育与选官制度是根本大计6.王安石在变法中始终支持哪一种思想、对扫除重重障碍起了极大的作用A.利不一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感悟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案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案学习目标: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措施。
2.难点:从背景、内容等方面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
知识自学: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____________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________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
(3)宋神宗希望改变____________的局面。
2.标志:1069年,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为____________,主持变法。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______局面,调整封建国家、______和______的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______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______盘剥。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③免役法:又称________。
政府向应服役而又不愿服役的人户,按____________收取________,雇人服役。
④市易法:在东京设置________,收购____________,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____________,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____________和肥瘠收取赋税,______、______也不例外。
⑥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________,依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采购。
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______局面,巩固____________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①保甲法:把农民编为______,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保马法:百姓____________养马,养马户可________________。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______一人专管训练。
④设军器监:监督制造______,提高____________。
3.取士之法(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______。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学案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一.历史背景(一)必要性——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四伏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政府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1)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地租、高利贷和官府赋役的盘剥;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2)民族矛盾激化:面临辽、西夏的威胁;(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含义:军队战斗力低下原因:集中军权,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积贫含义: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原因:冗官、冗兵、冗费(二)可能性1.庆历新政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要求变革的呼声强烈。
(1)时间、人物:1043年,范仲淹(2)根本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3)改革的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体制(4)主要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减轻徭役,重视农桑;(5)结果:失败结合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你认为庆历新政的措施存在哪些问题?措施较为激烈,直接指向大地主、大官僚;措施较为片面,局限在整顿吏治上。
措施脱离实际,不能解决当时存在的主要矛盾。
2.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三.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性质: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进步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局限性: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4.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2.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3.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4.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教学流程】投影: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问: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人物?他忧什么?答:北宋(中期),……投影:冗兵、冗官官多兵多,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财政入不敷出。
投影:冗费问:国库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加税投影: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第 11 页第 11 页导致北宋中期面临着这个局面?也许我们可以从北宋初年的一场宴会说起。
投影:顷之,上与故人石守信等饮酒酣,屏左右谓曰:“我非尔曹之力,不得至此,念汝之德,无有穷已。
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今终夕未尝安枕而卧也。
”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
”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
”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这是什么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何权?目的为何?除此以外北宋初期还集中了哪些权力?答:杯酒释兵权。
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军权,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北第 11 页宋政府还把地方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
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投影:五代十国形势图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从以后的历史来看,宋太祖正是依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原则,加强中央集权。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呢?答:……北宋建立后,再也没有发生“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的局面,应该说这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应当肯定,所以毛主席才会在词中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相提并论。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感知和认识。
5.设计课后作业和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以及导致其失败的原因,如守旧势力的阻挠、政策执行中的问题等。
5.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王安石变法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
1.通过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政策内容、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王安石变法。
5.教学拓展: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影响。
-组织学生参观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历史遗址,增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感知。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改革问题,学会运用历史智慧分析现实,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北宋时期社会风貌的图片,如繁荣的城市、农民劳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吗?请大家谈谈对这个时期的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引出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为学习王安石变法做好铺垫。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第二节《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
3.分析王安石变法对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变法的意义。
4.阐述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如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措施的不完善等,使学生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宋中期,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土地兼并、农民破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安石进行了变法。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王安石变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王安石为什么会进行变法?他的变法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分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尖锐性,阐述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解决了哪些问题?
b.王安石变法在当时遇到了哪些阻力?这些阻力的原因是什么?
c.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各组观点,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王安石变法。
1.王安石变法措施的具体实施及其效果分析。
2.理解王安石变法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必然性及其历史地位。
3.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社会矛盾的图片、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讲授与探究相结合:在讲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理解变法的必然性和影响。
3.突破难点,深入剖析:针对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影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人教版 选修1第四单元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优质教案
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第二课《王安石变法》优质教案选修一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变法的必要性、变法的可能性、变法的目的)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3、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变法结局、失败原因)知识梳理:一、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1.改革的必要性: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严重,改革势在必行!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统治危机)“三冗两积”局面形成的根源: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了“收精兵”等措施。
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直接原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人物:范仲淹、宋仁宗措施: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结果:失败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宋仁宗动摇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3.改革的可能性:王安石变法的有利条件①挽救社会危机的社会责任感②了解民间疾苦,富有经验③上书皇帝,得到宋神宗的支持④意志坚定,不畏强权和阻力4.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变法的核心: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 措施 内容 作用 精兵 淘汰老弱 减少军费开支将兵法 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保甲法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产,战时编入军队。
既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减少军费开支。
保马法 官马由农户保养 减少政府支出 军器监 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保证了武器的质量 ③育才 措施 内容 作用 改革科举制 废诗赋取士旧制以经义策论取士 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 改革学校制度 整顿太学撰注教材《三经新义》,作为考试依据 培养改革人才,革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小结:王安石变法的特点以富国强兵为核心 措施 目的 内容 作用 富国 发展生产,改变积贫局面。
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学案12 专题学习总结
【线索梳理】
表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重难突破】
生疏历史上改革的本质与规律
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调整。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一般有两种状况:
(1)整体适应,部分不适应。
针对这种状况的改革,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调整,这样的局部调整就是改良性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2)二者从根本上相互冲突,这就必需从根本上改造旧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这种根本的改造就相当于革命性的改革,它必定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2.凡是改革,都必定要触及一部分社会既得利益者或特权阶层,因此必定会遇到阻力。
革。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提高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3.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王安石变法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观念和责任意识。同时,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多媒体教学:在讲授王安石变法的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了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他们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种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引入:讲述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播放多媒体:播放与王安石变法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
3.角色扮演:组织学生扮演王安石及其支持者、反对者等角色,进行情景模拟,使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
2.强调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完成标准和提交时间,提醒学生认真对待。
人民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
《王安石变法》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熟悉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意义,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和失败原因。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能描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并能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
3、充满激情,合作学习,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形成创新意识。
【任务一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探究一回忆本专题第一课的内容和本课第一自然段的内容,从必然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分析归纳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认识王安石变法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一)必然性1、财政危机:宋朝建国后,统治者加强专制集权,问题严重,形成局面。
2、政治危机:北宋初年,现象十分严重,频繁,阶级矛盾激化。
3、边患危机: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4、基础:“”,昙花一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二)可能性1、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2、为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任命王安石为宰相进行变法。
3、的个人品质、丰富的经验和“三不足”的改革精神。
探究二从背景中总结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改变北宋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
探究三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变法的指导思想。
(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宋史·司马光传》思考: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并从论战中反映出变法的什么特点?【任务二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角色体验:变法过程中,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各有不同的反响。
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
1、假如你是个大地主或富商,变法的哪些措施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2、假如你是个农民,变法的哪些措施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3、假如你是个士兵,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变化?4、假如你是读书人,变法给你的学习生活产生的影响有哪些?【任务三全面认识王安石变法】探究一:结合改革的领导者、内容、目的等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性质。
2021-2022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4.11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学案11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1.富国之举2.强兵之策续表3.育才之道[名师点拨]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乐观开源,增加政府的收入,以转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加对外防备对内镇压的力量,巩固封建统治。
二、短暂的变法1.成效(1)青苗法、募役法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2)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肯定程度上抑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势力,肯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冲突。
(3)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对农业生产进展发挥了乐观作用。
(4)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结果: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上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
3.变法失败的缘由(1)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拓财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新法的实行也显得过于激进。
(3)守旧官僚的反对,宋神宗变法决心动摇,渐渐失去对王安石的信任。
[名师点拨] 王安石变法到底是封建社会内部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一次改革,变法的主要作用是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富国强兵,但它并未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土地兼并的问题只能加以调整、限制,不行能彻底解决。
主题一为什么将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称为“富国”之法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募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把握,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协作,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所以,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为“富国”之法。
材料盖聚天下之人,不行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行以无义。
夫以义理天下之财,则转输之劳逸不行以不均,用度之多寡不行以不通,货贿之有无不行以不制,而轻重敛散之权不行以无术……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无,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民力,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人教版选修1 历史: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学案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王安石变法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王安石变法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起用王安石原因:①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②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③宋神宗希望改变的局面。
标志: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富国之法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和的关系,发展生产。
措施:,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政府的收入增加;,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按民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使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
(三)强兵之法目的:;措施:,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官马由农户保养;,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监督制造兵器。
(四)取士之法目的:;措施:、、。
【达标检测】1.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2.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
而喜遂非。
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3.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了科举制度的思想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4.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
下列措施中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A.租庸调制 B.市易法 C.青苗法 D.两税法5.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①背景②改革措施③性质④结果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6.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其道。
人教版 选修1第四单元 第三课 《王安石变法》重点学案-教学文档
选修一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重点问题学案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1)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A、“冗官、冗兵、冗费”现象导致北宋积贫积弱(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统治危机)B、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阶级矛盾)C、辽、西夏的威胁,出现边疆危机(民族矛盾)(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直接原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人物:范仲淹、宋仁宗;措施: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结果:失败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宋仁宗动摇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2、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变法的核心: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
3、“三冗”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冗兵”原因:①政府将受灾流民编入军队②为集中军权,扩大禁军数量③为对付辽、西夏在边境大量屯兵;“冗官”原因:①北宋初年为集中行政权,一职多官②扩大科举取士人数“冗费”原因:①军队官员激增②大兴土木③每年向辽、西夏交纳“岁币”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 1 页4、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集中军权:“杯酒释兵权”,削夺节度使实权;设枢密院,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防止武将专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内外相制”;B、集中行政权:中央分散相权,设参知政事分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军权;设三司使分财政权;C、集中财权:设转运使。
5、王安石变法的内容:①富国:“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②强兵③育才6、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及结局(1)评价: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进步性(历史作用):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学案1(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一、如何认识王安石的理财之道?(1)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理财又是其改革的重中之重。
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是开源,而不是消极的节流。
他本着“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方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青苗法、募役法是当时争议比较大的措施。
(2)青苗法是在需要播种或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向缺少粮、钱的农民借贷,收获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
凡灾伤达五分以上的地区,允许延期归还。
实行青苗法的目的,是要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不至受豪强地主高利贷的盘剥.跟高利贷者百分之百的利息相比,青苗法取息二分或三分是很轻的。
青苗法堵塞了“兼并之家"放高利贷的盘剥之路,朝廷也从中获得大量利息。
(3)北宋时期,官绅豪强大地主有免役的特权。
各种差役都落在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农民身上。
新的募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服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服役。
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官绅豪强大地主也要交纳役钱。
募役法的实施,使得原来轮流服役的农民回乡耕田务农,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官府也增加了财政收入.(4)“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正是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一方面不加重国家赋税剥削,百姓生活安定就不会滋事起义;另一方面则是采用新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收入,尤其要把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即那些“兼并之家”的部分剥削收入收归朝廷,触及官僚地主的利益,所以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反对。
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教训有哪些?1.原因(1)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
(3)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变法。
(4)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2.教训(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2)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
2021人教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word说课稿
2021人教版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word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王安石变法的要紧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分析说明:一是课题说明,二是课标及教材分析,三是教法学法分析,四是教学过程设计,五是成效预估。
【课题说明】本课课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中的第二课《王安石变法的要紧内容》,属于中国古代史范畴。
【课标及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的课标要求是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要紧内容,评判其历史作用,而本课的课标要求便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要紧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教材要紧从四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王安石变法: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讲的确实是变法的前提和具体措施。
本课的地位在本单元中我把它定位于承前启后,前一课介绍北宋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能够说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让我们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下一课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也确实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给当时社会带去的阻碍,因此学习好本课是学习下一课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学目标:依照《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形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白王安石变法的时刻、具体措施,明白得王安石变法提出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缘故,明白得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专门是如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如何增强军队斗争力的具体措施。
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明白得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明白得,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对变法内容进行具体细致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明白得。
对比教材以及熟悉的其它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大的全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奉献的精神。
2021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
2021人教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学案【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经历,以备课堂检查。
口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处。
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学习目标】1、理清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分析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缘故:2、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缘故:3、识记庆历新政的内容,探究庆历新政失败的缘故及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明白得,庆历新政失败的缘故。
【知识导学】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伙儿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今夭我还想加上一句话,确实是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两句名言表达了温总理如何样的情感?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峻,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逼;(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显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自主学习】北宋中期面临的要紧社会问题有哪些?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阻碍?(2)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面是如何显现的?产生了什么阻碍?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043年)(1)宋仁宗进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新政的要紧内容有哪些?(3)新政昙花一现的缘故有哪些?说明了什么?从新政的背景到实施、失败对当今中国的改革有哪些启发?阅读【学思之窗】,想一想,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阻碍?答案提示:恩荫制度指官宦之弟、亲属及门客不必通过科举即可做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人民版选修1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word
学案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分析积贫、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及缘故;;
2、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故和教训;
3、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重点与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关心学生逐步把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利用图表分析教材重点,通过问题探究细化难点。
【知识导学】A级(一)、变法的命运——曲折→废止
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止和破坏;王安石提出“”的思想,坚持变法;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做了宰相,废止新法,变法最后失败。
【摸索探究】B级1、阅读P55【学思之窗】,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什么缘故又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如何样?
(1)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
(2)变法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利益,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的阻碍。
阶级不同(或集团利益不同),对变法就会有不同看法和态度。
文彦博代表了守旧保守势力,变法必定会危机其自身利益;王安石代表了锐意改革的革新派,主张变法,富国强兵;宋神宗作为最高统治者,期望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3)宋神宗支持变法。
C级2、分析变法失败的缘故
①改革的实质是对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再分配的调剂,并没有从全然上解决封建社会的要紧矛盾;②改革自身缺陷:变法的理念和措施脱离实际(理念违抗经济规律,措施实施时过于激进);③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猛烈反对;④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⑤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坚决
C级3、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1)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2)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3)关怀国计民生,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知识导学】A级(二)、二、积贫局面的改善
【知识导学】A级四、变法的评判
1、性质:
2、进步性:
(1)增加了政府的,加强了国家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局面;(2)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展,客观上;(3)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确信。
3、局限性(1)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全然上摆脱;(2)变法以为动身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全然的改变,负担依旧繁重。
【摸索探究】B级 1、我国古代改革的类型
按性质划分要紧有: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②社会制度的全然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④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本课小结】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前后实行十几年:(1)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进展,又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军队方面,节约了军费开支,也提高了军队的斗争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3)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造就学以致用的人才;(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
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成效。
【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 B级
1.以“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改革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庆历新政D.王安石变法
2.宋神宗死后,废止新法的北宋宰相是
A.文彦博B.王安石C.范仲淹D.司马光
3.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使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被清丈出来的是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市易法D.均输法
4.人们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争议最大的两项是
A.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均输法
C.青苗法、免役法D.保甲法、保马法
5.王安石变法直截了当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C.将兵法、方田均税法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6.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司马光的这句话反映了①变法过程中显现了地点官强迫百姓向官府借贷的情形②变法过程中一些不法现象成为反对派攻击变法的借口。
A.二者都对 B.二者都错 C.前对后错 D.前错后对
7.有利于改变北宋积弱局面的措施有①保甲法②保马法③将兵法④设军器监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逼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9.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相同点是
A.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B.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10.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免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要紧是因为A.严峻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B.对农民的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 D.政府财政收入得到保证
11.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
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
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12.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如何样才能被“高校”录用?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13.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不正确
...的
A.改革都获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进展的潮流
C.改革一帆风顺 D.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14.从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国运艰巨是改革变法的催化剂B.人民群众是变法改革的主力
C.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是改革变法的社会基础
D.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变法改革中才能前进、进展,否则就会停滞倒退15.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收效最大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1、D;
2、D;
3、B;
4、C;
5、B;
6、A;
7、A;
8、C;
9、C;10、C;11、B;12、C;
13、C;14、D;15、D;
二、材料解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货者常苦于不得。
……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反救其乏,则青苗行矣。
材料二(苏轼说)王介甫(安石)小夫君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材料三(王安石)臣以为,苟能抑制兼并,理财……不患无财。
——以上材料摘自邓广铭《王安石》(1)据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实质。
(2)据材料二分析苏轼站在什么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
(3)综上所述,王安石和苏轼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谈谈对王安石变法的评判。
答案提示:(1)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大地主、官僚立场上。
(3)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王安石通过掏“兼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了封建国家政权,有利于农民进展生产,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设。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
回答:⑴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
⑵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
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
”
⑶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
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能够一旦为更。
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⑷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你是如何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答案提示:⑴冗兵、冗官、冗费。
⑵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⑶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⑷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
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进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
面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