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学资料讲解

安全管理学资料讲解
安全管理学资料讲解

第1章

安全的定义: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管理的的定义: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的活动。

安全管理学的定义:要认识并解决安全生产系统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工作环境之间在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存在的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第2章

(了解P18)现在管理理论:1、管理过程学派2、社会合作学派3、经验学派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5、群体行为学派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7、决策理论学派8、沟通(信息)中心学派9、数学(“管理科学“)学派10、权变理论学派11、新管理思想(人本管理、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危机管理)。

(P21详细)事故的定义:意外的变故或灾难一般认为;是人(个体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意图而进行活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行动暂时地或永久地停止的事件。

二次事故: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一般来说二次事故的严重程度大于一次事故。绝大多数重、特大事故主要是有事故引发的二次事故造成的,形成时间短,往往难以控制。

事故的特征: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3、事故的潜伏性、再现性和可预测性。

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连锁理论:伤亡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遗传的社会环境→人的缺点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简称MPHDA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管理的缺陷,2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因素,3直接原因,4事故,5损失

海因里希描述过于绝对化简单化,单链化,事实上事故是多链条因素交叉综合作用的结果,各个因素之间连锁关系是复杂的、随机的,为此博德的连锁理论与现代安全观点更加的吻合

轨迹交叉论P 34

基本思想: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联系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相互交叉,能量转移于人体时,伤害事

故就会发生。

该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P36

安全管理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和责任原理。

系统原理:1、动态相关性原则,2、整分原则,3、弹性原则,4、反馈原则,5、封闭原则

人本原理:1、动力原则,2、能级原则,3、激励原则,4、公平原则

*预防原理:1、偶然损失原则,2、因果关系原则,3、3E原则,4、本质安全化原则

3E原则: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法制(Enforcement)对策

强制原理:1安全第一原则,2监督原则

第4章

安全管理计划的三个要素:目标、步骤、措施

安全管理计划编制原则:1、科学性,2、统筹兼顾,3、积极可靠,4、留有余地,5、前瞻顾后,6、群众性

安全管理计划编制的程序:1、调查研究,2、安全预测,3、拟定计划方案,4、论证和择定方案

安全决策的方法P66~76

*安全激励方法的分类:

按照安全激励形式:1、经济物质激励,2、刑律激励,3、精神心理激励,4、环境激励,5、自我激励,

按照安全行为的激励:1、外部激励,2、内部激励

第5章

目标作用:1、导向作用,2、组织作用,3、激励作用,4、计划作用,5、控制作用

目标管理的概念: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制定目标的原则:1、科学预测,2、职工参与,3、方案选优,4、信息反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