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无菌技术

合集下载

无菌技术操作实验报告

无菌技术操作实验报告

无菌技术操作实验报告无菌技术操作实验报告引言:无菌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环境和实验物品的无菌状态,以避免外源性污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本实验旨在探究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和掌握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方法,了解无菌技术在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实验室台面2. 灯泡3. 紫外线消毒灯4. 无菌培养基5. 无菌培养皿6. 无菌培养管7. 灭菌器8. 焯水器9. 灭菌棉签10. 手套11. 实验器皿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清洁实验台面,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检查灯泡和紫外线消毒灯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准备好所需的无菌培养基、培养皿、培养管等实验材料和仪器。

2. 灭菌操作:将实验器皿放入灭菌器中,使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灭菌。

取出灭菌好的实验器皿,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器皿内部,以免再次污染。

3. 焯水操作:将水倒入焯水器中,加热至沸腾。

使用焯水器将实验器皿中的水进行焯水操作,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焯水操作时要注意保持器皿的无菌状态,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4. 灭菌棉签的使用:将灭菌棉签取出,注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棉签部分,以免再次污染。

使用灭菌棉签进行无菌操作时,要注意轻柔地触碰实验物品,避免对其造成伤害。

5. 培养基的接种:将无菌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或培养管中,使用灭菌棉签将待接种的微生物轻柔地划过培养基表面。

接种后,将培养皿或培养管密封好,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6. 紫外线消毒:将已接种的培养皿或培养管放置在紫外线消毒灯下,进行紫外线消毒。

消毒时间和距离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微生物的彻底消毒。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 在无菌操作中,要注意保持实验器皿和操作工具的无菌状态,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无菌术实验报告

无菌术实验报告

无菌术实验报告一、引言无菌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在许多领域,如医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中广泛应用。

该技术旨在保持实验物质或实验环境的纯净,避免杂菌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和掌握无菌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培养对微生物实验环境的高度注意和严谨态度。

三、材料与方法3.1 实验材料- 灭菌锅、灭菌袋、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试管、无菌移液管、培养物等。

3.2 实验方法- 准备工作:在操作前将所需器皿、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同时,洗手并穿戴实验服、手套等防护用品。

- 灭菌锅:将各种器械放入灭菌锅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灭菌处理。

- 制备无菌培养皿:将空培养皿打开放入灭菌工作台,严禁触碰到培养皿内部和边缘,然后迅速盖好。

- 移液操作:无菌移液管深入液体中,缓慢注入或吸取需要转移的液体,避免接触到周围环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无菌术成功地制备了无菌培养皿和无菌试管,并进行了液态培养基的转移。

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下的观察,我们得到了清晰的实验结果。

五、实验讨论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无菌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成功应用于实验中。

通过持续的练习和严格的操作要求,我们可以大大降低实验中的杂菌污染风险,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无菌术的操作要求高度精细和严谨,需要对微生物实验环境的高度注意和细心。

任何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其次,实验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和灭菌处理的有效性对无菌术的成功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实验所需的无菌器材和培养基的制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

六、结论无菌术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学习和掌握无菌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我们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实验中。

然而,要想在实践中取得成功,我们需要不断练习和提高操作技巧,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规范和要求。

七、参考文献[1] 高连明, 顾金金. 无菌术的应用与发展[J]. 中国医学装备, 2017, 31(4): 1-3.[2] 王卫华, 张磊, 殷宏帅. 无菌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J]. 包装工程, 2018, 39(11): 174-178.八、致谢感谢实验教师对本次实验的指导和支持,使我们顺利完成了无菌术的实验,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无菌技术实验报告收获(3篇)

无菌技术实验报告收获(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实验技术之一。

在实验过程中,无菌技术能够有效防止微生物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无菌技术实验,了解无菌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无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无菌操作的规范流程。

3. 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实验内容1. 无菌操作的基本原理无菌操作是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无菌操作的基本原理包括:(1)无菌环境:通过消毒、灭菌等方法,使实验环境达到无菌状态。

(2)无菌器械:使用经过灭菌处理的器械进行实验操作。

(3)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2. 无菌操作的基本步骤(1)消毒:对实验环境、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2)灭菌:对实验器械进行灭菌处理。

(3)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

3. 实验操作(1)实验前准备:检查实验环境、器械是否符合无菌要求。

(2)实验操作: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3)实验结束: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1. 提高了无菌操作技能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掌握了无菌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消毒、灭菌,以及如何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

这些技能对我今后的实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 增强了实验安全意识无菌操作实验使我认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这使我更加重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实验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培养了严谨的实验态度无菌操作实验要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这种严谨的实验态度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4. 了解了微生物污染的危害通过无菌操作实验,我认识到微生物污染对实验结果的严重危害。

无菌技术实验报告

无菌技术实验报告

无菌技术实验报告无菌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无菌技术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无菌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实验旨在探究无菌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无菌技术的原理无菌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存在于实验环境中的微生物,以确保实验操作的无菌状态。

常用的无菌技术包括高温灭菌、化学消毒和过滤法。

1. 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最常用的无菌技术之一。

通过将实验器具置于高温环境中,如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可迅速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

高温灭菌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且适用于多种实验器具。

然而,某些热敏性物质可能会受到破坏。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物质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例如,常用的消毒剂如酒精、过氧化氢和氯化物等,可以有效地灭活微生物。

化学消毒的优点是速度快、范围广,但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实验物质产生不良影响,且有些微生物可能对化学消毒剂产生耐药性。

3. 过滤法:过滤法是通过使用微孔过滤器将微生物过滤掉,从而实现无菌状态。

过滤法适用于液体和气体的无菌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微生物,但需要注意过滤器的选择和更换。

三、无菌技术的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高温灭菌和化学消毒两种无菌技术进行实验操作。

1. 高温灭菌方法:首先,将待处理的实验器具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待灭菌结束后,使用无菌吸管或无菌镊子将器具取出,放置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2. 化学消毒方法:将待处理的实验器具浸泡在适当浓度的消毒液中,根据消毒液的说明书确定浸泡时间。

待消毒结束后,用无菌去纤维棉球擦拭器具表面,然后将其放置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四、无菌技术的应用无菌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细胞培养:在细胞培养实验中,无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培养基、培养器具和培养环境的无菌处理,以避免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2. 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无菌技术被用于灭活细菌和病毒,确保医疗器械的无菌状态,以避免感染风险。

实验四 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菌落计数及菌种保藏(张理珉)

实验四 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菌落计数及菌种保藏(张理珉)

浊度与微生物生物量测定
原理:
①细胞的存在会 造成光的散射, 降低光线的透过;
②在一定范围内 细胞浓度与吸光 度成正比
二、平板菌落计数的优缺点
优点:反映的是微生物活菌数量,可获 得活菌的信息,所以被广泛用于生物制 品检验(如活菌制剂),以及食品、饮 料和水(包括水源水)等的含菌指数或 污染程度的检测。 缺点:操作较繁,所需时间较长,测定 结果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菌体浊度的测定(只针对单细胞微 生物); 利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测定吸光度 值。 (4)细胞干重和湿重的测定(有时湿重 以体积计量); (5)各种细胞物质含量的测定(蛋白质、 核酸、 ATP、磷、叶绿素等定量测 定)——建立了多种快速检测方法; 说明:后两种对丝状菌比较有意义。
2、常见微生物检测项目
10-3
3 平均 1 2
10-4
3 平均
霉 菌
cfu数/平板 每毫升中的cfu数
实验内容四
——介绍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
一、菌种保藏的重要性
微生物基本特性所决定的——微生 物个体微小、代谢活跃、生长繁殖 快、易变异、易污染。 研究工作的连续性需要。 工业及科研菌种要注意菌种的衰退 和复壮。
4、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 300,则应按稀释度(倍数)最高的平均菌落数 乘以稀释倍数(见下表,例4)。
5、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 则应按稀释度(倍数)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 稀释倍数(见下表,例5)。
6、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 30~300之间,则以最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 数乘以稀释倍数(见下表,例6)。
计算公式说明:
①如样品来源为液体其表示为CFU/ml;
②所加样品量为每个平板所加入的相应稀释液的体积(ml)。

无菌技术实验报告

无菌技术实验报告

无菌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无菌技术的应用,探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实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琼脂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试管、无菌移液器、无菌吸管、无菌手套等。

2. 实验方法:a. 准备琼脂培养基,将其加热融化后冷却至50℃左右。

b. 将琼脂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其凝固成琼脂平板。

c. 使用无菌移液器和无菌吸管,将待测微生物悬液均匀涂抹在琼脂平板表面。

d. 使用无菌试管,将含有待测微生物的培养基液体接种于无菌琼脂培养皿中。

e. 将接种后的琼脂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观察。

二、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观察到在无菌琼脂培养皿上生长出了待测微生物的菌落。

通过对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初步判断待测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三、实验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利用无菌技术进行了微生物培养实验,并观察到了待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无菌技术的应用有效地避免了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结论。

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实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可以有效地避免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还验证了其在微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无菌技术实验时,必须保持实验环境的洁净和无菌状态,避免外源性微生物的污染。

2. 操作无菌技术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失败。

3.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和影响。

六、实验展望。

无菌技术在微生物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无菌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不断完善和提高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技术水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无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了其操作方法和技巧,相信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无菌技术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力保障。

微生物实验四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经典法

微生物实验四细菌的涂片及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经典法

【实验报告】
• 2)填表

表1 细菌形态的描述
【实验报告】

2.思考题

(1)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时应注
意什么问题?

(2)你在涂片染色过程中遇到了什么
问题?试分析其中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革兰氏染色中哪一步是关键,为
什么?你如何控制这一步。

(4)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
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 2、仪器 显微镜(25台); • 3、材料 载玻片(每组4个),酒精灯(每组1个)
,接种环(每组1个),擦镜纸,二甲苯、香柏油 ,吸水纸,染色缸等;
【实验用品】
• 4、染料 草酸铵结晶紫(Crystal Violet , CV)、沙黄、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1)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的配制:
A液: 结晶紫

染色前必须先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
:一是杀死细菌,使细胞质凝固,菌体粘
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固
定时应尽量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
膨胀或收缩。
【基本原理】
• 二、革兰氏染色法(经典法)基本原理 •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
要性状 •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
【方法步骤】
• 3、染色

⑴初染 将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草酸铵结
晶紫染色液(加量以盖满菌膜为度),染色1-2min。
倾去染色液,用自来水小心地冲洗。

⑵媒染 滴加(Lugol)碘液,染1-2min,水洗。

⑶脱色 滴加95%乙醇2-3次,脱色20-25s立

无菌技术操作实验报告

无菌技术操作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无菌技术操作实验报告篇一:无菌术心得体会无菌术心得体会经过两年的基础课程学习,这个学期我们终于能够接触到临床课。

最先接触的就是外科学。

理论课上,刘岩教授严谨的教学态度;外科实验课上,虽然老师一直戴口罩,帽子,也没有做自我介绍,但是老师的细心,认真让我们印象深刻。

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我向学姐学长们讨教过,学长告诉我,上课前一定要把视频多看几遍。

于是,趁着寒假期间,我把外科学手术视频看了,并且做好笔记。

记得看无菌术的时候,特别是洗手、刷手的时候,我的母亲说,“原来洗手也有这么多的学问,还真是麻烦!”从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上手术课程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习老师的规范操作。

虽然视频看了好几遍,可真正实践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好些问题。

首次上课我们学习进入手术室的一般准备、上肢的清洗与消毒、穿无菌手术衣和带无菌手套、手术野的无菌准备及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亲自经历才知道自己错误百出。

医学,真的是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一门学科。

无菌术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基本操作。

对外科而言,其意义尤为重要。

在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在进行某些操作时,必须采取一系列严格措施,防止微生物通过接触、空气或飞沫进入伤口或组织,否则就可能引起感染。

无菌术就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

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无菌术中的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是为了防止已经灭菌和消毒的物品、已行无菌准备的手术人员或手术区不再被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任何人都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否则无菌术的目的就不能达到。

但如果无菌技术不严,却并不影响手术的进程,但其严重后果往往要在术后几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才能暴露,因而易被忽视。

因此,无菌术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

老师在每堂课也总是强调无菌的观念。

灭菌是指杀灭或消除一切活的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法主要是指手术前用灭菌器或灭菌剂预先杀灭术中与伤口接触的所有物品上的细菌,以防止伤口感染。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法与生长现象的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法与生长现象的观察

实验四细菌的接种培养法与生长现象的观察【目的和要求】1.掌握无菌技术,建立无菌观念;明确无菌操作时注意要点。

2.掌握细菌的接种、分离培养方法和接种环的制作方法。

3.熟悉细菌生长现象的观察方法。

【试剂与器材】1.菌种: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等。

2.培养基: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

3.其他:温箱、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L形玻棒、打火机、记号笔等。

【实验内容】一、细菌的接种工具1.接种环和接种针:其结构包括环(针)、金属柄、绝缘柄三部分(见图4-1)。

其中环(针)部分最佳材料为白金丝,因其受热和散热速度快,硬度适宜,不易生锈且经久耐用,但因为价格昂贵而限制了其应用。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是经济实用的300~500W电热镍鉻丝。

一般要求接种环长5~8cm,直径为2~4mm,定量接种环的容量为0.001ml。

图4-1 接种环和接种针接种环(针)在使用之前需检查镍鉻丝是否呈直线,若有弯曲,需用吸管或接种环的另一端将其压直;若环不圆,可将镍鉻丝前端放在吸管尖部缠绕一圈,再将镍鉻丝突出的部分朝内压紧。

接种环用于固体、液体培养基的接种,接种针用于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

2.L形玻棒:由直径2~3mm的玻璃棒弯曲成L形制成。

在使用之前用厚纸包扎后置高压蒸汽灭菌,或沾取无水乙醇后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主要用于液体标本涂布接种。

二、细菌的接种方法1.液体培养基的接种该法主要用于细菌的增菌培养或进行细菌的生化反应。

方法:(图4-2)(1)先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待冷却后挑取少许细菌。

(2)左手拿试管,右手持接种环,用右手其余手指将试管塞打开,试管口通过火焰烧灼灭菌。

(3)将接种环在贴近液面的管壁上上下碾磨数次,使细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4)将试管口灭菌后加塞,接种环烧灼灭菌后放回原处。

(5)在试管上做好标记,经35℃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图4-2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2.半固体培养基的接种该法可用于保存菌种、观察细菌的动力或进行细菌的生化反应。

实验四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四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四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一、实验教学目标基本与要求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3、熟悉准备微生物培养准备器械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无菌移液管、无菌平皿,准备无菌水、棉塞(试管和在三角瓶);2.配制五类菌培养基(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培养基,双歧杆菌厌氧培养基)、分装。

(每人参与配制一种,但要求四种都会配)3.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后摆放斜面;4.实验室常用消毒灭菌方法(示范)。

三、实验操作(一)吸管的包扎与灭菌:•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5cm处,塞一小段1.5cm长的棉花。

•棉花要塞得松紧恰当(过紧,吹吸液体太费劲;过松,吹气时棉花会下滑);•然后分别将每支吸管尖端斜放在旧报纸条的的近左端,与报纸约呈60º角,并将右端多余的报纸打一小结。

(二)培养皿的灭菌:以旧报纸密密包紧,一般以6套做一包,待灭菌。

(三)无菌水的制备无菌水为下一次微生物分离实验中所需要的材料。

1.无菌分离试管水的准备●试管中装入4.5ml自来水,每组共准备12支,盖上塑料盖,包扎;2.三角瓶无菌水的准备●三角瓶装入99ml水,共装3瓶,封口膜包扎,外包牛皮纸或报纸。

3.无菌玻璃珠的准备●三角瓶中装入玻璃珠,封口膜包扎,外包牛皮纸或报纸。

(四)培养基的配制:1、标识同学们先将试管和三角瓶贴好标签。

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

标签粘贴位置在离管口1/3管身处。

注意:标签用记号笔书写,以防高温灭菌时蒸汽模糊字迹。

2、培养基的配制程序●称量:按照配方正确称取各种原料放于搪瓷杯中。

●溶化:在搪瓷杯中加入所需水量自来水,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调pH值:用1N NaOH或1N HCl调pH,用pH试纸对照。

●定容:将溶化的培养基倒入量筒中,补充水量至所需体积;●加琼脂溶化:加所需量的琼脂,加热融化并不断搅拌。

3、培养基配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常用的细菌培养基)(1组)(p275)●牛肉膏0.5克,蛋白胨1克,NaCl 0.5克,水100mL,琼脂2g ,pH7.2~7.4●高氏一号培养基(常用的放线菌培养基)(2组)(p275)●可溶性淀粉2.0g,KNO300.1g ,K2HPO40.05g,MgSO40.05g,NaCl 0.05g,FeSO40.001g,水100mL,琼脂2g ,pH7.2~7.4●马铃薯(或豆芽汁)蔗糖(或葡萄糖)琼脂培养基(3组)(p276)(用于分离和培养真菌之用,是一种半合成培养基),其配方如下:去皮马铃薯20g (或鲜豆芽10g),葡萄糖5g,自来水100mL ,琼脂2g ,pH 自然。

4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4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1.ONE
开展验证的思路和程序
首先了解供试品是否具有抑菌性,抑什么菌
2.TWO
考虑和选择出适当的方法已消除或减低供试品的抑菌性
3.three 4.four
用实验证明你所用的方法已消除抑菌性——能使人工加 入的各种菌生长良好。
将所作实验记录在案——即为确认该供试品在该检验量
条件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 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 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 的检出。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方法验证试验 当建立产品的无菌检查方法时,应进行
六、验证结论。
七、【检查】项下【无菌】或【微生物限度】具体方法确定。
八、实验员签名、验证报告批准人签名。
YOUR SITE HERE
LOGO
无菌检验阳性结果调查
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要求
回顾无菌测试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阴性对照有菌生长
稀释:—— 验证降低供试品相对抑菌浓度的有效稀释 倍数。
离心:—— 验证所用转速、时间和微生物的分YO布UR情SIT况E H。ERE
LOGO
3、确定供试品是否有抑菌性、抑什么菌 方法一: 可通过查阅临床药物实验手册、文献资料 (特别是杂志“Drug”,每一种新药上市,都有专 门的综述)、申报资料中的药效学资料,关注其对不 同细菌的MIC情况、参考已经验证过的品种、抗菌 药物可根据抗菌谱确定其敏感菌、中成药如果抗菌谱 不清楚,至少需选择一株细菌和一株真菌来试验等方 法。也可直接通过验证实验确定之。

无菌术_实验报告

无菌术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原则,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2. 熟悉无菌物品的制备、保存和使用。

3. 培养无菌观念,提高无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无菌技术是指在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为防止微生物的污染,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操作过程保持无菌状态的技术。

无菌技术是医学领域的基本操作,对于预防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用品1. 无菌物品: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无菌包、无菌溶液、启瓶器、弯盘等。

2. 操作工具:无菌橡胶手套、治疗盘、小手巾、小纸条、签字笔等。

3. 实验室用品:超净工作台、75%酒精、次酸钠、MS培养基、接种器械、酒精灯、植物材料、小型喷雾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进入无菌操作室。

(2)将无菌物品、操作工具等放置在超净工作台上。

(3)开启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使室内空气达到无菌状态。

2.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1)将无菌持物钳打开,取出所需物品。

(2)操作过程中,保持钳端向下,避免触及容器上缘及液面上的容器内壁。

(3)使用完毕后,将钳端闭合,放回容器。

3. 无菌容器的使用(1)查灭菌日期,确保容器合格。

(2)打开容器盖,取出所需物品。

(3)操作过程中,保持容器盖开口朝外。

4. 外植体消毒(1)将外植体放入75%酒精中浸泡30秒。

(2)用无菌水冲洗,去除酒精。

(3)用2%次酸钠处理10分钟,去除表面微生物。

(4)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备用。

5. 无菌操作技术(1)进入接种室,换上已消毒的工作服、帽子、口罩、鞋子。

(2)75%酒精喷雾或擦洗工作台台面,开启紫外灯照射20~30分钟。

(3)送风15~30分钟,让过滤空气吹拂工作台面和台壁四周。

(4)75%酒精消毒双手,并用酒精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进行消毒后放进工作台上。

(5)打开瓶塞或瓶盖时注意不要污染瓶口,瓶口在拔塞前灼烧灭菌。

(6)手不能接触接种器械的前半部分,接种操作时,培养瓶、试管或三角瓶应水平放置或倾斜一定角度,避免直立放置而增大污染机会。

实验4 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4 培养基的制备

4)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固体 培养基上呈现金属光泽)
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5)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用于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 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 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如用于沙门氏菌培养的 四硫磺酸钠培养基,其可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细菌生长)。
2、接种操作
无菌操作: 火焰附近(酒精灯、煤气灯)进行
任何培养基都应该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六大营养要素: 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水
任何培养基一旦配成,必须立即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配制原理

依据不同的微生物对生方法
(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2)、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
(3)、物理、化学条件适宜(如酸碱度)
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一、无菌技术
微生物无处不在,在微生物的操作和研究中无菌 操作的概念必须贯串始终,因此:
1。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事先不含任何微生物; 2。在转接、培养微生物时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二 培养基
培养基(medium)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 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周四


营养琼脂:3000ml 6组,(每组500ml) 真菌培养基(沙保劳氏)1200ml 2组 (500ml,700ml) 麦康凯培养基:1100ml 2组(500ml,600ml

无菌技术的实验报告

无菌技术的实验报告

无菌技术的实验报告无菌技术的实验报告一、引言无菌技术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实验物质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实验旨在探究无菌技术在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细胞培养基、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无菌培养瓶等。

2. 实验方法:a.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器皿和仪器用高温高压灭菌器进行灭菌处理。

b. 无菌操作:在无菌工作台内进行实验操作,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移液器等工具。

c. 细胞培养:将细胞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用无菌移液器将待培养的细胞转移到培养皿中,并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d. 微生物实验:将待检测的微生物样品加入无菌培养瓶中,用无菌移液器取适量样品进行接种,培养一定时间后进行观察和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1. 细胞培养:通过无菌技术的应用,我们成功地将细胞转移到无菌培养皿中进行培养。

观察结果显示,细胞在无菌环境下生长良好,培养基无任何污染现象。

这说明无菌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细胞免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确保细胞培养的纯度和可靠性。

2. 微生物实验: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微生物实验,我们成功地将待检测的微生物样品接种到无菌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观察结果显示,培养瓶内的微生物生长状况良好,无任何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这表明无菌技术在微生物实验中的应用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无菌技术是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实验物质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是保证无菌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

使用无菌工作台、无菌器皿和无菌工具,佩戴无菌手套等都是必要的操作步骤。

3. 无菌技术的应用可以保护细胞和微生物样品的纯度,避免实验结果被外界微生物的污染所影响。

这对于生物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四无菌技术
[目的]
1、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2、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防止交叉感染。

〔评估〕
1、操作项目、目的。

2、操作环境是否整洁、宽敞、安静。

3、无菌物品的存放是否合理,有无过期。

〔计划〕
目标/评价标准:
⑴患者明确无菌操作重要性,愿意配合。

⑵无菌物品、无菌区域未被污染。

⑶无交叉感染。

用物准备:
⑴无菌持物钳:常用无菌持物钳有三叉钳、卵圆钳和长、短镊子四件。

⑵无菌容器:常用的有无菌盒、罐、盘、及储槽等。

⑶无菌包:包内有无菌治疗巾、敷料、器械等。

⑷无菌溶液、启瓶器、弯盘。

⑸无菌橡胶手套。

⑹治疗盘、小手巾、小纸条、签字笔。

〔实施〕
(一)操作步骤: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用于取用和传递无菌物品。

⑴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检查有效日期→将容器盖打开→使钳端闭合垂直取出,使
用保持钳断向下→用后闭合钳端,垂直放回容器,浸泡时轴节松开,液体在轴节上2—3CM;并每周更换,使用频率较高,应每天更换一次。

⑵注意事项:A不可在盖孔中取、放持物钳;B不可触及容器上缘及液面上的容器内壁,
防止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C禁忌夹取油纱布,以及用来换药或消毒皮肤。

2、无菌容器的使用:用于盛放无菌物品。

⑴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查灭菌日期→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平移离开容器,内面
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用完后立即盖严→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把住容器底部。

⑵注意事项:A防止盖内面及边缘触及手及任何非无菌区域。

B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3、无菌包的使用:
⑴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A、包扎法:将物品放于包布中央,用包布一角盖住物品左
右两角先后盖上,并将角尖向外翻折,盖上最后一角,以“十”字形包扎好,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好。

B、开包法:查包的名称、灭菌日期,将无菌包平放在宽敞平坦、清洁、干燥的操作台上,揭开系带,卷刚在包布下,按顺序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事先准备的无菌区内,如包内物品未用完,按原来的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时间。

⑵注意事项:超过有效期不可使用,不可放在潮湿处,不可跨越无菌面,包开过,所剩
物品24小时内可以使用。

4、铺无菌盘:铺无菌盘使之形成一无菌区,以供治疗用。

⑴洗手、戴口罩→取无菌治疗包。

纵折法: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缘向外。

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纵折,再重复一次。

铺盘:单层: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取一块治疗巾放在治疗盘内→上手捏住无菌巾一边两角外面轻轻抖开→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将上层折成扇形,边缘向外,盘内放入无菌物品,将上层盖上,上下层边缘对齐,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下缘分别向下折一次。

双层:取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边两角外面,轻轻抖开,从远到近,三折成双层底,上层呈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外→放入无菌物品,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
边缘对齐。

⑵注意事项:查无菌包灭菌日期,手不可触及无菌巾内面,铺盘有效时间不超过4小时。

5、取用无菌溶液法:
⑴洗手戴口罩→取盛有无菌溶液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检查核对无误后用启瓶器撬
开瓶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橡胶塞边缘向上翻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套住橡
胶塞将其拉出,另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掌心,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再倒出
溶液至事先备好的无菌容器中→倒毕塞进皮膏,消毒后盖好。

⑵注意事项:认真核对,切勿使瓶接触容器口周围,不许将棉签伸入无菌溶液瓶口蘸取
溶液,倒出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瓶内溶液未用完,可保存24小时。

6、戴无菌手套:医疗、护理操作时,以及接触患者体液、血液时用。

⑴剪指甲、洗手、戴口招→核对号码、灭菌日期→取滑石粉,涂擦双手→一手掀开手套
袋开口处,另一手捏住一只手套的反摺部分,取出后戴上→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
一只手套的反摺内面,取出后同法戴上→双手调整好,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工作衣
袖外面→操作后脱手套时,一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再以脱下手套
的手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往下翻转脱下→将手套浸泡在消毒液内,洗手。

⑵注意事项:防止手套外面触及任何非无菌物品,无菌操作时,发现手套破裂,立即更
换。

戴手套手不可触及另一手及手套的内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二)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明确无菌操作的重要性,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取得配合.。

[评价]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动作轻稳、准确、规范,态度认真。

保持无菌区域或无菌物品未被污染。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李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