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监测方案(同名10316)
高支模监测方案

高支模监测方案高支模监测方案1. 引言高支模是指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模,主要用于梁、柱、墙等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由于高支模在施工中承载混凝土的重量和施工荷载,因此需要进行监测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高支模监测方案,以实时监测支模的变形和应力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监测设备该高支模监测方案使用以下监测设备:- 挠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支模的挠度变化,以评估支模的变形情况。
- 应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支模的应力变化,以评估支模的受力情况。
- 数据采集器:用于接收和记录挠度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监测方案3.1 安装位置挠度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应安装在高支模的关键部位,如支撑点、连接点等。
安装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工程设计和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2 监测频率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施工的进度和需要进行调整。
通常情况下,应定期监测支模的变形和应力变化,以实时掌握支模的状态和变化趋势。
3.3 监测数据记录和处理数据采集器应设置为定时采集挠度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在可靠的介质中。
采集到的数据应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处理,以得到变形和应力的具体数值和趋势。
3.4 数据分析和报告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应及时生成报告,以便工程施工方、设计方和监理方进行评估和决策。
报告中应包括支模的变形情况、应力情况、异常情况及建议的处理措施等内容。
4. 人员培训和安全注意事项为了保证高支模监测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监测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监测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规范,并掌握应急处理措施。
在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严禁在高支模下施工和进行其他危险操作,以避免发生事故。
5. 结论高支模监测方案可以实时监测支模的变形和应力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有效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支模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高支模大门专项监测方案

高支模大门专项监测方案1. 概述本监测方案旨在对高支模大门进行专项监测,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
通过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减少事故风险。
2. 监测对象本方案适用于高支模大门,包括其各个组成部分和相关附件。
3. 监测内容3.1 结构监测- 对高支模大门的整体结构进行监测,包括钢架、关键连接部位及各种附件。
- 检查是否存在裂缝、变形、腐蚀等结构问题。
- 定期使用合适的检测设备对结构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以评估其力学性能。
3.2 功能监测- 监测高支模大门的开闭动作是否正常、灵活。
- 检查运动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 测试安全设备的可靠性,如防坠器、限位开关等。
3.3 安全监测- 检查高支模大门周围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善,如防护栏杆、标识牌等。
- 检查电气系统的接地是否良好,避免漏电及其他电气问题。
4. 监测计划- 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定期监测。
- 针对不同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临时监测或特殊监测。
5. 监测措施- 配备专业监测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 使用合适的监测设备和工具,确保监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 在监测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6. 监测报告- 每次监测完成后,及时生成监测报告,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和存在的问题。
- 报告中应包含问题的具体描述、解决方案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以上是高支模大门专项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在实施监测工作时提供指导和参考。
如有需要,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
高大模板工程监测方案

高大模板工程监测方案一、项目概况高大模板工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施工工艺,通常用于建筑物的混凝土浇筑,以及其他需要定型和支撑的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模板工程进行监测,以确保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减少施工风险。
本方案针对高大模板工程的监测情况,制定了完整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标准等,以期达到最佳的监测效果。
二、监测内容1. 模板结构的监测首先,我们需要对模板结构进行监测,包括模板的搭建情况、支撑情况、固定情况等。
这些都是确保模板工程稳定、牢固的关键因素,需及时监测以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2. 模板表面的监测其次,对模板表面进行监测也十分重要,我们需要检查表面平整度、表面是否有裂缝、变形等情况,以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3. 模板拆除前后的监测最后,还需对模板拆除前后进行监测,主要关注拆除后构件的表面是否完好、是否受损等情况,以确保施工后的质量和安全。
三、监测方法1. 监测仪器的选择为了对上述监测内容进行准确、全面的监测,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
比如,对模板结构的监测可采用激光测距仪、测角仪等;对模板表面的监测可采用平整度测量仪、裂缝计等;对模板拆除前后的监测可采用超声波测厚仪、电子测斜仪等。
2. 监测程序的制定在使用监测仪器的时候,还需要制定详细的监测程序,包括监测点的设置、监测频次、监测方法等,以保障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监测数据的处理得到监测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
比如,对模板结构的监测数据可以进行比对和分析,找出结构的变化情况;对模板表面的监测数据可以进行检测并生成报告,以反映表面的情况。
四、监测周期监测周期是保障监测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对模板工程的监测应该在以下几个时段进行:1. 模板结构的监测应该在模板搭建完毕后进行,并在混凝土浇筑前后进行。
2. 模板表面的监测应该在模板搭建完毕后进行,并在混凝土浇筑前后进行。
高支模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高支模监测专项施工方案1. 引言高支模是在建筑工地常见的一种施工设备,用于支撑混凝土结构的模板。
为了确保高支模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需要进行专项监测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支模监测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和步骤。
2. 监测目标高支模监测的目标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具体的监测目标包括: -高支模的稳定性监测,确保其不会发生倾覆或坍塌的情况; - 高支模的承载力监测,确保其可以承受施工所需的荷载; - 高支模的变形监测,确保其变形在可接受范围内。
3. 监测方法与工具高支模的监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 - 视觉检查:通过目测高支模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 - 张力计:用于测量高支模的张拉力,以确保其承载能力; - 倾斜仪:测量高支模的倾斜角度,以及倾斜速度; - 应变计:用于测量高支模的变形情况。
4. 施工方案4.1 搭建高支模在搭建高支模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支撑点:根据混凝土结构的需求确定支撑点的位置和数量; 2. 搭建立柱和拉杆:根据支撑点的位置和数量,搭建立柱和拉杆,保证其稳定性; 3. 安装模板和连接件:将模板和连接件安装到立柱和拉杆上,确保连接牢固; 4. 调整支撑点:通过调整立柱和拉杆的长度,使其达到设计要求的高度和位置; 5. 固定支撑点:使用固定件将支撑点固定在混凝土结构上。
4.2 监测过程在高支模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监测的步骤包括: 1. 每日检查:对高支模进行每日检查,包括外观、连接件和固定件的状况; 2. 周期检查:每隔一段时间对高支模进行详细检查,包括稳定性、变形和承载能力的监测; 3. 异常处理:如果发现高支模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施工安全。
4.3 处理措施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高支模出现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 - 加固支撑点:如果发现支撑点不稳定,可以采取增加立柱和拉杆的数量或调整其长度来加固; - 更换连接件:如果发现连接件损坏或松动,应及时进行更换; - 加强固定:如果发现固定件有松动现象,可以采取加固固定件或更换固定件; - 调整支撑角度:如果发现高支模存在倾斜问题,可以通过调整支撑点的角度来解决。
高支模监测方案

东钱湖二期工程高支模工程监测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中国建设集团东钱湖二期项目部编制日期:2017-08-16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2三、设计基本原则-----------------------------------------------------------------------------------------3四、监测点的数量-----------------------------------------------------------------------------------------4五、设计依据-----------------------------------------------------------------------------------------------4六、监测项目内容-----------------------------------------------------------------------------------------4七、监测方法与技术要点--------------------------------------------------------------------------------5八、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8一、工程概况建设单位:广州市永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广东诺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东顺业石油化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名称:广州市南沙金龙苑(紫茗花园)二期工程建设地点:广州南沙区南沙街东瓜宇村岗仔山地段设计单位:深圳市粤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26478 ㎡,基底占地面积6400 ㎡;地下三层层高3.5m,地下二层层高5.1m ,地下一层层高4.2m 。
高支模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4. 相关工程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5.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涉及高支模施工,搭设高度大于8米,或搭设跨度18米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²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
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三、监测目的1. 确保高支模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2.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3. 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四、监测内容1. 支撑体系变形监测2. 支撑体系应力监测3. 支撑体系沉降监测4. 支撑体系倾斜监测5. 支撑体系振动监测五、监测方法1. 支撑体系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周期性测量,记录其变形情况。
2. 支撑体系应力监测:采用应变计、压力传感器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其应力变化。
3. 支撑体系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周期性测量,记录其沉降情况。
4. 支撑体系倾斜监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周期性测量,记录其倾斜情况。
5. 支撑体系振动监测:采用振动传感器、加速度计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其振动情况。
六、监测频率1. 施工初期:每天进行监测,直至施工稳定。
2. 施工中期:每周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后期:每月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
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记录、整理和分析。
2. 分析支撑体系变形、应力、沉降、倾斜和振动等数据,判断其安全稳定性。
3. 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八、安全措施1. 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 做好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高支模监测方案

高支模监测方案介绍高支模指的是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临时支撑设备,用于支撑和固定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和脚手架。
在大型建筑工程中,高支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高支模的安全使用,监测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支模监测方案,旨在帮助施工单位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监测目的高支模监测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高支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高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结构失稳或变形问题;2.监测高支模的荷载情况,确保支撑设备能够承受实际施工荷载;3.监测高支模的震动情况,确保支撑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不稳定或倒塌的情况;4.监测高支模的使用寿命,确定支撑设备的耐久性。
监测方法为了实现高支模的有效监测,可采用以下几种监测方法:1. 变形监测通过安装变形传感器在高支模的关键部位进行监测,包括支脚、撑杆、水平杆等。
变形传感器可以测量结构的变形量,并将数据传输给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记录和分析变形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结构失稳或变形的问题。
2. 荷载监测高支模的荷载监测可通过安装荷载传感器实现。
传感器可安装在支撑设备的关键部位,如支脚、立杆等。
通过监测传感器的数据,可以了解支撑设备所受荷载的大小和变化情况,确保支撑设备能够承受实际施工荷载。
3. 震动监测高支模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震动的影响,为了确保支撑设备的稳定性,可安装震动传感器进行监测。
震动传感器可以监测支撑设备所受到的震动情况,及时发现不稳定或倒塌的可能性,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寿命监测为了确保高支模的安全使用,还需对支撑设备的寿命进行监测。
可以通过记录和分析支撑设备的使用情况,如使用年限、施工次数、维修情况等,来评估支撑设备的寿命,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换。
监测系统为了实现高支模的有效监测,需要使用专门的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传感器:包括变形传感器、荷载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用于监测高支模的变形、荷载和震动情况。
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监控方案

高大模板工程支撑体系监控方案梁板高支模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钢筋安装、砼浇捣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采取如下监测措施:1.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1.2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塌陷,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的垂直度,是否不均匀的沉降。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脚手架体和脚手架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1.3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1.4在浇捣高支模梁板砼前,由项目部对脚手架全面检查,合格后才开始浇砼,浇砼的过程中,由质安员、施工员对架体检查,随时观测架体变形。
发现隐患,及时停止施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再施工。
构件允许偏差见下表:1.5变形监测1)监测方式主要采用在大梁侧、结构中间、外边缘挂塔尺的方式,保证塔尺上端固定在梁侧木枋或钢管上,下端自由悬空。
监测时,监测人员位置安排在施工区作业外侧。
混凝土施工至监测点范围1米起开始监测,按每半小时测一次,并形成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现场主管,紧急撤离施工作业人员,并向领导及时汇报处理。
监控表如附表所示。
2)变形控制允许范围3)异常情况处理检测过程中,如发现梁板变形值超过允许偏差范围,停止施工,并撤离施工人员,并向主管领导汇报,研究处理方案进行加固。
①轴线偏位的预防措施精确弹线:每层都必须从同一基准点出发测出各条轴线,并按测量的要求进行复测,校核其精度是否达到要求,严禁用丈杆逐段引测轴线,且不进行校核的办法。
建筑物较长、轴线较多时,可在中间选择一二点进行复核。
成排的柱子宜弹出通线,并将柱子边线兜方。
梁的轴线,边线宜先用墨斗在楼面上弹线,再引测到柱上,以作复核之用,防止发生梁模板位移。
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应无严重位移,如有极少数钢筋偏移至边线外时,应先采取校正措施。
高支模监测方案

高支模监测方案1. 引言高支模是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模板系统,用于支撑和定型混凝土结构。
为了确保高支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支模监测方案,以帮助施工方有效地监控高支模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监测目标高支模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高支模系统在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目标如下:•监测高支模的变形情况,包括水平和垂直变形;•监测高支模的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高支模的倾斜和扭曲变形;•监测高支模的应力和应变。
3. 监测方法为了实现高支模监测的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监测方法:3.1. 水平测量水平测量是监测高支模水平变形的一种常用方法。
可以使用水平测量仪器对高支模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在施工期间,定期对高支模的水平位移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判断高支模是否存在水平变形。
3.2. 垂直测量垂直测量是监测高支模垂直变形的重要方法。
可以使用垂直测量仪器对高支模的垂直位移进行监测。
同样,在施工期间,定期对高支模的垂直位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判断高支模的垂直变形情况。
3.3. 倾斜测量倾斜测量可用于监测高支模的倾斜和扭曲变形。
可以使用倾斜测量仪器对高支模的倾斜角度进行测量。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定期测量倾斜角度,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判断高支模是否存在倾斜和扭曲变形。
3.4. 应力和应变测量应力和应变测量是监测高支模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使用应力传感器和应变计等仪器对高支模的内部应力和应变进行测量。
定期对高支模进行应力和应变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进一步分析和比较结果,以判断高支模是否存在应力集中和变形等问题。
4. 数据记录和分析为了监测高支模的运行状态,需要将监测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可以使用电子记录设备将监测数据自动记录下来,也可以使用手动记录方式将数据记录在纸质记录表上。
记录的数据包括变形、位移、倾斜角度、应力和应变等。
高支模工程监测方案

高支模工程监测方案一、前言高层支模工程是指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用于支撑模板和楼板的一种结构工程,其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因此,在高层支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监测和检测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本文将就高层支模工程监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高层支模工程监测目的高层支模工程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支模结构安全可靠、质量可控,并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通过对支模结构的力学性能、变形情况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测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工程施工中的隐患和问题,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和质量。
三、高层支模工程监测内容高层支模工程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支模结构的力学性能、变形情况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支模结构的力学性能监测(1) 监测支模结构的受力情况,包括支撑力、拉力、压力等;(2) 监测支模结构的稳定性,包括支模梁、支模柱的稳定性;(3)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变形位移、变形速度、变形形态等。
2. 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监测(1)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位移,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2)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速度,包括水平速度、垂直速度等;(3)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形态,包括支模板、支模柱的变形形态。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监测(1) 监测支模结构的安全状态,包括支模结构的受力、变形、损伤等情况;(2) 监测支模结构的质量状况,包括支模结构的材料质量、工艺质量等。
四、高层支模工程监测方法高层支模工程监测主要采用传感器监测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监测方法:1. 传感器监测方法(1) 采用力学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2) 采用位移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3)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变形速度进行监测;(4) 采用应变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变形形态进行监测。
2. 现场检测方法(1) 对支模结构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2) 对支模结构的质量进行抽检,确保材料和工艺符合要求;(3) 对支模结构进行临时监测,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高支模自动化监测方案

高支模自动化监测方案高支模指的是用于建筑工程中支撑混凝土结构的模板系统。
在建筑工程中,高支模的使用广泛,但是传统的高支模施工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复杂、工期长、人力资源浪费等。
为了提高高支模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自动化监测方案应运而生。
一、概述高支模自动化监测方案是指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远程监控平台等技术手段,对高支模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的一种解决方案。
该方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的高支模施工与智能化监测相结合,实现了施工工艺的数字化和自动化管理,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二、技术原理高支模自动化监测方案主要由以下几个技术部分组成:1. 传感器:通过布置在高支模关键部位的传感器,如应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实时采集高支模的工作状态和环境参数。
2. 数据采集系统: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实现对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和传输。
3. 远程监控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对高支模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三、方案优势高支模自动化监测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借助自动化监测方案,可以实时监测高支模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避免了传统施工中由于人力监测不及时而导致的延误和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2. 保障施工质量:自动化监测方案能够精确记录和分析高支模的工作状态和环境参数,可以提供施工过程中的数据支持,从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并在施工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保证施工质量。
3. 节约人力资源:自动化监测方案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应用展望高支模自动化监测方案已在一些大型建筑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推广,该方案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高支模自动化监测方案还可以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升施工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建筑工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高支模监测方案

高支模监测方案目录1. 概述1.1 监测方案的重要性1.2 高支模监测的定义2. 高支模监测方案的制定2.1 监测目标的明确2.2 监测方法的选择2.2.1 传感器的布置2.2.2 数据采集与处理3. 高支模监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3.1 监测过程的规范3.2 数据分析及报告3.2.1 风险预警3.2.2 处置措施的制定4. 监测方案的优化与改进4.1 持续性监测的重要性4.2 数据采集技术的更新4.2.1 人工智能的运用4.2.2 数据分析模型的优化---概述高支模监测方案是指针对高支挡墙、桥梁等工程结构制定的一套监测措施,旨在及时发现结构的变形变化、支护体的损坏等问题,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监测方案的制定对工程结构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支模监测的定义是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测工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应力、振动等情况,从而及时发现异常,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工程安全。
监测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高支挡墙、隧道衬砌、桥梁梁板等结构。
---高支模监测方案的制定在制定高支模监测方案时,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的目标,确定监测的内容和范围,例如是针对结构的变形、应力情况还是振动情况进行监测。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例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确定传感器的布置位置,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监测方法的选择包括传感器的布置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监测的目标来确定,以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也至关重要,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软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高支模监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在监测方案实施时,需要遵循监测过程的规范,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和流程进行监测工作。
数据的分析及报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需要及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
数据分析及报告可以帮助进行风险预警,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同时也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制定出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及时修复结构的问题,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
高支模工程监测监控措施

高支模工程监测监控措施(一)、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高支模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施工员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板进行检查,按规范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施工员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
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2/1000起拱。
5、上层支架立杆是否与对准下层支架立杆,立杆底部是否铺设垫板。
6、模板支架立杆外侧周围是否按方案要求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7、立杆是否有搭接现象,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8、支架立杆成一定角度倾斜,或者支架立杆的顶表面倾斜式,是否有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脚底是否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9、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0、高支架四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是否已按方案要求设置拉结点。
11、在浇捣梁板混凝土之前,必须由项目部组织对高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并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质安员、施工员必须随时对高支架进行观测。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方案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一)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监测点布设:按每10-15米设置检测剖面,每个检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率: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
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砼终凝后。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4)当监测数据超过表8-1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地下室顶板进行检查,按规范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
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1/400起拱。
高支模监测实施方案

高支模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高支模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支撑结构,它承担着支撑混凝土浇筑和楼板施工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高支模的安全可靠使用,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本文将介绍高支模监测的实施方案。
二、监测内容。
1. 垂直度监测。
高支模的垂直度是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激光测距仪或水平仪进行,监测频率为每次施工前和施工后。
2. 支撑点监测。
支撑点是高支模的关键部位,需要进行定期的承载能力监测。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静载试验或者超声波检测,监测频率为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
3. 材料监测。
高支模所使用的材料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支模材料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测。
监测内容包括材料的强度、韧性等指标,监测频率为每批次材料到货前进行。
4. 环境监测。
施工环境对高支模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温度、湿度等指标,监测频率为每天进行一次。
三、监测方案。
1. 监测计划制定。
在施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等。
监测计划应由专业人员编制,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2. 监测设备准备。
在监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监测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校准。
3. 监测人员培训。
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的监测技能和知识。
4. 监测记录和分析。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监测记录应详细、准确,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四、监测措施。
1.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高支模存在问题,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施工安全。
2. 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对高支模的管理,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高支模的安全使用。
3. 定期检查维护。
定期对高支模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延长高支模的使用寿命。
高支模施工监测方法

高支模施工监测方法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变形和水平位移情况的应及时解决。
2、监测措施
(1)支撑的变形监测采用水准仪进行。
做法是:在首步的侧面标示出观测基准点,分别在支撑杆上标示观测点(位置在首层结构面上约1.5m处)。
在整个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安排专人在首层外围进行监测。
(2)模板工程日常检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连墙件是否松动;
3)架体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垂直度偏差;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5)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6)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3、监测频率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时监测,间隔不得大于15min观测一次变形情况;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至终凝前每隔30min观测一次;终凝后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连续观察7天。
(1)本工程立柱监测预警值为15mm,立柱垂直偏差≤18 mm,严禁偏心荷载。
(2)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超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允许值、预警值如下:
7、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的处理方法
当监测数据接近或达到报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超高支模上的施工作业,撤离作业人员,同时组织有关各方采取应急抢险措施。
高支模监测措施

高支模监测措施1. 概述高支模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模板支撑系统,用于支撑和固定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为了确保高支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监测措施。
本文将介绍高支模监测的目的、方法和常用措施,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2. 监测目的高支模的监测旨在及时掌握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
具体而言,高支模监测的目的包括:•记录高支模组件的安装和拆除过程中的变形情况;•监测高支模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掌握高支模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确保不超过设计要求;•发现支模结构的破损和失稳现象,及时采取修复和加固措施。
3. 监测方法高支模的监测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3.1 视觉监测视觉监测是最直观的监测方法之一,通过人工观察和测量来判断高支模的变形情况。
视觉监测包括以下内容:•观察高支模的直观形变情况,如倾斜、震动等;•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包括高支模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记录高支模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
3.2 机械监测机械监测主要通过安装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对高支模结构的变形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机械监测设备包括:•倾斜仪:用于测量高支模的倾斜角度,判断结构的稳定性;•拉线仪:用于测量高支模的位移,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承载力测量仪:用于监测高支模的负荷情况,判断结构的承载能力。
3.3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基于计算机模型的高支模监测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模拟高支模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
数值模拟包括以下步骤:•收集高支模的材料和几何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描述高支模的结构和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高支模的变形和位移结果;•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4. 常用监测措施为了确保高支模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常用的监测措施包括:4.1 定期巡视和检查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高支模的异常情况。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方案

高支模支架监测举措(一)高支撑模板支架要点监测举措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采纳扣件式脚手架支撑系统,在搭设过程中一定随时监测。
本方案要点采纳以下监测举措:(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监测点布设:按每 10-15 米设置检测剖面,每个检测剖面应部署许多于 2 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 个支架沉降观察点。
一定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知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次: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行及时监测,一般监测频次不宜超出20 ~30 分钟一次。
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行及时监测,监测时间可依据现场实际状况进行调整。
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砼终凝后。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赞同误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序号项目搭设赞同变形赞同变形预警检查工具误差值值立杆曲折 3m<L ≤≤12mm1//吊线和卷尺4m≤20mm4m<L ≤2水平杆、斜杆的≤30mm//吊线和卷尺钢管曲折 L≤绝对误差//经纬仪及钢3立杆垂直度全高≤50mm板尺4立杆脚手架高度相对值≤//吊线和卷尺H 内H/6005立杆顶水平位移/10mm8mm经纬仪及钢板尺6支架整体水平位/10mm8mm经纬仪及钢移板尺7立杆基础沉降/10mm8mm经纬仪及钢板尺(4)当监测数据超出表 8-1 预警值时一定立刻停止浇筑砼,分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办理。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地下室顶板进行检查,按规范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成后基层模板支撑方可拆掉。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备工进行监测,保证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逻要点要求以下:(1)杆件的设置和连结、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能否切合要求。
(2)底板能否积水,底座能否松动,立杆能否切合要求。
(3)连结扣件能否松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钱湖二期工程高支模工程监测施工方案编制单位:中国建设集团东钱湖二期项目部编制日期:2017-08-16目录一、工程概况-----------------------------------------------------------------------------------------------2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2三、设计基本原则-----------------------------------------------------------------------------------------3四、监测点的数量-----------------------------------------------------------------------------------------4五、设计依据-----------------------------------------------------------------------------------------------4六、监测项目内容-----------------------------------------------------------------------------------------4七、监测方法与技术要点--------------------------------------------------------------------------------5八、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8 一、工程概况建设单位:广州市永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广东诺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东顺业石油化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工程名称:广州市南沙金龙苑(紫茗花园)二期工程建设地点:广州南沙区南沙街东瓜宇村岗仔山地段设计单位:深圳市粤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26478 ㎡,基底占地面积6400 ㎡;地下三层层高3.5m,地下二层层高5.1m ,地下一层层高4.2m 。
地上两栋各高15层,一层层高 5.0m,二层以上为标准层层高 3.0m电梯机房层高 4.8m,建筑物檐高为47.6m;为高层建筑,主要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安全等级为Ⅱ级。
综合商住楼房,耐火等级为Ⅱ类二级,地下室为Ⅲ类一级。
本工程高支模支撑位置为:地下室二层层高 5.1m,轴间梁板的模板支撑体系,支撑高度为框架梁4.4—4.6m、楼板支模高度为4.95—4.98m,地下一层层高4.2m,塔楼部位一层层高5.0m ,支撑高度为框架梁4.3—4.5m、楼板支模高度为4.85—4.88m。
详见结构施工图。
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为了解高支模系统的变形情况,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的目的,在结构转换层施工过程中,须委托有观测资质的检测站对高支模支顶系统进行变形监测。
监测对象以钢支撑立杆竖向位移为主,着重了解钢支撑立杆垂直方向的变形情况,也适当选择观测受力较大的主龙骨的下沉量: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2)通过监测及时发现支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影响的目的;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支撑在浇筑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4)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三、设计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
2)可靠性原则●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计。
3)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对结构设计中,在专家审查会上有争议的方法、原理所涉及的受力部位及受力内容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围护结构及支撑系统的报警值;●依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
4)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对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
5)与施工相结合原则●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
6)经济合理原则●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之仪器设备;四、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暂布设监测点位约15个。
四、设计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2)《广东省建设工程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粤建监字[1998]027号文;3)《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4)本项目设计图纸要求;5)国家及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五、监测项目内容本工程施工监测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对高支模变形进行监测。
主要有支架水平位移变形、竖向位移。
各监测项目和对象详见下表。
监测项目简介表案。
以上项目是实时监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支架水平位移变形、支架竖向位移情况,及时处理监测结果,向监理、设计、施工人员作信息反馈。
必要时,应根据现场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六、监测方法与技术要点6.1支撑水平位移6.1.1 测点布置沿高大支模区域,即钢管立杆和横杆处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点数暂定为48个,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间距作适当调整。
详细位置见“监测布置平面图”。
6.1.2 监测方法在远离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建立三个可靠的基准点;监测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控制点的稳定性。
以工作基点、后视点的连线为基线方向,建立极坐标系。
监测时把全站仪置于工作基点上,测出其坐标。
比较前后两次坐标变化量,可得出测点水平位移。
平差计算:观测数据可利用“南方平差易”进行严密平差,取得控制点的坐标数据。
本项目监测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了小角度法和极坐标法,具体方法如下: 1)基准网联测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控制点须定期进行联测,精度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导线测量技术的要求,若不能满足前者要求,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建立独立的监测控制网。
2)极坐标法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控制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极点连线和两测定待求点C 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A 、B 的方位角πα/1800⨯--=BA BA B A X X Y Y测定角度β和边长BC ,根据公式 计算BC 方位角: βαα+=BA BC 计算C 点坐标:()B CB C COS S X X α•+=()BC B C SIN S Y Y α•+= 3)小角度法小角度法主要用于水平位移变形点的观测。
是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精确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的微小角度,并按下式计算偏离值:日本索佳SET210K 全站仪,标称精度:测角2”,测距2+2ppm 。
6.2 支撑竖向位移 6.2.1 测点布置沿高大支模区域,即钢管立杆和横杆处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点数暂定为48个,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间距作适当调整。
详细位置见“监测布置平面图”。
6.2.2 监测方法埋设:水准基准点埋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位置,保证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的稳定,根据现场情况可采用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脚、墙柱上标志。
由于本工程的监测点采用了固定反射片观测点,因此本工程采用三角高程自由设站法观测竖向位移变化。
PP P S L •=ρα1)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自由设站法如下图,将全站仪像水准仪一样任意置点,而不是将它置在已知高程点上,所以不需要量取仪器高与测站对中,可求出观测点高程,从而可计算出每一次的变化量。
假设A点高程已知,B点高程为未知:如图所示,设A,B为高度不同的两点。
已知A点高程H A,只要知道A 点对B点的高差H A B即可由H B=H A+H A B得到B点的高程H B。
图二图中:D前(后)--仪器目镜与前视(B点)/ 后视(A点)间的水平距离;α-----------仪器目镜与A点的垂直角;β-----------仪器目镜与B点的垂直角;H前(后)--仪器目镜与前视(B点)/ 后视(A点)的高差;H A--------------------A点高程;H B--------------------B点高程。
;H AB-------------------基准点A与观测点B之间的高差;所以,由上述可知,计算公式为:H后= D后*tanα;H前= D前*tanβ;H A B= H前- H后;已知H B=H A+H A B即:H B= H A+ D前*tanβ- D后*tanα可知,上述公式即为观测点高程计算公式。
6.3 监测仪器使用日本索佳SET210K全站仪,标称精度:测角2”,测距2+2ppm。
七、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7.1监测初始值测定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
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
稳定标准为间隔一周的两次观测值不超过2倍观测点精度。
基准点不少于3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
施工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
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
7.2监测频率根据工况合理安排监测时间间隔,做到既经济又安全。
根据以往同类工程的经验,拟定监测频率为见下表(最终监测频率须与设计、总包、业主、监理关部门协商确定)。
说明:1、现场监测将采用定时观测与跟踪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