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是实现党依法执政的核心

合集下载

工作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须夯实五大基础

工作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须夯实五大基础

全面依法治国须夯实五大基础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弘扬法治文化,为全面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保障基础和思想基础。

政治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党和法治的关系问题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因此,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一要充分认识党的领导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宪法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党所拥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思想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决定了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有主心骨,国家和社会法治化进程才能有序推进。

二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

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系统工程,涉及立法、行政、司法等方方面面。

在立法方面,必须确保全面正确依照法定程序将党的意志上升为法律,使法律最大限度体现党的意志。

在依法行政方面,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法治政府。

在公正司法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使全社会感受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三要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制保障。

制度基础: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以宪法为核心,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层次的法律法规构成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

但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

全面依法治国“十个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十个坚持”

全面依法治国“十个坚持”(一)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全面依法治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必须坚持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形成法律,通过法律保障党的政策有效实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正确方向。

(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

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的路子。

(四)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必须抓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努力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不断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

(五)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试卷(含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试卷(含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试卷(含答案)陈冬生《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上)一、判断题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的表现。

(√)2.“中国的现代化是一种落后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沉重的历史文化负担(√)3.法治建设是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4.只要增强宪法观念,单单依据宪法就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那么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的。

(√)6.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7.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措施。

(×)8.20世纪初,美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群体发起了一场揭露社会黑暗。

(√)9.党的十八届是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

(×)10.法令兴则国治国兴,法令耻则国乱国衰。

(√)陈冬生《法治中国与治理体系代化》﹝下﹞一判断题1领导干部的权利是否有效地被“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核心在于建立起(√)2市场主导型现代化要防范市场与权利搅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权贵资(×)3中国治理需要要“执政党权威”来支撑。

(√)4权威是一种心里现象,是由心理认同来确定的。

如果所有人都认同你,(√)5执政党的权威是无形的,不能买卖,只能按等级、按职位来定权威大小。

(×)6就政体体制而言。

西方所有国家都是实行议会民主、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的制度。

(×)7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就是什么都要管(√)8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忽视了刑法、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9宪法确立了民主制度,规定了国家的一些权力属于人民,行政机关不(√)10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政府要把自身的权利自觉地限制在宪法的(√)赖先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一.判断题。

(难度0)1.“法治”的概念是中国法治本土化的产物。

依法治国方略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依法治国方略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依法治国方略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求是》王利明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

核心要点:■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

■虽然“法治”和“法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有很大差别,即不再仅仅将“法”作为一种治理工具,而是作为国家制度的依据和基础,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后,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法律体系注重立法层面的有法可依,而法治体系则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囊括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各方面。

■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发展和完善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权运行的基本原则。

这次全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制定了清晰的路线图,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作出了系统规划和全面部署,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这次全会作出的《决定》是对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一步深化,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要深入理解这一战略部署,有必要回顾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对全面依法治国看法

对全面依法治国看法

对全面依法治国看法要实现法治现代化,探讨人的思想观念应具备或认可何种价值及法律制度本身应蕴含哪些价值就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对全面依法治国看法,希望大家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看法篇一依法治国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其核心是: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

依法治国的法是指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在我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对依法治国重要性的几点认识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有力保障。

社会主义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表现形式已当然地包含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中,并且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法治在作用上是相辅相承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因此,依法治国作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在整体上的综合体现,当然地包含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中,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而维护国内稳定的政治局面,就必须运用法律武器。

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器。

首先,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制度模式。

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针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这就必然要突破我国人治模式下的诸多制度,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新制度。

其次,依法治国创造的民主和秩序必将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_从_以党代政_到_依法执政_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根本性变革_从_以党代政_到_依法执政_
反思"而且向全党提出了转变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性任务"为 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 实现由 & 人治( 到 & 法治( 的转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全面推 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 帜" 更加注重对党的建设和执政党执政规律问题的研究和探 索’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 标" 为真正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奠定了经济 体制基础’ ’((+ 年 " 月 ) 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法 律知识讲座时明确指出%&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 国"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 依法治 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 ’((& 年"党的十五大顺应市场经 济发展的要求" 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作为面向新 世纪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一重要思想的题中之义"就是中国共产 党要依法执政+依法领导"把党的意志和政策经过法定程序变 成国家的意志"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依照宪法规定 实现对国家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 办事相结合" 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得以贯彻实 施"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 改变而改变’ 其目标就是逐步实现由主要靠政策治国向依法 治国的转变’ 依法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新的形势和要 求及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的" 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 而转变执政方式将有利于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而且" 依法治国本身标志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方式的 深刻变化"这种转变将更加突出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依法治国的四个要求

依法治国的四个要求

依法治国的四个要求依法治国是指国家在治理和管理社会时必须以法律为基础,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一种国家治理方式。

依法治国的四个要求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裁判、依法治军。

1. 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指国家领导人在执政过程中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依法执政要求政府官员遵守宪法和法律,保证政府行为合法、合理、公正,做到权力运行有序、公开透明,接受人民监督。

政府必须通过合法的程序制定政策和法规,推动社会进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2. 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指政府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管理和服务。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机关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确保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政府机关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和实施,保障人民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

3. 依法裁判依法裁判是指司法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判决。

依法裁判要求法官公正、独立地行使审判权,依法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法官应当依法审理案件,严格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判决的公正、客观、有权威性。

同时,司法机关应当加强对法官的监督和评价,提高司法公信力。

4. 依法治军依法治军是指军队在管理和战斗中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制度和程序进行组织和行动。

依法治军要求军队严格执行党的军事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遵循军队法律制度,保证军队行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军队内部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加强军事纪律,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依法治国的四个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使国家更加公正、规范、有序,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遵守法律,增强法治意识,共同建设法治社会。

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执政为民

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执政为民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这一系列重要表述,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是,行政权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而法律必须体现社会公正的要求,必须代表全体国民的意志。

但目前个别地方政府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方面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相比,法治建设还有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依法执政、依法治县还存在明显差距。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就要全力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执行宪法法律实施和监督的制度和程序,自觉遵守和贯彻宪法和法律的原则、精神和规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强化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全面加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是坚持依法决策。

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在研究政策、做出决定、安排工作、部署任务时都要考虑是否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归纳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和法治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单元序:1、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2、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3、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第七课前言: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一、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P74-75)1、法律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2、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3、法律的发展历程:(1)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4、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及评价。

(1)历史:中华法系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制定成文法;西汉时期,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鸦片战争之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未获成功。

(2)评价: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名词点击】什么是中华法系?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P75-77)1、法的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3、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

4、法的特征:(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名词点击】什么是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

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作者:韩艳花来源:《各界·下半月》2017年第02期摘要:本文從概念上分析了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区别,提出了依法治国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统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化,三者关系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关键词: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关系论述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区别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政治、经济以及法制建设本身发展的结果,都是依法运行,三者存在共性,但是三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执政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全面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在当代,党必须和善于通过法律来治国理政。

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运行的法治程度,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从概念上看,三者有以下区别:一是主体的不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机关,具体行使有关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和公职人员,只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执政党,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

我国的政党制度 (知识点+习题)

我国的政党制度 (知识点+习题)

第十七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考点展示] 我国的政党制度: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常考点)。

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常考点)。

4.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常考点)。

核心考点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命题点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方式、执政理念解题指导:理解有关中国共产党知识上的几对关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①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

②中国共产党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方式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党不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具体组织者。

政府要依法行政,通过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和生态建设职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典例1(2014·重庆高考)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某些干部2014年春节过得有些“乏味”:年礼没人送,不敢开公车走亲访友,有人宴请也不敢答应。

于是他们感慨“为官不易”,当官没意思。

对这一观念进行批驳,应运用的理论有()①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②权力是把双刃剑,能做好事也能做坏事③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的权利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D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为官不易”“当官没意思”“对这一观念进行批驳”等题眼信息,由此可知②④符合题意。

①中“民主集中制”、③中“提出批评的权利”与题意无关。

典例2(2014·福建高考)从提倡高效务实的文风、会风到抵制舌尖上的浪费,从“苍蝇”“老虎”一起打到贯彻“三严三实”的要求,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A.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治理国家的能力B.完善执政方式,充分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C.坚持群众观点,积极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D.践行正确价值观,始终满足公民各项诉求答案 A解析题眼是“高效务实的文风、会风”“抵制‘舌尖上的浪费’”“‘苍蝇’‘老虎’一起打”“贯彻‘三严三实’的要求”。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作者:闫越来源:《新长征》 2015年第1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提出,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提升,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勾画出更加清晰的奋斗愿景。

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涵十分丰富,是贯穿全会精神的一条主线,是理解《决定》内容的总纲。

它揭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方向、总抓手、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等,我们要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问题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明确的信号,要理直气壮、大张旗鼓地讲,做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我国的法治建设,在性质和方向上,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这三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体框架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等五大体系。

依法行政的核心初中道法和依法行政的核心

依法行政的核心初中道法和依法行政的核心

依法行政的核心初中道法和依法行政的核心依法执政的核心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约束政府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违法行政,以免对社会、人民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2、法律分析: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3、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1、法律分析: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约束政府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违法行政,以免对社会、人民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行政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

3、法律分析: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

4、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解释: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坚持依法行政,其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依法行政是约束政府工作人员避免出现违法行政,以免对社会、人民造成严重后果,同时也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情况下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依法行政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

依法行政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高秦伟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核心内容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指导思想,一个是具体的要求。

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已经在PPT里面很明确的讲出来了,这也是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实施纲要里面明确列出来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

忠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创新管理方式,增强管理透明度。

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以红字突出的这部分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职权法定职权法定要求行政机关要忠诚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从法律上推导就是说职权是法定的,只能依据法定的职权按照法定的程序依法行政、合理行政。

第二、最终的目的是要保护公民的权益现在很多的行政机关以处罚为目的,比如前段时间有的地方出现的“钓鱼事件”,它是以处罚为目的,不以解决问题、充分保障公民的权益为目标。

这就实现了一种行政上的扭曲,行政手段不符合比例。

第三、依照法律充分提高行政的效能现在很多地方在搞行政评价制度,实际上就是要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的行政目标,所以很多地方也搞创新,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行政效力。

第四、透明公开透明公开跟一、二、三条不一样,为什么要透明公开?原因就在于它有宪法上的依据,因为《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的运作就必须对公民要公开、透明,只有公开、透明了,行政机关才能够受到人民的监督,人民才能够充分的行使行政管理权,才能够参与到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来,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一个透明公开的要求。

第五、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和提高行政效能有关,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现在除了要提高行政效能之外,还有一个是行政的思维发生了变化,可能由原来的强制转变向服务行政,再可能以后有合作或者参与行政,所以这种创新管理方式不仅仅是提高行政效能,可能有一种比如充分保障公民权益,更好的实现法定职责,更好的透明,或者是更好的让公民参与到行政管理过程中来。

依法治国核心是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核心是依宪治国

责法定 、 执法严 明、 公开公正 、 廉洁高效 、 守法诚信 的法治政府 。
建设 法治政府 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公权力约束。我们要依法履行
政府 的职能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 制度来 约束公权力 的行使 , 将
程序规范细化使之更加严密 , 确保每项权力都受到法律 的严格 约束。在编制权力清单时不能只是简单 的通过和公 布几个简单 的环节 , 还应涉及如何定期更新 、 如何 提高其执 行力 等问题 , 这 样才能为权力 清单 的更新 、 完善和执行提供制度保 障。
国法治 建设 的进 程。但是 , 我 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在 ” 文化 大 革命 ” 的十年 内乱时期 , 遭到 了严重破坏。直到 1 9 7 8年提出 了
( 2 ) 坚持依 宪治 国, 必须增强 党依宪执政 的宪法思维和 能 力 。改革 开发 以来 , 我们 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 主义市 场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系 已经形成 , 但是在立法 的领域还存在着
不少 的问题 , 集 中表现 为法律 的针对性 、 可操作 性不 强 , 层次
检察权的制度 ,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 检察权是深 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 目标。司法机关要充分发挥司法权威化 解纠纷 、 定分止争功能 , 克服司法实践 中时常发生法院裁判不受
和法 治方 式的能力 。领 导干运用法治思维 和法治方式能力 , 直
方略 ” 这一方 针在党 的十五 大第一 次提 出 , 1 9 9 9年正 式把 ”
依 法治 国 ,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 载入宪法 。党 的十八 大进

接决定党依法执政理念 的落实 , 影响各级党政机关依法行政 的
( 4 ) 坚持依宪治 国, 必须大力推进司法制度改革。《 决定》 提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正确答案: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

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

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它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

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

现实的迫切需要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

首先,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才能使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同时,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民主制度、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都需要有法律加以确认、规范,并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其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离不开法制的保障。

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比较完备的法制。

依法治国单选题

依法治国单选题

一、单选题。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2、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西方的文官制度最早形成于(19世纪中叶)4、“为保证政府工作联系性和稳定性,各国对公务员都坚持(“政治中立”原则)5、(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6、法治中国是(制度建设)新阶段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并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邓小平提出的路线属于(渐进式改革)先富后富,达到共同富裕9、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提出要进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1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1、2005年4月1日我国又有34部法律、法规、规章开始实行。

34部法规的实施说明了(我国的法制在不断的健全)1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分别实行,这体现我国(法律是人们生活的最高准则)13、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办法是实行(法制)14、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法制要求,其中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15、中央电视台设有《焦点访谈》,这些栏目是新闻媒体为保证(公民行使监督权)而设立的16、2008年春节前,广东省领导表示愿就广东的科学发展和网民一起“灌水”引起轰动。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有利网民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17、作为执行党中国共产党的(权威信),是实行当代中国政治稳定的关键。

18、(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二单选题1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讲到:“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习近平)2中国特色的治理思想需要(执政党)的领导3理论上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确是由政4权威具有什么作用?(引领方向)5(市场权利)的边界是无法无禁止皆可为。

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7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道教)8(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

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依法行政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有效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目标。

实质意义上的法治不仅要求法的权威性和依法而治的法的工具价值,而且强调立法对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的追求、法的内容的合理性等法的实质理性。

法治已经演进为一个综合概念,它融汇了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诸多价值观念,包含着法律至上、民主政治、权力制约、司法独立、依法行政等丰富的制度意蕴,其核心则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几个世纪以来,法治理论与实践对政府权力予以高度关注,这与行政权力作用范围的广泛性、与人们生活联系的直接性密切相关。

二十世纪以来,行政权在很多国家的权力结构中极度扩张的事实,不断提醒人们,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是国家权力制约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行政法治还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

因此,依法行政是一场深刻的观念更新和制度变革。

当前,我国依法行政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在思想意识方面,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的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邓小平同志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律传统很少。

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

”由于我国缺乏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传统,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一些非常有害的观念或思想,严重阻碍着依法行政的实现。

它们是:第一,人治观念。

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是不重视,总认为依法行政不管用,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

因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法行政还多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有些领导干部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置法律于不顾。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浅谈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本文從概念上分析了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区别,提出了依法治国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统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化,三者关系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标签: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关系论述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区别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政治、经济以及法制建设本身发展的结果,都是依法运行,三者存在共性,但是三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依法治国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执政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全面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在当代,党必须和善于通过法律来治国理政。

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运行的法治程度,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据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从概念上看,三者有以下区别:一是主体的不同,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机关,具体行使有关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和公职人员,只是代表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执政党,要求执政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能凌驾于民意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行政是实现党依法执政的核心
时间:2010-9-15 9:30:21作者:封丽霞
依法行政,是现代民主、法治和有限政府的真正内涵。

其基本要求是,政府的行为必须有法律的明文授权,从行政权力的来源到行使都应当有法律依据。

换言之,政府必须在法律框架下或者说是在法治轨道中行使权力。

凡是有行政权力运用的地方都需要有法律对行政权力进行规范和制约
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实行依法执政,既是党自身情况变化所提出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背景变化而引发的现实需要。

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由此,如何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就成为党在新形势下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依法执政理念的提出,正是党为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这一历史性任务而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依法执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与根本要求。

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所谓依法执政,就是指执政党依照宪法和法律确定的国家权力运行方式来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方式。

它要求党执政所依据的主要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而不只是党的政策;要求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去实现自己的政治路线、方针、纲领和政策,而不能也不必直接代表和行使公共权力;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执政权力,而不能法外执政、法外用权。

简言之,要“依法执政”而不是“依权执政”,更不是“依人执政”。

依法执政为依法行政奠定基础
依法行政,是现代民主、法治和有限政府的真正内涵。

其基本要求是,政府的行为必须有法律的明文授权,从行政权力的来源到行使都应当有法律依据。

换言之,政府必须在法律框架下或者说是在法治轨道中行使权力。

凡是有行政权力运用的地方都需要有法律对行政权力进行规范和制约。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过程中,必须依照严格的法定程序进行。

“执政”与“行政”是两个看上去相似但却存在重大差异的概念。

执政,一般是相对于参政、在野等概念而言,而行政通常被理解为与立法、司法相对的公共权力或行政管理行为。

二者在主体、内容、实现方式、责任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但是,执政与行政之间还有着相当的关联性和共同性。

具体到我国,党的执政与各级政府的行政在本质、指导思想、法律依据、目标等方面是一致的。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政党只有掌握了国家行政权力,才能成为执政党。

现代国家的政府也都是由政党执掌的政府。

执政党之“执政”,必须体现为对国家行政权力的控制。

执政党进入国家政权系统、影响和控制政治过程,将直接和主要表现为影响、掌握行政权力。

在执政党的政治实践当中,只有掌握了行政权,才能有效地控制公共权力的运作和实现本党的执政意图。

在这个意义上,执政党的执政与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我国,党依法执政与政府依法行政的内在关联,主要体现为:党依法执政,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创造了前提条件和政治保证。

反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是实现党依法执政的核心内容与关键环节。

依法执政,主要通过立法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三种形式表现出来。

其中,政府机关的依法行政对实现党的依法执政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依法行政不仅是依法执政的当然构成要素,而且是实现依法执政的核心与关键。

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就必须坚持和落实政府的依法行政。

讲依法执政就不得不讲依法行政,政府的
行政方式、政府行为的法治化程度将直接影响依法执政的实现。

依法行政,是党实行依法执政的核心内容。

党依法执政的主要内容,十六大已经阐述得非常明确,即:共产党执政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执政为民。

这是对我党执政目标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依法行政的目标,则是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体实施,为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根本利益而服务。

只有在行政领域实现了法治化,才能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自由,才能真正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

因此,贯彻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党的意志与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其关键内容就是依法行政。

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党依法执政的目标落到实处。

行政权的特殊性及其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党要实现依法执政必须全面推进各级政府的依法行政。

这主要表现为:第一,行政权真正握有国家实力,是一种“实践的力量”,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作用于社会;第二,行政权是主动性权力,积极主动地行使权力是政府的天职;第三,行政权是最活跃的权力,国家、社会事务的纷繁复杂、灵活多变为行政权提供了广阔的作为空间。

具体来说,我国行政机关所占比重最大、人数最大,与群众的联系最为密切、与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最大。

但是,行政权又是一种极具扩张性、侵犯性、排他性的权力,非常容易被滥用、被诱惑和被腐蚀。

因此,相较于立法权、司法权而言,在现代国家,行政权是最不能缺少也最不能滥用、最需要自由而又不能太放纵、最需要控制但也最难控制的权力。

如何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防止其超越法定的范围,是我们在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条件下,党的依法执政与政府的依法行政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

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党的领导和依法执政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政治保证。

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又是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环节和实现依法执政的关键。

总而言之,就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的关系来说,依法治国首先是党要依法执政,其次才是政府要依法行政。

反之,没有政府的依法行政,就不可能有党的依法执政,也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

人类的法治实践表明:依法行政、政府行为法治化,历来是法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在思想上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近日,温总理在全国依法行政会议上的讲话,强调指出了当前政府工作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列出了一系列亟须解决的问题,对当前各级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次会议,对于增强各级政府的行政法治理念、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