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姓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族四字姓名

汉族人取名不外两种形式,一是单名,即一个字的名字;二是双名,即两个字的名字。由于汉族姓氏绝大多数为单姓,所以自古及今汉族姓名以两字和三字为主。除此以外还有四字姓名,尽管数量远不及前者为多,但这种姓名格局历史悠久、形式纷纭,而且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发展变化的趋向。具体说来,汉族四字姓名有以下五种形式。

(一)复姓+双名

汉族四个字的姓称为复姓,例如欧阳、司马、诸葛、上官、淳于、公孙、西门、皇甫、司徒、东方,都是比较常见的传统姓氏。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兄弟民族在长期的相处和交往中,在姓氏文化领域必然会出现一些同化与融合现象。如汉族姓氏里就保存了历史上少数民族的一些古姓,多为复姓,如“呼延”“綦毋”等源自匈奴族古姓;“贺兰”“宇文”“慕容”等源自鲜卑族古姓;“耶律”“石抹”等源自契丹族古姓;“哥舒”“仆固”等源自突厥族古姓等等。复姓加双名是四字姓名的基本形式,例如:欧阳山尊、司马相如、诸葛文森、上官云珠、淳于缇萦、公孙景茂、西门惠君、皇甫惟明、司徒美堂、东方既白、呼延夜泊、綦毋怀文、贺兰进明、宇文化及、慕容延钊、石抹宜孙、哥舒云汉、仆固久安等等。

(二)双姓+双名

汉族复姓是以两字为姓,而双姓却是两个单姓的组合。所谓“双姓”,就是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某个地域范围内,缘于两家通婚或过继,把两个不同的单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双字的新姓氏,并子孙后裔一脉相传,旨在同时继承两家烟火。如浙江省的“陆费”、广东省的“刘胡”、福建省及香港的“钱王”、台湾省的“张简”和“范姜”等双姓,均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如清朝湖南巡抚陆费恩鸿、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字伯鸿)等都属于浙江桐乡“陆费”双姓的后人。

(三)夫姓+父姓+双姓

在港台地区,已婚妇女往往在自己的姓名前冠以丈夫的姓,形成“夫姓+父姓+双名”的格式。以香港政府几位女性高级官员为例:陈方安生,“陈”是丈夫的姓,“方”是父亲的姓;范徐丽泰,“范”为夫姓,“徐”为父姓;陈冯富珍,“陈”为夫姓,“冯”为父姓。

有学者说,这种已婚妇女的姓名格式是受英语姓名结构的影响而产生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早在上古时期,中国的贵族女子婚后就有以“夫姓”加上“父姓”为姓名称谓的传统规约。如姬姓女子嫁给孔姓男子为妻,就称为“孔姬”;姜姓女子嫁给赵姓男子为妻,就称为“赵姜”等。后来,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大多数没有自己的正式姓名,她们结婚后的正式称谓格式就是“夫姓+父姓+氏”,如李刘氏、张王氏等。港台地区已婚妇女以“夫姓”加上“父姓”的姓名格式,与中国古老的姓名称谓规约是一脉相传的。

已婚妇女在姓名前冠以夫姓的习惯,在香港地区沿袭已久。以前,港英政府部门为了明确女性的婚姻状况,通常在已婚女性姓名前加夫姓;但这种规定是比较宽松的,比如演艺界、知识界的女性为了强调自身的独立性,许多人婚后仍用原名。在台湾地区虽然有“妻冠夫姓”的户籍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妻子有权就“是否冠以夫姓”作出自己的决定。

(四)父姓+母性+双名

近年来,内地的一些思想开放的年轻夫妇,为了强调男女平等,在为新生儿取名时采用“父姓+母性+双姓的新颖格式。这使人口普查中四字姓名大量出现,如张杨舒仪、唐林婉儿、郑赫莲子、马陆辞玉、杨柳娉婷、周袁亚雄、何华德龙等等。这种新颖的取名格式可以极大地减少重名现象,同时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理念,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

但这种姓名格式也存在着问题,他与港台地区已婚妇女“夫姓+父姓+双名”的姓名格式很难加以区分,因而容易产生误解。例如港台人士看到“张杨舒仪”“杨柳娉婷”小姐之名,容易产生名花有主的误会;内地人士看到港台地区“姚林秀琼”“郑黎珊珊”之类姓名,可能误认为此人父亲姓“姚”、母亲姓“林”或父亲姓“郑”、母亲姓“黎”等等。对这两种性质相异而形式相同的姓名格式,如何加以区分,怎样使之趋向统一?这是有待海峡两岸社会语言学家联袂研讨,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五)单姓+三字名

改革开放以来,在为新生儿取名的实践中,呈现出追求典雅、显示个性、呈现多元化的时代潮流,其中打破汉族人名只能用单名或双名的传统格局,勇于为新生儿取四字姓名的现象,十分引人注目。例如中国女排老将曹慧英和丈夫(名为“殷勤”)为女儿取名“殷乐笑子”,在一些大城市的人口普查中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四字姓名,如张聪颖子、方永正哲、张百真铭、齐佳若楠、杨栾真茜、王宸欣慰等等。

据有关部门统计,现仅山东一省,四字姓名就已出现2800多例。当然,四字姓名中既有含义深婉的精品,也有效颦洋名,失去中国特色的不成功的例证。这种良莠不齐、优劣并存的现实是完全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或杞人忧天。

新型四字姓名的兴起是时代精神使然,它体现出改革开放的思想精髓,显示出冲破几千年的传统模式、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探索取名新路径的趋向。社会语言学工作者对这种新动向,应细心观察、科学分析,预测汉族姓名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规律,加以积极引导,使之扬长避短,趋于完善,而不应板着面孔,对它横加挑剔或轻易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