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2020上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桃花源记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试讲稿逐字稿

《桃花源记》试讲稿逐字稿

《桃花源记》试讲稿逐字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考生号]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桃花源记》。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都渴望生活在一个没有烦恼、没有纷争的世界里。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就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它被称为“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去探寻这个神秘而美好的世界。

(板书课题:桃花源记)二、初读课文1. 了解作者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陶渊明。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生: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

师:非常正确!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以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恶。

2. 字词积累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俨然、阡陌、垂髫、怡然自乐、便要还家)生:(齐读词语)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准确。

下面,我们来重点理解一下“俨然”“阡陌”“垂髫”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谁来解释一下?生:“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

师:解释得很准确。

那“阡陌”呢?生:“阡陌”的意思是田间小路。

师:非常好!那“垂髫”呢?生:“垂髫”的意思是小孩。

师:非常正确!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整体感知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源的?生:(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桃花源是一个美丽、宁静、和谐的地方。

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桃花源的美好。

三、精读课文1. 分析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师:我们先来分析课文中桃花源的自然环境。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桃花源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点?生:(齐读第一段)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优美,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等。

师:非常正确!这一段运用了描写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桃花源的自然环境。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桃花源记》试讲稿(逐字稿)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桃花源记》试讲稿(逐字稿)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桃花源记》试讲稿【试讲课文】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试讲稿件】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初中语文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桃花源记》。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上课之前呢,老师要先给大家播放一个叫《桃花源记》的视频短片,它是曾在国际动画节目中获奖的作品。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这个神秘又美丽的桃花源。

好,视频播放完了,大家觉得怎么样?我听到有同学说制作团队太酷炫了!是啊,里面可是采用了很多我们中国山水画的元素呢!哦,还有同学觉得人物设计的也是惟妙惟肖。

那在故事情节上,它是否吸引了你们呢?哦,大家都说非常有趣。

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根据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改编的吗!别着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二、初读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课前预习情况。

我们有几道难关等着同学们来闯一闯。

第一关:理解题目第二关:介绍作者那现在谁来谈谈你对题目《桃花源记》的理解?中间倒数第二排的这位女生,请你来说说!哦,你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哪位?A. 陶渊明B. 苏轼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 陶渊明2. 桃花源中的人们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里的?A. 逃避战乱B. 寻找宝藏C. 放逐之地D. 宗教信仰答案:A. 逃避战乱3. 桃花源中的人自称是“先世避秦时乱”来到这里的,请问“秦时”指的是哪个朝代?A. 商朝B. 秦朝C. 汉朝D. 唐朝答案:B. 秦朝4.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A. 通过一条神秘的小径B. 跟随一只奇特的鸟C. 误入一片桃花林D. 通过一个山洞答案:C. 误入一片桃花林5. 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隔绝了多久?A. 几十年B. 几百年C. 一千多年D. 两千多年答案:C. 一千多年二、填空题1.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为了标记路径,他沿途做了标记,这些标记是________。

答案:桃花2. 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和谐,他们的生活方式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四个字是________。

答案:怡然自乐3.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尽管有当地官员的资助和支持,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回到桃花源的路,这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________的地方。

答案:难以寻觅4. 桃花源中的人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________已经统一了中国。

答案:汉朝三、简答题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

答案:渔人在溪边行走时,偶然进入了一片桃花林。

桃花林深处有一山,山中有一个小洞口,渔人便舍弃船只,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内非常狭窄,但经过数十步后,视野突然开阔,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那里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的人们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

2.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何不愿意随渔人离开?答案:桃花源中的人们表示,他们的祖先是为了逃避秦朝的战乱才来到这个地方,从此与外界隔绝。

他们对外界的生活并不了解,而且对桃花源内的生活非常满意,因此不愿意离开。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在初中学段的教师资格的面试考试中,文言文内容理解和情感分析考查一直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通过字里行间的叙述,抽离出隐含的情感,尤其是抽象难懂的文言文,一直都是教师授课能力的体现。

《桃花源记》选自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九课,文章借渔人行踪,将现实和理想联结在一起。

作者通过对桃花源这一理想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

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对当时的现实生活的不满。

中公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1.学生解决文中的关键词句,以及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解决基本问题;2.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学会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3.学生通过分析桃花源的描写语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对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军阀混战、赋役繁重的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和小组合作探究法,学会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分析桃花源的描写语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对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军阀混战、赋役繁重的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三、教学过程(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在行程中突然迷路的经历呢?正在你没有前进之路时,突然发现三两处美景,顿时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渔人的行程,跟随陶渊明进入虚幻的世外桃源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初读文章,解决字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等基本问题:解决文中出现的“俨然”“叹惋”“垂髫”等字词含义;穿插作者以及写作背景:陶渊明,字元亮,名潜,谥“靖节”。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等作品。

颇有壮志、博学能文,性情豪放,偏爱田园生活。

他所处于东晋社会动荡时期,军阀混战,人民痛苦不堪。

教师资格证语文面试题目(3篇)

教师资格证语文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桃花源记》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寓言小说,讲述了渔人偶然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以及他在那里所见所闻的故事。

这篇课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思想,成为了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桃花源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渔人”、“桃花源”、“世外桃源”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题;(3)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方式,丰富情感体验;(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2)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桃花源记》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渔人为何会来到桃花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词,查阅工具书;2. 小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含义;3.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纠正读音、书写错误。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逐段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3. 分析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1.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想、想象,丰富情感体验;2. 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

《桃花源记》试题集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集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004·肇庆)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二.(07重庆市,15分)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020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三《初中语文学科》

2020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三《初中语文学科》

2020年云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三《初中语文学科》——————育萃教师祝您考试顺利一、单选题1、某教师在教学《小石潭记》一课时,不要求学生预习,而是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并欣赏一幅幅利用PP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最后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

以下对该教师运用多媒体方式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教师忽略了多媒体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的内容服务的这一特点,其设计不当B.过多欣赏图片,以多媒体展示代替学生的理解感悟,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发展C.限制学生的个性化想象,使其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D.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教师在教授泰戈尔《金色花》时,指出泰戈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课后教师设置了一个“走进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阅读活动,希望学生去阅读文学大家作品以提升性情修养。

下列推荐不合适的是。

()A.川端康成B.莫言C.莫泊桑D.海明威3、在古诗文总结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同样的事物在不同诗歌中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下列选项中“酒”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B.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D.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4、在教学《孔乙己》时,有学生对文中的“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提出疑问,认为“大约”和“的确”不能连用,前后矛盾。

对此,教师的评价最合适的是。

()A.问得很好,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个词是否前后矛盾?B.书本上怎么会错呢,你还是认真听课吧!C.上课应该跟着老师的思路来,不要自己随便发挥D.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下面我们就通过对文章的解读来看看这句话究竟是作者的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呢?5、阅读以下《珍珠鸟》教学实录(节选_),按照要求答题。

师:(看图)在作者眼里,鸟是多么的幸福,作者也是幸福的。

滁州初中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

滁州初中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

滁州初中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1. 题目:请简述《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意味着在国家和人民遇到困境时,要首先感到忧虑,主动承担起责任;“后天下之乐而乐”则表示在国家和人民欢乐时,自己才能感到快乐。

这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

2. 题目:《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答案:《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幸福安宁的理想境界。

在文中,作者通过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奇遇,展现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贫富差距、人们和谐相处的乌托邦式社会。

3. 题目:请解释《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出师表》,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鞠躬尽瘁”意味着竭尽全力,不遗余力地工作;“死而后已”则表示只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会停止自己的努力。

这体现了诸葛亮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意志。

4. 题目:《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是如何描绘醉翁亭的?答案:《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通过对醉翁亭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文中,欧阳修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山水景色,以及亭中饮酒作乐的情景,表达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意境。

5. 题目:《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什么?答案: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仁”,将其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仁”是一种道德品质,包含了爱人、尊重人、帮助人等多重含义。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仁”的境界,需要不断地修身养性,关爱他人,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6. 题目:《滕王阁序》中,王勃是如何赞美滕王阁的?答案:《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一篇骈文,通过对滕王阁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初中语文阅读试讲面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试讲面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阅读试讲面试题及答案试讲题目:《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 理解《桃花源记》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学习作者陶渊明通过描写桃花源所表达的理想生活境界。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景象。

2. 分析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的意境。

2. 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对“理想生活”的理解,引入《桃花源记》的主题。

2. 新课呈现:- 朗读《桃花源记》全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 逐段讲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和句。

3. 深入理解:- 讨论文中的“桃花源”与现实世界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向往这样的生活。

-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如使用“忽逢”、“豁然开朗”等词汇,营造神秘和豁然开朗的意境。

4. 情感体验:-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渔人和桃花源中的居民,体验他们的情感变化。

5. 拓展延伸:- 讨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桃花源”,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与理想生活的联系。

6. 课堂小结:- 总结《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7. 布置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试讲结束。

参考答案:1.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渔人误入桃花源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和谐安宁的理想社会。

2. 文章中“桃花源”象征着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

3. 陶渊明通过《桃花源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同时要关注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试讲稿】陶渊明《桃花源记》无生试讲逐字稿

【试讲稿】陶渊明《桃花源记》无生试讲逐字稿

【试讲稿】陶渊明《桃花源记》无生试讲逐字稿桃花源记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师编制面试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初中语文的6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桃花源记》,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称作什么呀?师:没错,世外桃源。

师:那你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篇文章吗?师:你最先举手,请你来说。

师:看来你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师:正是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师: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安乐美好的地方。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渔人一起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初读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关于作者你们了解多少呢?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请你说一下。

师: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你还为我们讲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师:旁边的同学,也请你来说说。

师:你分享的是文章写作背景。

本文大约写于南朝,诗人目睹了当时黑暗的社会,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

师:能够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课文,很棒。

师:现在老师来为大家读读本文,请同学边听边划分朗读节奏,稍后请大家来展示展示。

师:朗读结束了,谁来自告奋勇地读读文章?师:旁边的同学,你来试试。

师: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语速要适中。

师:来,再试试。

师:这次停顿很到位,并且读出了韵味,请坐吧。

三、析读师: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了解到桃花源是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

接下来请小组合作讨论,聚焦本文的一二自然段。

找出描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

开始讨论吧!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第一组的代表先来说说。

师:你们找到的是这一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师: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个句子吧。

师:“鲜美”是什么意思呢?师:鲜艳美丽。

师:那老师有疑问了,现代汉语中“鲜美”是什么意思呢?师:是啊,指食物味道可口。

师:为什么意思不一样?师:没错,像这种在现代汉语仍然使用,但意思已经发生变化的词语叫作古今异义词。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哪位?A. 杜甫B. 白居易C. 陶渊明D. 王维2. 桃花源中的人最初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方的?A. 寻找宝藏B. 逃避战乱C. 探险失踪D. 放逐边疆3. 渔人在离开桃花源时做了哪个动作?A. 沿途做了标记B. 带走了一些特产C. 邀请村民离开D. 留下了一封信4. 桃花源的居民对于外界的态度是怎样的?A. 非常好奇B. 完全不感兴趣C. 有一定了解但不愿接触D. 渴望回到外界5. 《桃花源记》中提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桃花源中的人:A. 知道历史变迁B. 完全与世隔绝C. 只了解汉朝D. 熟悉魏晋文化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________时期。

2. 桃花源的发现者是一个________。

3. 桃花源中的居民生活得非常________和________。

4. 渔人在离开桃花源后,试图再次找到这个地方,但是最终________了。

5. 桃花源记这个故事象征着人们对于________的向往。

三、简答题1. 描述桃花源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方式。

2. 渔人为什么没有再次找到桃花源?你认为这是作者想要表达什么?3. 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是什么意思?这反映了桃花源居民的什么特点?4. 你认为《桃花源记》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或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桃花源记》中的乌托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分析《桃花源记》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并探讨其在当今环境保护议题中的现实意义。

3. 从文化角度探讨《桃花源记》中的隐逸思想,并比较与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逃离现实压力的渴望。

4. 论述《桃花源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B5. B二、填空题1. 东晋2. 渔人3. 和平,幸福4. 失败5. 理想生活三、简答题1. 桃花源是一个被桃花林环绕的地方,有高山流水,土地肥沃,居民种植五谷,养鸡养猪,生活自给自足。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桃花源记》答辩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桃花源记》答辩

2020广东肇庆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桃花源记》答辩教师招聘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文章背景等题目展开发问。

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1.请你谈谈在文言文教学中,有哪些审美因素?【参考答案】①品味文言文的音韵节奏美:错落有致、平仄相应的语句使得平淡无奇、晦涩难懂的文字变得熠熠生辉。

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

读起来富有韵味和节奏感。

②发掘文言文的意境美:体会字里行间的丰富意蕴,品味咀嚼深刻隐含的深藏情感。

要改变空洞的字词、句式和语法学习,为带有感情的精心品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领悟文章妙处,感受神来之笔和意蕴之美。

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体现了淳朴的民风和和谐的社会氛围。

③领会文言文故事美,把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挖掘层层深意。

如,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描绘桃花源人美和景美,营造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以上是我的答案,谢谢考官。

2.《桃花源记》中都体现出了哪些美景?【参考答案】美景主要包括“人美”和“景美”两个方面。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精简冲淡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没有世间樊笼和牵连的人间乐园,是极具美感的风景图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自然风光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体现优美的自然美景和纯粹无暇的世外花源;②人文社会之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体现出热情好客和淳朴的民风。

在如此之世外美景中,令人充满无限向往和沉醉。

以上是我的答案,谢谢考官。

3.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重点是要体现怎样的意旨呢?【参考答案】“桃花源”这一人间美景是不能被我们找到的,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这是作者在脑海之中虚构出来的图景。

描绘和构思桃花源,作者是为了反衬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不堪。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十一)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十一)

2020年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卷十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 李商隐《夜雨寄北》C 白居易《观刈麦》D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A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

A 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B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D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4.写完古诗后,老师让学生对诗词整理,下列诗词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

A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B 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C 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D 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答案]A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

A 篆书B 行书C 楷书D 隶书[答案]B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明确论题B 梳理行文思路C 区分观点与材料D 把握论点及过程[答案]D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 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 说明条理清晰明了C 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 讲究语言准确并恰当[答案]C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A.《骆驼祥子》(老舍)B.《童年》(高尔基)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D.《忏悔录》(卢梭)【答案】A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婴儿一两岁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答案】D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课程评价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姜堰区初中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

姜堰区初中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

姜堰区初中语文面试题目及答案题目一:请简述《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及其作者范仲淹的写作背景。

答案:《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全文以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情感。

文章主要记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登楼时的感慨。

范仲淹在写作此文时,正值北宋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本人也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岳阳。

在这种背景下,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题目二:《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答案:在《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桃花源的。

他沿着溪水行船,发现溪水两岸的桃花异常美丽,便决定继续前行。

在溪水的尽头,他发现了一个山洞,洞口被桃花树覆盖。

渔人好奇地进入洞中,发现洞内别有洞天,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这里的居民生活安宁,自给自足,与外界隔绝,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变迁。

题目三:请分析《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

“学而不思则罔”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只是机械地学习,而不去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那么他的学习是无效的,就像没有学到一样。

“思而不学则殆”则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是空想而不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他的思想就会变得危险,容易误入歧途。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

题目四:《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辞表,表达了他忠诚于国家、尽职尽责的情感。

在文中,诸葛亮首先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怀念之情,然后陈述了自己在刘备去世后,继续辅佐刘禅,努力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的决心。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整篇文章充满了忠诚、忧虑、自责和坚定的情感。

题目五:请解释《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的含义。

最新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新)

最新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新)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和教案参考(最新)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1.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教师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窥”,必然是仔细的。

“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孰与”:与……比,谁……。

“美”:漂亮,形容词。

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3)“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

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地方”为古今异义词。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

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

“言”:说,批评,建议。

“进”:进谏。

“者”:相当于“……的”。

2.二读: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

(提出问题)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

(分析问题)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

大连初中语文面试题及答案

大连初中语文面试题及答案

大连初中语文面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题1. 题目:《桃花源记》中,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答案:渔人在溪流中迷路,偶然间发现了一片桃花林,随后沿着桃花林中的小溪前行,发现了桃花源。

2. 题目:《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表达方式是什么?答案:这句话采用了倒装句式,强调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

3. 题目:《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答案: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先帝的忠诚、对国家的忧虑、对个人责任的担当以及对后事的担忧。

二、现代文阅读题1. 题目:《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母亲充满了敬爱和感激之情,通过描述母亲的辛劳和无私,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 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态度是什么?答案: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充满了怀念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珍视和对成长过程中变化的思考。

3. 题目:《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答案:父亲在《背影》中是一个默默付出、深沉爱子的形象,通过父亲为儿子送行的细节描写,展现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三、作文题1. 题目:《我的梦想》答案:在这篇作文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想,描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和计划。

2. 题目:《一次难忘的经历》答案:学生可以叙述一次对自己影响深远的经历,描述经历的过程,以及这次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感悟和成长。

3. 题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答案:学生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介绍书籍的内容、作者,以及阅读这本书给自己带来的启发和影响。

四、古诗词鉴赏题1. 题目:《静夜思》中,李白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答案:李白通过描绘夜晚的月光和霜,以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动作,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2. 题目:《春望》中,杜甫对战争的态度是什么?答案:杜甫在《春望》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诗句,反映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2020上半年教师资格面试真题:桃花源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英国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东方城市,那里有着旖旎的风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土地,是一个宁静、安逸、悠远、知足、明朗、和谐的理想归宿。

人们常常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称为“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脚步,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3.疏通文意,教师进行纠正和强调。

4.梳理行文线索
(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不同片段。

(2)为故事的不同片段拟写小标题。

发现桃花源──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三)深入研读
1.走进桃源生活
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探究。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归纳,引导学生明确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从自然
风光、人文风情两个角度去思考。

)
(2)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村中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3)桃花源中的人“避秦时乱”之后为何“不复出”?渔人“──为具言所闻”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文中古今异义词
(1)鲜美,古:鲜艳美丽,今:(味道)新鲜
(2)交通,古:交错相通,今:指运输事业
(3)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4)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不管
(5)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四)拓展延伸
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桃源生活。

陶渊明为我们呈现的桃花源是一个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
理想社会,描写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
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隐含了作者对
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抨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五)小结作业
有人说陶渊明作《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怎样评价?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发现桃花源→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理想社会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认为本文的知识点和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言文,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是第一步要做的,其次就是要将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式讲解清楚。


于重点,文言文的教学往往会流于串讲文言知识,这是不可取的,
我们更应该关注文本所反映的内容。

比如《桃花源记》当中包含了
陶渊明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蕴含着老子的自然观,所以在教学
中应该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挖掘,提升学生的语文
素养。

2.你认为教授文言文时应突出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教材所选的文言篇章是千古传诵、文质兼美的佳作。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努力挖掘文言文中的审美因素,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一,享受文言文的形式美。

古人作文很重视文章的形式美,在写作方法上讲究对比、烘托、铺陈。

在布局谋篇上,有的出奇制胜,似铁骑突出;有的精雕细琢,如间关莺语;有的行文如山间流水;有的
落笔似林间惊鸿……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非常值得学习。

第二,享受文言文的情意美。

文学作品的优美,或壮丽,或朴素,或含蓄……无一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在文学创作中,不同
的内容都在寻求着可以完满表现它的形式;不同的形式总是尽力地表达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悟作品的理,品味作品的美。

这样,学生就会在美的探索中提高自己,在提高自己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