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整合教学教学课件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精品教学设计:第23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b303cfc65ce050876321391.png)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三首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设计意图:《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都在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同属爱国诗。
初三的诗歌教学肯定要紧扣考点的,近五年广州市中考的诗歌阅读都是第一题考词语解释,第二题考思想感情。
词语解释学生自己背就可以了,思想感情的归纳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主题型文本的诗歌整合教学。
设计比较简单,属于家常课的设计,因为有校公开课的任务,顺便上了校公开课。
教学课堂实录: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它们都是爱国诗。
师:是的,它们都是爱国诗,表达的都是爱国之情。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它们表达了怎样的爱国之情。
1师:学习这几首诗的主要任务是——屏显:【研学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一、定向自学,初读印象。
师:这里有些任务已经提前布置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我们的三个自读任务。
任务一的背诵其实是假期布置大家完成的,现在大家合上书本,齐背这三首诗。
《过零丁洋》开始——(生齐背)师:大家还是背得比较熟的。
现在我们来检查第二个任务字词解释,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的预习作业。
屏显:22.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2)留取丹心照汗青()(3)南安军()(4)今日又南冠()(5)已知泉路近()(6)毅魄归来日()(一生上来投影自己的预习作业,同学点评。
)师:同学写对了没有?生:“军”的解释错了,不应该是军营,军是指行政区划的一种,跟郡、府等同属路。
师:是的,你怎么知道的?生:注解有。
师:没错,标题的注解有。
我们看解释的时候也要关注标题的注释。
我就猜到有同学会因为这篇文章的题材误解为军队、军营,果然有同学中招了。
以后请记住,南安军相当于南安郡,这样就不会记错了。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别云间》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别云间》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9bf39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9.png)
本诗是夏完淳被逮捕,押解 去南京,诀别故乡时所作。
告别,诀别
上海松江区古称云间, 是作者家乡。他在这 里被逮捕。 别云间
寄居他乡,生活飘泊不定。 俘虏的代称。 三 年 羁 旅 客 ,今 日 又 南 冠 。
诗人参加抗清斗争至被捕,共三年。 无 限 山 河 泪 ,谁 言 天 地 宽 。
语出《左传》。楚人钟 仪被俘,晋侯见他戴着 楚国的帽子,问左右的 人:“南冠而絷者,谁 也?”后世以“南冠” 代被俘。
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吴郡富
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孙坚长子、吴大帝 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 群雄之一,孙吴的奠基者之一。建安五年(200 年)初,在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同年4月, 孙策在丹徒狩猎时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 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 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地下,指阴间。 已 知 泉 路 近 ,欲 别 故 乡 难 。 英勇的魂魄。 战旗。 天空之中。 毅 魄 归 来 日 ,灵 旗 空 际 看 。
从起兵抗清到现在离别故乡已三年,今日不幸又成了俘虏。山河破碎, 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阔。已经知道生命即 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中犯难。等到我英魂归来的那一天, 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
夏完淳15岁,从父允彝、师陈 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父死。 夏完淳与其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次年,兵败,遭到逮捕,被解 送南京。
《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 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整体感知 把握节奏,朗诵诗歌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 羁旅客,今日 又南冠。 无限 山河泪,谁言 天地宽。 已知 泉路近,欲别 故乡难。 毅魄 归来日,灵旗 空际看。
《留取丹心照汗青》ppt课件
![《留取丹心照汗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4baa5b8bd63186bdebbc28.png)
❖ ——屈原《离骚》,被放逐、面临着国破家亡的状况 下。
❖ 杜甫《春望》,三吏三别。Fra bibliotek❖ 陆游《示儿》 ❖ 普希金《致大海》(囚禁) ❖ 谭嗣同《题狱中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
两昆仑。” ❖ 李煜《虞美人》 ❖ 李清照《声声慢》(夫死家亡国破)“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尽凄凉。 ❖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 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 蜀,世传吕览。
人物介绍:
❖ 文天祥(1236—— 1283),原名云孙, 字宋瑞,又字履善, 号文山。吉州庐陵 (今吉安市)。南宋 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 国诗人。
❖ 字词;
❖ 卞( biàn )毓(yù)方 怦(pēng)然 凛(lǐn)凛而去
❖ 挽狂澜(lán) 社稷(jì) 独柱擎(qíng)天
❖ 煌煌(huáng) 颠簸(bǒ) 说 (shuì)客 戕(qiāng) 灭
❖ 衢(qú)州 葵藿(huò)
聒(guō)噪(zào) 不已
❖ 戟(jǐ)指 闹懵(měng)了 迭(dié)声 辚辚(lín)
❖ 枭(xiāo)雄 雍(yōng)容 戏谑(xuè) 撒(sā)手锏(jiǎn)
❖ 箴言(zhēn) 缧绁(léixiè) 恫 (dòng)吓( hè)
❖ 孛(bèi或bò)罗 乱髭(zī)倒竖 拽(zhuài)
气歌》。
❖ (1283年被元朝杀害) ❖ 按时间顺序。
❖ 一、概述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介绍他被 俘的情景。(总领全篇)
❖
宋·林升《题临安邸》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教学说课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教学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5d771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d.png)
朗读课文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 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 的浮萍。
理解内容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 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 照史册。
赏析送别
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 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 全的民族气节。因此,尾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 句。
赏析诗句
概括整首诗的内容:
首联
写诗人寒窗苦读考上功名,进入仕途;还写了诗人起兵抗 元的经历。
颔联
写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背诵这首诗。
再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能够体会诗人情感,学习爱国精神。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民族英雄,他 们浩然正气,舍生取义,大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及故事 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英雄文天祥写的过零丁洋让我 们用心去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细节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 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课堂小结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 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却由悲而壮、由抑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 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留取丹心照汗青ppt详解2
![留取丹心照汗青ppt详解2](https://img.taocdn.com/s3/m/20466cedf121dd36a32d82b0.png)
一、注音
卞 (biàn )毓( yù)方 怦( pēng)然 颠簸( bǒ )
独柱擎(qíng)天 戕( qiāng)灭 衢(qú)州
葵藿( huò)
秽( huì)土 聒(guō)噪
戟( jǐ )指
李煜( yù) 辚辚( lín )
戏谑( xuè ) 撒手锏( jiǎn )箴言(zhēn) 缧绁(léi xiè) 乱髭( zī ) 诘(jié)难 奸佞( nìng) 攘( rǎng)袂( mèi ) 心旌(jīng )
1、《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文标题中的副标题 “——文天祥千秋祭”与文章的构思、立意的 确定有关系吗?文章中哪些语句扣住了这个副 标题,试作简要分析。 2、比较阅读:
《罗曼·罗兰》、《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 篇课文与一般记叙生平事迹的传记有何不同之 处? 3、文天祥的宁死不屈的精神,在今天还有现 实意义吗?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 法。
下课啦!
二、释义 箴言: 劝诫的话。 诘难:追问,责难。 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
一次险。 奸佞: 奸邪谄媚的人。
笔走龙蛇: பைடு நூலகம்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摧枯拉朽: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跨。
心旌: 心旗。
1、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 么顺序写的?
1279年被元兵所俘,1280年被押送至北 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并于1283 年被元朝杀害的事情经过。 按时间顺序。
5、作者说:“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 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 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 一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 诗史上一些例子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作者用文天祥的两首诗 《过零丁洋》和《正气歌》贯穿 全文,首尾呼应,写出了诗人被 捕后在敌人的各种劝降、诱降面 前所表现的凛然正气和宁死不屈 的高风亮节,赞扬了他的爱国精 神。
留取丹心照汗青ppt14 粤教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留取丹心照汗青ppt14 粤教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052d38be23482fb5da4c45.png)
照
威武不能屈)
汗
青
三、 创正气歌(想象)
合作探究
文天祥的形象:
文天祥是一个胸怀崇高信念, 不为暴力所屈,不为名利所诱,舍 身成仁,慷慨就义,有着崇高气节、 高洁情操的中华民族英雄。
当堂背诵 文天祥《过零丁洋》 李煜《虞美人》 司马迁的箴言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 作者在第一部分认为,假如文天祥在被捕的 时候就死去,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 但同时作者又说:“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 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 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 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 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你认为文 天祥未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正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夜晚,只身前往杭州一家寺庙遁入空门,法号:演者。
这时的他已经是享誉国内外的名画家。
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来劝他还俗,但都被拒绝。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然答道:“我想来就来了”。这句话令多少人震惊。在现今的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心不为形役”?世俗的世界上让多少饮食男女承担了欲望的负载。他却轻松地从中走出,让人感叹也让人敬佩。
拓展延伸:
作者说:“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 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旋涡里 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 掷。”请结合对正气歌的认识,举出中国史诗 上一些例子谈谈你的体会。
• 文天祥的《正气歌》正是在他被俘之后, 在漫漫的囚禁生涯中,在人生最激烈、 最惨痛的旋涡里喷薄而出的,这是最悲 壮最高亢的诗歌。
17.有人背后称赞你,被你无意听到或者有人转告你。 18.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故乡,那里有老父母、老房子,小时候爬过的那颗树以及和自己爬过树的伙伴。
19.有几个朋友,无论空间距离远近,你们之间的感觉是那样的:相见亦无事,别来常思君。 20.和老朋友信物挂碍地度过一个怀旧的下午。
初中语文_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整合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整合教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61377a9b89680202d82590.png)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整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这三首诗,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学?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二、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诗歌。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领会诗人的品格。
三、检查预习1.背诵。
2. 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歌。
(1)干戈寥落四周星()(2)留取丹心照汗青()(3)南安军()(4)今日又南冠()(5)已知泉路近()(6)毅魄归来日()3. 关注拓展阅读,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拓展资料中文天祥的相关经历侧重他的哪段经历?(2)那夏完淳的经历跟文天祥的一样吗?(3)他们两个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四、合作探究屏显:(一)品其言这三首诗都写到了什么内容?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1.山河(1)三首诗共同写到了山河,他们诗中的山河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2)文天祥的那两首提到山河是自相矛盾吗?(3)夏完淳的“山河泪”,如何理解?2.死亡(1)依次找出写到“死亡”的诗句,体会诗人面对死亡是一种什么心态呢?(2)如果他们可以选择活下去,但可能失去尊严或者其他更重要的东西,你觉得他们会选择吗?(3)你觉得他们会选择《鱼我所欲也》中的哪句话狠狠甩在敌人的脸上?(让学生背出来。
)(二)悟其情屏显:1.找出三首诗中的抒情句。
2.结合抒情句,归纳三首诗的思想感情。
格式:写(叙述)了,表达了感情。
屏显:《过零丁洋》:追忆抗元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读其人屏显1.结合阅读链接所提供的资料,再读诗歌,然后与同学交流你的看法:文天祥是一个的人。
夏完淳是一个的人。
《过零丁洋》课件(共14张PPT)
![《过零丁洋》课件(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e14c0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67.png)
课堂练习:
1.诗中诗人以地形险恶来暗示处境艰危的诗
句是:
2.诗中使用比喻修辞,把国家形势和自己的 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抒发自己忧国伤怀之情 的诗句是:
再见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 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 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 国诗人,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 诗、词和散文作品。有《文山 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 《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俘之时,元军强迫 他随船去追击在崖山的南宋皇帝,元军都 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 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 拒绝,写此诗以明志。
(直抒胸臆)
全诗翻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 始的,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 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好山河被敌人侵占,国事如 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 生动荡不安,像被雨打漂泊无根 的水面漂浮。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 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过零丁洋》这首诗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经历与作者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写国破家亡以及自己的身世坎坷。
生取义的生死观。诗中概括了国破家亡 但他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字里行间透出的凛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
情,表现了作者在强敌面前视死如归的 零丁洋:即“伶丁洋”。
“惶恐”的意义就是“惊恐害怕”;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俘之时,元军强迫他随船去追击在崖山的南宋皇帝,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
初中语文_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整合教学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语文_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整合教学教学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d44c640242a8956aece492.png)
《过零丁洋》追忆抗元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 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 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 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 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读其人
)
• (3)南安军( 宋代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名 )
• (4)今日又南冠( 俘虏
)
• (5)已知泉路近( 黄泉路,阴间 )
• (6)毅魄归来日( 英魂,灵魂 )
(一)品其言
• 请同学们朗读三首诗,看都写到了什 么共同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悟其情
• 结合抒情句,请大家按下列格式归纳三首诗的 思想感情。
• 写出这样诗歌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
• 格式: 文天祥(夏完淳)是一个————的人。
拓展延伸
• 以“文天祥(夏完淳),我想对你说” 为开头,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以慰 藉他们的英魂。
布置作业
• 课下搜集整理我们学过的爱国诗篇, 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
学习目标
• 1.朗读、背诵诗歌。 •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 4.领会诗人的品格。
检查预习
• 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 读懂诗歌。
• (1)干戈寥落四周星( 战争
)
• (2)留取丹心照汗青( 史册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PPT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过零丁洋》PPT优秀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4fb1a4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7.png)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追忆诗人抗元的艰辛历程,表 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愿以死明志、为国捐躯 的豪情壮志。
写作特色
慷慨激昂,情景交融。 这首诗格调慷慨,语势磅礴。颈联巧用谐音,组成绝妙的双关句,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惶恐、孤苦的艰难处境。尾联直抒胸臆,慷慨悲 壮,是振聋发聩的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和对偶,描写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南 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 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颈联这两句妙在哪里?
双关 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当年的惶恐 和今日的零丁之感,表现了诗人的忧愤之情。构思巧妙,对仗 工整,寓意深刻,富有情味。地名和心境的巧妙结合,使这两 句诗成为千古绝唱。
背景介绍:
宋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兵败被俘。第 二年元月,元军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在今 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 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至崖山后, 元军首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 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 明志。
指遇到朝廷 选拔
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 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
春望
触景伤怀 忧思国家
泊秦淮
对世风时局的忧愤
爱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宁死不屈 正气凛然
过零丁洋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理解诗句的具体含义。(重点) 2.把握主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感受诗人大义凛然的 情操。(难点) 3.感悟诗人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共2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著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课件(共2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著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b9f680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4.png)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送到大都(今北京),文天祥誓不投降, 1282年三月,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文天祥对元世祖仍然是长 揖不跪。元世祖也没有强迫他下跪,只是说:“你在这里的日子久了, 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可以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 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 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么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 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1.比喻。用“风飘絮”比喻“山河破碎”,用“雨打萍” 比喻“身世浮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 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历经艰辛而动荡不安的情景。
(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因兵败曾诉说起惊恐不安的心情,如今行 经零丁洋又倍感孤苦无依。 内容理解: 上句追忆当年兵败时,忧念国事的心情;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状元(进士第一名)。历 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元兵渡江,文天祥起 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 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 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
他后期的诗作主要记述了抗击元兵的艰难历程,表现 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作品有《文山 先生全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课堂检测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
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__逢___起__一__经__,,_干__戈__寥落_四__周__星___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3《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课件 (共35张PPT)(优质版推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3《诗词曲五首》之《过零丁洋》课件 (共35张PPT)(优质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46b7a0fcf84b9d528ea7abd.png)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1、在21岁时因科举步入途。
2、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 兵抗元,已度过四年。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修辞手法:比喻
国家已经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 ,我自身安危不定,像被暴风雨抽打的 浮萍。
山河破碎风飘絮,
自主学习朗诵诗歌
一、注意停顿 二、注意重读 三、注意感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读欣赏
合作探究
•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我自幼刻苦攻读经书,取得功名在朝廷 做官,在抗元的稀疏战斗已度过了四年。
这首诗公元1279年正月元军进攻南宋 最后据点崖山,被俘的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船过零丁洋 时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其中的“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千古传 诵。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过零
朗读课文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一是两个地名, 第二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修辞手法:反问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应该留下 一颗赤胆忠心,垂名千史。
• 尾联:
•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生取义
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作者视死如归
的崇高民族气节。
回顾自己一生的重要经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南安军》《别云间》
学习目标
• 1.朗读、背诵诗歌。 • 2.借助注释,读懂诗歌。 •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 4.领会诗人的品格。
检查预习
• 解释以下划线词语,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 读懂诗歌。
• (1)干戈寥落四周星( 战争
)
• (2)留取丹心照汗青( 史册
• 格式:叙述了———,抒发了———感情。
《过零丁洋》追忆抗元艰辛经历,表现忧国之痛 和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 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 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 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读其人
• 写出这样诗歌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
• 格式: 文天祥(夏完淳)是一个————的人。
拓展延伸
• 以“文天祥(夏完淳),我想对你说” 为开头,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话,以慰 藉他们的英魂。
布置作业
• 课下搜集整理我们学过的爱国诗篇, 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
• (3)南安军( 宋代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名 )
• (4)今日又南冠( 俘虏
)
• (5)已知泉路近( 黄泉路,阴间 )
• (6)毅魄归来日( 英魂,灵魂 )
(一)品其言
• 请同学们朗读三首诗,看都写到了什 么共同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悟其情
• 结合抒情句,请大家按下列格式归纳三首诗的 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