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分类
第八章 泥石流
地
震
地震是释放地壳应力和地壳应变能量的重要方式 之一。地震特别是强震可显著降低表层的强度, 破坏自然斜坡的稳定性。地震所激发的滑坡等, 是地震力对斜坡变形的直接效应,7级以上的强震 还可产生大量地震断层,这些都直接增加了泥石 流固体物质来源。 地震对泥石流发育和分布的影响大小主要受地震 烈度的控制。一般在7度以上的地区,地震对泥石 流发育和分布影响显著。 舟曲处在汶川地震活跃带上,是地震重灾区之一, 地震导致舟曲的山体松动,极易垮塌
第二节
泥石流形成条件
地形条件 地质条件 气象水文
地形条件
地貌条件是形成泥石流的内因和必要条件,制约 着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影响泥石流的规模和特 性。 泥石流总是发生在陡峻的山岳地区,一般是顺着 纵坡降较大的狭窄沟谷活动的,可以是干涸的嶂 谷、冲沟,也可以是有水流的河谷。 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条件:主要是泥石流沟沟床比 降、沟坡坡度、坡向、集水区面积和沟谷形态等 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典型的泥石流流域 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区段:
公路 我国山区公路,尤其西部地区的公路,每年 雨季经常因泥石流冲毁或淤埋桥涵、路基而 断道阻车。川藏、川滇、甘川、川青、中尼、 川黔等山区公路断道均为泥石流、山洪、滑 坡所致,其中泥石流成灾的约占一半。 仅长江上游地区的公路交通,泥石流毁坏大 小桥梁1850 余座,堵塞桥涵2060座,冲毁 公路达1300公里左右,断道时间累计达 19875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31亿元左右 1985年川藏公路培龙沟特大泥石流冲毁汽车 80余辆,断道阻车长达半年以上。
(7)强烈风化的花岗岩。花岗岩在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 易形成深厚的风化壳,厚度达到50-100米,强风化带厚530米,呈砂土状,强度低,易于泥石流发育和形成。在高 寒地区以寒冻风化为主,岩体机械破碎,形成岩屑型风化 壳,也利于泥石流发育。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泥石流地质灾害勘察报告泥石流的相关概述一、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
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它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
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
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
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1]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二、泥石流类型划分及危害性分级2.1泥石流类型划分2.1.1按水源成因及物源成因可分为暴雨(降雨)泥石流、冰川(冰雪融水)泥石流,溃决(含冰湖溃决)泥石流;坡面侵蚀型泥石流、崩滑型泥石流、冰碛型泥石流、火山泥石流、弃渣泥石流、混合型泥石流等(参见附录A表A.1)。
2.1.2按集水区地貌特征可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2)。
2.1.3按暴发频率分:高频泥石流(一年多次至5年1次)、中频泥石流(1次/5~20年)、低频泥石流(1次/20~50年)和极低频泥石流(1次/>50年)。
2.1.4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可分为泥流型、水石型和泥石型泥石流(参见附录A表A.3)。
2.1.5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泥石流(重度1.60~2.30t/m3)和稀性泥石流(重度1.30~1.60t/3)。
(参见附录A表A.4)。
基于地貌特征的泥石流类型划分
基于地貌特征的泥石流类型划分倪化勇【摘要】科学分类是泥石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认识泥石流这一自然现象的重要基础.地貌位置或流域形态是目前泥石流类型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泥石流按地貌特征、流域形态类型分类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基于地貌特征的泥石流分类方案在泥石流识别方面存在的差异,包括坡面型泥石流的定性识别方法、坡面型泥石流与沟谷型泥石流的判定指标以及形成机理等;进而从科学性和实践性出发,提出可结合斜坡地貌与沟谷侵蚀演化过程,将泥石流划分为坡面型泥石流、冲沟型泥石流和沟谷型泥石流的划分方案.【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5(013)001【总页数】5页(P78-82)【关键词】泥石流分类;地貌特征;坡面型泥石流;冲沟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作者】倪化勇【作者单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3泥石流分类既是对泥石流内在规律和外部特征的概括,更是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和灾害防治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泥石流类型多样,形成机理复杂,系统科学的分类构成了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和防灾减灾实践的重要基础[1]。
目前,从事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分别依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基于地貌、基于水源、基于物源)与起动机理(基于力学)、运动过程与动力特征(基于流速、流量和总量)、物质组成与流体特性(基于颗粒组成、容重和黏度)、地貌演化与发展阶段(基于发生历史和频率)、堆积规模(基于体积)与成灾危害(基于灾情和损失)等方面建立起了分类体系[2-4],并在每个分类体系中进行了细分。
因此,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泥石流具有多种分类方法。
在众多的泥石流分类依据中,地貌是目前泥石流分类常用的依据之一。
无论是在个例研究还是区域特征研究,较多的专家学者都依据泥石流所处的地貌位置或沟谷地貌形态确定泥石流的类型[5],且多数采用了二分法,将泥石流分为了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1,3,4,6];少数对沟谷泥石流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5]。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分类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分类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条件;2、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3、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
(一)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条件制约着泥石流形成、运动、规模等特征。
主要包括泥石流的沟谷形态、集水面积、沟坡坡度与坡向和沟床纵坡降等。
1、沟谷形态典型泥石流分为形成、流通、堆积等三个区,沟谷也相应具备三种不同形态。
上游形成区多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状、漏斗状或树叶状,地势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固体物质聚集;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狭谷,沟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较宽阔的河谷,使碎屑固体物质有堆积场地。
2、沟床纵坡降沟床纵坡降是影响泥石流形成、运动特征的主要因素。
一般来讲,沟床纵坡降越大,越有利于泥石流的发生,但比降在10%-30%的发生频率最高,5%-10%和30%-40%的其次,其余发生频率较低。
3、沟坡坡度坡面地形是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主要源地一,其作用是为泥石流直接供固体物质。
沟坡坡度是影响泥石流的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数量和泥石流规模的主要因素。
一般有利于提供固体物质的沟谷坡度,在我国东部中低山区为10-30度,固体物质的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和坡洪堆积土层,在西部高中山区多为30-70度,固体物质和补给方式主要是滑坡、崩塌和岩屑流。
4、集水面积泥石流多形成在集水面积较小的沟谷,面积为0.5-10平方公里者最易产生,小于0.5-平方公里和10-50平方公里其次,发生在汇水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以上者较少。
5、斜坡坡向斜坡坡向对泥石流的形成、分布和活动强度也有一定影响。
阳坡和阴坡比较,阳坡上有降水量较多,冰雪消融快,植被生长茂盛,岩石风化速度快、程度高等有利条件,故一般比阴坡发育。
如我国东西走向的秦岭和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上产生的泥石流比北坡要多得多。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
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
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
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泥石流PPT课件
由人为弃碴形成
4
集中暴雨 2. 有充沛的水动力来源:冰雪融化
湖库溃决
3. 有陡峻的地形:流 形通 成区 区松 汇散 水物 区质供给区 沉积区
5
6
三. 泥石流分类:
按泥石流流域形态分类
标准型泥石流 沟谷型(河谷型)泥石流 山坡型泥石流
按流体特征分类:稀 粘性 性泥 泥石 石流 流: :固 固体 体< >4400% %, ,< >11..88
地面断裂:地面开裂、 错动。 斜坡破坏:斜坡产生崩 塌、滑坡。 地基效应:地面下沉、 砂土液化、塑流。
2. 地震力对建筑物的破坏: 地震力:地震波对建筑物产生的惯性力:
竖直力:建筑物竖直振动。
水平力:建筑物水平振动:P=
am a x g
Q
KcLeabharlann Q2021
§ 6.4 岩溶与土洞
一. 岩溶:可溶性岩石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地质作用 下形成的各种溶蚀现象。又叫喀斯特地貌。
泥流
按组成物质分类:水石流
泥石流
7
8
稀性流
9
泥石流 水石流
10
四. 泥石流沟的防治措施
排洪:环山渠
形成区:水土保持护坡:沟岸衬砌、锚固、灌浆、天沟排水
植被
流通区:拦碴:拦碴坝重格力栏坝坝
沉积区:排导:导排流导堤槽
明洞渡槽
山内隧道方案
绕避 架桥过河走对岸方案
11
流通区
12
流通区
成昆铁路上的泥石流导槽
如特大桥、长隧、大坝提高一度。
18
3. 地震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震,占90%。 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占7%。 陷落地震:山崩、巨型滑坡、地面塌陷引起的地震,占3%。 人工地震: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大水库、核试验、爆破等。
泥石流
泥石流读书报告土木142陈炜(14134203)一、概述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分别是: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
1.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空间条件,对泥石流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其主要方面在于地形形态和坡度是否有利于积蓄疏松固体物质、汇集大量水源和产生快速流动。
每一处泥石流自成一个流域,典型泥石流的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2.地质条件决定了松散固体物质来源、组成、结构、补给方式和速度等。
泥石流强烈发育的山区,多是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崩滑灾害多发的地段。
这样的地段,既为泥石流准备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也因地形高耸陡峻,高差对比大,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优势。
3.泥石流发生的水文气象条件是指暴雨给沟谷区域带来大量的汇聚水。
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搬运介质。
松散固体物质大量充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后,结构破坏,摩阻力降低,流动性增大,从而与水一起流动形成泥石流。
春夏季节高强度的暴雨使得沟谷的水流和泥石混合形成泥石流,且短时间内突然性的大量沿沟谷喷发出来,冲毁下游的建(构)筑物,造成泥石流灾害。
三、泥石流的分类及地貌1.分类1)按泥石流流域形态分类:标准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2)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分类:水石流型泥石流;泥石流型泥石流;泥水流型泥石流3)按泥石流体性质分类: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2.泥石流的地貌1)泥石流侵蚀地貌:破碎坡;基岩谷;角峰2)泥石流的堆积地貌:泥石流堆积扇;堆积垄岗;堆积龙头;堆积斑3)泥石流的侵蚀-堆积地貌:阶地;葫芦谷;多变谷;缝隙堆积基岩谷四、泥石流的防治1.泥石流的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
泥石流
灾后防病
• • • • • • • 1.注重临时性水源的卫生 2. 注意饮用水安全 3. 尽量不吃受水浸泡过的食物 4. 自行烹饪食物时注意卫生 5. 做好环境卫生 6. 卫生厕所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7.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自我防护
灾后防病
发生泥石流以后,灾区的卫生条件差,特 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 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 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 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 钩端曼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寄生虫病:血 吸虫病;虫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等。 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浸 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 皮炎、尾蚴性皮炎。 意外伤害有:溺水、 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 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 1981年7月9日凌晨1时30分,四川大渡河南 岸利子依达沟暴发特大泥石流。泥石流体 冲毁了成昆铁路尼日车站北侧跨越利子依 达沟口的利子依达大桥,并在几分钟内堵 塞大渡河干流,大渡河断流4小时后泥石流 大坝溃决。同日1时46分,由格里坪开往成 都的422次直快列车满载着一千余名旅客, 以40余公里的时速在桥位南侧奶奶包隧道 口与泥石流遭遇,列车车头和前几节车厢 翻入大渡河。经事后统计,此次灾难造成 300余人死亡,146人受伤,成昆铁路瘫痪 372小时,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是世 界铁路史上迄今为止由泥石流灾害导致的 最严重的列车事故。
4.危害
• 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 、来势凶猛、迅速之特点 。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 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 害程度比单一的崩塌、滑 坡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 和严重。
4.1对居民点的危害
•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 害之一,是冲进乡 村、城镇,摧毁房 屋、工厂、企事业 单位及其他场所设 施。淹没人畜、毁 坏土地,甚至造成 村毁人亡的灾难。
6-5 泥石流
萨尔瓦多地震引发泥石流1200多人遇难
85-80
地基效应 地震使建筑物地基的岩土体产生振动压密、下
沉、振动液化及疏松地层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导 致地基失效、建筑物破坏。
85-81
地基效应
地震引起砂土液化(台中港1-4码头)
85-82
85-83
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地震力是由地震波直接产生的惯性力。地 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由地面强烈的水平晃 动造成的。
85-84
思考题:
1.我们学过哪些地质灾害?它们是怎样定义 的?
作业题:
1.试论述滑坡的形成条件、防治原则及主要 防治工程措施。
2.试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主要防治措施。 3.试论述岩溶形成条件及主要防治措施。
85-85
(五)泥石流按发育阶段分期 1. 发育初期;2. 旺盛期;3. 间歇期
85-21
四、泥石流地区道路位置选择 及防治措施
掌握泥石流的独有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 选择好线路的位置是防治泥石流的最有效措 施。
85-22
一般来说,道路工程通过泥石流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绕避处于发育旺盛期的特大型、大型泥石流或泥石流 群,以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
85-54
2.跨盖 采用梁式基础或
拱形结构跨越溶洞、 沟槽等,或用刚性大 的平板基础覆盖沟槽、 溶洞。
隧道边墙下溶洞处理
85-55
3.灌注 对于埋深大,体积也大的溶洞,可通过钻孔
向洞内灌入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以堵塞洞穴。 4.排导 在查明水的来源情况、实地的地形、生产条
件和场地情况的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排导方法, 使水流改道疏干建筑地段;对洞穴或裂隙涌水可 用粘土、浆砌片石或其它止水材料堵塞等。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范本模板】
《工程地质学》期末课程论文学号11160080编写姓名傅澔乐专业班级土木1112班所属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提交日期5月6日泥石流成因与防治措施姓名傅澔乐学号11160080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土木1112班摘要:泥石流是产生于山区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它是由暴雨,冰雪融冰等水源激发的,还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发生发展,与山地环境的形成演化过程息息相关,是环境退化、生态失衡、地表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环境恶化的产物.人口的增长及在山区进行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通过对泥石流成因的分析,揭示出其成灾特点,并针对其成灾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防治措施,从而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一些经验和作法。
关键词:泥石流;形成原因;防治措施【Title】Formation of debris flow cau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Debris flow is a serious geological disasters produced in the mountains, it is heavy rain,snow and ice melting ice water excited,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pecial flood sediment stones.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bris flow,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mountain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ecological imbalance, surface structural damage, soil erosion,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roduct。
泥石流成因及预警措施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由于降水或融雪、冰川融水等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由泥沙石块等松散碎屑物质和水构成的特殊流体。
我国是多山国家,很多山区都遭受泥石流的威胁。
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明显变暖,很多地区降水量偏多,暴雨极易诱发泥石流。
通过对泥石流定义的阐述,探讨了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和分布区域,分析了泥石流发生的成因、危害,概括了泥石流的类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是山地突然暴发包含大量泥沙、石块等的洪流。
它是山区一种突发自然灾害,多发生在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强度较大的山区沟谷中。
泥石流是山地环境退化、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泥沙骤然流失的产物。
它的形成、发展,主要受控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大尺度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是加剧泥石流频率、强度等的重要原因。
泥石流灾害对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因此对泥石流进行探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8月7日22点左右,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1471人遇难,294人失踪。
泥石流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危害。
因此,进一步加深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做好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1. 泥石流的分布特点及分布区域1.1 泥石流的分布特点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受地形、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其分布特点如下:(1)集中分布:青藏高原与次一级的高原与盆地之间的接触带;接触带的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之间的过渡带。
(2)两侧分布:在接触带和过渡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
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堆积分布: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泥石流分类
泥石流分类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是由于山体崩塌、泥石混合物流动而形成的。
泥石流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沟道泥石流
沟道泥石流是指在沟道内形成的泥石流,通常是由于降雨过多、山体崩塌等原因导致的。
沟道泥石流的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较强。
2. 山坡泥石流
山坡泥石流是指在山坡上形成的泥石流,通常是由于山体崩塌、地震等原因导致的。
山坡泥石流的流速较慢,流量较小,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也不容忽视。
3. 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是指在滑坡上形成的泥石流,通常是由于滑坡体内的土石松动、水分增加等原因导致的。
滑坡泥石流的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也较强。
4. 冰川泥石流
冰川泥石流是指在冰川上形成的泥石流,通常是由于冰川融化、冰川崩塌等原因导致的。
冰川泥石流的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对周围
环境的破坏力也较强。
5. 洪水泥石流
洪水泥石流是指在洪水中形成的泥石流,通常是由于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等原因导致的。
洪水泥石流的流速较快,流量较大,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也较强。
以上是泥石流的主要分类,不同类型的泥石流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不同,因此在防范和应对泥石流灾害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泥石流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加强对泥石流的研究和监测,提高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和应对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崩塌、泥石流、滑坡区别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
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
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什么叫山地灾害?»山地灾害特指只在山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山区自然环境发展演化与人类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
山地灾害有哪些种类?»山地灾害的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山洪、冰崩、雪崩、水土流失等7种,前6种为突发性山地灾害,水土流失为渐进性山地灾害;也有人称为缓发性山地灾害。
泥石流、山洪、滑坡、崩塌是我国主要的山地灾害类型,是本科普专栏介绍的重点。
我国山地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我国有灾害性泥石流沟一万多条,滑坡数万处,崩塌数十万处,广泛分布在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秦岭、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燕山、太行山、长白山、天山和青藏高原等地区。
山洪分布更为广泛,除上海市以外,各省、市、自治区的山区都可能发生山洪灾害。
山地灾害的危害»中国是世界上受山地灾害危害最严重和暴发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泥石流安全教育
05
泥石流灾害预防与管理
泥石流灾害预防措施
建立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和完善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监测与评估
对泥石流灾害易发区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 和预警潜在的泥石流灾害风险。
生态保护与恢复
加强泥石流灾害易发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 提高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泥石流灾害管理策略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和完善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和责任主体,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灾后恢复重建
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及时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包括灾区清理、 基础设施修复和居民安置等。
宣传教育
加强泥石流灾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 识。
泥石流灾害预防与管理案例分析
02
03
科学救援
在救援过程中,应遵循科学原则 ,合理配置救援资源,提高救援 效率。
04
泥石流灾害应对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和完善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 预警信息,提醒受影响区域的人员采取防范
措施。
制定应急预案
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前,及时疏散和转移受影 响区域的人员,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疏散转移
制定详细的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各部 门和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预警信息传播渠道
确保预警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到可能受影响的地区,包括通 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
预警级别与响应措施
根据泥石流预警的级别,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 疏散、避难、抢险救援等,确保人员安全。
泥石流防范工程
泥石流防范工程规划
在泥石流易发地区,制定和实施泥石流防范 工程规划,包括水土保持、排水系统、护坡 工程等,以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高中地理】泥石流的分类
【高中地理】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
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可以按物质成分分类、按物质状态分类及其他分类。
一、按物质成分分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以分为三类:
1、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沙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2、以黏性土居多,不含少量沙粒、石块,黏度小,呈圆形仁和泥状的叫做泥流;
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沙粒、石块组成的谓之水石流。
二、按物质状态分类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两类:
一就是黏性泥石流,即为不含大量黏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就是黏性小,液态
物质占到40%~60%,最低超过80%。
水不是运送介质,而是共同组成物质,甜度小,石块
呈圆形漂浮状态,肆虐忽然,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小。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黏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
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
其堆积物在堆
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的表面形态类似于“石海”。
三、其他分类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
分为冰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沟的形态分为沟谷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
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为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为发
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石流的分类
1根据流域特征分
(1)标准型泥石流流域
流域呈扇形,能明显地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沟床下切作用强烈,滑坡、崩塌等发育,松散物质多,主沟坡度大,地表径流集中,泥石流的规模和破坏力较大。
(2)河谷型泥石流流域
流域呈狭长形,形成区不明显,松散物质主要来自中游地段,泥石流沿沟谷有堆积也有冲刷搬运,形成逐次搬运的“再生式泥石流”。
A、Ⅰ1、严重;
B、Ⅰ2、中等;
C、Ⅱ1、严重;
D、Ⅱ2、中等;
答案:A
A、标准型泥石流流域;
B、河谷型泥石流流域;
C、山坡型泥石流流域;
D、黏性泥石流流域;
答案:C
(1)按物质组成分为:
1)泥流:以黏性土为主,砂粒、石块少量,黏度大,呈稠泥状。
2)泥石流:由大量的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3)水石流:以大小不等的石块、砂粒为主,黏性土含量较少。
【例题11】按物质组成,泥石流分为( )。
2)稀性泥石流:水为主要成分,黏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前进,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性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例题12】按物质状态,泥石流分为( )。
A、黏性泥石流;
B、稀性泥石流;
C、水石流;
D、泥流;
答案:A、B
【例题13】含大量黏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黏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这样的泥石流为( )。
Ⅱ3
轻微
<l
<1
<30
注:1、表中流量对高频率泥石流沟指百年一遇流量;对低频率泥石流沟指调查历史最大流量。
2、泥石流的工程分类宜采用野外特征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定量指标满足其中一项的即可。
【例题15】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泥石流的工程分类宜采用( )的原则。
根据泥石流爆发频率划分为高频率泥石流沟谷和低频率泥石流沟谷,又根据破坏严重程度划分为3个亚类,见表19.2-1。
泥石流工程分类表19.2-1
类别
泥石流特征
流域特征
亚类
严重
程度
流域
面积
(km2)
固体物质
一次冲出量(×10m3)
流量
(m3/s)
堆积区面积(km2)
高频率泥石流沟谷Ⅰ
基本上每年均有泥石流发生,固体物质主要来源于沟谷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爆发雨强,小于2~4mm/10min除岩性因素外,滑坡、崩塌严重的沟谷多发生黏性泥石流,规模大;反之,多发生稀性泥石流,规模小。
A、稀性泥石流;
B、黏性泥石流;
C、水石流;
D、泥流;
答案:B
【例题14】在黏性泥石流中,关于水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不是搬运介质,而仅是组成物质;
B、水仅是搬运介质,而不是组成物质;
C、水不是搬运介质,也不是组成物质;
D、水既是搬运介质,又是组成物质;
答案:A
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分类
A、泥石流特征;
B、流域特征;
C、定量指标;
D、野外特征与定量指标相结合;
答案:D
【例题16】某地泥石流特征为:基本上每年均有泥石流发生,固体物质主要来源于沟谷的滑坡、崩塌;其流域面积为7km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该地泥石流分类为( ),破坏严重程度为( )。
A、泥流;
B、石流;
C、泥石流;
D、水石流;
答案:A、C、D
(2)按物质状态分为:
1)黏性泥石流:含大量黏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黏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水不是搬运介质,而仅是组成物质,黏性大,石块呈悬浮状态,爆发突然,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堆积物在堆积区不散流,停积后石块堆积成“舌状”或“岗状”。
多位于强烈抬升区;岩层破碎,风化强烈,山体稳定性差,滑坡、崩塌发育,植被差。沟床和扇形地上泥石流堆积新鲜,无植被或仅有稀疏草丛。黏性泥石流沟中、下游沟床坡度大于4%。
Ⅰ1
严重
>5
>5
>100
>1
Ⅰ2
中等
1~5
1~5
30~
100
<1
Ⅰ3
轻微
<1
<1
<30
低频率泥石流沟谷Ⅱ
泥石流爆发周期一般在10年以上。固体物质主要来于沟床,泥石流发生时“揭床”现象明显。暴雨时坡面产生的浅层滑坡往往是激发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泥石流爆发雨强,一般大于4mm/lOmin。泥石流规模一般较大,性质有粘有稀。
(3)山坡型泥石流流域
流域面积小,呈漏斗状,流通区不明显,形成区直接与堆积区相连,堆积作用迅速。由于汇水面积不大,水源一般不充沛,多形成重度大、规模小的泥石流。
2根据物质特征分
【例题9】根据流域特征,泥石流流域分为( )。
A、标准型;
B、河谷型;
C、山坡型;
D、A+B+C;
答案:D
【例题10】某泥石流流域面积小,呈漏斗状,流通区不明显,形成区直接与堆积区相连,堆积作用迅速。按流域特征该流域属于( )。
分布于各地构造区的山地。山体稳定性相对较好,无大型活动性滑坡、崩塌。中、下游沟谷往往切于老台地和扇形地内,沟床和扇形地上巨砾遍布。植被较好,常常是“山清水秀”,沟床内灌木丛密布,扇形地多已辟为农田。粘性泥石流沟中下游沟床坡度小于4%。
Ⅱ1
严重
>10
>5
>100
&g5
30~
10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