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3.5泥石流(讲义)

3.5泥石流(讲义)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五节泥石流【知识点分析】课堂导入:2010年8月,洪水夹杂着大量泥沙和石块袭击了甘肃省舟曲县城,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

造成这次灾难的是一种地质灾害泥石流一.泥石流的形成1.泥石流: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太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速度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如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2)人为原因:乱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破坏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

3.我国泥石流的特点①时间分布特点: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②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如太行山、黄土高原、秦岭、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我国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

4.我国多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我国山区面积广太,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流水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等。

二.泥石流的危害1.爆发特点:突发性和历时短。

2.危害:(1)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2)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3)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泥石流发生的前兆:(1)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2)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3)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2.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如图所示的逃生路线),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3.防御措施:(1)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2)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应及时搬迁和疏散;(3)植树造林;(4)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与防治

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与防治

泥石流灾害的原因与防治刘晴一、研究的动机近年来,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频发:(1)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其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计门诊人数2062人。

(2)8月11日18时至12日22时,陇南市境内突发暴雨,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致使多处交通路段堵塞,电力通讯设施中断,机关单位、厂矿企业和居民住房进水或倒水深度达到4米左右。

因此,泥石流及滑坡的原因是我们应该去研究,去想办法避免的。

二、研究的目的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剖析这个问题,我们才可以更好地避免泥石流,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安定,减轻更多的情感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三、研究方法我经过上网查询和阅览旧报查到了关于泥石流的信息,了解到了泥石流的频发地点,特点特征及危害等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后得到一些结论。

四、研究内容(1)泥石流概况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在中国,泥石流灾害多发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

泥石流也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2)泥石流发生的原因泥石流的发生有着一定的规律,有着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且其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相一致。

综上所述,当暴雨、洪水两者的活动周期是与季节性相叠加,常常形成泥石流活动的一个高潮。

当然,泥石流还有一定的诱发原因,除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一定的人为因素。

不合理开挖、弃土弃渣采石、滥伐乱垦,都会催化泥石流的发生,此外,其他灾害也会诱发泥石流的发生。

在这些方面,这要人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就可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几率。

泥石流教案

泥石流教案

泥石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掌握泥石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是由大量泥沙、石块、水等混合物组成的流体,具有高速度、高密度和强破坏力的特点。

(2)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形因素:陡峭的山坡、沟谷、峡谷等地形易于形成泥石流。

•气候因素: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地震因素:地震会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从而形成泥石流。

•人类活动因素:过度开采、滥伐森林等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泥石流的发生。

2. 泥石流的特点和危害(1)泥石流的特点泥石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速度快:泥石流的速度可达数十公里每小时。

•密度大:泥石流的密度比水大得多,可达1.5~2.5吨每立方米。

•破坏力强: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可以摧毁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难以预测:泥石流的发生难以预测,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2)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泥石流的高速度和强破坏力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破坏生态环境:泥石流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泥石流的发生会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3. 泥石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1)泥石流的预防措施泥石流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森林、草地等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防护工程建设:建设防护林带、拦沙坝、护岸等防护工程,减少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2)泥石流的应对措施泥石流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建立泥石流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

中学地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探讨教案

中学地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探讨教案

中学地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探讨教案引言:地理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而泥石流作为一种灾害性质严重、影响广泛的自然灾害,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学地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措施,以期提高学生对地理灾害的认知,并增强他们的防灾意识。

1.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是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山地坡面上的土石松散并流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主要的形成原因包括地质构造、降水、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等。

首先,地质构造是泥石流形成的基础。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某些地区存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地质条件。

如果地质构造不稳定,容易导致山体崩溃,从而形成泥石流。

其次,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雨、暴雨等极端天气会导致山区土壤水分饱和,使得土壤流动性增加,促使泥石流的形成。

另外,植被覆盖也对泥石流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如果植被覆盖丰富,植被根系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减少土壤的流动性,从而降低泥石流的形成可能性。

最后,人类活动也是泥石流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采矿活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以及乱伐森林等人为因素都会导致景观的破坏,进而引发泥石流。

2.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由于泥石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了降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率,人们采取了许多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地质灾害监测能力是预防泥石流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监测预警系统,了解地质灾害的形势动态,提前采取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的损失。

其次,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规划管理也是降低泥石流灾害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

科学合理地规划各个区域的土地利用,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建设,从而减少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另外,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是预防泥石流的有效途径。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增强植被的覆盖能力,可以减缓土壤的流动性,降低泥石流发生的概率。

最后,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也是预防泥石流的重要方面。

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增加防灾知识,培养自救互救的能力,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2.掌握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泥石流的危害和影响。

3.泥石流的预警和预防措施。

4.泥石流的应急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泥石流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力。

2.讲解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0分钟)向学生介绍泥石流的定义,并简要讲解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如降雨量过大、地质条件不稳定等。

3.讲解泥石流的危害和影响(15分钟)详细介绍泥石流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危害和影响,如房屋被冲毁、道路被阻断、农田被埋等。

4.讲解泥石流的预警和预防措施(20分钟)a.预警措施:介绍泥石流的预警系统,包括监测设备和预警信号的传递方式。

b.预防措施:讲解泥石流的预防方法,如植被恢复、坡面加固、排水系统建设等。

5.讲解泥石流的应急处理方法(20分钟)a.逃生技巧:教授学生在泥石流来临时的逃生技巧,如选择安全地带、迅速撤离等。

b.紧急救援:介绍泥石流发生后的紧急救援方法,如报警求助、自救互救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预防泥石流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泥石流的相关情况,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2.互动讨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发生的泥石流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五、教学评价1.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泥石流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预防泥石流的建议。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图片和视频资源:展示泥石流的图片和视频,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延伸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泥石流的实际情况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

泥石流的形成与预防

泥石流的形成与预防

泥石流的形成与预防泥石流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由于其突发性和强烈破坏力,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泥石流的形成机理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泥石流的定义、形成机制以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是指由于山洪、暴雨等原因,长期堆积的山坡上的泥土和石头等松散物质在大量的水的冲刷下,形成泥浆状流体从山上迅猛地冲下来的现象。

泥石流常常伴随着高速冲击力,摧毁建筑物、农田和道路,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那么,泥石流是如何形成的呢?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坡面水力剪切力、坡面沟壑的形成和坡面土壤的流失。

首先,坡面水力剪切力是泥石流发生的核心条件。

当暴雨或山洪来袭时,大量的水流会将坡面土壤冲刷,形成剧烈的水力剪切力。

其次,坡面沟壑的形成加剧了泥石流的发生。

水流通过侵蚀、汇聚和加深等作用,形成大量的沟壑和沟槽,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通道。

最后,坡面土壤的流失是泥石流的直接原因。

水流的冲刷作用导致土壤的松散和溶解,随着坡面的坍塌,更多的土壤被冲刷到沟道中,形成泥石流。

针对泥石流的危害,人们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泥石流的关键在于减弱泥石流形成机制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从而达到减轻破坏的目的。

首先,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是预防泥石流的基础。

科学规划山区的土地利用,避免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尤其是保护河岸和山脚地带。

其次,加强植被保护是预防泥石流的重要手段。

植被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流的侵蚀,是防止泥石流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因此,在山区进行植被恢复、退耕还林和植物保护等工作非常重要。

此外,建设护坡、挡土墙等工程也能有效地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这些工程可以减少坡面的土壤流失,减缓水流速度,从而降低泥石流的破坏力。

除了上述的预防措施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监测预警技术来预防泥石流。

通过利用遥感卫星、激光雷达等技术手段,可以及时监测到山区的地形变化和流域的水文状况,提前预警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

拦蓄泥沙、稳固滑坡、节节拦蓄、减缓沟底坡度; 稳固滑坡、崩塌体,拦蓄泥沙; 加固边坡、岸坡,增强坡体抗滑抗流能力; 降低坡角,削弱泥石流侵蚀力; 稳固沟床,防止泥石流下切
工 程 措 施
排 导 工 程
导流堤工程 顺水坝工程 排导沟工程 导槽工程 明硐工程 改沟工程
排导泥石流,防止泥石流冲淤; 调整导流向,排泄泥石流; 排泄泥石流,防止泥石流漫溢; 在道路上方或下方筑槽排泄泥石流; 以明硐形式排泄泥石; 将泥石流沟口改至相邻沟道
措 施
工 程 治 水 工 程
工程项目 蓄水工程 引水工程 截水工程 控制冰雪融化工程
防治项目 调蓄洪水,避免或减缓洪峰; 引、排洪水,减缓、控制泄洪量; 拦截上方滑坡或水土流失地段径流; 人为促使冰雪提前融化,控制避免大量冰雪提前 融化,加固或预先铲除冰碛堤
治 泥 工 程
拦坝、谷坊工程 挡墙工程 护坡、护岸工程 削坡工程 潜坝工程
适度放牧 圈养 分区轮牧 改良牧草 选择保水保土牧草
牧业 工程
保持牧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护养草场,减轻水土流失; 防止草场退化和水土保持能力降低; 提高产草率,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减轻水土流失; 提高保水保土能力,削减土壤侵蚀
(生物防治一览表)
(山坡鱼鳞坑)
(山坡梯田)
(水源涵养林)
结语
•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国 家之一,为了做好未来泥石流防治工作, 我们应该加强泥石流基础理论研究,提高 泥石流预报精度,更为重要的是合理地对 我们所共同拥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我们希望X的悲剧不再重演,我们更默默祝 福祖国大地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明天!
3.泥石流综合治理措施
• 1.工程防治 • (1)在泥石流沟上方修筑桥梁、涵洞跨越避险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 道,又能保证道路的畅通。 • (2)在泥石流下方修筑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从上方 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响。 • (3)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设施修筑护坡、挡墙、 顺坝和丁坝等防护工程,从而抵御泥石流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 等危害。 • (4)修筑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导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 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 • (5)修筑拦砂坝、固床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拦挡工程, 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 量,以减缓泥石流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一、教案背景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发生在山区和河谷地带。

它由于雨水过多或地震等自然因素引起,造成土壤和岩石流动,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具有破坏力强、速度快的特点,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预防泥石流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对泥石流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掌握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泥石流的特点和破坏力;3. 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4. 泥石流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自救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地质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PPT和图片展示,讲解泥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和破坏力。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泥石流发生后会造成如此大的破坏。

3. 案例分析(15分钟)选择一些泥石流发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

4. 预防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 建设防护设施:修建护岸、挡土墙等,减少泥石流的冲击力;- 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增加土壤的保持力,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合理规划和管理:避免在泥石流易发区建设重要建筑物和人口密集区。

5. 模拟演练(30分钟)设置模拟泥石流的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演练。

每个组别有一定的时间来制定应急措施和自救方法,并在演练中实施。

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 总结(10分钟)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预防泥石流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责任。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意识。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等;2. 学生提交书面作业,包括对泥石流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总结;3. 小组演练的评价,包括制定的应急措施和自救方法的合理性和实施情况。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一、教案背景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发生在山区或陡峭地形的地方。

它是由于降雨过程中,大量的雨水混合着土壤、石头和其他碎片,形成泥浆状物质,迅速流动而形成的。

泥石流的流速快、冲击力强,对人类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预防泥石流成为了山区地方政府和居民的重要任务。

二、教案目标1. 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掌握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教案内容1.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重点解释降雨过程中土壤流失、山体坍塌、河道堵塞等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

2. 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潜在的泥石流危险区建设居民区、工厂等重要设施。

(2)加强植被保护:通过植被的种植和保护,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持力,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3)建设防护设施:如建设拦河坝、挡土墙等工程措施,以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冲击力。

(4)加强监测预警: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降雨情况和地质变化,提前预警,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 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2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泥石流发生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4.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回顾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预防和应对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通过问答、小结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案实施步骤1. 教师准备教案所需的图片、视频等教具和材料。

2.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泥石流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3. 教师按照教案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泥石流》教学说课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泥石流》教学说课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泥石流》教学说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泥石流》。

主要内容包括:泥石流的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泥石流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掌握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教学重点:泥石流的概念;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动画视频、泥石流防治措施的图片、教学PPT。

2.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动画视频,引发学生对泥石流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泥石流?它有哪些危害?”2. 新课内容:讲解泥石流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引导学生了解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的泥石流案例,让学生了解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个泥石流案例,并提出防治措施。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分享各自的想法。

7. 课后实践:布置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地质环境,了解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方,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六、板书设计1. 《泥石流》2. 内容:(1)泥石流的概念(2)泥石流的成因(3)泥石流的危害(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5)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泥石流的概念及成因。

(2)列举泥石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3)如果你身边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方,请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泥石流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但在自我保护方法的掌握上还有待提高。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泥石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和环境。

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

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 物理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物理条件,如地势险峻,地面坡度大,易产生坡面滑动,崩塌、滑坡等类型的地质灾害。

2. 水文条件降雨、雪融等水文条件是泥石流形成的必要条件,湿润的环境能够使得山体土壤的黏着力减少,岩石的内部纯度下降,产生岩石崩塌。

3. 地质条件泥石流形成还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如地下水位高、地面土壤可渗透性差、破碎岩层网络等。

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1.预测监测防控对于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要建立多次、全方位的防治监测系统。

利用地质雷达、监测卫星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地质灾害的活动情况,对泥石流活动进行预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是泥石流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可以采用隧道、堤坝等结构防止泥石流的流动。

墙壁的防护工程可以防止泥石流的堆积,以及减小泥石流造成的破坏。

3.宣传教育公众的防护意识和知识水平非常重要,要启动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的改进,增强公众对于自然灾害的防灾意识,加强公众对泥石流的科学认识,提高公众对灾难发生的预警能力。

4.生态治理泥石流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对山地生态进行合理整治是重要的防治策略。

适当措施的生态治理可以减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提高山体环境的质量,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

综上所述,泥石流是由特定的地理、气候、地质等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预测监测、工程治理、宣传教育、生态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的灾害的有效方法。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泥石流》教学说课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泥石流》教学说课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泥石流》教学说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三节《泥石流》。

详细内容包括:泥石流的定义、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析泥石流发生的相关因素,了解我国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难点:分析泥石流发生的相关因素,理解泥石流的防治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泥石流视频、泥石流模型。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泥石流视频,让学生感受泥石流的威力,激发学生对泥石流现象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泥石流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治泥石流的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反馈: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泥石流2. 内容:定义:泥石流的定义成因:泥石流发生的原因危害:泥石流的危害防治措施:泥石流的防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泥石流的定义和成因。

请列举三种泥石流的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答案:泥石流是由大量泥沙、石块和水分混合而成的流体,主要成因是地形陡峭、降水集中、土质疏松等。

危害:破坏房屋、损害农作物、堵塞交通等。

防治措施:植树造林、修建拦砂坝、加强监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泥石流的概念、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有了基本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如何预防泥石流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对泥石流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危害;2. 掌握泥石流的预警信号和应急避险措施;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a. 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是由大量的泥沙、石块和水混合而成的流体,具有较大的破坏力。

b.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降雨量过大、地质条件不稳定、植被破坏等因素导致。

2. 泥石流的危害a. 对人类的危害:泥石流能够迅速冲击、淹没和掩埋人类居住区、农田和交通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b.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泥石流会破坏植被、土壤和水源,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3. 泥石流的预警信号a. 降雨量预警: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降雨量预警,判断是否可能发生泥石流。

b. 地质灾害预警:通过地质监测仪器监测地质变化,提前预警泥石流的发生。

4. 泥石流的应急避险措施a. 逃生路线规划:了解周围地形、道路和避难场所,制定逃生路线和应急计划。

b. 避险场所选择:选择高处、远离河流和山坡的地方作为避险场所。

c. 自我保护技能:学习游泳、攀爬和急救等基本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上的泥石流事件,让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 视频教学法:观看相关泥石流预防知识的教学视频,直观展示泥石流的形成和应对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提出针对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五、教学评价1. 参预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预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的活跃程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作业,包括填写泥石流的预警信号和应急避险措施等。

3. 测试评价: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泥石流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视频:提供泥石流的形成、危害和预防措施的教学视频。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预防泥石流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对泥石流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预警信号、防范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他们在面对泥石流灾害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熟悉泥石流的特征和危害。

3.掌握泥石流的预警信号和防范措施。

4.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教学内容1.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a.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是由大量泥沙和石块等物质混合而成的流体,通常在山区、陡坡和河谷等地形条件下形成。

b.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降雨、地震、冰川融化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开辟、森林砍伐等人为因素。

2.泥石流的特征和危害。

a.泥石流的特征:流速快、冲击力大、破坏力强、携带能力强等。

b.泥石流的危害:破坏房屋、冲毁道路、淤埋农田、造成人员伤亡等。

3.泥石流的预警信号。

a.降雨预警:持续降雨、暴雨、短时强降雨等。

b.地质灾害预警:地震、地面裂缝、地面松动等。

c.水文预警:河水水位上涨、河水颜色变浑浊等。

4.泥石流的防范措施。

a.工程措施:建设泥石流防护堤、挖掘泥石流拦污沟、修筑泥石流拦挡墙等。

b.植被措施:加强植被保护,特别是在山区进行植树造林,以增加土壤的抗冲性。

c.人工干预措施: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泥石流灾害的预警能力,及时疏散人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泥石流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泥石流灾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泥石流的预警信号和防范措施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泥石流灾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泥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和特征,引导学生认识泥石流的危害。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泥石流灾害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并讨论可能的防范措施。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山区发生大规模的土石流动现象。

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危险性强的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普及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危害特点和预防措施。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2. 泥石流的危害特点和影响因素。

3. 泥石流的预警和预防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泥石流的破坏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传授(2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泥石流的危害特点和影响因素。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泥石流的破坏力和危险性。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总结泥石流的危害特点和影响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泥石流的发生,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4. 情景模拟(20分钟)教师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泥石流情景中,体验应对泥石流的紧急情况。

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模拟泥石流来袭时的逃生和互助行动。

5. 预防措施讲解(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泥石流的预警和预防措施,包括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防护工程的建设和社区居民的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表现。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泥石流的问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引言概述: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泥石流的认识,预防泥石流的发生,本文将介绍一个预防泥石流的教案。

该教案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的危害、预防泥石流的方法和应对泥石流的措施。

一、泥石流的基本概念:1.1 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是由降雨、融雪、地震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泥沙和石块混合物沿山坡向下流动的现象。

1.2 泥石流的特点:泥石流具有流速快、流量大、侵蚀力强等特点,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1.3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如陡坡、松散的沉积物和充足的水源等。

二、泥石流的成因:2.1 降雨因素: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因素,过大的降雨量会导致土壤饱和,使其失去支撑力。

2.2 地震因素:地震会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从而诱发泥石流的发生。

2.3 地质构造因素: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导致山体的不稳定,从而增加泥石流的发生风险。

三、泥石流的危害:3.1 对人类的危害:泥石流的流速快且冲击力强,对人类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3.2 对土地和农田的危害:泥石流会带走大量的土壤和农田,导致农作物的死亡和土地的荒漠化。

3.3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泥石流会破坏生态系统,导致植被减少、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四、预防泥石流的方法:4.1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在泥石流易发区进行建设,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4.2 工程措施:采取防护措施,如建设泥石流拦挡坝、挡土墙等,减缓泥石流的流速和冲击力。

4.3 生态修复: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五、应对泥石流的措施:5.1 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泥石流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

5.2 疏散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散计划,确保人员能够及时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

5.3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泥石流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中学地理泥石流防治措施教案

中学地理泥石流防治措施教案

中学地理泥石流防治措施教案一、泥石流概述泥石流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是在陡坡沟壑区域中由于降雨或融雪导致土石松动并流动的现象。

由于泥石流的独特性质,对于中学地理教案的制定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学地理泥石流防治措施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掌握泥石流防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熟悉中国在泥石流防治方面的成就和经验。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内容1.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1)泥石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地质因素、地表因素和人为因素。

(3)泥石流的发展过程和破坏特点。

2. 泥石流防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泥石流防治的意义和目标(2)泥石流防治的基本原则:综合防治、分类施策。

(3)泥石流防治的主要方法:预测预报、控制减灾和防范。

3. 中国在泥石流防治方面的成就和经验(1)中国的泥石流灾害现状和分布特点(2)中国在泥石流防治方面的成就和经验(3)中国采取的主要泥石流防治措施和案例。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观察实验活动:(1)准备工作和实验设计(2)分组进行水土流失试验(3)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2. 讨论和分析案例:(1)提供泥石流防治案例(2)小组讨论案例并提出防治措施(3)集体讨论和总结案例分析3. 实地调研和报告:(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2)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展示五、教学评估1. 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活动并撰写实验报告。

2. 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3. 学生完成实地调研并撰写报告,展示调研成果。

六、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引起对地质灾害的重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治措施。

可以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他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如滑坡、崩塌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形式主动参与,提高了对泥石流防治措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丰富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中班防泥石流安全教案【三篇】

关于中班防泥石流安全教案【三篇】

关于中班防泥石流安全教案【三篇】教案一: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到什么是泥石流,以及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图片等方法向学生们介绍什么是泥石流,并解释泥石流对人们的危害。

2. 分享一些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如在山区遇到降雨时应尽快撤离,避免靠近河流和山坡等危险地带。

3. 教授学生们如何识别泥石流的迹象,如有杂草、树木、石块等大量被冲走,河流水位突然上涨等。

教学步骤:1. 介绍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们回答问题确保他们理解了所学内容。

2. 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迹象,判断是否为泥石流的迹象。

3. 分组活动:请学生们分组讨论,设计一张海报,向其他同学宣传防泥石流的知识。

4. 分享海报: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海报并讲解。

5. 总结:回顾本课的内容,强调学生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教案二:泥石流的危险和防御措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泥石流的危险和防御措施。

教学内容:1. 介绍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向学生们解释泥石流的危险性。

2. 分享一些常见的泥石流防御措施,如修建泥石流防护堤、设置泥石流监测站等。

3. 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可以防御泥石流的创新措施。

教学步骤:1. 介绍泥石流的危险性,并提问学生们泥石流对人们的危害。

2. 介绍常见的泥石流防御措施,并请学生们分组讨论其他可能的防御措施。

3. 分享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得出的防御措施。

4. 角色扮演:安排一些学生扮演泥石流防御专家,分享他们设计的创新措施,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5. 总结:回顾本课的内容,强调学生们对泥石流的危害和防御措施的理解。

教案三:发现泥石流迹象的实地考察活动目标: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们学习如何发现和识别泥石流的迹象。

教学内容:1. 准备实地考察的物资,如照相机、塑料袋、笔记本等。

2. 在安全的环境下,带领学生们前往山区进行考察,寻找泥石流的迹象。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

预防泥石流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地质构造、地表覆盖和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山区土石体失稳并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具有速度快、破坏力强的特点,对人类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预防泥石流灾害,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本教案将介绍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掌握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a. 地质构造:山区地质构造不稳定,易发生滑坡和崩塌。

b. 地表覆盖:植被稀疏、土地开发不当等导致土壤暴露,易被雨水冲刷形成泥石流。

c. 降雨:大雨、暴雨等降水过程中,山区土壤饱和,失去支撑力,形成泥石流。

2. 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a. 植被恢复:加强山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增强土壤的保持力,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b. 土地治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滥伐森林,减少土壤暴露和泥石流的形成。

c. 监测预警: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及时获取泥石流信息,提前预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d. 疏散避难:制定泥石流灾害应急预案,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3. 学生活动a.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b.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泥石流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了解泥石流的破坏力和危害性。

c.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根据所学知识和方法,设计一份泥石流预防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d. 游戏体验:设置泥石流逃生游戏,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预防泥石流的应对措施。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评估:根据小组展示的泥石流预防方案,评估学生对预防泥石流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游戏体验评估:观察学生在泥石流逃生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应对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泥石流的情况,并与当地防灾部门进行交流。

班会策划防范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班会策划防范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班会策划防范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班会策划:防范暴雨引发的泥石流一、背景介绍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本次班会策划将重点介绍预防泥石流的相关知识和应急措施。

二、泥石流的成因及特点1. 成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主要是由山体来水、降雨强度大导致土石流体产生和流动。

2. 特点:泥石流具有浓度大、速度快、冲击力强等特点,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三、泥石流的预警和预防1. 泥石流预警系统:介绍国家和地方对于泥石流预警的相关系统和标准。

2. 预防措施:a) 加强监测与预报:介绍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与手段,如观测站、监测设备等。

b) 山体治理与防范:探讨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植被恢复、盆地治理、加固房屋等。

c) 安全疏散与避险场所:提醒同学们了解逃生路线和避险场所的选择,学习如何应对泥石流威胁。

四、个人防护与自救技巧1. 个人防护:介绍同学们戴水镜、头盔等个人防护用具的重要性。

2. 自救技巧:a) 逃生技巧:指导同学们如何选择和使用逃生工具,如绳索、生命救生圈等。

b) 求生技能:讲解同学们在泥石流发生时如何判断形势,寻找安全点,保护自己和他人。

五、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通过对于国内外泥石流灾害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对于我们预防泥石流的重要教训和启示,提醒同学们时刻保持警惕。

六、班级实践活动1. 仿真演练:组织同学们进行泥石流的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

2. 策划参观:组织同学们参观泥石流灾害遗址,明确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增加观察和思考。

3. 小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分享怎样在日常生活中防范和应对泥石流灾害。

七、结语通过本次班会策划,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保障生命安全。

备受关注的泥石流灾害,将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减少其危害,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以说,正是此次降雨过程局地性强、短 时强度大、突发性强的特点,引发了舟曲 县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 (2)土质
• 泥石流的发生与土质密不可分.
• 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 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 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 山坡 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 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 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
• 先是森林,再是水利,最后是矿产,对于 当地自然资源的掠夺就像嚼甘蔗一样,一 节一节地把舟曲嚼干。(南方周末)
• (2)不合理的开发与规划
• 有关城市规划的专家表示,舟曲泥石流频 发却未引起城市规划的足够重视,这也许 是此次泥石流灾害给我们最大的教训之一。 无论如何,城市和村庄的建设应该更具规 划性,至少应该避开水口,这样泥石流到 来时,也不至于遭遇灭顶之灾。
泥石流的成因与防治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 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 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 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 江、形成堰塞湖。据中国舟曲灾区指挥 部消息,截至21日,舟曲“8·8”特大泥 石流灾害中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累 计门诊人数2062人。
• 3.建立健全城镇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 • 我国的城镇泥石流主要由暴雨激发,泥石流监测与暴雨监
测紧密相连。目前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水平较低,随着新 技术的应用,应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研发新型的泥石流监 测预警体系,并在已有的泥石流区域短期预报结果的指导 下,利用中国气象局建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建立城镇泥 石流短临预报系统,从而构成由短期预报、短临预报和临 灾警报的监测预警报体系。在泥石流监测、预警和预报设 施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建立集监测、预报、警报、临灾预 案于一体的减灾决策支持系统,保障超标准的特大泥石流 发生时不但可以提前做出预报,而且还可在泥石流来临时 发出警报,并确保有序地撤离危险区人员和及时有效地进 行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高城镇泥石流防治工程设防标准。提高设防标 准必然降低防治工程的投保比例,对于一些小 城镇可能达不到建设防治工程的投保比例要求。 这主要与投保比例的计算方法有关,过去的投 保比例计算为防治工程的投资除以被保护对象 的经济价值,并没有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考虑 进去。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应把保护人的生命 安全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投保比例的计算。
(灾后舟曲)
1.泥石流成因
• 1.自然方面 • (1)强降水 • 泥石流是山区暴.地表含水达到饱和状态,又遇短时大 暴雨或特大暴雨,是产生泥石流的基本条件.
• 以舟曲为例:
• 8月7日20时至8日5时,甘肃省甘南州出现 分布极不均匀的降雨天气,降雨量一般在 5—30毫米之间,局地有暴雨。
• 2.人为因素 • (1)生态破坏 • 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加剧了地表的恶化,从而导
致泥石流发生的概率增加.例如,甘肃南部的舟曲曾 有”陇上江南”的美称.而从陇上江南到泥石流多 发地,舟曲只用了短短半个世纪. • 相关资料显示:舟曲县原有林业用地总面积29 1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5%,其中森林面 积12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770万立方米。 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为44.7%,远远高于甘肃 省的平均水平(7.48%),也高于全国平均 水平(22%)。
• (3)地形 • 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
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 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为瓢 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 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 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 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 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 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 以舟曲为例,在此次灾害发生的三眼峪沟口至月圆 村段,河道全部被开发为耕地;月圆村以下至白 龙江段,河道则完全被住房所取代,只在中间留 下一条不足5米的行洪道。在这次灾难中,河道 中的建筑物全被冲毁
2.我国城镇泥石流防治
• 1.适当提高防治工程的设防标准。 • 2010年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再次警示,必须提
• 地震的影响
• 发生在山区的强烈地震之后,岩层破裂,地表破碎, 暴雨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严重,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 动力和触发条件.在地震力的反复震动冲击下,斜土 实体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发展成严重的滑坡.
• 对舟曲泥石流来说,汶川地震的影响是重要因素之 一。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 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因地震造成 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到5年时间才能消除,但目前 距离汶川地震发生仅2年多时间。
• 2. 改造老旧泥石流防治工程。
• 对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防治工程规划不合理的老旧防治 工程,必须根据新的设防标准,利用最新的防治技术,进 行新的规划和设计,建设新的泥石流防治工程;对于防治 工程规划较为合理但设防标准偏低的防治工程,必须在原 防治工程基础上进行改建或扩建,使工程达到新的设防标 准,提高防御泥石流的能力;对于规划设计均合理,但因 泥沙淤积而导致防护功能降低或防治工程受到一定破坏的, 必须进行清淤和工程修复,确保工程运行状态良好,但对 于破坏严重的工程,必须拆除重建;对于所有城镇泥石流 防治工程均应设置预算工程清淤和维护资金,定期维护, 确保防治工程和监测预警系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 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 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 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 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 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 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 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 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过度的水电站开发后,当地在沿江城 镇又开始进行了火红的房地产开发,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论证,大量的
房子与公路被修建在不适合建筑的地 方,由此加剧了对地形,地貌和植被的 更大破坏,增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频 率和规模,使地表环境更加不稳定.
• 近些年来,我国城乡快速发展,但由于对城乡建设, 农村居民点建房和工程建设的地质勘察和地质危 害评估重视不够,埋下了巨大隐患.还有很多地方切 坡建房,劈山修路,造库蓄水但工程防护措施不到位, 也埋下了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