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泥石流沟整治工作方案

泥石流沟整治工作方案

泥石流沟整治工作方案一、背景。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地形陡峭、植被破坏、降雨等因素导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泥石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要对泥石流沟进行整治工作。

二、整治目标。

1. 减少泥石流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2. 恢复泥石流沟的自然生态环境;3. 提高泥石流防治能力。

三、整治内容。

1. 地形整治,对泥石流沟的地形进行调整,降低地形的陡峭度,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可能性。

2. 植被恢复,在泥石流沟的周围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增加植被的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3. 排水系统建设,在泥石流沟的上游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降雨引起的积水,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4. 护坡工程,对泥石流沟的陡峭坡进行护坡工程,增加坡面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5. 监测系统建设,建立泥石流沟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泥石流的情况,提高泥石流的预警能力。

四、整治步骤。

1. 调查研究,对泥石流沟的地形、植被、水文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泥石流沟的整治需求。

2. 方案设计,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泥石流沟整治的方案设计,确定整治的内容和步骤。

3. 施工实施,按照方案设计,对泥石流沟进行整治工作,包括地形整治、植被恢复、排水系统建设、护坡工程等。

4. 监测评估,在整治工作完成后,对泥石流沟进行监测评估,评估整治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五、整治效果。

经过整治工作,泥石流沟的地形得到了调整,陡峭度降低,植被得到了恢复,水文得到了控制,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泥石流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大大减少,泥石流沟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恢复,泥石流防治能力得到了提高。

六、经验总结。

1. 综合治理,泥石流沟整治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植被、水文等因素,制定综合治理方案。

2. 预防为主,泥石流沟整治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3. 科学监测,泥石流沟整治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泥石流的情况,提高预警能力。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及其治理措施一、泥石流简介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基本措施泥石流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应有所不同。

在以坡面侵蚀及沟谷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活动的泥石流发生(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泥石流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一)生物措施泥石流防治的生物措施是包括恢复植被和合理耕牧.一般采用乔、灌、草等植物进行科学地配置营造,充分发挥其滞留降水,保持水土,调节径流等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制止泥石流发生或减小泥石流规模,减轻其危害程度的目的.生物措施一般需要在泥石流沟的全流域实施,对宜林荒坡更需采取此种措施.但要正确地解决好农、林、牧、薪之间的矛盾,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与泥石流工程防治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风险小,能促进生态平稳,改善自然环境条件,具有生产效益,以及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生物措施初期效益一般不够显著,需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才可发挥明显作用,在一些滑坡、崩塌等重力侵蚀现象严重地段,单独依靠生物措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才能产生明显的防治效能,生物措施包括林业措施、农业措施和牧业措施等各种措施,通常在同一流域内随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及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因地制宜的进行具体布置.(二)工程措施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是在泥石流的形成、流通、堆积区内,相应采取蓄水、引水工程,拦挡、支护工程,排导、引渡工程,停淤工程及改土护坡工程等治理工程,以控制泥石流的发生和危害,泥石流防治的工程措施通常适用于泥石流规模大,暴发不很频繁、松散固体物质补给及水动力条件相对集中,保护对象重要,要求防治标准高、见效快、一次性解决问题等情况。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及原理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及原理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及原理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包括预防、监测和应急处置三个方面。

预防措施:
1. 保持山地植被覆盖:通过植被恢复和保护,可以减缓降雨对地表的侵蚀,稳定土壤,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2. 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工程:如梯田、防护林网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3. 合理规划和设计建设工程:避免在高风险区进行大规模开采、建设等活动,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监测措施:
1. 安装泥石流监测设备:如静力位移计、位移传感器、降雨监测设备等,可以及时监测到泥石流的迹象,提前预警。

2. 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通过建立远程监测和数据传输系统,实时监测泥石流的情况,及时发布警报,保护周边居民。

应急处置措施:
1. 建立泥石流应急预案:制定泥石流防灾规划,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方案。

2. 提前疏散人员:在预警发出后,及时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地带,减少人员伤亡。

3. 加强沟道清淤和堰塞湖疏导:及时清理沟道积淀物,疏通堰塞湖,减少泥石流的阻滞和堆积。

泥石流防治的原理是通过保护土壤和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同时通过监测泥石流的发生及时预警,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预防措施主要是从源头上控制泥石流的发生,通过保持植被覆盖和未破坏的地形地貌来稳定土壤。

监测措施则是通过科学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泥石流的动态,发出预警信号,提前采取应急措施,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应急处置措施是在泥石流发生后采取的行动,包括疏散人员、清理沟道和疏导堰塞湖等,旨在减少灾害的影响。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1、林业措施:根据泥石流沟流域各部位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不同,合理种植不同的各种林木,防止水土流失,防治泥石流。

2、农业措施:禁止毁林开荒,实行25°以上坡耕地一律退耕还林;固定耕地精耕细作,改变广种薄心的不良传统。

3、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泄洪能力,让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通过排导设施顺畅地从要保护的城镇、建筑物、道路的上游宣泄到下游,不造成危害。

4、拦挡工程:在泥石流沟中修筑各种形式的拦挡坝,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雨洪径流,拦截泥石流的石块、削弱泥石流的流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经济建筑工程冲剧、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设施。

5、防护工程:防护工程是指对泥石流沟坡岸或易发生塌滑的边坡,以及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等其它重要工程设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岸、坡及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等危害。

1 泥石流的防治】.t 形成区《汇水区)一般采用植树造林以加强水土保持,并修建坡面排水系统调节地壳通流以防治沟源侵蚀。

这样可以减少或消除泥石流固体物质的补给,控制泥石流的发生。

如我国四川省西昌地区曾发生过泥石流,严重威胁西昌市的安全。

几十年来,西昌地区大力倡导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就杜绝了泥石流的发生。

1.2 流通区一般修建节制与拦挡工程。

最常用的方法是沿沟修筑一系列低坝或石墙,以拦截泥石流,坝、墙身上应留有水孔用来排泄水流。

但为了防止规模巨大的泥石流破坏重要城市或重大工程,就需要修建高大的泥石流拦挡坝。

如前苏联为了保护阿拉术图市免遭泥石流的侵袭,于1971年在小阿拉木图河上,用定向爆破方法建造了一座高112.、宽500m的堆石坝,这座堆石坝在1973年7月抵御了巨大的泥石流的冲击,保住了阿拉木图市。

1.3 堆积区一般采用排导措施以保护附近的居民点、工矿点、农田、交通要道。

主要的排导工程为泄洪道和导流堤。

泄洪道能起到顺畅排泄泥石流的作用,使之在远离保护地区停积下来。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山区或山洼地带。

泥石流是由山上的松散土层、岩石碎片和大量的水混合形成的。

当下雨或融雪时,水与松散土壤混合并沿斜坡流下,形成流动的泥浆流,这就是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极为危险的自然灾害,常常伴随着风雨浓云,有时候甚至无法避免损失和伤亡。

影响泥石流的因素泥石流往往由以下几种因素引起:1.洪水:大雨,或短时间内的大雨,能导致河水迅速上涨并冲刷山谷和山脉之间的城市乡村。

这可能导致大量的泥石流。

2.斜坡:该地区的斜坡地貌是泥石流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当一个斜坡太陡峭时,它变得不稳定,可以导致泥石流的彻底破坏。

3.土地的类型:土地的类型,包括基岩和地下水,也会影响泥石流的出现。

例如,泥石流的产生往往与岩层较软的地质条件有关。

影响泥石流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我们了解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我们可以将其最小化。

因此,泥石流的治理十分重要。

泥石流的治理泥石流的治理称为防治措施。

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可以分为三类:预警系统、防护措施和治理措施。

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预测泥石流并采取行动的关键。

早期的预警平台包括电话线,计算机和卫星。

今天,数字预警系统普遍使用,包括传感器和人员关闭,监控泥石流的迹象并采取应急措施。

预警系统的重要性显然体现在预测和保护泥石流的土地上。

防护措施防护措施,比如筑坡和垭口等可以起到阻止泥石流的作用。

这种措施可在时间和空间上减缓泥石流的速度,并提供更多机会使人们逃离威胁。

成坑型、成蓝型和防渗型是常用的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泥石流的灾害程度。

治理措施治理措施是泥石流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些措施通常包括提高防洪能力,改善泥石流治理技术以及完善应急体系。

地形破坏的治理是防治泥石流的关键。

大喇叭和警报系统可以使民众及时避免危险。

## 综合治理措施取综合治理措施是防治泥石流的关键。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采取其他措施,例如植被绿化、水土保持等,都可以降低泥石流的发生率。

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是指泥石流规模巨大、影响范围广泛,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地质灾害。

治理这类地质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以下是常用的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一、防洪拦沙措施:对于泥石流发生源区,可以修建防洪堤坝,拦截洪水和泥石流水沙,减小泥石流规模,降低对下游区域的危害。

还可以设置拦沙堰、拦砾坝等工程设施,提高泥石流水沙的截留效果。

二、堤坝建设: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泥石流冲击力很大,容易冲毁房屋、桥梁等建筑物,因此需要修建高强度的防护堤坝,阻挡泥石流的冲击,减轻泥石流对下游区域的影响。

三、排涝设施建设:由于泥石流水沙淤积,易导致山区、河道内部积水。

为了保证泥石流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排水,需要修建排涝设施,提高排水能力,减少积水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植被恢复:植被是保持山体稳定、减少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因素。

对于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区域,需要采取植树造林、草皮覆盖等措施,加强植被恢复,提高防治能力。

五、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往往发生突然,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建立完善的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对泥石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提前预防和减轻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损失。

六、宣传教育与人员转移:加强泥石流防治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护意识,增强应对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能力。

在泥石流即将发生或发生后,组织人员转移,避开泥石流危险区域,减少人员伤亡。

七、综合治理措施: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是复杂的自然灾害,不能仅凭单一措施进行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各项措施,形成合力。

通过拦洪拦沙、筑坝、排涝、恢复植被、监测预警、人员转移等综合措施的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治理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

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力量等多方合作,以全面、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泥石流的防治措施1、修建房屋时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道太近,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

2、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

3、提前建设预防泥石流的工程设施,如护坡、挡墙等工程。

4、修建水库、水塘和引水、排水渠道、隧洞工程,调蓄、引导泥石流流域的地表水,改善泥石流形成与发展的水动力条件。

5、在雨季到来之前,主动清除沟道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6、保护生态环境,并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假如发生泥石流往哪个方向逃跑1、当遇到泥石流时,应向泥石流垂直滑坡前进方向逃跑。

2、滑坡的躲避当滑坡体下滑时,应垂直滑坡前进方向逃跑,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出到安全地段。

3、崩塌和滚石的躲避;崩塌体积小,距离不远,崩塌往往伴避滚石造成灾害,躲避时也要往两侧逃跑。

当逃跑不及时,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

儿童泥石流安全教育泥石流发生的前兆(1)连续不断的小地震。

(2)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杂着较多杂草、树枝。

(3)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

(4)沟谷深处忽然变得昏暗,并伴随着轻微的震动感。

逃生以下是泥石流逃生的相关知识:(1)在山谷中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2)在山区、半山区旅行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如听到异常的响声,看到有石头、泥块频频飞落,向某一方向冲来,表示附近可能有泥石流袭来;如果响声越来越大,泥块、石头等已明显可见,就预示泥石流就要流到,要立即丢弃随身重物尽快逃生。

(3)逃生时要向泥石流卷来的两侧(横向)跑,例如泥石流由北向南或由南向北,要向东西两个方向跑。

(4)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5)在山区扎营,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也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等。

简述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一、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和危害泥石流是指由于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形成的一种以泥沙为主体的流态运动。

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年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由于泥石流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造成了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

2.对房屋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破坏: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容易导致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受损或被毁。

3.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泥石流会带走大量土壤和植被,导致土地资源丧失,同时也会污染水源等环境问题。

二、预防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通过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提高预警能力。

2.加强防护工程建设:在泥石流易发区域建设防护工程,如堤坝、挡土墙等,以减轻泥石流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3.加强植被保护:大规模的植被破坏是导致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通过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可以有效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4.加强社会宣传:通过社会宣传、科普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于自然灾害防范和应对的意识和能力。

三、治理措施1.治理泥沙源头: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种草造林、修建拦沙坝等方式来治理泥沙源头,从根本上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2.治理沟道:通过清淤、加固沟道等方式来改善水流通畅性和稳定性,减少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的破坏力。

3.治理泥石流堆积区:通过加固、清理等方式来治理泥石流堆积区,减少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4.加强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对于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四、结语泥石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危害性极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通过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防护工程建设、植被保护等方式来预防泥石流的发生;通过治理泥沙源头、沟道和堆积区等方式来治理泥石流;同时也要加强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对于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措施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是指规模庞大、破坏力巨大的泥石流灾害。

它在山区地质灾害中具有很大的威胁和危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于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理措施。

一、采取工程措施1. 河道整治:对于容易发生泥石流的河道,可以进行河道整治,清理杂草和淤泥,加深河道,增加河流的排水能力,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2. 建立防护结构: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可以建立防护结构,如围堰、挡土墙等,用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减少破坏范围。

3. 建立监测系统: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对泥石流发生的地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采取应急预警和撤离措施,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进行生态措施1. 植被恢复:在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可以采取植被恢复措施,通过植被的根系和枝叶来固定土壤,减少土壤的流失和泥石流的发生。

2. 林业治理:通过森林管理和林业经营的手段,进行林业治理,修剪枝叶,疏伐乱林,减少林间竞争,提高林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三、加强管理措施1. 土地规划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合理划定山区的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减少开发和人员的活动,降低特大型泥石流的发生风险。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泥石流治理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控制违法建设,尤其是在泥石流易发区禁止开发,防止泥石流的发生。

四、加强宣传和教育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加公众对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减少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害。

2. 整合社会资源: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组织专家、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力量,开展研究和技术交流,提高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于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生态、管理和教育等多个方面的措施,综合施策,加强预防和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害。

简述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1. 引言泥石流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预防和治理泥石流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措施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2. 泥石流的预防措施2.1 洞穴预探通过洞窟预探的方式可以探测地下溶洞、地下水道等地下空腔,及时找出可能导致泥石流的隐患。

预探工作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和地下探测等环节。

2.2 坡面加固泥石流常在陡峭的山坡上发生,因此加固坡面是预防泥石流的重要措施之一。

常见的坡面加固方法包括:1.植物覆盖:通过植物的根系来固定土壤,在坡面上种植多年生的草木,如草坪草、竹子等,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2.土工合成材料: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布、土工网等)来加固坡面,能够提高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和稳定性。

3.护坡结构:在坡面上设置护坡结构,如混凝土预应力锚索、钢筋网箱等,以增强坡面的抗冲刷和抗滑动能力。

2.3 河道疏导河道疏导是预防泥石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河道的清淤、疏浚和整治,可以增加河道的输沙能力,减少泥石流的危害。

河道疏导的主要措施包括:1.清淤疏浚: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清除泥沙、杂草和垃圾,恢复其正常的水流能力。

2.河床整治:通过改变河道的形状和结构,增加河床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侵蚀和冲刷作用。

3.护岸建设:在河道两岸设置护岸,保护河道的稳定和安全,减少泥石流的冲击力。

3. 泥石流的治理措施3.1 早期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的泥石流早期预警体系是治理泥石流的重要举措之一。

早期预警体系主要包括监测设备、信息传输和应急预警等环节。

1.监测设备:设置泥石流监测站,配备地质雷达、位移监测仪等先进设备,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的发生和演变。

2.信息传输:建立泥石流监测数据的传输网络,确保监测数据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3.应急预警:针对监测到的泥石流隐患,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疏散和救援工作。

泥石流超高防治措施方案

泥石流超高防治措施方案

泥石流超高防治措施方案1. 简介泥石流是由大量的泥沙、石块和水在山坡上迅速流动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具有速度快、摧毁力强的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风险。

为了有效防治和减轻泥石流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超高防治措施。

2. 监测预警系统2.1 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采用遥感技术、GNSS等手段实时监测区域内的地面形变、变形速度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参数,对潜在的泥石流形成区进行实时监测。

2.2 气象预报结合气象局提供的实时数据,利用气象模型和数值预报方法,预测降雨量和降雨分布,将重点放在可能引发泥石流的区域。

通过短信、手机应用和电视等形式向居民发布预警信息,提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3 人工智能应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算法,将监测数据、预报数据与历史资料进行关联和分析,提高预警准确性。

利用智能系统实时监控水位、地表形变等指标,当指标异常时发出警报。

3. 防治措施3.1 河流整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深入疏浚河道,加固河堤,确保河流能够迅速排除降雨导致的大量水流,减少泥石流形成的可能性。

3.2 植被恢复加强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尤其是在山坡地区,通过大面积种植草木,提高土壤的结构和保水能力。

植被能够抵御雨水的冲刷,减缓泥土流动的速度。

同时,合理布置防护林带,形成天然的隔离带,提前吸收雨水。

3.3 技术防护设施- 建设拦河堰、拦砂坝等措施,有效拦截滑坡、崩塌的土石体,减少泥石流的形成。

- 在泥石流沟道、易发区域设置防护墙或阻拦堤,引导泥石流按固定路径流动,避免对居民和道路造成伤害。

- 利用宽阔的河道、防护林带等形成潜流平台,将泥石流转化为缓慢移动的泥沙,减小泥石流的破坏性。

3.4 居民教育和转移加强对居民的科普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开展定期的演练和模拟疏散活动,确保居民熟知疏散路线和逃生方法。

对于高风险区域和易发地带的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经济支持,鼓励他们主动选择转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泥石流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泥石流,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工程建设等方面介绍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一、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治泥石流的首要措施之一。

在泥石流易发地区,应加强对山地水土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山地水土流失。

例如,在山地上种植具有护坡功能的植被,修建梯田、沟渠等,以减少降雨对土壤的冲击力,防止泥石流的形成。

二、植被恢复植被覆盖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植被能够固定土壤,增加土壤的抗冲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因此,在泥石流易发地区应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工作。

可以通过人工造林、草皮种植等方式,加强植被的保护和培育,提高山地植被覆盖率,减少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三、工程建设工程建设也是防治泥石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易发泥石流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工程措施来减轻泥石流的冲击力。

例如,修建拦砂坝、拦土坝,用以阻挡泥石流的流动,减少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此外,还可以修建护坡、加固河道等工程设施,以增加山地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四、监测预警泥石流的发生往往突然且迅猛,因此,及时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是防治泥石流的关键。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对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周边居民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宣传教育防治泥石流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措施,还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泥石流的危害性和防护知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泥石流的防治工作中来。

六、国际合作泥石流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于防治泥石流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可以加强科技交流,共同研究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和防治技术,提高对泥石流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及时掌握泥石流的发生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泥石流治理实施方案

泥石流治理实施方案

泥石流治理实施方案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治理泥石流,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泥石流治理实施方案。

一、风险评估和监测。

首先,我们需要对潜在的泥石流风险区进行评估,确定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区域和潜在的威胁范围。

同时,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对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为防范和治理泥石流提供数据支持。

二、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

在泥石流治理中,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修复,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几率。

因此,我们需要对泥石流风险区进行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作,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三、工程治理和防护措施。

除了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外,我们还需要采取工程治理和防护措施来减少泥石流的危害。

可以采用建设拦砂坝、加固边坡、修建护堤等方式来防止泥石流的发生和扩散,减少泥石流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四、社会管理和风险防范。

在泥石流治理中,社会管理和风险防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需要加强对泥石流风险区的管理,制定相关的防灾减灾规划和措施,提高社会公众对泥石流的防范意识,减少泥石流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五、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

除了预防和治理工作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

一旦发生泥石流灾害,需要及时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泥石流治理实施方案需要从风险评估和监测、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工程治理和防护措施、社会管理和风险防范、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施策,全面提高泥石流治理的效果,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泥石流对人们的危害,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简述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简述泥石流的防治措施1、泥石流的防治措施:避让措施在泥石流发育分布区,工矿、村镇、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的选址、旅游开发等一定要在查明泥石流沟谷及其危害状况的情况下进行,尽量避开可能造成直接危害的地区与地段,例如泥石流沟的中、上游段及沟口,主支沟交汇部的低平地段,靠近河床的低缓阶地或坡脚处,河道弯道外侧等等。

实在无法避开时应考虑修建防护工程或采取其他措施。

2、泥石流的防治措施:生物措施这是一种长期有助于减缓泥石流形成达到一定防治目的的治理性手段。

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发生几率与规模。

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工程设施这主要是为保护危害对象免遭破坏而采取的防护、排导、拦挡及跨越等工程设施,例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

为改善泥石流的流向与流速修建的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等工程。

为了控制拦截下泄物,削弱泥石流冲击能量,修建的拦沙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

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将生物措施与适用于某一泥石流危害区的几项工程措施相互结合,对泥石流小流域进行全面统一整治,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灾害的发生。

5、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开展泥石流的预测预报从空间上,可根据地质、地形地貌、降雨等条件,泥石流发育程度和规模进行危险区域划分,划分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和一般危险区。

从时间上,可分为中长期和短历时预报。

6、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应急性措施每年7~8月为泥石流易发时段,应采取应急避防措施。

首先要避开泥石流危险地段,尽量在泥石流到来之前采取防范行动。

在泥石流发育地区应进行必要的搬迁、临时防护措施,对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工矿、村镇应提前做好应急部署。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水土保持
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 ,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土 流失,降低泥石流发生的风险。
合理规划
在山区进行建设时,应合理规划布 局,避免过度开发,减少对自然环 境的破坏。
防洪设施建设
在泥石流易发区建设防洪设施,如 拦沙坝、排水沟等,防止泥石流形 成和爆发。
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站点设置
在泥石流易发区设置监测站点, 实时监测降雨量、水位、泥沙含 量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泥石流
分布特点
青藏高原和川滇山地
青藏高原和川滇山地是中国泥 石流分布最密集、活动最频繁
、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西北黄土高原
西北黄土高原是中国泥石流分 布最北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 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陕西 等省区。
西南高山地区
西南高山地区是中国泥石流分 布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 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 和物资,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 技能水平和应对能力。
05
成功案例分享与经验借鉴
国内外成功案例介绍
国内成功案例
中国在泥石流防治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如云南省的某山区县,通过综合治理 措施,成功减少了泥石流的发生,保护了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特点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 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 特点
形成条件
必要条件
必须具备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 形地貌、丰水有物源、短时间内有突 然性的大量水流来源
充分条件
岩石风化程度严重、植被覆盖率低、 坡面松散物质堆积厚度较厚、泥石流 沟谷发育明显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施

应急处置案例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在发生泥石流灾害时,迅速启 动应急预案,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域,并及时开展抢险救 援工作,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云南小江流域发生泥石流灾害时,当地政府迅速组织抢险 救援力量,采取紧急排险和应急处置措施,避免了次生灾 害的发生,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06
2023
《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措 施》
目录
• 泥石流概述 • 泥石流形成条件 • 泥石流危害及影响 • 泥石流综合治理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泥石流概述
泥石流定义
泥石流是一种山地沟谷地貌现象,由暴雨、冰雪融化或地震 等诱发,形成一种包含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常发生在山区的沟谷或坡度较大的河流上游,具有突 发性、高流速、高能量的特点,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 较大危害。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门镇的生物治理工程:通过恢复植被、退耕还林等措施, 实现了对泥石流的有效治理,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预测预警案例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建立了泥石流预测预警系统,实 现了对泥石流灾害的及时预警和防范,有效减少了灾害的发 生和损失。
云南小江流域建立了泥石流预测预警平台,通过对小江流域 的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了对泥石流灾害的准确预警和防范 。
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01
泥石流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 大的不便。
02
泥石流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安定因素,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
影响。
泥石流还可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阻碍当地经济的
03
可持续发展。
04
泥石流重塑
通过改变沟谷地貌,如修建拦砂坝、挡土墙等,以减缓泥石流流速和防止大规模泥石流发 生。

针对滑坡泥石流这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针对滑坡泥石流这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针对滑坡泥石流这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针对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措施滑坡泥石流的概述滑坡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指的是由于地质因素或人为活动导致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一系列连续过程。

为了减少滑坡泥石流对人类生命和财产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治理方法以下是针对滑坡泥石流的常见防治措施:1.地质勘测与监测–进行地质勘测,分析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性质等,确立地质灾害风险区域。

–安装地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土壤位移等重要指标,以便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

2.植被恢复与保护–加强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种选择等措施,增强土壤的抗冲击力和固结性,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对植被的保护,防止过度砍伐和乱采滥挖,避免破坏植被覆盖,维护土壤的稳定性。

3.人工挡土墙与护岸–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域建设人工挡土墙,用于阻挡滑坡或泥石流的进入。

挡土墙的设计和材料选择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在河岸边或河流陡峭的地区,建设护岸来损害洪水和滑坡泥石流对河岸的冲击,以减轻破坏程度。

4.易发区域规划控制–在易发区域进行土地规划时,要严格限制人类活动,避免在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域进行居住、工业和农业开发。

–建立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加强对易发区域的监管,禁止或限制危险性较大的建设项目。

5.科学应对预警与应急措施–建立科学的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并发布预警信息,使人们能够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做好应急演练,提升公众和相关部门的灾害应对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

这些防治措施并不是绝对有效的,还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判断和实施。

通过加强地质勘测、植被恢复与保护、人工挡土墙与护岸、易发区域规划控制以及科学应对预警与应急措施,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及危害。

在预防措施上持续努力,不断提升对滑坡泥石流的防治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对于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6.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土地治理,采取措施保持和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质量,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防治措施

泥石流防治措施泥石流是一种由于雨水冲刷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泥石流的流速快、冲击力强,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防治措施的种类和效果。

泥石流防治措施可以分为减轻泥石流危害和控制泥石流发生两个方面。

减轻泥石流危害的措施主要包括:1. 修建护坡。

护坡是指在山坡上修建坚实的、有一定倾斜度的固体结构,以减轻泥石流冲击力。

护坡可以采用人工坡体、混凝土梯田、石坡等多种形式。

护坡的斜度和高度需要根据山坡的陡峭程度和地质条件来确定。

2. 架设拦挡网。

拦挡网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主要用于拦截泥石流中的大型石块和树木。

拦挡网通常安装在山坡上,以阻止泥石流的下滑。

拦挡网的结构强度需要经过严格计算,以确保其在泥石流冲击下的稳定性。

3. 修建引导沟。

引导沟是一种沟渠结构,主要用于引导泥石流流向安全地带。

引导沟可以通过挖掘和修筑的方式建设。

其设计需要结合泥石流的流量和坡度来确定。

引导沟的长度和弯曲半径也需要根据地形条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泥石流的导流效果。

控制泥石流发生的措施主要包括:1. 植被恢复。

植被具有固土保水的功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降低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受到泥石流威胁的地区,可以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如种植草坪、灌木、树木等。

植被的选取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搭配,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护理和管理。

2. 疏导和分流。

疏导和分流是通过人工手段改变泥石流流向和速度,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地区的冲击。

疏导和分流的方式可以采用开挖排水沟、建设拦河堰等。

这些措施可以将泥石流流量分散到多个渠道,减轻泥石流对单一河道的冲击。

3. 监测和预警系统。

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泥石流的迹象,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监测系统可以包括气象站、地质雷达、视频监控等设备,用于监测泥石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预警系统可以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提前发出警报并向相关部门和居民发送预警信息。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地质因素和降雨引起,给人们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减轻或避免泥石流的影响,工程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工程措施。

1. 建设护堤和堤坝:泥石流通常会在山坡上形成,并随降水流下。

为了减轻泥石流的冲击力和速度,可以在陡坡上建设护堤或堤坝。

这可以有效地阻止泥石流进入人口密集区和低洼地区。

2. 建设挡土墙:挡土墙是一种用于抵挡泥石流的结构,在泥石流流动的路径上建立起一道阻挡力。

挡土墙可以分散泥石流的冲击力,降低泥石流的速度,减少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3. 构筑物理隔离带:通过种植防护林带和草带等植被,可以有效地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传播。

植被的根系可以抓牢土壤,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降低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此外,植被还能起到拦截水分和降低降雨对土壤侵蚀的作用。

4. 河道疏浚和防洪工程:泥石流通常在山区的河道内形成,因此对河道进行疏浚和防洪工程也是减轻泥石流影响的重要措施。

疏浚可以增加河道的通行能力,减少水流阻塞和泥石流的堆积。

同时,防洪工程可以在泥石流发生时提前引导水流,降低泥石流的范围和冲击力。

5. 建设泄洪设施:泄洪设施是一种专门用于控制河水流量的工程,可以在山体泥石流形成之前,通过适时放水,调节河水的流量。

这可以减少泥石流的产生和影响范围。

除了以上工程措施,还可以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通过提前预警,及时疏散人员,减少泥石流对生命安全的威胁。

此外,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泥石流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也是减轻泥石流影响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减轻或避免泥石流的工程措施多种多样,包括建设护堤、堤坝和挡土墙,构筑物理隔离带,进行河道疏浚和防洪工程,建设泄洪设施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泥石流的影响,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II. 工程措施的详细介绍1. 护堤和堤坝护堤和堤坝是常见的泥石流防控工程措施之一。

它们可以在山坡或河道附近构建起一道堤坝,用于阻挡泥石流的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蚀,形成进行性沟道塑造和沟道侵蚀型泥石流。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碎屑流堆积体或自
然/人为堆积的岩土体处于松散欠压密、欠固结状态,在持续强降雨条件下会孕育形成此类 泥石流,实质上是一种新斜坡的冲沟塑造问题。表层滑塌起因于松散堆积体因排泄持续降
雨入渗的能力不足而造成地下水滞留和水位升高,导致斜坡体的稳定性降低。当地下水奎
勘察技术:
通过沟域地质调查测绘手段,辅以大量地质剖面测量和坑槽探工程来查明泥石流物源条件;
主要采用沟道典型断面测绘,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参数; 为查明拟布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则需布置一定的勘查工程,
03 泥石流的勘察
一、地质测绘与调查
1 资料收集
全面收集泥石流沟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水文、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基础资料,特 别要注意收集当地的历年降雨量、暴雨强度、一次最大降水量、泥石流沟洪水流量、水位等资料。
住房建在响水沟沟口。响水沟泥石流是在局地强降雨下引发的,但工程弃碴不合理、工棚选 址不当、防灾意识不强、减灾知识不足及应急响应措施缺乏,也是造成灾难的原因。类似的
案例有,2012年6月28日6时,金沙江白鹤滩水电工程工地矮子沟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住在
沟口的40位施工人员死亡。所幸的是,根据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安全撤离了同一条沟域内的当 地居民557人和水电武警施工人员38人。
02 泥石流的成因
1.沟谷演化型
沟谷演化型泥石流是指自然沟谷受地质 环境演化过程控制按一定时空规律出现的岩 土堆积体饱水、运移、侵蚀、冲刷和堆积作 用现象。沟谷泥石流可以划分出物源区、流 通区和堆积区三个部分。固体物源主要来自 于沟谷源头汇水区的松散堆积物以及流通区 两侧的崩滑堆积。基本特征是流域汇水面积 大,运动路径长,破坏能力强,呈现一定周 期性,且常常与崩塌滑坡相伴生。中国西南、 西北地区地质构造活动区多发沟谷型泥石流。
104 m3沿途带出大量泥沙,流经长度达
2km,最大扇面宽度约300m。尾矿坝溃 决的原因主要是违法违规生产,隐患排
查治理不到位,管理监督不力,安全整
改不落实以及漠视险情现象等。
02 泥石流的成因
6.冰湖坝溃决型
冰湖坝溃决型泥石流是形成于高寒山区的一种特殊泥石流类
型。现代冰川前进跃动、冰舌断裂、冰湖岸坡出现崩塌或滑坡、
02 泥石流的成因
3.滑坡坝溃决型
滑坡坝溃决型泥石流是指由 于地震、降雨或工程活动引发的崩
塌滑坡堵塞江河,因水位逐渐奎高、
松散岩土渗透变形或新的因素激发 导致滑坡堰塞湖溃决而形成的泥石 流。
02 泥石流的成因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四川茂县叠溪发生Ms7.5级地震。地震毁灭了叠溪古城,引发
侵蚀作用塑造、扩展了沟道。文家沟崩滑堆积体斜坡上新生冲沟的容积就是8次 泥石流活动冲出松散固体物的总体积。文家沟泥石流的成因模式是,强降雨过程 在滑坡堆积体上先期出现“渗流管涌、暂态奎水、溃决滑塌”的造沟作用模式,后 期出现“溯源侵蚀、冲刷刨蚀、侧蚀坍塌、混合奔流(搅拌机)”的扩沟作用模式。 2008年的“6.21”和2010年的“7.31”两次泥石流事件主要起因于前者,其他6 次事件主要起因于后者。
财产损失巨大。2010年6月2日,广西容县与岑溪
县接壤地区11小时过程降雨量大于300mm,约 300km2区域内暴发滑坡泥石流数百处,导致43人
死亡。其中,容县六王镇陈村滑坡泥石流造成一
户共11人死亡。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暴雨重创台湾中 南部,山洪泥石流造成689人死亡失踪。其中, 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因泥石流死亡失踪237儿“莫 拉克”台风移动速度仅有5-10km/h,9小时移动了 40km。台风使高雄、屏东的过程降雨量达 2900mm,日最大雨量1800mm。
高水位面达到水平时,堆积体内渗透动水压力达到最大,堆积体表层最易发生滑塌溃决。
02 泥石流的堆积体在后续的强降雨过程中发生的泥石流 多属此类。例如,2008-2010年期间,四川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发生的8次泥石
流事件都是在地震滑坡堆积体上因持续强降雨渗透变形滑塌与后续侵蚀产生的,
泥石流
目 录 01 泥石流的危害 02 泥石流的成因 03 泥石流的勘察 04 泥石流的监测 05 泥石流的防治
01 泥石流的危害
01 泥石流的危害
定义
泥石流是发生在山区的一种携带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短暂性急水 流,其固体物质的含量有时超过水量,是介于挟砂水流和滑坡之间的 土石、水、气混合流或颗粒剪切流。 特点
03 泥石流的勘察
03 泥石流的勘察
任务:
查明泥石流的地质北京和形成条件,查明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的分布和特征并绘制专 门工程地质图,预测泥石流的类型、规模、发育阶段和活动规律,做出确切的评价,正确
判定作为工程场地的适宜性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监测的建议。
目的:
查明泥石流物源分布范围、类型、物源量和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方式与条件; 查明泥石流沟道条件和特征,获取泥石流特征值参数; 查明泥石流拟布设治理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
突然爆发
来势凶猛
运动快速 历时短暂 严重影响着山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01 泥石流的危害
01 泥石流的危害
近几十年来,我国平均每年由泥石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
死亡人数千人
2003年7月11日22时,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51人 死亡,并将大金川河截断,灾情严重; 2010年8月7日22时,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导致
(2)在形成区着重调查水源类型,降雨产生的洪水汇流条件、山坡坡度;实地测量沟道两
侧的崩塌、滑坡、可能为泥石流形成提供松散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性质及方量,水土流失强 度及分布范围等;调查沟域土地利用现状,耕地、裸地、森林植被覆盖及其生长与破坏情况等。
03 泥石流的勘察
一、地质测绘与调查
4 泥石流物源的调查
(1)集中物源的调查
包括沟道两侧可能成为泥石流物源的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进行详细调查。包括主沟两侧的崩滑类 物源和支沟沟岸、沟源处的崩滑集中物源等,对这些集中物源的调查以地面调查测绘为主,必要时辅以 少量的坑槽探工程。 对已进入沟槽的崩塌、滑坡堆积物,应查明其暴雨条件下可能成为泥石流物源的松散堆积物储量,查 明其在沟道内的堆积特征,对沟槽的挤压或堵塞情况。 对尚未崩塌或滑动,目前还存留于沟槽两侧的崩塌或滑坡隐患应详细测绘其范围,查明其分布面积和 厚度、方量,评估其在坡脚冲刷、降雨入渗、余震等因素作用下可能补充到泥石流中的可能性,并着重 对其堵塞沟床可能性进行调查评价。
水电厂厂区办公大楼。截止9日下午16:
00,现场已经发现34具遇难者遗体,尚 失联人员4名!
01 泥石流的危害
02 泥石流的成因
02 泥石流的成因
中国的泥石流灾害可初步划分为
沟谷演化型 坡地液化型 滑坡坝溃决型 工程弃碴溃决型 尾矿坝溃决型 冰湖坝溃决型 堆积体滑塌侵蚀型
2000年4月9日20时05分,西藏波密县易贡藏布一带发生落差达2500m的巨型崩塌,崩塌 冲击剥蚀形成的“滑坡坝”堵塞了易贡藏布河。当年6月11日2时50分滑坡坝溃决时,奎塞河 水位的最大涨幅达41.77m。溃决形成的山洪泥石流摧毁了沿途建筑、山林茶场和318国道通 麦大桥,并造成下游100多人失踪。
冰湖规模适中有利于溃决,统计发现溃决冰湖的面积多在4.5
x 105m2左右; 冰滑坡的规模、滑程坡度与冲击力对冰湖溃决的形成及规模 具有重要作用。 西藏地区是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的多发地区。
02 泥石流的成因
7.堆积体滑塌侵蚀型
堆积体滑塌侵蚀型泥石流是指自然或人为新生的崩塌滑坡或松散岩土堆积体因急剧降 雨,斜坡表层因渗透饱水首先产生液化,形成塑流式滑坡或滑塌,继而沿滑坡洼地多次冲刷
的崩塌滑坡堵塞眠江形成多处滑坡堰塞湖(“海子”)。当年10月9日19时,强烈余震引发了松
平沟、白蜡寨等七处“海子”滑坡坝溃决形成山洪泥石流,造成下游6865人死亡失踪,1925 人受伤。据记载,溃决洪水在眠江校场的水位高达60m,到达都江堰时涌浪高度仍达12m,
洪水流量达10.2 x 103 m3/s。
试验方法确定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级配和重度。
03 泥石流的勘察 一、地质测绘与调查
3 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
(1)调查泥石流沟域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至分水岭,圈定泥石流沟谷的汇水面积,进
一步划定泥石流的形成区、物源区和流通堆积区。地形地貌调查应详细测绘沟谷形态、沟床的
纵横坡度、跌水、急弯、宽窄变化等沟道地形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及坡体稳定情况,沟床 的冲淤变化及泥石流的泥位、冲刷痕迹。
2009年7月23日2时57分,四川康定县大渡河长河坝水电工程施工场地响水沟发生特大泥石
流灾害,造成54人死亡失踪,4人受伤。引发泥石流的局地2小时过程降雨量为56.1 mm,接近 历史上最大降雨量72.3mm/d。泥石流固体物质主要是隧洞弃碴,块石边长约0.2 ×0.5 m。
2007年以来,长河坝水电工程施工在响水沟沟口地段堆置了大量弃碴,并将施工人员临时
2 典型断面调查
典型断面的布置主要为满足取得泥石流特征值的需要,查明不同沟段泥石流的流量、流速、堆积物容 重、固体颗粒级配、最高洪水位、最高泥位等特征参数,并为拟布设工程部位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查提供 基础。 典型断面调查在详细测量断面地形,查明其几何特征的基础上,应对典型断面泥石流特征参数进行详 细调查。其中特征值的调查采用实测与调查访问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沟槽两侧植被调查及冲刷痕迹结合 访问等确定各断面最高水位或泥位,根据沟槽形态和槽底堆积物颗粒特征等判断沟槽的糙率,采用取样
02 泥石流的成因
02 泥石流的成因
2.坡地液化型
坡地液化型(坡面型)泥石流主要是指区域台风暴雨或持续的局地暴雨在陡峻山地 丘陵区引发的斜坡岩土因快速饱水液化而突然向下流动倾泻的现象。 坡面泥石流的特点是: 规模小但多点成群成带出现; 一般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区域内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