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五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限时训练15-16-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三轮复习 限时训练15-16-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分水高中2015届高三历史限时训练131.下图是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纺轮和骨梭。

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A.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B.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C.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D.中国的丝织业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2.“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黔;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五四运动时期的这幅对联反映了①具有反帝爱国的性质②具有反封建的性质③运动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④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3.毛泽东在一本著作中指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这本著作是毛泽东思想A.萌芽时期的著作B.形成时期的著作C.成熟时期的著作D.发展时期的著作4.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

……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

”引言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C. 重工业发展过快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5.某国际机构曾指出菲律宾国内“电价过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足,这有碍菲贫困人口享受经济发展成果”。

该国际机构最有可能是6.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

”该评论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7.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与当时的英国相比,德国确立的政体特点不包括A.国家元首掌握国家大权B.内阁领袖去留由元首决定C.民选议会掌握立法实权D.具有浓厚的军事专制色彩8.“铁路时代”的到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进步。

最新 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历史基础训练(24套) 精品

最新 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历史基础训练(24套) 精品

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历史基础训练1[作者:江苏省兴化中学张强转贴自:本站编辑点击数:62 更新时间:2018-4-21 文章录入:中史在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种器物中,可能成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随葬品的是①麻织成的布②玉石制成的串饰③骨制的箭头④黑陶器物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②④2.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当时:①没有贵贱之分②实行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③原始社会走向解体④贫富分化加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②③3.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的相似之处有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②进入原始农耕时期③创造了著名的彩陶文化④人们会织麻布,制麻衣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大汶口文化中晚期①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②出现了陶器新品种黑陶和白陶③玉器生产的工艺水平高④养蚕缫丝,纺织技术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下列各项关于禹的各项表述中,不准确的是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建立夏朝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治理黄河有功6. 西周分封制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7.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纣的残暴统治激起奴隶的反抗B.商朝前线兵力弱C.文王时任用姜尚进行政治军事改革D.一些小国、部落参与伐商战争8. 下列符合西周井田制规定的是A.奴隶分散耕作B.奴隶交纳田租C.诸侯交纳贡赋D.土地可以买卖9.关于商周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植粮食作物“五谷”B.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C.人们已懂得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D.主要劳动工具为青铜器10.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11. 下列哪些符合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①大量使用青铜农具②出现刺绣品③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④以贝作为货币⑤用漆工艺装饰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⑤ D.①③⑤12.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情况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13.金文、钟鼎文、铭文是指A.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B.铸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C.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D.铸刻在黄金上的文字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于A.《周易》B.《战国策》C.《尚书》D.《春秋》15.周王室东迁后,势力衰落的表现有①王畿之地大大缩小②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③诸侯不再朝觐和纳贡④被迫依附于强大的诸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17.公元前7世纪,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18.下面叙述与战国历史相符的是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B.齐、晋、楚、秦等国争霸C.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D.南方楚王率军到洛阳问鼎19.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运用C.水利的兴修D.曲辕犁的发明20.下面关于春秋战国经济史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出现了精巧漆器②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③已能用曲造酒④出现了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其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2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2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最新】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习练15含解析新人教版

【最新】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习练15含解析新人教版

【最新】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习练15含解析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

而欧洲大陆上其他国家,如法国、俄国、德国等国家,他们在本国的农村或是建立起资本主义小土地所有制,或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忽视农业发展B.资本主义大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化推动英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基础【答案】B【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土地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自耕农大量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故B项正确.。

2、1787年,汉密尔顿说:新宪法的支持者是“商事行业的美好意愿……(他们需要一个政府)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的商业”.。

这说明1787年宪法( )A.增加了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D.明确规定了中央与各州职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反映1787年宪法支持者是基于他们需要一个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商业的政府,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故C项正确.。

3、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

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答案】B4、1937年8月14日《申报》上登载了一则广告(如下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申报》的营销方式十分独特B.实业和救国是矛盾的统一体C.发国难财的制烟公司不道德D.广告内容增添了时代元素【答案】D5、1986年4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

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五 人民版选修3

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十五 人民版选修3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十五人民版选修3本卷共4道小题,每小题15分。

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2014·东北四校协作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材料二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

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

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恐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

(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

(不得摘抄原文)(7分)【答案】(1)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导致“一战”的爆发,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导致部分国家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观点:否定(反对)战争。

理由:战争是残酷的。

战争很难裁决正义。

2.(2014·天水一中诊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

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到: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至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

目前有关各国会同讨论裁减军备的时机已到,而首先应讨论限制海军军备问题。

邀请书的第二部分指出:须有要求和平的意愿并消除国家间误会,裁减军备才有成功的可能。

因而,在对太平洋及远东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应该遵循尊重友谊、消除争端的原则。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5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作业:第15单元 测评手册-答案 Word版含解析

单元小卷(十五)1.C[解析]“只要五国中一个国家反对,决议就不能通过”,不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故A项错误;“一票否决权”不能使大国政治利益平衡,故B项错误;因为在五国中只有苏联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故苏联希望通过这一规定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劣势,故C项正确;这项提议并不是从维护世界和平出发的,故D 项错误。

2.C[解析]根据题干漫画,钓鱼钩及鱼线形成美元的符号,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欧洲实行经济援助,而非政治上的“冷战”,故A项错误;在漫画中只能看出美国对欧洲经济、军事的影响,无法得知柏林危机的蔓延,故B项错误;据材料,钓鱼钩及鱼线形成美元的符号,以及双脚是导弹的样子可知,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对欧洲的控制,故C项正确;漫画中未明确涉及北约军事集团,故D项错误。

3.B[解析]联合国的成立表明世界有了一个调节国际纠纷的组织,与题干的“两个世界”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之后,美苏两个大国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冷战”,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走向,同时也影响了一部分国家的发展道路,这可以充分在朝鲜半岛的分裂上表现出来,故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世贸组织是一个调节国际经济纠纷的组织,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4.D[解析]材料中,美国向苏联和东欧散发图书和期刊,是意识形态渗透的表现,而非正常文化交流,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科技的发展状况,故C项错误;材料中,美国向苏联和东欧散发图书和期刊,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反映了美苏意识形态斗争十分激烈,故D项正确。

5.A[解析]材料中提到,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苏两国领导人有25封书信来往,最终苏联作出妥协,撤出导弹,美国也解除封锁,这体现了美苏在对抗中伴随着妥协,故A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最终以双方妥协收场,未体现“冷战”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到了美苏两国领导人有书信来往,最终互相妥协解决了危机,并不能说明美苏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未反映多极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五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五解析卷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提升练十五解析卷(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1.学者在剖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相关政策时,说“欧洲所需要的是一个综合的复兴计划。

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缩小国家间的差别,创建一种欧洲经济的新结构。

……只要美国援助是被一项项分给各个国家,只要欧洲仍然是被分为各自独立的国内市场,那么美国经济援助努力就将失败,并且将继续失败”。

此观点强调美国应该( )A.为遏制苏联平等对待欧洲盟友B.为实施“冷战”推行马歇尔计划C.为复兴经济推行知识经济模式D.为控制欧洲设计复兴新途径解析:D 材料强调的是美国援助欧洲应当将欧洲经济融为一体,而非将援助一项项分给各个国家,没有强调美国与欧洲盟友的平等地位问题,且平等对待欧洲盟友不符合美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目的,A 项错误;材料是对马歇尔计划的反思,B项错误;知识经济模式材料中没有涉及,C项错误;材料对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方式的可行性存在疑虑,若不重新设计,“将失败,并且将继续失败”,因此最终要设计新的复兴途径,故D项正确。

2.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此后的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并为此专门发表宣言。

这表明不结盟运动( )A.政治奋斗目标已趋向完成B.致力于构建新的国际经济秩序C.遭到超级大国的分裂破坏D.逐步背离了其成立初期的宗旨解析:B 当时的世界仍然是两极对峙格局,因此不结盟运动的政治目标并未趋向完成,故A项错误;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增加经济问题的议案,主要是为了打破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故B 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并未遭到美苏的分裂破坏,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成立的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其推动构建新的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符合其宗旨,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第五部分  第十五单元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过关检测(十五)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山西部分学校摸底)1945年9月,美、英、苏、法等国外交部长在伦敦会晤。

法国主张肢解德国,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否决了把鲁尔和莱茵从德国分离的提议,美、英代表比苏联的态度稍微缓和一些,但是,对于肢解德国的方案却坚决反对。

这表明()A.意识形态的差异起决定作用B.国家利益的分歧影响国际关系C.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D.美苏两国逐渐从合作走向对抗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二战后不同国家对处置德国的意见分歧大,这是基于国家利益的分歧,故选B项。

国与国的关系决定于综合国力,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西欧国家希望摆脱美国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美苏对抗的信息,排除D 项。

2.(2019·山东临沂月考)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

华盛顿还与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北(1954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A.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B.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C.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D.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升级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在亚洲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并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目的是针对和牵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势力,强化亚洲冷战政策,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排除B项;50年代初,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信息,无法推断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升级,排除D项。

3.(2018·山西大同、阳泉二模)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

”这反映了()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C.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解体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答案 D解析据材料“1964年”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仍是世界霸主,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据材料“从北约到联合国”可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并未解体,故C项错误;据材料“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说明两极格局受到多极化趋势的冲击,故D项正确。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选择性必修1阶段检测(含答案)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选择性必修1阶段检测(含答案)

2025人教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选择性必修1阶段检测一、选择题1.(2023山东聊城三模)“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高山大川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和社会文化区。

《尚书·禹贡》中的九州和唐朝的十道或者十五道都是依据这一特点划分的。

这一划分()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展B.推动文明的多元一体C.为历代统治者所青睐D.减弱了地方割据基础2.(2023山东济宁一模)某学者指出,在政治上,基督教致力于把统治者从一个部落首领转变成一个国王。

一旦信仰基督教,国王就不再只是代表其部落的诸神,他成了一个帝国的首脑。

该材料可以佐证中古时期的西欧()A.中心集权国家形成B.世俗王权开头兴起C.教会对王权的制约D.宗教伦理意识淡化3.(2023北京海淀期末)1942年,胶东依据地领导指示:一切运动都应当合乎抗战利益,小资产者、地主富农也是支持抗战的,对其打击过甚会造成革命阵营混乱,是要出问题的。

此时中国共产党()A.调整政策与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C.实行减租减息,以“三三制”原则进行政权建设D.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土地全部制4.(2023湖南益阳一模)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

此图可反映出()A.九品中正制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B.九品中正制的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D.察举制的选拔机制已经日臻完备5.(2023河南驻马店三模)1872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制定了新的文官分类(如下表所示)。

这一新官制的实施()A.提高了各级官员的文化素养B.简洁滋生僵化的官僚习气C.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运行D.使官员的升迁模式多样化6.(2023广东湛江二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官制,渐渐以“公务员”代替“官吏”,并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恤金条例》《公务员恤金条例施行细则》等法规。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课件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材: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教学课件

第十五单元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节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远古时期的生产与生活生产人类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

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1]______和渔猎。

生活人们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2]__________。

他们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采集群居生活工具使用的影响(1)扩大了人类的食物来源。

(2)为以后的种植业准备了生产手段。

原始农业基本特征(1)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石锄和棍棒等为主。

(2)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

(3)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

2.农耕和畜牧的出现(1)原因: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

(2)时间:大约1万年前。

(3)概况农业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3]______、大麦的原产地。

东亚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最早种植[4]______。

中美中美洲是[5]______、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畜牧业西亚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中国距今约8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河姆渡的居民也饲养猪和狗。

南美距今约6000年前,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小麦水稻玉米(4)意义①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6]______,并逐渐形成聚落。

③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

④推动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也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7]__________、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逐渐发展起来。

定居天文历法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1.状况地区食物生产土地制度和政策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①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高考历史强化复习基础习练15含解析新人教版55

高考历史强化复习基础习练15含解析新人教版55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习练(15)一、选择题1、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几近消失。

而欧洲大陆上其他国家,如法国、俄国、德国等国家,他们在本国的农村或是建立起资本主义小土地所有制,或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忽视农业发展B.资本主义大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化推动英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基础【答案】B【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自耕农大量减少,土地高度集中,这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自耕农大量破产,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商品市场,故B项正确。

2、1787年,汉密尔顿说:新宪法的支持者是“商事行业的美好意愿……(他们需要一个政府)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的商业”。

这说明1787年宪法( )A.增加了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D.明确规定了中央与各州职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反映1787年宪法支持者是基于他们需要一个有能力管制、保护和扩展联邦商业的政府,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保障自身经济利益的要求,故C项正确。

3、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

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答案】B4、1937年8月14日《申报》上登载了一则广告(如下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申报》的营销方式十分独特B.实业和救国是矛盾的统一体C.发国难财的制烟公司不道德D.广告内容增添了时代元素【答案】D5、1986年4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 第15单元 第27讲 岳麓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 第15单元 第27讲 岳麓版

2013高考岳麓版历史总复习提能力训练第15单元第27讲(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北京西城区模拟)“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都城不在洛阳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D.赋这种形式没有诞生解析: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时期,西晋时期尚未出现雕版印刷术。

答案:C2.(2011·郑州五校联考)英国的李约瑟博士指出:“如果没有火药、纸、印刷术和磁针,欧洲封建主义的消失就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

”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如果没有四大发明,就不会有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B.欧洲封建主义解体的根源在于四大发明的完成C.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衰落D.四大发明对欧洲的社会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解析: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只是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解体,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A、B、D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

答案:C3.(2012·济南模拟)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指出: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形成这种“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的根本原因是( )A.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的影响C.传统手工业高度发达D.统治者重视科技解析: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均与农耕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关,如农学、天文学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医学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相关;算学与农业面积的测量和体积的计算相关;陶瓷技术与粮食的储存相关;丝织、建筑技术与水利工程建设相关,故选A项。

答案:A4.(2011·银川模拟)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数学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基础随堂巩固课下作业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5课 基础随堂巩固课下作业 岳麓版选修1

[基础随堂巩固]1.(2011·上海高考)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

A、C两项未能体现作者的意图,D项理解错误,改革应该谨慎,但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

故选B项。

答案:B2.(2011·大纲全国卷)《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政变的前因后果,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百日维新颁布了包括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等内容的变法诏书。

戊戌政变的发生标志着百日维新的破产,八股取士的科学制度被恢复,经济特科被取消。

故选B。

答案:B3.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

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说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化的序幕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C.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D.改变了中国的政体解析: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务运动,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的是林则徐和魏源,改变了中国政体的是辛亥革命,故A、B、D三项是错误的,维新变法是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C4.进化论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其传入中国后( )A.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发生B.促进了维新变法的产生C.引起了中国生物学的革命D.使中国避免了亡国灭种之灾解析:进化论思想是严复引进中国的,其适者生存的思想主张给了空前民族危机面前的中国人民以紧迫感,从而促进了维新变法的产生。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五.doc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五.doc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共八大确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其直接原因是A.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经验的迷信B.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C.中共领导人的调查研究D.《论十大关系》的理论指导2.为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A.民主革命的胜利B.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C.三大改造完成D.中共八大的决策3.1958年,政治局扩大会议公报指出:“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并且为第三个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物质和思想的某些条件。

”这段材料的思想根源是A.对客观形势估计不准B.小资产阶级的狂热病C.“左”倾盲目主义D.脱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1957年,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的原因是A.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提出批评意见B.少数人对党和政府的攻击C.党中央对客观形势估计不准D.帝国主义掀起世界性反华浪潮5.从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可得出的教训是A.经济建设要全面发展B.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6.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主要是因为A.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困难时期B.“大跃进”运动已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C.当时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D.农民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热情不高7.所谓“大跃进”运动是指A.将各类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B.超额完成各种计划指标C.制订并完成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8.一份报纸曾登载粮食亩产12万斤,一颗大白菜200斤,这是哪一年的报纸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6年9.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历史的最恰当的评价是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恶性发展C.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充分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既遭受重大挫折,也取得巨大成就10.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整顿党的作风和机关作风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11.下列哪一事件说明中共开始违反了“八大”的指导思想A.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2.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错误的最主要根源是A.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打击面过宽,严重扩大化C.把右派的性质定为敌我矛盾D.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13.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条件可能性的是A.“大跃进”运动B.农村土改运动C.反右派斗争D.文化大革命14.1960年,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调整、稳定、巩固、提高B.调整、改革、充实、提高C.充实、调整、巩固、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5.对“七千人大会”的情况表述,正确的是A.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提出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C.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D.为反右倾斗争中受批判的同志全部平反16.下列重要工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建的是A.宝成铁路B.武汉长江大桥C.兰新铁路D.成昆铁路17.我党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反右倾”斗争D.文化大革命18.之所以发生“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其历史根源在于A.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个人地位的空前提高B.建国以后在政治、经济方面完全照搬苏联的模式C.毛泽东个人“左”倾错误发展的严重结果D.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和大量分散的小农经济19.从所谓的“一月革命”开始,“文化大革命”进入了A.全面整顿时期B.“全面夺权”时期C.“批林批孔”时期D.“反击右倾翻案风”时期20.我党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A.罗瑞卿B.刘少奇C.彭德怀D.邓小平21.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三事件”B.所谓的“二月逆流”C.“四五运动”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2.197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较前一年增长了9.2%,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文革”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B.党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及时纠正了“左”倾错误C.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潮,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并采取了有效措施23.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24.1976年的“四五”运动中有诗云:“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这里“豺狼”是指A.林彪反革命集团B.江青反革命集团C.“左”倾错误路线D.“文化大革命”运动25.“四五运动”的实质A.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B.让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C.拥护邓小平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D.进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6.“文革”延续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A.“走资派”层出不穷B.“二月逆流”的影响C.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D.后期出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7.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中共中央会议有①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②八届二中全会③八届十一中全会④九届二中全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8.到1967年、19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工作机构瘫痪②政策、规章制度被废弛③交通运输堵塞④大批工人、干部离岗闹“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29.下列历史事件属于抵制“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是①“二月逆流”②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③“四五”运动④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0.下列关于“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说明正确的是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③“文革”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33题15分,共40分)31.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和政府对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哪些调整和改造?其特点如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又怎样在城市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32.《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一书中指出,在前后约达二十年(1957~1976年)之久的时间里,我们党在两个问题上都一再发生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共八大确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其直接原因是A.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经验的迷信B.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C.中共领导人的调查研究D.《论十大关系》的理论指导2.为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A.民主革命的胜利B.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C.三大改造完成D.中共八大的决策3.1958年,政治局扩大会议公报指出:“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并且为第三个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物质和思想的某些条件。

”这段材料的思想根源是A.对客观形势估计不准B.小资产阶级的狂热病C.“左”倾盲目主义D.脱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1957年,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的原因是A.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提出批评意见B.少数人对党和政府的攻击C.党中央对客观形势估计不准D.帝国主义掀起世界性反华浪潮5.从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可得出的教训是A.经济建设要全面发展B.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6.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主要是因为A.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困难时期B.“大跃进”运动已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C.当时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D.农民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热情不高7.所谓“大跃进”运动是指A.将各类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B.超额完成各种计划指标C.制订并完成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8.一份报纸曾登载粮食亩产12万斤,一颗大白菜200斤,这是哪一年的报纸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6年9.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历史的最恰当的评价是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恶性发展C.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充分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既遭受重大挫折,也取得巨大成就10.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整顿党的作风和机关作风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11.下列哪一事件说明中共开始违反了“八大”的指导思想A.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2.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错误的最主要根源是A.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打击面过宽,严重扩大化C.把右派的性质定为敌我矛盾D.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13.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条件可能性的是A.“大跃进”运动B.农村土改运动C.反右派斗争D.文化大革命14.1960年,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调整、稳定、巩固、提高B.调整、改革、充实、提高C.充实、调整、巩固、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5.对“七千人大会”的情况表述,正确的是A.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提出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C.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D.为反右倾斗争中受批判的同志全部平反16.下列重要工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建的是A.宝成铁路B.武汉长江大桥C.兰新铁路D.成昆铁路17.我党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反右倾”斗争D.文化大革命18.之所以发生“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其历史根源在于A.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个人地位的空前提高B.建国以后在政治、经济方面完全照搬苏联的模式C.毛泽东个人“左”倾错误发展的严重结果D.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和大量分散的小农经济19.从所谓的“一月革命”开始,“文化大革命”进入了A.全面整顿时期B.“全面夺权”时期C.“批林批孔”时期D.“反击右倾翻案风”时期20.我党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A.罗瑞卿B.刘少奇C.彭德怀D.邓小平21.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三事件”B.所谓的“二月逆流”C.“四五运动”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2.197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较前一年增长了9.2%,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文革”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B.党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及时纠正了“左”倾错误C.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潮,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并采取了有效措施23.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24.1976年的“四五”运动中有诗云:“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这里“豺狼”是指A.林彪反革命集团B.江青反革命集团C.“左”倾错误路线D.“文化大革命”运动25.“四五运动”的实质A.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B.让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C.拥护邓小平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D.进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6.“文革”延续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A.“走资派”层出不穷B.“二月逆流”的影响C.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D.后期出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7.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中共中央会议有①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②八届二中全会③八届十一中全会④九届二中全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8.到1967年、19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工作机构瘫痪②政策、规章制度被废弛③交通运输堵塞④大批工人、干部离岗闹“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29.下列历史事件属于抵制“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是①“二月逆流”②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③“四五”运动④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0.下列关于“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说明正确的是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③“文革”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33题15分,共40分)31.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和政府对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哪些调整和改造?其特点如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又怎样在城市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32.《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一书中指出,在前后约达二十年(1957~1976年)之久的时间里,我们党在两个问题上都一再发生失误。

这两大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发展的?这些严重失误给我们哪些主要的经验教训?33.试述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总路线的历史条件,并说明两者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分析它们给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各带来了什么影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五答案一、1.【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课本有段小字介绍有关背景,从中可得出直接结论。

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后,只是从整体上注意探索,整个探索活动还是需要总结中国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答案】 B2.【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是在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过去之后,剥削阶级从整体上被消灭也就意味着这一斗争状态过去了,而这一“消灭”是三大改造的必然结果。

【答案】 C3.【分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关键是抓住其中的有效信息“……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一结论完全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其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情。

【答案】 D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的原因,不是“扩大化”的原因。

反右派斗争在当时是必要的,必要性就在于少数资产阶级右派攻击中共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客观情况使中共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

【答案】 B5.D6.【分析】要从人民公社化的性质上考虑问题。

兴办人民公社就是扩大公有制的范围,这属于改革生产关系的范畴。

在改革生产关系上盲目很明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符。

【答案】 C7.【分析】本题属于考查理解能力的程度型选择题。

“跃进”就在于扩大数量,A项与之不符,这些数量指标不仅是已经制订的,很多是临时提出的,B项亦不符题意,前述的各种指标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大炼钢铁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D项也应排除。

【答案】 C8.B 9.D 10.C 11.B 12.A 13.A 14.D 15.C 16.C 17.D 18.D 19.B 20.B21.A 22.C 23.B 24.B 25.C 26.C 27.C 28.A 29.D 30.C二、31.(1)建国初的调整改造: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财产,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

②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发展;工矿企业进行生产和民主改革。

③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分)(2)特点:①根据中国国情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分别采取没收、调整改造和合作化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②形成了单一的高度集中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③确立了工人阶级在工矿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④后期在改造过程中存在过急、过粗,超越生产力水平的倾向。

(3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改单一所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并存;②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宏观调控、政企分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改产品经济为市场商品经济;④改平均主义分配为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

(4分)32.两大问题: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

(2分)相互影响:①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成为以后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②在反右的影响下,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思想抬头,浮夸风和“共产风”等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③“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造成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④“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文革”十年动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10分) 教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国情国力,注意防止“左”的倾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分)33.(1)历史条件:1953年总路线的条件是:人民政府已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即将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抗美援朝胜局已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人民政权巩固。

1958年总路线的条件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我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新阶段;中共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建设经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周边国际环境缓和,加上“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经济建设的“左”倾思想滋长,忽视了客观规律,背离了党的“八大”正确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