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化学必修一
H
Fe(OH)3胶体制备方程式
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胶体凝聚的条件加热、加电解质、加相反电性的胶体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3-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不一定有氧的得失)
升失氧还原剂、还原性、失电子、(升价)、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成氧化产物
降得还氧化剂、氧化性、得电子、(降价)、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成还原产物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或有单质
生成的分解反应才属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气体的检验NH3的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SO2的检验用品红溶液褪色
SO2的吸收用KMnO4溶液(强氧化性) CO2的检验用澄清石灰水变浊
Cl2的检验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变蓝NO的检验打开瓶盖后遇空气变红棕色
离子的检验NH4+的检验
加NaOH溶液加热后放出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
Fe3+的检验
①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②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
色
Fe2+的检验
①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马上变灰绿色,最终变红褐色
②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后出现血红色
SO42-的检验先加HCl无现象后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Cl-、(Br-、I -)的检验
先加AgNO3后加HNO3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AgCl
(淡黄色沉淀AgBr、黄色沉淀AgI)
NO3 - 的检验
加浓缩后加入少量浓硫酸和几块铜片加热有红棕色的气
体放出(NO2)
物质的保存K、Na 保存在煤油中(防水、防O2)
见光易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HNO3、AgNO3、氯水、HClO 等)
碱性物质用橡胶塞不能用玻璃塞(Na2SiO3、NaOH、Na2CO3)酸性、强氧化性物质用玻璃塞不能用橡胶塞(HSO4、HNO3、KMnO4)
物质的保存
F2、HF(氢氟酸)用塑料瓶不能用玻璃瓶(与SiO2反应腐蚀玻璃)
保存在水中白磷(防在空气中自燃)、Br2(防止挥发)
用途Na2O2(淡黄色)用作呼吸面具,Al(OH)3和NaHCO3 (小苏打)可中和胃酸
明矾用作净水剂,次氯酸HClO杀菌、消毒、永久性漂白、SO2暂时性漂白
自来水常用Cl2来消毒、杀菌但产生致癌的有机氯,改用广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 Fe2O3—红色油漆和涂料;Al2O3—耐火材料,NH3可用于氮肥、制冷剂。
晶体硅Si作半导体、太阳能电池; SiO2可作光导纤维;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及催化剂的载体。水玻璃可做肥皂填料、木材防腐防火剂及黏胶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金属的化学性质
4.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97.81。C,沸点为882.9。C;密度为0.97g·cm—3
5、金属与水
的反应2Na +2H2O ====2NaOH + H2
6.分类法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7.比较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8.实验法(1)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3)实验法的步骤: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9、金属和氧
气的反应
4Na +O2 ==== 2Na2O 2Na +O2 ==== 2Na2O2
10、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原理: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使色质褪色。表现漂白性。
4.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箔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熔化的铝仍不会滴落,因为铝很活泼,磨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又会很快的生成一层新的氧化膜。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