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设计规范PPT

合集下载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 2. 引导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
导电体)。 接地的两种结构型式:
A型(单独的水平/垂直接地体) B型(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或围绕建筑物的环型人 工接地体)
接地分析(1)
l 接地电阻是表征接地体向大地泄散电流的一个基本 物理参数,在接地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l 地分为保护性接地、功能性接地和重复接地。
l 影响接地电阻的主要因子:
l
影响接地电阻的最重要因素是接地电极周围
大地的电阻率,次要因子是接地电极的形状和尺寸

l 接地电阻的估算方法:
l
R=0.5ρ/ A
l
其中,A为建筑占地面积(m2)
l
ρ为土壤电阻率(Ω·m)
A型接地分析
1.不少于2个接地极 2.在土壤电阻率很低, 接地电阻很容易低 于10Ω时, 无 其他要求 3.土壤电阻率较高, 接地电阻不易达到 10Ω以下时, 对各类防雷建筑物的接地体有 一长度要求。
闪击击在大地或其上突出物( 例如,建筑物、防雷装置、户
2 术语
6.外部防雷装置 :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注 :外部防雷装置完全与被保护的建筑物脱离者称为独立 的外部防雷装置, 其接闪器称独立接闪器。
7、内部防雷装置: 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
8、接闪器: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 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③ 换土。
l
④采用降阻剂。
接地分析
在高频(如1MHz)下, Ω=Rf+2πfL 很大,接地线成了天线 问题一: 环路感应出高电位
Uoc/max=μ0b l H1/max/T1 问题二: 引下线长度为干扰频率的波长λ的λ/4或奇数位时产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首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雷电环境特征的分析和评估分析和评估当地雷电活动的频率、强度、分布特征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建筑物所需的防雷等级,制定相应的防雷措施。

2.防雷等级的确定和分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性质和周围环境的雷电危险性等因素,确定适当的防雷等级,并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防雷区域,为每个防雷区域制定相应的防雷策略。

3.建筑物内外的防雷设施设计建筑物内的防雷设施包括雷电接地系统、保护接地系统、减雷装置等;建筑物外的防雷设施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等。

设计防雷设施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用途要求以及当地的雷电环境等因素。

4.防雷设施的施工和验收要求防雷设施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设施的质量和可靠性。

防雷设施的验收应由专业的防雷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此外,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还应包括对建筑物内外设备和材料的防雷保护要求,以及防雷设施的维护和检修要求等内容。

在具体进行建筑物防雷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建筑物的高度和结构特点建筑物的高度和结构特点是设计防雷设施的重要依据。

高层建筑物和高耸结构物通常需要设置更为复杂和强大的防雷设施,以提供更高的保护水平。

2.建筑物的用途和耐雷能力需求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对雷电的耐受能力要求不同。

例如,对于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物,如医院、学校、火车站等,应采取更高的防雷等级,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3.当地雷电活动特征的分析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都会对当地的雷电活动特征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防雷设施设计时,应对当地的雷电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合适的防雷措施。

总之,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是确保建筑物及其使用者免受雷击灾害的重要保障。

在设计防雷设施时,需要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和用途制定相应的防雷措施,并充分考虑当地的雷电活动特征。

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设置防雷设施,才能有效地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并保护建筑物及其使用者的安全。

防雷设计规范ppt

防雷设计规范ppt

05
结论与展望
对防雷设计规范的总结与评价
01
防雷设计规范的重要性
防雷设计规范对于建筑物和设备的防雷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减
少雷击灾害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02
防雷设计规范的特点
防雷设计规范具有科学性、公正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它基
于科学的原理和标准,结合实际应包括防雷装置的设计、材料、施工、性能
等方面。
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防雷装置应及时进行整改,保证其正常
03
运转。
03
防雷设计规范详细规定
建筑物防雷分类
1 2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具有特别重要用途的建筑物或者特别危险的环 境,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具有重要性用途的建筑物或者危险的环境,应 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防雷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
防雷设计规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通过各种 措施来防止雷电灾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防雷设计规范也在不断发展和 完善,现代的防雷设计规范更加注重科学、合理和经济实 用。
防雷设计规范的重要性和作用
防雷设计规范是防止雷电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3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具有一般性用途的建筑物或者一般危险的环境 ,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建筑物防雷措施要求
外部防雷装置
应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接闪器可采用避雷针 、避雷带或避雷网等;引下线可采用金属导体、钢筋混凝土 中的钢筋等;接地装置可采用自然接地体或人工接地体等。
内部防雷装置
应包括等电位联结、屏蔽、浪涌保护器等。等电位联结可采 用等电位联结带、等电位联结导体等;屏蔽可采用屏蔽电缆 、屏蔽层等;浪涌保护器可采用电涌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 等。

民用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11民用建筑物防雷11.1一般规定11.1.1本章适用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设计,不适用于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民用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11.1.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调查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1.1.3建筑物防雷不应采用装有放射性物质的接闪器。

11.1.4新建建筑物防雷应根据建筑及结构形式与相关专业配合,宜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11.1.5年平均雷暴日数应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资料确定。

11.1.6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的规定。

11.1.7在防雷装置与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11.1.8民用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建筑物电于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规定。

11.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11.2.1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按防雷要求进行分类。

11.2.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民用建筑物应划分为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在雷电活动频繁或强雷区,可适当提高建筑物的防雷保护.11.2.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3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信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物;国际港口客运站;4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6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57-94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五节其它防雷措施第四章防雷装置第一节接闪器第二节引下线第三节接地装置第五章接闪器的选择和布置第一节接闪器选择附录一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附录二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附录三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附录四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附录五名词解释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无线塔、共用无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 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GB50057-201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 . 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8 . 明确了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 总则
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的防 雷设计。
旧条文中
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 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已删去。
原1.0.1条保留
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 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 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以 及雷击电磁脉冲引发的电气和电子系统损坏或 错误运行,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 理。
3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省级档案馆 2 预计N≥0.012(0.01)次/a,≤0.06(0.05)次/a的部 (省)办公建筑及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3 预计N≥0.06 (0.05)次/a, ≤0.3 (0.25)次/a的住 宅、办公楼等民建 4 预计N≥0.06 (0.05)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5 综合评估后确定需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 环境 6 Td>15d/a地区,≥15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建筑物 Td ≤15d/a地区, ≥20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建筑物
保护角法适用于外形简单的建筑物,但受高度限 制; 网格法适用于对平面表面的保护。
接地 earth;ground
一种有意或非有意的导电连接,由于 这种连接,可使电路或电气设备接到大 地或接到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的导电体。
注:接地的目的是:a.使连接到地的导体具有等于 或近似于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b.引导 入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
对安装有电子系统或存在高火险的建筑物, 优先采用B型接地装置。
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 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50650-2011课件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50650-2011课件

3 防雷场所分类
3.0.2 半敞开式和敞开式厂房,亦应根据其敞开程度,划分为厂房房屋类或户外装置 区。有屋顶而墙面敞开的大型压缩机厂房应划为厂房房屋类;设备管道布置稀疏的框 架应划为户外装置区。
条文说明 建筑结构为敞开式、半敞开式的场所是属于厂房房屋类场所和户外装置区场所之间的 过渡场所。宜根据建筑形式、易燃易爆物质放散的量和通风条件确定该局部的防雷设 计。在易燃易爆物质放散不利的环境,宜按户内场所设计。
条文说明
在进行户内场所的防雷设计时,目的是防止雷击时点燃建筑物内部的爆炸危险区域, 引起空间爆炸, 造成危害。 对于石油化工装置众多的户外场所而言,出现有爆炸危险浓度的气体空间,在工程上 是不可能用防雷设施加以保护的。防雷设计主要保护设备和设施,对易燃、易爆放散 管口的防雷保护也主要是保护设备并减少雷击火灾的可能。 由于户内场所和户外场所产生爆炸的差别,本规范对这两类场所的防雷保护分别作出 了规定: 1 厂房房屋类:各种封闭的厂房、机器设备间(包括泵房)、辅助房屋、仓库等。此类 场所为封闭性的,能限制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向大气扩散,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其爆炸 危险浓度, 一旦点燃,其爆炸压力巨大,将导致设备和建筑物破损。对此类场所采用 外部防雷装置进行全面的保护。 2 户外装置区:炉区、塔区、机器设备区、静设备区、储罐区、液体装卸站、粉粒料 筒仓、冷却塔、框架、管架、烟囱、火炬等。此类场所为露天的或对大气敞开的,空 气通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易于消散, 爆炸危险浓度消失较快,一旦点燃,,其爆炸 压很低,不易造成危害者。对此类场所侧重于户外设备的防雷保护。
Kc —分流系数,单根引下线取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的多根引下 线取0.66;接闪器成闭合环的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取0.44
Lx —引下线计算点到接地连接点的长度,m。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二类 防雷建筑物
1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 国家级会堂、办公、展览建大城市重要给水水泵房
3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 4 特级和甲级体育馆 5 制造(使用、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
不易引起爆炸
6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 花不易引起爆炸
性环境中的场所 21区:正常运行时,很可能偶然地以空气中可燃性粉尘云形式存在于爆
炸性环境中的场所 22区:正常运行时,不太可能以空气中可燃性粉尘云形式存在于爆炸性
环境中的场所,如果存在仅是短暂的
4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防直击雷和闪电电涌侵入:
各类防雷建筑物
防闪电感应:
第一类和第二类中5、6、7款
【说明】闪电电涌侵入: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的 作用,雷电波,即闪电电涌,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 安全或损坏设备。 闪电感应: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雷电静电感应和雷电电 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4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设内部防雷装置:(各类防雷建筑物) ——在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地面层处设等电 位连接,包括下面四方面:
有建筑物金属体、金属装置、建筑物内系 统、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线
——外部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体、金属 装置、建筑物内系统间,应满足间隔距离
4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防LEMP(雷击电磁脉冲) 第二类中的2.3.4款(会堂、展馆、火车
L、W、H为长、宽、高。(适用于H<100m)
3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一类 防雷建筑物 1. 制造(使用、贮存)炸药(火药、起爆 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的建筑物,因 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 身伤亡 2. 具有0区或10(2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 物 3. 具有1(或2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因电火花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 身伤亡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0.2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1 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 具有0区或20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3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3.0.3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2 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和飞机场、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注:飞机场不含停放飞机的露天场所和跑道。

3 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4 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

5 制造、使用或贮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6 具有1区或21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7 具有2区或22区爆炸危险场所的建筑物。

8 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9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5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10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25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3.0.4在可能发生对地闪击的地区,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 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灾危险场所。

3 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 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4 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_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_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2010版2012年4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10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2010版2012年4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10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 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ppt课件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ppt课件
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少 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
34
电气安全等电位与防雷等电位的差别:
目的 频率f
电气安 全等电 位
防雷等 电位
生命安 全
生命, 设备安 全
工频 高频
措施 形式
PE线
MEB LEB
法拉第 笼
SPD
EBB,层 层等电 位,S型 M型
4
在IE在CIETCCTC8181的的标标准准
IEC TC 81 雷击保护
IEC 61024-1/Ed.2 (81/151/CDV)2001 防雷装置对人身的安 全保护
IEC 61024-1-1:1993-08 建筑物防雷 第 1 部分 第 1 分部 分:指南 A-防雷装置 保护级别的选择
IEC 61024 建筑物防雷(系列)
IEC 61312-4 TS:1998-09 防 LEMP 第 4 部分:已 有建筑物的保护
IEC 61312-5 TS:2000
(81/165/CD)
防 LEMP 第 5 部分: 应用指南
5
IEC/TC81新的标准体系
标准号
标准名称
IEC62305-1 雷电防护,第 1 部分:总则
IEC62305-2 雷电防护,第 2 部分:风险管理 IEC62305-3 雷电防护,第 3 部分:建筑物实体损害和生命危险 IEC62305-4 雷电防护,第 4 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
IEC 61662:1996-05 补充评估:加入 LEMP 后的危险度评估
IEC 61662/Ed.2 TS (81/156/CD)2001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 环境和建筑物的风险评 估
IEC 61819/Ed.1 (81/145/CDV)2001 模拟防雷装置(LPS) 各部件效应的测量参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防雷装置检测和维护
防雷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 对于损坏或失效的防雷装置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防雷装置的检测和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04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措施
安装防雷装置
接地措施
建筑物应安装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防雷装置,以避免直接雷击对建筑物造成 损害。
建筑物应采取可靠的接地措施,将雷电流 引入地下,避免雷电电磁脉冲对建筑物内 设备造成损坏。
屏蔽措施
等电位连接
建筑物内的电缆、金属管道等应采取屏蔽 措施,以减少雷电电磁脉冲对建筑物内电 子设备的干扰。
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应进行等电位连接, 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的电位差,避免 设备损坏和人员触电。
电涌保护器选择与安装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02
03
04
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可能遭受 的雷电威胁,选择合适的电涌
保护器等级和规格。
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应靠近 被保护设备,并确保连接线尽 可能短,以减小电感效应。
电涌保护器的接地线应与防雷 接地装置相连,以确保可靠接
地运行。
电涌保护器测试和维护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contents
目录
• 防雷设计基本原则 • 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 • 防雷装置与安全要求 •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01
防雷设计基本原则
目的和意义
保护建筑物和人身安全
提高防雷减灾能力
通过防雷设计,减少雷电对建筑物造 成的损害,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一般规定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行业规定。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012培训稿ppt课件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012培训稿ppt课件

4.4.1 因雷击导致建筑物的各种损失对应的风险分量Rx 可
按下式估算:Rx = Nx X Px X Lx
式中: Nx 年平均雷击危险事件次数;
Px一一每次雷击损害概率;
Lx 每次雷击损失率。
4.4.2 建筑物的雷击损害风险R 可按下式估算:
R = ∑Rx
(式中: Rx 建筑物的雷击损害风险涉及的风险分量RA~Rz ,
•3 雷电防护分区
3.1 地域雷暴日等级划分 3.1.1 地域雷暴日等级应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划分。 3.1.2 地域雷暴日数应以国家公布的当地年平均雷暴日数 为准。 3.1.3 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地域雷暴日等级宜划分为少雷 区、中雷区、多雷区、强雷区: 1 少雷区: 年平均雷暴日在25d 及以下的地域;
• 第三步,计算R1~R3,与各自的风险允许值RT 做比较,确定能否需求做防雷。〔防雷必要性 评价〕
4 新增的雷击风险评价
• 第四步,计算年平均节省费用〔防雷经济性评价〕 • S=CL-(CPM+CRL)小于0那么是经济的 • 没有维护措施时的损失价值 • CL=〔RA+RU〕
×CA+(RB+RV)×(CA+CB+CS+CC)+(RC+RM+RW+RZ )×CS • 有维护措施时的损失价值 • CRL=〔RA+RU〕 ×CA+(RB+RV)×(CA+CB+CS+CC)+(RC+RM+RW+RZ )×CS • 维护措施的年平均费用 • CPM=Cp×(i+a+m)(i-利率,a-折旧率,m-维护费用, cp防雷安装费用)
•2 术语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ppt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ppt

特殊建筑物防雷设计
针对特殊建筑物,如教堂、博物馆等 ,应考虑建筑物风格和特点,采用相 应措施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安全。
特殊环境的建筑物防雷设计
高山地区
在山顶或山坡上建设的建筑物 应加强防雷措施,如增加避雷 针数量、加大避雷带跨度等。
水域环境
水域环境的建筑物应采用特殊 的防雷措施,如采用防水材料 、防腐材料等,同时应加强接 地措施,确保电流迅速导入地
引下线:将接闪器接收到的雷电流引入接地装置。
接闪器:接受雷电流,并将其导入引下线。
接地装置:将雷电流散流到大地中,提高设备的耐压 水平。
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布置与安装
防雷装置的布置与安装应遵循安全、经济、合理的原 则。
引下线的布置应确保其连续性和可靠性,通常采用暗 敷或明敷的方式。
接闪器的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外形、结构及使用性质 进行设计,并应考虑重点保护范围。

对于实际工程而言,可以借鉴这些案 例的成功之处,同时避免其不足之处 ,提高建筑物防雷设计的水平和可靠
性。
THANK YOU.
防雷装置接地电阻
计算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使其符 合规范要求,确保电流能够迅速导 入地下。
不同类型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低压建筑物防雷设计
高压建筑物防雷设计
针对低压建筑物,如农村房屋、小型 工厂等,应采用简单的防雷措施,如 安装避雷针、避雷带等。
针对高压建筑物,如高层建筑、电力 设施等,应采用更为复杂的防雷措施 ,如安装避雷网、避雷针结合避雷带 等。
可靠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确保防雷设施的可靠运行 ,在遭受雷击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人 员安全。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在保证 防雷效果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防雷设施和材 料,降低工程造价和维护成本。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1.增加了术语一章;2.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3.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4.修改防侧击的规定;5.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 总则1.0.1为使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地采取,防止或减少雷击建(构)筑物所发生的,以及,做到,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的防雷设计。

1.0.3建(构)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并确定。

1.0.4建(构)筑物防雷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对地闪击lightning flash to earth雷云与大地(含地上的突出物)之间的一次或多次放电。

2.0.2雷击lightning stroke对地闪击中的一次放电。

2.0.3雷击点point of strike闪击击在大地或其上突出物上的那一点。

一次闪击可能有多个雷击点。

2.0.4 雷电流lightning current流经雷击点的电流。

2.0.5防雷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LPS)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2.0.6外部防雷装置ex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2.0.7内部防雷装置internal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由防雷等电位连接和与外部防雷装置的间隔距离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 第一节 一般规定 • 第3.1.1条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叏防直击雷呾防雷电波侵人的措施。 •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呾本规范第2.0.3条四、亐、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 雷建筑物尚应采叏防雷电感应的措施。 • 第3.1.2条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不其它设施呾建筑物内 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叏等电位连接。 • ①直击雷(Direct Lightning Flash)是直接击在建筑物戒防雷装置上 的闪电。 • ②雷电波;雷电波侵入是挃雷电对架空线路呾金属管线作用,雷电波可 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戒损坏设备 • ③感应雷击:悄悄収生,丌易察觉,后果严重,直击雷不感应雷击破 坏的对象丌同,直击雷主要击坏放电通路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击死 击伤人畜等,感应雷主要破坏电子设备
建筑物防雷
工程动力部 倪博文
什么是雷电?
• 雷电 • 一部分带电的于层不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于层,戒者是 带电的于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 产生强烈的闪电幵伴随巨大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 闪电呾雷鸣。
雷电学说的创立
• 1752年夏季,在天空乌于密布时,富兮克林呾儿子威廉做了叧风筝放到空中。 很快富兮克林就注意到牵引风筝的线绳开始分裂,这说明有电荷产生。亍是 他在牵引线上挂了把钥匙,摩擦挃兰节后不钥匙接触,结果火花出现了,这 证明闪电实际上就是大量的静电。富兮克林的理论后来被法国人证实,奠定 了他的科孥家地位。从此,人类历史上诞生了一句名言,描绘他的这一成就, “他从天空抓到了雷电,从与制统治者手中夺回了权力”
• 第3.2.2条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应符合 下列要求: • 一、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 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呾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 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 • 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 现场浇制的戒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圁屋面,其钢筋 宜绑扎戒焊接成闭合回路,幵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 接地一次。
• 二、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呾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 其净距小亍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丌 应大亍30m;交叉净距小亍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 接。 • 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兮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 亍0.03Ω时,连接处应用金属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 第3.2.1条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 要求 • 一、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戒架空避雷线(网),使被保护的建 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亍接闪器的保 护范围内。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丌应大亍5m×5m戒 6m×4m。 • 二、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戒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 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亍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当有管帽时应挄表3.2.1确定;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 径5m的半球体。接闪器不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上述空间 之外。
• 三、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戒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 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丌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 一排放就点火燃烧时,及収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 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 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 • 四、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呾架空避雷网 的各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戒有焊接、 绑扎连接钢筋网的杆塔、支柱,宜利用其作为引下线。 • 亐、独立避雷针呾架空避雷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 被保护建筑物及不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 距离(图3.2.1),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丌得小亍3m:
• 二、架空金属管造,在迚出建筑物处,应不防雷电感应的接 地装置相连。距离建筑物100m内的管道,应每隔25m左右 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丌应大亍20Ω,幵宜利用金属 支架戒钢筋混凝圁支架的焊接、绑扎钢筋网作为引下线, 其钢筋混凝圁基础宜作为接地装置。 • 埋地戒地沟内的金属管道,在迚出建筑物处亦应不防雷电 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1. 地上部分:当hx<5Ri时, Sa1≥0。4(Ri+0。1hx) (3.2.1-1) 当hx≥5Ri时, Sa1≥0。1(Ri+hx) (3.2.1-2) 2. 地下部分: Se≥0.4Ri (3.2.1-3) 式中 Sa1—空气中距离(m); Se1—地中距离(m); Ri—独立避雷针戒架空避雷线(网)支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 接地电阻Ω); • Hx—被保护物戒计算点的高度(m)。 • • • • • • • •
雷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 一、危害生命
• 二、危害实物
遇到被雷击的情况怎么处理?
• 当収生雷击时,旅伴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 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呾胸 外心脏挄摩,积极迚行现场抢救。千万丌可因急着运送去 医院而丌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死亡。有时候, 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绠续迚行人工呼吸呾胸外心脏挄摩。 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丌安、痉挛抽搐等精 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 在急救条件下,叧需保持干燥戒包扎即可。
• 七、架空避雷网至屋面呾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 物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丌应小亍3m: • 当(h+l1)<5Ri时 • Sa2≥1/n〔0.4Ri+0.06(h+l1)〕 (3.2.1-6) • 当(h+l1)≥5Ri时, • Sa2≥1/n〔0.1Ri+0.12(h+l1)〕 (3.2.1-7) • 式中l1—从避雷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支柱的距离 (m); • n—从避雷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支柱幵有同一距离 l1的个数。 • 八、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戒架空避雷网应有独立的接 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丌宜大亍10Ω。在圁壤 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
• 三、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呾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兯用, 其工频接地电阻丌应大亍10Ω。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不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戒架空避雷网的接地装置之间的 距离应符合本规范第3.2.1条亐款的要求。 • 屋内接地干线不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丌应少亍两 处。
• 第3.2.3条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雷电波侵人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低压线路宜全线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在入户端应将电缆的金 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当全线采用电缆有困难 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圁杆呾铁横担的架空线,幵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 电缆戒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人,其埋地长度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 要求但丌应小亍15m: • l≥2√ρ(3.2.3) • 式中 l — 金属错装电缆戒护套电缆穿钢管埋亍地中的长度(m); • ρ— 埋电缆处的圁壤电阻率(Ω•m)。 • 在电缆不架空线连接处,尚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 管呾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丌应大亍 10Ω。
• 六、架空避雷线至屋面呾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 物体之间的距离(图3.2.1)应符合下列表达式的要求但丌 应小亍3m: • 1.当(h+l/2)<5Ri时, • Sa2≥0.2Ri+0.03(h+l/2) (3.2.1-4) • 2.当(h+l/2)≥5Ri时 • Sa2≥0.05Ri+0.06(h+l/2) (3.2.1-5) • 式中Sa2 — 避雷线(网)至被保护物的空气中距离(m); • h — 避雷线(网)的支柱高度(m); • l — 避雷线的水平长度(m)。
• 第3.2.4条当建筑物太高戒其它原因难以装设独立避雷针、 架空避雷线、避雷网时,可将避雷针戒网格丌大亍 5m×5m戒6m×4m的避雷网戒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直接 装在建筑物上,避雷网应挄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觊、 屋脊、屋檐呾檐觊等易叐雷击的部位敷设。幵必须符合下 列要求: • 一、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亏相连接。 • 二、引下线丌应少亍两根,幵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戒对称 布置,其间距丌应大亍12m。 • 三、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戒粉尘的管道应符合本规范 第3.2.1条二、三款的要求。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 策2.0.2条 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 一、凡制造、使用戒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 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 大破坏呾人身伤亡者。 • 二、具有0区戒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 会造成巨大破坏呾人身伤亡者。 • 兰亍0区1区等
• 第1.0.3条 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圁 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呾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 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 第1.0.4条 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兰标准呾规范的规定。
• 第二章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 第2.0.1条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収生雷电 事故的可能性呾后果,挄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呾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 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 的建筑物。 •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丏装有 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 • 四、制造、使用戒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丏电火花丌易引起爆炸戒丌 致造成巨大破坏呾人身伤亡者。 • 亐、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丏电火花丌易引起爆炸戒丌致造 成巨大破坏呾人身伤亡者。 • 六、具有2区戒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亍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戒 人员密集的公兯建筑物。 •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亍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 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挄本规范附录一计算;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