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防治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与整改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与整改措施一、引言装配式建筑作为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快速、高效的施工特点广受关注。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装配式建筑在质量方面仍存在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质量控制与整改措施两个方面来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质量控制措施1. 完善设计与评审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非常重要。
相关部门应严格审核和评审设计文件,包括结构设计、材料选择、连接方式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
2. 严格材料入场管理装配式建筑需要使用大量预制构件和材料,在入场管理方面需要加强监督。
每批次进场的材料都需要进行标识并按规定进行检验,并对不符合要求或有缺陷的材料及时退货或整改。
3. 细化工序操作规范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工序的操作规范非常重要。
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导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正确且标准地进行操作。
4. 加强质量检测与控制装配式建筑每个环节的质量检测都应该得到重视。
从原材料到构件出厂再到现场安装,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检验。
并建立相应的记录系统,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发现、记录和解决。
三、整改措施1. 及时排查问题对于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必须及时排查并记录下来。
例如,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可能导致损坏或变形,在构件连接中可能存在偏差等等。
只有明确了问题所在,才能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2. 制定整改计划针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非常关键。
整改计划应包括责任部门、整改要求、时间安排等内容,并要求相关人员按照计划执行。
同时,还需要监督整改过程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 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施工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是解决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的关键。
对于施工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意识;对于管理人员,应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培训,以加强他们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能力。
4. 加强监督与检查装配式建筑质量整改不能仅仅依靠自查自纠,还需要有外部的监督与检查机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大部门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都广泛采用了装配式建筑,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其质量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建筑工程出现问题,所以必须做好相关的质量控制和通病防治工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引言:装配式建筑工程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施工在施工方式与方法上大有不同,是在生产车间进行相关构配件的生产与加工,继而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的。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势在于建造速度极快,且大大减少了现场的现浇作业,具备非常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1.1大部分构件均需要预制,利用定型模板的平面作业方法替代传统的现浇结构作业方式。
这种施工作业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1.2由于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均是由工厂生产出来,可以利用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对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也将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施工现场的粉尘等污染物。
1.3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一种较为前沿的工程技术,该建筑结构形式对前期设计质量和后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需求均比较高。
2、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2.1施工人员方面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工人技术水平不高、缺少工作经验等因素导致生产工序不规范,在预制件尺寸、规格等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检测,导致一些不达标的预制件出现在施工现场中;目前,坐浆—注浆是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湿式注浆是装配式建筑中常见的湿式连接方法,但在施工现场因为人员数量有限,又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极易出现坐浆、注浆不饱满的情况,影响预制件的质量;在预制构件后浇段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意识不足,技术水平偏低,往往会使T型节点钢筋连接存在问题或者模板偏差型节点钢筋连接存在问题或者模板偏差情况;在安装过程中,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较晚,水平有限,成熟成功的经验较少,所以经常存在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问题。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障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障措施在现代建筑行业中,越来越多的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
装配式建筑具有高效、环保和节能等优点,然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障措施。
一、质量控制1. 原材料选择与检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选用高质量的原材料非常重要。
首先,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确保其产品质量可靠,并进行详细的材料检验。
其次,在接收原材料时要对其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强度等方面。
只有经过合格检测的原材料才能用于实际生产过程。
2. 施工图纸与设计方案验证在开始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必须对相关图纸和设计方案进行全面验证。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或不合理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要确保施工图纸与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相符合,以避免因设计问题导致的质量风险。
3. 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与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操作熟练的施工人员。
因此,在工程开展之前,应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并定期组织质量相关知识的培训。
此外,还需要建立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岗位轮换、定期考评等措施。
4. 在线质量监控系统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在线质量监控系统来实时跟踪和记录各项关键数据。
该系统可以提供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监管和记录,并通过数据分析提前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二、质量保障1. 质量安全培训与管理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所有参与者进行质量安全培训。
这包括对材料供应商、设计师、项目经理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
此外,还需建立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2. 质量检验与评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完工后,需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和评估。
这包括对关键节点、连接部位以及整体结构等进行检查。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纠正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点及纠正措施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为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的控制点和纠正措施。
1. 安全设计和防火控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初期就需要考虑安全因素,并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因此,安全设计是第一个重要的控制点。
确保结构强度、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等方面满足标准要求。
同时,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防火安全,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操作,并由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和检查以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同时也应该加强现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消防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
2. 材料选择与质量管控材料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核心要素之一。
为了保证建筑质量,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
这包括对材料供应商实施审查和评估,以确保所选材料具有相应的认证和资质。
其次,在实际施工中要加强对材料的验收和检测,以防止使用低劣或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在装配过程中,注重细节并时刻关注每个部分的连接、固定和密封,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 人员培训与技术要求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复杂且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团队协作。
因此,人员培训和技术要求成为另一个重要控制点。
只有通过培训和考核才能确保工人具备足够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
此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还应该设立专门岗位进行监督指导,并制定详细操作规范,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正确执行。
持续进行技术交流与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以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引入和掌握新技术。
4. 质量检查与纠正措施质量检查是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
材料验收、结构连接、密封性能和装饰效果等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特别是对于关键节点或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要加强监测,并在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
若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追溯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与质量控制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与质量控制措施一、引言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建筑技术,其具有快速、节能、环保等优点,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问题1.材料选择不当由于装配式建筑涉及到多种材料和构件,材料选择不当会导致材料性能不符合要求,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
2.安装精度不高对于复杂组合结构的装配式建筑来说,安装精度是保证结构稳定性和功能完善性的重要因素。
若安装精度不高,则可能出现结构变形或者功能缺失等问题。
3.缺乏监理和验收制度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缺乏专业监理人员和严格的验收制度容易造成施工质量难以把控。
三、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的措施1.严格选择与控制材料质量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应通过标准化检验和品牌认证等方式选择可信赖的供应商,并建立材料验收制度,确保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加强安装管理与培训针对复杂组合结构,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方案编制和预埋件布置设计,并进行必要的安装培训。
同时,引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来提高安装精度,如激光测量等。
3.建立健全监理与验收制度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专业性,在施工过程中应引入专业监理人员并建立严格的监理体系。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1.环境限制问题:由于装配式建筑大多在出厂完成预制、现场组装等环节涉及空间限制较为严格,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因素,以确保实际操作的便捷性。
2.工人技能问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对工人技能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加强员工培训与素质提升,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3.质量管理体系问题: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
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标准,并进行定期复查和修正以保证其有效性。
五、总结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与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密不可分。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前言预制装配式建筑因生产效率高、节约劳动力、符合“4节1环保”等优点被国家大力提倡。
但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仍不完善,施工工艺还不成熟,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完善。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防范措施1.平板制作安装问题1.1 转角板折断转角板是维护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框架稳定性的重要构件,但在构件运输和现场吊装过程中容易破坏。
造成其破坏的原因主要有吊装时转角板两边内折发生破坏,生产时养护不当易产生转角处角度的变化,施工时需要部分现浇以增加预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性,预支模板不能很好地与预制部位连接,经常出现涨模与振捣不彻底现象。
防范措施:采用“L型”吊具,将转角板受到的拉力转移到“L型”吊具上,从而降低转角板的损坏率。
1.2 叠合板断裂叠合板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板面经常发生龟裂甚至断裂现象,主要是由于部分叠合板跨度过大,运输过程中板间挤压,或者吊装时因挠度过大产生裂纹,裂缝延伸至整块板,导致构件破坏。
生产时构件养护不当造成叠合板板面翘曲,脱模时脱模剂粉刷不均匀、少刷漏刷等情况造成叠合板板边粘模;加工时操作漏洞导致叠合板面桁架筋外露或者预埋件脱落,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
防范措施:加强运输过程中的防护,避免板面挤压和挠曲,加强构件养护,保证叠合板板面平整,加强脱模剂的粉刷质量控制,确保叠合板板边不粘模。
2.外墙板保温层断裂预制外墙板的保温层经常脱落或断裂,主要是由于中间的保温材料不统一,经常造成保温材料的外墙板脱落。
防范措施:采用相关辅助工具,如加强保温材料与外墙板的粘结强度,避免保温层脱落或断裂。
在预制构件连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平板在运输过程中角易损坏,可以采用制作塑料或橡胶材质的护角,增大平板之间的距离,以及选择平坦的运输道路等方法来减少损坏。
另外,叠合板在吊装过程中跨度过大容易断裂,可以与设计单位沟通,尽量将叠合板跨度控制在板的挠度范围内。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措施随着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开始出现。
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建筑具有更高的效率、更短的施工周期和更好的质量控制,因此备受关注。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仍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讨论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安全防护措施。
一、质量控制1. 质量管理计划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
该计划应明确阐述预期目标、具体执行步骤以及对各个步骤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方法。
同时,该计划应明确责任人和相关人员,并规定他们在质量控制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2. 材料选择与检验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材料是保证质量的基础。
因此,在选用材料时,必须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进行严格的检验。
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和性能等方面,以确保材料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3. 工艺控制装配式建筑中,工艺控制是关键环节。
对于不同的构件和建筑部位,必须建立相应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同时,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这些规程进行操作,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测和记录。
4. 检测与验收为了保证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检测与验收工作。
可利用非损伤检测技术对构件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测,如超声波检测、X射线摄影和热成像等技术。
同时,在装配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二、安全防护措施1. 施工现场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通常有多个团队同时作业,因此必须严格管理。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采取必要的围栏或标志设置来提醒行人注意安全;明确分配施工区域的责任,并制定相应的施工计划来避免不同任务之间的干扰和冲突。
2. 安全培训与岗位责任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这些培训应包括对装配式建筑特殊需求和相关技术操作的教育。
同时,明确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
3. 使用符合要求的设备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使用符合标准要求并经过检验合格的设备非常重要。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设计审查: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前,需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结构设计、构造连接等方面。
同时,还需确定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提前做好预防和解决措施。
2.原材料选择: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原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玻璃等。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选择符合标准要求、具有合格证书的原材料,并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和存储。
3.加工制造: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构件的加工制造,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和质量。
在车间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和调整,并对每一个构件进行质量检验。
4.运输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需要通过运输到达现场,并进行安装。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构件的完整性和减少振动,以防止构件变形或损坏。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个构件的连接精度和稳固性。
5.施工环境控制:装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等。
因此,需要控制施工环境,确保环境参数符合要求,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同时,还需要做好防火、防水、防锈等方面的工作。
6.现场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并进行现场管理。
包括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施工现场的整洁与安全、工艺检验与质量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1.构件加工质量不合格:由于加工工艺不符合要求或加工设备不良等原因,导致构件的尺寸、形状、表面质量等方面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加强对加工工艺的控制和管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加强对加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施工工艺不规范: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如焊接不合格、连接不牢固等。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每个操作环节按照要求进行。
3.施工环境控制不当:施工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不符合要求,导致构件变形或质量不稳定。
防治措施:对施工环境进行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加热设备、安装湿度控制设备等。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措施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确保建筑物结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用户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设计阶段是贯穿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各种参数和数据需要被准确地收集并进行分析,以确保后续施工工作可以按照既定计划和标准进行。
因此,在设计阶段需要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1. 充分了解项目需求:根据客户需求、使用功能和环境条件等方面,明确项目目标和标准,并与业主进行深入沟通,确保设计方案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2. 建立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制定严格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并进行专业评审,确保设计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
3. 使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技术:借助先进的设计软件和技术,进行详细的模拟和分析,确保结构安全性、动力响应以及施工可行性。
二、生产制造阶段的质量控制生产制造阶段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环节。
在这个阶段,各个组件的制造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通过一系列质量控制手段来确保产品质量。
以下是生产制造阶段常用的质量控制措施:1. 严格材料采购检验:对于每一批新材料到货时,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尺寸、承重能力等方面,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可靠性。
2. 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并可以实现全程监测、数据记录等功能,便于后期追溯和问题解决。
3. 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清晰的制造工艺流程、操作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测标准,以确保每个工序都能按照规定进行,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现场施工是装配式建筑完成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严格的现场管理和控制,以确保组件安全、安装精度和整体性能。
(完整版)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防治措施
装配式建造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装配式建造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预制构件进场检验1.1 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全数检查外观质量, 不得有严重缺陷, 且不应有普通缺陷。
结构外观质量缺陷1.2 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要求,应全 数检查, 预制构件有粗糙面时, 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适 当放松。
严重缺陷未设置粗糙面;键槽或者抗剪(抗拉)钢筋缺失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 构性能或者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 功能或者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普通缺陷设置的粗糙面不符合设计要求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 构性能或者使用功能的裂缝连接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 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 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现象未按设计要求将结合面 设置成粗糙面或者键槽以及配置抗剪 (抗拉) 钢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漏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 浆而形成石子外漏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 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 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 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 缺棱角、 棱角不直、 翘曲 不平、飞边凸肋等构件表面麻面、 掉皮、 起砂、沾污等名称结合面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连接部位 缺陷外形缺陷外表缺陷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长度宽度、高(厚)度表面平整度侧向弯曲翘曲对角线差挠度变形预留孔预留洞门窗口预埋件预留插筋项目板、梁、柱、桁架<12m≥12m且<18m≥18m墙板板、梁、柱、桁架截面尺寸墙板的高度、厚度板、梁、柱、墙板内表面墙板外表面板、梁、柱墙板、桁架板墙板板墙板、门窗口梁、板、桁架设计起拱梁、板、桁架、下垂中心线位置孔尺寸中心位置洞口尺寸、深度中心线位置宽度、高度预埋件锚板中心线位置预埋件锚板与混凝土面平面高差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预埋螺栓外漏长度预埋套筒、螺母中心线位置预埋套筒、螺母与混凝土面平面高差线管、电盒、木砖、吊环在构件平面的中心线位置偏差线管、电盒、木砖、吊环与构件表面混凝土高差中心线位置外露长度允许偏差(mm)±5±10±20±4±5±353l/750且≤20l/1000且≤20l/750l/1000105±105±510±105±350,-52+10,-520,-5200,-103+5,-5检验方法尺量检查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偏差绝对值较大处2m靠尺和塞尺检查拉线、钢尺量最大侧向弯曲处调平尺在两端量测钢尺量两个对角线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尺量检查尺量检查尺量检查尺量检查尺量检查注:l为构件最长边的长度(mm);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较大值。
(完整版)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防治措施
(完整版)装配式建造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防治措施(一)一: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1.2 项目目标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2.1 设计确认2.1.1 确认施工图纸、规范和标准2.1.2 确认材料和构件的适配性2.1.3 确认工作程序和施工方法2.2 施工前准备2.2.1 安排人员和机械设备2.2.2 检查施工场地的准备情况2.2.3 制定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2.3 基础施工2.3.1 地基处理和基础验收2.3.2 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2.4 结构施工2.4.1 梁柱施工质量控制要点2.4.2 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2.4.3 楼板施工质量控制要点2.5 外墙施工2.5.1 外墙材料使用控制要点2.5.2 外墙施工工艺控制要点2.6 室内装修施工2.6.1 墙面装修控制要点2.6.2 地面装修控制要点2.6.3 吊顶装修控制要点三:施工质量防治措施3.1 质量监督体系建设3.2 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3.2.1 施工过程质量检验3.3 施工质量事故防治措施3.3.1 安全生产措施3.3.2 环境保护措施3.3.3 质量纠纷处理措施四:附件附件一:施工图纸、规范和标准附件二:材料和构件适配性确认报告附件三:工作程序和施工方法说明书附件四:施工场地准备验收记录附件五: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表(二)一:装配式建造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1 设计确认1.1.1 施工图纸、规范和标准的确认1.1.2 材料和构件的适配性确认1.1.3 工作程序和施工方法的确认1.2 施工前准备1.2.1 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排1.2.2 施工场地的准备情况检查1.2.3 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制定1.3 基础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3.1 地基处理和基础验收1.3.2 基础施工质量控制1.4 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4.1 梁柱施工质量控制1.4.2 钢结构施工质量控制1.4.3 楼板施工质量控制1.5 外墙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5.1 外墙材料使用控制1.5.2 外墙施工工艺控制1.6 室内装修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6.1 墙面装修控制1.6.2 地面装修控制1.6.3 吊顶装修控制二:施工质量防治措施2.1 建立质量监督体系2.2 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2.2.1 施工过程质量检验2.3 施工质量事故防治措施2.3.1 安全生产措施2.3.2 环境保护措施2.3.3 质量纠纷处理措施三:附件附件一:施工图纸、规范和标准确认报告附件二:材料和构件适配性检验记录附件三:工作程序和施工方法说明书附件四:施工场地准备验收记录附件五:施工计划和进度安排表(注释)1. 质量监督体系:指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检验、验收、记录等各个方面,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装配式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新兴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在提高建筑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有着更高要求。
一、质量保证1. 强化设计前期阶段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前,设计师需进行详尽的设计计算和预测分析。
通过模拟计算和虚拟模型验证,在确保安全、稳定及可靠性基础上,达到质量标准要求。
2. 严格选材材料是构成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材料至关重要。
需要确保采用优质环保材料,并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检验。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也需注意防止损坏或污染。
3. 加强供应链管理由于装配式建筑需要大量的零部件,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
从采购到生产和现场施工,都需要有良好的协调与监控,以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4. 强化现场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涉及多个专业、多个节点的协同作业。
因此,现场管理需要具备规范、高效、有序的特点。
通过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确保人员熟知技术流程与操作规范,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二、质量控制1. 建立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为了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
针对不同环节进行全面严格的把控,包括材料进场检查、构件制造过程中的零部件精度检验、模块组装后的封闭测试等。
2. 开展隐蔽工程监控隐蔽工程是指在最终完成时无法直接被观察到或接触到的部位。
为了确保装配式建筑在隐蔽工程中没有问题,需要进行严密监控。
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及时发现隐蔽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3. 实施全面的质量抽查除了对具体环节进行严格检验,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持续的质量抽查。
这样能够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整体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 强化项目管理装配式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划分各个子系统,并明确各层级之间的关联与配合。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质量保证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质量保证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保证技术进行讨论。
一、质量控制要点1. 完善设计和生产方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设计方案、生产工艺和物料等。
合理的设计方案和严格执行的生产方案是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基础。
2. 严格材料选择标准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装配式建筑的品质。
应根据设计需求、性能要求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材料,并加强供应商管理,确保所采购到的材料符合相关标准。
3. 加强现场管理现场管理是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
合理划定施工范围、统一管理流程、优化施工作业流程,以及设立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都是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4. 坚持严格质量验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验收是一个重要环节。
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在每一个节点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所建成的装配式建筑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二、质量保证技术1. 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通过模拟测试来优化设计方案和施工流程。
使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降低风险并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品质。
2. 智能监控系统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及时预警问题出现。
智能监控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避免人为错误导致的质量问题。
3. 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入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反馈,可以快速识别潜在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提高质量保证水平。
4. 模块化质量控制模块化质量控制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将建筑设计划分为多个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进行独立的质量控制,可以降低整体风险并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稳定性。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整改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整改措施一、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控制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安全可靠性、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 施工前准备:在开始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方案,明确各项任务和责任。
同时要对相关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设计审查: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应对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审查可以发现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及时予以修正和改进。
3. 材料选择:选用合格的材料对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具有相关防火、防水、隔音等性能指标要求。
4. 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掌握对于保证施工质量非常重要。
施工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装配式建筑的组装、连接、固定等技术方法,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5. 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这包括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操作、材料使用情况以及质量检验等进行全程跟踪和记录,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整改措施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来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但仍然可能出现一些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
在发现问题时,需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并避免后续影响。
1. 定期巡检: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巡检内容包括构件连接是否牢固、设备运行是否正常以及防水、隔音等性能是否达标。
2. 质量评估:对已完成的部分或整体结构进行质量评估,检查是否存在缺陷、漏洞或其他质量问题。
评估结果将指导后续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 整改计划: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确定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将整改计划通知相关人员。
整改计划应明确具体的整改措施和要求,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安全保障措施概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将构件预制、现场拼装等先进施工方式,成为推动建筑产业绿色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和质量安全保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前准备阶段在开始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设计方案评审、材料采购与检验、设备调试等。
这些环节对于确保后续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2. 构件生产与加工过程构件生产和加工过程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部分,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应采取规范化的生产流程,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通过现场监督把关来确保构件的精密度和合格率。
3. 现场拼装阶段现场拼装是将预制好的构件进行组装的过程,其质量控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确保构件的适配性和连接牢固性;二是保证施工人员操作规范、设备安全可靠,避免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安全保障措施1. 安全生产方案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编制详细的安全生产方案,明确各项施工任务的风险点和应对措施,并将其纳入项目管理体系。
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与培训,保证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要求进行执行。
2. 施工现场管理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的关键。
要建立严格监督与检查机制,监测并记录现场事故隐患、违章行为等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整改。
同时,在现场设置明显标识、划分作业区域、规范指挥与沟通等也有助于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
3. 人员培训与管理装配式建筑施工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和操作知识,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非常重要。
通过系统的培训,可以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从而减少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保障机制1. 多层次验收机制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按照国家和地区相关标准进行多层次、全过程的验收。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防治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防治措施前言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虽然装配式建筑的速度和质量要比传统建筑高,但是装配式建筑也面临着施工质量缺陷、安全问题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施工质量角度出发,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防治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基础施工装配式建筑的基础施工是重点,因为基础质量对整个建筑的安全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基础施工要点如下:•施工前应全面检查基础地面情况,确保地面平整、坚实,无积水和明显凹凸。
•施工前应制定好基础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管控措施、外来因素控制等。
•基础施工中应注意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构件制造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制造也是重要的一环,构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的质量。
构件制造要点如下:•制造前应对原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原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
•制造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保证构件的质量。
•制造过程中应对每个环节进行记录,以便查询和追溯。
现场装配现场装配是装配式建筑的核心环节,现场装配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现场装配要点如下:•安装前应对构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安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操作,避免出现错误。
•安装现场应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包括工人培训、资料管理、个人防护等工作。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防治措施预防措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以防控质量问题的出现,主要包括:•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预处理,排除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
•对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管理,严防出现问题。
•对施工工人进行全面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施工。
治理措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虽然做了足够的预防工作,但仍然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制定出全面的质量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整改,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并制定奖惩措施,以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施工。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与整改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与整改措施一、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装配式建筑是目前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建筑方式,它具有施工快速、资源节约等诸多优势。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施工方式和构造方式,对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不仅关系到整个项目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性能,还关系到广大用户对新型建筑方式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一级目标1. 施工过程监管: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进行监管,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规范要求。
2. 质量检测: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对装配式构件进行强度测试、成品验收等多项检测指标。
3. 施工过程记录:详细记录每一个环节的施工情况和操作方法,并保留实物照片、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4. 现场协调与沟通:加强施工现场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二级目标1. 材料选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选择材料,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并进行必要检测。
2. 人员培训:对参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3. 工艺控制:制定施工方案,并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范。
对于新型构造或特殊区域,建立相应的施工工艺指导。
4. 安全管理:落实施工现场安全措施,进行岗前教育和定期演练,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确保人员安全。
5. 质量记录:做好质量验收记录和资料完整性管理。
包括强度试验数据、材料进场检测报告等信息。
四、装配式建筑质量整改措施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或不符合规范要求,应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问题的性质、位置和原因;2. 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3. 整改后进行再次检验,确保整改效果满足规范要求;4. 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施工过程或出现质量问题的人员进行相应处罚或培训;5. 建立问题追踪机制,查找背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再次出现。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将建筑物预制化、标准化生产,并采用组装方式进行施工的新型建筑方法。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工艺流程、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监控等方面,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一、材料选择装配式建筑在材料选择上需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材料的品质可靠。
首先是针对主要结构构件所使用的钢材,需进行鉴定其强度、抗拉力等参数,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隔热层材料,需选用高效隔热材料,如聚氨脂发泡板等,在确保隔热效果的同时还要注意防火性能。
另外,在室内墙面和地板的装饰方面,也要选用环保型且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避免释放有害物质。
二、工艺流程在装配式建筑的工艺流程中有两个重要环节:预制和装配。
预制要求工厂化生产,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加工,确保尺寸精准、成型完美。
此外,还应对每个构件进行标识,方便现场施工时的组装。
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对主体结构、隔热层、门窗以及室内装饰等进行组装。
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保证装配过程的准确性和质量。
三、施工技术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手段:1. 精确定位技术:通过使用激光仪器或全站仪等精确定位工具,确保各构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放置和安装,避免因位置偏差而导致错误的组合。
2. 拼缝处理技术:在结构连接处和隔热层连接处需要采用适当的拼缝处理技术,确保接缝紧密且无渗漏。
例如,在板材之间使用防水胶带,并注重材料选择和缝隙填充。
3. 施工质检技术: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流程和标准,对装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把关。
例如,在钢结构焊接中可以采用无损检测技术,确保焊缝质量。
四、质量监控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1. 施工过程监控:通过设立专职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必要时可投入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视施工进程。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办法之老阳三干创作一、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预制构件进场检验1.1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全数检查外观质量, 不得有严重缺陷, 且不应有一般缺陷.结构外观质量缺陷1.2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要求, 应全数检查, 预制构件有粗拙面时, 粗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适当放松.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注:1l为构件最长边的长度(mm);2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位置时, 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 并取其中偏差较年夜值.1.3预制构件进场检查合格后应构件上进行合格标识.2、吊装精度控制与校核2.1吊装质量的控制重点在于施工丈量的精度控制方面.为到达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 防止因累计误差超越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呈现, 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 构件装置就位后须由项目部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验收构件的装置精度.装置精度经验收签字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2轴线、柱、墙定位边线及200mm或300mm控制线、结构1m 线、建筑1m线、支撑定位点在放线完成后及时进行标识.现场吊装完成后及时依据下表结合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下发的《工程实体质量实测实量标准》进行检查, 标识完整, 实测上墙.装配式结构构件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3、墙板吊装施工3.1吊装前对外墙分割线进行统筹分割, 尽量将现浇结构的施工误差进行平差, 防止预制构件因误差累积而无法进行.3.2吊装应依次铺开, 不宜间隔吊装.3.3吊装前, 在楼面板上根据定位轴线放出预制墙体定位边线及200mm控制线, 检查竖向连接钢筋, 针对偏位钢筋用钢套管进行矫正.3.4吊装就位后应用靠尺核准墙体垂直度, 调整斜向支撑, 固定斜向支撑, 最后才可摘钩.4、套筒灌浆施工4.1拌制专用灌浆料应进行浆料流动性检测, 留置试块, 然后才可以进行灌浆.4.2一个阶段灌浆作业结束后, 应立即清洗灌浆泵.4.3灌浆泵内残留的灌浆料浆液如已超越30分钟(自制浆加水开始计算), 不得继续使用, 应废弃.4.4在预制墙板灌浆施工之前对把持人员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增强把持人员对灌浆质量重要性的意识, 明确该把持行为的一次性, 且不成逆的特点, 从思想上重视其所从事的灌浆把持;另外,通过工作人员灌浆作业的模拟把持培训, 规范灌浆作业把持流程, 熟练掌握灌浆把持要领及其控制要点.4.5现场寄存灌浆料时需搭设专门的灌浆料贮存仓库, 要求该仓库防雨、通风, 仓库内搭设放置灌浆料寄存架(离地一定高度), 使灌浆料处于干燥、阴凉处.概况应清理干净, 不得有油污、浮灰、粘贴物、木屑等杂物, 构件周边封堵应严密, 不漏浆.5、叠合板吊装施工5.1预制叠合板依照吊装计划按编号依次叠放.吊装顺序尽量依次铺开, 不宜间隔吊装.5.2板底支撑不得年夜于2m, 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年夜于2mm、标高差不得年夜于3mm, 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尽量调高2mm.5.3在预制板吊装结束后, 就可以分段进行管线预埋的施工, 在满足设计管道流程基础上结合叠合板规格合理地规划线盒位置、管线走向, 使其合理化, 线盒需根据管网综合安插图预埋在预制板中, 叠合层仅有8cm, 叠合层中根绝多层管线交错, 最多只允许两根线管交叉在一起.5.4叠合层混凝土浇捣结束后, 应适时对上概况进行抹面、收光作业, 作业分粗刮平、细抹面、精收光三个阶段完成.混凝土应及时洒水养护, 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洒水次数不得少于4次/天, 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6、楼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6.1预制楼梯段装置时要校对标高, 装置预制段时除校对标高外, 还应校对预制段斜向长度, 以防止预制楼梯段支座处接触不实或搭接长度不够而引起的支承不良.6.2严禁干摆浮搁.装置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装置楼梯与墙体连接件, 装置后及时对楼梯孔洞处进行灌浆封堵.6.3装置休息板应注意标高及水平位置线的准确性.防止因抄平放线禁绝而招致休息板面与踏步板面接槎不齐.二、质量通病及防治办法1、预制构件龄期达不到要求就装置, 造成个别构件装置后呈现质量问题.防治办法:预制构件在装置前,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强度品级值的75%.2、装置精度差, 墙板、挂板轴线偏位, 墙板与墙板缝隙及相邻高差年夜、墙板与现浇结构错缝等.防治办法:2.1编制针对性装置方案, 做好技术交底和人员教育培;2.2装配式结构施工前, 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或构件进行试装置, 根据试装置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 确定施工工艺及工序;2.3装置施工前应按工序要求检查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部份的质量, 丈量放线后, 做好装置定位标识表记标帜;2.4强化预制构件吊装校核与调整: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装置后应对装置位置、装置标高、垂直度、累计垂直度进行校核与调整:预制叠合类构件、预制梁等横向构件装置后应对装置位置、装置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相邻预制板类构件, 应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预制装饰类构件应对装饰面的完整性进行校核与调整;2.5强化装置过程质量控制与验收, 提高装置精度.3、叠合楼板及钢筋深入梁、墙尺寸不符合要求;叠合楼板之间缝处置欠好, 造成后期开裂;叠合楼板装置后楼板发生小裂缝.防治办法:3.1叠合楼板的预制板的板端与支座(梁或剪力墙)搁置长度不应少于15mm;3.2板端支座处, 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座梁或墙的现浇混凝土层中, 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单向预制板的板侧支座处, 钢筋可不伸出, 支座处宜贴预制板顶面在现浇混凝土中设置附加钢筋;3.3单向预制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应配置附加钢筋, 并用专用的嵌缝砂浆嵌缝;3.4模板支撑、起拱以及拆模进行严格控制, 以防叠合楼板装置后楼板发生裂缝.4、装置顺序分歧毛病, 叠合楼梯安排困难等, 而工人把持时乱撬硬安, 招致钢筋偏位, 构件装置精度差.防治办法:加强技术交底, 严格按法式装置, 对复杂接点可用BIM技术在电脑上先模拟, 再装置.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或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连接钢筋偏位, 装置困难, 影响连接质量.防治办法:5.1竖向预制墙预留钢筋和孔洞位置、尺寸应准确;5.2采用定位架或格栅网等辅助办法, 提高精度, 保证预留钢筋位置准确.对个别偏位的钢筋应及时采用有效办法处置.6墙板找平垫块不规范, 灌浆不规范.防治办法:6.1墙板找平垫块宜采纳螺栓垫块找平, 抄平时直接转动调节螺栓, 对其找平.6.2灌浆前应制订灌浆把持的专项质量保证办法, 灌浆把持全过程应有专职检验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并保管影像资料;6.3灌浆料应按配比要求计量灌浆资料和水的用量, 经搅拌均匀后测定其流动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灌注;6.4灌浆作业应采用压浆法从下口灌注, 当浆料从上口流出时应及时封堵, 持压30s后再封堵下口;6.5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每工作班应制作一组且每层不应少于3组40㎜×40㎜×160㎜的长方体试件;6.6灌浆作业时应保证浆料在48h凝结硬化过程中连接部位温度不低于10℃.7.现浇混凝土浇注前, 模板或连接处缝隙封堵欠好, 有的用发泡剂、有的占现浇结构根部, 影响观感和连接质量.防治办法:7.1浇注混凝土前, 模板或连接处缝隙不能用发泡剂封堵, 因为发泡资料易进入现浇结构里面, 建议用打胶封堵;7.2模板或连接处缝隙封堵应加强质量控制与验收, 保证现浇结构质量.8、与预制墙板连接的现浇短肢墙模板装置不规范, 影响现浇结构质量.防治办法:8.1与预制墙板连接的现浇短肢墙模板应位置、尺寸准确, 固定牢固, 防止胀缩模及偏位, 并注意成型后的现浇结构与预制构件之间平整、不错位;8.2宜采纳定型钢模版、铝模板, 并用专用夹具固定, 提高混凝土观感.9、模板支撑、斜撑装置与裁撤不规范.防治办法:9.1叠合板作为水平模板使用时, 其下部龙骨应垂直于叠合板桁架钢筋, 竖向支撑可采纳定型自力钢支柱、碗扣式、插接式和盘销式钢管架等, 其上部可调支座与钢管竖向中心线一致, 伸出长度符合要求, 不得过长, 支撑间距应符合要求并进行需要的验算;当叠合层混凝土强度到达设计和标准要求时, 方可裁撤支撑;9.2预制墙板临时支撑安排在面前, 通过预留孔(预埋件)与墙板连接, 不宜少于2道, 当墙板底部没有水平约束时, 墙板每道支撑应包括上部斜撑和下部支撑, 上部斜撑距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板高的2 /3, 且不应小于板高的1/2.支撑应在预制构件与结构可靠连接后, 且上部构件吊装完成后方可裁撤.10、叠合楼板、叠合墙板开裂, 叠合楼板之问连接缝开裂, 外挂板裂缝, 外挂板与外挂板缝、内隔墙与周边裂缝.防治办法:10.1叠合墙板开裂防治主要从提高叠合墙板质量, 加强进场验收, 分歧格的禁绝使用.叠合墙板固定和浇注混凝土时应有防叠合墙板开裂的办法, 可使用自密实混凝土.与现浇结构、其它墙体连接部位应有相应的构造加强办法;10.2外挂板裂缝, 外挂板与外挂板缝防治.提高装置精度, 控制缝隙宽度, 选择合适的嵌缝资料和密封胶.外挂板装置后不要受到额外应力;10.3内隔墙与周边裂缝防治, 内隔墙与周边应有钢筋、键槽、粗拙面等连接构造办法.缝隙应选择合适的嵌缝资料处置, 并用钢筋网片或耐碱网布补强;10.4加强制品呵护, 严禁在预制构件时开槽打洞.11、外墙渗漏11.1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和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 宜采纳构造防水和资料防水相结合的防排水做法, 并应满足热工、防水、防火、环保、隔声及建筑装饰等要求, 做到资料耐久、便于制作和装置;11.2预制外墙板接缝采纳构造防水时, 水平缝宜采纳外低内高的高低缝或企口缝, 竖缝宜采纳双直槽缝, 并在预制外墙板一字缝部位每隔三层设置排水管引水外流;11.3预制外墙板接缝采纳资料防水时, 应采纳防水性能、相容性、耐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优良的硅酮防水密封胶作嵌缝资料.板缝宽不宜年夜于20mm, 嵌缝深度不应小于20mm;11.4对外墙接缝应进行防水性能抽查, 并做淋水试验.对渗漏部位应进行修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预制构件进场检验1.1预制构件进场时应全数检查外观质量,不得有严重缺陷,且不应有一般缺陷。
结构外观质量缺陷1.2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要求,应全数检查,预制构件有粗糙面时,粗糙面相关的尺寸允许偏差可适当放松。
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注:1l为构件最长边的长度(mm);2检查中心线、螺栓和孔道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偏差较大值。
1.3预制构件进场检查合格后应构件上进行合格标识。
2、吊装精度控制与校核2.1吊装质量的控制重点在于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方面。
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构件安装就位后须由项目部质检员会同监理工程师验收构件的安装精度。
安装精度经验收签字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2轴线、柱、墙定位边线及200mm或300mm控制线、结构1m线、建筑1m线、支撑定位点在放线完成后及时进行标识。
现场吊装完成后及时依据下表结合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下发的《工程实体质量实测实量标准》进行检查,标识完整,实测上墙。
装配式结构构件位置和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3、墙板吊装施工3.1吊装前对外墙分割线进行统筹分割,尽量将现浇结构的施工误差进行平差,防止预制构件因误差累积而无法进行。
3.2吊装应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3.3吊装前,在楼面板上根据定位轴线放出预制墙体定位边线及200mm控制线,检查竖向连接钢筋,针对偏位钢筋用钢套管进行矫正。
3.4吊装就位后应用靠尺核准墙体垂直度,调整斜向支撑,固定斜向支撑,最后才可摘钩。
4、套筒灌浆施工4.1拌制专用灌浆料应进行浆料流动性检测,留置试块,然后才可以进行灌浆。
4.2一个阶段灌浆作业结束后,应立即清洗灌浆泵。
4.3灌浆泵内残留的灌浆料浆液如已超过30分钟(自制浆加水开始计算),不得继续使用,应废弃。
4.4在预制墙板灌浆施工之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操作人员对灌浆质量重要性的意识,明确该操作行为的一次性,且不可逆的特点,从思想上重视其所从事的灌浆操作;另外,通过工作人员灌浆作业的模拟操作培训,规范灌浆作业操作流程,熟练掌握灌浆操作要领及其控制要点。
4.5现场存放灌浆料时需搭设专门的灌浆料储存仓库,要求该仓库防雨、通风,仓库内搭设放置灌浆料存放架(离地一定高度),使灌浆料处于干燥、阴凉处。
4.6预制墙板与现浇结构结合部分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油污、浮灰、粘贴物、木屑等杂物,构件周边封堵应严密,不漏浆。
5、叠合板吊装施工5.1预制叠合板按照吊装计划按编号依次叠放。
吊装顺序尽量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5.2板底支撑不得大于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2mm、标高差不得大于3mm,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尽量调高2mm。
5.3在预制板吊装结束后,就可以分段进行管线预埋的施工,在满足设计管道流程基础上结合叠合板规格合理地规划线盒位置、管线走向,使其合理化,线盒需根据管网综合布置图预埋在预制板中,叠合层仅有8cm,叠合层中杜绝多层管线交错,最多只允许两根线管交叉在一起。
5.4叠合层混凝土浇捣结束后,应适时对上表面进行抹面、收光作业,作业分粗刮平、细抹面、精收光三个阶段完成。
混凝土应及时洒水养护,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洒水次数不得少于4次/天,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6、楼梯施工质量控制要点6.1预制楼梯段安装时要校对标高,安装预制段时除校对标高外,还应校对预制段斜向长度,以避免预制楼梯段支座处接触不实或搭接长度不够而引起的支承不良。
6.2严禁干摆浮搁。
安装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楼梯与墙体连接件,安装后及时对楼梯孔洞处进行灌浆封堵。
6.3安装休息板应注意标高及水平位置线的准确性。
避免因抄平放线不准而导致休息板面与踏步板面接槎不齐。
二、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预制构件龄期达不到要求就安装,造成个别构件安装后出现质量问题。
防治措施:预制构件在安装前,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同条件立方体抗压强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2、安装精度差,墙板、挂板轴线偏位,墙板与墙板缝隙及相邻高差大、墙板与现浇结构错缝等。
防治措施:2.1编制针对性安装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和人员教育培;2.2装配式结构施工前,宜选择有代表性的单元或构件进行试安装,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及工序;2.3安装施工前应按工序要求检查核对已施工完成结构部分的质量,测量放线后,做好安装定位标志;2.4强化预制构件吊装校核与调整: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垂直度、累计垂直度进行校核与调整:预制叠合类构件、预制梁等横向构件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标高进行校核与调整;相邻预制板类构件,应对相邻预制构件平整度、高差、拼缝尺寸进行校核与调整;预制装饰类构件应对装饰面的完整性进行校核与调整;2.5强化安装过程质量控制与验收,提高安装精度。
3、叠合楼板及钢筋深入梁、墙尺寸不符合要求;叠合楼板之间缝处理不好,造成后期开裂;叠合楼板安装后楼板产生小裂缝。
防治措施:3.1叠合楼板的预制板的板端与支座(梁或剪力墙)搁置长度不应少于15mm;3.2板端支座处,预制板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宜从板端伸出并锚入支座梁或墙的现浇混凝土层中,在支座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
单向预制板的板侧支座处,钢筋可不伸出,支座处宜贴预制板顶面在现浇混凝土中设置附加钢筋;3.3单向预制叠合板板侧的分离式接缝应配置附加钢筋,并用专用的嵌缝砂浆嵌缝;3.4模板支撑、起拱以及拆模进行严格控制,以防叠合楼板安装后楼板产生裂缝。
4、安装顺序不对,叠合楼梯安放困难等,而工人操作时乱撬硬安,导致钢筋偏位,构件安装精度差。
防治措施:加强技术交底,严格按程序安装,对于复杂接点可用BIM技术在电脑上先模拟,再安装。
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或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的连接钢筋偏位,安装困难,影响连接质量。
防治措施:5.1竖向预制墙预留钢筋和孔洞位置、尺寸应准确;5.2采取定位架或格栅网等辅助措施,提高精度,保证预留钢筋位置准确。
对于个别偏位的钢筋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6墙板找平垫块不规范,灌浆不规范。
防治措施:6.1墙板找平垫块宜采用螺栓垫块找平,抄平时直接转动调节螺栓,对其找平。
6.2灌浆前应制订灌浆操作的专项质量保证措施,灌浆操作全过程应有专职检验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并保留影像资料;6.3灌浆料应按配比要求计量灌浆材料和水的用量,经搅拌均匀后测定其流动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灌注;6.4灌浆作业应采取压浆法从下口灌注,当浆料从上口流出时应及时封堵,持压30s后再封堵下口;6.5灌浆作业应及时做好施工质量检查记录,每工作班应制作一组且每层不应少于3组40㎜×40㎜×160㎜的长方体试件;6.6灌浆作业时应保证浆料在48h凝结硬化过程中连接部位温度不低于10℃。
7.现浇混凝土浇注前,模板或连接处缝隙封堵不好,有的用发泡剂、有的占现浇结构根部,影响观感和连接质量。
防治措施:7.1浇注混凝土前,模板或连接处缝隙不能用发泡剂封堵,因为发泡材料易进入现浇结构里面,建议用打胶封堵;7.2模板或连接处缝隙封堵应加强质量控制与验收,保证现浇结构质量。
8、与预制墙板连接的现浇短肢墙模板安装不规范,影响现浇结构质量。
防治措施:8.1与预制墙板连接的现浇短肢墙模板应位置、尺寸准确,固定牢固,防止胀缩模及偏位,并注意成型后的现浇结构与预制构件之间平整、不错位;8.2宜采用定型钢模版、铝模板,并用专用夹具固定,提高混凝土观感。
9、模板支撑、斜撑安装与拆除不规范。
防治措施:9.1叠合板作为水平模板使用时,其下部龙骨应垂直于叠合板桁架钢筋,竖向支撑可采用定型独立钢支柱、碗扣式、插接式和盘销式钢管架等,其上部可调支座与钢管竖向中心线一致,伸出长度符合要求,不得过长,支撑间距应符合要求并进行必要的验算;当叠合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和标准要求时,方可拆除支撑;9.2预制墙板临时支撑安放在背后,通过预留孔(预埋件)与墙板连接,不宜少于2道,当墙板底部没有水平约束时,墙板每道支撑应包括上部斜撑和下部支撑,上部斜撑距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板高的2 /3,且不应小于板高的1/2。
支撑应在预制构件与结构可靠连接后,且上部构件吊装完成后方可拆除。
10、叠合楼板、叠合墙板开裂,叠合楼板之问连接缝开裂,外挂板裂缝,外挂板与外挂板缝、内隔墙与周边裂缝。
防治措施:10.1叠合墙板开裂防治主要从提高叠合墙板质量,加强进场验收,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叠合墙板固定和浇注混凝土时应有防叠合墙板开裂的措施,可使用自密实混凝土。
与现浇结构、其它墙体连接部位应有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10.2外挂板裂缝,外挂板与外挂板缝防治。
提高安装精度,控制缝隙宽度,选择合适的嵌缝材料和密封胶。
外挂板安装后不要受到额外应力;10.3内隔墙与周边裂缝防治,内隔墙与周边应有钢筋、键槽、粗糙面等连接构造措施。
缝隙应选择合适的嵌缝材料处理,并用钢筋网片或耐碱网布补强;10.4加强成品保护,严禁在预制构件时开槽打洞。
11、外墙渗漏11.1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和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宜采用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相结合的防排水做法,并应满足热工、防水、防火、环保、隔声及建筑装饰等要求,做到材料耐久、便于制作和安装;11.2预制外墙板接缝采用构造防水时,水平缝宜采用外低内高的高低缝或企口缝,竖缝宜采用双直槽缝,并在预制外墙板一字缝部位每隔三层设置排水管引水外流;11.3预制外墙板接缝采用材料防水时,应采用防水性能、相容性、耐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优良的硅酮防水密封胶作嵌缝材料。
板缝宽不宜大于20mm,嵌缝深度不应小于20mm;11.4对外墙接缝应进行防水性能抽查,并做淋水试验。
对渗漏部位应进行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