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自然奇观》,具体内容为第一章节《奇妙的石头》。

课文通过描述不同石头的形成、特点及用途,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及奇妙之处。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不同石头的特点及形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培养学生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石头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各类石头)学具:生字词卡片、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各类石头,引导学生观察石头的外观、质地,引入课题《奇妙的石头》。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词义。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石头的特点及奇妙之处。

3. 例题讲解:(1)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描述石头的特征。

(2)出示例句,引导学生仿写。

4.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画出自己心中的奇妙石头。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画作,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奇妙的石头》2. 生字词:矿物、沉积、火山、纹理、光泽、用途3. 石头特点及形成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种石头,描述其特征及用途。

(2)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著名的石头景观,简要介绍。

2. 答案:(1)例:我选择的石头是沉积岩。

沉积岩是由河流、湖泊、海洋中沉积物堆积、压缩、胶结而成的。

它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可以用来研究古地理、古气候等。

(2)例:我国著名的石头景观有桂林山水、黄山、石林等。

其中,桂林山水以喀斯特地貌著称,石头形态各异,景色优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课文学习、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不同石头的特征及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教学重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教学难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评析学生习作。

开心提示:这一环节在教师修改以后再进行。

二、习作讲评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习作,请习作者欣赏,教师加以点评,鼓励2对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小节学生自由交流这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好的建议,以完善今后的习作训练。

四、习作构思引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人手来写。

1.这次习作围绕什么来写?(第一次)2.怎样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经过清楚地告诉别人呢?(指名回答)说清自己第一次干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

3.怎样才能把这次习作写好呢?(过程要具体,感情要真实)4.讨论交流,确定习作材料。

五、资源共享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资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

六、习作方法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经过写清楚。

2.可抓住场面细节展开描写。

3.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用故事讲道理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

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新湘教版四班级下册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忆、异、逢、佳、倍、插”6个二类字和“忆、异、逢、佳、倍、插、遍、遥”8个一类字,能通过对比分辨出“异”上半部分“巳”与“已”的区别,知道“插”的正确笔顺,正确书写“遥、插”。

2、简单了解诗人王维,能借助解释、联系上下文读懂诗句的大概意思。

结合王维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阅历,想象并体会诗句表达的诗人思乡思亲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随着夏天的脚步逐渐远去,我们又迎来了美丽的秋天。

秋,是一个诗意的季节。

秋风响起,落叶归根,会引发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

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思乡佳作,诗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了解,阐释题意。

1、说说对王维的了解,补充王维的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诗人,多才多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流传至今的诗歌有400余首,人们又称他为“诗佛”。

2、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

指导书写。

“忆”是什么意思?围绕这个“忆”字,你从题目中还知道了什么?请大家轻轻打开书36页,可以结合课文后面的解释来说。

(1)在这里“山东”不是指现在我国的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的家乡山西省(板书:家乡)。

王维不到17岁就与弟弟王缙离开家乡到当时全国最热闹的城市——首都长安游学,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市。

出示示意图,介绍两地之间的大概距离。

(两地间高速公路路程为536千米,驾驶汽车需6小时45分钟。

如果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每天走十个小时,也要半个多月才能到达。

)(2)重阳节: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我们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

古时候人们过重阳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风俗。

(3)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逐步将诗题板书完整)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题目很重要,是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思念家乡亲人,想念兄弟的事。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8篇)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8篇)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18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把握叙述层次及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教学难点:感情诸葛亮这一光辉历史人物形象及作者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感情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交流讨论1.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自悟,明白了空城计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节课,我们具体分析空城计实施的过程识诸葛亮过人的胆识和智慧。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围绕上节课出示的"阅读要求"中的4个问题来讨论交流,弄清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过程。

(1)诸葛亮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用计的?引导学生抓住"十五万""五千"等数据,对比分析:兵力悬殊;司马置在刚"占领街亭",打了胜仗,士气正旺,而葛亮"有一半还是运粮草的兵,不能打仗""这些兵卒昕说司马宣悉的大军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对比分析:士气不足。

思量结果: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2)"空城计"究竟是怎么回事?①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认真默读。

②同桌间表演诸葛亮"吩咐"部下的情节和吩咐后自己的举动,体会诸葛亮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遇事冷静的=象特征。

(相机指点朗读语气,应沉着,语速中,语气坚定)(3)结果如何?(司马蘸中计)引导学生想想:司马蘸撤退的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的轻松自得,自己的谨慎和自负)(4)诸葛亮怎么想到用此计的?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诸葛亮的超人胆识和智慧,________于对他人正确的了解和分析。

三、演一演,展示故事情节1.指名分角色读"诸葛亮施计""司马蘸中计""诸葛亮揭秘(释计)"部分。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无论从教师的教态、板书、方法,还是从课堂结构、气氛、效果等都是截然不同的,也就是说一堂好课必须设计一个好的教案,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她是我的朋友》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并体会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指导学生体验并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初读,切入重点,感知人物外在表现1、快速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题目中的“她”和“我”分别指谁这篇课文讲述了“她”与“我”之间的一件什么事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阮恒在献血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划出来。

3、师生交流。

4、自由朗读并思考:这些句子中,阮恒的哪些动作是相近或是相同的。

(板书:哭、掩)二、再读,突出重点,体验人物内心活动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哭”的句子,边读边体会,阮恒每次都是怎么在哭(板书:怎么)2、引导学生从“啜泣”、“呜咽”、“持续不断”等词语理解并体会阮恒哭得很伤心。

3、指导学生边读边比较阮恒哭的程度是越来越伤心。

4、指导朗读并体验阮恒内心的痛苦。

5、出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的阮恒想到了些什么6、再次鼓励学生体验朗读。

三、精读,强化重点,感情人物精神品质1、自由朗读描写阮恒掩盖痛苦的句子,边读边思考,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要掩盖自己的痛苦2、小组合作学习。

3、师生交流。

①阮恒是怎么在掩盖自己的痛苦指导学生从“捂”、“掩盖”、“竭力”等词语体会阮恒是在竭尽全力地不让自己哭,并指导朗读。

②阮恒为什么掩盖自己的痛苦A、小组再次讨论。

B、引导学生想象,阮恒担心别人会怎么劝他体会阮恒复杂的内心活动。

3、展示课件,激发学生想象,阮恒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为了鼓励自己为小姑娘献血,他会不断地对自己说什么4、指导朗读,再次体验阮恒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习作指导教学重点:习作指导教学难点:习作指导教学用具:课件教学方法:导析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读的书也越来越多。

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们。

书中的`主人公常常牵动着我们的心。

我们为他们的快乐而微笑,为他们的痛苦而流泪,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读了文章,何不把自己读书后的体会和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呢?二、明确习作要求(课件出示)1.学生自由读"习作7"。

2.明确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写读后感。

3.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即:读了文章、书籍后有体会,有感想,把它们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4.明确写读后感的好处。

即:可以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开拓思路1.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写好读后感?2.全班交流。

3.教师:写一文章或一本书籍的读后感,首先要读懂这文章或这本书籍,知道文章或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想告诉我们什么。

写读后感,可以就整文章来谈,也可结合文中的部分来谈。

四、指导选材1.谈话:回顾自己课内外读过的书或文章中,最让你难忘或深有感触的人物、情节,想一想自己当时的读书感受及联想到的人或事,跟他人说一说。

2.与同桌交流。

3.小组内交流。

4.说得好的,每小组推选1-2人,在全班交流。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

过程与方法:1.利用故事《给永远比拿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读自学疏通生字词,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3.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并讨论,把握文章中心。

4.回味课题,深化理解,提高认识,明辨事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相互给予的快乐和幸福,感受高尚无私的胸怀,置生死于度外的品格。

重难点分析:揣摩一个在沙漠中饱受饥渴折磨、濒临死亡的人面对一壶水和一张纸条的抉择。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

多梦的季节【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包含的深义。

【教学方法】导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一天天长大的童年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呢?(有许多美好的梦想)是啊,我们在这个多梦的季节里,总喜欢放飞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首与童年有关的诗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随着诗人的描绘而真实地感受到童年的快乐!2.板书课题,朗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1.听配乐诗歌朗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三)认知生字生词。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记忆生字。

(1)指导书写。

“哼”的右下方不要写成“子”。

“鹰”的里面上部不要写成“佳”。

“默”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2)学生与小组同学间交流汇报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四)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标出诗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节,看看它们的韵母有什么特点。

(押了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再次播放配乐诗歌朗读。

a.学生轻声跟读。

b.用笔画出朗读节奏,重音。

c.教师范读。

d.领读。

e.全班齐读,要注意节奏,读出感情。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试着背诵诗歌。

2.学生小结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诗歌。

2.说说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在童年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有许多许多的梦想,我们在这些梦想中一天天快乐地长大。

)(二)精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诗歌第1节、第5节(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从“哼着一天天长大的童年……”中的“哼”字,你体会到了什么?(2)这两节诗完全是一样的,分别安排在诗歌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学生分组交流,合作探究。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一章节“春”,详细内容为《春》诗歌的阅读与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春》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朗读、赏析诗歌,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

(2)出示课题,简介作者。

2. 诗歌朗读与解析(15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春天的景象?(3)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例题讲解(10分钟)挑选一首与《春》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春天。

(2)仿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春》2. 板书内容:(1)春天的景象:鸟语花香、草长莺飞(2)诗人的情感:赞美、喜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春天的美景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文字描绘春天的美景。

2. 作业题目:仿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引导他们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2. 鼓励学生多观察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赞美春天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理解诗歌意境和体会诗人情感的要求。

2. 教学过程中的诗歌朗读与解析环节。

3. 例题讲解的对比阅读分析方法。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借芭蕉扇》教案三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借芭蕉扇》教案三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三借芭蕉扇》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6个生字,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象声词使表达更具体生动。

2、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体会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复述课文。

3、品读原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重点: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过,感受孙悟空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品读原著,感受经典的魅力。

教学过程:课前激趣: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

播放音乐《猴哥》师:刚刚播放的音乐赞扬的是谁?生回答:孙悟空。

提问:说说你对他的印象。

生回答:……师:孙悟空有很多经典的动作和语言,谁能来表演他的动作或语言。

生表演孙悟空的动作和语言(设计意图:课前通过看视频,听猴哥的音乐,能让学生轻轻松松进入课堂,并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表演孙悟空的经典动作和语言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看学生对孙悟空了解多少,三是为了解孙悟空这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复述课文做铺垫。

)一、课题质疑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三借芭蕉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4、教师相机板书:怎样借?结果怎样?(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看到课题质疑,一是看学生通过课题读出了什么信息,有什么不懂之处,二是学生提出问题让课堂学习有了方向性,三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只有能提出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视野也会变得越来越开阔。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检查预习1、三借芭蕉扇,扇还有一个读音。

指名读:铁扇公主举起芭蕉扇,朝孙悟空一扇,扇起一阵狂风,把孙悟空刮到天上去了。

2、提问:读完后,你发现了什么?3、生回答:扇字做名词读扇shan,做动作时读扇shan。

4、师:这篇课文很有趣,语言很有特色,比如课文里很多地方都用了拟声词。

课件出示:前面有一座大山,燃着大火。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自然现象》中的第一节《四季》。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以及不同季节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四季的名称和特点,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自然现象。

难点:理解四季变化的的原因,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四季图片、自然现象视频素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四季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四季的名称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规律。

3. 实例讲解:播放不同季节的自然现象视频素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季节,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该季节的自然现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四季春季: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夏季:炎炎烈日、绿树成荫秋季: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冬季:冰天雪地、万物寂静七、作业设计1. 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以及该季节的自然现象。

答案:略2. 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用恰当的词语描述。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四季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自然现象,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分组讨论,并用恰当的词语描述所选择的季节。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深入了解四季变化和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四季观察和描述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自然现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观察四季图片和视频素材,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四季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丰富的图片资源和视频素材,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四季的变化。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云海日出》教案三篇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云海日出》教案三篇

【导语】《云海⽇出》是湘教版⼩学语⽂教材第⼋册第⼋单元的⼀篇阅读课⽂。

是以写景为主的⽂章,课⽂⽤⽣动的笔墨描绘了云海⽇出的壮观景象,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现了云海⽇出的奇幻与壮美,字⾥⾏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云海⽇出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默读课⽂,整体感知⽂章内容。

2、理清课⽂层次,了解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法。

3、感情作者的语⾔美,积累语⾔。

4、激发学⽣对⼤⾃然,对祖国⼤好⼭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层次,理解课⽂内容。

2、掌握⽂中景物描写的⽅法(如动静结合)。

三、教学难点 能通过朗读,感受黄⼭云海⽇出的奇幻与壮美。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 我们⽣活的这个世界,有很多神奇⽽壮观的⾃然现象,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定会被它迷⼈、秀美的景象所陶醉。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下黄⼭“云海⽇出”的美景吧。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30课(板书:云海⽇出)。

黄⼭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市。

1990年12⽉被录《世界⽂化与⾃然遗产名录》,主峰莲花峰海拨1864.8⽶。

黄⼭常年⾬量充沛、林⽊茂盛、云蒸雾涌,⾃然景⾊变幻莫测。

黄⼭可以说是⽆峰不⽯、⽆⽯不松、⽆松不奇,它以奇松、怪⽯、云海、温泉 “黄⼭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类的瑰宝。

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登黄⼭,天下⽆⼭,观⽌矣”。

后来也有⼈⽤“五岳归来不看⼭,黄⼭归来不看岳。

”来⾼度赞美它。

下⾯我们⼀起随着作者⽅瑞华的笔触,⾛进黄⼭。

(⼆)初读课⽂,整体感知 1、⾸先请同学们⾃由地朗读课⽂,注意⽂中的⽣字新词,做到读准字⾳,读通课⽂。

2、思考两个问题 (1)、课⽂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2)、课⽂主要介绍了黄⼭的哪些景⾊? (三)分析课⽂,真切感悟 (1)课⽂从⼤体上看,可以分为“云海”和“⽇出”两部分,那么课⽂的哪些⾃然段是写云海的,⽽哪些⾃然段⼜是写⽇出的呢?(课⽂3、4⾃然段描写的是黄⼭云海的景象,5-7⾃然段描写的是黄⼭⽇出的景象。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一、教材分析《哥伦布竖立鸡蛋》这篇课文讲述了哥伦布为了驳斥忌妒者对他的挑衅和攻击,巧用竖立鸡蛋的方法证实:即使是最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

成功的取得,关键在于创先。

课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介绍哥伦布的创举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2-9节):具体叙述哥伦布用竖立鸡蛋的方法驳斥那些忌妒者的攻击的经过。

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人物的情感都在对话中表现:达官贵人的恶意挑衅,哥伦布的冷静和自信。

课文最后一节写了哥伦布离席时说的话,道出了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含义深刻。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字词的能力,掌握了不少理解词语的方法,并能较为熟练地运用。

学生通过日常教学中概括能力的训练,能根据提示,抓住要点对节意和课文主要内容进行归纳。

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较弱,学习的主动性不高。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目标一: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

理解“壮举、挑衅、抹煞”等词语的意思。

四年级的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

对于文中的“磕、抹煞、忌妒”等字词,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

对于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新词,如“壮举、挑衅”等,教师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壮举”可结合哥伦布的生平资料来理解;“挑衅”可通过朗读来体会。

教师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并正确运用。

目标二:边读边思,学习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可从重点词、句、段入手提出问题,也可从题眼、课文的矛盾处质疑,再通过深入学习课文来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每一次的练习,找准文章的切入点,有效地进行训练。

(语文教案)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一起看看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欢送查阅!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特点分析:课文以书信的形式,用散文诗般的语言,写出了山和海之间的互相景仰,告诉我们: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成为朋友。

体裁别致新颖,结构内容相似。

两封信都传递出同样的意思。

信的正文开头都是说对方的印象,然后写出对方在四种情况下的竟的,最后借燕子的飞过,流过的河水彼此赞美,全方位的关注对方,表达出内心的景仰。

语言优美,描写手法多样。

一是大量运用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二是用词华美,句式整齐。

学习目标:1、认识“捎、屹〞两个字,学会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局部。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的第三层含义:互相景仰,猩猩相惜。

真心实意的欣赏对方的优点,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的第三层含义:互相景仰,猩猩相惜。

教学难点:读句子,能根据句子内容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给海写的信,你了解到什么生回忆。

(在山的心目中,海是温柔的、美丽的、神气的、神秘的。

)二、研讨学习第二局部1、海接到山的书信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封信。

思考: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的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词句。

2、海接到山的来信,心情如何学生交流,读出来。

3、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的呢(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为什么这样说A、这时的大山是很青春,很有活力的。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意气风发)师追问:“意气风发〞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大山青翠的样子)B、在海的心目中,大山是什么样的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个勇士。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自主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感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生字新词的识记与运用,以及修辞手法的认识与运用。

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以及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或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回顾与复习。

2. 新课呈现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感受文章情感。

展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并进行记忆练习。

分析课文结构,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深入探究分组讨论,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课文情感,加深理解。

教师点拨,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对课文深层含义进行解读。

4. 巩固拓展指导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强化记忆。

设计拓展练习,如改写句子、仿写段落等,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推荐相关读物,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布置课后作业,明确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朗读练习: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2024年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湘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一、故事引题。

1、师:今天我想给小朋友们讲一故事,不知你们是否喜欢?2、生:喜欢。

3、师:什么故事呢?就是关于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的故事。

在没有讲故事之前,我想问问小朋友,你们是否见过卖报纸,想一想他们是怎样卖报的?谁能来学学卖报的过程?4、生:生学习。

5、师:你们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卖报纸的吗?(生惊讶,李秉哲也卖过报纸?)(师开始讲述这个故事)两个小报童在车站卖报。

一个报童卖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卖出一份报纸,收回一份报款,卖出多少,收回多少。

另一个报童的卖报的方式却大不一样,他不停地把手中的报纸一一往候车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报款,等手上报纸没了,他再一一回收报款。

同样是在车站卖报度日,不同的卖报方式似乎决定了两位报童的不同的命运。

这后一个报童不仅在车站赢得了更大一块“蛋糕”——成为国际知名大企业的老总,他就是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哲。

6、师: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生回答,师暂时不做评价)7、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与这个小故事很相似,(师大声说)苹果里的五角星(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读完几遍后,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

(生自由阅读课文)2、师:请说出你们还不能理解的问题。

生1: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生2:我想知道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生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生4:我不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句话,特别是魅力一词的解释。

生5: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创造力?三、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1、师:请同学们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

请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1. 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2. 学习生字词:冰、雪、雨、露、霜、雾、雹、雷、电、春、夏、秋、冬;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通过描绘大自然现象传达的意义;4.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的结构;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体会作者的情感;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的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通过描绘自然现象传达的意义;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讲解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正错误;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力和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2. 内容:(1)生字词:冰、雪、雨、露、霜、雾、雹、雷、电、春、夏、秋、冬;(2)课文结构:总分总;(3)作者情感:热爱大自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个喜欢的自然现象;(3)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2. 答案:(1)略;(2)示例:我最喜欢夏天的雨,它来临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给大地带来清凉;(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涉及第一单元《春天的故事》中的第三篇课文《春雨的色彩》。

该课文通过描绘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色彩变化,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词学习、句子解析和课文背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如“春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大地变得五彩缤纷。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并进行课堂练习。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春雨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一句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朗读和表达练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进行句子朗读和表达练习。

7. 课文背诵:分组进行课文背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春雨的色彩2. 重点词语:春雨、魔术师、五彩缤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春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大地变得五彩缤纷。

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在枝头欢唱。

春天真美啊!2. 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句子结构要合理,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句子:“春雨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把大地变得五彩缤纷。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例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例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春雨的色彩》、《春天的声音》、《和时间赛跑》以及语文园地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间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课文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b. 老师讲解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c.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d. 老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例题讲解:以《春雨的色彩》为例,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2. 生字、新词:春雨、色彩、声音、时间、赛跑等。

3. 课文结构:总分总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的特点。

c. 仿写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短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答案:a. (略)b. 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充满生机和活力。

c. 示例: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

花儿绽放笑脸,迎接春天的到来。

春天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她用温暖的双手,唤醒了大地的沉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及评议。
4、出示生词卡片,反复让学生读词语,并引导理解词语意思。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师及时纠正。
3、引导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和感受,相互交流。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学生质疑。
五、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




1、多梦的季节
哼繁鹰涡
哼着 繁茂 遨游 雏鹰 曾经
哗哗 沉默 旋涡 谜




分课时电子教案
课题
1、多梦的季节
执行时间
月日
分课时
2
总课时
2
电教课时
2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们这个多梦的成长季节的心情——对未来充满好奇、充满疑惑、充满幻想……




所见 小树 雏鹰
多梦的季节所思 长大意味着什么
所行 沉默 多梦




分课时电子教案
课题
2、琴声叮咚
执行时间
月日
分课时
1
总课时
3
电教课时
3
教学目的
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1、本课1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外工具、资源,利用小组合作优势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弹琴的小姑娘感情的变化,对美的音乐的追求。
(2)用横线画出写景象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写作者心理的语句。(3)小组交流后,推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5、集体品读第4小节,体会这节诗歌表达的深刻含义。
(1)全班朗读第4小节。
着重理解“沉默”、“多梦”的意思。
(2)引导学生口语交际:你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作者会梦见些什么?
四、反复吟诵,体会意境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小组内互相交流。
哗哗 沉默 旋涡 谜
5、指名学生认读
6、以不同方式认读词语
三、学习生字。
哼——最后不要加一横
繁——第四笔是横折,不是横折勾。
鹰——广字头里面是两个单人。
涡——第八笔是一撇,不是撇折。
四、再读课文,学生质疑
1、课文一共分为几节,再读课文,做上标记。
2、通过这次朗读你有什么发现?
3、对文中有哪些地方你不明白的?
哼着 繁茂 遨游 雏鹰 曾经 哗哗 沉默 旋涡 谜
2、齐读课文。
二、自主读书,整体建构
1、了解诗歌的结构。
自由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吟诵开头与结尾的两小节,体会这两小节表达的情感。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师生评价。“很熟很熟的路”是指哪条路?
(2)你怎样理解“哼着一天天长大的童年”这句话?
3、小声朗读第2-4小节。(这次我们再读课文的时候,除了用口念,还要用脑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想一想,各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合作第2、3小节,提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
读的时候你想象,你不是坐在教室里,而是和读者一同走进童年的梦乡。随着的读,你在脑子里浮现课文的画面,会吗?
(1)自由朗读课文第2、3小节。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歌曲《童年》录音
教学程序
个人随笔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听歌曲《童年》,谈谈听后的体会。
2、谈话引入:同学们,转眼间,我们又长大了一岁,看着你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代。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那——多梦的季节(板书)。
3、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重点难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个人随笔
一、激情导入。
1、上课前,播放一段优美的钢琴旋律(如《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带入美的音乐氛围。
师问:喜欢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著名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写的《琴声叮咚》。(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课文读通、读懂,要求学生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反馈质疑。
4、引导学生去自主读文,先印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快速浏览诗歌,说说这首诗共有几小节。点拔:你知道什么叫浏览吗?
注意:不要一字一句地看,而要一段一段地去看。
3、指名谈谈短文主要讲述的内容。
4、出示词语
哼着 繁茂 遨游 雏鹰 曾经
(3)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是在学校与家之间往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渐渐在长大,在嘴里哼着的小曲中渐渐长大。所以有了“哼着一天天长大的童年”的诗句。
(5)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第一小节。
三、读悟结合,走进文本
1、范读。
2、刚才是谁把你带到梦境里去的?(对,除了的读还有你们自己。是你们用心去想象,才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的,你们说得对吗?)
2、分小组展示成果。
3、出示课件,伴着音乐和情境图,美美地把整首诗再读一遍。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了这首诗,我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画了一个梦魇般的童年,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的向往和快乐成长的眷恋之情。
2、每个人的童年生活是互不相同的。学过这首诗后,你是不是觉得这写的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和同学一起,说说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童年”吧!
分课时电子教案
课题
1、多梦的季节
执行时间
月日
分课时
1
总课时
1
电教课时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1、认识、会写“哼、繁、鹰、遨、曾、哗、旋、涡、谜、默”等生字。
2、联系课文理解“繁茂、遨游、旋涡、沉默”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积累好词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重点难点
2、思考: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尝试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注意渗透方法。指导学生用文中关键句子或自己的话概括,语言尽量简洁。
2、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读,并给生字组词。
重点指导读音:“叮、凝”的韵母是后鼻音,“钦、羡”的韵母是前鼻音,可比较认读。
重点指导书写:“慕、暴”是上中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它们下边的写法,可引导学生采用想像记忆或编字谜的方法记忆。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多种形式地读、多层次地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体会成长的快乐与责任。
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天真、烂漫、多梦的童年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程序
个人随笔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认读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