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共53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为适应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而编写的。
该教材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基本理念,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如:认识0-20的数,掌握1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掌握加减法的初步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培养初步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的认识、加减法、10以内数的认识、0的认识、大于小于符号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物体的分类、画图形、拼图形、认位置等。
各章节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以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教材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教材特点与优点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与优点:1.内容丰富,结构合理。
教材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结构紧凑,逻辑清晰。
2.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插图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知识更新及时,反映时代特点。
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与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具有时代感。
六、教材不足与改进建议当然,本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个别知识点存在难度较大或过于抽象的情况,可能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相关内容。
2.部分实践活动和探究活动的素材不够丰富多样,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建议进一步增加活动素材的多样性。
新世纪版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上册53页PPT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 孔企平
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㈠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二单元 比较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
空间与图形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统计与概率
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 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 符合图意,都应予以 肯定。
6-2=4 2+4=6 6-4=2
如果学生用加法 解决问题,应指 导学生说明自己 的想法,并在答 案下面做出统一 的标记。
5.提倡算法多样化
根据生活情境提出 数学问题并列出算 式。
放手让学生探索如 何进行加法计算。
让每个学生充分说一 说情境图中的信息。
在说的过程中要指导 观察的方法并引导学 生能用数描述信息。
2.结合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认识数的意义
1个萝卜,1筐萝卜
说一说图上 的信息
引导学生能 用数说一说 生活中的实 物数量
数还可以表示顺序或代号
衣服上的数 既可以说是表示
小运动员之间的 顺序 也可以说是小运 动员的一个代号 (它代表某个人)
把操作活动抽象 成加法算式。
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情境图或实 际操作,使学生 体会到生活中从 总数里去掉一部 分实际上是在 “做减法”。
把操作过程抽象 成减法算式。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通过“摆一摆”, 让学生掌握了加法 计算的方法.
“做一做”让学生 理解划去四个圈就 是取走4个。掌握 减法的计算方法, 另外两小题都是相 对开放题目,每题 都有几种填法.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内容变动1.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1)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原来“位置"中“左右的相对性”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2.降低了难度(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半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整时"。
二、编排特点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
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
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
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
·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
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十一、认钟表 -------------------- 1课时
十二、加法
--------------------10课时
十三、期末复习 -------------------- 4课时
建议教学到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完后(P60)进行期中检测。
整理ppt
3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三个特点 第一、先教学最基础的思想方法 第二、突出“分”与“合”的思想 第三、穿插安排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
像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发奖 牌。如:请你给得第一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二 名的运动员发奖牌、 请你给得第三名的运动员发奖牌等等, 从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整理ppt
13
然后设计送水环节。
“运动员很辛苦,现在他们正在休息,你能把这杯水(图片) 送给跑了第一的运动员吗?”(注意这时运动员已经打乱排队 顺序,不再按跑步名次排队了),让 生把水贴到了第一名的动 物下面。
(2)小红从前面数排在第2,从后面数排在第3,小红 这排一共有几人?
整理ppt
15
3、认数0(第16页)
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0可以表示起点 0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0”像轮胎圆又圆
整理ppt
16
4、认识 =、>和<
(通过体会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1)渗透排一排、比一比的比较方法
(2)培养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整理ppt
2
一、 数一数 --------------------- 1课时
二、 比一比 -------------------- 1课时
三、 分一分 --------------------- 1课时
四、 认位置 -------------一) -------------------- 10课时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是适用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教材。
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比较、数的排序、数的组成与拆分、简单的加减法等基础数学知识。
二、教材结构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和相关练习。
具体结构如下:1. 数的认识与数的比较:通过认识数字0-5,学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2. 数的排序:学习数字的排序和整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 数的组成与拆分:学习数字的组成与拆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4. 简单的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概念和运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5. 简单的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6. 综合练习:通过综合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材特点1. 清晰的知识结构:教材按照递进的方式组织知识点,从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
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数学知识。
2. 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 强调实际应用:教材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 强调思维培养: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掌握。
2. 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教师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反复训练,确保学生掌握牢固。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结构合理,内容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
具体包括:1-5的认识与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位置、统计、数学广角等。
这些内容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策略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评价本册教材注重评价与反馈的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评价方式包括口头测试、书面测试、观察记录等。
同时,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自身的教学效果。
六、教师与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合作学习。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实践,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
七、教学资源本册教材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用书、学生练习册、教学软件等。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加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5以内数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
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小丑合并气球的背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轮训第一单元“数一数”。
主要内容有:数数、认数。
教学目标是: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不要急于提数数要求,先让学生观察感兴趣的事物,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先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再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
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
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同时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这部分内容虽简单,但很重要,对以后的教学有帮助。
还需要注意:(1)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的能力:是否会口头数数、是否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2)虽出现了1~10各数,但并不是正式教学。
所以,了解数数和认数的情况,不必要求过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剖析全册教授教养内容:责任教导课程尺度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剖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熟悉和加减法.11-----20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温习和二个数学运动:数学乐土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授教养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常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进修认数和盘算的基本,同时它又是多位数盘算的基本.是以,一位数的加法和响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毕生进修与成长必备的基本常识和根本技巧,必须让学生切实控制.本册教材是责任教导的试验教材,是在新课程尺度的指点下进行的试验教材,本册教材主如果经由过程各类各样的运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不雅察才能.思维才能.口头表达才能.进修习惯.合作与交换的才能等方面的造就,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重的进修兴致,同时勉励学生用本身爱好的方法去进修本身有效的常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惟品格教导,初步懂得必定的进修办法.思虑方法.全册教授教养目的:1.闇练地数出数目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控制数的次序和大小,控制10以内各数的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寄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闇练地盘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寄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略的现实问题.4.熟悉符号“=”“<”“>”,会应用这些符号暗示数的大小.5.直不雅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懂得分类的办法,会进行简略的分类.7.初步懂得钟表,会熟悉整时和半时.8.领会进修数学的乐趣,进步进修数学的兴致,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9.卖力功课.书写整洁的优越习惯.10.经由过程实践运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涯的亲密接洽.全册重.难点:教授教养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全册课时安插:共计约61课1.数一数………………………………………………约1课时2.比一比………………………………………………约2课时3.1—5的熟悉和加减法………………………………约10课时4.熟悉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5.分类…………………………………………………约2课时6.6—10的熟悉和加减法……………………………约21课时7.11—20各数的熟悉…………………………………约4课时8.熟悉钟表……………………………………………约2课时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10.总温习…………………………………………约4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蒋雷萍一、各单元的修改情况1、第二单元“比一比”。
原来“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题,现在增加至7道,还增设了一道思考题。
增加的题目内容包括:三条折线比长短,三杯水比多少。
三中水果比轻重。
2、第三单元“分一分”原“想想做做”第3题移作“试一试”,原第4题改为用不同方法分茶杯(色彩、有把无把)。
3、第四单元“认位置”原“想想做做”第3题增加辨认左右的内容。
原第5题移至“1—5的认识”之中;增设了一道思考题,内容是看图判断上下楼梯的小朋友中,谁走错了。
4、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1)单元名由“认数(一)”改称“认识10以内的数”。
(2)“认识1—5”由原来1课时增加至2课时,主要体现一些知识的综合,为学生增加练习写数的机会。
(3)“几和第几”中增设一则“你知道吗”,内容是介绍冠军、亚军、季军。
(4)练习一由原来的5道题增加至9道题,还增设一道思考题,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5以内数的认识。
(5)“6—9的认识”由1课时增至2课时,加强了知识的简单应用,为学生增加练习写数的机会。
这部分内容最后还增设了一则“你知道吗”,内容是用手势表示1—9。
(6)练习二由6道题增至10道题,还增设一道思考题,主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10以内数的认识,加强探索规律和知识的简单应用。
5、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名由“认识物体”改称“认识图形(一)”6、第七单元“分与合”(1)“8、9的分与合”由原来的1课时增至2课时,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
(2)练习四增设一道开放题和一道思考题,重点在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7、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单元名由“加法和减法”改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例题中普遍增加了收集信息以及提出、发现问题的教学环节。
(3)加强看图写算式和看图收集信息的教学环节。
本单元不出用文字表述的问题,一般也不要求学生独立选择计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教材分析数学游戏【教材解读】本单元是新教科书的起始单元,也是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
教科书一开始就设计了数学活动,意图先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后再进入数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教科书在本单元安排了“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和“在教室里玩一玩”四个游戏活动,以及“学习准备”,每个游戏活动都通过对话的形式提出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目标。
如“在校园里找一找”要引导学生数校园内物体的数量,用基数和序数表达,一方面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校园,为后面的校园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为即将到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熟悉的游戏活动中有序观察、游戏运动,唤醒幼儿园的已学知识,初步感悟和体验数量及多少,学习前、后、左、右,巩固数数的方法,学会比高矮和比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一一对应思想、分类思想等,让学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幼儿园和实际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数数,会数简单的物体个数,会比较数量较少的物体的多少,会比较具体物体的高矮、大小,也知道简单的方位,如前、后、左、右,所以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回顾学生在幼儿园中就已经感悟过的内容。
但是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要求和学习方式有很大区别,幼儿园以学生在游戏中的自主体验为主,学生参与活动比较“自由”,学生的发展不一,而小学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在时间还是活动规范方面都比幼儿园要严格一些。
所以教学的难点是如何组织学生按照要求有序开展活动,并引导学生清晰地运用数量及其他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表达。
【教学策略】1.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自我意识较强,活动组织较难,进行教室外的游戏活动时可以请其他老师协作。
2.活动时,进度放慢一点,提要求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听懂,一个教学环节到位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材分析(一)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8和9的加减法(全国一等奖)
《8和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节第2课时《8、9的加减法》,教材第53页。
二、教材分析《8和9的加减》法是第二节《8和9》的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8和9》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8和9的加减法这一部分要求特别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写算式的过程,通过填一填、做一做、摆一摆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利用一图四式,在有步骤的、逐步抽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活动,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四、学情分析在学习了6和7的加减法以后,学生有了一图两式的基础,要过渡到一图四式,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这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最后汇成四个算式,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体会一图四式的含义。
学生已经知道了8和9的组成,但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看图列式一直是学生的难点,学生不会看图意,就不会列算式。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六、教法学法讲授法、练习法、探究学习发、合作学习法。
七、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黄色);练习本,记号笔。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铺垫,引出新知1.回顾9的组成(拍手游戏)。
我说一,你出八,一和八组成九。
我说二,你出七,二和七组成九。
我说三,你出六,三和六组成九。
我说四,你出五,四和五组成九。
师:同桌之间互相做拍手游戏复习9的组成。
2.复习8的组成。
水果后面藏着几(课件展示)学生抢答。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匡郞小学李锦春这册教材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由于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校园,因此教师在平日教学过程中既要了解教材还了解学生的认知基本情况及差异,注意养成教育。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认识。
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认识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北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具体安排了如下一些内容:一,关于"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的编写和安排(一)对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安排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即准备课.准备课就是要为儿童正式学习数学知识做一些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必要准备,同时也为教师进行正式教学做好一定准备.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认数字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会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数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第二单元:比较.会比较并用数学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通过多种具体活动的比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会"比"的方法,并学会有条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七单元:加减法(二),"捆小棒".会表示20以内的两位数,并理解位置原理,进一步发展数感.以上几单元都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呈现学习内容,让孩子们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数的意义.例如:让学生自己看数去发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教材每一个数都通过主题画让学生数各种实物,突出它们的数量都是某一数量;结合"快乐的家园"进一步认识"1"的丰富的意义,再迁移到对2,3……的认识,并初步体会数还有表示顺序的作用(序数);结合"小猫钓鱼"的情境,观察鱼的数量变化,发现"0"可以表示没有,同时也要知道0也可以表示起点和界限,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另外,这几个单元还体现了儿童从"动作把握→图象把握→符号把握"反复循环的认识发展规律,并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体验. 例如:生活中的数,是让孩子们动手数数,看图说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是让他们先数出数目比大小,再看图自己比大小,然后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捆小棒"这一节是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数,经历20以内数的具体操作及认识过程,初步体会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再例如第二单元的比较,教材的设计非常有条理:比一比:让同桌两位同学经历比较高矮的实践活动,体验比高矮的正确方法,并进行交流.说一说:你怎样判断蚂蚁爬行路线长短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称一称:比较1只苹果和1只梨的轻重,先掂一掂,再称一称,体验称是比较物体轻重的好方法.练一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或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学习倾听和质疑.(二)关于"加减法"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下面问题.1,把解决问题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数的分解与合成不再是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数学问题,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化"的过程与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例如:有"几支铅笔""摘果子""乘车""搭积木"等,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编排的.2,加法和减法的安排有分有合.如:加减混合安排的课例:"小猫吃鱼""猜数游戏""看电影""有几只企鹅""分苹果""搭积木"等.在我们看来,加减混合安排的意图,便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让孩子们在实际学习中不断体会,从而运用.有时,同一个情境可以提出加减两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加减法关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3,鼓励算法策略的多样化.在传统教学中, "算法单一""答案唯一"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而目前提倡的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一题多解,有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尊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但不存在适合所有学生的最优算法.例:"有几瓶牛奶"用画呈现情境:两箱牛奶(每箱可装10瓶),其中一箱有9瓶牛奶,另一箱有5瓶:9+5=(1)直接去数图中的两箱牛奶.(2)先手数出9根和5根小棒,放在一起数.(3)观察图发现,先从5瓶箱里取出1瓶把另一箱装满,答案是14瓶.(4)把有9瓶的箱当成满箱,这样共有15瓶,再减1瓶,得14瓶.(5)9+5=9+1+4=10+4=14(6)9+5=5+9=5+5+4=10+4=14(7)9+5=5+9=5+10-1=15-1=14等等.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要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培养学生主动地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例:从"操场上"开始提出"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此后,教材至少有5处提出同样的问题和要求.可以说会提出问题比会理解问题更重要.二,关于"空间与图形"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一)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分两个单元进行.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看到的物体,体会这几个方向,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教材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先认识体,再认识面. (二)空间观念是自觉地把握空间,使用图形的意识和能力.1,以图形为载体,以生活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为学习活动的主题.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身边物体的位置和顺序.3,会用直观地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在教学中要注重创造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经历在现实中描述与交流物体间的位置与顺序,例如:"你相邻的同学是谁 ""教室里有什么 ""指一指"文具盒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面等;让学生动手做,获得空间与形象思维的体验,例如:"我说你摆"动手搭你喜欢的东西等.三,怎样把握"分类"与"统计"的教学要求(一)经历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1,在日常生活的分类(如:"整理房间","整理书包"等)活动中,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以及分类活动的结果与分类标准有关.2,在"整理房间"时,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在"整理书包"时,由学生自主选择标准,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分类就是把同类的物体划分在一起.这是学生理解数概念的基数含义的基础,可以为以后学习看图数数,学习加,减法含义做些准备,还渗透着集合思想.教学时只让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同类的物品用线圈起来,不给学生讲集合这一术语.(二)经历统计初步活动,感受统计的必要性.1,统计是一门数据处理的学问. 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描述(统计图表);数据的分析(作出推断).2,统计活动的每个环节怎样进行,要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出注意,想办法,经历全过程.3,统计图表是统计的必要手段,而非目的.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有关实践活动的要求在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1,经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2,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主观性知识);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当学生学习新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当学生面临困难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所获得的经验,而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学生对自己或同伴所得到的"数学猜想"没有把握时,要求并帮助他们为"猜想"寻找证据,根据实际修正猜想.而不是直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猜想".当学生对他人(包括教科书,教师)的思路,方法有疑问时,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怀疑寻求证据,以否定或修正他人的结论作为思维的目标从事研究性活动,即使学生的怀疑被否定,应当首先对遵循事实,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整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全套教材的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主要内容:1~5各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0的认识。
(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教材说明这一单元内容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5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现在入学的儿童通过学前教育,有许多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有的孩子还认识了百以内的数,如果教材中还是一个数一个数的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所以将1~5各数的认识集中编排。
2.尊重学生个性,体现算法多样化。
例如在教学计算“4+1=?”我们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体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水平。
(四)各小节教材说明(1)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
教科书第14~15页,这一单元的主题图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野生动物园”,渗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品德教育。
主题图的教学有两部分内容:数数和认数。
数数的教学:教材中用集合圈圈出各种数量的事物,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数,而且这些事物都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
认数的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
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
如看着1就知道表示有1个物体,在头脑中再现这个数所表示的数量是多少,并能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通过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从3开始釆用几何图形,增加学生的兴趣,并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如3摆出一个三角形,4摆出一个四边形,5摆出一个五边形。
(2)1~5各数的顺序。
教科书第16页,通过计数器和点子图进行数的顺序的教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册教材分析13679单元
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 季玉秋
2019.8.10
一、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一)主 要 内 容 由10个单元2个实践活动构成 1、数一数——准备课(数数、初步认数) 2、比一比——比多少、比高矮(长短、厚
薄)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与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
注意区分第6瓶和6条、第7瓶和7条,让学生体会数 不但表示几个,还表示第几。
6和7的组成
让学生在涂色的过 程中体会6的组成, 然后结合直观图让 学生完整地填出6的 组成。
(7的组成只给出了 三种分法,其余三 种分法让学生去联 想前面的分法得 出。)
6、7的加减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教 学一图二式,
位加法
六总复习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5的认识和加减 4、认识物体与图形 5、分类 6、6~10的认识和加减
法
7、11~20个数的认识 8、认识钟表 9、20以内的进位加 10、总复习
(三)与北师版教材相比较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5的认识和加减
法
4、认识物体与图形 5、分类 6、6~10的认识和加减
(几乎都
有情景图)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 放的学习活动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 际的内容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 和活动情景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 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认数与计算穿插教学,使学 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分为四个阶段进行教学 1、1~5的认识和加减 1~5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加减法、0和0的加减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4 2+4=6 6-4=2
如果学生用加法 解决问题,应指 导学生说明自己 的想法,并在答 案下面做出统一 的标记。
5.提倡算法多样化
根据生活情境提出 数学问题并列出算 式。
放手让学生探索如 何进行加法计算。
让每个学生充分说一 说情境图中的信息。
在说的过程中要指导 观察的方法并引导学 生能用数描述信息。
2.结合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认识数的意义
1个萝卜,1筐萝卜
说一说图上 的信息
引导学生能 用数说一说 生活中的实 物数量
数还可以表示顺序或代号
衣服上的数 既可以说是表示
小运动员之间的 顺序 也可以说是小运 动员的一个代号 (它代表某个人)
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含义 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保证基本计算技能,使学生
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计算和应用结合起来。
1.在操作活动过程中,认识加法的含义
通过操作活动让 学生体会生活中 把不同数量的物 品“合在一起” 实际上是在“做 加法”。
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比较活动。 经历比较的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
有几枝铅笔:5以内数的加法 有几辆车:渗透加法的交换律 摘果子:5以内数的减法 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跳绳:8、9的加减法 可爱的企鹅:应用 分苹果:10的加减 操场上:比多比少的应用 乘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机动
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
本册教材的整体介绍
㈠教材的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二单元 比较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
空间与图形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 分类 –第九单元 统计
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 “没有”用“0” 来表示
帮助学生拓展 对“0”的认识
丰富“0”的含义
0不仅可以表 示“没有”, 也可以表示 “起点”与 “基准”的含 义。
第二单元 比较
教学内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轻重:比轻重 机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 比较
把操作活动抽象 成加法算式。
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情境图或实 际操作,使学生 体会到生活中从 总数里去掉一部 分实际上是在 “做减法”。
把操作过程抽象 成减法算式。
2.通过操作活动,掌握计算方法
通过“摆一摆”, 让学生掌握了加法 计算的方法.
“做一做”让学生 理解划去四个圈就 是取走4个。掌握 减法的计算方法, 另外两小题都是相 对开放题目,每题 都有几种填法.
数的认识包括哪些?
数数(口手一致) 认数(注意形相近的数字,如6和0;6和9) 写数(笔顺正确,姿势端正,整齐匀称) 数的大小顺序(顺数,倒数) 渗透基数和序数(数量,次序)
1. 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
2 间教室
1头大象
到校园里走一 走,说一说有 什么、有多少。
3.在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中,认识1-5
数数、读数、写 数相结合,是本 节课的特点
数的书写应与实 物和图像结合起 来
渗透序数的概念
数数、读数、写数相结合 要求写字姿势端正,笔顺正确,字体整齐、匀称
渗透基数与序数
4.在情境的变化中,认识“0”的意义
指导学生利用 情境图说故事
通过游戏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统计与概率
第四单元 分类
教学内容 整理房间 整理书包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四单元 分类
联系生活实际,经历分类过程。 通过活动,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体会分类思想。
第九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最喜欢的水果:象形统 计图的认识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3.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保证基本计算技能,使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富有童趣情境 教师根据这个题
材,可结合本班的 实际情况,创造性 地组织学生开展 游戏活动,使学生 在有趣的情境中 进行练习.
在活动中,练习6与7的分与合。
4.计算和应用结合起来。
结合图意让学生说出 从图中发现的加法问 题。
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
教学内容 捆小棒: 20以内数的认识 搭积木: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买铅笔:十几减9、8的减法
飞行表演:十几减7~2的减法 美丽的田园:综合应用 机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 加减法(一) 第七单元 加减法(二)
以上楼梯的小朋友为准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本单元的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体、球
后续相关内容 正方形、长方形 三角形、圆(一下)
教学内容
物体分类: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 你说我摆:综合练习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对图形的认识遵循:立体—平面—立体 的顺序。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可爱的校园:数10以内的数 快乐的家园:认10以内的数 玩具:5以内数的认识
小猫钓鱼:0的认识 文具:6~10数的认识 机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结合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 把读数、写数与数数活动紧密结合。 重视培养学生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
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前后 上下 左右 机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 上下、左右的位置顺序,初步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利用学生 的生活经验 引出左右。
通过实际 操作,加强左 右的体验。
第九单元 统计
借助有趣、现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通过提供的情境使学 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 程。
引导学生能够根据统 计图回答提出的数学问
题。
谢谢你的阅读
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组织交流不同的算 法,培养学生倾听、 反思等良好习惯。
从中选择适合自己 的方法。
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 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放手让学生探索如何 进行减法计算。
组织交流不同的算法, 培养学生倾听、反思 等良好习惯。
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 方法。
学生列出4+1=5或3+2=5都是可以的。但有 的同学从这幅图的一部分来考虑,左边有2个小朋友 打乒乓球,右边有2个小朋友打乒乓球,一共有多少 个小朋友打乒乓球?列出算式2+2=4,只要思路清 晰也应予肯定。我们要处理好提倡和尊重之间的关 系。但是不应要求所有学生列出类似的算式。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本单元的内容 认识几时,几时半 快到几时,几时刚过
后续相关的内容 时、分、秒(二上) 年、月、日(三上)
教学内容
小明的一天:整点、半 点的认识 小芳的上午:认识几时 刚过、快到几时。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学习认识钟表。 认识几时、几时半,几时刚过,快到几时。
–大家来锻炼 –迎新年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二级标题为活动情境或 活动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 式的改进
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