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人文地理的基本本质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评价
积极作用

批判决定论;有助于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
局限性


作为一种抽象的观念,无法提出具体的模式和可行的方 法解决复杂的人地关系。 将人地关系仍视为因果关系。
在自然地理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 具体分析不同时空的人地关系特性。
启示
(五)适应论
观点:人地关系是人类对地理环境在利用中的适应 人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具有多种可能性 代表人物:罗士培(Perey Roxby,1880-1947)
四、人地关系的协调论(Harmony)
(一)背景
1、经验与社会背景 协调人地关系的历史 现代人地关系恶化,各国关注人地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回潮 2、科学背景 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回潮 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长足进展 地理学的统一趋势和人本主义趋势
(二)观点
人地关系包括两方面:合理利用…优化调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生和谐关系。 协调论的基本含义—人地关系的本质: 1、系统性 2、对立统一性 3、人的主体性与人地之间的互动性 人对地有依赖;人是主体 4、发展动态性

夏朝即有“有夏服天命”, 春秋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战国时有“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汉代有“土地各以类生,是故山气多男,泽气多 女,障气多暗,风气多聋。……坚土人刚,弱土 人肥,垆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等。
代表人物:拉采尔、森普尔
自然地理环境
生活条件 生理特征 心理特征 生活方式 生活习俗

理 环 境
人 文 环 境 ( 人 工 环 境 )
(自 天然 然环 背境 景 )
未经人类改造和破坏 的原始天然环境,如 天文、水文、植被等
地质学、地貌学、 水文学、植地、 综自、气候气象

人文地理学概论

人文地理学概论

人文地理学概论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人文地理学涉及了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一、人文地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人文地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的地理学家,如荷马和赫西俄德斯。

然而,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和英国。

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和英国地理学家埃尔伯特·里特尔是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他们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理环境、地理空间、地理景观和地理区域等。

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总和,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地理空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个位置和区域,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地理景观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组合,如城市景观、农田景观等。

地理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一定特征和相互联系的区域,如城市区域、文化区域等。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等。

实地调查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方法,通过直接观察和实地考察,获取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实际情况。

统计分析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揭示出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规律和关系。

比较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常用方法,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其中,城市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

农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

旅游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新兴分支,研究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02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学分/总学时:2学分/32学时讲课学时:32;研讨学时: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外学时:0课程类别:城乡规划专业限选;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选修。

开课学期:三(2)适用对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专业三年级及以上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无课程负责人:陶岸君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介绍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当代人文地理学各主要流派学说中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形成多元开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学生理解:城市空间的本质是什么?城市化是如何影响空间的?为何城市化在不同地点展现出差异?空间结构的不均衡和不平等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当代的空间转型如何重构成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课程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研究探索能力,为其今后从事城市发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培养的具体能力包括:1.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当代人文地理学各种流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新)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空间分析学派、女性主义等。

2.掌握地理学城市研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调查、分析、写作能力,包括确定和提出科学问题、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做出解释。

3.了解中国和当今世界城市化和空间发展的现状,掌握利用地理学知识处理城市发展现实问题的能力。

4.学会运用道德思考和人性关怀开展研究,了解多元性、包容性、地点的价值对于塑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空间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二、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对应关系表序号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作业研讨实验上机1 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当代人文地理学各种流派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全部内容+2 掌握地理学城市研究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调查、分析、写作能力,包括确定和提出科学问题、调查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做出解释。

人文地理学-第二章-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第二章-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空间
地方
距离
区域
尺度
联系
扩散
时间
二、地方
(二)区位 区位(location)既可以指某一绝对的位置(如经纬度),也可以用地点(site)或位置(situation)等所表示的相对位置。 其中,地点通常和地形、土壤、植被、水系等自然要素相关, 位置则通常和相关的地方(place)及人类活动有关,如交通线路、地区中心等。 区位分析 哈格特给出了区位分析的六个几何要素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 基本概念
一、空间
(一)空间的概念 从词源学角度,罗马语(espace,spazio,espacio)和英语(space)中的“空间”都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spatium,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或间隔。 日常用语中的“空间”通常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空白地带。 空间的科学含义: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的卓越科学贡献,“空间”概念成为现代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概念。牛顿追随笛卡尔在几何学的意义上看待空间。空间可以借助三维格进行精确的界定,空间是绝对的,独立于处于其中的物体,并且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兹及其追随者将空间看作是一种关系的概念,它意指事物之间的数学上的共有关系。如果我们忽略每一事物的特殊性并仅仅保留其与其他事物的距离,那么我们就会得到事物的空间的概念。没有事物,空间也就不会存在。
空间
地方
距离
区域
尺度
联系
扩散
时间
一、空间
(二)解释性空间 活动空间(activity space)是个人的大部分活动所涉及的空间。活动空间有不同的层次。其中,大部分活动空间,特别是较大空间尺度上的活动空间可能是不连续的,常常表现为由已知路径连接的但被一些未知地区所分隔的点组成。它包括行为空间。 行为空间(action space)是指个人进行区位决定的区域,如在何处购物、选择何处居住、参加哪所教堂。 感知空间。人文地理学最初的空间分析是建立在完全理性空间行为的假说之上的,人们被假设为是理性的,寻求行动的最优化。然而,事实上,人们的行为决策通常是建立在他们所感知的环境而不是客观实际的环境基础上的。因此,感知空间决定了人们在真实空间上的实际行为。 意象空间。意象研究是研究感知环境的一个切入点。所谓意向是指由于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意向空间包括人们对特定空间的主观感受和所提炼出来的意向要素。 认知地图。是指只需用纸和笔完成的空间心理表象。

人文地理学 第二章_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 第二章_人文地理学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 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 基本概念
空间 地方 距离 区域 尺度 时间 联系 扩散
一、空间
(一)空间的概念 从词源学角度,罗马语(espace,spazio,espacio)和英语(space )中的“空间”都可以追溯到拉丁语的spatium,指两个事物之间 的距离或间隔。 日常用语中的“空间”通常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空白地带。 空间的科学含义: 空间的科学含义: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的卓越科学贡献,“空间”概念成为现 代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概念。牛顿追随笛卡尔在几何学的意义 几何学的意义上看 几何学的意义 待空间。空间可以借助三维格进行精确的界定,空间是绝对的,独 立于处于其中的物体,并且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在没有任何物体的情况下依然存在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兹及其追随者将空间看作是一种关系 关系 的概念,它意指事物之间的数学上的共有关系。如果我们忽略每一 事物的特殊性并仅仅保留其与其他事物的距离,那么我们就会得到 没有事物, 事物的空间的概念。没有事物,空间也就不会存在 没有事物 空间也就不会存在。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在以空间为核心的人 文地理学领域内,距离作为空间构成部分,曾经是 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直线距离 来自于测量和几何学的概念,反映空间上点与点之 间的关系,可以用长度单位来度量。直线距离的概 念和早期地理的绝对空间哲学结合在一起,绝对空 间的度量是均质性和恒定性的。 直线距离的概念常用在理论模型中 但是,在上述模型在实证过程中,与观察到的地理 现象进行对比时,就发现,几何上的直线距离必须 用时间、费用、社会相互作用等变量来替代
空间 地方 距离 区域 尺度 时间 联系 扩散
二、地方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课后习题解答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课后习题解答

第2章主题与理论1、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意义:1、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整合和文化景观成为人文地理学的基本主题,文化区是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

2、文化区是具有相似的文化现象和特征,或具有某种特殊文化的人所占据的空间或地区,文化区是某种文化特征的分布地区。

人文地理学以文化为核心理论来统帅人文地理学的各分支学科的人文地理现象。

3、文化区是由不同类型的文化为对象来分的。

2、文化扩散有哪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文化扩散类型: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由于扩展扩散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亦称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文化扩散特征:①扩展扩散的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并且其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扩散速度是不同的(造纸术与呼啦圈传播速度的对比)。

②迁移扩散的特点: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

迁移到远处,是该文化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功夫)。

③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南非边界阻止外来电视节目),完全不能通过的屏障是不多的,比较多的是可部分通过的可渗透屏障(加拿大要求在本国出版的外国杂志须含一定量本国题材)。

④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追逐时尚的文化现象)。

3、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一)文化生态关系的类型:①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人和自然对文化的关系是单向的、完全由自然决定的。

“强”式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强有力的决定、限制和影响着人类文化的行为和文化过程。

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的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因果直链型关系。

②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人的选择能力,把自然与人看成是双向影响。

:“式”环境关系:把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作为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考察,二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网络。

人文地理的四个核心概念

人文地理的四个核心概念

人文地理的四个核心概念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有四个核心概念,即地域、景观、地方和空间。

这些概念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域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具有一定地理位置和一定空间范围的地区。

地域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地域的研究涉及到地理环境、人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地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空间格局和景观特征。

景观反映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表现形式。

景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和塑造,对于保护和利用地理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具有一定地理位置和一定社会文化特征的地区。

地方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它承载着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

地方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特征和发展趋势,促进地方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传承。

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的第四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地理环境中具有一定空间范围和一定社会文化特征的空间实体。

空间是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类活动的发展和演变。

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改变和塑造,为地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总的来说,地域、景观、地方和空间是人文地理学的四个核心概念,它们在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这四个核心概念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框架,为我们深入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文化和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高中人文地理框架总结归纳

高中人文地理框架总结归纳

高中人文地理框架总结归纳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在高中阶段学习人文地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一系列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对高中人文地理的框架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学科。

一、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1. 地理环境:指地表和地下层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空间性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总体。

它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要素。

2. 地域:指在地理上具有相对完整的空间连续体,具有明确的边界和独特的自然、经济、社会特征。

地域可以是不同的尺度,如国家、地区、城市等。

3. 城市化:指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的增长过程,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规模扩大以及城市聚集区向城市周边地区延伸等。

4. 社会分工:指社会成员在不同领域或工作岗位上的分工与协作。

它包括物质生产、服务业、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

5. 城市系统:指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组成的复杂的城市空间组织结构。

城市系统中的中心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

6. 城市化水平:指城市化程度的高低,可以通过城市人口占全国或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市化率等指标来衡量。

二、人文地理的理论模型1. 中心—外围模型:该模型认为城市发展会导致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外围地区)之间的差异。

2. 地租理论:该理论认为城市空间的布局和土地利用是由地租的分布规律所决定的,地租高的地方一般用于商业、办公等高价值用途,而地租低的地方则用于农田、住宅等低价值用途。

3. 聚集与发散理论:该理论认为聚集与发散是城市发展的两个重要过程。

一方面,城市中各类资源与产业会相互聚集,形成聚集效应;另一方面,城市会向周边地区发散,形成发散效应。

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基础即社会生产力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力量,而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表现。

三、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对具体地理环境和人文活动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

人文地理大全

人文地理大全

人文地理大全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文地理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人类文化、社会结构、经济活动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一、人文地理的概念人文地理是地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它关注人类社会文化、经济活动、社会结构等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分布规律。

人文地理旨在揭示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二、人文地理的内容1.人类文化地理人类文化地理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分布和地理差异。

它关注人类的语言、宗教、艺术、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文化景观、文化遗产等的研究,可以认识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交流的动态过程。

2.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空间分布、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迁移等人口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研究人口地理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人口资源和人口压力,为人口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空间的组成要素、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规律。

它关注城市的规模、布局、功能分区等与地理环境和人口密度的关系。

通过研究城市地理学,可以认识到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地理差异。

它关注经济要素的流动和地域分布、产业的空间布局、城市经济结构等。

研究经济地理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经济优势和资源禀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社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研究社会结构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和地理差异。

它关注社会群体的组织形式、社会关系的空间分布和地理特征等。

通过研究社会地理学,可以认识到不同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人文地理的意义人文地理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地球、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揭示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和地理特征,而且可以为城市规划、区域发展、资源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与范畴世界地理,作为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涵盖着广阔而复杂的内容。

它既是自然科学的范畴,也是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

在世界地理学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是理解和研究世界地理的基础。

本文将对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进行探讨。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 位置与方位:地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地球上事物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位置指的是事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坐标,方位指的是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或地理要素的方向。

通过位置与方位的确定,可以建立地理坐标系统,进行地理定位和导航。

2. 地理空间:地理空间是指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一切事物所构成的空间。

地理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和连续性,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地下等各个空间层次。

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理空间的结构、格局和变化,揭示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3. 地球系统:地球系统是由地球的各个部分和相互作用组成的动态复合体。

它包括地球的地壳、大气、水圈和生物圈等多个要素,地球系统之间存在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与传递。

地球系统研究了地球上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世界地理的范畴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学科,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的内容。

自然地理关注的是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及其空间分布的学科,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人文地理关注的是人类社会的空间组织和人地关系的演变,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区域差异和区域特点的学科,包括分区、区域类型、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区域地理关注的是地球上的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

4. 实证地理:实证地理是基于实证研究方法,以数据和实证证据为基础的地理研究。

实证地理强调采集和分析地理数据,通过统计和模型等手段,研究地理现象的规律和变化趋势,揭示地理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人文地理课件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课件 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3、刺激扩散(stimulus diffusion)
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 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 播。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 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传播。
(二)迁移扩散
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 团紧密联系,当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或群体迁移到 新的地方时,就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这就是 迁移扩散。
(三)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1、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2、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 延缓作用 3、环境条件差异性的影响 4、人类活动产生的文化,改变了自然面貌, 形成文化景观
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
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 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 化整合(cultural integration)。如果功能上是不协 调的,就没有实现文化整合。 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其文化系统 实现整合,就可发挥文化上的正向功能作用。 社会或国家的改革,实际是在文化系统中消除其 不协调的部分,扭转其负向功能,使之实现新的整合。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要相应变化、协 调进行,形成整合,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二)文化景观的研究范围
研究文化景观不仅要对文化景观的演变 过程做全面分析,而且要对景观的形态、 构成、特征及其反映的文化特征进行探 讨,甚至还要探讨如何引导文化景观建 设,使之向和谐的方向发展。景观的物 质外貌,是表现文化景观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国外大多数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聚落型式、土 地利用类型、建筑。
(二)功能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 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 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 区。例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功 能文化区。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 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 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该中 心的位置是明确的,但不一定居于分布区的 几何中心。功能文化区的边界没有一个交错 的过渡带,而是边界的界限确切。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复习资料

1.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涵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人地关系、区域研究、空间分析。

内涵: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于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人文地理的学科特性社会性:①人文现象的分布式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区域性:①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括了区域研究特性,重视了区域特性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综合性: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

人文地理学所研究的人文环境本身是一个综合体。

3.地理大发现的动因寻求贵金属、香料和贸易市场的欲求扩展领土和开拓殖民地的政治意图向东方传播基督教的热忱4.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分类文化的特点:继承性、阶段性、民族性文化的分类:①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

②制度文化:制约物质文化的发展,不随物质文化变化而变化。

③精神文化:文化整体的核心。

(价值观、思维观、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情感、民族信仰)。

5.当代国际人口的迁移特点永久性国际移民规模下降非永久性劳务输出成为主流国际难民增加:政治难民、生态难民发展中地区智力(人才)外流不断扩大人口迁移空间的转移,亚非拉向欧美发达国家迁移6.人力资源的特点人力资源的生物性人力资源的时限性人力资源的再生性人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性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力资源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两重性人力资源的增值性7.人口迁移的空间取向原则①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工商业中心②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他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③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④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⑤短距离迁移以女性居多,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⑥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⑦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动机以经济为主。

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

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

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一、概述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而“空间”作为其核心概念之一,其内涵在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深化。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学中“空间”概念的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们需要明确“空间”在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人文地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活动的空间组织和分布,以及这种组织和分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空间”不仅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对于“空间”的理解和定义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早期的人文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强调地理环境的空间差异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空间”主要被理解为一种自然的空间,是地理环境的空间特征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和塑造。

随着学科的发展,人文地理学逐渐转向对人类活动本身的研究,开始关注人类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空间行为。

这一时期的“空间”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被理解为一种社会空间或文化空间。

人文地理学家开始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模式,如城市的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等,以及这些空间模式背后的社会和文化机制。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人文地理学中的“空间”概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地理空间的重要性得到重新认识,地理空间的尺度和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的地域概念受到挑战。

另一方面,信息化使得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成为新的研究领域,人文地理学开始关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空间”作为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内涵在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经历了不断的演进和深化。

从自然的空间到社会的空间和文化的空间,再到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新的空间形式,人文地理学对“空间”的理解和研究不断丰富和拓展。

这不仅推动了学科的发展,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和经济的空间组织和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1、人地关系中的“人”和“地”人地关系中的“人”是指人类而言,包括个体的人和人类社会两方面,“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即是要探讨人与地理环境在各自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从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活动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人地关系的现实表现在人类生产方面: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生产活动必需的各种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各种生产活动的内容;自然环境以其提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程度;以其资源的空间组合特点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地域分工;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对人类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人类产生活动导致自然环境质量下降和自然资源数量减少等负面影响。

在人类生活方面: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习惯、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均有影响。

表现在不同的环境中人们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如北方人爱面食,南方人喜欢大米;不同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理特征产生影响,如人种的差异;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心理和精神的影响,如恶劣不利环境使人奋进和抗争,而舒适环境易使人安于现状3、人地关系理论的各种观点(1)环境决定论:拉采尔(2)或然论和可能论:白兰士(3)适应论、协调论与和谐论:美国学者巴罗斯提出“适应论”;英国学者罗士培提出“协调”思想;20世纪60年代和谐论得以确认。

4、人地关系的实质(1)人类社会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两者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属于一种动态的变化关系;(2)人地相互作用中,人具有主动性和积极的一面;(3)人类应有目的地去保护自然环境和协调人地关系。

二、区位论1、区位论的基本概念区位论产生于德国。

社会中人类进行活动,必须选择各种场所,场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位置,多数人将区位解释为占什么样的位置。

区位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行为,只有在最佳场所下活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第六章 人文主义地理学

第六章  人文主义地理学

第六章人文主义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的多元化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以区域地理学为主导的格局,使人文地理学由战前孤独的内部自行演化转变为战后的与其它社会科学互动,由此大大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其中人文主义(或称人本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也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而在中国地理学界,人文地理学无论在流派,还是在理论上上均较为单调和贫乏,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重视和研究程度很不够(顾朝林、刘海泳,1999;顾朝林,1995;马润潮,1999;张祖林,1995 )。

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渊源人文主义地理学在西方兴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而激烈的社会变化,如经济增长长期停滞,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加剧,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

另外,此时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加深了人的物化,人越来越成为机械的附庸,再加上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这些均任意践踏着人类的理性、尊严。

在这种形势下,人文主义思潮,譬如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十分流行,并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引起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响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运动。

二战后流行于西方世界的这种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和有关地理学思想结合,诞生了人文主义地理学(顾朝林、刘海泳,1999;许学强、朱剑如,1988)。

从整个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看,50年代伴随计量地理革命,空间分析学派和实证主义占统治地位。

60年代末一些人文地理学家对空间分析学派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和模型日益不满,认为空间分析学派和实证主义方法存在许多不足,表现在:(1)空间分析学派降低了人的显著作用,不能对人类问题作出合理地解释,其研究具有很强的机械性。

正如伯顿(Burton)所说,“实证主义分析将我们与‘地理环境决定论’拉得越来越近,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一个没有人的地理学,在知识上不完善的,在理论上也是极为盲目”( Ley D.,1982 );(2)实证主义的空间分析所追求的普遍性、客观性的空间规律过于抽象。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区域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区域;综合性——地理现象的多样性、整体性(涵盖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

2.人文地理学几大核心概念(研究主题)空间(space):物体和事件具有相对位置和方向的无限三维空间。

地方(place):空间中具有特定人文和自然特征的某一部分地方感:对地方赋予的意义和情感地方感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书籍、电影、图片、网络)建立地方感的过程。

区位(location):人和事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其分布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地理事件和过程产生的影响。

绝对区位:地理事物在地球上的几何位置,经纬度相对区位:地理事物相对于某种地理事物的位置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中心地理论、增长及理论地域(territory):被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或一个机构所占领的一部分地理空间。

(有边界)流动/运动(flow/movement):人、商品、思想在空间的移动。

尺度(scale):事物/现象的空间范围。

区域(region):某些现象集聚而形成的内部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地域。

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相关,只是相近的事物关联更紧密。

3.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人类活动叠加在自然景观之上所创造的形态,包括建筑、饮食、服饰、美术等,按照时间顺序层层叠加。

4.文化区的概念,三种文化区的区别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不受外部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状态。

(中国汉语方言图)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功能影响,内部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并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湖北政区图)乡土文化区: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地缘意识、归属感)。

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别: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

教案大学一年级地理课程人文地理学导论

教案大学一年级地理课程人文地理学导论

教案大学一年级地理课程人文地理学导论教案:大学一年级地理课程——人文地理学导论一、引言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课主要介绍人文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地理学领域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基本概念,并培养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兴趣。

二、人文地理学的概念1. 人文地理学的定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演化和影响的学科,它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包括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分支。

2.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人类聚居地的分布与变化、交通与通信网络的布局、城市与乡村的发展等。

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增长等问题,关注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人口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过程,关注城市与人口、经济、环境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城市的发展规律、城市化对周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等。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关注经济活动和地域发展的空间格局。

通过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利用方式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等。

4.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研究文化现象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差异,关注文化要素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

通过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文化传承与演变等。

四、人文地理学的应用领域人文地理学在社会发展、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地理信息和理论支持,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合理规划和管理社会资源。

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概念

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概念

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概念
人文地理学的空间概念是该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了地理现象与空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人文地理学中常用的空间概念:
1. 地域:地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界限、特定特征和联系的地理区域,如国家、地区、城市等。

2. 地方:地方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表示地理空间上与其他地区有明显差异的一个区域,它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特征。

3. 地景:地景是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某种特色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地景反映了特定地区的人文和自然条件。

4. 空间关系: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现象在地理空间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可以包括地理位置、距离和接近程度、区域之间的连接等方面。

5. 区域性:区域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地理现象。

人文地理学关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区域发展的规律。

6. 地域差异:地域差异是指地理空间上不同区域之间在环境、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

人文地理学试图解释这些差异的形成原因。

7. 位置:位置是指一个区域在地理空间中的具体坐标或相对关系。

位置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人文特征、经济发展和区域关系等。

8.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通过空间数据和空间模型对地理现象进行研究和解释的方法。

它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
统计等技术和方法。

这些空间概念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帮助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地方和区域发展的规律。

什么是地理学科本质学科本质即学科的统领性观点,是关

什么是地理学科本质学科本质即学科的统领性观点,是关

什么是地理学科本质学科本质即学科的统领性观点,是关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表达学科本质?换句话说,初中地理教学如何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应抓住以下几点:地理学科专业性——位、布、区、关、图。

听地理课的“地理味儿”就集中表达在这几方面。

位置要紧、注重分布、突出区域〔反映区域联系、表达区域差异、概括区域特征〕、阐明关系〔阐明人地关系、阐明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运用地图、高层次的综合——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1〕区位要紧如《台湾省》不讲清位置关系就不是地理课。

〔2〕空间分布空间分布是地理学的特征:空间的视角是地理学永恒的思维方法和独特的学科视角。

读出空间上的分布,概括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中国气候、气温与降水、人口等〕。

〔3〕突出区域读出区域差异,概括区域特征〔南北方的环境特征与差异对比〕反映区域联系〔沿海与内陆、西气东输等〕政治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要讲明区域之间的联系。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各国之间基本上相互依赖的。

地理学的看家本领是研究地域差异,从而因地制宜地进展经济。

〔4〕阐明关系在初中阶段至少要使学生明白中、低层次的综合,即自然地理环境两个、多要素的综合。

如讲长江,要讲清河流与地形、气候的关系;能够使学生了解高层次的综合,即地球表层全部要素〔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综合,也即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所特有的。

如要讲清聚落与地形、交通、商业等之间的关系。

〔5〕运用地图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幸免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有图无理,为了读图而读图,图文分离;二是不能读出图上信息背后的地理内涵。

三是读图方法欠缺,在读图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读图训练机械化、教条化,妨碍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图像用得过多而滥,走马观花,不能充分挖掘图像内在有价值的东西。

忽略地图图表的有效使用,导致学科价值弱化,实践性、丰富性和深刻性被略掉。

有效运用地理挂图,不能用多媒体完全替代地理挂图。

使用地理挂图时间长于多媒体地图,其信息刺激比多媒体地图效果要好一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人文地理的基本本质Space: The Fundamental Stuff of Human Geography一.前言空间被视为是地理的基本本质,如此的重要使得人类学家Edward说,这好比是性一样,它一直存在,但是我们却很少谈论它。

如果我们谈论此话题,也不提及有关技术或更严肃的话题。

有些地理学家甚至讨论到空间都觉得相当尴尬。

但是若是不讨论空间议题的话,那么地理就并不是一门很完整的学科。

因此我们将简短地介绍空间的议题,说明为什么人文地理学家需要研究此议题。

一些地理学者坚持必须要解释空间,了解空间的意义。

空间已经用许多的方式来表达,例如,不同空间的观点所汇集成书本,可以找出一些准则,就如同哲学或物理一样。

本书所要讨论的空间是有关于现代地理学的观点。

这将涵盖许多页,因此,我将浓缩这些想法,形成一种可管理的形式,并且说明人文地理学者对空间的四种型态。

用相关的观点来看待空间,而不是将空间看成是一种容器,作为产生这些过程的地方。

空间引起建造困难和连续的工作,以及带来不同事情(身体、动物和植物、人造物体、地景)来维持收集。

因此许多不同空间得以存在,产生彼此的相关。

为了达到简化的目的,我们将这些构成空间的要素归类成四种不同的类型:经验、区块、想象、和地方。

二.第一种空间:经验结构经验的空间是有关于我们日常生活发生的过程所建构出来的。

我们每天所经历的空间事物包括办公室、脚踏车、计算机、衣服、烘干机、火车、电视和花园路径等,但因为这些都是很世俗,因而我们常常忽略他们的存在。

事实上,近来地理学者有系统地探讨谦虚的内容、架构。

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每天的生活所创出来的空间:测量的空间。

我们每天都会看到马路旁的路标,有多少公里、看地图找住址等等。

今日我们用太空影像来定位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用GPS,他们必须更能够将世界的位置转换出来。

空间是被量测出来的,这个世界是由经验所构筑出来的。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人类努力的方向,去量测空间。

对目前时间的最显著现象是空间的经验建构,这也是另一种跃进。

在十九世纪末,已经产生标准时间。

藉由运输和通讯的进步,以及更多时间掌握的设备,各个国家有了时间的标准(基础在于格林威治)。

这样时间就能够统一了。

在二十世纪初的开始,有些相似的事务在空间里发生。

也更精确的方式来注记空间,像是GIS、GPS、RFID,能定出每一事情的位置。

科技的设备使得空间标准化,以及更能精确地定出区位。

于是能够追踪大部分的目标,在真实的世界中调整时间和空间,这也是现在所称的微观或超级链接的合作。

超级链接的数字例子已经存在在工业界了,需要调整运送的时间表。

例如,我们使用手机的方式来调整与朋友见面的时间。

注标准时间十五世纪,新航路不断发现。

在茫茫大海上,要找路除了靠观察星象、设定一些陆地、岛屿来定位以外,大家又想出了用经纬度的方法。

一六七五年,英格兰国王查尔斯二世下令在格林威治设置一个天文台,靠星象找出各地的经度,精进航海术。

十九世纪,各国来往频繁了,但是各有各的时间。

俄国、美国、英国这些疆域大的国家,都有各自的时区,相当混乱。

有识之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八八四年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了国际经线大会。

与会的二十五国同意把本初子午线(Prime Meridian)放在伦敦的格林威治。

所以,格林威治就是东西经零度的地方。

同时规定,往东的精度用正的,往西的用负的。

所以,东经是从零到一百八十,西经也是从零到一百八十度,两个一百八十度在太平洋交会,这也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同一个时间,东经一百八十度假设是五日二十四时,西经一百八十度刚好少一天,是四日二十四时,也就是五日零时。

当初选定格林威治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英国是海权大国,自然以格林威治为重了,另外一方面是,从格林威治往东西各走一百八十度,交会的地方在太平洋里,人烟稀少,对大家的生活影响不大。

当时,要是把标准时定在纽约,往东西各一百八十度就到了西安了。

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在西安。

北京又在西安东方二十度,这样就会出现西安是五日二十四时,北京却是五日凌晨二时的奇怪现象,对大家的生活影响太大。

台北(中原标准时区)和格林威治时间差八个小时。

格林威治时间零点就是台北时间早上八点。

有了这个标准时,对做国际新闻的人来说就方便了。

譬如伊拉克的时间是格林威治时间+3。

伊拉克早上五点遭到美军轰炸,外电会写Baghdad was attacked by several missiles at 5(0200 GMT)。

看到这句话,我们就知道巴格达是台北时间早上十点遭到攻击的。

U.S.stock markets will close early at 1 p.m. (1700 GMT) on Thursday.一看就知道美国星期四的股市会提早在台北时间星期五凌晨一点收市。

三.第二空间:开放空间区块的空间是有关于互动之间规律路径的过程,它的边界是经常被划设下来的。

这个空间是透过我们所知道的互动所联系起来的,这联系包括路径、每日规律的行径路线。

这些移动从工作的办公室到工作者所去的地方,贸易、旅游或是军队等。

这个范围可以包括酒醉的青少年的移动、旅客的全球移动或是囚犯的每天一小时的移动。

试着去思考货物、人们、信息或是资金的流动基础何在,这些都会引起地理学者的注意,因为这些流动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证实世界和上述的流动事务是组织在一起的,这个趋势目前被称为全球化。

这些路径的问题在于很难去表现出他们的概念,我们可以将他画下来,列出来,写出来,这些路径能够形成一种秩序。

但是,我们如何进一步去创出表征的空间。

地理学家藉由组织起世界,画出这些区域的边界,并评估这里面互动的情形。

一旦地理学者能够画出这些区域的连结线,就能了解生产特征的力量。

例如,我们所指的这个互动的区块是资金化的空间、帝国主义的空间、新自由化的空间或是依赖的空间,一个城市空间或是通讯空间,这些空间都有他固有的独特特质。

区域化的策略是明显的有用。

这样能够抓住世界的特别的一面,我们会质疑我们可能没有它吗?因此,地理学者开始对于这些各项的表征越来越没耐性,并不是因为他们是错的,而是因为他们似乎想要留下更多的论点。

现在,地理学家在找寻表征可以让世界更多的参与。

第一个方法是简化,使这些空间的边界打散,形成小区域隶属区域,运用一些相同特质,以及其它的特质来操作这个尺度。

现在许多地理学者试着不同的路径,他们不去画出这些流动的边界,反而试着去问「假使我们把世界当作由不同的流动所组成,以及试着去改变我们想法的类型来提供这些描述」。

例如,有个叫做行动者网络理论,试着追踪这个行动者在整个网络的循环过程。

事情的移动是借着网络所产生的力量,当分开时网络是很难产生力量的。

商品链试着标上去商品在地图上的位置,组合出商品在世界上的路径。

空间的功能在其它方面有何不同?住在里面的关系远和近各有何不同?全世界的地理学者现在对于空间经验正积极研究和参与,以便回答这些问题。

注行动者网络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简称ANT)主张,透过网络(network)的组织、动员以及「转译」(translate)的过程,可以使网络里各个行动者的兴趣/利益(interest)趋向一致,所有的人、对象和关系都被连结起来以达成目标,而建构出一套能被大家接受的科学知识。

「网络连结」(networking)常令人联想到政治,人们设法建立人脉和关系来获得支持或利益,而科学家的工作也有类似的一面,以电动车为例,如果我们仿效Thomas Hughes称爱迪生为「科学家-企业家」(scientist-entrepreneur),那电动车的设计者也可以是一个「工程师-社会学家」(engineer-sociologist),当有人批评电动车的技术层面或是社会层面的可行性时,「工程师-社会学家」会认为技术与社会是不可分的,他尝试努力调和两者,组织成一个电动车的网络。

网络总是由人来建立的,但其中还牵涉到零件、机器、新发明、研究团队、市场、人们的观念等,因此一个成功的网络就是能整合这些元素,以达成它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ANT认为,技术物和人一样重要,我们不只应关注网络里的行动者,「行动物」(actant)也同样重要。

ANT着重在非人对象与人的连结关系,相较之下,传统社会学只看见人与人的关系,看不见物,而ANT为我们开启了新的观点。

而且ANT也注意到,权力不只是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人与物与人…」之间相互不断的拉扯。

四.第三种空间:想象空间想象空间是有关于想象的空间的扩散过程,因而产生新的空间的局面。

第三种空间的组成我们可以称为图画或想象。

过去提到想象令人想起正式图画的概念,但是现在,想象来自于形状和大小,从图画到像片,从肖像到明信片,从区域的象征到田园的地景,从简单的图画到复杂的卡通片。

想象是空间的重要因素,因为我们常注册空间。

因为我们生活在充满各式各样的屏幕的世界,很容易已产生想象,这些屏幕因为如此的普遍以致于我们忘记注意他的存在。

因此,我们看到电视屏幕不仅在家,在酒吧、飞机场、商店或者等候室,而计算机屏幕则可以在办公室、研究室、或睡房可以看到,公共的屏幕尤其在机场或车站、网咖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在过去,想象的特别型态可创出空间,例如,建筑的地景运用想象的空间。

在十九世纪,专注力是在空间的辩解中的关键要素。

然而,媒体的成长像是电影院提供移动想象的新型态的机会,产生对空间的新忧虑。

在二十一世纪,产生后现代主义使得想象增加了更多资本主义的场面,告诉我们有关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各种潜在想法。

注后现代主义经历二、三百年而极端成熟化的现在主义,正当其内含理论能量与创造精神得以发挥的时候,其中的各种内在矛盾与其吊诡性也充分地暴露出来;同时,整个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界,经历了从战后到六O年代多次争论与危机的震荡,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诠释学、解构学、后经验与后分析的科学哲学、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各种思潮,相互渗透与不断分化,构成了一幅由危机与希望、批判与创造所交错构成的激荡人心的历史文化景象。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

它集中地体现了当代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一切正面与反面因素的矛盾性质;它既表现了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又表现出它的消极面;它既包含创造性,又隐含着破坏与颠覆的因素;它是希望与绝望共存、并相互斗争的一股奇妙社会文化力量。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种心态,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一种生活方式,旨在反省、批判与超越现代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即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文化与其所继承的历史传统,提倡一种不断更新、永不满足、不止于形式与不追求固定结果的自我突破创造精神,试图为彻底重建人类的现有文化,探索尽可能多元的创新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