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通常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3、人文地理学研究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传统。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是区域研究传统。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以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是空间分析传统。

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各种人文事象的地域分布、空间组合、人文事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且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4、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一名词。

洪堡、李特尔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哈特向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施吕特尔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

6、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禹贡,成书于公元前500年。

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首推张相文和竺可桢,他们于1909年创立了中国地学会,创办了最早的地理杂志--地学杂志。

7、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提出了自黑龙江的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8、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景观、文化整合。

9、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文化区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三种类型。

10、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11、功能文化区:指在非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12、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13、文化扩散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

地理学名词解释(全)

地理学名词解释(全)

地理学名词解释(全)1. 地理学 (Geography): 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主要关注地球的物理特征、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和其相互关系。

2. 自然地理学 (Physical Geography): 研究地球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循环、生态系统等。

3. 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研究人类活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

4. 地球 (Earth): 人们生活的行星,它的物理特征包括大小、形状、地壳、地幔、地核等。

5. 大气层 (Atmosphere): 环绕地球的气体层,包括各种气候和气象现象发生的空间。

6. 地形 (Topography): 描述土地表面的形状和地貌特征,如山脉、平原、山谷等。

7. 气候(Climate): 特定地区长期的天气模式,包括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8. 生态系统 (Ecosystem): 由生物群落和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和能量流动等。

9. 水文循环 (Hydrological cycle): 描述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蓄水等。

10. 全球变暖 (Global warming): 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

11. 大陆漂移 (Continental drift): 大陆在地球表面移动和变化的理论,由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

12. 磁极 (Magnetic pole): 地球内部磁场较强的区域,南磁极和北磁极。

13. 地质 (Geology): 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历史和过程的学科。

14. 生物地理学 (Biogeography): 研究物种分布及其与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关系。

15. 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和集中的现象。

16. 土壤侵蚀 (Soil erosion): 土壤被水、风或人类活动侵蚀的过程,对农业和环境有害。

《人文地理学》20个常考名词解释总结

《人文地理学》20个常考名词解释总结

《人文地理学》常考20个名词解释总结1.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不仅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还关注人类活动如何塑造和改变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学涉及文化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多个分支,旨在全面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2.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由人类活动所塑造和影响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元素的综合体。

它不仅包括建筑物、道路、农田等有形文化元素,还涵盖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无形文化特征。

文化景观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3.文化区:文化区是指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域范围。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

文化区的形成往往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过划分文化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4.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

它主张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和资源等,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具有决定性影响。

然而,这一理论也受到了批判,因为它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

5.文化扩散:文化扩散是指文化特征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这种扩散可以通过贸易、迁移、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

文化扩散不仅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还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根据扩散方式和速度的不同,文化扩散可分为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等类型。

— 1 —6.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人口变动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密度、人口迁移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人口地理学对于制定人口政策、城市规划等具有重要意义。

7.迁移流:迁移流是指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现象。

它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的科学。

2.人地关系: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地理关系的‎一种简称,是人类社会‎及其活动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客观现‎象。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内部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机制。

4.人地系统中‎的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的人‎。

5.人地系统中‎的地:是指在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一是指与人‎类活动具有‎密切关系的‎自然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规律‎,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二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等人为环境‎或称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6.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在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因地制宜的‎规划、组织和从事‎农业生产。

7.工业:从自然界中‎取得物质资‎源和原料,并把他们在‎工厂中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8.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群体‎。

9.人口素质:人口素质又‎称人口质量‎,是人口总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10.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指在人口整‎体中,具有不同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地域特征(或标志)的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特征人口‎数在总人口‎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也称人口构‎成。

11.人口移动: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改‎变统称人口‎移动。

12.聚落:是指人类的‎各种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作居民‎点,聚落不仅是‎房屋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民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活动与影响。

人文地理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城市发展、社会文化到经济活动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本文将对人文地理的概念、意义以及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一、人文地理的概念人文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关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地貌、地理分布以及地理特征的影响。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与人类活动相关的地理现象,探究人类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它通过对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迁移和发展。

二、人文地理的意义1. 了解人类活动空间分布:人文地理研究可以揭示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有助于了解人口分布、城市化进程、环境变化等问题。

2. 探索地域文化差异:不同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人文地理的研究可以揭示地域文化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和内在联系,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

3. 优化空间规划布局:人文地理研究可以用于空间规划与布局,帮助合理利用地理资源、完善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促进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人文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与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科学跨学科的研究与交流。

三、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1. 城市与乡村:研究城市与乡村的空间分布、发展过程、历史演变以及城乡关系等问题,揭示城市与乡村在人类活动中的不同角色与价值。

2. 文化地理: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文化特征、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与交流,探究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态与文化习俗的影响。

3. 社会地理:研究社会行为的地理模式、社会组织的空间结构,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4. 经济地理: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格局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发展的问题。

5. 人口地理:研究人口数量、分布、迁移与人口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分析人口变迁对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各章复习重点笔记

《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各章复习重点笔记

《人文地理学》各章复习重点笔记赵荣、王恩涌等编著,《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一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核,即地理学的传统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把以上三大传统范式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题1.分析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

名词解释:1.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结构、分布、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差距,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人地关系、探讨人地关系低于系统形成、发展、变化与分布规律的科学。

3.人地关系: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起源以来存在的客观关系。

4.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之间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狭义: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5.文化源:文化进步,文化地理环境质量高,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地区。

6.文化区:文化区是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理区域,它是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7.形式文化区:某种(习俗)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民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8.功能文化区:受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影响,内部彼此间相互联系并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

9.乡土文化区: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10.文化传播与扩散:指某种文化从一地区扩散到另一地区,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包括扩散、交流、传承等意,是指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续过程。

11.扩展扩散:某种文化现象通过其居民,不断向四周传递、辐射、占据空间扩大的过程。

12.接触扩散: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已经接受它的人,传给正在考虑接受它的人的扩散过程。

13.等级扩散:一种文化现象在不同划分标准的空间中,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的扩散过程。

14.刺激扩散:一种文化现象由一地传播到另一地后,保留了思想是指而摈弃了具体形式的扩散过程。

15.迁移扩散:文化主体的迁移、流动对文化的引进与传播引致文化扩散。

是指由一种文化以人为载体,从一地长距离带到另一地的扩散过程。

16.文化生态:研究人类、植物、动物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文化的建立在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上,是人地关系论。

17.文化地域综合作用:任何文化要素的空间分布,受环境中各自然要素和文化要素影响,而地区的文化发展和化是各因素的组合。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在地球上的分布、组织和行为,以及他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1. 人文地理学(Human Geography):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2. 文明(Civilization):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中,通过发展生产力、建立政治制度、发展科学技术、创造艺术和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3. 文化(Culture):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念、艺术、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4. 土地利用(Land Use):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行为,包括农业、工业、道路建设、城市化等各种活动。

5. 城市化(Urbanization):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以及城市规模、功能和影响的扩大。

6. 城市地理学(Urban Geography):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发展的空间模式、城市区域的区分、城市社会经济问题、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7. 社会空间(Social Space):社会空间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特定含义和功能的地理空间,包括居住空间、工作空间、娱乐空间等等。

8. 地方(Place):地方是指具有独特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的一定空间范围,具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人文环境。

9. 全球化(Globalization):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和依存程度加深的过程,导致世界各地变得越来越相互依存。

10.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可以用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

以上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到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各个方面,对于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区。

3.功能文化区:是改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在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5.扩展扩散:是指谋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越来越大。

6.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

7.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8.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

9.迁移扩散: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10.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协调。

11.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

12.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13.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

14.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

15.观光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

16.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地。

17.城市化:以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作者:姚峰满qq:1729627511.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的科学。

2.埃拉托色尼:是古希腊著名的学者,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洪堡:德国地理学家,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注重野外考察,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和比较原则。

4.李特尔:德国地理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并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并创立了范围原则。

5.拉采尔:德国地理学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

认为地理环境是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种族的发展,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分布、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进程;在所著《政治地理学》中,把国家比做生命有机体,认为向邻国扩张领土是其生存的基本法则。

6.白兰士: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人,是人地相关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其认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他们的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7.赫特纳:是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

赫特纳强调地理学的区域特性,注重空间分布的研究。

其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8.哈特向:美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区域差异的研究,其代表作有《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

9.施吕特尔:是德国地理学家,景观学派创始人,他提出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中心目的,注重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景观,探索由原始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

10.阿努钦:是苏联社会经济地理学学者,他在《地理学的理论问题》中抨击了非人文的自然地理学和非自然的经济地理学,强调统一地理学的观点。

11.人地关系:是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二元论
二元论(非决定论)是人地关系研究中否定或贬低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一派观点。
反对地理学的一元论,主张地理学只能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也就是只研究自然环境,而人类活动不在其研究范畴之内。
反对地理学的人文方向,反对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历史因果关系的研究,人地关系研究被彻底抛弃。
自然地理二元论:地理学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包括研究人文现象的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二元论:经济地理研究应从经济部门为出发点,抛弃自然地理空间基础。
环境伦理—人类中心主义批判
环境伦理(也称生态伦理)就是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对传统人地关系思想中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反思
走出只关心一个物种——人 的传统伦理学,提倡还要关心地球上千百万物种、生态系统乃至整个大自然;
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 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 ——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创始人,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Carl Ritter,1779~1859)柏林大学教授——近代人文地理学创始人,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
洪堡德和李特尔是地理学的先驱。他们从凌乱无序的地理事实中开辟出一条新途径。洪堡德注重生物和地形,可说是自然地理的开山祖师;李特尔强调人文现象,可说是区域地理的开创者。
人地关系论
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论。人地关系是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简称。人与地理环境之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
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以及他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变化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地理学家,是对古代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地理学家之一。

他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通过在美洲的野外考察写成了三十卷的巨著《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著有《宇宙》五卷,尽管他的成就主要在自然地理学方面,但他也注意到人地之间的相互作用,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不仅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还包括了人类社会活动。

卡尔.李特尔:李特尔是肩带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也是对近代人文地理学产生重要影响的德国地理学家。

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要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的地理学,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目的,要求人们将其活动及其空间作为一个统一的舞台,因而,要叙述的不仅仅是这个舞台本身,而是其与人的关系。

他应用区域方法来论证人地关系,研究世界各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主张从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上去阐明地理学的人文方向,这并不是解释人地关系的正确方法,他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时带有浓厚的目的论色彩,把对地球和人的所有研究,都看作是上帝意志的层层揭示,这是他学术思想的重大缺陷。

拉采尔: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释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可以说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的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分类体系中的地位。

3.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流派主要有哪些。

(1)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施吕特尔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杜能创立了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提出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学说,廖什建立了市场区位理论。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一、名词解释1.人文地理学:是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2.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

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可以说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3.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4.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5.环境感知:人与自然环境关系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

它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6.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7.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

(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8.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9.人口迁移: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人口迁移。

10.人种: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11.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12.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3.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人文地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整理人:小才啥都有1.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

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2.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

3.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

4.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5.文化区: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6.文化扩散:文化的时间现象即文化的扩散,文化从文化源地产生之后,一直处于随时间的扩散过程中,结果使文化区有的在扩大,有的在缩小。

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7.文化适应:人类为了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生活条件而逐步创造的工具、技术以及组织形式等被称为文化适应。

8.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9.人口政策:以调节人口数量和质量为任务的一种社会政策,它是为达到特定目标,在国家的领导下,对人口过程进行调节和干预。

10.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

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11.人口老龄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逐渐驱于老年型的过程。

12.种族: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如肤色、眼色、发色、发型、身长、面型、血型等)的人群,属于人的生物学方面的属性。

13.地理人种: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第 1 章绪论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活动或人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现象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一是人地关系的传统;二是区域研究的传统;三是空间分析的传统。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拉采尔:(1844-1904)德国地理学家,他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一方面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另一方面,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引入者。

6.赫特纳:(1859-1941)德国地理学家,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7.施吕特尔:(1872-19520 德国地理学家,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8.白兰士:(1845-1918)法国地理学家,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9.麦金德:(1861-1947)英国地理学家,他把地理学说成是探索人及其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提出了“大陆腹地说”。

麦金德第一个将全球作为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10.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

(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

(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生态化和应用化趋向。

人文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的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如何适应和改变地球的特定区域,以及不同文化如何塑造和影响这些地区的发展。

首先,人文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指的是地球表面被人类活动塑造的可见结果。

它包括了建筑物、道路、农田、城市和乡村等各种人类创造的物理特征。

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的直接反映,也是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体现。

通过研究文化景观,人文地理学家可以分析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地理空间中的影响,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互动。

另一个关键的概念是“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环境是决定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根据这一理论,环境的物理特征和地理条件将直接塑造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价值观。

例如,位于沙漠地区的社区会因干旱和资源匮乏而发展出特定的生存策略和文化传统。

然而,此观点也有批评者认为环境并不是唯一的因素,人类创造力和文化差异同样重要。

“地域特征”是人文地理学中一个核心的概念。

地域特征指的是特定地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属性。

这些属性包括地形、气候、自然资源、语言、宗教、经济、政治体系等。

地域特征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潜力,也塑造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倾向于发展港口和贸易,而位于内陆的地区可能侧重农业和资源开发。

此外,在人文地理学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概念是“空间接纳”。

空间接纳指的是不同群体如何在地理空间中协调和适应。

由于不同人口群体的需求和利益的差异,地理空间被用于不同目的。

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农业区等的划分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空间需求。

空间接纳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社会集群之间的互动方式以及如何平衡利益的冲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地球化”这个概念。

地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各种联系和交流的增加,以及地理界限的日益模糊化。

全球化的概念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多个领域。

全球化的过程使得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导致了文化和环境的交流和转化。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2.横断学科:现代科学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导致新兴学科的大量出现和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

横断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只是某一领域或某种物质,而是横向贯穿于众多领域甚至一切领域之中。

3.功能文化区: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4.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5.文化扩散: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6.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的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7.文化景观:指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8.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9.结构主义: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现实。

10.人口转变: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11.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12.人种:是指具有共同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13.种族主义: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统治其他种族。

14.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5.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1.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2.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文化区。

3.功能文化区: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而是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

(功能文化区因其中心位置及边界的界线确切、中心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着差异。

)4.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情感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思除灾感情上有所反应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5.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

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

6.传染扩散(接触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7.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8.刺激扩散:这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9.迁移扩散:人是文化的载体。

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这种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

某种文化下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时,会将该文化传播到该地。

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10.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环境决定论与地理学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学派认为环境强有力地决定、限制和影响人类的行为和文化过程。

环境以单向因果关系的过程强有力的决定着文化,环境对文化的作用是直链型关系。

11.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强调是人的选择能力,在重视自然对人的影响的同时,把二者看成是双向影响,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类文化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

经过人的选择,才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最佳文化。

12.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类型:注重于人类环境关系中人对环境物象、观念的研究,其目的是探究和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动机。

13.和谐文化生态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论。

人类利用自然应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原则,把人看成是自然的一部分。

协调论不仅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更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

14.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15.人文景观:亦称为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16.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17.或然论(可能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18.适应论: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罗克斯比提出。

他认为,人文地理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群对他们的自然环境的适应;二是居住在一定区域内人群。

19.生态论:美国地理学家巴罗斯提出。

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学的科学”,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应。

20.环境感知论:环境感知是文化地理学借心理学新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地关系的。

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可能性进行选择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寻的。

他是受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每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由于受其环境及文化的影响,在人们头脑中必然形成一种印象。

这种由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印象,就称为环境感知。

21.文化决定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在人地关系中,人通过文化起着决定作用,成为文化决定论。

22.和谐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

人文地理学和谐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应包括生态、社会、环境等多元指标构成的一个综合性发展战略目标;②要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③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对资源进行有效地保护,使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④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3.人地关系图式:24.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

主要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内容。

是文化层次理论要素之一。

25.精神文化: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

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

26.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

27.经验主义方法论:28.实证主义方法论29.人本主义地理学:强调人类认知、人类能动性、人类意识和人类创造性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方法。

是理解生活事件的目的、价值和人文意义的尝试。

30.结构主义方法论:两个基本特征:首先是对整体性的强调。

结构主义认为,整体对于部分来说是具有逻辑上优先的重要性。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能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即把它与其它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

结构主义方法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对共时性的强调。

31.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挥在那趋势的预测结论。

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32.遥感技术(RS):是指使用各种传感器,从不同高度的平台上收集、记录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再经加工处理获得地物的图像和数据信息,从而揭示地物特性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33.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而建立起来的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34.比较分析法:也称对比析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系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对比分析法通常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

在对比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对比标准是十分关键的步骤,选择的合适,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选择不合适,评价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35.定性分析:亦称“非数量分析法”。

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36.时间地理学方法:37.社会生态方法:即把人类看作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主体,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环境,又把人类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还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人类的环境。

38.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39.系统分析法: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

40.系统分析:是对系统要素的性质、功能、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系统的组织、结构、状态和可能的变化,通过综合处理,建立模型,反复验证,以作出判断,并提出绝种方案。

41.系统评价:即分析设计方案(包括书面报告、图件等)提出后,或者分析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根据效益、成本、影响等基本指标,对规划设计方案做出综合评价。

42.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

43.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

44.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45.适度人口:(适度人口概念建立在人口容量概念的基础上,是人口容量的主要组成部分。

)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人口数量。

经济适度人口: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达到最高生活水平(即按人口平均的最高产量和最高收入)的人口,也是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的人口;实力适度人口:即指除去考虑每人平均的最高生活水平外,还要考虑国家的政治和军事所需要的人口。

(实力适度人口数量上要高于经济适度人口。

)46.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47.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数密度(粗密度)。

48.人口迁移:通常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叫人口迁移。

49.人种:即人类的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制形体上具有某种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50.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理人种。

51.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使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化分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

52.民族机能分布区:指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管理体制。

53.民俗(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是各族人民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习俗,具体反映在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文娱活动、节庆、利益禁忌等方面。

)54.流行文化:与民俗相对,它代表当今风行的、大众的、时尚的文化。

55.最佳觅食模式:最佳觅食模式是动物学研究的一种理论,主要被用来分析动物觅食的习性和活动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