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课内文言文
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霏霏..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答案B解析A 项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古义:下雪,“雨”为动词;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唯利是图答案C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3.下列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却与小姑别②适得府君书③可怜体无比④汝岂得自由⑤五里一徘徊⑥举言谓新妇⑦哽咽不能语⑧昼夜勤作息⑨便复在旦夕⑩本自无教训A.①③⑩ B.②⑦⑧ C.⑤⑦⑨ D.④⑥⑧答案C解析①退出来;②刚刚;③可爱;④自作主张;⑥发言;⑧只指工作;⑩教养;4.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去.来江口孔守船,绕传月明江水寒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人四辞黄鹤楼,烟花三元下扬州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D.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山关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答案无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答案C解析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答案B解析B项“耽”是“沉溺”的意思;7.下列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A.其黄.而陨B.二三..其德 C.夙.兴夜寐D.雨.雪霏霏答案D8.下列各组多义词中,意义相同的两项判断正确的是①a.儿已薄禄相 b.嬉戏莫相忘 c.黄泉下相见 d.会不相从许②a.相见常日稀 b.君既若见录 c.渐见愁煎迫 d.府吏见丁宁③a.阿母谢媒人 b.多谢后世人 c.谢家来贵门 d.谢家事夫婿A.①bd ②bd ③cd B.①ad ②cd ③acC.①ac ②ad ③bd D.①bc ②ac ③bc答案 A解析①a,命相;b、d,单指一方;c,互相;②a,见面;b、d,我;c,被;③a,拒绝;b,告诉;c、d,辞别;9.对下面句子中“书”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十六诵诗书②视历复开书③适得府君书④人多以书假余⑤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⑥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发A.①②同 B.③④同 C.⑤⑥同 D.都不同答案 D解析①书经,②历书,③书信,④书籍,⑤写,⑥文字;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皎皎河汉女黄河,汉水②纤纤擢素手伸出③泣涕零如雨形容眼泪很多④终日不成章文章⑤相去复几许距离,隔⑥暧暧远人村昏暗⑦守拙归园田不足⑧羁鸟恋旧林笼中鸟A.①③④⑦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⑦D.②⑤⑥⑧答案无解析①“河汉”指银河,③“零”是动词“落”的意思,④“章”是指经纬线交织的幅面,⑦“拙”是“愚拙”的意思;1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B.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来源: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C.枉用相存枉:枉驾;D.绕树三匝匝:周、圈;来源: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答案A解析A.“陌”指东西向的小路,“阡”指南北向的小路;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仍更被驱遣 B.汝是大家子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答案 B解析B项是判断句;A、C、D三项是被动句;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适得府君书刚才B.故作不良计故意大人故嫌迟特地C.幸可广问讯幸亏幸复得此妇希望D.徒留无所施用处留待作遗施施舍答案 A解析B项,后句“故”:仍然;C项,前句“幸”:希望;后句“幸”:幸而,幸好;D项,后句“施”意思是“赠送”;1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①虽与府吏要约定②可怜体无比可爱③再拜还入户又拜一次④谢家来贵门离开⑤多谢后世人感谢⑥便言多令才美好⑦始适还家门适逢⑧留待作遗施赠送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⑧C.①②④⑦⑧ D.①②④⑥⑧答案 D解析③“再拜”意为“拜两次”;⑤“谢”意为“告诉”;⑦“适”指女子出嫁;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天河,即银河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经纬线交织成的幅面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多少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默默的答案D解析D.“脉脉”指相视而含情不语的样子;16.下列句子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黄.而陨②夏雨.雪,天地合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④固前圣之所厚⑤逆以煎.我怀⑥昼.夜勤作息⑦黄泉..下相见⑧便利.此月内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⑩高.余冠之岌岌兮A.①⑧/③⑨/②⑦/④⑩/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⑩/⑥⑦/⑧⑨C.①④/②⑥/③⑤/⑦⑩/⑧⑨ D.①⑥/③④/②⑤/⑦⑧/⑨⑩答案B解析①黄,名词用作动词,变黄;②雨,名词同作动词,下雪;③"归",使动用法,使……归服;④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⑤煎,使……煎,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象受煎熬一样o"⑥名词"昼夜"作状语,从白天到黑夜o⑦名词"黄泉"作状语,在黄泉之下o⑧利,以……为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最吉利;"⑨"厌",意动用法,以……为满足;⑩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1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答案A解析A项两个"言"都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B 动词,用;动词,施与;C 动词,出嫁;动词,适合;D 通假字,同"娶";动词,迎接;18.“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或第三人称代词;对下面各句中这种用法的“相”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及时相遣归②会不相从许③还必相迎取④好自相扶将⑤嬉戏莫相忘⑥誓不相隔卿⑦誓天不相负⑧蹑履相逢迎⑨怅然遥相望⑩不得便相许A.①⑤/②③⑥⑦⑩/④⑧⑨B.①③⑤/②④⑦⑩/⑥⑧⑨C.①⑤/②④⑥⑧⑩/③⑦⑨D.①②⑥/③⑦⑨/④⑤⑧⑩答案 A解析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19.下列加点词从词义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便可白公姥②贵贱情何薄③昼夜勤作息④会不相从许⑤仍更被驱遣⑥我有亲父兄⑦留待作遗施⑧逼迫兼弟兄⑨其日牛马嘶⑩否泰如天地A.①⑥⑧⑨/②③④⑤⑦⑩B.①②④⑥⑧⑨/③⑤⑦⑩C.①⑥⑧/②③④⑤⑦⑨⑩D.①③⑥⑧⑨/②④⑤⑦⑩答案 D解析①③⑥⑧⑨为偏义复词,②④⑤⑦⑩不是;20.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①其日牛马嘶②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兄④否泰如天地⑤昼夜勤作息⑥女行无偏斜⑦死生,昼夜事也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⑨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⑩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A.①③⑤⑦⑧⑨B.①③④⑤⑧⑨C.②④⑥⑦⑧⑩D.②③④⑤⑦⑩答案 A21.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两句是A.非为织作迟B.为仲卿母所遣 C.渐见愁煎迫D.仕宦于台阁 E.我命绝今日F.赍钱三百万答案BC,解析被动句2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 少小适俗韵韵:气质性格B. 方宅十余亩方:四方四正C. 桃李罗堂前罗:排列D. 羁鸟恋旧林羁:束缚答案 B 方圆25.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隔离天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B.韩魏之经营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可怜焦土D.秦人不暇自哀六王毕,四海一则足以拒秦答案D解析钩心斗角:指楼阁宫殿相连,屋角交错,好像互相争斗;现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可怜:古译是可惜,现指可爱;气候:古译指情况变化,现在天气;26.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A.族秦者秦也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D.鼎铛玉石骊山北构而西折答案D解析族名词作动词,朝名词作状语,鉴意动用法,收藏动词作名词,焦土名词作动词,西名词作状语;27.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答案B解析A、C、D判断句;B被动句28. 各句中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hè,同声相应,唱和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往下游走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答案C解析下:攻占29. 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B.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C.渺渺兮予.怀予:我D.方.其破荆州方:刚答案D解析方:当,正当30.选出对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当的一项A.①六王毕完了②蜀山兀光秃秃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答案C31.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①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答案A3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水而上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答案B解析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3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侣.鱼虾而友麋鹿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活用动词答案C解析例句为使用用法;A意动B名词活用为动词捕鱼砍柴C使动用法D名词活用为动词34.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相同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答案B解析①和②相同名词活用为动词③意动用法④名词作状语3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纵.一苇之所如②苟非吾之所有③惟江上之清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只有④即使C.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即使D.①假如②或许③只有④虽然答案B36.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答案A37.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答案D38.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译: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译: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答案C39.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室西连于.中闺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答案D40.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句子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A.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B.赵尝五战于.秦;与,跟C.寄蜉蝣于.天地; 在 D.其势弱于.秦;比答案C4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通“缭”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C.举匏尊以相属通“樽”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答案D43.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 B.凌万顷之茫然形容词词尾C.何为其然.也这样 D.其声呜呜然形容词词尾......答案C4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徘徊于斗牛..横江白茫茫的水汽..之间斗宿牛宿 B.白露C.凌万顷之茫然江面旷远迷茫的样子............. D.挟飞仙以遨游答案D45.下列各项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A.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C.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D.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答案A46.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B.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C.月出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句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答案C47.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C.而又何羡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答案D48.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不知东方之既白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倚歌而和之代词C.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代词答案A49.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助词,形容词词尾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助词,形容词词尾C.知不可乎骤得助词,表停顿D.郁乎苍苍助词,形容词词尾答案C50.句中“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 B.扣舷而.歌之表修饰C.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D.倚歌而和之表修饰答案A5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司马光”应改为“曾巩”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六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答案C5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答案B53.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A.室西.连于中闺 B.东犬西.吠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北救赵而西.却秦答案无54.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楚人一.炬②四海一.③一.肌一.容④用心一.也⑤庭中通南北为一.⑥先妣尝一.至⑦一.室之中⑧初一.交战A.①⑥/②/③⑤/④/⑦/⑧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答案A55.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②先.妣尝一至③顷之.,持一象笏至④他日汝当用之.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答案C5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轩东故尝为.厨C.庭中始为.篱 D.余既为.此志答案B57.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重刑法以禁.之B. 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C.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竟.日不出门D.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也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答案D解析D项,两个“书”都是“书信”的意思;A项,第一个“禁”是“忍受”,第二个“禁”是“禁止”;B项,第一个“告”是“请求”,第二个“告”是“告诉”;C项,第一个“竟”是“使完毕”,第二个“竟”是“全、终”;5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汝之有身也A.亦以.天下人为念B.汝可以.模拟得之C.汝不必以.无侣悲D.以.今日事势观之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A项,介词,把;B项,介词,凭;D项,介词,拿;59.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是.吾不是处是:这;B.汝幸而偶.我偶:嫁;C.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想像;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念:思念;答案D解析“念”通“廿”,二十; 6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答案D61.下列语句中“以”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③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⑤久之能以足音辨人⑥鼻以上画有光⑦以二子肖母也A.②④B.①⑤C.③⑦D.④⑥答案B解析①介词,凭;②连词,来;③介词,用;④连词,表承接,而;⑤介词,凭;⑥和“上”连用,表方位的界限;⑦介词,因为;62.下列各句与“垣墙周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其制稍异于前答案A解析A是省略句,B是判断句,C、D是状语后置句63.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卒不忍独善.其身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汝幸而偶.我④瓜.分之日可以死⑤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②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③是名词用作动词,④是名词用作状语,⑤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6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的的..非吾所忍的的:的的确确;B.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四鼓:四次击鼓;C.一.恸一:多么;D.是吾不是.处是:对,正确;答案B解析四鼓:四更时;65.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错误!所未尽.者尚有万千当尽.吾意为幸错误!妇女无所幸.又何不幸.而生在今日之中国A.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不同;B.两个“尽”意义不同,两个“幸”意义相同;C.两个“尽”意义相同,两个“幸”意义也相同;D.两个“尽”意义不同,两个“幸”意义也不同;答案D解析尽:完/全明白;幸:宠爱/幸运;66.下列各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几家能彀 B.依依旁汝也 C.念六夜四鼓 D. 汝幸而偶我答案D67.下列各项词类活用中,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 汝幸而偶我名词用作动词,婚配B. 汝泣告我名词用作状语,哭着C. 老吾老名词作动词,尊敬D.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意动用法,以……为乐答案C6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抢榆枋而止抢:触,碰;B.我决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答案C解析“绝”应为“直上穿过”之意;69.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水之积也不厚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④汤之问棘也是已⑤鹏之徙于南冥也⑥楚之南有冥灵者⑦众人匹之⑧之二虫又何知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①③⑥/②⑤/④⑦⑩/⑧⑨B.①③⑥/②④⑤/⑦⑨/⑧/⑩C.①②③/④⑥⑩/⑤⑦⑨/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答案B解析①③⑥是结构助词“的”;②④⑤用于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⑦⑨是人称代词“他”;⑧是指示代词“此”;⑩是动词“到”;7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而后乃今将图南 B.不过数仞而下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顺流而东也答案C解析C项,“致”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A、B、D 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分别解释为:向南飞、落下来、向东流;7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众人....匹之 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虽然..之以息相吹也..,犹有未树也 D.生物答案D解析A项“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B项“果然”,古义为“很饱的样子”;今义为“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C项“虽然”,古义为“虽然这样”;今义为“转折关系连词,用于上半句”;7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少长咸.集都畅叙幽.情幽深内藏感慨系.之附着喻.之于怀比喻B.群贤毕.至全崇.山峻岭高终期于尽.至,及列.坐其次排列C.茂林修.竹修整人之相与.交好修短随化.变化其致.一也情趣D.清流激湍.急流的水暂.得于己一时向.之所欣一向,向来列.叙时人一个个地答案 B解析A.喻:明白;C.修:高高的,化:指自然;D.向:过去,从前;73.下列各句中“信”意为“信物”的一项是A.信可乐也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C.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D.愿陛下亲之信之答案 C解析A项“实在”;B项“使者,指媒人”;C项“信物,凭据”;D项“信任”;74.对“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能不待次而举等次B.陈胜吴广皆次而行按次序C.列座其次旁边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次要的住所解析D项应是行军途中的驻地;75.对“临”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临时C.居高临下从高处往低处看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答案 B解析B项“临”意为“对着”,也可引申为“阅读”;76.选出加点“于”字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D.因击沛公于坐答案 B解析B项为“对”,其他意思是“在”;77.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③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解析①把,②用来,③因为,④来;7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小知不及大知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答案D解析A项“知”通“智”;B 项“反”通“返”;C项“而”通“耐”;7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②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B.①穷发.之北,有冥海者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①负青天,然后图南.②且适南.冥也D.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答案D解析D项,智慧;A项,①读sh ù,几,②读shuó,拼命追求的样子;B项,①毛,指草木,②打开粮仓;C项,①名词作动词,南飞,②名词,南方;80.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会天大雨,道不通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答案A解析A项均为时间短暂,B项繁盛/多,C项相会/恰逢,D项即使/虽然;8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B.列坐其次..C.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答案D解析A项“把它作为”,B项“它的旁边”,C项“用它来”;82.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少长咸集”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A.映带左右B.足以极视听之娱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群贤毕至答案D。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
《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交易;读“fěi”,走近,靠近;商量;卫国河名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将qiāng予无(通“毋”,不要)怒,秋以为期。
过失,过错;愿,请;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登上;倒塌的墙壁。
垝,倒塌。
垣,墙壁;涕泪下流貌;动词词头,无义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无凶卦;财物,指嫁妆;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于(“吁”,表感慨)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迷恋,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解脱)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变黄;坠落,掉下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嫁到你家;徂:往;过贫穷的生活;水势浩大的样子;浸湿;车旁的布幔;差错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无、没有;标准、准则;无;家务劳动;早;起来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语助词,无义;笑的样子;音节助词,无实义;自身;伤心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伴(通“畔”水边)。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低湿的地方;指代少年时代;快乐;欢乐,和悦的样子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即“返”字)。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诚恳的样子;违反;了结,终止;代指誓言;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注释:1复关:①复,返。
关:往来要道所设关卡。
②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2于嗟鸠兮:于:(xū)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
3二三其德: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前后不一致。
4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5言既遂矣: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愿望既然已经实现。
6咥(xì):以上两句是说兄弟还不晓得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啊。
高中语文必修二背诵文言文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二背诵文言文汇总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本学习的难点,其中必修二课本中有些文言文需要学生背诵默写,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二背诵文言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二背诵文言文蜀道难李白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援。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归纳必修2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归纳《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一)之(1)动词,例:所之既倦。
(2)代词,例:以之兴怀。
(3)结助,例:夫人之相与。
(4)结助,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例:暮春之初。
(一)一(1)例:若合一契(2)例:其致一也(3)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例:一觞一咏三、词类活用少长咸集:映带左右:齐彭殇为妄作: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固知一生死为虚诞:足以极视听之娱:四、通假虽趣舍万殊亦由今之视昔或悟言一室之内五、古今异义【其次】古义:今义:【斯文】古义:这篇文章。
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六、特殊句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引以为流觞曲水引以为流觞曲水映带左右悟言一室之内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当其欣于所遇虽无管弦之盛【本课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赤壁赋》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山川相缪4、杯盘狼籍5、举匏尊以相属(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正襟危坐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侣鱼虾而友麋鹿(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凌万顷之茫然(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歌:扣舷而歌歌曰倚歌而和之3、如: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5、长:抱明月而长终而卒莫消长也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7、而: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倚歌而和之正襟危坐而问之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耳得之而为声8、之: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9、其: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方其破荆州(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徘徊于斗牛之间3、何为其然也4、而今安在哉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又何羡乎7、凌万顷之茫然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兰亭集序》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兰亭集序》阅读训练题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臭。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趣舍万殊趣:兴趣B.终期于尽期:至、及C.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D.其致一也致:思想情趣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人之相与”的短暂,联想到人的两种生存状态,一种是聚集室内、畅谈怀抱,一种是寄情所托、放浪形骸。
B.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陈迹,作者不免感慨横生悲叹人生苦短,由此体悟到“死生亦大矣”的生命之“痛”。
C.选文认为,生死是人生大事,在有生之年不宜空谈玄理,应做些实事,比如著文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人,启示来者。
D.寿天、生死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作者想到此,情绪转为激荡,文章随之收结于浓烈的悲观情绪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2.A 3.D4.(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一样是荒谬的。
参考译文: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
高中语文必修2召公谏厉王弭谤(2)
召公谏厉王弭谤(2)一、整体把握本文记叙周厉王暴虐无道,用高压手段乃至杀戮来镇压人民的批评,他不听召公的劝谏,结果被人民放逐,遭到灭亡的下场。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写厉王弭谤的方法,寥寥几笔,便写出王虐民怨的状况。
第二段,写召公谏弭谤,从正反两面反复阐明不可“防民之口〞,恳切有力。
第三段,写弭谤的结果,“流王于彘〞,完全应验了召公的谏言。
全文重点是记述召公劝谏之词。
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劝谏厉王不能压制人民言论,应像治水那样予以疏导,让人民对朝政畅所欲言,择善而从,改正失误,实现人民的意愿。
内容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障之也〞至“为民者宣之使言〞),召公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说明厉王弭谤的危害性,可谓振聋发聩!“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具体说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
江河堵塞不通,就会引起决堤泛滥,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
而堵塞人民的嘴,不让人民讲话,也必然会引起类似江河决堤泛滥那样的严重后果。
这就自然而然地引出结论,也是召公的政治主X:“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就是要让老百姓把话说出来,才是为政者的正确途径。
第二层(“故天子听政〞至“是以事行而不悖〞),以“天子听政〞一句总领,写了“宣之使言〞的种种好处。
召公认为,天子处理政事,首先要广开言路,让人民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才知道老百姓在想些什么。
这就是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官员,用诗、曲、书、箴等形式进言。
“瞍赋〞照应并小结献诗、献曲两句,“矇诵〞两字照应并小结献书、师箴两句。
“百工谏,庶人传语〞,着重写平民进谏。
“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着重写亲近者尽规补察。
因为是近臣,接触君王的机会较多,所以应尽规劝之责;因为是王亲国戚,对政治的混乱有切肤之痛,更应该弥补君王的过失,更便于督察君王的言行。
“瞽史教诲〞是说使太师、太史用礼乐之道来对自己进行教诲,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前十句着重写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句着重写听取教诲。
“耆、艾修之〞那么是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教诲加以整理,作为君王治理朝政时的参考。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
2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 26.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处罚,陷害) 27.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丰年,荒年) 28.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规定,养活) 29.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则盍反其本矣(足够;哪里,有空闲;何不;返 30.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种植;穿) 3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学校;孝顺父母;尊重兄长;道理)
《齐桓晋文之事》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弟子,讲述,因此) 2.无以(以,同“已”,停止),则王乎?”(兴王道) 3.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怎么样) 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像,安抚) 5.何由知吾可也?(从) 6.王见之,曰:“牛何之?”(到) 7.若无罪而就死地。(这样,走向) 8.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既然这样,那么;同“欤”,吗;交换;知道;兼词,之乎,这件事吗) 9.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这;认为;吝啬;诚然) 10.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他们,怎么) 11.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触动,的原因) 1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眼力) 13.百姓之不见保(被) 14.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表现,用什么)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爱护) 16.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作榜样,治理) 1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用秤称,用尺量,思 量) 18.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还是,结怨) 19.否,吾何快于是(在这件事上) 20.莅中国而抚四夷也(统治,少数民族) 21.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样,像) 22.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大概,恐怕;) 23.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 24.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帮助)
高中人教版必修2课内文言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使用资料学生版
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班级:姓名:7.兰亭集序王羲之一、翻译加点词语、翻译加横线句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是....(),亦足以畅叙幽情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4.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5.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6.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赤壁赋苏轼一、翻译加点词语、翻译加横线句子。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课内文言文 必修2 单篇梳理2 课文1 兰亭集序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修”“少”“期”“诸”“类”“信”“左”七字及次常用字“次”。
2.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一、基础夯实(第1段)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毕( ) ②咸( ) ③映带( ) ④引( ) ⑤次( ) ⑥虽( )答案 ①全 ②都 ③映衬,围绕 ④导引 ⑤旁边 ⑥虽然(第2段)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抬头观望广阔无穷的宇宙,低头细察地上繁多的万物,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令人快乐。
(得分点:品类、所以、信,定语后置句)(第3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趣()②万殊()③静躁()④欣()⑤得()⑥快然()⑦之()⑧迁()⑨系()⑩向()⑪犹()⑫兴()⑬化()答案①趋向,取向②千差万别③安静与躁动④欣喜,高兴⑤得意,满足⑥高兴的样子⑦往,到达⑧变化⑨附着⑩过去,以前⑪尚且⑫发生,引起⑬指自然4.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高中语文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兰亭集序XXX九年,时值暮春之初,我和一群贤士们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一起举行修禊之事。
这里有高耸的山峰,茂密的竹林,清澈的溪流在左右流淌。
我们以此为背景,品尝美酒,吟咏诗歌,虽然没有丝竹管弦的盛况,但是一觞一咏已足以畅叙幽情。
这一天,天空晴朗,气候宜人,俯瞰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真是令人愉悦。
人生中的相处之缘,或许是因为志趣相投,或许是因为寄托所托,放浪形骸。
尽管我们的趣味和居住环境万殊,安享当下,暂时忘却了衰老的来临;但是当我们所在之地已经变得熟悉,感情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移,我们感慨万千。
曾经欣赏的事物,已经成为XXX,但是我们仍然难以忘怀。
更何况,我们的修行和寿命都是有限的。
古人说:“死和生同样伟大。
”这不是令人痛心吗?每当我读到古人们所写的感人文字,仿佛与他们有着共鸣,不禁感慨万千,无法用言语表达。
虽然我们知道XXX都是虚幻的,XXX和XXX都是虚构的人物。
但是后人看待现在,就像现在的我们看待古人所写的文字一样。
这真是令人悲哀。
因此,我将时人的故事记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不同,但是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
后来的读者也会对这些文字有所感悟。
赤壁赋XXX,七月既望,我和客人一起在赤壁下泛舟游览。
XXX来,水波平静。
我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诵读明月之诗,歌唱优美的歌曲。
不久,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
白露笼罩江面,水光接天。
就算是一根芦苇,也能在广阔无垠的江面上漂浮,仿佛在风中驾驭着虚空。
飘渺的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世外桃源,变成了仙人。
于是我们畅饮美酒,扣舷而歌。
歌曲唱道:“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人中有一个人吹奏洞箫,与我们的歌声相和。
他的声音哀怨悲伤,就像是在倾诉哀怨和思念,余音袅袅,仿佛缕缕绵延不绝。
我们跳起舞来,就像是在幽深的峡谷中跳舞,歌唱着孤舟的嫠妇。
XXX坐在那里,面带愁容,严肃地问客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XXX’,这不是XXX的诗吗?向西看XXX,向东看武昌。
苏教版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六国论》综合讲解
六国论(苏洵作品)《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创作背景《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
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
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
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
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
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
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
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
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年),北宋著名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
相传二十七岁时才发愤为学,应进士和茂才异等考试皆未中。
于是愤而自焚平日所著文章,再度闭门潜心读书,终于博通六艺及诸子百家著作,撰写文章下笔顷时数千言。
嘉祐间,得当时名盛一时的翰林学士欧阳修推誉,以文章著名于世。
高中语文必修二课本文言文复习知识点
• ③<形>简便,轻便。《冯婉珍》:“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 猛鸷终弗逮。”
• ④<副>就,即。《孔雀东南飞》:“槌床便大怒。” • ⑤<连>即便,即使。《兵车行》:“便至四十西营田。”
• pián
• ①<形>安逸。《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 忧。”
• ②<形>口才好;能说会道。《孔雀东南飞》:“便言多令才。” • 【便嬖】受宠幸的亲近小臣。 • 便宜从事:指可斟酌情势,不拘规制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3、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动词+以+宾语(名/代)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2、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3、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动词( )+于+宾语(名/代)
1、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2、小虫伏不动,呆若木鸡:《促织》
字。 • 11.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 1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 13.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 14. 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
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 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 15. 曾不吝情去留 “去”和 “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学习指导(一)重点解析1.烛之武的说辞“言资悦样”,“动言中务,顺情入机”。
烛之武的说辞技巧,就在于处处装出替对方着想,分清利害,怎样跟对方不利,怎样跟对方有利.,在替对方考虑时,分别轻重缓急,重的急的就在替对方考虑当前不利的方面,有什么不利,再归结到怎样才有利,再举事实来做证;烛之武还善于推进一步说,如从对秦国不利推到有害,如说晋的背恩,从背恩推到损害秦国,一层紧扣一层。
前面讲“亡郑以陪邻”,后面讲“阙秦以利晋”,两两相对,从无利转到有害,使论证极为有力,不容秦穆公不信。
2.人物性格特征鲜明。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郑文公、烛之武、秦穆公三个人物。
写郑文公,肯听佚之狐的话,相信烛之武能退秦军,是有见识的。
他向烛之武道歉,提出“郑亡,子亦有不利”,激发烛之武的爱国心,郑文公还是有见识的。
写烛之武,虽不满于郑文公不看重他,但为了救国,还是用尽他的智慧去说服秦穆公,说明他是忠于国而富有智慧善于说辞的。
对秦穆公,写他背弃晋国,贪图小利,终于遭致失败,也写了晋文公不忘秦穆公对他的好处,不肯攻击盟国,是有君主风度的。
3.详略得当这篇课文主要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其它枝节更是只字未提。
从而做到繁而不杂,层次井然。
(二)学法指导1.用简练的语言评价烛之武。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2.归纳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师的攻心战术。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进阶练习(一)能力训练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夜缒.(zhuì) 秦军氾.(sì)南函.(hán)陵B.逢.(pánɡ)孙共.(ɡònɡ)其乏困朝.(zhāo)济C.不知.(zhì) 失其所与.(yù) 若不阙.(quē)秦D.夫.(fú)战匹夫.(fū)之勇夫.(fú)人之力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汇总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课文汇总1、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2、采薇--《诗经》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3、离骚--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高考复习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文言文《答司马谏议书》教师版
2023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答司马谏议书[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度”“故”“见”三字及次常用字“蒙”“难”。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司马谏议,指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ǔ】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chón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译】鄙人王安石陈述:昨天承蒙(您)赐教,私下认为与您同游共处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议论政事常常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大多不同的缘故啊。
虽然想要勉强吵扰,最终必定不被(您)理解,所以只简单地给您回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
又考虑到承蒙您看重、优待,在书信往返上不应该轻率,所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看后)或许能宽恕我啊。
某启: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
启,陈述。
昨日蒙教:蒙,敬辞,承蒙。
蒙教,承蒙您赐教(指来信)。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谦辞,私自、私下。
游处,同游共处、交往。
而议事每不合:每,常常。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操,持。
术,方法、主张。
虽欲强聒:强,勉强。
聒,吵扰、烦扰。
终必不蒙见察:见,表被动。
察,体察、理解。
不蒙见察,不被(您)理解。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重念,又考虑到。
视遇,看待、对待。
厚,看重、优待。
于反覆不宜卤莽:反覆,指书信往返。
卤莽,粗疏、轻率。
故今具道所以:具,详细。
冀君实或见恕也:冀,希望。
见,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
通假字: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古今异义:故今具道所以(……的原因)被动句:终必不蒙见察(见:被)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新高考语文必修2 课文1 兰亭集序
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_所__以__我__一__个__一__个__记__下__当__时__与___会__的__人__,__录__下__他__们__作__的__诗__,__纵__使__时__ _代__变__了__,__世__事__不__同__了__,__但__人__们__兴__叹__抒__怀___的__原__因__,__人__们__的__思__想__情__趣__是__一__ _样__的__。__后__世__的__读__者__,__也__会__对__这__次__集__会__的__诗__文__产__生__同__样__的__感__慨__吧__。__(_得__分__ _点_:__列__、__虽__、__所__以__、__致__、__览__者__,__句__意__通__顺__)____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①茂林修竹
形容词,高
②修禊事也
动词,做,从事
③修短随化
形容词,长
④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1)修
⑤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动词,修造,修建 动词,整治,修理
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整饰
⑦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报任安书》)
动词,编纂,编写
⑧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宙的哲理,表现了作者 紧密结合
山水游
在贬谪生活中的复杂、 2.“以文为赋”的体裁
赤壁赋
苏轼
记散文
矛盾心情,既流露出一 形式
定的消极情绪,又表达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
了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 的语言
观的情怀。
作者记叙游览褒禅山的经历,1.因事说理,叙
进而议论,抒发感想:无论 议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波中学高2020级课内文言文复习(抒情类文本)1班级: 姓名:说明:本练习的课文来自《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
兰亭集序 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 )之初,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 )禊事..( )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 )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或.( )取诸.( )怀抱,悟.( )言一室之内;或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 )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 )之矣。
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 )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 )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 )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虚词需要标出用法)1.修: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④务耕织,修.守战之具2.次:①列坐其次.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期: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③君与家君期.日中④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4.游:①游.目骋怀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③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④游.于三辅⑤请息交以绝游.5.一:①俯仰一.世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④用心一.也6.系:①感慨系.之矣②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③俯首系.颈,委命下吏7.临:①未尝不临.文嗟悼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③居高临.下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8.遇:①当其欣于所遇.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③盖追先帝之殊遇.三、文意理解:文章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请概括。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虚词需要标出用法)1.曾: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③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曾.益其所不能2. 遗: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③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④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⑤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⑦托遗.响于悲风3.和:①倚歌而和.之②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③风和.日丽4.坐: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②因击沛公于坐.③停车坐.爱枫林晚④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⑤坐.北朝南5. 破:①方其破.荆州②拔剑撞而破.之③国破.山河在6.盖: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②员径八尺,合盖.隆起③覆盖.周密无际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⑤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7.自: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②暂得于己,快然自.足③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④神明自.得⑤旦日不可不早自.来谢项王8.适:①而吾与子之所共适.②始适.还家门③适.百里者宿舂粮④处分适.兄意⑤适.得府君书三、文意理解: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 )尽。
”遂与之俱出。
盖.( )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 )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 )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 )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虚词需要标出用法) 1.舍: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③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④舍.相如广成传舍 2.相: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②杂然相.许 ③合纵缔交,相与..为一 ④伯乐学相马 ⑤儿已薄禄相.⑥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⑦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⑧便利在此月,六合正相.应 3.得:①往往有得.②未得.与项羽相见 ③吾得.兄事之④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此言得.之4.且:①不出,火且.尽②且.贰于楚也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④臣死且.不避⑤且.暂还家去⑥磐石方且.厚⑦且夫..天地之间5. 名:①莫能名.者②有仙则名.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⑤不矜名.节6.由:①由.山以上五六里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③举动自专由.7.至:①险以远,则至.者少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8.孰:①其孰.能讥之乎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③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④寒暑和节,而五谷以孰.三、文意理解:第三段中,作者阐述了游褒禅山后的收获心得,请简要概述其观点。
6参考答案:《兰亭集序》二、1.修:①高②长,长寿③修建④整治,治理2.次:①旁边②临时驻扎和住宿③按顺序排列3.期:①至,到②周(年/月)③约定④一定的时间期限4.游:①纵,放纵②游览③游览④游学⑤交际5.一:①数词②把……看作一样③一样的④专一6.系:①附着,随着②拘禁③栓上7.临:①动词,面对,引申为阅读。
②动词,面对、迎。
③动词,从高往低处看。
④副词,将要。
8.遇:①接触,动词②对待,动词③待遇,名词三、1、前来聚会的人多。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
“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3、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
“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聚会时天气清朗。
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赤壁赋》二、1. 曾:①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②同上③曾经④通“增”,增加2. 遗:①遗失,丢失②遗漏,忽略③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④赠送⑤遗踪:遗迹,旧址⑥抛弃,脱离⑦剩余的3.和:①跟着唱②和睦③温和4.坐:①坐着②通“座”,座位③因为,由于④连坐,定罪⑤坐落5.破:①攻克。
)②打破。
③残破、破败。
6.盖:①句首语气词②器物上的盖子③遮盖④大概⑤连接上文,表示原因7.自:①从②自己③由于④自然⑤亲自8.适:①享有,②女子出嫁,③到……去④适合,满足,⑤刚才,刚刚,副词。
三、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游褒禅山记》二、1.舍:①放弃。
②门客。
③修建房舍。
④安排住宿2.相: ①辅助、帮助。
②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
③互相。
④观察,审察。
⑤容貌,貌相。
⑥互相。
⑦相与、一起。
⑧相应、合适。
3.得:①得到,获得,此处活用为名词。
②能够。
③应该。
④通“德”,感恩。
⑤对、合适。
4.且:①副词,将要。
②连词,表递进。
③况且。
④连词,尚且。
⑤副词,暂且。
⑥连词,表并列。
⑦用于句首,可译为“再说”。
5.名:①动词,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