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
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大会标志着中国新闻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文艺政策的调整:(1)1961年新侨会议(2)1962年3月广州会议(3)1962年大连会议3.50、60年代小说:孙犁《风云初记》、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4、柳青《创业史》梁三老汉是塑造得最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的典型。
蛤蟆滩三大能人:郭世富、姚世杰、郭振山。
5.梁斌《红旗谱》朱老忠、严志、冯家。
朱老忠形象:一是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
二是20余年的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
三是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6.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余永泽、卢嘉川、江华。
7、李准《不能走那条路》宋老定、《李双双小传》。
茹志娟《百合花》的清新、俊逸风格受到茅盾称赞。
8.邓友梅《在悬崖上》、宗谱《红豆》、丰村《美丽》、李威伦《幸福》、陆文夫《小巷深处》、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9.郭小川《致青年公民》楼梯体。
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抒情诗:《致大海》、《望星空》。
贺敬之《回延安》信天游的民歌体形式。
闻捷《天山牧歌》生活抒情诗,《复仇的火焰》叙事诗。
10.《茶馆》是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
反描法,侧面透漏法,人像展览式,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田汉《关汉卿》。
11、60年代初期,《北京晚报》首先开辟了以“燕山夜话”为题的杂文专栏,邓拓被邀为专栏作家。
12.散文三大家:阳朔,秦牧,刘白羽。
阳朔《茶花赋》养花人普之仁,《荔枝蜜》养蜂人老梁,《雪浪花》闲不住的老泰山。
秦牧《社稷坛抒情》,刘白羽《日出》13、80年代后的文学思潮特点:着眼于新格局的建立,文学的本体性备受关注,文学争论的焦点发生变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
该运动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革新为目标,对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鼓励人们摒弃旧有的封建观念和文化体制,追求现代化和国际化。
这使得中国现代文学在主题上更加多元和开放,不再局限于传统经典和古旧的文学形式,而是关注社会现实、个人情感和人性思考。
其次,五四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倡导思想解放和个体意识的觉醒。
这种倡导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创作态度和风格,鼓励作家表达自我、追求真实和塑造独特的艺术风格。
同时,五四运动也激发了一批知识分子对社会不公与民权自由的揭露与抗争,这种批判精神也渗透到了很多文学作品中。
最后,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学还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借鉴。
五四时期的学者们翻译了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作品,它们的思想和表现形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和交流。
同时,五四时期兴起的新诗运动,也受到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极大地拓宽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审美视野。
2. 请简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无可忽视。
以下是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主要地位和影响:首先,鲁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他以尖锐的批判态度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关注人性的脆弱和命运的悲剧,用生动的语言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形象。
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掀起了中国现代小说和散文的热潮,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鲁迅是一位思想家和社会评论家,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通过文学作品和文章对封建主义、旧文化和腐败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倡科学、民主和人道主义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3)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
二、“文革”文学思潮1.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揭开“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2.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
3.文艺创作“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 新文学运动:指1917年至1927年间中国文化领域内出现的一系列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文艺创新的运动。
2. 白话文运动:指新文学运动中,以推崇白话文为主要特征的文学运动。
白话文是指白色文字表达的口语话语,是当时普通百姓普遍使用的语言。
3. 独立自由派:指新文学运动中不属于任何政治派别,反对应用传统文艺观念,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文学流派。
4. 立体派: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性流派之一,注重诗人的独立性和个性表达,采用现代派艺术手法,倡导诗歌立体化,力求用诗言志。
5. 五四文化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和现代文化的追求。
6. 文艺复兴:是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文艺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倡导民主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以扭转文艺长期沉闷和僵化的局面。
7. 江湖文化:是以小人物为主角,展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命运的文化现象,常常被认为是中国前现代文学的一种形式。
8. 没有主题的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小说领域内的
一种文学倾向,其特点是没有明确的主题,而是强调个体情感、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多方面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上世纪初至今,中国现代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许多变革与创新,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本文将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进行概括性的介绍,探讨其演变和特点。
民国时期文学
20世纪初至1949年建国前夕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受到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多样的风貌。
鲁迅、胡适、茅盾等作家在此时期崭露头角,以其犀利的文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新时期文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新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
学作品更多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风格,文学作品的题材广泛涵盖了建国、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
钱钟书、茅盾、巴金等作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文学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展现出更多元、开放、跨文化的特点。
当代
作家对传统文学进行颠覆、创新,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性作家和作品,如莫言、余华、王小波等。
他们的作品既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也融入了当代现实生活和全球化背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貌。
结语
中国现代文学历经百年沧桑,从民国时期到新时期再到当代,一路走来不仅有
激荡人心的热血豪情,也有细腻温情的文学情怀。
中国现代文学史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国现代文学在不断变迁中展现出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学事业增添了璀璨的色彩。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今天(一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今天(一月)1月1日1914年1月1日,《中华小说界》(月刊)在上海创刊。
32开本,中华书局印行,主编为沈瓶庵。
1915年1月1日,《小说海》(月刊)由中国图书公司和记在上海创刊,黄山民编辑。
1915年1月1日,《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1期发表梁启超《告小说家》。
作者秉其一贯“新小说”理论,对小说家提出了很多忠告。
1917年1月1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
1919年1月1日,《新潮》(月刊)在北京创刊。
北京大学新潮社创办,由傅斯年、罗家伦先后主编。
1923年1月1日,胡适与李大钊、钱玄同、周作人等人共同创办了《国学季刊》杂志。
由胡适执笔,19位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共同签名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明确指出了“整理国故”运动的任务。
1923年1月1日,冰心第一部诗集《繁星》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收诗8首。
1924年1月1日,蒋光慈的《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发表于《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署名“光赤”。
1928年1月1日,周作人的《谈虎集》由北新书局出版。
1929年1月1日,太阳社刊物《海风周报》在上海创刊,蒋光慈主编,上海泰东图书局发行。
1929年1月1日,《金屋月刊》在上海创刊,邵洵美、章克标编辑,上海金屋书店出版。
1930年1月1日,鲁迅与冯雪峰等人合编的《萌芽》月刊在上海创刊。
刊物封面由鲁迅绘制。
光华书局发行。
自第1卷第3期起,《萌芽》月刊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之一。
1933年1月1日,何丹仁(冯雪峰)在《现代》第2卷第3期发表《并非浪费的论争》、《关于“第三种人文学”的倾向与理论》等文,与胡秋原、苏汶展开论辩。
1934年1月1日,大型文学刊物《文学季刊》在北平创刊,郑振铎、靳以主编。
1934年1月1日,吴组缃的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
1934年1月1日,臧克家的长诗《罪恶的黑手》在《文学》第2卷第1号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运动
【创造社、太阳社】 1、文学观点:①文学是有阶级性的;②文 学是宣传的武器;③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 不必一定要出自无产阶级,最重要的是要获 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2、存在错误:①对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 的分析,因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主 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 点;②夸大文学的作用,说文学能“组织生 活”;③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错误批 判。 【茅盾】《从牯岭到东京》 【鲁迅】 1、《文艺与革命》:①批评他们夸大文艺 的作用,不相信文艺有旋乾转坤的力量;② 肯定文艺的宣传作用,一切文艺固是宣传, 而一切宣传却并非全是文艺;③革命文学当 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批评那些脑 子里存着许多旧残滓的自封的无产阶级革命 文学家。 2、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①“左 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② 对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 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③战线应该扩 大,应该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④联合战线 目的都在工农大众。讲话成为左联纲领性的 指导文献,是鲁迅对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 《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答徐鬰庸 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对两个口号的论 争的主要意见:①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 【向林冰】 《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强调民间 形式是“大众习闻常见的自己作风与自己气 派”,对五四以来新文艺的形式加以否定; 【葛一虹】 《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是在所谓“民间形式 ”吗?》:肯定新文艺,对旧形式全盘否 定; 【郭沫若】 《“民族形式”商兑》:民族形式的中心源 泉,毫无可疑的,是现实生活; 【茅盾】 《旧形式·民间形式·民族形式》:要吸收 过去优秀传统,更要学习外国古典文艺和新 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的典范,要继续发展五 四以来的优秀作风,更要深入于今日的民族 现实,提炼熔铸其新鲜活泼的质素; 【胡风】 《论民族形式问题》:把民族形式和现实主 义、大众化问题联系在一起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酝酿期:1840-1898;发生期:1898-1917;发展期:1917-1949(1)1917五四运动前夕—1927大革命失败(2)1927大革命失败—1937抗日战争爆发(3)1937抗战爆发—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五四新文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
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梁启超提出。
他以为,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
他认为“诗界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
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
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 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时间:1917--1949(现代文学30年)1.开端: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2.结束:1947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文代会)召开二.分期1.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次国共合作破灭,生长期、萌芽期2.第二个十年(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发展期、繁荣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3.第三个十年(1937-1947),抗日战争、国内战争相继胜利第一编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一.背景1.文学创作语言与社会生活语言不相符2.文学作品的反封建化二.发生和发展(一)从“思想启蒙”到“文学革命”1.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阵地,宣传“民主与科学”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中发表《敬告青年》(二)“五四文学革命”的三次论争1.对保守派的论争(1)林纾反对《文学改良刍议》,发表《论古文之当废》。
陈独秀回复,北大教授刘师培、黄侃反对陈独秀,创《国故旧刊》注:林纾,又名林琴南,翻译官。
(2)林纾写信给蔡元培,攻击《新青年》中发表的五四文学作品。
蔡元培回复(《答林君琴南书》)。
林纾创作《荆生》《妖梦》。
(3)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2.对复古派的论争(1)学衡派创办《学衡杂志》。
代表人物:东南大学教授梅光迪、吴宓、胡克潇(2)甲寅派创办《甲寅杂志》,两年后停刊,被称为“老虎杂志”司法教育总长章士钊在小学进行文言教育3.新文学阵营自身的分化(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①激进的革命派,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1919 年5月,主编马克思主义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②温和的改良派,1919年胡适主编,陈独秀创刊的《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讨论些主义》③胡适与李大钊论争“问题主义”,1920年初分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19.1921.7创造社成立。
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22.1921.5在上海成立了“五四”以后最早的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
创办了第一个戏剧杂志《戏剧》周刊(1921.5~1922.4)。
23.1921年冬在上海成立了戏剧协社,是中国早期话剧团体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24.1922成立“浅草—沉钟社”(1934年解散),被鲁迅称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的……..25.1917.2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其中《朋友》一诗创作于1916.8。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作品,以及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起步。
在这一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的束缚,提倡新文化运动,主张以科学、民主、自由为导向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这些作品以批判现实、揭示社会问题为主题,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抗战文学与革命文学抗战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面临着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许多作家投身于抗战写作。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祖国的热爱,激励人们坚持抗战斗争。
代表作品有巴金的《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这些作品以真实的描写和强烈的情感震撼了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文学进入了革命文学的时期。
革命文学以宣传革命理念和塑造新人形象为主题,代表作品有郭沫若的《诗经新解》、毛泽东的诗词等。
这些作品在宣传党的政策和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文革与后文革时期的文学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又一重要事件。
在这一时期,文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压抑,许多作家被迫沉默或被打倒。
然而,文化大革命也孕育了一些反叛的文学作品,如王朔的《黄金时代》、余华的《活着》等。
这些作品以黑色幽默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为特点,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荒谬,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文学进入了后文革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一些作家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以自我表达和探索为主题,如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历史反思,以批判现实和探索人性为主题,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杨绛的《洗澡》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大事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中国自19世纪末到现在的文学发展历程。
这个时期是中国社会和文化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也
是中国文学从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史可以从1898年的“戊戌变法”开始,这一年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改革,引发了中国文化
的变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接触和吸收西方的现代思
想和文学形式,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富有创造力和思想性的
作家。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这是一场反对封建制度
和传统文化的运动,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作家,如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他们
以鲜明的文风和思想意识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在20世纪中叶,中国文学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
这些变革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学承担起更多的
社会责任。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以冯骥才、杨绛、汪
曾祺等为代表的作家,他们以细腻和深度的叙事方式,表
达了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
到了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现代文学也呈现出新的面貌。
现代文学的题材和风格更加多
样化,同时也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
在这
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年轻的作家,如余华、韩寒、亦舒等,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写作方式,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多
样性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挑战和变革的历史,它记录了中国文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同时也展示
了中国作家们不断对社会和人类命运进行思考和表达的努
力和成果。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常识1、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关系》一文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2、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3、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4、《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2卷第1号起改刊名。
5、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
6、与《学衡》相呼应的是章士钊在《甲寅》上的复古论调。
7、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8、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造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9、《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说,以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
10、《超人》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
11、《海滨故人》(庐隐)以自述传的手法写露莎和几位女同窗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宣泄了寻求人生意义和自我价值的郁闷心理,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现代意识。
12、《缀网劳蛛》里的尚洁,“表面看来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实际上却是达天知命的强者”。
13、《过去》《迷羊》显示了郁达夫创作路向的转折。
14、鲁迅从事过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数量最多的是杂文。
鲁迅前期的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和《而已集》5本杂文集中。
15、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和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均为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精品。
16、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17、胡适的《尝试集》。
18、“小诗”派对日本短歌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颇感兴趣。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容概要一.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沈雁冰、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十二人在北京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他们以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为主要阵地,同时又出版了《诗》月刊。
他们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称为“为人生派”。
后来,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著名作家都成为它的会员,人数达170余人,是中国二十年代第一大规模的文学社团。
二.创造社1921年7月,留日学生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在日本东京组成创造社,成员还有田汉、郑伯奇等。
1922年5月,他们在国内出版了《创造季刊》,此后又出版了《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等刊物。
他们的主张多带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因而也被称为“为艺术派”。
三.文学研究会小说创作的一般特点冰心、庐隐、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文学研究会小说家在创作上,直接继承了“发生期”中“问题小说”的传统,多写探讨人生问题,表达对人生见解的各种题材,提出了当时他们所关心的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
其中,不少小说表现了“泛爱”思想。
他们的创作大多经历了一个由表现“爱”与“美”,转而揭露生活中的“丑”与“恶”的变化过程,作品的现实性得到了逐步的增强。
四.冰心的小说冰心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1920年前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问题小说阶段和泛爱小说阶段。
她的问题小说较好地继承了新文学发生期“问题小说”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问题。
如1919年她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用对比的手法,提出建立合理家庭的问题;此后写的《斯人独憔悴》提出了五四后必然加剧的某些家庭中两代人的矛盾的问题;《去国》通过在外留学的英士学成回国决心报效祖国,最后又怀着悲愤惆怅之情离开祖国的故事,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庄鸿的姊姊》提出了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问题。
她的泛爱小说是其问题小说的变化和发展。
代表作《超人》通过何彬的形象,直接提出作家的人生互爱理想。
中国现代文学史11
中国现代文学史11第一篇:中国现代文学史11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沈雁冰、许地山、叶绍钧、郑振铎等12人,以革新后由沈雁冰主持的《小说月报》为会刊。
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写实主义的一派。
2、主观战斗精神:胡风在四十年代提出“一方面要求主观力量的坚强,坚强到能够和血肉的对象搏斗,能够对血肉的对象进行批判”,“另一方面要求作家向感性的对象深入,深入到和对象的感性表现结为一体。
”是针对客观主义思潮而提出的,是对当时左翼作家对现实主义的错误认识的批判,同时还提出精神奴役创伤说、世界进步文艺之流来支持主观战斗精神。
3、百花文学:1956年5月2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双百方针”的影响下,1956年以后文学界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类似于苏联文学的“解冻”,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丰收,形成了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短暂的“百花时代”,在文学创作方面,有两类新颖的作品,一类是直面现实矛盾,大胆“干预生活“,突破了长期以来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如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类是突破被长期封锁的人情、人性的禁区,把笔触伸向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如宗璞的《红豆》等。
4、寻根小说:寻根小说于1985年前后形成,以知青族作家为主要创作主体,主要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阿城的《棋王》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
寻根文学主张是希望能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
5、创造社:创造社,1921年6月由留日学生在东京成立,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以浪漫主义为主,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郭沫若的诗,郁达夫的小说等都带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创造了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高峰。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大事件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
《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
《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
《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
《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
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社
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又利它,利它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问题小说
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冰心“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女作家庐隐也是“问题小说”的创作者之一。
30年代在中国产生的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象征诗派的某些艺术追求。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特别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
美文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体及文学现象
街头诗
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新中华报》中专门刊登了“街头诗选”。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这使街头诗运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诗歌的“三美”
诗歌的“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代派诗歌
乡土文学
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讲话》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要真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来。《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学为政治服务在当时尖锐的斗争形势和正确的革命政策下,与文艺真实反映时代历史风貌和社会心理基本上是统一的,从主要方面说是起了积极作用。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大事件
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