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伶官传序课后参考答案
《伶官传序》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伶官传序》文言文练习附答案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束缚捆绑。
D.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装。
10.C/这里泛指绳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长桥卧波,未云何龙C.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D.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1.D/为:均作介词,表被动,被。
A乃:上句,代词,你的;下句,连词,才。
B何:均为语素。
上句,何其,语气副词,多么;下句,疑问代词,怎么。
C其:均作代词,上句,代庄宗,作主语;下句,代百姓,作定语。
1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B.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发挥: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
伶官传序阅读答案
伶官传序阅读答案 在⽇常学习和⼯作⽣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知识体系中的⼀个或⼏个知识点,或某⼀知识点中的⼀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
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是⼩编帮⼤家整理的伶官传序阅读答案,欢迎⼤家分享。
伶官传序阅读答案1 呜呼!盛衰之理,虽⽈天命,岂⾮⼈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晋王之将终也,以三⽮赐庄宗,⽽告之⽈:梁,吾仇也;燕王,吾所⽴;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尔其⽆忘乃⽗之志!庄宗受⽽藏之于庙。
其后⽤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盛以锦囊,负⽽前驱,及凯旋⽽纳之。
⽅其系燕⽗⼦以组,函梁君⾂之⾸,⼊于太庙,还⽮先王,⽽告以成功,其意⽓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卒离散,君⾂相顾,不知所归;⾄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皆⾃于⼈欤?《书》⽈: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然之理也。
故⽅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伶⼈困之,⽽⾝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也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 B.负⽽前驱负:背,⽤背驮东西 C.函梁君⾂之⾸函:匣⼦,此处是动词 D.举天下之豪杰举:列举 2.以下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法相同的⼀组是()(3分)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尔其⽆忘乃⽗之志鲲之⼤,不知其⼏千⾥也 C.⽅其系燕⽗⼦以组愿以⼗五城请易璧 D.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与尔三⽮,尔其⽆忘乃⽗之志 3.下列对原⽂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意的⼀项是()(3分) A.⽂章开门见⼭提出中⼼论点,接着⽤后唐庄宗由盛转衰的事例加以论证,再进⼀步得出结论。
伶官传序 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文言文阅读(一)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欧阳修)(二)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B. 又知音,能度曲度:谱写C. 逸豫可以亡身逸豫:犹豫D.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5.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抑本其成败之迹B.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然当为我屈意行之C.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若属皆且为所虏D.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四课伶官传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伶官传序》【单元说明】本单元主要从形与神关系的角度欣赏古代散文。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指的是散文形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与特征。
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通过字句音节体现出来。
诵读时,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流动,这就是古代散文家和鉴赏家常讲的“气脉”或“文气”。
文气贯注,作品就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文气是真实的思想感情浸透到文字中的表现。
选择优秀的古代散文,多多诵读,细心体会,自然会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和气脉的流动。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所作的序。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语言委婉,气势旺盛。
文笔酣畅,波澜起伏。
平易自然,简约凝练。
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在贞元十九年(803)为悼念他的侄子老成而写的一篇“衔哀致诚”的祭文。
要体会作者哀痛、诚挚的情感,首先应了解他们叔侄的特殊关系。
韩愈三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
不久,哥哥又宦死于南方,寡嫂携带年幼的韩愈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
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
后来,又一同移居宣州,孤苦零丁,一家人相依为命。
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面。
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
没想到老成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祭十二郎文》。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杂记,记叙了苏轼和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谊,并阐述了文与可的画论,是一篇有回忆,有议论,深情缅怀亡友的文章。
文与可是苏轼的表兄,比苏轼大l8岁。
新高考必背《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新高考必背《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呜呼!虽然盛衰的道理被称为天命,但难道不是由人的行为所造成的吗?通过研究___得到天下的原因和失去天下的原因,我们可以得知答案。
传说___临死前,赐给___三支箭,并告诉他:“___是我的仇敌,___是我推举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但他们都背叛晋朝归附梁朝。
这三件事是我心中的遗憾。
我把这三支箭交给你,希望你不会忘记为父亲报仇的志向。
”___接受了这三支箭并将其保存在祖庙中。
后来他出兵作战时,派遣下属官员前往祖庙,请求取回这三支箭,并用锦囊装好,背在身上带领军队前进,等到战胜归来后再将箭放回祖庙。
当他俘虏了燕王父子,将梁国君臣的首级装在小木匣中,进入祖庙,将箭交还给晋王灵座,并告诉他已经完成了生前报仇的志向,他的气概和雄心壮志可谓非常威风!然而,当仇敌被消灭,天下安定之后,有人夜里发动叛乱,四面响应,___匆忙出兵东进,还没有见到叛乱者,士兵们就纷纷离散,君臣们相互望着,不知道该去何处。
最终,___剪发发誓,泪水湿透了衣襟,他的衰败之状可谓悲惨!难道取得天下困难,失去天下容易吗?还是应该认真研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的行为所致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个人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___兴盛时,无人能与他相抗;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将他困住,最终导致他的身死国灭,被世人耻笑。
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即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往往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最终陷入困境。
难道只有乐工才会有这种情况吗?因此写下了《伶官传》。
注释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原:推究,考查。
___:即后唐庄宗___,___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___三年(923),国号唐。
同年灭后梁。
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___。
伶官传序知识点与练习附答案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3.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推究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其根本(二)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前:向前2.仓皇东出东:向东3.一夫夜呼夜:在夜里4.乱者四应四:在四面(三)动词作名词1.而告以成功成功:成功的消息(四)使动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五)形容词作动词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乱:作乱(六)形容词作名词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忽微:细小的事情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三、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6.还矢于王,而告以成功成功:(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四、一词多义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5、微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1.判断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状语后置句请其矢,盛以锦囊方其系燕父子以组而告以成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受而藏之于庙3.省略句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请其矢,盛(之)以锦囊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4.被动句身死国灭练习题1.下面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李存勖(xù)请其矢(shí)皆自于人欤(yú)B.伶官(línɡ)盛以锦囊(chénɡ)誓天断发(fà)C.抑本其成败之迹(yì)仓皇东出(huānɡ)乱者四应(yínɡ)D.吾遗恨也(yí)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泣下沾襟(jīn)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3.选出没有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A.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函梁君臣之首D.序八州而朝同列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学案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仇雠.盛.以锦囊伶.官传序泣下沾襟.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古义:。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古义:。
今义:。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
今义:。
4】岂非人事..哉古义:。
今义:。
5】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
今义:。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3】及.凯旋而纳之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5】函.梁君臣之首6】抑本其成败之迹.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困.之9】祸患常积于忽微..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4】仓皇东.出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5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6判断下列句式1】此三者,吾遗恨也。
2】智勇多困于.所溺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9、文学常识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5单元第2课 《伶官传序》 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伶官传序教学目的: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文言词语的用法.2。
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
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教学难点:步步深入的写作方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学法点拨: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2、听录音,正音、明读3、熟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一。
教学导入: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
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诗、词也有很高成就.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
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欧阳修不但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史学家。
他著有两部史书,一部是与人合编的《新唐书》,一部是《新五代史》。
人教版高考语文文言知识整合【选修】伶官传序(含答案解析)
伶官传序一、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今义:意志和气概;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志趣和性格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二、一词多义1.兴忧劳可以兴国(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2.告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3.归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天下同归而殊涂( )4.易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乱易整,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函.梁君臣之首( )(2)抑本.其成败之迹( )2.名词作状语(1)负而前.驱( )(2)仓皇东.出( )(3)一夫夜.呼(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2.形容词作动词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 )翻译: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翻译: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翻译:4.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 )翻译: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翻译:五、语句翻译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伶官传序 课后参考答案
(四)伶官传序一本文背景复杂,内容纷繁。
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精心安排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
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这篇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
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即第2、3段,叙述了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并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了理论概括。
其中第2段承接上文,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情经过。
这一段以“晋王三矢”贯穿前后,分作两层来记述。
:第一层写庄宗接受遗命。
第二层写庄宗执行遗命。
全段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
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顺势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这就对庄宗的“成败之迹”作了理论的概括,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说明盛衰之势,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从而与文章开始提出的论点取得了相互的照应。
第三部分,即第4段,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逆”的经验教训,总结全文。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力,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本文虽然材料繁复,但是作者始终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上,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抒发的感情和议论,都是在正反两个方面的鲜明对比中,申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这就使得文章气脉贯通,前后呼应,散而不乱,结构严谨。
二请反复诵读下面两个由一些既对偶又错落的短句所构成的长句,体会与“盛”“衰”相配合的在文势上的扬和抑、起和落,感受前后情感的变化。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参考答案这两个长句一写兴盛,一写衰败,运用鲜明的对比方法,总结历史教训,阐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一)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欧阳修)(二)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二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B.又知音,能度曲度:谱写C.逸豫可以亡身逸豫:犹豫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泛指一般的属官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抑本其成败之迹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然当为我屈意行之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若属皆且为所虏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完整版)《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
自考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自考英语专业完全解析 •自考会计专业完全解析 • 各地自考专业调整信息 • 专题:辉煌自考30年 • "我的自考之路"征文 • 自考报名费收费标准自考大学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及历年考题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咸少,主要取决于人事。
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因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无论国家或个人,要想获得发展和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常常以这些格言警示自己,要不断地努力拼搏,居安思危,不骄不躁,谦虚谨慎。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
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
答: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用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所以前两段构成了归纳论证。
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冀满招损,谦得益力的名句是理沦论据,为论证提供了大前提,有力地推出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园于所溺”的推论。
历年考题1、(2008.10,单选1;2007.10,单选2)下列四组词语铃,最能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是A.忧劳与逸豫B.盛与衰C.天命与人事D.满与谦答案:C2、(2007.4,单选1)《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与例证法B.例证法与对比法C.对比法与类比法D.类比法与例证法答案:B3、(2008.10,词语解释2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答案:以组:用绳索。
《五代史伶官传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1、伶(líng)官:宫廷中的乐官和授有官职的演戏艺人。
2、原:推究,考查。
庄宗:即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克用长子,继父为晋王,又于后梁龙德三年(923)称帝,国号唐。
同年灭后梁。
同光四年(926),在兵变中被杀,在位仅三年。
3、晋王:西域突厥族沙陀部酋长李克用。
因受唐王朝之召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后封晋王。
4、矢:箭。
梁: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部将,叛变归唐,后封为梁王。
5、燕王:指卢龙节度使刘仁恭。
其子刘守光,后被朱温封为燕王。
此处称刘仁恭为燕王,是笼统说法6、契丹:宋时北方的一个部族。
7、与:赐给。
其:语气副词,表示命令或祈求。
乃:你的。
8、庙:指宗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之所。
此处专指李克用的祠,同下文的“太庙”。
9、从事:原指州郡长官的僚属,这里泛指一般幕僚随从。
少牢:用一猪一羊祭祀。
10、纳之:把箭放好。
11、系:捆绑。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所以能够成就的文名,也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
苏洵27岁才开始发愤为学,后进军科场,却连连落榜。
性格倔强的他,干脆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然后闭门谢客,埋头读书,经过数年,终于文章大进,下笔千言。
据记载,宋仁宗嘉祐元年,48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文章为“敲门砖”,拜访了益州知州张方平,希望这位文坛宿将的举荐。
张方平谦虚地说,文章方面,我,此事非欧阳修莫属。
张方平写了一封推荐信,让苏氏父子去京城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
其实,在政治上,欧阳修与张方平曾因主张不同而交怨,( ),反而击节道:“后来文章当在此!”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在皇帝和士大夫间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炙手可热付之一炬考验微不足道B.如日中天付之一炬磨砺人微言轻C.如日中天付之东流考验人微言轻D.炙手可热付之东流磨砺微不足道答案:B解析: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付之一炬:给它一把火,全部烧毁。
付之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
磨砺:摩擦使锐利,比喻磨炼。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人微言轻:人的地位低,言论主张不受他人重视。
根据语境和词语意思,应选B 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不但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稍有怠慢B.不但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稍有怠慢,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C.但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并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稍有怠慢D.并没有因为他是政敌的推荐而稍有怠慢,当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答案:A解析:先读文章,再欣赏,所以“欧阳修读了苏洵的文章后”应该在前。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66.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B.抑本其成败之迹.迹:事迹,事情的始末。
C.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告:祭告。
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67.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B.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头叫“少牢”。
C.告庙,指古代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书》,指《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68.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以庄宗前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仇雠已灭,天下已定”的情景,与后期“誓天断发,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文章最后引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
这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新高考必背《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译文+理解性默写习题+答案《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
”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
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概,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像这样的吗?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3单元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
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
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
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
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
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
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
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
从马直,盖亲军也。
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
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
是时从马1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
”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
”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
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
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
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
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
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
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
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
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
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
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
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
《伶官传序》课后案
● (1)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5分)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虽然够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与其享用着别人给的俸禄,低着头忍受着羞辱,
● 答案:C [先比较四个选项,找出断句标注的不同之处,再根据句意进行推断。“有韫于中而不见于外” 作为主语“材贤”的并列谓语,不能隔断;“不遇仲尼而名不彰”属于假设关系复句,也是“颜子之行” 的谓语,不能隔断。答案为C项。]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缙绅”的“缙”是“插”的意思,“绅”指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古代朝会时官宦把 笏板插在腰里,后成为官宦的代称。
● 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人 和人之间的关系),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于此之时,能以孝悌(孝顺 父母,尊敬兄长)⑧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迹不著而无 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 李自伦。
● 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注]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 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郑遨、张荐明。
● 势利不屈(使……屈服)其心,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不违其义。吾得一人 焉,曰石昂。
● 苟(如果)⑦利于君,以(因为)忠获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 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
(完整版)《伶官传序》练习及答案
、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勖.勉 仇雠. 盛.以锦囊 伶.官传序 泣下沾襟. 逸.豫.2、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不同含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 。
今义: 2】抑.本其成败之迹 古义: 。
今义: 。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 。
今义: 。
4】 岂非人.事.哉 古义: 。
今义: 。
5】其意气 之盛,可谓壮哉 古义: 。
今义:1】于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C 霜叶红于.二月花D 智勇多困于.所溺 2】其A 与其.所以失之者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 其.后用兵D 其.真无马耶6 判断下列句式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 智勇多困于.所溺 7、翻译下列语句1】与尔三失,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8、名句默写1】满招损, 。
2】,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9、文学常识1】欧阳修 (1009— 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晚年号,谥 。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 倡导人。
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伶官传序》学案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盛.衰之理2】负.而前驱 3】及.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 】函.梁君臣之首4、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负而前.驱2】函.梁君臣之首 3】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4】仓皇东.出 5 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6】抑本其成败之迹. 7】举.天下豪杰8】数十伶人 困.之 9】祸患常积于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而告以成.功.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昆玉所溺3】之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B 莫能与之.争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E 之.二虫又何知F 吾欲之.南海,何如4】与其所.以.失之者5】而皆背晋以.归梁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 “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 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伶官传序
一本文背景复杂,内容纷繁。
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精心安排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
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
’
参考答案
这篇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全文立论的根据。
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即第2、3段,叙述了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并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了理论概括。
其中第2段承接上文,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情经过。
这一段以“晋王三矢”
贯穿前后,分作两层来记述。
:第一层写庄宗接受遗命。
第二层写庄宗执行遗命。
全段欲抑先扬,为下文张本。
第3段转入议论,评论庄宗的盛衰之理,阐明中心论点,顺势引申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这就对庄宗的“成败之迹”作了理论的概
括,点明了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根本原因,说明盛衰之势,本源在于“人事”的道理,从而与文章开始提出的论点取得了相互的照应。
第三部分,即第4段,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逆”的经验教训,总结全文。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力,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本文虽然材料繁复,但是作者始终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上,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抒发的感情和议论,都是在正反两个方面的鲜明对比中,申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自然之理”,这就使得文章气脉贯通,前后呼应,散而不乱,结构严谨。
二请反复诵读下面两个由一些既对偶又错落的短句所构成的长句,体会与“盛”“衰”相配合的在文势上的扬和抑、起和落,感受前后情感的变化。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参考答案
这两个长句一写兴盛,一写衰败,运用鲜明的对比方法,总结历史教训,阐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前面写庄宗系燕父子、杀梁君臣胜利归来、还矢太庙时的意气风发,“可谓壮哉”!而与此相对应,又写到后来天下大乱时的士卒溃散、君臣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作者写凯旋时的踌躇满志,笔势激越,情调昂扬;写败亡时的仓皇失措,笔势迂回,情调低沉凄怆。
因前后所表达的内容不同,语言和情感也发生了一扬一抑、大起大落的变化。
而且句式骈散结合,多使用对称的词语,就更突出了前后盛衰对比的特点。
三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1
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归之。
此后出兵,就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它归还到祖庙。
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走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败的发展轨迹,都是由于人事呢?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
四你认为文章中哪些语句可以视为格言警句?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满招损,谦得益。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
”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