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下语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共19页PPT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共19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7c3c36afc4ffe473268ab1b.png)
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 善于思考 不迷信权威 执着追求真理 .......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 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 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 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 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
量(有)关系,物体越(重), 落下的速度越(快) 。
对此,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他是怎样进行实验的?别人有哪 些反应?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 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辩论 信奉 违背 拖住 寻常 曾经 拴在 教授 解释 宣布 固执 十磅 比萨城 伽利略 胆大妄为
的dē 谁的、我的 着zhé 坐着、说着
dí 的确
zháo着地、着火
dì 目的
zhuó穿着
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 么时期的哪国人?
2、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 上“先……然后……接着……最 后……”叙述)
会让,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 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 不是全都对的。
反复地读一读这句话,再说说自 己的体会。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 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
伽利略
(1564—1642)意 大利物理学家、数 学家、天文学家及 哲学家,科学革命 中的重要人物。创 制了天文望远镜。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https://img.taocdn.com/s3/m/1942d920aaea998fcc220ea5.png)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有关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 胆大妄为、 固执, 态度变化 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搜集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伽利略的科学小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 故事。 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会读: 我会读: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磅重 拴住 拖住 解释 的确 宣布 比萨 固执 胆大妄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1564~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 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 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 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后来 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 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 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 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 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 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就有11磅重, 11磅重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快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https://img.taocdn.com/s3/m/fdb7ec6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8.png)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 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 着地。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
25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 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 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 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 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 献。
伽利略: 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
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 数学教授。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 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 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 解答。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 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 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 的轻重没有关系。
10+1>10,把两个 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就有11磅重,重量 大于10,因此速度 比10磅重的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 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这怎么解释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883b2e6edb6f1aff001ff3.png)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迎”。 2 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 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b. Y 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 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 查找
“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 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 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吗?”
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 时从高处落下来,十磅重的铁球先着地,速度 是一磅重的十倍。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
的重量(有)关系,物体越 (重),落下的速度越( 快) 。
伽 利 略
伽利略是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 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 师很难解答。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 了数学教授。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 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 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 实验中或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 找。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 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追求科学 需要特殊的勇敢。
——伽利略
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迎”。 2 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 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b. Y 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 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 查找
“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 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 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吗?”
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 时从高处落下来,十磅重的铁球先着地,速度 是一磅重的十倍。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
的重量(有)关系,物体越 (重),落下的速度越( 快) 。
伽 利 略
伽利略是十七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 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 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 师很难解答。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 了数学教授。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二.
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 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 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 实验中或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 找。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 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追求科学 需要特殊的勇敢。
——伽利略
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共15页)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共1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70952715022aaea988f0f63.png)
•
9.
文章写于抗日 战争 艰 难 时 期 ,“ 灯 ” 除有 像 中 的 普 遍意 外 , 也 应 有时 代 意 义 , 文章 不 仅 启 迪 人们 思 考 人 生 问题 , 也 给 缺 少抗 战 信 心 的 人鼓 气 。
•
10.
经过时间淘洗 的 经 典 之 作, 是 不 同 时 期的 重 要 作 家 倾其 心 力 与 才 力创 作 出 来 的 时代 精 品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两个铁 球同时 着地(共 15页)
小结:
伽利略不盲从古人,敢于 大胆质疑,实事求是地探寻科 学真理,真值得我们好像好学 习。学了伽利略的故事后你受 到的启发是什么呢?试着和同 学讨论讨论吧!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两个铁 球同时 着地(共 15页)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两个铁 球同时 着地(共 15页)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齐读第1自然段:
这一段简要介绍了伽利略,可单独作为一部分。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 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 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 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 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讨论交流
伽利略是怎样一个人?
科学家
提出问题不寻常 “辩论家”
•
11.
经过不同时期 淘 洗 的 经 典之 作 是 重 要 的时 代 精 品 , 不同 时 期 的 作 家倾 尽 了 心 力 与才 力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3 两个铁 球同时 着地(共 15页)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思考问题:
1.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是为了看伽利略 做实验的结果吗?那么到底是为了看什么? 2.“这个问题”指什么问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6560d26f1aff00bed51e85.png)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
妄:胡乱。
辩论 解释 胆大妄为
伽利略 17世纪著名 的物理学家、天 文学家。
思考 公开 试验
怀疑
推翻
反复 试验
为什么不能怀疑亚里 士多德的理论呢?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四世纪的 古希腊哲学家、科 学家,被称为“最 博学的人”。
1
10
10
将两个铁球看Biblioteka 一个 整体,就是11磅重,所以 比10磅重的铁球快。
北京市朝阳区 呼家楼中心小学 蔡 振
这是什么建筑?
比萨斜塔
wéi
辩论 信奉 违背 解释 胆大妄为
zhí
固执 一磅 宣布
(约合0.9斤)
辩
辪
辩论
辪子
辩论家
口才好, 能言善辩
辨
辨别
信奉
部首:一、大
1、供养,伺候;
2、信仰; 3、遵守。
伽利略宣布了试验结果。
伽利略(公开 说明)了 试验结果。
1
10
10
落得慢的铁球拖住 了落得快的铁球,所以 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一个事实,却得出 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cc99d081c758f5f61f6751.png)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 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 个 铁 球 重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两 个 铁 球
的 先 着 地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同 时 着 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 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 题上,有 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 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 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被鲁迅先生的才学和人格魅力所 折服,这节 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 谈;可以讲 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5教师小结。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 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 越自我。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 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 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 实验中或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 找。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 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追求科学 需要特殊的勇敢。
——伽利略
拓展延伸: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 的结构 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 第二、 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五、 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课件 (6)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课件 (6)](https://img.taocdn.com/s3/m/7a533a1c4b35eefdc8d333be.png)
2019/5/23
11
生字学习
lǜè biàn
略辩
省略 辩论
tuō
拖
拖住
2019/5/23
shì
释
解释
fèng wéi bàng shuān
奉违磅 拴
信奉 违背 一磅 拴住
xuān sà wàng zhí
宣 萨妄 执
宣布
拉萨 胆大妄为
12
固执
不要多一点
2019/5/23
不要少一点
13
辨辩辫
一点一撇仔细辨; 中间有言来争辩; 找到丝线扎小辫。
要从小养成爱动脑筋, 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2019/5/23
52
总结全文
• 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 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 对待学习。
2019/5/23
53
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
2019/5/23
58
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伽利略从斜塔下来的时候,斜塔下的人开始后
悔,脸色不安起来,议论着:“连古希腊最有名的大哲学家竟被一个区 区之后25岁的年轻教授几百,他真是了不起!”一位教师,敬佩地说: “简直是太聪明’、太勇敢了,我要拜他为师!”另个人眉飞色舞地 说。 正当伽利略出来时,一群记者团团围住伽利略。其中一个大胆的
41
试验前,人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 有的说: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 德的错处!”
“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 会让他丢尽了脸!”
2019/5/23
42
试验后,人们又议论纷纷: 有的说: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课件 (5)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课件 (5)](https://img.taocdn.com/s3/m/b283b979be1e650e52ea99be.png)
2019/5/23
1
我会读:
辩论 信奉 违背 拖住
解释 宣布 固执 十磅
比萨城 胆大妄为
2019/5/23
首页
2
2019/5/23
3
2019/5/23
4
2019/5/23
5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 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 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2019/5/23
13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作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
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确实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 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 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
候才二十五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 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19
读吧!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
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
2019/5/23
20
2019/5/23
首页
7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019/5/23
首页
8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关 系,物体越有( ),落下的速度越( )重。
快
2019/5/23
首页
9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019/5/23
首页
10Βιβλιοθήκη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 种结果:
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 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 个铁球看做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 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 怎么解释呢?
1
我会读:
辩论 信奉 违背 拖住
解释 宣布 固执 十磅
比萨城 胆大妄为
2019/5/23
首页
2
2019/5/23
3
2019/5/23
4
2019/5/23
5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 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 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2019/5/23
13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作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
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确实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 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 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
候才二十五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 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19
读吧! 推荐课外阅读《世界上下五千年》,
走近并结识更多的伟人 。
2019/5/23
20
2019/5/23
首页
7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019/5/23
首页
8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关 系,物体越有( ),落下的速度越( )重。
快
2019/5/23
首页
9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019/5/23
首页
10Βιβλιοθήκη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 种结果:
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 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 个铁球看做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 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 怎么解释呢?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精品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精品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6c356a763231126fdb1101.png)
科学。他在生物学、
生理学、医学等方面
2020/11/18
都有突出的贡献。 5
第一关:读生字
lüè biàn fèng wéi
bàng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 背 一 磅
shuān tuō
shì xuān
拴 住 拖着 解 释 宣 布
wǎng zhí
sà
胆大妄 为 执 着 比萨城
2020/11/18
6
后鼻音: fèng wàng bàng 奉妄磅
25、两个铁球同 时着地
第一PPT模板网-
2020/11/18
1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2020/11/18
翘舌音: shì zhí shuān 释执 拴
2020/11/18
7
第二关:找朋友 略辩奉违磅 拖释 宣 拴 妄 执
2020/11/18
8
省略 争辩 奉献 违反 英磅
拖拉 如释重负 宣 泄 拴马
妄想 执迷不悟
2020/11/18
9
第三关:我会写
释辩 妄萨
2020/11/18
10
初读课文要求: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13
2
多音字
着 zhuó衣着 zháo 着地 zhe 看着
2020/11/18
3
生平介绍:
伽利略
2020/11/18
4
生平介绍: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1c1ced26fff705cc170a7f.png)
6.听写词语,检测效果。
四. 好)
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看图说话。(词语用得约多越
识字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认识常见的军事装备和三个军种的服饰特点,了解一些军 事知识。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挂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识字 6。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 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 个 铁 球 重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两 个 铁 球
的 先 着 地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同 时 着 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试验后
态度变化
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忍不住惊讶地 叫了起来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 把他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 家说的话也不是 全都对的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 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 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 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 他丢尽了脸!”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不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不可以违背人类的真理.
两个铁求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公 元前384年—公元 前322年),古希 腊的哲学家,同时 也是科学家。在生 物学,生理学、医 学等方面都有杰出 的贡献。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 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 不容更改的真理。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 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 不容更改的真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3c0211915f804d2a16c13d.png)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 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 年的时 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 值,造福 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 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 个 铁 球 重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两 个 铁 球
的 先 着 地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同 时 着 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Nhomakorabea 试验前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 奉献了 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 由得想到 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 普通老人让 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 什么样 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 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 出相关的句 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 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 年的时 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 值,造福 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 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 个 铁 球 重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两 个 铁 球
的 先 着 地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同 时 着 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Nhomakorabea 试验前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 奉献了 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 由得想到 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 普通老人让 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 什么样 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 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 出相关的句 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6334e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a.png)
不确信。因为伽利略想:“这样,从一 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这可以证明。
这是他思考之后产生的怀疑。他在思考 的过程中,他相信吗?
他在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时先说了“如 果”,“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说明他还 不能确信这个说法,说明他很谨慎、很小心。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假 设,至于到底是不是正确,那要看你的说法 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推敲,我就相信, 否则我就怀疑。在我得出判断之前,我不确 信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把这段话完整地 读一下,读出你在思考,读出你很谨慎,读 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严谨。
这是两个铁球,一个是10磅重,它下 落的速度快;一个是1磅重,它下落的速度 慢。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因为1磅重的 铁球下落的速度慢,它就会拖住10磅重的 铁球,就像这样,从而使这个整体在下落 的时候速度变得慢了一些。
你为什么说10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 而1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
因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同时落 下时,速度不同。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
一个事实得出两个结论,自然要引起伽 利略的怀疑。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 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
“一个事实”指的是伽利略设想的一
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
起”,跟10磅重的铁球下落来比较;这
“两个结论”呢,一个说它会比10磅重的
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10磅重的铁球落
得快。
伽利略是怎么推导出这两个结论 的呢?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推导一下,怎 么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一边说一边演 示。
所以,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每一部 分都在发挥特定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 伽利略的思想和精神也因为有了这两个自 然段的烘托,而显出对人类思想进步的巨 大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90 年伽利略在比萨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做“两个铁球同时着 简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地”的实验获得成功。
伽利略
固执
违背
信奉
拴住
拖住
胆大妄为
十磅
解释
宣布
比萨斜塔
( 辩 )论家 辪 辩 辨
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 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 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 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
说话训练: 作为伽利略的亲人,朋友,身边的人, 你会怎么跟他说呢? 身份有:亲人 同事 朋友 学生……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对他说些什
么?
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 一个软骨病人。 追求科学的真理需要特殊的勇气! ——伽利略
两个铁球,一个 10 磅重,一个 1 磅 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 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亚里士多德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 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伽利略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 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 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5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 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 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自读要求: 1、标注自然段序号; 2、圈画生字词; 3、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伽利略
比萨斜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 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 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 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 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 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 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 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 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 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 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他在生物 学、生理学、医学、 美学等方面都有杰 出的贡献,被马克 思、恩格斯称为古 希腊哲学家中“最 博学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