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 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
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
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
则: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
计算如下: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3、H.264压缩比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
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视频监控中的上行、下行带宽、比特率是什么,怎么计算传输带宽
视频监控传输带宽:“上行带宽”“下行带宽”上行带宽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视频监控传输带宽:“比特率”比特率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码流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视频监控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计算如下:(1)地方监控点:上行带宽=视频格式的比特率×摄像机的路数即:理论上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至少为20Mbps;1080P至少为40Mbps。
网络传输速率计算(网速带宽)
在计算机网络或者是网络运营商中,一般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bps表示比特每秒即表示每秒钟传输多少位信息,是bit per second的缩写。在实际所说的1M带宽的意思是1Mbps(是兆比特每秒Mbps不是兆字节每秒MBps)。
建议能记住以下换算公式:
1B=8b 1B/s=8b/s(或1Bps=8bps)
3.计算ADSL的真实速度,ADSL是大家经常使用的上网方式,那么电信和网通声称的“512K”ADSL下载速度是多少呢?
换算方法为512Kbit/s=(512/8)KByte/s=64KByte/s,考虑线路等损耗实际的下载速度在50KB/S以上就算正常了 那么“1MB”那?大家算算吧答案是125KByte/s。
这里理论计算最高值为625KB/S。在实际的应用中,那么还要排除网络损耗以及线路衰减等因素,因此真正的下载速度可能还不到600KB/S,不过只要是550KB/S以上都算正常。
2.计算内网的传输速度
经常有人抱怨内网的传输的速度慢,那么真实情况下的10/100MBPS网卡的速度应该有多块呢?
网卡的100Mbps同样是以bit/s来定义的,所以100Mb/S=100 000KByte/s=(100 000/8)KByte/s=12 500KByte/s,因此在理论上1秒钟可以传输12.5MB的速率,考虑到干扰的因素每秒传输只要超过10MB就是正常了,现在出现了1000Mbps的网卡那么速度就在100MB/S左右。
特别提示:
(1)关于bit(比特)/second(秒)与Byte(字节)/s(秒)的换算说明:线路单位是bps,表示bit(比特)/second(秒),注意是小写字母b;用户在网上下载时显示的速率单位往往是Byte(字节)/s(秒),注意是大写字母B。字节和比特之间的关系为1Byte=8Bits;再加上IP包头、HTTP包头等因网络传输协议增加的传输量,显示1KByte/s下载速率时,线路实际传输速率约10kbps。例如:下载显示是50KByte/s时,实际已经达到了500Kbps的速度。切记注意单位!!!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1、首先计算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国内PAL活动图像就是每秒传输25帧。
数字动态图像就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就是参考帧:可以认为就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
B帧与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就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
则: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与P 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
计算如下: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 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 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3、H、264压缩比H、264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就是MPEG-2的2倍以上,就是MPEG-4的1、5~2倍。
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网络带宽测速单位计算方法
1MB=1024KB 1MB/s=1024KB/s 后面的以此类推
规范提示:实际书写规范中B应表示Byte(字节),b应表示bit(比特),但在平时的实际书写中有的把bit和Byte都混写为b ,如把Mb/s和MB/s都混写为Mb/s,导致人们在实际计算中因单位的混淆而出错。切记注意!!!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宽带理论速率是:512KB/s,实际速率大约为200---440kB/s
实例:在我们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ps(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1字节=8比特),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下行速率是指网络向用户电脑发送信息时的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而从网上下载文件,影响下载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当然,在实际上传下载过程中,线路、设备(含计算机及其他设备)等的质量也会对速度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宽带网速计算方法.
在计算机网络或者是网络运营商中,一般,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bps表示比特每秒即表示每秒钟传输多少位信息,是bit per second的缩写。在实际所说的1M带宽的意思是1Mbps(是兆比特每秒Mbps不是兆字节每秒MBps)。
带宽计算方法
关于带宽与并发量算法
带宽:传输速率都是以bps为单位,一般写成b/s
带宽1Mb/s=(1024*1024)/8=131072字节(Byte)=128KB/s
这里的Mb是指1024*1024位,转换成字节就是(1024*1024)/8=131072字节(Byte)=128KB/s。
储存单位:全称MByte(MB)
3000用户最大并发量以总用户10%来算,300为最大并发量(最大并发量为同一时刻点击打开同一链接的用户),
若一个页面储存单位大小为:512KByte=512*1024Byte=4096kb=4Mb 一般每个连接网页页面提供带宽不可能要求完全达到4Mb/s,
(1)假设理想每个连接提供带宽40kb/s。
300人同时点击所需最大带宽为300*40kb/s=12000kb/s=12000/1024(Mb/s)=11Mb/s
(2)假设理想每个连接提供带宽80kb/s。
300人同时点击所需最大带宽为300*80kb/s=24000kb/s=24000/1024(Mb/s)=22Mb/s
(以上为理想状态的算法,具体的需要实际情况而定,此算法不可能完全与实际一致。
)。
传输带宽计算
理论计算公式:(TBS *(N子帧数 + P特殊子帧))* N流数 / 5msTBS:传输块大小,根据3GPP TS 36.213协议查表取值,与调制编码方式、占用物理资源块数目等有关; N子帧数:根据上下行子帧配比取值;P特殊子帧: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时,下行传输时,特殊子帧中Dwpts传送的数据块大小约为正常子帧 N流数:下行双流,取值为2,上行单流,取值为1;例如:(75376 *(2 + 0.75))* 2 / 0.005 = 82.9136 Mbps64QAM(Mbps),特殊子帧10:2:2,下行DL:UL1:32:22x2 DL52.763282.91361x2 UL(64QAM)42.667228.4448特殊子帧配置为10:2:2时,dwpts采用特殊的TBS计算得到的精确峰速64QAM(Mbps),特殊子帧10:2:2,下行DL:UL1:32:22x2 DL52.172882.32321x2 UL42.667228.4448根据3GPP TS 36.213的表7.1.7.2.1MCS1.43615QPSK 99936234416QAM 15161800458464QAM2628439211064QPSK 10101032266416QAM192026006456于10:2:2,dwpts用于传数据16QAM 2364QAM2628439211064用该值仅适用于10:2:2,dwpts用于传数据仅适用于10:2:2,dwpts用于传数据上下行对应的TBS不同,且上行最多调度96PRB:按每站计算,非每小区:按每站计算,非每小区PDSCHPUSCH带宽(MHz)N PRB :2:2,3D1U,10:2:2,选择0.75;9:2,选择0TBSI占用物理资源块数目等有关;送的数据块大小约为正常子帧的0.75倍,取值0.75;特殊子帧配置为3:9:2时,dwpts不传输数据,等效下行子帧取值,下行双流SDM64QAM(Mbps),特殊子帧3:9:2,dwpts不传数据,下行双流SDM3:11:32:23:1113.06490.451214.222414.2224,下行双流SDM3:1112.473614.2224PP TS 36.213的表7.1.7.2.1-1摘录5101520255075DL100/UL96400879921183215840773615264229203057618336366965505675376439287601296016992106802138432856405764893618336366965505671112传输数据,等效下行子帧取值0;上行传输时,特殊子帧不传输数据,取值0;。
带宽换算
带宽换算许多人对kbps、kb、mbps 等速度单位有所误解,以下简单解释一下所谓的、3m、6m 如何计算。
所谓宽带,其实是指(bits per second),亦即x 1024 / 8 = 192kb/sec,但这只是理论上的速度,实际上则要再扣约12% 的ethernet header, ip header, tcp header, atm header 等控制讯号,故其传输速度上限应为169kb/sec 左右。
在传输单位的写法上,b和 b 分别代表bytes 和bits,两者的定义是不同的,千万不要混淆。
1 byte = 8 bits1 kb = 1024 bits1 kb = 1024 bytes1 mb = 1024 kb1 mb = 1024 kb宽带下载理论值基本上这样都算正常了m =169 kb/s3 m =338 kb/s6 m =676 kb/s10 m =1126 kb/s100 m =11260kb/s以上谈到的是理论值,对于实际的连接速度可以通过下载文件的方法来测试,看看离理论值有多远,另外有一些网速测试网站,也可以测试家中正在使用的宽带服务质量1Byte=8bit(位)1KB=1024Byte(字节)1MB=1024KB1GB=1024MBTB、Tera byte : 1TB=1024GB1字节=一个二进制位,只有0和1两种状态1字节=8比特1K字节=1024字节(字节英文为byte,注意与bit区分)1M字节=1024字节带宽与速率不一样。
带宽表示传输能力,而速率是实际数据流通的速度。
带宽的单位是bit/s(bps)而速度单位是Byte/s(Bps)例如:2Mbps=256KB/s也就是说2M的带宽在理论值上下速度能到256KB每秒。
-------------------------------------------------- --------------------1MBPS=SMBPS/8=M/S即: 带宽除于8 就等于传输速率了人家说的100M带宽他最高的传输速率就是:--------------------------------------------------网速换算小贴士:通常使用IE浏览器在网站下载时所看到的速度单位为byte/秒(以字节为单位,而此为电脑技术专业术语)。
网络带宽需求的计算
网络带宽需求的计算方法1、电信带宽是按Bit计算的,电脑文件是按Byte计算的,1Byte=8Bit,接入光纤的带宽/8=实际使用带宽。
2、浏览网页一次2K,网络游戏、视频是交互式的一般80K就搞定了,QQ或MSN等即时工具也是占10K左右。
3、以20台电脑为例:浏览网页: 20台电脑*2K=40K网络游戏+视频:20台电脑*80K*2=3200KMSN、QQ : 20台电脑*10K=200K40+3200+200=3440K Byte3440*8=2M光纤4、ADSL带宽是非对称的的,电话线路中0~4Khz用来传输电话音频,用26Khz~1.1Mhz频段传数据,并把它以4Khz的宽度划分为25个上行子通道和249个下行子通道,输入的数据经过TCM编码及QAM调制后,送往子信道,所以理论上上行速率可达1.5Mbps, 下行速率可达14.9Mbps,考虑到干扰等情况,实际上传输速率一般为上行640Kbps,下行8Mbps 。
我们常用的2M ADSL实际速率下载约250Kbyte,上传约64Kbyte光纤带宽是对称的,上传和下载均等网络带宽计算方法这里指的是带宽网速的单位计算方式方法及关系。
在计算机网络、IDC机房中,其宽带速率的单位用bps(或b/s)表示;换算关系为:1Byte=8bit1B=8b ---------- 1B/s=8b/s(或1Bps=8bps)1KB=1024B ---------- 1KB/s=1024B/s1MB=1024KB ---------- 1MB/s=1024KB/s在实际上网应用中,下载软件时常常看到诸如下载速度显示为128KB(KB/s),103KB/s等等宽带速率大小字样,因为ISP提供的线路带宽使用的单位是比特,而一般下载软件显示的是字节(1字节=8比特),所以要通过换算,才能得实际值。
然而我们可以按照换算公式换算一下: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理论上:2M(即2Mb/s)宽带理论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实际速率大约为80--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户计算机性能、网络设备质量、资源使用情况、网络高峰期、网站服务能力、线路衰耗,信号衰减等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传输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用bit/s(比特每秒)
或者bps(bits per second)表示。
计算传输带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数据量、传输时间和传输率。
1. 确定数据量:首先需要确定要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比特(bit)
或字节(byte)为单位。
如果以字节为单位,需要将其转换为比特。
一个
字节等于8比特,所以数据量(比特)= 数据量(字节) * 8
2.确定传输时间:传输时间是指从开始传输数据到完成传输所需的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
可以通过测量传输时间或根据传输速率和数据量计
算传输时间。
3. 确定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
常见的
传输速率单位有千位每秒(Kbps)、兆位每秒(Mbps)和吉位每秒(Gbps)。
传输速率取决于网络带宽和传输介质的性能。
- 网络带宽:网络带宽是指网络连接的最大传输速率,常见的网络带
宽有10 Mbps、100 Mbps、1 Gbps等。
需要确保传输速率不超过网络带宽,否则可能出现传输速率受限的情况。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性能也会影响传输速率。
例如,使用光纤传
输的速率一般比使用铜缆传输的速率高。
传输带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传输带宽(比特每秒)=数据量(比特)/传输时间(秒)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传输带宽可能会受到网络拥塞、传输距离、传输介质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计算出的带宽只是理论值。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测试和优化以达到较高的传输效率。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
视频监控行业常用标准带宽计算1、首先计算 720P(1280×720)单幅图像照片的数据量每像素用24比特表示,则:720P图像照片的原始数据量= 1280×720×24/8/1024=2700 KByte2、计算视频会议活动图像的数据量国内PAL活动图像是每秒传输25帧。
数字动态图像是由I帧/B帧/P帧构成。
其中I帧是参考帧:可以认为是一副真实的图像照片。
B帧和P帧可简单理解为预测帧,主要是图像的增量变化数据,数据量一般较小。
极限情况下,25帧均为I帧,即每帧传输的图像完全不同。
则:720P活动图像的每秒传输的极限数据量= 2700 KByte×25 = 67500 KByte/s 转换成网络传输Bit流= 67500×8 = 540000 Kbit/s,即528M的带宽。
在实际视频会议应用中,由于有固定场景,因此以传输增量数据为主(传输以B帧和P帧为主),一般在10%-40% 之间,40%为变化较多的会议场景。
计算如下:增量数据在1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10%×24 + 2700 KByte =9180 KByte/s = 72 Mbit/s增量数据在2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20%×24+ 2700 KByte =15660 KByte/s = 123 Mbit/s增量数据在40%的情况下,原始数据量= 2700 KByte×40%×24+ 2700 KByte =28620 KByte/s = 224 Mbit/s3、H.264压缩比H.264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率,在同等图像质量的条件下,H.264的压缩比是MPEG-2的2倍以上,是MPEG-4的1.5~2倍。
举个例子,原始文件为88GB,采用MPEG-2压缩后为3.5GB,压缩比为25∶1,而采用H.264压缩后为1.1GB,从88GB到1.1GB,H.264的压缩比达到惊人的80∶1。
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计算
通信协议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计算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计算成为了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协议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的计算步骤,并列出相关的要点。
一、数据传输速率的计算步骤:1. 确定计算单位: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bit/s(比特/秒)、byte/s(字节/秒)、Kbps(千比特/秒)、Mbps(兆比特/秒)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
2. 确定数据带宽:数据带宽是指网络中所能传输的最大数据量,通常以带宽公式表示为带宽 = 传输速率 ×信道的数量。
3. 确定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
根据实际需求和网络设备的限制选择合适的传输速率。
4. 根据传输速率和数据带宽,使用公式传输速率 = 数据带宽 ×传输速率计算得到最终的数据传输速率。
二、数据传输容量的计算步骤:1. 确定计算单位:常用的数据传输容量单位有bit(比特)、byte(字节)、Kb(千比特)、MB(兆字节)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传输容量通常表示为数据大小,而非速率。
2. 确定数据大小:确定需要传输的数据的总大小,可以根据文件大小或者实际需求进行计算。
3. 根据数据大小和所选择的单位,使用公式容量 = 数据大小 ×单位换算系数计算得到最终的数据传输容量。
三、相关要点:1. 数据传输速率和数据传输容量是通信协议中两个重要的概念,但意义不同。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而数据传输容量是指数据的大小。
2. 在实际应用中,网络传输速率和实际传输速率有一定的差距。
网络传输速率是理论值,而实际传输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网络拥塞、信号干扰等。
3. 计算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设备限制,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参数。
4. 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的计算可以帮助网络工程师和系统管理员评估网络性能、优化网络设计以及满足实际需求。
视频传输带宽及码流换算
视频监控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计算方法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 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5600Kbps=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26367.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35156.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70312.5GB≈69TB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各种分辨率下采用什么样的码流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一般的硬盘录像机都支持多种分辨率,我们一般使用CIF、DCIF、D1三种。
带宽,传输速度单位的转换--1M带宽到底是多少
带宽,传输速度单位的转换--1M带宽到底是多少⽹络技术中的 10M 带宽指的是以位计算, 就是 10M bit /秒 ,⽽下载时的速度看到的是以字节(Byte)计算的,所以 10M 带宽换算成字节理论上最快下载速度为: 1.25 M Byte/秒!在计算机/通讯⾏业中,计算数据传送速度也使⽤⼗进制来衡量。
在数据存储容量计算中,⼀般采⽤⼆进制来衡量。
1MB=1024K=1024*1024B。
根据进制规定,传送速度可以有两种表⽰⽅法 bps 和 Bps,但是他们是有严格区别。
Bps中的SupeSite/X-Space官⽅站\u000F];s V\u0007R(`\u0011l+xB使⽤的是⼆进制系统中的Byte字节 ,bps中的b是⼗进制系统中的位元。
在我们常说的56K拨号,100M局域⽹都是bps计量,当⽤于软件下在时,下载⼯具⼀般⼜以Bps计算,所以它们之间有8bit=1Byte的换算关系。
那么56Kbps拨号极限下载速度是56Kbps/8=7KBps,即每秒下载7K字节。
在操作系统中,硬盘容量的单位GB、MB和KB之间进制是1024。
⽽硬盘⽣产商,通常按照1GB=1000MB,1MB=1000KB来计算硬盘的容量。
1M带宽到底是多少?和磁盘的1M有什么区别?带宽1M,是1024K个bit,即16个64K bit磁盘是1M,是1024K个byte( 1M = 1024K = 1024*1024 byte =1024*1024 * 8bit )由于⽹络的传输最早基于bit处理的,所以到现在还是以bit为单位,⼀般以nn Kb/s,或者nnMb/s表⽰,⽐如v.90的modem的理论最⼤传输速度是6Kb/s,⽽磁盘是并⾏传输的,最早是以byte传输的,所以到现在还是以byte为单位,⼀般以nnMB/s表⽰,⽐如ultra scsi是40MB/s的传输速度。
⼀个是以bit , ⼀个是byte!位:"位(bit)"是电⼦计算机中最⼩的数据单位。
网络带宽计算方法
网络带宽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1. 带宽(Bandwidth):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通常以比特/秒(bps)或兆比特/秒(Mbps)为单位。
2. 速率(Bitrate):指单位时间内传输单元的位数。
通常以比特/秒(bps)为单位。
3. 延迟(Latency):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延迟,也就是数据传输的时延。
要计算网络带宽,首先需要知道以下几个参数:
1.前提条件:需要明确数据的传输速率以及传输时延。
2.数据包大小:指每个数据包的大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
3.数据传输协议:通常使用TCP或UD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而这两种协议的头部开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计算网络带宽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确定数据包大小:通常使用ping命令来发送数据包,并观察数据包的大小。
2. 确定传输时延:使用ping命令来测量数据包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往返时间,即延迟。
3.计算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带宽等于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除以单位时间。
带宽=数据包大小/往返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带宽是一个理论上的最大速率,实际情况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网络拥塞、链路质量、设备性能等。
因此,实际的带宽往往会低于计算出的理论带宽。
总结起来,计算网络带宽需要明确数据包大小、传输时延等参数,通过带宽=数据包大小/往返时间的公式进行计算。
计算出来的带宽值是一个理论上的最大速率,实际情况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需求进行带宽规划和优化。
传输带宽计算范文
传输带宽计算范文传输带宽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网络或者电信设备传输数据的能力。
它通常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速度。
计算传输带宽有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方法:1.理论带宽计算方法:理论带宽是指网络传输媒介(如网络电缆)的最大传输速度,可以根据传输介质的特性来计算。
例如,对于以太网,其理论带宽为 10 Mbps、100 Mbps 或 1 Gbps等。
计算方法如下:带宽=数据传输速率×信号调制方式×信道带宽其中,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的数据量(比特或字节),信号调制方式是指信号在传输媒介上的变换方式,信道带宽是指传输介质的传输能力。
2.实际带宽计算方法:实际带宽是指在实际网络环境中,数据传输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实际带宽一般要考虑到网络的繁忙程度、传输协议的效率以及其他因素。
计算方法如下:带宽=传输速率×吞吐量其中,传输速率是指每秒在网络上实际传输的数据量,吞吐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数据量。
3.带宽需求计算方法:带宽需求是指网络中所有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所需要的总带宽。
带宽需求取决于网络中的设备数量、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度等因素。
计算方法如下:带宽需求=设备数量×平均数据传输量×平均传输速度其中,设备数量是指网络中的设备总数,平均数据传输量是指每个设备每次传输的平均数据量,平均传输速度是指数据传输的平均速度。
4.网络流量计算方法:网络流量是指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可以用于评估网络的使用情况和负载情况。
计算方法如下:网络流量=带宽×时间其中,带宽是网络的传输速度,时间是进行流量统计的时间段。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传输带宽计算方法,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评估和规划网络的带宽需求。
物理层系统带宽的计算方法
物理层系统带宽的计算⽅法2.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3000Hz,信噪⽐为30dB,则该系统的最⼤数据传输速率为(30Kbps )。
信噪⽐=10log10(S/N)(dB)⾹农公式 C=Wlog2(1+S/N)(b/s)W为信道带宽 S为信道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的⾼斯噪声功率3.对于某带宽为4000Hz的低通信道,采⽤1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数据。
按照奈奎斯特定理,信道的最⼤传输速率是(32Kbps )根据奈奎斯特定律,信道的极限速率(码元速率)等于信道带宽(低通信道)的2倍(理论状态),理想低通信道的最⾼⼤码元传输速率RB=2B (其中B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
解释下码元速率,信息速率。
码元速率RB即单位时间⾥传送的码元个数。
单位(Baud)信息速率Rb是指单位时间⾥传送的信息量。
单位(bit/s,或bps),多进制的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Rb=RB*log2 N(N为进制数,⼆进制是N为2,就是只能表⽰两个电平,⾼和低)。
可以看出,对于⼆进制的信号,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4.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率为2400bps,采⽤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为(1200波特)波特率:在信息传输通道中,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单元叫码元,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称为码元传输速率,简称波特率。
数据信号对载波的调制速率,它⽤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次数来表⽰(也就是每秒调制的符号数),其单位是波特(Baud,symbol/s)波特率是传输通道频宽的指标。
数据传输速率: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信息量称为位传输速率,也就是每秒钟传送的⼆进制位数,简称⽐特率。
波特率与⽐特率的关系为:⽐特率=波特率X单个调制状态对应的⼆进制位数。
I=S*log2(N)其中I为传信率,S为波特率,N为每个符号负载的信息量,以⽐特为单位。
两相调制(单个调制状态对应1个⼆进制位)的⽐特率等于波特率;四相调制(单个调制状态对应2个⼆进制位)的⽐特率为波特率的两倍;⼋相调制(单个调制状态对应3个⼆进制位)的⽐特率为波特率的三倍;依次类推。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传输带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通过传输介质(如网络)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计算传输带宽的方法取决于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以及所需的传输速率。
对于有线传输介质(如以太网、电信网),传输带宽的计算可以基于以下参数进行:1. 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bps(bits per second,每秒位数)或bps(bytes per second,每秒字节数)为单位。
传输速率可以通过网速测试软件或硬件设备进行测量或查询。
2.信道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是指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与传输介质理论最大传输能力之比。
一般情况下,信道利用率小于100%。
可以根据网络类型和拓扑结构确定最大信道利用率。
传输带宽的计算公式如下:传输带宽=传输速率*信道利用率例如,以太网的传输速率为100Mbps(兆比特每秒),信道利用率为80%。
则传输带宽为:传输带宽 = 100Mbps * 0.8 = 80Mbps对于无线传输介质(如Wi-Fi、移动网络),计算传输带宽的方法与有线传输介质类似,但考虑到无线信号的传输特性和干扰情况,计算较为复杂。
无线传输带宽的计算可以包括以下参数:1.信噪比(SNR):信噪比是指信号的强度与背景噪声的比值。
信噪比越高,传输质量越好。
可以通过信号质量指示器或专业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2.编码率:编码率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采用的编码方式。
编码率越高,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越大。
一般情况下,通过测量设备可查询编码率。
3.带宽利用率:带宽利用率是指实际传输的数据量与无线信道理论最大传输能力之比。
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性,带宽利用率通常不能达到100%。
传输带宽的计算公式如下:传输带宽=信噪比*编码率*带宽利用率这个公式是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实际的无线传输带宽计算可能会更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参数。
总之,传输带宽的计算方法取决于所使用的传输介质和所需的传输速率。
有线传输介质使用传输速率和信道利用率来计算传输带宽,而无线传输介质则需要考虑信噪比、编码率和带宽利用率等参数。
传输带宽计算方法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介绍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 ,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咼。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X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5600Kbps=25Mbps下彳亍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 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十8)x 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x 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x 30(保存的天数)x 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宁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x 3600X 24x 30x 50-0.9=8789.1GB~ 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x 3600x 24x 30x 50-0.9=26367.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x 3600x 24x 30x 50-0.9=35156.3GB~ 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x 3600x 24x 30x 50-0.9=70312.5GB~69T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
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
介绍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 ,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
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如果比特率越少则情况刚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
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
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咼。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去,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
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X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
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
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s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
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
地方监控点:
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
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
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
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
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
2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 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
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
40Mbps;
监控中心:
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
和)=25600Kbps=25Mbps下彳亍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
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
和)=75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
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
和)=100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
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
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X 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
和)=200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
存储空间计算: 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十8)x 3600(单位:
秒;1小时的秒
数)x 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x 30(保存的天数)x 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宁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
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64x 3600X 24x 30x 50-0.9=8789.1GB~ 9TB
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192x 3600x 24x 30x 50-0.9=26367.2GB~26TB
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256x 3600x 24x 30x 50-0.9=35156.3GB~ 35TB
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
512x 3600x 24x 30x 50-0.9=70312.5GB~69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