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 修复治理工艺
河道水体净化治理生态护坡施工工法(2)
河道水体净化治理生态护坡施工工法河道水体净化治理生态护坡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河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水体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河道水体净化治理生态护坡施工工法。
该工法通过在河道两岸修建具有净化功能的生态护坡,有效减少水体污染,同时保护河岸生态环境。
二、工法特点河道水体净化治理生态护坡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净化:采用生态护坡形式进行河道治理,利用植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能够高效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
2. 护坡效果好:生态护坡结构稳定,能够有效防止岸边冲刷和塌方现象,同时能够保护河道岸边土壤和植被。
3. 生态环境改善:生态护坡的建设为河道周边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恢复条件,促进了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4. 管理成本低:与传统的工程化治理相比,生态护坡施工工法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果明显的优势。
三、适应范围河道水体净化治理生态护坡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及农村区域内的河道、湖泊等水体的净化治理工程。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水体净化与生态护坡的结合:1.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根据水体特性和污染物种类,选取具有吸附、降解和净化能力的植物种类进行栽植。
2. 构建生态护坡结构:在河道两岸修筑生态护坡,采取整体填筑或分段填筑的方式,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防冲刷能力。
3. 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通过合理调控土壤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4. 增加生物多样性:适当增加不同种类的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五、施工工艺 1. 施工前期准备:调查研究水体污染情况,确定治理方案,制定施工计划。
2. 土壤改良:对河道两岸土壤进行改良,增加有机质和养分。
3. 构建生态护坡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在河道两岸进行整体或分段填筑,形成稳定的护坡结构。
4. 植物栽植: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按照规定的密度和间距进行栽植。
水域生态修复方案及工艺方法
水域生态修复方案及工艺方法概述水域生态修复旨在恢复受到破坏的水域生态系统,促进水质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文介绍了一种水域生态修复方案及相关的工艺方法。
方案概要水域生态修复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 评估与规划:对受损水域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修复目标和措施。
制定修复计划和时间表。
2. 生物、物理和化学治理:采取生物、物理和化学治理措施,恢复水质和水环境。
例如,引入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以促进氧气释放和有机物降解。
3. 水体管理措施:实施水体管理措施,包括定期监测水质和生物群落,管理水源供应和水流量,控制底泥和污染物的累积。
4. 生态系统恢复:通过适当的植被恢复和鱼类引种措施,加强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5. 宣传与教育:加强公众对水域生态修复的认识,提高环保意识,鼓励社区参与和共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工艺方法水域生态修复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生态滤池: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和生态滤池,利用植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净化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
2. 生态恢复网:使用人工生态恢复网,增加底栖生物的栖息环境,促进水生植物的生长,提升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生物引种:引种适应性强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食物链的形成。
4. 生态疏浚:结合生物和物理手段,对堵塞的河道进行疏浚,恢复水体的通畅性和水动力特性。
5. 底泥处理: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富营养化导致的底泥积累,减少底泥对水质的影响。
结论通过实施水域生态修复方案及相关的工艺方法,可以有效地修复受损的水域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这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清淤扩挖根据翻身河河道具体情况,经过实地查看及清淤方案论证,我单位确定采用泥浆泵清淤,并结合长臂挖掘机挖掘施工。
施工顺序按照顺河流方向,自上而下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①机械准备:15KW泥浆泵两台,箱式运土车四台,普通双桥车辆四台,长臂挖掘机1~2台(视实际情况定),普通挖掘机两台。
首先沿河道两侧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靠近施工便道的淤泥用普通挖掘机挖掘装车外运,较远处则用长臂挖掘机装车外运,河道中心处则用高压水泵冲搅后再用泥浆泵抽至箱式运输车内外运。
②河道清淤按照自上游至下游、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
③首先进行河道中央的淤泥挖掘。
我标段河道现状宽度在45米至60米之间,施工时挖掘机不能一次将河道中央的淤泥挖至河堤上,故河道中央的淤泥需经过2~3次倒运方能至河道两侧,然后将淤泥挖至河岸箱式运土车上外运。
④由于采用水中清淤,淤泥含水量大,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及周边环境污染,因此一部分淤泥挖至岸边需经过晾晒后方可外运。
渣土运输及弃土场管理①淤泥运输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山东省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
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
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
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市区环境造成污染,在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随时对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泥块进行清扫,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②弃土场管理河道整治工程弃土方,按照甲方及监理指定位置存放。
为配合弃土场管理,安排普通挖掘机一台在弃土场,协助运输车到土、平整土场等。
弃土高度严格按照规划高度,禁止超区域、超高度弃土。
2.土方开挖施工顺序测量放线→设置截水沟→挖掘机开挖→推土机运输→人工整修边坡→坡面防护。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1.清淤扩挖根据翻身河河道具体情况,经过实地查看及清淤方案论证,我单位确定采用泥浆泵清淤,并结合长臂挖掘机挖掘施工。
施工顺序按照顺河流方向,自上而下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①机械准备:15KW泥浆泵两台,箱式运土车四台,普通双桥车辆四台,长臂挖掘机1~2台(视实际情况定),普通挖掘机两台。
首先沿河道两侧修建临时施工便道,靠近施工便道的淤泥用普通挖掘机挖掘装车外运,较远处则用长臂挖掘机装车外运,河道中心处则用高压水泵冲搅后再用泥浆泵抽至箱式运输车内外运。
②河道清淤按照自上游至下游、先中央后两侧的顺序施工。
③首先进行河道中央的淤泥挖掘。
我标段河道现状宽度在45米至60米之间,施工时挖掘机不能一次将河道中央的淤泥挖至河堤上,故河道中央的淤泥需经过2~3次倒运方能至河道两侧,然后将淤泥挖至河岸箱式运土车上外运。
④由于采用水中清淤,淤泥含水量大,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道路及周边环境污染,因此一部分淤泥挖至岸边需经过晾晒后方可外运。
渣土运输及弃土场管理①淤泥运输渣土运输将严格按照山东省有关渣土运输的有关规定,选用性能良好、车厢封闭较好、证件齐全的车辆,严格按照指定的线路行驶。
做到运输车辆不超载,车厢上部全部用篷布覆盖,避免运输过程中渣土散落污染市区道路及周边环境。
为防止渣土在运输过程中的乱倒、乱弃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标段将采用开挖现场与弃土场双向签票的办法,坚决杜绝渣土乱倒、乱弃。
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市区环境造成污染,在渣土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随时对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泥块进行清扫,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②弃土场管理河道整治工程弃土方,按照甲方及监理指定位置存放。
为配合弃土场管理,安排普通挖掘机一台在弃土场,协助运输车到土、平整土场等。
弃土高度严格按照规划高度,禁止超区域、超高度弃土。
2.土方开挖施工顺序测量放线→设置截水沟→挖掘机开挖→推土机运输→人工整修边坡→坡面防护。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分析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河道的存在,河道在城市中承担着排水、供水、运输等重要功能。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河道的环境状况却变得愈发糟糕,水质恶化、湿地流失、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措施。
一、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措施1. 河道水质治理:城市河道的水质受到各种污染物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质。
包括加强排污口管理,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水域监测等措施,确保河道水质得到恢复和改善。
2. 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是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净化和调蓄水功能。
保护和恢复城市河道的湿地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湿地保护区的设立、湿地的人工修复和植被恢复等。
3. 河道生态景观规划: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价值。
通过绿化、景观建设、生态公园的建设等手段,打造出宜居、宜游、宜散步、宜休闲的河道生态景观。
4.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采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等手段,对城市河道进行生态修复,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5. 河道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对城市河道的水质、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掌握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生态治理措施。
二、城市河道环境修复措施1. 河道水体修复:针对城市河道的水体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如人工曝气、水体深层通气等手段,通过氧化、沉淀、吸附等过程将水中污染物去除,恢复水体的清洁和透明。
2. 河道湿地修复:城市河道湿地的生态系统常常受到破坏,需要进行湿地修复。
包括通过植被种植、地形调整等手段,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水文环境,改善湿地功能。
3. 河道岸线修复:城市河道的岸线常常受到侵蚀和污染,需要进行岸线修复。
可以采取加固工程、植被恢复、岸线绿化等手段,保护河岸,减少岸线退化和土壤侵蚀。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是指对城市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水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措施。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和环境修复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对于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可以选择合适的河道修复技术。
利用湿地修复技术可以提高水质,净化河道中的污染物。
湿地能够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菌群的降解,将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还可以利用河道堤岸生态防护技术,通过植被的种植和工程措施的采取,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减少岸线的经济利用。
可以进行河道水质治理。
这包括对污染源进行管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已经污染的河道,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式进行治理,例如利用曝气生物滤池、湿地植物等进行河道净化。
城市河道的环境修复还可以通过增加绿化带、种植湿地植物等方式增加河道的生态功能。
绿化带可以增加河道的景观价值,提高人们对河道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吸收大气污染物,降低城市环境的污染程度。
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净化河道的水质,提高水质水平。
为了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还需要加强城市河道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河道水质监测体系和生态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和管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河道修复技术、进行河道水质治理、增加绿化带、种植湿地植物等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强河道的监测和管理,以实现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城市河道的生态功能,改善水质,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
常用菌种: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优点:见效快,针对性强。 缺点:适用范围狭窄,生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微生物净水技术是针对特定的水污染源投放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质,达到削减污染负荷并保护水体的目的。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
微生物技术
*
综合技术的需求
污染反复 治标不治本 二次污染 成本昂贵 破坏水生态系统
河道为什么会污染?
当外界污染超过河流自净能力或污染负荷承载力时,就会发生的水污染现象。
河道治理的任务
(1)控制外源污染: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雨污分流进度进程,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逐步增强缓冲区截污、纳污、消污功能。 (2)消除底泥污染:合理利用生态疏浚,底层曝气,微生物菌剂,水生植物修复,环境友好型药剂治理,消减底泥中的污染物。 (3)改善水质,消除黑臭:通过底泥理化调理技术、生态浮床构建技术、生态溢流坝构建技术、土著微生物消泥技术、超磁分离技术、水下森林打造技术等作用改善水质。 (4)打造生态驳岸,提高自然化率: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河岸建设,打通水陆的物质循环通道,提高生物生境多样性。 (5)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恢复水生动物栖息场所、恢复沿岸带湿地植物、逐步恢复全系列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
*
2、水动力学物理模型----流体动力学
*
*
3、环境-生物数据相关性分析
项目
轴
1
2
3
4
特征值
0.397
0.369
0.310
0.148
种类-环境相关性
1.000
0.998
0.998
1.000
物种数据累积变化百分率
28.4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施工方案一、目标与原则我们的目标是恢复河道水体的生态平衡,提升水质,并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为此,我们将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优先考虑生态效益。
2.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河道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
3.科学治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以数据为依据,进行治理方案的优化。
4.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鼓励公众参与河道治理过程。
二、施工内容1.水质提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减少污染物含量,提升水质。
2.生态修复:恢复河道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水生动物等。
3.河道整理:清理河底的淤泥和垃圾,改善河道形态,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
4.岸线保护:通过植被恢复、土壤加固等措施,保护河岸线,防止水土流失。
5.水环境监测:定期对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治理效果。
三、实施步骤1.前期调查:对河道的水质、地形、生物种类等进行详细调查。
2.方案设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
3.施工准备:包括物资采购、人员调配等。
4.施工实施:按照方案进行具体施工。
5.效果评估:施工结束后,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或调整。
6.后期维护:对治理后的河道进行定期维护和监测。
四、技术措施1.水质提升技术:采用高级氧化技术、光催化技术等,降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
2.生态修复技术:采用微生态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等,恢复河道水体的生物多样性。
3.河道整理技术:根据河道的地理条件和水流特性,采用合适的河道整理技术,如自然护岸、人工湿地等。
4.岸线保护技术:采用土壤加固技术、植被恢复技术等,保护河岸线,防止水土流失。
5.水环境监测技术:采用在线监测设备、生物监测方法等,对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
五、保障措施1.组织管理:建立专门的治理团队,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2.资金保障: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治理工作的实施和维护。
河道治理施工工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河道治理施工工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河道治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在进行河道治理施工时,往往会伴随着水土流失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如何在河道治理施工中实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河道治理施工工艺的选择与水土保持在选择河道治理施工工艺时,应考虑到不同地域的特点,在确保治理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水土的破坏。
在河道治理施工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工艺来实现水土保持。
1.植被覆盖植被覆盖工艺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在河道治理的初期,可以通过种植草坪或者其他适宜的植物来覆盖裸露的土地,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
2.生物技术修复利用生物技术修复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抗冲刷能力,进而保护水土资源。
例如,利用微生物来降解污染物,通过植物的根系来固定土壤,都是比较常见的生物技术修复方法。
3.建设过程控制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施工期间的工程排水、挖掘深度以及运输路径等因素,都是保证水土保持的关键。
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量、工地排水以及施工材料的选择,可以减少对水土环境的破坏。
三、河道治理施工工艺的生态修复除了水土保持外,河道治理施工还需要关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进行相应的修复工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生态修复工艺。
1.湿地透明工艺湿地透明工艺是一种通过湿地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的技术。
在河道治理施工中,可以设置湿地透明带,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
2.防护带建设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可以设置生态防护带,通过种植河滩植被、堆木结构以及搭建缓坡等措施,形成自然的生态屏障,保护河岸环境,减少人工结构的使用。
3.合理调水在进行河道治理施工时,需要对水位进行合理调控,避免因施工过程中的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的冲击。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我的眼前浮现出一条条河流,它们曾经清澈见底,鱼翔浅底,如今却因为各种原因变得污浊不堪。
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
我们要对河道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水质、底泥、生物种类和数量等。
这就像给病人看病,只有了解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一套综合的治理方案。
河道水质净化是关键。
我们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清理河道内的垃圾、漂浮物,恢复河道的自然面貌。
化学方法则是利用活性炭、氧化剂等物质对水质进行净化,去除有害物质。
生物方法则是在河道中种植水生植物,投放微生物和鱼类,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实现水质自我净化。
为了让这个方案更具实际意义,我们选择了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河道进行示范工程。
这段河道长约5公里,流经一个居民区,两侧有农田和工厂。
我们将在示范工程中运用上述技术,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
工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河道疏浚和水质净化,预计耗时3个月。
第二阶段是生态修复,包括水生植物种植、河道两侧绿化等,预计耗时6个月。
第三阶段是监测与评估,我们将对河道水质、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确保治理效果。
在整个工程过程中,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参与到河道治理中来。
通过这个示范工程,我们希望为我国河道治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模式,推动河道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工作。
想到这里,我满意地放下笔。
这个方案虽然还有些细节需要完善,但大体方向已经确定。
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将这条河道恢复到曾经的美丽景象。
在这个方案的指导下,我们将投入到河道治理的实际行动中。
从河道疏浚到水质净化,从生态修复到监测评估,每一步都离不开我们的辛勤付出。
而最终的成果,将是对我们努力的最好回报。
河道水质净化生态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设计方案,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河道面临严重的水污染、地质灾害、生态失衡等问题。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修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河道的环境质量,制定一份科学可行的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一、问题分析1. 河道水质污染:城市河道受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水质严重受损,影响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
2. 河道生态失衡:大量的野生动植物消失,生态系统不再平衡,影响河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3. 河道地质灾害:城市河道周边地质条件较差,易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治理目标1. 改善水质: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恢复河道的清澈和透明。
2. 恢复生态:增加植被种植,引入生态调控措施,恢复河道生态平衡。
3. 防范灾害:加固河道边坡、排洪渠等结构,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实施方案1. 河道清淤治理:定期清理河道淤泥,清除杂草垃圾,恢复河道畅通,改善水质。
2. 植被恢复:加大植被种植力度,引入湿地植物、水生植物等,为野生动物提供生存栖息地。
3.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设河道周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直排,避免对河道生态环境的污染。
4. 建设生态堤坝:修建河道生态堤坝,增加沿岸湿地面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能力。
5. 生态监测系统:建立河道生态监测系统,对水质、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6. 参与社区治理:组织居民参与河道生态治理工作,增强社会共治意识,保护普及环境意识。
四、预期效果1. 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提升,水体清澈透明。
2. 河道生态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增加。
3. 河道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范,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可行的河道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对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至关重要。
通过持续投入和努力,相信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将得到良好的改善,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美丽、健康的生活环境。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增多,许多河道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为了改善河道水环境,提升生态品质,本方案提出了一套全面的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方案。
二、治理措施1.污染源控制:对沿岸排污口进行整治,严格控制污水排放。
同时,加强河道周边环境管理,减少垃圾丢弃和违法建设。
2.水质提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综合治理河道水体,提高水质。
例如,增加水体流动性,促进水体自净能力;采用生态友好型建筑材料,减少污染物释放;种植水生植物,吸收水中营养物质。
3.生态修复:采用自然生态修复方法,如植树造林、恢复湿地、河道疏浚等,提升河道生态多样性。
同时,引导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智慧监管: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河道水体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质、水文等信息。
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提高河道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三、实施步骤1.调查评估:对河道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了解污染状况、生态需求和存在的问题。
2.方案设计: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包括污染源控制、水质提升、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3.方案实施: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实施各项治理措施,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监测与评估:在治理过程中及治理结束后,对河道水质、生态等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5.总结与改进: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对治理方案进行总结和改进,为今后的河道治理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四、预期成果1.河道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水生生物种群数量增加,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2.河道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整治,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3.提高公众对河道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为其他河道治理工作提供示范和借鉴经验。
五、总结本方案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河道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方案,旨在改善河道水环境、提升生态品质。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实现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的目标。
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一、引言河道是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许多河道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致使河道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出现洪灾、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应运而生。
二、河道治理技术1.水污染治理技术(1)生物处理技术:包括人工湿地、生态滤池、垂直流湿地等。
这些技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过程来净化水体,将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等有害物质降解,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混凝沉淀、气浮、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等。
这些技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如悬浮物、重金属、有机物等。
2.河道水量控制技术(1)雨水管理技术:包括雨水收集和雨水综合利用。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并进行处理后,用于灌溉、冲洗、景观水域等,减少城市排水对河道的冲击。
(2)水文调控技术:包括河道径流调控、节制湖泊水位和闸门控制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灵活地调整水位、闸门等控制水量的流动,减少洪水和干旱对河道的影响。
三、生态修复技术1.湿地生态修复技术湿地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功能。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湿地的修复、重建和保护。
通过恢复湿地的水文、水质和生境条件,保护和增加湿地生物多样性。
2.岸线生态修复技术岸线是河道和陆地之间的过渡空间,也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岸线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河岸护坡、植被修复和鱼类栖息地构建等。
通过修复河岸的植被和生态系统,保护和增加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3.水体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水体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水体营养盐调控、水质净化和鱼类栖息地改造等。
通过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并恢复和构建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和增加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四、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意义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的意义在于保护和恢复水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效率,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生态修复技术【论文】
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生态修复技术关键词:河道;水环境治理;多方位生态修复1技术概述多方位生态修复是一种以多管齐下为方针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将不同的治理技术结合到一起,并通过管理的统筹,实现长效运行,目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对外源污染进行截留、对内源污染进行控制、人工净化以及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加强。
其中,对外源污染进行截留指的是通过雨污分流和生态驳岸的建立将外源污染截留于河道范围以外;对内源污染的控制指的是采取河道清淤及生物酶对不同类型的内源污染进行控制与消减;人工净化指的是利用超微净化等新方法对已经被污染的水体实施净化;水体自净功能的加强是指通过生物群落构建或完善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1]。
这项技术完全摒弃了过去单一、落后的治理方式,在当前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具有很多优势。
例如,它能有效截污,避免污染物直接进入河道,防止富营养化,实现源头控制;采用周期性的清淤方式,河道淤泥不再逐年累积,防止内源污染;采用人工净化的措施,当水质的恶化情况比较严重时,立即启动,对水体迅速净化,尽快恢复透明度;完善河道的水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的基础上,增强景观效果。
最近几年以来,各个行业发展迅猛,带动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从生产角度来分析,由于各大工厂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日用品种类越来越多,工业生产量日益增大,对水体产生较大的污染。
当前,大部分的湖泊,包括水库边缘,经常会出现一些绿色、悬浮物体,很多鱼塘的表面漂浮大量死鱼,农村的小水沟内部水体变黑,发出恶臭味道。
在城市居民楼附近,一些景区用水的含氧量特别低,会滋生大量细菌与病毒,而变质水体当中繁殖较多的蚊虫,使得河道水环境治理难度越来越大。
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河道水环境治理效果,而且可以实现全方面实施,减少生活污水量,保证水体更加清洁。
该技术能够从多个方面对河道水环境污染进行有效修复与治理,以便早日实现生态平衡目标。
2外源污染的控制暴雨初期,雨水造成的污染可能比生活污水严重,只对点源污染进行控制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说明书
河道治涉及环保行业中对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港湾、人工河流、人工湖、池塘等地表水域的水质进行处理净化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港湾、人工河流、人工湖、池塘等地表水域存在着较严重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雨水径流所携带的面源污水、风沙扬尘携污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源污染,及污水的汇入、大气沉降等外部因素;另一类是内源污染,即由于污染物在水体内的停留、沉积而形成的底泥,这些底泥还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并不断往水体内释放氮、磷以及有机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修复剂是包含:芽孢杆菌、巨大芽胞杆菌、低温有机矿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光合菌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内部还可以直接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种在水下、岸边或是无土种植在漂浮于水面的浮岛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内部还直接放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已解决恶化的地表水体水质及生态恢复的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包括以由生态坝、生物滤池组成的源头生物生态拦截强化处理系统、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为核心的水体生物修复系统。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高质量发展下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思路 2024年10月21日
引言
"十四五"是苏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进美丽苏州建设的关键五年。
“更优质、 更生态、 更科学”
持续推进"美丽苏州"建设? 如何利用?如何突破?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
• 挺水植物:美人蕉、再力花、旱 伞草、菖蒲、鸢尾等品种;
• 挺水植物形态优美、适应性强。
• 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等品种; • 浮叶植物: 睡莲、田字萍等品种;
• 浮叶植物形态优美、适应性强。
• 沉水植物耐污、净化能力强 ,生 长快速 ,形态优美。
综合解决方案 ·生物膜载体技术
生态恢复
长效维护
服务目标: 通过生态修复+长效维护的努力 ,让越来越多的河湖能够水清岸绿 、鱼翔浅底, 实现“有 河
采用耐酸碱 、耐污 、柔韧性很强的仿水草材料搭建 ,通过模仿植物净化原理和优化生物填料以利于生物膜的形成和再生。
微生物群落构建
生物膜载体:仿水草填料+网状填料
膜生物组成:好氧菌、厌氧菌、兼性好氧(厌氧 )菌、原生 动物以及藻类
挂膜过程:微生物起始的附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吸附与增 殖、生物膜的成熟、以及老化生物膜的脱离
综合解决方案 ·产品设计
产品名称
量子共振生态修复仿生系统
英文名称 技术集成 模块组成
Q-eco 生态浮岛技术 ;生物膜载体技术 ;量子水处理技术 水生植物模块 ;生物膜载体模块 ;量子共振模块
技术简介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及其建设河道治理是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
河道的生态状况对于水质的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河道治理中,进行生态修复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生态修复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和重建受损或破坏的生态系统。
在河道治理中,生态修复的目标是重建河流的自然界面和生态功能,提高水质和水环境的质量。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环境净化:采用生物滤池、湿地等方式,对河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和净化。
通过设置湿地植物来吸附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提高水质。
2. 水生态系统的重建:通过人工建设一些小规模的湖泊、池塘等水生态系统,为河道提供为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通过植物栽种,创造适宜的水生态环境,增加水生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3. 水生物的保护:通过设置鱼类回游通道和鱼类栖息地,保护和恢复河道中的鱼类资源。
禁止捕捞和开展保护候鸟行动,保护和恢复河道中的鸟类等其他水生生物。
4. 河岸带的管理:加强对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污染等现象的发生。
通过植被修复和固沙工程,恢复和重建河岸带的生态功能,提高河道水质。
5. 河道生态监测:建立完善的河道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河道的水质、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河道生态状况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生态修复是一个持续且综合性的工作。
只有通过生态修复,才能真正提高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保护和恢复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修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采取科学的措施和方法,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
还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调整和修正生态修复措施,确保生态修复的效果。
河道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生态修复,可以有效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生物多样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水环境和生态福祉。
在进行河道治理工作时,必须重视生态修复的作用和意义,加强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第一篇: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发明名称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摘要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以水生态物滤装置作为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生长的良好载体,使水体中的微生物得以聚集,快速挂膜,修复低等生物群腐食食物链;同时对水体曝气增氧,将高效生态修复剂投入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剂中活性微生物在充氧的环境中,可去除杂草、水藻;辅以基底修复技术,采用专有填料产品,使水体中土著微生物快速增长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可有效地将底泥中内源性污染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稳定物质,使水体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治理;同时辅以水生动植物(生态浮岛等技术),延长水体环境的食物链,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彻底消除恶臭,恢复水体持续自净功能。
它在地表水治理尤其是城市河湖的治理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1、一种地表水的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生态坝组成的源头生物生态拦截系统、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为核心的水体生物修复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化处理系统融合生态坝拦截及生物滤池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态物滤装置是在水域中直接设置微生物载体,大量培养土著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膜截流和捕食藻类并综合降解污染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装置可以是雾化曝气软管、或是水处理行业常用的曝气设备如鼓风曝气装置、表面机械曝气装置、射流曝气装置、喷水式曝气装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装置结合了水流营造装置,使水体流动,同时实现水流营造和曝气充氧两种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修复剂是包含:芽孢杆菌、巨大芽胞杆菌、低温有机矿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光合菌等。
河流治理施工工艺
河流治理施工工艺河流治理是指对河流水质、水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等进行改善和保护的一系列工作。
河流治理施工工艺是实施河流治理的重要手段,它涵盖了整治河道、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
下面将从净化水质、改善生态、保护河岸三个方面介绍河流治理施工工艺。
首先,净化水质是河流治理的关键目标之一。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很多河流面临着水质污染的问题。
为了改善水质,我们可以采用生化处理技术,通过植物的吸附和微生物的分解来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此外,还可以采用物理净化技术,如混凝沉淀、过滤等,将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颗粒物去除,从而提高水质的清洁度。
其次,改善生态是河流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河流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不仅是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生态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改善河流的生态系统,我们可以采用人工增氧和水生植物的种植等方法来提高水体中的氧含量,为水生生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同时,还可以进行水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繁育工作,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此外,保护河岸也是河流治理的必要环节。
河岸是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河流的自然景观起到了装饰作用,也是保护河流卫生和安全的重要屏障。
为了保护河岸,我们可以采用加固河堤的方法,如加建护岸、构筑河堤等,以增强河岸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此外,还可以进行绿化河岸的工作,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被,增加河岸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河流治理效果。
综上所述,河流治理施工工艺涵盖了净化水质、改善生态和保护河岸等多个方面。
通过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我们可以实现对河流的综合治理,提高水质、保护生态和改善景观,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干净、美丽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在进行河流治理施工工艺时,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保河流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我们相信河流治理施工工艺将会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河流治理施工工艺的实施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特殊情况和需求。
河道水质生态高效原位修复施工工法
河道水质生态高效原位修复施工工法河道水质生态高效原位修复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河道水质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修复河道水质,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河道水质生态高效原位修复施工工法被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该工法以高效原位修复为核心,通过施工工艺和一系列技术措施,实现了对河道水质的生态修复和保护。
二、工法特点河道水质生态高效原位修复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原位修复: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河道水质的原位修复,减少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针对不同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提高修复效果。
3. 生态保护:注重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
4. 可持续发展:注重施工工艺和措施的可持续性,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 灵活性强:根据不同河道的水质问题和特点,进行工艺和措施的选取和调整,提高施工效率和修复效果。
三、适应范围河道水质生态高效原位修复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河道、农村河道、工业污染河道等不同类型的水质修复工程。
它可以修复水中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富营养化等不同类型的污染问题,适应范围广泛。
四、工艺原理河道水质生态高效原位修复施工工法是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来实现水质的修复和保护。
其中,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紧密,技术措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解释。
首先,根据河道水质问题的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修复措施,比如使用生物滤池、植物修复等方法。
然后,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能够有效实施。
同时,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特点和功能需求,保证修复过程对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
五、施工工艺河道水质生态高效原位修复施工工艺包含以下几个阶段:1. 前期准备:包括工地布置、施工方案编制、机具设备准备等,为后续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明名称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摘要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以水生态物滤装置作为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生长的良好载体,使水体中的微生物得以聚集,快速挂膜,修复低等生物群腐食食物链;同时对水体曝气增氧,将高效生态修复剂投入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剂中活性微生物在充氧的环境中,可去除杂草、水藻;辅以基底修复技术,采用专有填料产品,使水体中土著微生物快速增长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可有效地将底泥中内源性污染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稳定物质,使水体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治理;同时辅以水生动植物(生态浮岛等技术),延长水体环境的食物链,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彻底消除恶臭,恢复水体持续自净功能。
它在地表水治理尤其是城市河湖的治理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1、一种地表水的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生态坝组成的源头生物生态拦截系统、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为核心的水体生物修复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化处理系统融合生态坝拦截及生物滤池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态物滤装置是在水域中直接设置微生物载体,大量培养土著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膜截流和捕食藻类并综合降解污染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装置可以是雾化曝气软管、或是水处理行业常用的曝气设备如鼓风曝气装置、表面机械曝气装置、射流曝气装置、喷水式曝气装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装置结合了水流营造装置,使水体流动,同时实现水流营造和曝气充氧两种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修复剂是包含:芽孢杆菌、巨大芽胞杆菌、低温有机矿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光合菌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内部还可以直接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种在水下、岸边或是无土种植在漂浮于水面的浮岛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内部还直接放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修复是指用特殊的生物填料,使水体中土著微生物快速增长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可有效地将底泥中内源性污染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稳定物质,使水体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治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经过上述的处理工艺流程,地表水能够形成持续自净功能的生态系统,从而恢复水体水质。
说明书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环保行业中对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港湾、人工河流、人工湖、池塘等地表水域的水质进行处理净化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港湾、人工河流、人工湖、池塘等地表水域存在着较严重的污染。
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雨水径流所携带的面源污水、风沙扬尘携污等。
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源污染,及污水的汇入、大气沉降等外部因素;另一类是内源污染,即由于污染物在水体内的停留、沉积而形成的底泥,这些底泥还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并不断往水体内释放氮、磷以及有机质。
我国目前对天然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域的治理措施基本是依靠市政工程手段,即截污、驳岸、清淤加换水,这些方法对地表水域的水质净化很有好处,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也存在投资极其巨大、建设周期长的致命弱点,一条小河的治理资金往往需要几十亿元,而且配套管网建设、配套污水处理厂建设极其繁杂,需要数年的工期;同时还存在以下不足:1、驳岸及清淤的工程量大,成本高,清理出的污泥处理不当易引起二次污染;2、无法做到完全截污,由于河、湖是开放式系统,类似大气沉降这样的污染源无法做到完全截除;3、治标不治本,清淤后换水的水质无法保持,由于地表水的微生态系统随着底泥的清除被破坏,河道、湖泊的自净能力下降,一旦遇到外源污染水体将再度恶化;4、很多地表水域属于封闭性半封闭性水域,如湖泊、水库、海港、大湖湖汊、死河汊、城市死水河道等,由于水体封闭、流动缓慢、与外部交换不畅,呈死水状态,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极度低下,即便是较少量的污染源进入水体,由于得不到及时分解净化,日积月累也会使水质逐渐富营养化,进而导致发臭,形成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已解决恶化的地表水体水质及生态恢复的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包括以由生态坝、生物滤池组成的源头生物生态拦截强化处理系统、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为核心的水体生物修复系统。
源头生物生态拦截强化处理系统由生物滤池及生态坝系统组成。
其中生物滤池用于点源污染(污水经排污口进入水体)的控制,在排污口附近设置生物滤池,污水通过生物滤池的作用,可去除大部分邮寄污染物及悬浮物,削减污染负荷。
经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河道旁的生态拦截系统。
而生态坝系统用于面源污染(雨污水形成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的控制。
生物滤池出水及收集的地表径流进入生态坝拦截系统,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可有效控制进入表面水体的负荷。
该系统只需利用河湖的边坡建设,无需额外占地。
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通过直接在地表水体内部设置微生物附着载体,即水生态物滤装置,促使水域中原有土著微生物在微生物附着载体上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最终依靠生物膜上的大量微生物分解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实现水质的直接净化。
并同时直接在地表水体内部设置曝气充氧装置进行曝气充氧,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所述的曝气充氧装置是雾化曝气软管,直接敷设在所述地表水体中,并与设置在岸边的压力气源相连接;所述的微生物附着载体设置在所述的雾化曝气软管的上方或附近。
在所述地表水体内部直接设置水流营造装置,使水体充分流动,并使所述曝气充氧装置所充入的溶解氧随水流流向所述的微生物附着载体。
通过投加筛选的生物复合酶及微生物来改善水体的微生态系统,加快恢复水体低等生物腐食食物生物链的建立。
所述的生物修复剂:芽孢杆菌、巨大芽胞杆菌、低温有机矿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光合菌等。
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在地表水体内部还直接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种植在水下、岸边,或是无土种植在漂浮在水面的浮岛上。
在所述地表水体内部还直接放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本所述地表水基底修复技术是指在水体底部投加特殊填料,激活土著微生物迅速繁殖,而被激活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菌群及后期投加的微生物群可逐渐分解底泥,进而恢复河道、湖泊的自净能力,从而使水体水质得以改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源头生物处理与生态拦截强化处理系统不仅可以控制进入水体的污染负荷,而且可以美化河道、湖泊护岸,无需额外占地。
而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可以改善水体微生物系统,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效改善水体水质。
整个工艺不需要清淤,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与传统的治理方法相比,可短时间内消除河道、湖泊的黑臭、富营养化等水质恶化现象,恢复河道、湖泊的自净能力。
附图说明图1、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流程图图2、生物滤池剖面示意图图3、生物滤池工作示意图图4、生态物滤装置、基底填料安装方式图5、曝气充氧装置工作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是一种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如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源头生物生态拦截强化处理系统在河道或湖泊岸边的排污口处设置生物滤池,生物滤池包括高效滤料、曝气系统、反冲洗系统、沉淀系统组成。
可根据处理量分为钢筋混凝土式(水量大)和玻璃钢一体式(水量小),高效滤料选择适合用于低氮磷浓度的湖水的处理,吸附处理容量大,运行费用低的“F.F”吸附过滤材料;同时具有物理截留(过滤)的作用,过滤水中藻类及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
由上部进水,采用多孔管布水系统,出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排入生态坝拦截系统。
工艺中生态坝拦截系统,包括布水系统,填料床,排水系统,植被等。
布水系统为PVC穿孔管布水。
填料可由砾石、粗砂、土壤组成。
排水系统为设置在填料床底部的PVC穿孔管收集后排水。
表面植被可选用挺水植物等。
该系统从源头上控制进入水体的污染源。
(2)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通过直接在地表水体内部设置微生物附着载体,即水生态物滤装置,促使水域中原有土著微生物在微生物附着载体上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由生态基等生物填料组成,主要由编织层和泡沫层组成,在水流中保持漂浮状态,根据水体深度决定生态基的安装深度。
曝气充氧装置由水流营造装置与曝气充氧装置相结合的一体式造流曝气机,由造流曝气机同时实现水流营造和曝气充氧两种功能。
连续曝气10天后,水体溶解氧逐步上升至2mg/L以上时,生态基上已经附着部分微生物,水体逐步改善,产生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随后开始投加微生物,水体会在50天发生明显变化,逐步构建起适合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
(3)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在河道或湖泊岸边种植水生植物,根据水深不同,分为挺水植物区、浮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挺水植物区:在湖岸周围水深0.5米以内的种植挺水植物。
主要种植荷花、香蒲、鸢尾、千屈菜、花叶芦竹、芦苇、再力花、水葱、伞草等植物。
浮水植物区:在湖岸周围水深0.5~1.0米以内的种植浮叶植物。
主要种植品种为菱角、睡莲、萍蓬草。
沉水植物区:在湖岸周围水深1.0~1.5米以内的种植沉水植物。
主要有沉水植物主要有穗状狐尾藻、轮叶黑藻、篦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五刺金鱼藻、苦草。
鱼类种群、大型无脊椎动物构建。
适当放养一定密度的鲢、鳙鱼等,抑制藻类生长,控制蓝绿藻水华发生,为水生植被的全面恢复重建创造条件。
大型水生动物是水体自净生态系统生物链中重要的“消费者”,它们吞食水中微小生物或其他生物排泄物和有机残屑,从而在水体净化中发挥作用。
为减少底泥中的有机碎屑,进一步改善水质,放养能摄食有机碎屑、腐屑的底栖动物铜锈环纹螺、田螺等。
同时投放专有基底填料,是微生物在基底大量繁殖,对基底底泥起到一定的分解作用,去除湖底内源污染物。
经过上述工艺步骤,水体将会恢复为正常的浅绿色,水体的各项水质指标将逐步提高至地表V类水以上标准;而河道、湖泊的底泥会逐步降解、含水率会大大降低、底泥减少,底泥颜色也逐步由黑色恢复为浅黄色,最终,河道、湖泊的生态系统将得到稳定,持续自净能力恢复。
说明书附图图2、生物滤池剖面示意图图3、生物滤池工作示意图图4、生态物滤装置、基底填料安装方式图5、曝气充氧装置工作方式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