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城》观后感:如今的香港电影真是一座《危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城》观后感:如今的香港电影真是一座《危城》彭于晏作为一个侠客率先出场,本应是惊艳的亮相,岂料是一段令人尴尬、不合时宜的搞笑,这样一个戏谑的开场,他的浪子形象基本一开始即告失败。
紧接着,影片的缺点也逐一暴露:人物单一、脸谱化,缺乏内心戏冲突,表演差强人意;过分依赖台词和对白,缺少影像本身的叙述张力;毫无新意和过于简单、流于表面的主题呈现,甚至脱离现实、充满臆想的常识性错误,还有满是套路的传统桥段……只好再次失望而归。
人物塑造和表演
导演采访里说想用本片让古天乐拿影帝,事实是古天乐的表演在里面算是最为脸谱化的,明显的用力过猛,几乎没有内心戏的呈现,跟他在《三人行》的表演大相径庭。吴京也是,那一脸严肃和走路的派头,真是过犹不及。
彭于晏的浪子形象流于浮夸和轻浮,不是留撇胡子,装作玩世不恭,就是浪子,说要致敬黑泽明的《乱》,如若没有三船敏郎这样难
得一遇的演员,基本还是另辟蹊径为好。兴许导演想着浪子侠客并不一定要严肃而不近人情,但安上如此蹩脚、不合时宜的搞笑——竟然直接搬用冯小刚《天下无贼》里结巴的打劫桥段,导演你不会感到尴尬吗——不但使得人物形象塑造失败,还会减弱电影部分的悲剧力量。
刘青云作为一个不畏强权、坚守信念的角色代表,太过一本正经,缺乏层次和趣味,过多的说教反而削弱了表演的戏剧张力,一句“我都没有错,为什么会输”如果说得漫不经心点,会更有感染力。
电影里最让我感到惊艳的角色是袁泉的表演,不止打戏让人眼前一亮,就像导演所说眼睛都会演戏,不得不说她非常具有拍打戏的潜力。
剧本和主题呈现
除了对人物脸谱化的表演顿感厌倦外,整个电影主题的呈现一副舞台剧(歌仔戏)的即视感,几个主要角色在舞台上‘唱念做打’。
所谓“强权之下无公理”、“公理自在人心”和“公义的存在需要有人去做”都直接通过角色的对白,而不是影像本身的叙述,几乎延续了《黄飞鸿》、《霍元甲》的传统路径,在以前小的时候看可能会让人热血沸腾,放到现在就不合时宜了,可说是低龄化,观众的审美和要求早已一再提高,不再像几十年前那样缺少选择。通过强行表达的观念和主题基本不具备力量,更何况关于强权、公义、道德的探讨如此肤浅。
影片的时代背景被设定为1941年的南北军阀混战时期,所谓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自然是强盗、骗子、军阀、政客、地方乡绅和浪子(侠客)鱼龙混杂,各色人等来到普城。
大批难民前来,要是让他们留在城外落脚,接济些食物和衣服也就是了,杨克难作为地方保卫团长说两句“普城的大部分人之前也都来自各个地方……”,就有人出钱、提供住宿和食物,基本不可能和不现实,简直儿戏。
少帅胡乱杀人,以折磨人为乐,就是为了好玩?请问他爹真是从
小就教他想杀谁就杀谁,立志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精神病患者,一直纵容他胡作非为,这样的人能成为一个大军阀?学习昆汀式的荒诞和暴力不止不像,还无法成立。
地方乡绅和富商都是一脸肥油、摇尾乞怜者,如此臆想近乎瞎扯。乡绅在传统社会里,是地方保卫和道德文化礼仪的守护者,怎么会是这样的一种形象?就算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有军阀巧取豪夺、烧杀抢掠,明智的做法基本是先安抚再利诱,打仗的军费和粮食基本都是靠他们募捐的。
民众帮忙在水里下药,像是在看《地道战》,还有表示愿意接纳
难民,集体要求严惩凶手和最后的下跪求情,一言不合就黑压压跪倒一大片,满是传统电视剧的套路和桥段,即便有些地方拍出一点新意,也会被这些令人厌烦的传统窠臼淹没殆尽。
陈木胜导演“觉得讲故事很容易,最重要的还是表达主题”,但
他恰恰没有首先讲好一个故事,甚至都缺乏基本的事实基础,用一个正邪不两立的简单二元对立,直接通过人物的对白和口号式的的话语,
强行表达其认为至为重要的主题——当公理面对强权,人该作何抉择?
导演要求“人物都要正邪分明”,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人物的表演
之所以如此脸谱化的原因。这不是新类型的武侠片,这是被搬上电影荧幕的街边庙宇前搭台敲锣打鼓的传统戏剧;这也不是一则什么警世寓言,而是一个脱离现代观念的充满幻想的正义故事,既然如此,整体而言又谈何新意呢?
说一下优点,导演将西部片和传统武侠电影融合的尝试,几乎可说是我唯一喜欢的地方,那些辽阔深远的山河以及表现侠客形象的镜头,充满浪漫和快意恩仇,只可惜对人物形象和表演的把握过于简单,故事又充满漏洞,跳脱不出传统的窠臼,对气氛和节奏的把控欠缺火候,缺乏风格,只有西部片的形,而不见风骨。
香港电影
昨天看一些香港影评人把《危城》捧为多年来难得的佳作,认为很多人对香港电影的批评是唱衰和偏见,如此敏感的反弹实在毫无必要,香港作为弹丸之地,能产生吴宇森、杜琪峰、王家卫这样享誉世
界的大导演,和影响诸如昆汀等很多世界名导的所谓暴力美学风格,曾享有“东方好莱坞“的美誉,着实称得上是个不小的奇迹。
香港电影曾有过繁荣的黄金时代,但问题同样不小,那时竞争小,观众缺少选择,如今面对好莱坞特效大片和超级英雄电影的挤压以及韩国电影的崛起,电影市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近年来香港电影进步很多,出现不少惊喜的作品,只是创新的人才和力度不够,且很长时间以来,都过于固守本土思维,加上原本就欠缺文化底蕴,剧情经常流于肤浅和表面化,电影传统也多是戏谑低俗和自娱自乐,当然这并非不可克服,对照韩国电影的崛起,同样是本地市场份额不够大(当然香港更为狭小),和文化底蕴不够,都是需要走出去,故而遵照世界电影语言规律,脱离传统套路,在类型片上率先突破,然后才谈得上本土特色,如若一直陷于传统的窠臼,香港电影的突围之路恐怕还为时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