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文化底蕴显文采
文化底蕴与作文优选PPT文档
有时表达为:名言+名德。如:生命就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 然正气。该层次重点在于把握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现的优秀名德。
有时表达为:名言+其它。如:①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 ②我憧憬归隐于 “层上春鸠(jiū)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引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名 言后面表述的内容有时是无法确定的,根据文章需要和作者悟性,变化无穷。
这种直白让人感觉幼稚。 【温馨点拨】:底蕴成句是把含有文化底蕴的内容表达成句。 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 ……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 感情亲疏引起的。 如:①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 感觉古诗里的动植物带着古典的美,又复活在大自然中,装点今天的生活。 这种直白让人感觉幼稚。 背三篇文章进考场,这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点燃文采! 如:①“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 第二种情况,用著名历史或文学人物的事迹或细节组句。 如:①“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 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的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 的男子。 如:①美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第二个层次是化用。表达为:名人+名言化用。如:①“李白的云 帆点缀了沧浪之水”。②“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③“陆游 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④“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⑤“思
念使女诗人瘦比黄花”。⑥“思念使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垂泪 千行”。⑦“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化用给人的审 美刺激是多重而深刻的。它把古诗还原成生活的同时又提升和诗化了生
作文有文采之文化底蕴 课件
普通说法:随闷、心里不舒服 文艺一点的说法:心有千千结 文艺到闹心的说法:任由这郁结缱绻交错,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文艺到闹心且骗稿费的说法:任由这郁结缱绻 交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别说我冷酷无情 无理取闹,我只是心痛得快窒息了。任凭这姹 紫嫣红开遍,都赋予断壁颓垣。
(一)诗词பைடு நூலகம்蕴
恰当而熟练地引用古诗词、哲 理性语句,不仅会使文章显示出深 厚的文化底蕴,增加文章的文采, 而且可以增强文章的思想内涵。
看学案上的几个文段
,在诗词使用上有何不 同
(一)诗词底蕴------作文中运用诗文的方法
1.直引诗句 根据行文需要,直接引用课本中的诗词、语 句,以引起要说的话题或相关的主题。
作文文采训练
高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据“半壁江山”,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据统计,每年因 作文成绩不理想而与大学失之交臂的 考生不在少数(“20%的考生因为作 文写不好而落榜,高中语文新课标的 实施,意味着高考作文面临‘大革 命’。” )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 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 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 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 (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夏日炎炎,挥汗 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 免身心疲倦。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 惫感。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因此, 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 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那么,如何进行文采 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来给 你的作文增添一些文化底蕴。
点评:本段诗文的引用既深刻阐述了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 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这样才能走出痛苦,创造辉煌的道 理,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扎实的积累。
丰富文化底蕴 提高文化品位
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位——谈音乐教育中文化素养的培养福建省安溪县凤城中心学校郑淑梅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版)在前言部分关于学科价值的表述中,增加了“提高文化素养”,这种把音乐教育定位在一种文化层面上,归属于基本素养方面的教育,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使中小学音乐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且有益于澄清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技术教育”、“专业教育”等模糊认识,有益于改变受专业院校训练体系影响,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学观念和体系。
可以说,如何认识、发掘音乐教材中以及现实音乐生活的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在对中外优秀歌曲、乐曲的感悟、积累、演唱、演奏、欣赏中丰富文化底蕴,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养是当前音乐教育和教改的新观念、新使命。
那么,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充分发掘音乐中的文化因素,并以此为载体,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是人们在学习的同时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接受文化的熏陶,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一种追求文化的情感),促进学生自觉地扩大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底蕴,陶冶审美情趣,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健康个性,形成高尚人格,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呢?一、创设音乐文化氛围,在熏陶中提高文化修养美国学者门肯指出:“文化本身既不是教育也不是立法,它是一种氛围和传承。
”可见,文化氛围对文化修养的提高有多重要。
那么,如何创设音乐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耳闻目染中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呢?1、渗透式。
这是一种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文化熏陶的方式,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A、课余播放音乐,即选择一些合适的音乐作品在课间播放,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B、出版音乐墙报、板报、专栏,即组织学生搜集和出版有关音乐作品的创作小故事、音乐家的轶事、乐理知识、中外乐器简介、音乐活动信息的墙报等,让学生在搜集、出版、阅读中扩大音乐文化视野,接受音乐文化熏陶。
中考语文第三模块作文七招打造文化底蕴
考题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指向性很强,且有一定的灵活性。“陪伴” 让我们在人生或生活的道路上不再孤单,而且可以相互扶持帮助。 我们可以从对父母、朋友、老师感恩的角度写:父母陪伴我们成长, 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朋友陪伴我们成长,使我们更加珍惜友情;老 师陪伴我们成长,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还可以写“灯光的陪伴”, 看到灯光,就会想到老师,老师就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他们给我 们以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在灯光的陪伴下,老师的发丝间 染上了白霜,而我们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写“书籍的陪伴”, 它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美好品德的陪伴,丰富了我们的人生内 涵;还可以写传统美德,如谦虚、礼貌等;还可以写人和自然的相生 相依……而从体裁上看,可以写成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甚至诗 歌,不受约束,而且便于叙事,便于抒情,便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容易 创新。
佳作赏析 陪伴
手臂轻扬,一曲激昂铿锵的《赛马》倾泻而出,声声激昂,音音铿 锵。每当此时,仿佛置身于苍苍茫茫的草原,策马扬鞭,万马奔腾,多 少英雄竞发,马蹄下腾起草叶与飞尘,蹄声隆隆如雷声震响。琴声 为伴,轻拂二弦,又仿佛走进那一段段激昂的岁月,一个个豪杰恍若 与我为伴。
琴声激昂,马蹄声急,千里大漠奔袭,六天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 进,皋兰山下开始了一场生死决战。残阳如血,亮闪闪的军刀高高 举起,“斩尽匈奴,还我大汉太平”。一声怒吼,万余铁骑向匈奴冲去。 尘土遮天蔽日,地下尽是横陈的尸体,鲜血与泥土装点了大漠塞北。 北风冽冽,军旗飒飒作响。霍去病环视周围将士,一万精兵仅余三 千,这位铮铮铁汉不禁湿润了双眼,仰天长啸:“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琴声婉转,马蹄轻扬,千骑飞扬如风般卷过山冈。为首之人如何 狂放,左牵黄狗,右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 装,气宇轩昂,恰少年,风华正茂。劲风起,吹起帽子,一缕华发,斑驳 了两鬓,是岁月消磨了青春,还是磨难消磨了少年时的志向?可这又 算得了什么呢?看门前流水还可东流,我怎可以岁月为由消磨斗志 呢?弓如满月,弦如雷鸣,看我射虎雄姿,可否是当年孙仲谋?
文化底蕴作文2
文化底蕴作文(二)感悟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成句文化底蕴成段文化底蕴成篇转弯理论文化底蕴成句1.文化底蕴成句文化作文芳香灿烂,美不胜收,那么它们在句子、段落和篇章组合上有哪些规律?它们鲜活的美丽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在写作中该怎样遵循和利用这些规律来创写美的句子?让我们来感悟文化底蕴吧,从感悟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们仅以古代文化材料的使用为例,当代文化材料的使用,以此类推。
文化底蕴成句是把含有文化底蕴的内容表达成句。
文化底蕴成句有三种情况:一是将某句诗或文句直接引用或化用,使之成为表情达意的一个句子。
它是文化底蕴写作的基础。
作文的题目、题记、小标题、正文都可以直接引用和化用古诗文,丰富文章内涵,增加文章文采。
二是将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广为人知的事迹或细节,用简洁的语言排列出来,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理性的认同。
三是将相关历史人物与表现该人物品质、思想或性格等特点的诗文句子相结合,共同表现文章主题。
第一种情况,引用古诗文。
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直接引用。
如:”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这种直白让人感觉粗鲁。
第二个层次是名句后面有一定阐述。
表达式为:名言+意境。
如:①”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②”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该层次重点在于对名言的意境、思想、风格等的解说。
意境的理解多数遵循传统的认知,但个人的感悟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往往更能出新意。
有时表达为:名言+名德。
如:”生命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
”该层次重点在于把握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和名言所表现的优秀名德。
有时表达为:名言+其他。
如:①”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
”②”我憧憬归隐于…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的田园。
”引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名言后面表述的内容有时是无法确定的,根据文章需要和作者悟性,变化无穷。
因此本层次的准确表达式为:名言+解说(或阐述)。
散文如何体现作者的文化底蕴
散文如何体现作者的文化底蕴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作者的文化底蕴,让读者得以窥探其内心的丰富世界。
那么,散文究竟是通过哪些方面来体现作者的文化底蕴呢?首先,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散文体现作者文化底蕴的基石。
在散文作品中,作者若能旁征博引,从历史典故到科学知识,从文学经典到哲学思考,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当,无疑能展现出其深厚的学识积累。
比如,在描述一处古迹时,作者不仅能准确地阐述其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还能引用相关的诗词歌赋来增添韵味。
这样的作品不仅让读者对古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视野。
语言运用的技巧也是关键之一。
一个具有文化底蕴的作者,在散文中会展现出精准、生动且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
他们善于运用准确的词汇来描绘事物,避免模糊和含混。
同时,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能让文字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朱自清用生动的比喻将月光的柔和与静谧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种精妙的语言运用,绝非一日之功,而是源于作者长期的阅读和写作积累。
再者,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散文体现文化底蕴的核心。
有文化底蕴的作者在散文中不仅仅是描绘表面的现象,更是能够深入思考,挖掘事物背后的哲理和意义。
他们对人生、社会、人性等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能够通过散文传达出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念或者启发读者进行思考。
例如,在面对挫折时,作者不仅仅是叙述自己的经历,更是能从中总结出关于坚韧和成长的道理,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文化底蕴还体现在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他们熟悉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佛家的慈悲等,并能将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散文作品中。
同时,又能以现代的视角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使其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生命力和价值。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彰显了作者的文化自信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2024年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文房四宝教案带教学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文房四宝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艺术活动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我知道》第三节《文房四宝》,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基本知识,欣赏文房四宝的美丽外观,学习使用文房四宝进行简单的绘画和书写。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文房四宝的基本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2. 培养幼儿对文房四宝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绘画和书写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房四宝的基本使用方法。
重点:了解文房四宝的传统文化意义,学会使用文房四宝进行绘画和书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多媒体设备、图片等。
学具: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画纸、清水、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文人墨客使用文房四宝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文房四宝的基本知识,包括笔、墨、纸、砚的来历、特点及用途。
3. 随堂练习(10分钟)指导幼儿使用文房四宝进行简单的绘画和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 艺术创作(15分钟)让幼儿自由发挥,用文房四宝进行创作,鼓励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2. 图文并茂展示文房四宝的基本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文房四宝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2. 答案:根据幼儿的绘画水平,教师给予适当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文房四宝的基本知识,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个别幼儿的操作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1)开展“我心中的文房四宝”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进一步了解文房四宝。
(2)组织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文房四宝,共同传承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幼儿园文化底蕴建设总结经验分享
幼儿园文化底蕴建设总结经验分享幼儿园文化底蕴建设总结经验分享一、引言幼儿园文化底蕴建设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文化底蕴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但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积累了一些关于幼儿园文化底蕴建设的总结经验,现在分享给大家。
二、深化教师对文化底蕴的理解1.明确文化底蕴的内涵和含义文化底蕴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积淀下来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情感等,是幼儿园教育的精神支柱和根基。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加强教师对文化底蕴的理解,是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基础。
2.创造性地运用文化元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文学、美术、音乐等文化载体,创造具有本地特色、幼儿特点和古典文化的教育活动,使孩子在感知中体验文化底蕴。
3.提高教师对文化底蕴教育的教育能力加强教师对文化底蕴教育方法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在幼儿园文化底蕴教育中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三、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底蕴1.明确文化底蕴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幼儿园文化底蕴建设应当以民族传统文化、孩子的发展需求为依托,构建幼儿园独特的文化底蕴,形成以本地学问为主的、符合幼儿特点的文化氛围。
2.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注重发掘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古老传说等,从而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3.加强文化底蕴教育的融入幼儿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融入文化底蕴教育的要素,使文化底蕴贯穿幼儿园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以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文化底蕴为灵魂。
四、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1.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修养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在锤炼自身艺术修养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博大与美好。
2.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通过讲故事、读童话、演戏等形式,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使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文化的温馨和气息。
3.注重道德品质教育通过道德小故事、道德评议等形式,加强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施,让幼儿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温情。
幼儿园文化底蕴讲解方案
幼儿园文化底蕴讲解方案幼儿园文化底蕴讲解方案一、目标通过讲解幼儿园的文化底蕴,使家长更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文化特点,为其选择幼儿园提供更多的信息。
二、内容1. 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幼儿园的办学理念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归纳出其特点和重点,如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幼儿的能力和兴趣、注重安全健康等。
2. 师资力量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对于幼儿园文化的影响非常大。
家长希望了解幼儿园的师资力量是否专业、有经验,是否每年有定期的培训等。
3. 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方面。
室内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室、图书馆等;室外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的操场、花园、游戏区等。
不同的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4. 活动策划幼儿园的活动策划也是幼儿园文化的重要体现。
家长希望了解幼儿园是否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安排,这些活动是否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三、讲解方式1. 介绍幼儿园基本情况首先,讲解者可通过简短的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包括办学执照、教职工人数、教育环境、师资力量、活动策划等。
2. 细节讲解针对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讲解者可以详细讲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育环境和活动策划等。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放映一些实际案例和幼儿园的图片或视频,增加讲解的互动性。
3. 交流环节在讲解结束后,讲解者可与家长互动,了解家长的想法和需求,同时回答家长的问题,澄清家长的疑虑。
四、注意事项1. 讲解者应准备充分,能够熟练的讲解幼儿园的文化底蕴。
2. 讲解者应能够根据不同的家长群体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家长的需求和关注点提供不同的讲解方案。
3. 讲解者应注意语言表达和语速,讲解过程中应与家长保持交流,以此增强讲解的效果。
4. 幼儿园也应做好准备工作,如准备幼儿园的资料、环节安排等,以此增加讲解的详实度。
五、总结通过对幼儿园文化底蕴的讲解,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育环境和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情况。
开学作文的文采与文化底蕴显现
开学作文的文采与文化底蕴显现开学季节到来,作为学生的我们都面临着一篇篇作文的写作任务。
作文是我们展现文采和文化底蕴的一面镜子。
它既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沉淀的工具。
在开学作文中,我们既能展现个人的独特风采,又能体现我们的文化素养。
下面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开学作文中文采与文化底蕴的显现。
第一,作文主题选择的多样性。
作文的主题选择既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是社会热点和时事议题。
通过多样的主题选择,我们可以展现自己对不同事物的思考和了解,同时也能体现出我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这样的文采和文化底蕴,不仅仅体现在作文内容的丰富性上,更能展现出我们对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深度。
第二,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开学作文要求我们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我们可以通过词语的选择、句型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来展现我们的语言能力。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时,我们可以使用形容词、动词等词语进行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形象和特点;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我们可以使用排比句、反问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这些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够使我们的作文更富有感染力和文化底蕴。
第三,叙事技巧的运用。
叙事技巧是开学作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并引发读者的共鸣。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对比、照应、脱缰等手法,将作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
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悬念、伏笔等技巧,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的欲望。
这样的叙事技巧既能展示我们的文化底蕴,又能显示我们的文采。
第四,文化背景的融入。
开学作文可以融入我们学习的各个学科知识和文化背景。
比如,在写童年回忆时,我们可以融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传统节日、古代故事等,这样不仅丰富了作文的内涵,还能展现出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将文化元素巧妙融入作文中,我们能够展现出较高的文化底蕴和个人魅力。
第五,逻辑思维的清晰性。
散文如何体现作者的文化底蕴
散文如何体现作者的文化底蕴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富有个性的文学体裁,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化底蕴。
那么,散文究竟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展现作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呢?首先,语言运用是一个关键的体现。
作者的词汇量、用词的精准度以及语言的节奏感,都能反映出其文化素养。
丰富多样的词汇,不仅能准确地描绘出事物的形态和特征,还能传递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思想。
比如,在描述春天的景象时,一位文化底蕴深厚的作者可能不会仅仅用“美丽”“迷人”这样常见的词汇,而是会选用“韶光淑气”“花明柳媚”等更具文化内涵和诗意的词语,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能嗅到春天的芬芳,感受到春风的轻抚。
用词的精准度更是语言运用的重要一环。
一个简单的例子,“看”这个动作,在不同的情境和作者笔下,可能会有“凝视”“窥视”“瞩望”等不同的表达。
这种精准的用词选择,绝非偶然,而是作者对语言的深刻理解和长期积累的结果,它反映了作者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广泛涉猎。
语言的节奏感也能展现作者的文化底蕴。
优秀的散文往往在句式上长短交错,韵律上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需要作者对古典文学、诗词歌赋有深入的研究和领悟,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巧妙地营造出这种节奏之美。
其次,知识储备的展现也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在散文中旁征博引,从历史典故到科学知识,从哲学思考到艺术鉴赏,无所不包。
比如,在谈论人生的意义时,作者可能会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讲述孔子的教诲,还会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这种对不同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不仅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博学多才和深厚的文化积累。
而且,文化底蕴深厚的作者能够将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和故事中,让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增长见识。
他们不会生硬地堆砌知识,而是以巧妙的方式将其与主题紧密结合,使知识成为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
再者,思想深度是散文体现作者文化底蕴的核心所在。
幼儿园文化底蕴主题活动美篇
幼儿园文化底蕴主题活动美篇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社会和外界的场所。
幼儿园文化底蕴的培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升幼儿园的文化底蕴,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主题活动,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主题活动及其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效果。
活动一:古诗词朗诵比赛活动目的通过古诗词朗诵比赛,培养幼儿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精选了一些简单优美的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并组织了朗诵比赛。
在比赛中,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模仿、学习,逐渐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意境和神韵。
活动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如何用音乐的方式朗诵古诗词。
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热情,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活动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活动目的通过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内容我们邀请了一位手工艺人来到幼儿园,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折纸、扎染等。
孩子们在老师和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动手制作自己的手工艺品,并展示给大家欣赏。
活动效果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他们感受到了手工制作的乐趣,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活动三:文化主题游园活动活动目的通过游园活动,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活动内容我们组织了一次文化主题的游园活动。
在游园中,我们设置了不同的文化体验区,如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区、传统服饰试穿区、传统游戏区等。
孩子们在各个区域进行体验和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活动效果通过这次游园活动,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加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以传统文化为底蕴,提高立德树人艺术性
以传统文化为底蕴,提高立德树人艺术性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艺术则是一种表达精神追求的形式。
结合传统文化,提高立德树人的艺术素养,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教育的创新。
传统文化是一种丰富、深刻的精神财富,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贯穿了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传统文化的内涵包罗万象,包括思想、文学、哲学、美学、道德、伦理、宗教、礼仪等方面,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立德树人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从中汲取养分,借助艺术形式来传达精神核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思想和文化素质。
立德树人的艺术性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将艺术、美学等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使其能够更好地感知、理解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艺术是一种表达人类精神追求的方式,无论是音乐、绘画、雕塑、戏曲、舞蹈等,都是学生通过艺术的形式去理解世界。
而艺术性更强的教育过程则更加具有可感性、生动性和吸引力,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实践中,立德树人艺术性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一、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应该在课程中注重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瑰宝,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对国家的认同感。
可以通过学生展示、传统文化体验、文化雅集等形式来实现。
二、加强美术、音乐和舞蹈教育。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加强美术、音乐和舞蹈教育,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观感等方面感受艺术的魅力,增强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实施课外艺术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艺术活动,如文艺比赛、艺术公益活动、艺术讲座、艺术展览、戏剧演出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从中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四、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传递立德树人艺术性的重要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
学校应该注重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立德树人的艺术性,增强教学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文化底蕴显文采【技法点拨】文化底蕴”,就是指考生在文章中透过一般的叙事写景,谈古论今,能反映出不同国家、民族、地区、行业等的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氛围、特征、风格,显示出考生的文化积淀、学识素养等等。
一、巧用文化意象,彰显文化底蕴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很多物象在经过历史的积淀之后,都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如一提到“月”,月夜思妇、月下羁旅的意象便闯入我们大脑,月亮就成了愁思的代名词,它承载了诸如“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借月思乡之情,“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愁之情,“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蕴含时空永恒之感慨。
如能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意象,就会使文章呈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征服读者。
例如:清减了绣花鞋、罥烟眉的精致与秀气,香消了胭脂粉的古典淡雅,消抹了水墨粉彩的古香古色,时尚以其绚烂的姿态,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时尚充盈着新鲜与活力,以其简单、舒适、新颖的特点驱除了迂腐与沉寂。
(王鑫《时尚与经典》)这段文字就选取了“绣花鞋”“罥烟眉”“胭脂粉”等富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时尚与经典的区别,使文章显得文化味十足。
二、妙用诗词名句,彰显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在文章中巧妙运用诗词名句。
运用诗词名句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
直接引用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模式,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无误。
例如:美丽,从光与影中绽放。
席慕蓉说:“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都是过河的人。
”因此,人生免不了在风平浪静中伴着波涛汹涌。
但我们只要能怀瑾握瑜,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就一定会站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美丽,从光与影中绽放》)作者巧妙地引用当代著名作家席慕蓉富有哲理的名言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地印证了“美丽,从光与影中绽放”的主旨,意味深长。
化用就是灵活地化用诗句,使它与自己的语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更好地为文章中心服务。
它比直接引用更能见出驾驭语言的能力。
例如:阴者如小桥流水,阳者如大漠孤烟;阴者如杨柳岸,晓风残月,阳者如长江边,惊涛拍岸;阴者如料峭春风,一蓑烟雨,阳者如风吹走石,三山半落;阴者如懒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阳者如会挽雕弓,西北射天狼;阴者如倚门回首嗅青梅,阳者如壮志饮血餐胡虏;阴者如凄凄风雨、舞殿冷袖,阳者如融融春光,歌台暖响;阴者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水清而月昏,阳者如五更鼓角,三峡星河,声壮而影摇。
(钟新程《阴与阳》)作者以古诗词所描绘的不同自然景观入手,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阴与阳的不同特点。
而对古诗词的运用不是直接把诗词的原句拿来用,而是根据句式的需求,对诗句进行恰当的化用,不着痕迹地与自己的语言融为一体,确实需要丰富的文化积淀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三、借用历史名人,彰显文化底蕴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很多文化名人本身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把他们身上所蕴含的文化因子运用的作文中去,可以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比如我们要用有关陶渊明的“文化因子”来作文,就可以将这些文化因子作为写作素材,点缀在语言之中,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呈现出一种厚重的文化感。
【精彩片段一】南山隐士——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在充满是非的官场,他迷茫,他辨别不了前进的方向,终于有一天,他明白了,自己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死故渊”,于是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后,他回到了南山,在东篱之下,与菊为伴,保留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气,让菊香来熏陶自己受污已久的心灵,让自己更清楚的辨别是非,最后成就了一代南山隐士之名,得到了快乐的人生。
菊香中的明辨是非,成就了陶潜的快乐。
——《美酒•南山•明月》【精彩片段二】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雅人,是那个“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五柳先生——陶渊明。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
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三次出仕的痛苦,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那阵风吹过》【亮点赏析】这两段文字在行文上,都很好的利用了陶渊明这一历史名人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巧妙的运用了与陶渊明相关的文化因子——南山隐士、东篱、不为五斗米折腰、菊香、隐士、五柳先生、三次出仕、桃花源,并且大量引用了陶渊明写作的诗句,作为写作的素材,作者借陶渊明这一个历史名人身上具备的文化因子,写出了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为文章的中心服务,显示出很强的文化底蕴,因为能谈论名人是一种学识丰厚的表现,能谈出自己的观点,那是文化积淀的体现,是具有厚实底蕴的外化。
【佳作展示】阴与阳钟新程阴阳之辨,古来共谈。
阴者冷,阳者热;阴者柔,阳者刚;阴者灵动,阳者威武;阴者虚无缥缈,若即若离,阳者岿然不动,不怒自威……阴者如小桥流水,阳者如大漠孤烟;阴者如杨柳岸,晓风残月,阳者如长江边,惊涛拍岸;阴者如料峭春风,一蓑烟雨,阳者如风吹走石,三山半落;阴者如懒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阳者如会挽雕弓,西北射天狼;阴者如倚门回首嗅青梅,阳者如壮志饮血餐胡虏;阴者如凄凄风雨、舞殿冷袖,阳者如融融春光,歌台暖响;阴者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水清而月昏,阳者如五更鼓角,三峡星河,声壮而影摇。
阴与阳,本就是自然界中两个最基本的元素。
二者的秉性也是迥乎不同,甚至看似针尖麦芒,势不两立。
其实,阴与阳本是调和互存的。
分属阴阳阵营的元素,只要调和得当,就能创造出一种令人沉醉的美。
巍峨的高山直上摩天,却难免死气沉沉,这时,它就需要一条蜿蜒清洌的溪水环山而下,给高山带来生机与活力,才有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的魅力。
试想,一块死气沉沉的土石之山,怎会有如此地号召力,引得山水诗人不吝笔墨,大加赞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终南山山与水、与云的调和不是最好的佐证吗?阴与阳,不只存在于书卷诗文,更蕴含在千古无数英雄人物心灵里、行动里。
阴,是隐忍,是待时,是韬光养晦,是欲置敌于死地前的平静。
阴,是勾践朝夕舔食的苦胆,是老子嘴里仅余的舌头,是韩信不得已屈下的膝盖,是刘备一次次对曹操的陪笑。
而阳,是进取,是坚毅,是勇往直前,是奋斗到最后一刻的不屈。
阳,是秦王扫六合的军令,是汉武帝北击匈奴的诏书,是杨家将精忠报国的长枪,是苏武手中节毛尽脱的汉节。
阴与阳,并驾齐驱将中华五壬年历史点染得璀璨,耀眼。
而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只顾阴阳中的一方,就像只要手与脚中的一方一样愚蠢。
只知阴而不知阳,则优柔,畏葸,阴暗,狭隘;只知阳而不知阴,则冒进,武断,鲁莽,幼稚。
只有阴阳相调,阴阳相济,才能兼得其善而避其害。
阴为阳合,阳为阴始,阴阳之间相互调和才能滋养万物。
而在为人处世中,要根据现实变化积极调和,才能完善身心,有所广益。
【点评】“阴与阳”是一个抽象的哲学命题,想要写好非常困难。
作者却能把抽象的哲学命题阐释得具体、形象、生动,这主要得益于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王国里,作者以阴阳二字视之,这就于纷繁的材料中拨开云雾,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不仅如此,作者从诗文又谈到做人,“阴,是隐忍,是待时,是韬光养晦”,“阳,是进取,是坚毅,是勇往直前”,把一个个历史人物置于笔端,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
【跟踪训练】1、仿照下面文字中的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现如今,“个性”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宣言。
“你真有个性”成为一种语言的时尚。
其实,个性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殷切与无望;;。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答案示例:个性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那蔑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个性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蹈死不顾的英勇与豪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
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请你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颇具特色的话题作文试题。
考生写作此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行文特色,特别是写作要求,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选用托物言志的散文体裁;第二,认真审读作文材料,仔细揣摩写作要求,从作文审题方面,切实把握好“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的话题导向,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点。
【例文】沙洲的芦苇叶晓菲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初春的芦苇——苇芽尖尖,光泽莹莹,贮满了生命的淡泊和淳朴。
春日伊始,乍暖还寒时候,沙洲的芦苇已悄悄地伸展开它的根须,汲取着泥土中些许的营养,生机萌动,破冰拔节,茁壮生长。
虽然它清醒地知道,这里没有温室,没有肥料,没有农人勤恳的呵护,没有梨园歌手柔情万种的歌咏和赞叹,但它们只要有湛湛的蓝天,朵朵的白云,便觉知足,便觉愉悦而惬意。
有了这些,它们就可以在第一缕阳光溜进眼眸的时候,开始平凡而诗意的生活,演绎朴素而淡泊的生命乐章。
我爱芦苇,我爱沙洲之上秋日的芦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披霜的芦苇最可诠释不屈的坚韧和刚强。
秋风瑟瑟,百花凋零,而芦花却开得圣洁而潇洒;严霜袭来,百草枯萎,而沙洲的芦苇却仍然凛然挺立,不屈不挠。
君可知,在历史的时空中,沙洲的芦苇曾被三国争雄的烽火烧得满目疮痍,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年“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候,沙洲的芦苇又是葱葱绿绿,风采无限;君可知,在汗青的记忆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为燕国铲除暴秦踏上了千古不归路,而沙洲上的芦苇则伴着萧瑟秋风,伴着高渐离的击筑声,沙沙作响,为荆轲壮行;君可知,在抗战的史册中,日寇的铁蹄曾肆意地践踏北国白洋淀沙洲的芦苇,然而一片芦苇倒下了,千千万万丛芦苇顽强地聚在一起,霹雳一闪,无边的火海把日寇的残暴和淫威烧成了灰烬。
我爱芦苇,我爱春夏之际沙洲上的芦苇——苇叶飘举,苇秆婷婷。
此时此刻,沙洲的芦苇最能给人“和睦和谐,与人为善”的微妙启迪。
你看,河流涨了,湖泊满了,一片片沙洲次第隐没,芦苇便怡然自得地融进河湖港汊的大家庭。
红鱼在芦苇中穿梭,青蛙在芦苇的脚跟鸣唱,调皮的蜻蜓一只只、一群群在苇叶之间、芦花之上盘旋嬉戏,而芦苇则像极了敦厚的兄长,它不恼不怒,一株株、一丛丛,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为大家庭搭建起凉棚,任风雨敲击摧残亦无怨无悔。
举目芸芸众生,放眼山山水水,我要说,我爱芦苇,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
这一片芦苇,青翠欲滴,郁郁葱葱,深深地扎根于沙洲之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摇曳着尘世的沧桑,滴溅着生命的启迪,教我心境淡泊,教我朴质刚强,教我与人为善,教我每天笑迎那一轮温馨的朝阳……我爱在水一方的沙洲的芦苇!【点评】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描写极富文采,字里行间激情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