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1][1].0及其网络免费资源

合集下载

《WEB2.0技术应用》课件

《WEB2.0技术应用》课件

Diagram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ext
Add Your Title
Diagram
Text
Text
Text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前言
❖ 2001年秋天互联网公司(dot-com)泡沫的破灭标 志着互联网的一个转折点。许多人断定互联网被过分炒作, 事实上网络泡沫和相继而来的股市大衰退看起来像是所有 技术革命的共同特征。
❖ “Web 2.0”的概念开始于一个会议中,展开于 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部 分。所谓互联网先驱和O'Reilly公司副总裁的戴尔·多尔 蒂(Dale Dougherty)注意到,同所谓的“崩溃”迥然 不同,互联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动的新应 用程序和网站正在以令人惊讶的规律性涌现出来。更重要 的是,那些幸免于当初网络泡沫的公司,看起来有一些共 同之处。那么会不会是互联网公司那场泡沫的破灭标志了 互联网的一种转折,以至于呼吁“Web 2.0”的行动有 了意义?我们都认同这种观点,Web 2.0会议由此诞生。
Diagram
Text
Text
Text
Text
Add Your Title
Diagram
Concept
concept
Concept
Concept
Diagram
1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论Web 2

论Web 2

论Web 2.0 ——将互联网带入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

Web 2.0,是在2004年首次被提出的概念,代表了互联网的新一代发展模式。

相比于Web 1.0时代的静态页面和单向信息传输,Web 2.0时代有着更强大的交互性和用户参与性。

它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了一个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互动的平台,使得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分享和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在Web 2.0的时代,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社交行为。

Web 2.0的出现,让互联网得以进一步地拓展和利用,使得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也随之得以提升。

以传统的在线购物为例,Web 1.0时代的在线商店只是单向的展示商品,用户只能查看商品信息和价格,而顶多能在网上下订单。

而在Web 2.0时代,互联网商店变得更加智能和互动化,用户可以通过产品评价和社交媒体的分享来帮助其他人做出更好的消费决策。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也能够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促进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Web 2.0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社交网络的兴起和壮大。

社交网络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交友平台,它还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分享经验、互相帮助和交流观点的重要场所。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的应用更是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销售和服务都已经数字化了。

另外,社交媒体工具也在为广告主提供个性化投放、品牌营销、危机公关等增值服务。

在Web 2.0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针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比如,机场的手机短信提醒、机票网站的个性化推送、互联网银行的一键开户、金融App的全自动投资、物流企业的智能派单等等。

这些个性化服务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除了对企业服务的影响,Web 2.0也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

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了广受欢迎的学习模式,翻转课堂、直播教学、在线测试等教育形式,也在逐步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习惯。

浅析Web2. 0-未来的互联网

浅析Web2. 0-未来的互联网

浅析Web2. 0-未来的互联网摘要:Web2.0是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Web2.0可以说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引发网络革命带来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模式。

Web2.0着重在用户群的解构与重构。

Web2.0模式代表未来。

关键词:Web2.0 以人为本第三次革命未来的互联网随着博客等多种互联网传播新模式迅速崛起,“个体”成为信息制造的中心,网络个人化、社会化、自组织等新的传播特点日益显现,一场以“交互”为核心的互联网创新浪潮扑面而来。

Web2.0是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指已经到来的服务,是一个新兴的网络词汇。

Web2.0相对于早期的Web1.0服务,区别在于Web2.0更侧重于互动,侧重于众多“普通人“对于网络内容的贡献。

Web2.0可以说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所引发网络革命带来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是由专业人员织网到所有用户参与织网的创新民主化进程的生动注释。

web2.0=技术+公开真实的个人表达+共同建设,技术是基础;公开真实的个人表达反映了web2.0的社会意义;共同建设反映了它的文化意义。

简而言之,Web2.0一个全新的传播方式。

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

Web2.0现有的产品已经比较丰富,例如:FACEBOOK,百度百科,新浪点点通,土豆网等等。

作为Web2.0必须具备的要素有以下几点。

(1)网站的数据共享程度很高,允许用户随意上传和下载数据。

(2)所有用户在网站系统内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数据。

(3)完全基于Web,所有的功能都能通过浏览器轻松完成。

Web2.0特点如下。

(1)多人参与Web2.0。

在Web2.0里,每个人都是内容的供稿者。

而Web1.0,互联网内容是由少数编辑人员(或管理员)定制的,比如搜狐各门户网站。

(2)Web2.0中的每一位参与者是灵魂。

Web2.0是什么

Web2.0是什么

Web 2.0是什么Web 2.0,指的是一个利用Web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为了区别传统由网站雇员主导生成的内容而定义为web2.0。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网站应如何创建。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The phrase Web 2.0 was created by O'Reilly Media to refer to a supposed second generation of network-centric services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that let people collaborate and share information online in a new way - such as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wikis, communication tools and folksonomies. O'Reilly Media, in collaboration with MediaLive International, used the phrase as a title for a series of conferences and since then it has become a popular, if ill-defined and often criticized, buzzword amongst the technical and marketing communities.IntroductionWith its allusion to the version numbers that commonly designate software upgrades, the phrase "Web 2.0" trendily hints at an improved form of the World Wide Web, and the term has appeared in occasional use for several years. The more explicit synonym "Participatory Web", emphasizing tools and platforms that enable the user to tag, blog, comment, modify, augment, select from, rank, and generally talk back to the contributions of other users and the general world community has increasingly seen use as an alternative phrase. Some commentators regard reputation-based public wikis, like Wikipedia, as pioneering examples of Web 2.0/Participatory Web technology.O'Reilly Media and MediaLive International popularized the term Web 2.0 for a conference they hosted after Dale Dougherty mentioned it during a brainstorming session. Doughertysuggested that the Web was in a renaissance, with changing rules and evolving business models. The participants assembled examples — "DoubleClick was Web 1.0; Google AdSense is Web 2.0. Ofoto is Web 1.0; Flickr is Web 2.0" — rather than definitions. Dougherty recruited John Battelle for a business perspective, and it became the first Web 2.0 Conference in October 2004. A second annual conference was held in October 2005.In their first conference opening talk, O'Reilly and Battelle summarized key principles they believe characterize Web 2.0 applications: the Web as platform; data as the driving force; network effects created by an architecture of participation; innovation in assembly of systems and sites composed by pulling together features from distributed, independent developers (a kind of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ightweight business models enabled by content and service syndication; the end of the software adoption cycle ("the perpetual beta"); software above the level of a single device, leveraging the power of The Long Tail.Earlier users of the phrase "Web 2.0" employed it as a synonym for "semantic web", and indeed, the two concept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s such as FOAF and XF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ag-based folksonomies and delivered through blogs and wikis creates a natural basis for a semantic environment. Although the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 that comprise Web 2.0 are less powerful than an internet in which the machines can understand and extract meaning, as proponents of the Semantic Web envision, Web 2.0 represents a step in its direction.As used by its proponents, the phrase refers to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The transition of websites from isolated information silos to sources of content and functionality, thus becoming computing platforms serving web applications to end usersA social phenomenon referring to an approach to creating and distributing Web content itself, characterized by open communication, de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 freedom to share and re-use, and "the market as a conversation"A more organized and categorized content, with a far more developed deeplinking web architectureA shift in economic value of the web, possibly surpassing that of the dot com boom of the late 1990sA marketing term to differentiate new web businesses from those of the dot com boom, which due to the bust now seem discreditedThe resurgence of excitement around the possibilities of innovative web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at gained a lot of momentum around mid 2005Many find it easiest to define Web 2.0 by associating it with companies or products that embody its principles and Tim O'Reilly gave examples in his description of his four plus one levels in the hierarchy of Web 2.0-ness:Level 3 applications, the most Wev 2.0, which could only exist on the internet, deriving their power from the human connections and network effects it makes possible and growing in effectiveness the more people use them. His examples were EBay, craigslist, Wikipedia, , Skype, Dodgeball, Adsense for Content, and Amazon.Level 2 applications, which can be offline but gain unique advantages from being online. His example was Flickr, benefiting from its shared photo database and community-generated tagdatabase.Level 1 applications are also available offline but gain features online. His examples were Writely, gaining group editing capability online and iTunes because of the music store portion.Level 0 applications would work as well offline. His examples were MapQuest, Yahoo! Local, and Google Maps. Mapping applications using contributions from users to advantage can be level 2.non-internet applications like email, IM clients and the telephone.Examples other than those cited by O'Reilly include digg, Shoutwire, last.fm, and Technorati.Commentators see many recently-developed concepts and technologies as contributing to Web 2.0, including weblogs, linklogs, wikis, podcasts, RSS feeds and other forms of many to many publishing; social software, web APIs, web standards, online web services, and others.Proponents of the Web 2.0 concept say that it differs from early web development (retrospectively labeled Web 1.0) in that it moves away from static websites, the use of search engines, and surfing from one website to the next, towards a more dynamic and interactive World Wide Web. Others argue that the original and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the WWW are not actually being superseded. Skeptics argue that the term is little more than a buzzword, or that it means whatever its proponents want it to mean in order to convince their customers, investors and the media that they are creating something fundamentally new, rather than continuing to develop and use well-established technologies.The retrospectively-labeled "Web 1.0" often consisted ofstatic HTML pages, rarely (if ever) updated. They depended solely on HTML, which a new Internet user could learn fairly easily. The success of the dot-com era depended on a more dynamic Web (sometimes labeled Web 1.5) wher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served dynamic HTML web pages created on the fly from a content database that could more easily be changed. In both senses, so-called eyeballing was considered intrinsic to the Web experience, thus making page hits and visual aesthetics important factors.Proponents of the Web 2.0 approach believe that Web usage has started increasingly moving towards interaction and towards rudimentary social networks, which can serve content that exploits network effects with or without creating a visual, interactive web page. In one view, Web 2.0 sites act more as points of presence, or user-dependent web portals, than as traditional websites. They have become so advanced new internet users cannot create these websites, they are only users of web services, done by specialist professional experts.Access to consumer-generated content facilitated by Web 2.0 brings the web closer to Tim Berners-Lee's original concept of the web as a democratic, personal, and DIY medium of communication.Web 2.0是一个由O'Reilly Media创造的术语,它的应用可以让人了解目前万维网正在进行的一种改变——从一系列网站到一个成熟的为最终用户提供网络应用的服务平台。

什么是WEB2.0

什么是WEB2.0

WEB2.0概念诠释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

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迈进!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应用上由初级的“滑稽”的应用向全面大量应用发展。

总之,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应用:1、Blog(from wiki)历史:Blog一词本起源于weblog,意思是网上日志。

1997年由Jorn Barger所提出。

在1998年,infosift 的编辑Jesse J. Garrett (),将一些类似blog的网站收集起来,寄给Cameron Barrett。

Cameron随后将名单发布在CamWorld网站上,许多人亦陆续将blog 的URL给Cameron,慢慢的,一个新的网络社区俨然成型。

1999年,Brigitte Eaton ()成立一个weblog 目录,收集她所知道的blog站。

1999年,Peter Merholz ()首次使用缩略词“blog”,成为今天常用的术语。

但是,blog 真正开始快速发展的转折点,是在1999年6月,当时Pitas开始提供免费的weblog服务,紧接着8月,Pyra lab推出了现在的。

Web2.0第二代互联网应用

Web2.0第二代互联网应用

三、P2P——挑战中心霸主
即时聊天类 MSN Messenger QQ
三、P2P——挑战中心霸主
语音通信类 Skype 是一家全球性 P2P 电话公司,它将语音呼叫移到 Internet当中,正 在改变着我们的语音通信。电话和电路交换电话网络发明于 19 世纪, 至今未经历重大改进。 现有的电话公司收取高昂的电话费,但创新 力度不够。 随着宽带的出现和快速增长,电话业务正在经历一场巨 大的变革。 Skype 率先将电话公司变为软件和宽带运营商。 在这个 极度冒险的电信新领域中,无需按时间和距离收取电话费, 然而旧 电话公司仍然坚持它们有利可图的业务模式。 Skype 将这一点颠倒 过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不受限的高质量免费电话呼叫。
三、P2P——挑战中心霸主
P2P 互联网能够发展至今,根本原因在于其布建的任何一根血脉都是 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设臵的。而现在能够引起互联网震动的,无非 也只有交流方式的变革本身。 P2P一开始就是传统秩序的颠覆者,有人译作“屁股对屁股”。 名字俗不可耐,但却活脱脱刻画出它致力挑战中心霸主的叛逆精神。 P2P可以说是长期以来处于受压迫地位的客户机的反叛和革命,分布 式运算的可怕聚合力彰显无遗。
一、即时通讯:杀手级的应用
ICQ(“I seek you”) 是世界上最早的聊天工具,网上寻呼机。它支持在 Internet 上聊 天、发送消息和文件等。你可以查看、查找和打印消息历史,设臵 随机聊天,使用多种方式查找并添加别的用户,获得更详细的用户 信息,接收你朋友的生日并把你自己的生日提前通知大家,创建你 自己的 ICQ 主页,利用贺卡、语音邮件等 ICQ 插件发送贺卡和语 音邮件,利用 ICQ Email 发送、转寄和复制电子邮件,为不同的 事件选择声音以及配臵打字的声音效果,把你的名单分成不同的组, 让 ICQ 提醒你将来的事件和活动,利用记事功能把你的备忘录或 记事贴到屏幕上,通过 ICQ 进行网页搜索,进行实时聊天并且可 以回放保存的聊天内容,可以在聊天中插入动作和表情。

《web及其利用》PPT课件

《web及其利用》PPT课件
31.
服务融合Mashup (13 个) : 通常利用几种Web2.0服务的开放API接口, 提供各类混合的服务 记录服务(13个) : 在线笔记,包括格式文本编辑之类的服务。部分与 Wiki服务重叠
32.
多媒体服务(13个) : 提供在线流媒体(音乐、视频)的服务 34. 任务列表(To Do)服务(12个) : 在线的任务列表,部分功能与日历服 务重叠 35. 浏览服务(12个) : 提供浏览器(如Flock)和各类插件等

22
维基百科与传统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在维基百科发布材料的任何部份或全部都是使用GNU自由文 档许可证(采用该协定的材料可以用做商业用途,但必须允许 任何愿意遵守该协定的人士在该协定下进一步修改或传播材 料 ),维基百科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 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网络论坛或其他任何商业性质的网 站。 计划本身也是一个wiki,这允许了大众的广泛参与,维基百科 是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协作计划。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 全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
23
2.3 网上订阅(RSS、邮件订阅)

频道订阅



RSS订阅例1 /dlib/rss/ RSS订阅例2 / arXiv /rss/cs?mirror=cn 邮件订阅:中关村在线(ZOL) /postlist/calerts?hl=zh-CN 搜索引擎基于关键词的订阅,针对n多的微信息源提供的feeds。如 / 搜索关键词后会出现RSS订阅提示。
44.
项目管理服务(5个) : 协助大型项目执行的服务 48. 技术支持服务(4个) : 提供一般的帮助、参考咨询、软件技术支 持服务 49. 视频搏客服务(4个) : 提供视频博客服务

WEB2.0及其在公共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WEB2.0及其在公共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W B_ 其 公 信 服 中 用 E!及 在 共 息 务 髓 O
文/ 张立肖 邹 华


WB- E 20的概念、 特点
“ uh 模 式 演 变 为 双 向 交 流 的 竞争 ,进而推进整个社会 的信息开放 Ps”
“ wo W a cmmu iain T - yo nc t ”模 式 , 程度 。公众对政府官 员开设博客期望 o
2 WE 2 0的 特 点 、 B .

下这 几种 应用 :
服务 内容 也发生了很大 变化 , 因此衍
1博客 已在 网络信息服 务中广泛 生 出 了 图书馆 2 0及 图 书馆 员 20 、 . . 3 R S的应 用 较 好地 实 现 了 信 、S
() 1 信息的提供 者和 信息 的消费 应用。B o 刚络 日志) lg( 是一种新 的网 等 问题。 者之 间的界 限逐渐 淡化 。一般来说 , 络信息发布方式 ,是一个易于使用的 WE . B20是相 对 WE . B10的新 一 类 网站 , 您可以在其 中迅速发布想法、 与 息的推送服务。R S是一种 WE S B内 互联 网应用 的统称 , B10主 要是 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 容的联合格 式,包含 了一套用于描述 WE . 用 户通过 浏 览器获 取 信息 , B . WE 2 0
1什 么 是 W E 20 、 B .
WE 20是 2 0 B. 0 3年之 后互 联 网 在这种模式下 ,共建共享信息资源 已 值很高 ,但 由于博 客的反权威姿态与
的热门概念之一 , O’ el 公 司 的 D l u h ry 和 Me i ae Do g et d—

切都是免费的 。 lg e ( B o g r博客) 是互 WE B内容的元数 据规范 ,具 有一 套

关于Web2.0介绍

关于Web2.0介绍

含义
区别
应用
教育功能
Web2.0的网络教育功能
提供更为完善的教学活动信息交流生态圈 有效提高网络用户自主学习的效果 促进积极主动的合作学习 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 给出比较客观公正的学习评价 教育资源的共享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参考文献:
• 孙茜.Web2.0的含义、特征与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06(2) • 王建峰.基于Web2.0虚拟社区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 2013(1) • 曹慧萍.教育新生态Web2.0进课堂[J].中国教育网络,2013(2) • 金燕,祝贺.国内web2.0文献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9(4) • 张 伟. Web2.0 及其教育应用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Web2.0时代到来
12级教育技术学
主要内容
含义
区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用
教育功能
Web2.0含义
Web2.0 的概念源 于2004 年 O’Reiliy 公司和 MediaLive 国际公司的一次 头脑风暴。
Web2.0是对于感知 到的World Wide Web正在进行的变 化:WWW从网站的 集合转变为向终端 用户提供web应用 计算平台的统称。


运行机制:Client Server (客户端/服务器) (web功能)
内容建立者:程序员等专业人员
Web Services
全部普通用户
含义
区别
应用
教育功能
含义
区别
应用
教育功能
Web 2.0典型应用
博客(blog) RSS(简易聚合) 维客(wiki) 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 SNS(社会性网络) P2P(peer to peer) Tag(分类分众标签)

Web2.0知识教学课件

Web2.0知识教学课件

Web2.0知识教学课件Web2.0知识教学课件一、Web2.0的定义: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Web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 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 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1、Blog——博客/网志: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

大致分为:基本的博客、小组博客、亲朋之间的博客、协作式的博客、公共社区博客、商业、企业、广告型的博客、知识库博客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中文名称有称为“博客”,也有称为“网志”,台湾还有称之为“部落格/部落客”。

网络上对Blog很多种说法:有说“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有说“代表着“新闻媒体3.0版””,“读者文摘”等等。

总之无论您有什么心声,都可以通过BLOG发表出来,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讨论。

2、RSS——站点摘要: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

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现在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新闻类网站等。

3、网摘:“网摘”又名“网页书签”,网民随时可以通过网摘工具把自己喜欢的网页收录以来,如同“收藏夹”,但比收藏夹功能强大的多。

现在有些网站就利用网摘的技术给自己的网站带来了很多流量,特别是美女图片类的网摘。

4、WIKI——百科全书:Wiki(维基-维客)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

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在每个正常显示的页面下面都有一个编辑按钮,点击这个按钮你就可以编辑页面了。

Web2.0网站解决方案

Web2.0网站解决方案

Web2.0应用态势从技术角度来看,Web2.0是与互联网有关的一系列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应用的门槛逐步降低、技术与需求得以很方便地结合、从而产生的一次大规模的应用普及。

这种普及带来经济、文化、思想理念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显著变化,被人们归纳统称为“ Web2.0'。

图书馆2.0通常被定义为Web2.0的理念和技术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

下图显示了近两年在Google 搜索引擎中对丁“ Semantic Web、"Digital Library ”、“Web2.0”和“Library 2.0”四个短语的搜索频次统计图示,可以看到Web2.0在2004年被提出来之后,有近一年的时间处丁“蛰伏期”,而最近一年来被大量检索。

对“Library 2.0”的关注则是从2006年开始出现,另外两个产生丁上世纪90年代的概念则基本保持了稳中有降的关注度。

♦“semantic web ” • a digital library " "web 2.0 " • a library 2.0 "下表可以看到目前Web2.0应用领域的一个概貌(来自/web2/ ),可以预估Web2.0应用的一种蔓延趋势:由点及面,由娱乐而商务,由工具而平■台,由惠及个人而颠覆行业。

附表:Web2.0网站类型统计网站类型||数量1类型说明信息过滤服务154个进行信息/新闻/Feeds过滤和内容选择服务协同合作服务124个提供用户分组,进行博客、网摘、任务等信息的共享、协同等服务评价服务112卜提供用户评价、分级、排序等合作组织信息的服务博客服务70个提供博客注册及相关功能的服务|澳索服务65个提供对丁文本、音乐、博客内容、视频等| 用户创建信息的搜索服务| RSS服务62个提供Atom/RSS feed的创建、聚合、在线阅读、管理等服务图片服务.9个||提供照片和图片的在线存储、共享、编辑、|管理、打印等服务编程服务「4个|代码编写、演示、概念证明、代码共享等服务商业服务5〔个|面向企业提供的各类2.0服务网摘服务45个提供网摘(网贝的摘要)的存储、分类、共享、搜索、浏览、评价服务电子商务服务Services41*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协助)买卖东西等也图服务41*利用地图提供服务视频服务40个提供创建、发现、搜索、共享、存储视频的服务“敬请期待(Coming Soon)”服务37k提供2.0网站的“预告”服务音乐服务35*提供创建、发现、搜索、共享、存储音乐的服务办公服务32办公软件的Webfi服务播客服务28个I提供播客空间和创作、管理、搜索的服务SNS服务26~个提供人与人之间建立社会联系的网络服务电子邮件服务24It提供电了邮件(包括尸首邮件)等服务存储服务24个|提供在线存储服务(网络硬盘)消息服务20k 提供各种消息传递客户端服务,与即时通信(Chat)服务有所重叠目录服务20卜1提供用户共享图书、CD DVE^B录列表、评价的服务日历服务18个网络日历及日程安排、提醒服务事件(Event)服务17个跟踪当地重要事件的服务,与日历服务有所重叠个人门户(Start Pages )服务17个提供完全客户化的个人浏览器初始门户的定制服务Web2.0列表四|提供2.0网站(分类)列表(例如本帖)旅游服务15个||旅游/旅馆信息共享,订票服务等平台架构服务16个为运行其它软件解决方案而提供相应的平台/架构服务手机业务|手机增值业务服务即时通信Chat服务|提供在线对话服务,与消息服务有所重叠服务融合Mashup 1|通常利用几种Web2.0服务的开放API接 |口,提供各类混合的服务记录服务『个在线笔记,包括格式文本编辑之类的服务。

web2.0

web2.0

摘要:Web2.0 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单纯的通过网络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模式更完美、特色更鲜明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web2.0时代是又一次的互联网黄金时代!关键字:Web2.0、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Web2.0网站、Web 2.0的设计模式、Web 2.0的显著特点、Web 2.0的投资正文:Web2.0 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

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也就是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2001年秋天互联网公司(dot-com)泡沫的破灭标志着互联网的一个转折点。

股市大衰退通常标志着蒸蒸日上的技术已经开始占领中央舞台。

“Web 2.0”的概念开始于一个会议中,展开于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部分。

所谓互联网先驱和O'Reilly 公司副总裁的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注意到,同所谓的“崩溃”迥然不同,互联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动的新应用程序和网站正在以令人惊讶的规律性涌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那些幸免于当初网络泡沫的公司,看起来有一些共同之处。

那么会不会是互联网公司那场泡沫的破灭标志了互联网的一种转折,以至于呼吁“Web 2.0”的行动有了意义?我们都认同这种观点,Web 2.0会议由此诞生。

在那个会议之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Web 2.0”一词已经深入人心,从Google上可以搜索到950万以上的链接。

但是,一些人将Web 2.0贬低为毫无疑义的一个行销炒作口号,而其他一些人则将之理解为一种新的传统理念。

基于Web 2.0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

基于Web 2.0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
李 健 , 爱 平 , 曼 春 谭 刘
( 南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信 息 工 程 系 , 南 长 沙 4 00 ) 湖 湖 12 8
摘要 : 网络教 学资源平 台是 高校 实施 网络教 学 , 共建 共享优质教 育教 学资源的重要途径 , 是教 育信息 化水平 的重要 标志。 本文 以高等 院校教 学资源库应用 为基础 , 用 We . 术和知识 管理技 术对网络教 学资源平 台进行设 计与实现 。 运 b20技
实现 了优 质教 学资 源 的展示 与共 享 , 拓展 了教 与 学 的 时空环 境 , 进 了 教 育 教 学 水 平 的提 升 。但 随 着 以 促 “ 倡导 个性 化 服 务 、 重 交 互 和 利 用 集 体 智 慧 ” 特 注 为 征 的 We . b2 0时 代 的到来 , 学资 源平 台 的建设 也朝 教
L in, AN Ai ig I Ma —h n IJa T — n ,L U n c u p
( eat n o Ifr a o nief g H nnId s Pl eh i,C agh 128 hn ) D p r t f nom t nE g e n , u a nut o tcnc hnsa 0 0 ,C ia me i n i  ̄ y 4
0 引 言
随着 信息 技术 的迅速 发展 , 高校 都投入 了大 量 各
的资 金用 于构 建 开放 的 、 享 的 教 学 资 源平 台 , 共 教育
平 台为支撑 , 利用 We . b2 0中强 大 的“ 可读 ” “ 、 可写 ” 和 “ 互” 能 , 立一 个 技 术 先 进 、 用 便 捷 、 能 交 功 建 使 性 稳定 、 分布式 的教 学 支 持 平 台 , 助 网络 利 用 集 体智 借

Web2_0_人人为我_我为人人_王琳

Web2_0_人人为我_我为人人_王琳

Web2.0———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王琳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工程师摘要:伴随着更多的业务和服务,伴随着互联网从百科全书向服务平台的转变以及业务模式的拓展,web2.0时代到来了。

处处体现出全体网民的智慧,“YOU”成为互联网的主角,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下,web2.0的业务越来越丰富多彩。

关键词:web2.0业务模式核心理念Abstract:Withmoreservicesandapplicationse-merging,aswellasthetransformationofInternetfrominformation“encyclopedia”toserviceplat-formandthediversityofInternetbusinessmodel,theWeb2.0eracomestous.TheadvancementofInternetisdrivenbytheNetizen’swisdom,andeachonecouldplayacriticalroleinit.Web2.0servicesareflourishingfollowingthethoughtof“allforoneandoneforall”.KeyWords:Web2.0ServiceModecoreideasWeb2.0已经成为2007年电信与互联网界的时髦词汇和代表一切新兴业务和服务的概念框架。

Web2.0被解释为新一代的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业务模式。

更多的词汇被冠以2.0,来展示自己已经同新一代互联网应用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如移动2.0、视频2.0等。

那么在Web2.0应用服务下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变化?什么是Web2.0的根本理念?Web2.0的业务模式有什么新的特点?种种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不一样的Web2.0生活Web2.0框架下的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了按照用户需求、根据个人喜好、用户自行管理的工具,每个人在获取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提供自己的服务,共享价值,这就是Web2.0的生活。

9 WEB 2.0概览

9 WEB 2.0概览
24
(2)招标任务流程

(3)威客地图(witmap)流程

25
26
27
28
29
内容聚合(RSS)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


RSS如何工作?

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 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一段项目的 介绍可能包含新闻的全部介绍,或者仅仅是额外的内容或者简短的 介绍。这些项目的链接通常都能链接到全部的内容。 网络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 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网站提供 RSS输出,有利于让用户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 下载和安装一个RSS阅读器 然后从网站提供的聚合新闻目录列表中订阅您感兴趣的新闻栏目的 内容 订阅后,您将会及时获得所订阅新闻频道的最新内容 对于一般用户来说,用RSS订阅新闻可以像使用客户端软件收取订 阅的邮件一样简单
6
Web 2.0主要“原则”
Web 作为平台

成熟而简单的应用模型
采用集体智能 以数据为核心

创建大型数据库的三种方式
付费给专人 依靠开源社区的志愿者 用户增加价值
定位于服务而非软件 软件独立于设备 丰富的用户体验
7
Web2.0 特征
多人参与

Web1.0里,互联网内容是由少数编辑人员(或站长)定制的,比如搜狐;而 在Web2.0里,每个人都是内容的供稿者。Web2.0的内容更多元化:标签tag、 多媒体、在线协作等等。在Web2.0信息获取渠道里,RSS订阅扮演着 一个很 重要的作用。
已有10年历史的免费服务网站,每月有近20亿次的网页浏

web1.0,2.0,3.0

web1.0,2.0,3.0

27
Web2.0背景下的网络信息组织
• (1) 信息的深层挖掘 • 由于Web2. 0 的用户水平参差不齐, 在Web2. 0 引起全民 的草根狂热之际势必会产生过量的无价值的垃圾信息, 同 时, 有价值的专业分析讨论与各种杂谈闲聊掺杂在一起, 信 息组织不光要把信息整理得有序化, 还应该重视信息的深 层挖掘, 对信息内容价值进行判断和衡量, 按价值量的高低 对不同信息作不同处理, 从而提炼出对用户最有价值的信 息。 • 如国外有一些网站, 只要你把Blog 的网址输入, 就可以估测 出某个Blog 的价值。通过判断Blog评论的质量和数量以及 相关性、订阅的数量、流量等数据,能够对其价值作出大致 的判断。
10
3.Web2.0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 服务,而非软件; • 通过使更多用户使用独特的、难以复制的数据而获得价 值;把用户作为开发者; • 获得集体智能; • 通过用户的“自服务”而服务于“长尾”; • 轻型用户界面、开发模型以及商务模型(普及、普及、普 及)。
11
4.Web 2.0技术特征有哪些
24
• 建立互动体验机制 • Web2.0 采用鼓励用户参与和贡献的架构,改变了以往只 读的属性,与读者互动,强化读者体验,直接作用于用户 需求,将网站变成可读写的服务。例如,可以提供一个网 页设计的参与空间,让用的痕迹,可以根据 自己的爱好选择交流的界面环境。随着用户的参与,他们 各自所看到的界面会不断完善,最终可以达到符合自己个 性化的要求。
1
• 网络信息组织是用户根据网络信息本身的 特点(或属性),运用各种工具和方法, 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排列和组合, 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和规律化,从而有利 于网络信息的存储、传播、检索和利用, 以满足用户网络信息需求的活动过程。

什么是web2.0?

什么是web2.0?

什么是web2.0?如今,Google、雅虎或者Microsoft等公司⼏乎每周都会宣布或推出新的⽹络服务。

渐渐地,隐藏在这些服务后⾯的互联⽹新轮廓显现出来,那就是Web 2.0。

可是,等待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你可以把互联⽹想像成:⼀个⼈坐在⼀台功能有限的个⼈电脑前。

在⼤部分情况下,这些电脑使⽤的都是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

然后,电脑上加了⼀根传输数据的线,线的另⼀端,就是⼀个名为互联⽹的巨⼤的数据库。

但在Forrester Research公司的分析师查伦?李(Charlene Li)眼⾥,互联⽹却是另外⼀个样⼦:每⼀个⽹民拥有的其实不是⼀台⼩电脑,⽽是⼀个运算能⼒和存储容量都⽆⽐巨⼤的计算机。

这是她在最近在旧⾦⼭举⾏的“第⼆届Web 2.0⼤会”上提出的观点。

视⾓不同,说法不同。

如O'Reilly专业出版社⽼板Tim O'Reilly就是以操作系统来评定的。

在他眼⾥,只有Linux⽤户,每⼀个上⽹浏览的⼈,都依赖这个开放式系统,因为Google和雅虎这两个最⼤的互联⽹搜索引擎都是利⽤Linux系统来控制他们的天下的。

在Tim O'Reilly看来,与Linux相⽐,Windows的作⽤⼏乎不算什么:和我们通过宽带得到的⽹络功能相⽐,个⼈电脑充其量也就是⼀个带⿏标的显⽰器⽽已。

读者⼀同编写在查伦?李和O'Reilly看来,不仅是互联⽹等同于数据库的概念早已过时,⽤于有了博客(⽹络⽇志)、维基、公共书签等的问世,创造信息者和消费信息者之间已经不存在什么界限了。

假如把互联⽹⽐作图书馆的话,那就是每⼀个读者都可以参与创作,也就是不仅是全民上⽹,⽽且是全民织⽹。

这⼀切,并不是在⼀夜之间就形成的,因此,对推⼴Web 2.0这个概念发挥了关键作⽤的O'Reilly在⼀篇⽂章中说,这是互联⽹的演变,⽽不是⾰命。

但这⼀演变过程的欣欣活⼒现在也开始令开发互联⽹的⿐祖们坐不安宁了。

什么是web2

什么是web2

什么是web2.0?web2.0网站盈利模式分析什么是web2.0?这个似乎不再成为问题的问题,也许是解开web2.0盈利出路的根本。

在我看来,只要继续将“用户自己生产内容”作为区分是否是web2.0的根据,那么,寒冬之后未必会有春天,甚至可能是冰川纪的出现。

现有的web2.0定义是错的?不能将“用户是否自己生产内容”作为2.0的标准,这是我不断观察web2.0网站与1.0的区别后,并在多个营销实践中发现的事实。

身为营销2.0精神的信徒,我坚信以“人”为中心是web2.0的核心,而且前途光明,但是,这和“用户是否自己生产内容”是两回事。

也许,让2.0盈利的商业化模式一直都存在,只是被“用户是否自己生产内容”所忽悠、蒙蔽、误导。

如果换一个角度,2.0的本质是以人的交往为本,这么看来,互联网上最赚钱的生意——游戏、最赚钱的网站——QQ本来就是2.0的。

即时通讯的本质就是人的交互工具,QQ就是最大的SNS;至于游戏,借用玩《征途》的史玉柱的原话:“网游最大的吸引力在社区,在玩家之间的互动。

人一多,游戏里必然会形成一个复杂的稳定的社会结构,里面会有他的朋友和敌人,他会舍不得离开……”重新理解web2.0和1.0的区别让我们把无数花哨的概念的外壳和包装一层层剥去,说到底,互联网的最后其实就是两种东西,一个是内容浏览,一个是人的交往。

内容和人,这才是区分的标准。

以内容为主的,就是1.0,可以靠广告、或者内容收费赚钱;以人的交互为主的,就是2.0,可以靠游戏化增值服务、或者电子商务赚钱。

因此,web2.0的根本标准,应该是人的交往关系,现在被普遍称之为SNS,社会化关系网络。

博客未必是2.0,播客同样如此这样一来,很多困扰不已的问题都会豁然开朗。

比如,博客到底是什么?能不能赚钱?我认为,博客尽管是以用户自己生产内容为主,但不等于一定是2.0。

凡是以内容为主的博客,其实就是1.0的,这解释了为什么门户网站能将博客做到最大,因为门户更擅于做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4)—— RSS
3)无“垃圾”信息、便利的本地内容管理特性 RSS用户端阅读器软件的特点是完全由用户根据自身喜好以 “频道”的形式订阅值得信任的内容来源,如“新华网国际新 闻”、“中国汽车网市场行情”、“天极网IT产品资讯”等。 RSS阅读器软件完全屏蔽掉其他所有用户没有订阅的内容以及弹 出广告、垃圾邮件等令人困扰的噪音内容。此外,对下载到阅读 器软件本地的订阅RSS内容,用户可以进行离线阅读、存档保留、 搜索排序、相关分类等多种管理操作,使阅读器软件不仅是一个 “阅读”器,更是一个用户随身的“资料库”。
1.网络信息资源特点
1)信息数量增长迅速 2)信息质量良莠不齐 3)存在状态无序且不稳定 4)具有高度开放性 5)使用方便共享度高
2. 网络信息资源类型
从信息资源的内容角度划分
(1)新闻信息资源 (2)商业信息资源 (3)法律信息资源 (4)学术信息资源 (5)娱乐信息资源
从所采用的网络传输协议角度划分
“客”:一类人
3. 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1)——博客

“博客”一词是从英文单词Blog翻译而来。Blog是Weblog的简称, Weblog就是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 简称为“网志”。 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 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的。而作为Blog的内容,它可以是你纯 粹个人的想法和心得,包括你对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的个人看法,或者 你对一日三餐、服饰打扮的精心料理等,也可以是在基于某一主题的情 况下或是在某一共同领域内由一群人集体创作的内容。Blog是私人性和 公共性的有效结合,它绝不仅仅是纯粹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日常琐事的记 录,它所提供的内容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可以包容 整个互联网的,具有极高的共享精神和价值。
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建立在线社区; zh-te:線 上社群。这类服务往往是基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 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服务等。他们通常通过朋友,一传 十十传百地把网络展延开去,极其类似树叶的脉络,所以中国大陆上 的人们称类似的网站为脉络(人面)网站。 知名的包括Facebook、Myspace、Orkut、Twitter等等。人人网、开 心网等则在中国大陆较有名气。 社交服务网站的发展验证了“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即“人际关系脉络方面你必然可以通过不超出六位中 间人间接与世上任意先生女士相识”。个体的社交圈会不断地扩大和 重叠并在最终形成大的社交网络。在此类通过对“朋友的朋友是朋友” 原则的实现而得到发展的线上社交网络中
标签的好处:


Hale Waihona Puke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3)——标签
如何添加“好”的标签? ①Tag应该要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并且是大家经常采用的熟悉的词语。 ②用词尽量简单精炼,词语字数不要太长,两三个字的词语就可以了,尽 量是有意义的词汇,不要使用一些只作为装饰的符号,如{}等。 ③不要使用一些语义比较弱的词汇,如“我的家”,“图片”等。

计划本身也是一个wiki,这允许了大众的广泛参与,维基百科是 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协作计划。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 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

维基百科--注册--登录--查词条--进入 --编辑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6)—— SNS

维基百科 /wiki/ 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词典 / 维基资源 / 维基新闻 / 维基教科书 / 维基语录 / 自由的图书馆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4)—— RSS
2)信息发布的时效、低成本特性 RSS技术秉承“推”信息的概念,当新内容在服务器数据 库中出现时第一时间被“推”到用户端阅读器中,极大地提高 了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此外,服务器端内容的RSS包装在技术 实现上极为简单,而且是一次性的工作,使长期的信息发布边 际成本几乎降为零,完全是传统的电子邮件、卫星传输、互联 网浏览等发布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
Web2.0概念: 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 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 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 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 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 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 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4)—— RSS RSS利用 RSS的阅读工具(即RSS的阅读器)—— IE7.0以上浏览器 抓虾、鲜果 看天下、周博通 傲游 火狐狸浏览器等
傲游浏览器的RSS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5)—— 维基
维基(Wiki)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想(开放、参 与、整合)和网聚人力的模式。既是名词,指的是一些维基项目,又 是动词,指的是参与写作,贡献知识。 特点:任何人都可创建、改写、删除。 维基应用:
例:您写了一篇到北京旅游的文章,按照文章提到的内容,您可以给这篇文 章加上如下标签: 北京旅游,天安门,长城,故宫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4)—— RSS
RSS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是一种用于发布和获取网络内容 (例如头条新闻)的XML格式。使用RSS阅读器来阅读,你可以不用一个 个去开页面,也能够很快地知道关注网络内容更新了没有... RSS的特点: 1)来源多样的个性化“聚合”特性,省去了在各个网站之间的奔波 之苦! 因为RSS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内容包装定义格式,所以任何内容 源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发布信息,包括专业新闻站点、电子商务站 点、企业站点、甚至个人站点等。而在用户端,RSS阅读器软件的作 用就是按照用户的喜好,有选择性地将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来源“聚合” 到该软件的界面中,为用户提供多来源信息的“一站式” 服务。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

博客(Blog) 播客(Podcasting/Podcast ) 社会化标签(Tag) 内容聚合(RSS) 维基(Wiki) 网络社群(SNS)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
博客 播客

维客 晒客 印客 闪客 黑客/红客 威客 拍客 调客 „„
[校园SNS] D9街区 大学生网 占座网 5q校园网 chinay QQ校友 同学网 [购物SNS] 淘江湖 团购啦 购物圈 藏宝图-珠宝 [财经SNS] 股民开心家园 我的财金 新浪财经 盘内网 创 投圈 摇钱吧 [区域SNS] 绍兴聚网 岛内网-青岛 烟台SNS 2公里 同城 南京 厦门城市家园 吉安圈子 [休闲SNS] 周末网 朋友圈 非主流那圈网 37度网友 欢乐 网 玩拼客社交网 结绳记事 [文学SNS] 文内 一起写 新文网 [艺术SNS] 蜂巢 京内网-北京摄影 摄影人家园 动漫迷家 园 设计人 [企业SNS] 客户网 中移动 e家网 生意人脉圈-网盛 人脉 通-阿里巴巴 商博网-花生商 [健康SNS] 优医网 色内网 裤内网 卫哞网-卫生系统 新 护士网 中医家园
Web2.0及网络免费资源 检索利用
学习要点及要求
在现在的网络信息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是 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利用率最高的信息资源 之一。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是终身学习的需要, 也是个人信息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本章不仅仅介 绍网络信息资源及其利用,还对基于Web2.0的网 络学习与网络交流方面的内容做了介绍。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5)—— 维基
目前,维客技术主要的应用方式包括:基于同一主题的共享 协作式创作(例如新浪网等组织的“网同百家姓维客计 划”)、资源共建、学术课题的协作研究、传统会议拓展等。 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维客技术打破了网络上某些人垄断信息 发布、更新与维护工作的局面,进一步体现了信息自由共享 的思想。同时,它也为个人的信息与知识更新提供了一种方 便的途径。与博客相比,维客更强调多人协作。而对于新闻 传播来说,维客未来将产生的冲击,可能不亚于博客。
3.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3)——标签
标签【TAG】

类似写文章给的关键词,反映文章的特征。 添加标签的文章就会被直接链到网站相应标签的页面,这样浏览者在 访问相关标签时,就有可能访问到个人的文章,增加了文章被访问的 机会。 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到与使用了同样标签的文章,延伸文章的视野;可 以方便地查找到使用了同样标签的作者,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 将他们加为好友或友情博客,扩大朋友圈。 增加标签的方式完全由个人自主决定,不受任何的限制,不用受网站 系统分类和自己原有日志分类的限制,便于信息的整理、记忆和查找。

3. Web2.0环境下的网络信息资源(2)——播客
“播客”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初期借助一个叫 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 国内知名播客网站
土豆网 / QQvideo /home.htm Youtube 新浪播客 / Mofile TV / 优酷 / 56 / 6间房 / UUme / 偶偶 / 酷6 / 派派网(音频播客平台)
(1) WWW信息资源 (2) FTP信息资源(天网
/)
(3) Telnet信息资源 (运行 telnet ) (4) 用户服务组信息资源(netnew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