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实录(2)

合集下载

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各位老师好,今天我模拟上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7课《登鹳雀楼》。

好,上课!同学们好!一、导入: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你来吧,你背的是《游子吟》,不仅背的准,还加上动作,声情并茂,真像个小诗人,你真棒。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登鹳雀楼》3、请同学们看这幅图,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

它位于黄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

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

而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4、所以登鹳雀楼就是-----------对,就是走上、登上鹳雀楼。

二:解释题目中字:a、雀: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宝宝吗?好,你说,你观察的真仔细,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小字去勾加“隹”,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b、那“楼”这个字,谁能观察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你先说,你说的是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很好,你观察的很仔细。

你也说,你说的是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你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啊,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木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c、同学们,你看,标题中的斜线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吗?你说,你说的很对,斜线表示的作用是停顿,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鹳雀楼。

请你们跟老师这样来读读,好吗?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诗中还有很多的生字,请你把生字宝宝圈出来,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1、看,古诗中的生字宝宝在向你们招手了,我们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登鹤雀楼》教学实录

《登鹤雀楼》教学实录

《登鹤雀楼》教学实录《登鹤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作者写的是登鹤雀楼凭栏远眺时的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

全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鹤雀楼》教学实录,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登鹤雀楼》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

认识“黄、更、层、楼”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简单理解诗意。

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

指名拼读“鹳”。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

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

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

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自渎课文那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学生自渎课文)三、学习生字1.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

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2、(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和它们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就能和它们成为朋友。

3、小朋友读得好,但是想和生字宝宝成为朋友不仅要认识它们,还要会写。

下面,我们一起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

4、指导写字,注意笔顺。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

千:去掉一笔是“十”。

目:去掉一笔是“日”,再去掉一笔是“口”。

5.过渡:我们认识了生字朋友,它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指名读,男女生读)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下面跟着老师读一遍吧。

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二年级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引言:《登鹳雀楼》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希望对老师的备课有帮助。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模拟上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7课《登鹳雀楼》。

好,上课!同学们好!一、导入: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你来吧,你背的是《游子吟》,不仅背的准,还加上动作,声情并茂,真像个小诗人,你真棒。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板书:《登鹳雀楼》3、请同学们看这幅图,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

它位于黄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

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

而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4、所以登鹳雀楼就是-----------对,就是走上、登上鹳雀楼。

二:解释题目中字:a、雀: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生字宝宝吗?好,你说,你观察的真仔细,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小字去勾加“隹”,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b、那“楼”这个字,谁能观察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你先说,你说的是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很好,你观察的很仔细。

你也说,你说的是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你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啊,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木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c、同学们,你看,标题中的斜线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吗?你说,你说的很对,斜线表示的作用是停顿,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鹳雀楼。

请你们跟老师这样来读读,好吗?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诗中还有很多的生字,请你把生字宝宝圈出来,并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1、看,古诗中的生字宝宝在向你们招手了,我们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唐诗《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

唐诗《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

唐诗《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唐诗《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教材分析:人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

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

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

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

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

《登鹳雀楼》是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

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伟。

放眼宇宙之无限,寄哲理之深沉。

后两句语出自然,千古传颂,被人们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追求更高目标、争取更好成绩的激励语。

也成为许多有志之士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

全诗气势奔放、意境开阔,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意味。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感悟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诵读诗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教学难点: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座楼(出示课件),它叫鹳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板书,指名读)。

想知道它名字的来历吗?请看(出示课件)。

说到鹳雀楼,自然会使我们想到唐代的大诗人------王之涣,他的一首诗非常有名,那是他登上鹳雀楼,看到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水,想了很多很多写下的——《登鹳雀楼》(补充板书,并解题)指名读,齐读,读准“登”。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王之涣和他的这首诗吧。

(出示课件)生: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师:边读边想:诗人在楼上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师板书诗句、诗人)二、新课讲授(一)、学习生字师:老师把这首诗中的生字单列了出来,请你们自己来读一读,认一认。

(出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学生自由练读词语。

师:你会写这些字吗说说你的记字方法,能为生字找找朋友吗重点讲几个难写字“雀、楼、欲、依、更”。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片断(三篇)9页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片断(三篇)9页

《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 ( 一)课堂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老师在黑板上提前板书好古诗《登鹳雀楼》,诗句写在黑板的下方,学生可以够得着的地方。

)师:孩子们,这是今天王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一首古诗,请大家打开课本114面,请大家观察观察,除了这首古诗外,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生:一条黄色的河,那叫黄河。

生:一轮红红的太阳。

师:是红色的吗?再看看。

生:白色的,是夕阳,所以是白色的。

生:我还看到了远处的山。

生:我看到了帆船,船上有人。

师:观察真仔细。

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我看到了一座楼,第一层里有两个人。

师:你真棒。

你知道这座楼叫什么名字吗?生:鹳雀楼。

师:大家一起说说这座楼的名字吧。

生:鹳——雀——楼;师:知道鹳雀楼在哪儿吗?生:知道,在这些石头上面。

(众大笑)师:是啊,鹳雀楼是建造在黄河岸边的山上,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在山西省,与湖北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生急着举手)生:还有河南的岳阳楼。

师:(微笑着)孩子,你是河南人吗?生:不是啊。

师:那你可不能把湖南的岳阳楼搬到河南去。

(众笑)师:除了图画之外,你还发现了诗以外的文字吗?生:我发现了,在课本的角落里写了“作者王之涣”。

师:这个小朋友好细心啊。

你们发现了吗?这首诗的作者是——生:王——之——涣。

师:王之涣是唐朝的大诗人,写了不少著名的诗。

其中有一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登——鹳雀楼。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首古诗,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师:观察课后的生字表,把这些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再读几遍。

(学生拿出铅笔边圈生字,边反复读生字。

)师:我请圈得仔细,读的认真的小朋友到黑板上把这些生字圈出来。

(指名一学生上台用红色的粉笔将生字圈出来。

)师:我们一起大声读读这些生字吧。

(老师指着黑板上圈出的红色的生字,学生一起大声读生字。

)师:生字的字音读得真准确,古诗能读好吗?再自由练练。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试。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

一,引1、看图,介绍鹳雀楼师:孩子们,这是今天王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一首古诗,请大家观察观察屏幕的图片,除了这首古诗外,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生:一条黄色的河,那叫黄河。

生:一轮红红的太阳。

师:是红色的吗?再看看。

生:白色的,是夕阳,所以是白色的。

生:我还看到了远处的山。

生:我看到了帆船,船上有人。

师:观察真仔细。

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我看到了一座楼,第一层里有两个人。

师:你真棒。

你知道这座楼叫什么名字吗?生:鹳雀楼。

师:大家一起说说这座楼的名字吧。

生:鹳——雀——楼;师:是啊,鹳雀楼是建造在黄河岸边的山上,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在山西省,与湖北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生急着举手)2、介绍作者师:除了图画之外,你知道诗的作者是——生:王——之——涣。

师:王之涣是唐朝的大诗人,写了不少著名的诗。

其中有一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登——鹳雀楼。

3、板书课题。

4、出示目标5、读目标二、学习新课1、自学提示2、检查自学师:我们一起大声读读这些生字吧。

3、谁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学生字?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试。

4、幻灯片讲解登、鹳、依三个字5、砸金蛋、读词语6、字词学会的真快!古诗会读吗?(小手如林,老师指名三个小朋友读,字音读得很准确,但是节奏和感情把握不到位。

)7、合作读师:小朋友们读的真棒,愿意跟王老师合作读一读吗?生:愿意!师:我们一起读题目,然后王老师一行,你们一行,注意要合作愉快哦。

(生跃跃欲试,师生一起读课题:登——鹳雀楼)师:白日——依——山——尽,生:黄河——入——海——流。

师:欲穷——千里——目,生:更上——一层——楼。

(观众鼓掌)师:合作真愉快!想不想再来一遍?生(大声):想!师:白日——依——山——尽,(较之上一次,间隔更长,声断气连,节奏明显夸张)生:黄河——入——海——流。

(学生模仿老师节奏,开始摇头晃脑)师:欲穷——千里——目,生:更上——一层——楼。

8、师:很好玩吧。

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及评课

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及评课

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及评课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及评课一、谜语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猜谜。

出示猜谜:四四方方,有门有窗,出出进进,人往里藏。

师:根据谜语中的意思,猜个字,谁来猜一猜。

生:床、房……师:不对哦,你再来想想,提醒你们这个字跟木有关系。

生:楼师:对了,你太聪明了。

那这个楼去掉左面,右面是“娄”,我们来玩个生字开花娄加上竹字头是“篓”字;加上‘艹’是“蒌”;加上提手旁是“搂”(搂抱的搂);加上木字旁就是“楼”(楼房的楼,它还可以作为一个姓,知道我姓什么吗?我就姓楼,所以你们可以叫我—生:楼老师师:对的,你们真是聪明了。

可是这些字有表音有表声的字叫—形声字)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诗,学习前我们接着来猜字。

二、初读文本师:出示:日、山、目的甲骨文,让小朋友们猜猜生:日、山、目(师指导这是—象形字)师:这些汉字是祖先创造的,它们蕴藏很多的内容。

出示:雀字的甲骨文,来猜猜它是什么字?生:雀字师:是啊,答对了,雀指的是体型娇小的鸟儿。

这是一个会意字。

你们看看它下面是个锥子部,藏着锥子部的还有哪些字啊?生:准、谁、雁师:汉字好玩吗楼老师这有写好字的秘诀想知道吗生:想师:读字帖(tiè)认结构找主笔师:伸出手来,一起书写“雀”、“楼”,拿出课前发的书写纸描红一个。

楼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小姑娘(写字姿势端正)的图片,小朋友们比不比。

生:比(提醒写字的姿势)师:有一种鸟的名字也藏着锥子部,是什么知道吗?我来写写:鹳雀楼(板书)师:谁来读一读生1、生2、生3:鹳雀楼师:读的真好,带你们看看鹳雀。

出示图片,边看边说在山西省有一座楼,这种座楼常有鹳鸟出现,所以就叫它鹳雀楼。

师:请同学们读读诗,听清楚我的要求是:看清字形,准字音。

好开始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登鹳雀楼(指读3个人—齐读)去掉拼音,指名读,指导教读五古诗的时候停顿的方法是2、3停顿。

师:读诗不仅要停顿,还要读出抑扬顿挫,师示范朗读。

会读了吗(生齐读)师:三读古诗要读出画面,让我们赶紧走入古诗,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之涣登上鹳雀楼,他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鹳雀楼(师在黑板上画出鹳雀楼)师:除了这,还有吗还要在图上画些什么呢生:白云、山(师立马在黑板上画了山、白云)师:王之涣看到了这样的景色,所以他吟诵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登鹳雀楼》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登鹳雀楼》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

读题。

生读题。

师:相见时难别亦难。

再读。

生再读课题。

师:课文讲谁送谁?生:李白送孟浩然。

师: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浓浓的思念。

是一杯白白的酒,盛着浓浓的思念此时此刻,李白与孟浩然即将分离,此地此景,他们心情如何?打开课文,快速浏览,哪个词最能表达他们的心情?生:依依不舍。

师:哪个词?生:依依惜别。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学习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板书:依依惜别)师:依依惜别是什么意思?生:感情很深,不忍心分别。

师:是啊,感情很深。

师:把感情送进这个词,读这个词。

指名学生读。

五个。

师:走进课文,体会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

谁读第一小节。

指名读。

师:看大屏幕,齐读红色的字。

生读“藏”。

师:藏的是什么?生:埋在心里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既然是藏,愿意让对方知道吗?生:不愿意。

师:从哪个词知道?生:从有意不去触动知道了。

生:从触动知道了不愿意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情。

生:从一会儿知道了,他们故意做别的事。

师:也就是说他们不是在欣赏风景,只是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情。

一藏字包含了多少深厚的心意啊。

谁来读这段话。

指名读。

师:平日,李白与孟会在黄鹤楼干什么?生:李白和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作诗生:李白和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交谈,欣赏景色。

生:也许他们会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饮酒、吟诗、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

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份离别之情。

再指名读。

师:不忍别时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指名读:“孟夫子……满饮此杯吧。

”师:离别之言,情真意切。

自由读李白的话,你能读出哪些情感?师: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不要着急。

默读,用心触摸每个词字,你会有更多的体会,拿起在注意到的字词下面加点。

师:读尽人物的语言,读进人物的心里。

从李白的话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生:我从李白的话中知道了两种情感。

一是李白对孟的敬仰,从六个饮知道了。

师:是的。

从六个饮感受到了李白对孟的敬仰之情。

小学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小学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小学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小学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小学古诗《登鹳雀楼》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书写6个字,并且要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难点: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

生:(朗诵古诗)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

(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1、初读感知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

生:(自由读古诗)2、检查读的效果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1)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2)易读错字音:入、日。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及评析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及评析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及评析《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及评析《登鹳雀楼》教学实录是怎样的呢?要如何进行评析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一、导入新课(师依次课件出示:)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生l:日。

(师课件出示:日)生2:山。

(师课件出示:山)生3:目。

(师课件出示:目)师:小朋友,象形字是一幅图,也是一个字。

(师课件出示: )师:这个字,你们还认识吗?生:雀。

(师课件出示:雀)师:小朋友,“雀”字的部首是“隹”,表示“鸟”。

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也藏着这个部首呀?生:鹰、雕。

生:雁、难。

师:“雀”这个字中,撇是关键笔域。

(“雀”字的撇变红)师:“雀”字上面是个“小”,写的时候“先中间后两边”,中间一笔没有钩,因为汉字的笔画走势要向字的中间集中,有了钩,走势就向上了。

撇要写得长,托上罩下。

(边讲解边范写,生跟着书空。

) (师课件出示:鹳雀)师:(出示“鹳雀”图)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

师:来,跟老师读读这个词语。

生(齐读):鹳雀。

(师在“鹳雀”旁边出示“楼”字)师:跟老师再来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鹳雀楼。

师:(出示“鹳雀楼”图片)“鹳雀楼”在山西省永济市,这座楼有三层,前可望中条山,下可瞰黄河,因常有鹳雀停留,所以人们称这座楼为鹳雀楼。

(讲完后粘贴在黑板上)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座楼的名字吧。

生(齐读):鹳雀楼。

师:小朋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楼”字?生:“数”去掉反文旁,左边加个木字旁。

师:真棒!你采用了换一换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这是一个识记字形的好方法。

师:“楼”是个形声字,右半部分(课件将“娄”变红)也读“lou”,左半部分的木字旁告诉我们什么呀?生:那时候的房子是用木头建造的。

师:写“楼”字的时候右下方“女”字的横要长,托住上面的“米”,使整个字平稳。

(师范写,生跟着书空。

)(生在《习字册》上练习书写“雀”“楼”两字。

写完后,师打开投影进行点评。

)师:鹳雀楼本来不是很出名,后来因为有个诗人写了一首诗《登鹳雀楼》而名扬四海。

最新-《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优秀8篇)

最新-《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优秀8篇)

《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优秀8篇)《《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优秀8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谷建芬简介】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欲”“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简单理解诗意,并从朗读诗句中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最后两行诗句所蕴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这一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简笔画一、导入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学生都喜欢画画,今天老师也画一幅画送给大家好不好?(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高山、黄河、夕阳、鹳雀楼、诗人,每画一种,都让学生说出画的是什么。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鹳雀楼(齐读)相机简介鹳雀楼,引出诗人王之涣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

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大海。

他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那么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呢?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

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生(齐):登到最顶层!师(把诗人画到鹳雀楼顶层):我们来试试,哇!真的看到了!那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师:你太聪明了,和大诗人王之涣想的一样。

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把他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成了一首古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课件出示课文)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17课《登鹳雀楼》。

师: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登什么?生:登鹳雀楼师: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在“登”的后边做一停顿,让别人一听就知道,作者登上的这座楼叫鹳雀楼,再读课题:登/鹳雀楼师:你懂的可真多!题目中的“雀和楼”都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这两个字,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观察占格位置。

(引导学生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记生字)师:编歌谣“雀”:少写一笔,住多一横师:让我们一起把“雀”字送回到田字格中(师范写,生书空)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登鹳雀楼公开课教学实录(通用10篇)

《登鹳雀楼公开课教学实录(通用10篇)

《登鹳雀楼公开课教学实录《登鹳雀楼公开课教学实录(通用10篇)引言:古诗《登鹳雀楼》的学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让他们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诗中的意思,去体验诗中的情感,从而感受语言的美。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希望给在备课的老师一些参考。

《登鹳雀楼公开课教学实录篇1一、谜语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猜谜。

出示猜谜:四四方方,有门有窗,出出进进,人往里藏。

师:根据谜语中的意思,猜个字,谁来猜一猜。

生:床、房……师:不对哦,你再来想想,提醒你们这个字跟木有关系。

生:楼师:对了,你太聪明了。

那这个楼去掉左面,右面是“娄”,我们来玩个生字开花娄加上竹字头是“篓”字;加上‘艹’是“蒌”;加上提手旁是“搂”(搂抱的搂);加上木字旁就是“楼”(楼房的楼,它还可以作为一个姓,知道我姓什么吗?我就姓楼,所以你们可以叫我—生:楼老师师:对的,你们真是聪明了。

可是这些字有表音有表声的字叫—形声字)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诗,学习前我们接着来猜字。

二、初读文本师:出示:日、山、目的甲骨文,让小朋友们猜猜生:日、山、目(师指导这是—象形字)师:这些汉字是祖先创造的,它们蕴藏很多的内容。

出示:雀字的甲骨文,来猜猜它是什么字?生:雀字师:是啊,答对了,雀指的是体型娇小的鸟儿。

这是一个会意字。

你们看看它下面是个锥子部,藏着锥子部的还有哪些字啊?生:准、谁、雁师:汉字好玩吗?楼老师这有写好字的秘诀?想知道吗?生:想师:读字帖(tiè) 认结构找主笔师:伸出手来,一起书写“雀”、“楼”,拿出课前发的书写纸描红一个。

楼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小姑娘(写字姿势端正)的图片,小朋友们比不比。

生:比(提醒写字的姿势)师:有一种鸟的名字也藏着锥子部,是什么知道吗?我来写写:鹳雀楼(板书)师:谁来读一读生1、生2、生3:鹳雀楼师:读的真好,带你们看看鹳雀。

出示图片,边看边说在山西省有一座楼,这种座楼常有鹳鸟出现,所以就叫它鹳雀楼。

《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

《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

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1. 引言《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本文档记录了本人在课堂上就《登鹳雀楼》进行教学的实录,旨在分享教学经验和课堂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2. 课前准备在开始课堂教学前,我对《登鹳雀楼》的诗歌背景和作者进行了简要介绍,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描绘鹳雀楼的图片。

学生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

3. 课堂教学过程3.1 诗歌解读首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我对《登鹳雀楼》进行了逐句解读。

•白日依山尽:这句描述了白天的结束和夜晚的开始,山与天空融为一体,构成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黄河入海流:诗人通过描绘黄河入海的景象,强调了大自然壮丽的力量和宏伟的场面。

•欲穷千里目:这里表达了人们对于远方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千里目指的是视野广阔的远方。

•更上一层楼:这一句提醒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进步,超越自我。

3.2 诗歌鉴赏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从语言、意境和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

•语言:《登鹳雀楼》运用了平淡自然的语言,使人产生亲近感。

通过与黄河、鹳雀楼等大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意境: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营造了宏伟壮丽的意境。

同时,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与渴望,给人以豁达开阔的感觉。

•修辞: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排比的手法突出了大自然景色的壮丽。

3.3 诗歌背景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登鹳雀楼》,我向他们介绍了诗歌的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时期,文人墨客们在社会稳定和繁荣的环境下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以其深刻的诗歌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大自然景色和表达人们对未来的向往,突出了作者豁达、开阔的人生态度。

3.4 课堂互动与讨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及评析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及评析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及评析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领进语文之门,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设计理念。

为了落实这一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想、议、猜、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识字认字,并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体验传统文化的美感。

教学目标:1.学会读字音,辨结构,看字形悟字义,提高识字能力。

2.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诗意并会背诵。

3.掌握两种记忆方法——猜谜记字法和联想记字法。

学习重点:1.识记并理解生字,练写“楼”、“欲”。

2.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师:小朋友们,谭老师教给你们哪些记字法呢?对,象形记字法,会意记字法,游戏记字法,今天老师又教给你一种有趣的记字法,那就是猜谜记字法,请看大屏幕:(1)一横下面又一横;两人瓜分各一份全班答:“二”字。

(2)一个小儿关在房屋;年岁多大非三非五生:“四”字。

(3)双王并排坐,竖撇中间隔,一点来帮助,又成好同学。

生:“班”字。

(4)一个姑娘她姓王,腿脚长得大又长,头上扎着两朵花。

全班答:“美”字齐读:二(四)班美。

师:老师也感到二(4)班的确美,一是二(4)班的小朋友长得美,更重要的是我们二(4)班的小朋友热爱学习祖国语言,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得可美了,你看,韦茜月小朋友每天带领你们读书;莫强小朋友会用好方法记住字宝宝,如“歪”字,他说“不正”就是“歪”;黄江龙小朋友会带字宝宝到操场上做游戏……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幅画,我们要做有心人,学习汉字要注意观察字的外形特点和结构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字的读音和写法,并能准确地理解字义。

相信小朋友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得到更多美的享受。

(评:这一环节中,老师用猜字谜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又为下文运用字理教学作铺垫,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自然而然已接触到的字理知识。

)二(4)班除了这些美以外,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的教室怎么样?(美)老师知道有个地方也很美,想看看吗?好的,跟着老师来。

《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4篇)

《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4篇)

《登鹳雀楼》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4篇)《登鹳雀楼》课堂篇1课堂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老师在黑板上提前板书好古诗《登鹳雀楼》,诗句写在黑板的下方,学生可以够得着的地方。

)师:孩子们,这是今天王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一首古诗,请大家打开课本114面,请大家观察观察,除了这首古诗外,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生:一条黄色的河,那叫黄河。

生:一轮红红的太阳。

师:是红色的吗?再看看。

生:白色的,是夕阳,所以是白色的。

生:我还看到了远处的山。

生:我看到了帆船,船上有人。

师:观察真仔细。

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我看到了一座楼,第一层里有两个人。

师:你真棒。

你知道这座楼叫什么名字吗?生:鹳雀楼。

师:大家一起说说这座楼的名字吧。

生:鹳——雀——楼;师:知道鹳雀楼在哪儿吗?生:知道,在这些石头上面。

(众大笑)师:是啊,鹳雀楼是建造在黄河岸边的山上,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在山西省,与湖北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一生急着举手)生:还有河南的岳阳楼。

师:(微笑着)孩子,你是河南人吗?生:不是啊。

师:那你可不能把湖南的岳阳楼搬到河南去。

(众笑)师:除了图画之外,你还发现了诗以外的文字吗?生:我发现了,在课本的角落里写了“作者王之涣”。

师:这个小朋友好细心啊。

你们发现了吗?这首诗的作者是——生:王——之——涣。

师:王之涣是唐朝的大诗人,写了不少著名的诗。

其中有一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登——鹳雀楼。

师:现在请小朋友自由读读这首古诗,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师:观察课后的生字表,把这些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再读几遍。

(学生拿出铅笔边圈生字,边反复读生字。

)师:我请圈得仔细,读的认真的小朋友到黑板上把这些生字圈出来。

(指名一学生上台用红色的粉笔将生字圈出来。

)师:我们一起大声读读这些生字吧。

(老师指着黑板上圈出的红色的生字,学生一起大声读生字。

)师:生字的字音读得真准确,古诗能读好吗?再自由练练。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

登鹳雀楼(课堂实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子,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具准备:(生子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
2、自背、同桌互背、齐背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读生词
2、分析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1)、引导熟字记生字
人入日目衣依
(2)、看第二题笔顺,自学:欲、楼
3、指导书写
欲:第四笔是点,不是捺
雀、楼:注意这两个字的结构4、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登鹳雀楼》的教学实录

《登鹳雀楼》的教学实录

《登鹳雀楼》的教学实录关于《登鹳雀楼》的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座楼(出示课件),它叫鹳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板书,指名读)。

想知道它名字的来历吗?请看(出示课件)。

说到鹳雀楼,自然会使我们想到唐代的大诗人------王之涣,他的一首诗非常有名,那是他登上鹳雀楼,看到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水,想了很多很多写下的——《登鹳雀楼》(补充板书,并解题)指名读,齐读,读准“登”。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王之涣和他的这首诗吧。

(出示课件)生:学生自由练读古诗。

师:边读边想:诗人在楼上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师板书诗句、诗人)二、新课讲授(一)、学习生字师:老师把这首诗中的生字单列了出来,请你们自己来读一读,认一认。

(出示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生:学生自由练读词语。

师:你会写这些字吗?说说你的记字方法,能为生字找找朋友吗?重点讲几个难写字“雀、楼、欲、依、更”。

生:“楼”把“数学”的“数”换个偏旁就得到了,“雀”把“准确”的“准”两点水旁换成小字头等。

生:说了不少字的组词。

生:按笔顺描红一遍,注意“欲“和“楼”的笔顺。

(二)、精读诗句,悟意明理1、出示诗句,理解关键词。

(出示课件)学习第一、二行诗句师:自读一、二行诗句,根据后面词语的意思来理解诗句。

师:许多诗中都藏着画面,读这两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能把它背下来吗?生:我看到太阳了。

生:我看到那边有很多山。

师:闭上眼睛,听听诗人的'吟诵。

你们想读吗?试一试,能背一背吗?(给学生画好节奏,自读、指背、赛背)生:学生按画好的节奏自由练读练背。

师: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流入大海。

诗人短短的两句话,就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美丽的景色,可是遥远的山那边的景色是不是更吸引人,大海的波浪是不是更壮观,想看到更远更美的景色该怎么办?生:站得更高些吧。

生:再往上爬吧。

师:你能用书中的诗句回答吗?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分享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分享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分享《登鹳雀楼》教学实录分享教材简析:《登鹳雀楼》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第17课,作者王之涣,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法、学法:一、做必要的讲解和说明。

对作者和鹳雀楼教师做一些详细的说明,帮助学生来理解这首诗。

二、从指导读出停顿入手,教给学生“音断而意不断”的方法。

这样可以快速地读出诗的韵律美感。

三、学法随评语等途径渗透。

教给学生“利用手中资料或插图来帮助学习古诗”的方法。

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自读自悟,鼓励质疑。

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使学生从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和提高。

五、引导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规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突破难点。

结合学生实际来深层次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

伸出手,和我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板书。

(加拼音,小字头加“隹”字旁。

)谁来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指多名学生读)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

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

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3.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二、初读古诗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2)
《登鹳雀楼》教学实录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师: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屏幕上显示的课文中,红色的生字娃娃都在什么地方?它们分别长什么样子?
(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定位联想,运用定位联想识字法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记忆的时间,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然后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师生竞读等形式巩固记忆生字。

)
师:学习了生字,我们一起去登鹳雀楼怎么样?
生:好!
师:不过,“鹳雀楼”上的每一层都有“老虎”在把关,每只老虎背面都带有一个生字,如果全班同学都能读出来,就可以一层一层登上鹳雀楼。

谁想做打虎英雄请到讲台前面来。

(四)登高望远,想象说话
师(做远眺姿势):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站在鹳雀楼最顶层,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
生:我看到了远处有青青的小草,美丽的花儿,草地上还有一群可爱的小绵羊。

生:我看到了远处有清清的小河,河里还有一群小鱼在快乐地游泳。

生:我看到了远处有一座学校,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想象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 师:我们的祖国景色这样美好,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歌吧!
表演唱《我爱黄河,我爱祖国》
(五)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那么.除了这首古诗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古诗?我们进行一次男女背诗比赛。

(立刻有好多学生举手要求背诵)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背诵这一首古诗,而要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

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是展示本领的一个好机会,学生兴趣盎然,高潮又起。

) 生:《锄禾》……
生:《梅花》……
生:《回乡偶书》……
生:《易水送别》……
生:《毕业诗》—“今天是我最后—次站在这里……
众生渐齐:“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我是多么欢喜!再过几天我就要升人小学,做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
字多么神气!敬爱的老师,亲爱的阿姨.三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玩具扔满地……”
(学生群情激昂,背诵熟练而投入。

)
师:小朋友,你们背得太感人了,老师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告诉老师,这首诗是谁教你们的?
生(自豪地):幼儿园的老师!
师:幼儿园老师真伟大!你们很爱幼儿园的老师,把自己的感情放在诗里面了,所以才背得这么感人,是吗?
生(异口同声):是!
师:老师还有—个感受.那就是这首诗写得也很好!我们前面背的是古时候的诗人写的古诗,这一首就是现代人写的——
生:新诗!
师:请小朋友们说说,这位诗人为什么会写出这么好的诗?
生:因为他喜欢老师!
生:因为他读的书多!
生:因为他还会背很多古诗!
师:对!这位诗人不但喜欢老师,了解小朋友的心情,而且他曾经读过许多书,背过很多古诗,所以,现在他就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来。

有一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还有一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像我们这样聪明的小朋友如果会背很多唐诗,将来一定也会写出很多好诗,说不定也会成为一名大诗人呢!以后我们还会经常开展这样的背诗比
赛,看看谁背的古诗最多!
(学生跃跃欲试.信心十足地下课)
(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

背诗比赛仅仅是一个展示的过程,要想展示更多的古诗,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功夫必须下在课外,而小结时教师的拓展延伸必会在学生中掀起一股背诵古诗的热潮。

)
教学反思:
背诵《毕业诗》一幕是本节课上出现的一个最精彩的场面。

刚开始,我还没有听清学生们背的什么“古诗”,渐渐地,我从孩子们那饱含深情、依依不舍的表情中明白了:他们在背一首离开幼儿园时向幼儿园老师告别的《毕业诗》。

诗写得很感人,孩子们背得更投入,我听着,不禁眼睛湿润了:学生足足背了近五分钟,我为孩子们的记忆力折服,也为幼儿园老师下的一番功夫暗暗赞叹。

然而仔细深究,很显然,这是—首现代诗,与我前面提出的“背古诗’要求不符。

如何对学生们无意中出现的精彩一瞬进行合理评价.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背古诗?在欣赏学生背诗的同时,我在脑中想好了引语。

以赞美学生的背诗感人,来启发引导学生明白首先要投入感情,才能背好诗,写好诗。

然后.委婉地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新诗,要学生自己去探究:为什么诗人会写出这样好的诗?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论:主要是诗人脑中积累了大量的古诗,又对老师和幼儿园充满了感情。

感情和积累,这就是写作的技
巧。

然后,老师引用熟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来激发学生背诗兴趣,并以开展古诗竞背等活动,鼓励学生多背古诗,强化积累,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特点。

本节课使我认识到:巧妙的引导,正确的评价,不但使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超越、升华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