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表(最新)

合集下载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地层年代表(新)

地层年代表(新)
2 钱塘江阶(期)O 3
438
艾家山阶(期)O 1 3 达瑞威尔阶(期)O 2 大湾阶(期)O 2 道保湾阶(期)O 1 新厂阶(期)O 1 凤山阶(期)∈3 3
2 长山阶(期)∈3
中 生 界 (代) Mz
侏罗系 (纪)J
2
1
2
205
1
显 生 宇 (宙) PH
三 叠 系 (纪) T
亚智梁阶(期)T 1 3 待 建
中志留统(世)S2
安康阶(期)S 2 紫阳阶 南塔梁亚 阶(亚期) 马蹄湾亚 阶(亚期)
2 1
1
下(早)志留统 (世)S1
(期)S 1
3
大中坝阶(期)S 1
龙马溪阶(期)S 1 上(晚)奥陶统 (世)O3 中奥陶统(世)O2 下(早)奥陶统 (世)O1 顶(末)寒武统 (世)∈ 4 寒 武 系 (纪) ∈
下(早)泥盆统 (世)D1
待建
410
1 灯影峡阶(期)Z 2 1 2 3
500
250
上(晚)寒武统 (世)∈ 3
4 3
510 521 543 630 680
上(晚)二叠统 (世)P3 二 叠 系 (纪) P 古 生 界 (代) Pz
中寒武统(世)∈ 2 下(早)寒武统 (世)∈ 1 257 新 元 古 界 (代) Pt3 震旦系 (纪)Z 元 古 宇 (宙) PT 上(晚)震旦统 (世)Z2 下(早)震旦统 (世)Z1 上(晚)南华统 (世)Nh2 下(早)南华统 (世)Nh1 上(晚)青白口统 (世)Qb2 下(早)青白口统 (世)Qb1 上(晚)蓟县统 (世)Jx2 下(早)蓟县统 (世)Jx1 上(晚)长城统 (世)Ch2 下(早)长城统 (世)Ch1
3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世(统)T2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
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δ#-2#+2
ξ#+2#-4。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构造阶段 大阶 阶段 段 生物演化阶段 动物 人类 出现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植物 中国主要地质、生物现象
同位素年龄/Ma 时代间距 距今年龄 0.01 2.59 2.7 18 8.7 23.5 8.5 31 41 0.01 2.6 5.3 23.3 32 56.5 65 96 137
老 阿 尔 卑 斯 阶 段 印支 阶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海西 阶段
两 栖 动 物 繁 盛
←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造山运动强烈,火山岩活动矿产生成
裸 子 植 物 繁 盛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 生成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 发育
蕨 类 植 物 繁 盛 裸 蕨 植 物 繁 盛
地质年代表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宙 (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全新世Qh(Q4) 第四纪Q 更新世Qp(Q1、Q2、Q3) 上新世N2 中新世N1 渐新世E3 古近 纪E 始新世E2 古新世E1 白垩纪K 晚白垩世K2 早白垩世K1 晚侏罗世J3 中生代Mz 侏罗纪J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晚三叠世T3 三叠纪T 中三叠世T2 早三叠世T1 晚二叠世P3 显生宙 PH 晚 古 生 代 Pz2 二叠纪P 中二叠世P2 早二叠世P1 石炭纪C 晚石炭世C2 早石炭世C1 晚泥盆世D3 中泥盆世D2 泥盆纪D 早泥盆世D1 古生 代Pz 志留纪S 早 古 生 代 Pz1 末志留世S4 晚志留世S3 中志留世S2 早志留世S1 晚奥陶世O3 奥陶纪O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晚寒武世Ε3 寒武纪Ε 中寒武世Ε2 早寒武世Ε1 震旦纪Z 新元古代 Pt3 晚震旦世Z2 早震旦世Z1 晚南华世Nh2 早南华世Nh1 晚青白口世Qb2 早青白口世Qb1 晚蓟县世Jx2 早蓟县世Jx1 晚长城世Ch2 长城纪Ch 早长城世Ch1 古元古代 Pt1 新太古代 Ar3 中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始太古代 Ar0 滹沱纪Ht 200 10 13 30 87 50 120 100 100 200 200 200 52 28 24 22 14 9 7 20 18 25 34 18 16 68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2、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3、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4、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
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最新地质年代表

最新地质年代表

地球地质年代表是指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

宙为最大单位。

宙分为:1.隐生宙:生物化石稀少和不存在的寒武纪以前的地史年代。

2显生宙: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级动物以后至今的地势阶段。

隐生宙分为:1.太古代:起始于46亿年前,结束于24(25)亿年前。

2.元古代:起始于24(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

隐生宙结束——————————————————————显生宙分为:1.古生代:距今5.7亿年——2.5亿年。

2.中生代:距今2.5亿年——6500晚年。

3.新生代:距今6500晚年——今。

古生代分为:一、早古生代:1.寒武纪:距今5.7——5.1亿年。

2.奥陶纪:距今5.1——4.38亿年。

3.志留纪:距今4.38——4.1亿年。

二、晚古生代:1.泥盆纪:距今4.1——3.55亿年。

2.石炭纪:距今3.55——2.9亿年。

3.二叠纪:距今2.9——2.5亿年。

————————————中生代分为:1.三叠纪:距今2.5——2.05亿年。

2.侏罗纪:距今2.05——1.35亿年。

3.白垩纪:距今1.35亿年——6500万年。

————————————新生代分为:1.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160万年。

2.第四季:距今160万年——今。

在这个表上,最大的时间概念是宙,其次是代、纪、世、期。

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其中,寒武纪又可进一步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三个世,每个世还可以分成若干个期。

最新中国地质年代表

最新中国地质年代表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中国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第三纪、第四纪-----------------------------------------------------------------------------------------中生代新生代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构造阶段(及构造运动)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 人类出现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 Qp2早更新世 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 N2 5.00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 E3 37.5始新世 E2 50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喜玛拉雅构造阶段)-------------------------------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燕山构造阶段)三叠纪 T 250 蜥龙鱼龙出现老阿尔卑斯构造阶段(之印支构造阶段)-------------------------------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 单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海西)华力西构造阶段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加里动构造阶段-----------------------------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 Nh 800 晋宁运动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 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长城纪 Ch 1800古元古代吕梁运动滹沱纪Hl 2300 五台运动五台纪 Wt 2500 阜平运动-----------------------------太古代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 Ar2 3200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 Ar0 45ooAr 4600 地球形成---------------------------------------------------------------------------------------------------------------------- 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地质年代表列。

最新地质年代表

最新地质年代表

地球地质年‎代表是指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单‎位为:宙、代、纪、世。

宙为最大单‎位。

宙分为:1.隐生宙:生物化石稀‎少和不存在‎的寒武纪以‎前的地史年‎代。

2显生宙: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大量‎较高级动物‎以后至今的‎地势阶段。

隐生宙分为‎:1.太古代:起始于46‎亿年前,结束于24‎(25)亿年前。

2.元古代:起始于24‎(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

隐生宙结束‎——————————————————————显生宙分为‎:1.古生代:距今5.7亿年——2.5亿年。

2.中生代:距今2.5亿年——6500晚‎年。

3.新生代:距今650‎0晚年——今。

古生代分为‎:一、早古生代:1.寒武纪:距今5.7——5.1亿年。

2.奥陶纪:距今5.1——4.38亿年。

3.志留纪:距今4.38——4.1亿年。

二、晚古生代:1.泥盆纪:距今4.1——3.55亿年。

2.石炭纪:距今3.55——2.9亿年。

3.二叠纪:距今2.9——2.5亿年。

————————————中生代分为‎:1.三叠纪:距今2.5——2.05亿年。

2.侏罗纪:距今2.05——1.35亿年。

3.白垩纪:距今1.35亿年——6500万‎年。

————————————新生代分为‎:1.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160万年‎。

2.第四季:距今160‎万年——今。

在这个表上‎,最大的时间‎概念是宙,其次是代、纪、世、期。

如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六个‎纪,其中,寒武纪又可‎进一步分为‎早寒武世、中寒武世和‎晚寒武世三‎个世,每个世还可‎以分成若干‎个期。

地质年代表(最新)

地质年代表(最新)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同位素年龄(百万 构造阶段 年Ma) 时间间 大 阶段 距今年龄 距 阶 0.012 2.48(1.6 4) 5.3 联 合 古 36.5 陆 135(140) 解 体 23.3 208 喜 新 马 阿 拉段 尔 雅 卑 阶 斯 段 阶 ) 燕 (
泥盆纪(D)
中泥盆世(D2)
47
409
鱼类 繁盛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 盛,两栖类发育
晚志留世(S3) 志留纪(S) 中志留世(S2) 早志留世(S1) 30 439
联 合 古 陆 形 成
珊瑚礁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全新世 约2-3 更新世 上新世(N2) 中新世(N1) 渐新世(E3) 晚白垩世(K2) 晚侏罗世(J3)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晚三叠世(T3) 三叠纪(T) 中三叠世(T2) 早三叠世(T1) 二叠纪(P) 显 生 宙 ( P H ) 早泥盆世(D1) 古 生 代 ( P z ) 早 古 生 代 (Pz1) 晚奥陶世(O3) 奥陶纪(O)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晚寒武世(∈3) 寒武纪(∈) 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 震旦纪(Z/Sn) 元 古 宙 ( P T ) 古元古代 (Pt1) 新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700 500 2500 3000 2800 800 3800 4600 太 古 宙 冥古宙 (HD) 太 古 代 新元 古代 (Pt3) 元 古 代 中元古代 (Pt2) 230 800 裸露动 物繁盛 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 期海侵加广 真 核 生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 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物 出 (绿 藻) 60 570(600) 71 510 加 里 东 阶 段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 物繁盛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 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 升起 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 发展 青白口纪 蓟县纪 长城纪 200 400 400 1000 1400 1800 地 台 形 成 普宁 阶段 吕梁 阶段 原 核 生 出 生命现象开 始出现 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 形成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 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 侵入 陆核形成

最新地质年代表

最新地质年代表

寒 武 纪
新 元 古 代
元 古 宙
中 元 古 代 古 元
古 代
造山纪 2050 层侵纪 2300 成铁纪 2500 新太古代 2800 中太古代 3200 古太古代 3600 始太古代 4000 冥古宙(非正式的) ~4600
太 古 宙
白 垩 纪
显 生 宙
中 生 代
侏 罗 纪
161.2±4.0 中侏罗世
228.7 中三叠世 245.9 早三叠世 251.0±0.4 乐平世
二 叠 纪 古 生 代
宾夕 法尼 亚亚 纪
260.4±0.7 瓜德鲁普世 270.6±0.7 乌拉尔世 299.0±0.8 晚宾夕法尼亚世 307.2±1.0 中宾夕法尼亚世 311.7±1.7 早宾夕法尼亚世 318.1±1.8
石 炭

密西 西比 亚纪
晚密西西比世 328.3±1.8 中密西西比世 345.3±2.1 早密西西比世 359.2±2.5 晚泥盆世
泥 盆 纪
385.3±2.6 中泥盆世 397.5±2.7 早泥盆世 416.0±2.8 普利多利世 418.7±2.7 拉德洛世 422.9±2.5 文洛克世 428.2±2.3 兰多弗里世 443.7±1.5 晚奥陶世
国际地层年代表
相对年代 宙 代 纪 世 全新世 0.0117 更新世 2.588 上新世 5.332 中新世 23.3 渐新世 距今年龄 (Ma)
地质事件及代 表性地壳运动
第 四 纪
新 生 代
新 近 纪
古 近 纪
33.9±0.1 始新世 55.8±0.2 古新世 65.5±0.3 晚白垩世 99.6±0.9 早白垩世 145.5±4.0 晚侏罗世
志 留 纪

地球地质年代表(全)

地球地质年代表(全)

14.Bramertonian
Interglacial 间冰期155-
130
南极洲开始被冰雪覆盖,北冰洋的冰层形成。上新世末南极 洲已经终年被冰雪覆盖。
2300-553万年
气候温暖。现代无脊椎动物比上新世少18%。喜马拉雅山脉隆 起的主要时期。
3400-2300万年
哺乳动物种类增加并不明显,草原在全球的扩张,热带阔叶 林则萎缩至赤道一带。
32-28亿年
原核生物(主要是指细菌、古菌、蓝绿藻)进一步发展,为 生物向着下一步的发展、进化、打着坚实的基础。
36-32亿年 生物进化方面出现了最早的植物——蓝绿藻。
38-36亿年
原核生物—细菌与古菌进一步进化,为生物的下一步进化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无脊椎动物繁多,脊椎动物只有原始的无颌类。陆生植物的 出现则是志留纪生物革新的一个重要标志。
安第-撒哈拉冰期
古 生
奥陶纪
4.85-4.43亿年
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在奥陶纪与志留纪之间隔着一起大规 模物种大灭绝——伽马射线暴,60%的物种灭绝,

寒武纪
5.42-4.85亿年
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们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生命 大爆发的代表的三叶虫。
二叠纪
2.99-2.5亿年
地壳运动比较活跃,陆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的缩 小,二叠纪末发生了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90%至95%的海 洋生物灭绝。
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当时气候

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

石炭纪 3.55-2.95亿年 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据统计,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
寒 武
延展纪

地质年代表最新版

地质年代表最新版
繁盛
石炭纪(C)
Carboniferous
晚石炭世(C3)
72
362(355)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
中石炭世(C2)
早石炭世(C1)
泥盆纪(D)
Devonian
晚泥盆世(D3)
47
409
鱼类
繁盛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
中泥盆世(D2)
裸蕨
植物
繁盛
早泥盆世(D1)
晚白垩世(K2)
70
135(140)
(老阿尔卑斯阶段)
燕山阶段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早白垩世(K1)






侏罗纪(J)
Jurassic
晚侏罗世(J3)
73
208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三叠纪(T)
Triassic
晚三叠世(T3)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大阶段
阶段
动物
植物
Phanerozoic
显生宙(PH)



(Kz)
Cenozoic
第四纪
(Q)
Quaternary
青白口纪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宙(宇) 代(界)纪(系)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全新世(统)Qh第四纪(系)Q 更新世(统)Qp 1.64人类出现上新世(统)N2新近纪(系)N中新世(统)N123.3近代哺乳动物出现渐新世(统)E3始新世(统)E2新生代(界)Kz古近纪(系)E古新世(统)E165晚(上)白恶世(统)K2 白恶纪(系)K早(下)白恶世(统)K1 135被子植物出现晚(上)侏罗世(统)J3中(中)侏罗世(统)J2 侏罗纪(系)J早(下)侏罗世(统)J1 208鸟类、哺乳动物出现晚(上)三叠世(统)T3中(中)三叠世(统)T2 中生代(界)Mz三叠纪(系)T早(下)三叠世(统)T1250 晚(上)二叠世(统)P2 二叠纪(系)P早(下)二叠世(统)P1 290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早(上)石炭世(统)C2 石炭纪(系)C晚(下)石炭世(统)C1 362 晚(上)泥盆世(统)D3中(中)泥盆世(统)D2 显 生 宙 (宇)PH古生代(界)Pz晚古生代(界)Pz2泥盆纪(系)D早(下)泥盆世(统)D1409节蕨植物、鱼类出现晚(上)志留世(统)S3中(中)志留世(统)S2 志留纪(系)S早(下)志留世(统)S1 439裸蕨植物出现晚(上)奥陶世(统)O3中(中)奥陶世(统)O2 奥陶纪(系)O早(下)奥陶世(统)O1 510无颌类出现晚(上)寒武世(统)中(中)寒武世(统) 早古生代(界)Pz1寒武纪(系)早(下)寒武世(统)570硬壳动物出现震旦纪(系)Z800 裸露动物出现新元古代(界)Pt3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元 古 宙(宇) PT古元古代(界)Pt12500太古宙(宇) AR3850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冥古宙(宇) HD。

地质年代表及口决

地质年代表及口决

地质年代表(Geological Time Scale)
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地质年表口诀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古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
青白口纪
200
1000




普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中元古代(Pt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
400
1800
(绿藻)
古元古代(Pt1)
700
2500
吕梁
阶段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
Archaean
太古宙(AR)
Archaeozoic
太古代(Ar)
新太古代(Ar2)
2.82
5.3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
中新世(N1)
Miocene
18
23.3
古近纪
(E)
渐新世(E3)
Oligocene
13.2
36.5
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2)
Eocene
16.5
53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
古新世(E1)
Palaeocene
12
65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

早侏罗世(J1)
三叠纪(T)
Triassic
晚三叠世(T3)
42
250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
中三叠世(T2)






印支|海西阶段
印支阶段
早三叠世(T1)
Palaeozoic
古生代(Pz)




(Pz2)
二叠纪(P)
Permian
晚二叠世(P2)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最全版本)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宙(宇)代(界)纪(系)世(统)时间间距距今年龄 大阶段阶段动物植物Phanerozoic显生宙 (PH)新 生 代 (Kz) Cenozoic第 四 纪 (Q) Quaternary全新世(Q 4/Q h )Holocene约2-30.012联合 古 陆 解 体(新阿尔卑斯阶段)喜马拉雅阶段人 类 出 现无 脊 椎 动物继 续 演 化 发 展被 子植 物 繁 盛更新世(Q 1Q 2Q 3/Q p ) Pleistocene 2.48(1.64)冰川广布,黄土生成第三纪 (R) Tertiary晚第三纪(N) 上新世(N 2Pliocene 2.82 5.3哺 乳 动 物 繁 盛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中新世(N 1Miocene1823.3早 第 三 纪 (E)渐新世(E 3Oligocene13.2 36.5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 2Eocene16.553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古新世(E 1p alaeocene1265(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中 生 代 (Mz)Mesozoic白垩纪(K) Cretaceous晚白垩世(K 2) 70135(140)(老阿尔卑斯阶段)燕 山阶 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 早白垩世(K 1) 裸 子 植 物 繁 盛侏罗纪(J) Jurassic晚侏罗世(J 3)73208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中侏罗世(J 2) 早侏罗世(J 1) 三叠纪(T) Triassic晚三叠世(T 3)42250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中三叠世(T 2) 联 合 古 陆形 成印支|海西阶段印支阶段早三叠世(T 1)Palaeozoic古生 代 (Pz) 晚 古 生 代 (Pz 2)二叠纪(P) Permian晚二叠世(P 2) 40290海 西 阶 段两栖动物 繁盛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早二叠世(P 1) 蕨类 植物 繁盛石炭纪(C) Carboniferous晚石炭世(C 3) 72362(355)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中石炭世(C 2) 早石炭世(C 1) 泥盆纪(D) Devonian晚泥盆世(D 3) 47409鱼类 繁盛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中泥盆世(D 2) 裸蕨 植物 繁盛早泥盆世(D 1) 早 古 生 代 (Pz 1)志留纪(S) Silurian晚志留世(S 3)30439加里 东 阶 段海生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中志留世(S 2) 藻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早志留世(S 1) 奥陶纪(O) Ordovician晚奥陶世(O 3) 7151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中奥陶世(O 2) 早奥陶世(O 1) 寒武纪(∈) Cambrian 晚寒武世(∈3) 60570(600)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Precambrian 元古宙 (PT)Proterozoic元古代 (Pt)新元 古代(Pt 3) 震旦纪(Z/Sn)Sinian 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青白口纪 200 1000地 台 形成晋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中元古代(Pt 2) 蓟县纪 400 1400 长城纪400 1800(绿藻)古元古代(Pt 1)7002500 吕梁 阶段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Archaean太古宙 (AR)Archaeozoic太古代 (Ar)新太古代(Ar 2) 5003000原核生出现2800 陆核形成古太古代(Ar 1)80038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冥古宙(HD)4600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地史单位表国际性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地层地质(年代)时代单位—时间岩石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群 Group 组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纪 Period统Series上 Upper世Epoch晚 Late 中Middle 中 Middle 下Lower早 Early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时Chron地质年表口诀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二叠纪(P) Permian 早二叠世(P1)
40 290 印 支 海 西 阶 段 两栖 动物 繁盛
世界冰川广布, 新南最大海侵, 造山作用强烈
晚 古 生 代 (Pz2) P a l a e o z o i c
石炭纪© Carboniferous
晚石炭世(C3) 中石炭世(C2) 早石炭世(C1) 晚泥盆世(D3) 72 362(355)
英国地质学 家拉普华兹
1969
赛德维克
1936
美籍人葛利 普
1922
美国人洛冈
1863
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
布朗维尔
1829
阿尔别尔
1834
莫企孙
1841
康尼比尔和 费利普斯
1822
莫氏和赛德 维克
1839
在德文郡(Devonshire)将一套海成岩石层 按地名进行了命名 地名进行了命名,中文翻译为“泥盆” 地名进行了命名
莫企孙
1835
莫企孙也是在英国西部一带进行研究,名称 的意思来源于另一个威尔士古代当地民族的 威尔士古代当地民族的 名称 英国地质学家拉普华兹在英国西部的威尔士 一带发现一个地层,这个与较早发现的志留 纪与寒武纪相比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 入上述两个层之间,显然是属于一个不同的 有代表性的时期,因此他根据一个古代在此 居住过的民族名将这个时期称为奥陶纪 民族名将这个时期称为奥陶纪 1936年赛德维克在英国西部的威尔士一带进 行研究,在罗马人统治的时代,北威尔士山 曾称寒武山 寒武山,因此赛德维克便将这个个时期 寒武山 称为寒武纪。 葛氏当时活动在浙、皖一带,他按照古代印 度人称呼中国为日出之地而取了这个名称。 起于18或19亿年前,止于5.7亿年前。
地热低平,海水 广布,无脊椎动 物极繁,末期华 北升起
硬壳动物 繁盛
浅海广布,生物 开始大量发展
P r e c a m b r i a n
元 古 宙 ( P T )
P r o t e r o z o i c
元 古 代 ( P t )
新元 古代 (Pt3)
震旦纪(Z/Sn) Sinian
230 800
地质年代歌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地质时代命 名者
命名时间
命名来由
德努阿耶
1829
在研究法国某些地区的地质时按魏尔纳的分 层方案从第三纪中又划分出来了第四纪,这 样,新生代便由这两个纪所组成。从前的第 一纪则由纪升代含六个纪,同样第二纪也升 代含三个纪。
德哈罗乌
1822
德哈罗乌发现英吉利海峡两岸悬崖上露出含 有大量钙质的白色沉积物,这恰恰是当时用 来制作粉笔的白垩土,便以此命名为白垩纪 在德国和瑞士的与瑞士交界处有一座侏罗 侏罗 山,1829年前后布朗维尔在这里研究发现该 处有非常明显的地层特征,因此以山命名 命名于德国西南部,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 三套截然不同的 地层,因此得名 地层 二叠纪这个名称是我国科学家按形象而翻译 的,最初命名时是在1841年,由莫企孙根据 当地所处彼尔姆州(俄乌拉尔山乌法高原) 将其命名为彼尔姆纪。后来在德国发现这个 时期的地层明显为上是白云质灰岩下是红色 岩层,这也是我国后来翻译成二叠纪的根据 。 在研究英国地质时,发现了一套稳定的含煤 炭地层,这是在一个非常壮观的造煤时期形 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 因煤炭而得名
18 13.2 16.5 12
23.3 36.5 53 65
联 合 古 陆
子 植 物 繁 盛
西部造山运动, 东部低平,湖泊 广布
哺乳类分化 蔬果繁盛,哺乳 类急速发展
P 显 h a 生 n e 宙 r o z P o H i c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 名)
白垩纪(K) Cretaceous 侏罗纪(J) Jurassic
裸露动物 繁盛
地形不平,冰川 广布,晚期海侵 加广 真核生物 出现 (绿藻)
青白口纪 中元古代 (Pt2) 古元古代 (Pt1) 蓟县纪 长城纪
200 400 400 700
1000 1400 1800 2500 地台 形成 普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 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形成 A r c h a e a n 太 古 宙 ( A R ) A r c h i a c e o z o 太 古 代 ( A r 古太古代 (Ar1) ) 800 吕梁 阶段
新太古代 (Ar2)ຫໍສະໝຸດ 500 3000 2800
早期基性喷发, 继以造山作用, 原核生出现 变质强烈,花岗 岩侵入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3800 4600 陆核形成 地壳局部变动, 大陆开始形成
冥古宙(HD)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时间(年代) 地质(年代) 时间(年代)地层单 地质(年代)时代单 岩石地层单 位 位 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界 Erathem 代 Era 群 Group 系 System 纪 Period 上 Upper 晚 Late 组Formation 统Series 中Middle 世Epoch 中 Middle 下Lower 早 Early 段 Member 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 时Chron 层 Bed
70 135(140) 73 208 42 250 山 阶 段 段 )

斯 阶 印支 阶段
三叠纪(T) Triassic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爬行 续 动物 演 繁盛 化 发 展
(我国尚无古新 世地层发现) 造山作用强烈, 火成岩活动矿产 生成 恐龙极盛,中国 南山俱成,大陆 煤田生成 裸子 植物 繁盛 中国南部最后一 次海侵,恐龙哺 乳 类发育
中志留世(S2) 早志留世(S1)
30 439
珊瑚礁发育,气 候局部干燥,造 山运动强烈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藻类 及 菌类 繁盛
) 早 古 生 代 (Pz1)
晚奥陶世(O3) 奥陶纪(O) Ordovician 中奥陶世(O2) 早奥陶世(O1) 晚寒武世(∈3) 寒武纪(∈) Cambrian 中寒武世(∈2) 早寒武世(∈1) 60 570(600) 71 510 加 里 东 阶 段
第 四 纪 (Q) Quaternary
0.012
类 出 现 (
2.48(1.64) 新
冰川广布,黄土 生成
新 生 ( z) Cenozoic (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 名)
T e r t i a r y
第 三 纪 ®
晚 第 三 纪 (N)
上新世(N2) Pliocene
2.82 5.3 斯 阶 阶 段 段 ) 哺 乳 动 动 繁 盛
早 第 三 纪 (E)
中新世(N1) Miocene 渐新世(E3) Oligocene 始新世(E2) Eocene 古新世(E1) Palaeocene 晚白垩世(K2) 早白垩世(K1) 晚侏罗世(J3) 中侏罗世(J2) 早侏罗世(J1) 晚三叠世(T3) 中三叠世(T2) 早三叠世(T1) 晚二叠世(P2)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地层 宙(宇) 代(界) 及 代 纪( ) 世(统) 全新世(Q4/Qh) Holocene 更新世 (Q1Q2Q3/Qp) Pleistocene 2-3 年龄( 年龄( 时间间距 年Ma) 年Ma) Ma 距今年龄 构造阶段 大阶段 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动物 植物 中国主要 地质、 地质、生物现象
海 西 阶 段
蕨类 植物 繁盛
气候温热,煤田 生成,爬行类昆 虫发生,地形低 平,珊瑚礁发育
古 生 代 ( P z
泥盆纪(D) Devonian
中泥盆世(D2) 早泥盆世(D1) 晚志留世(S3)
47 409 联 合 古 陆 形 成
鱼类 繁盛
裸蕨 植物 繁盛
森林发育,腕足 类鱼类极盛,两 栖类发育
志留纪(S) Siluri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