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沉睡的宝船 南海一号 华光礁一号
南海沉船遭大肆盗掘盗宝者为哄价砸60万件珍宝
南海沉船遭大肆盗掘盗宝者为哄价砸60万件珍宝在采访“南澳一号”水下考古中,记者了解到,仅在我国南海海域,就藏着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以宋元船居多。
这些船上载有中国丝绸、陶瓷、珍宝等,其价值难以估量。
然而,多年来,国内外的盗宝人把目光盯在了这些海底文物上。
沉船遭盗宝者大肆盗掘一直以来,海底沉船都是神秘的宝藏。
在中国古代,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前往印度洋沿岸和中东地区;或向东航行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上贸易、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
在上千年的时间里,在这条丝绸之路上沉没的船只难以计数。
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海下考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仅在我国南海海域,就藏着2000至3000艘古船,其中以宋元船居多。
“南澳一号”与近年来考古发掘的“碗礁一号”沉船遗址、“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和打捞起的“南海Ⅰ号”都是这条丝路上散落的珍珠。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沉船遗址有很多被国内或国际上的盗宝分子盯上,遭到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破坏。
资料显示,1996年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被当地渔民发现后,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来自境内外的许多不法分子,以水下爆破、手工挖掘等手段,在附近海域大肆非法打捞西沙水下文物。
同样,福建的“碗礁一号”不但曾遭盗掘,附近海域的其它沉船也遭到盗掘。
对于古代沉船被盗掘,“南澳一号”水下考古队领队崔建告诉本报记者,文物执法主体是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但在实践中文物部门缺乏海上执法能力,没有必备的船只和设备,只能联合边防、海军、渔政等海上力量。
面对汹涌浩瀚的大海,海上文物考古和文物执法,比陆地上更为困难。
中国水下考古是被“逼”出来的在中国水下考古界常说着一句辛酸的话:“中国水下考古能有今天,是哈彻‘逼’出来的。
”直至20世纪80年代,水下考古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
然而国际盗宝人的一次盗宝行为,却震惊了中国文物界,催生了国家级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迈克·哈彻,头上罩着“英国头号寻宝家”、“最出色的海洋探险家”等光环,然而在国际海洋考古学界,他的名字已经等同于“灾难”。
浅析“南海I号”等四处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浅析“南海I号”等四处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赵峰【摘 要】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南海I号”沉船的整体打捞、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的建立、“南澳I号”沉船遗址与“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的保护发掘更是其中四颗璀璨的明珠。
本文通过对该四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找出其各自所采用的不同的保护模式及其原因。
【关键词】 “南海I号” 白鹤梁题刻 “南澳I号” “华光礁I号”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我国拥有漫长海岸线和广阔海域,内陆原址保护应作为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首河流湖泊众多,蕴藏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选方案,因为历史事件的遗址具有真实性。
产。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在“走出去,发掘虽然可以使遗产更易于理解,但它或多请进来”的策略背景下,当时国际上最新的或少损害了遗址的真实性,而真实性是人们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被引进中国,在体验、享受、认同或纪念一个地方时最重2用于培训水下遗产保护人员和指导具体的保要的特征。
护工作。
中国逐渐建立起数支水下考古和遗发掘工作除了损害遗址的真实性外,由产保护的专业队伍,目前已具备独立进行水于水下文化遗产保存环境的特殊性,发掘提下文化遗产调查、勘探、登录和保护的基本取后的文物将脱离原来的保存环境,从海水1能力。
沿海省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有到陆地、从低温到高温、从低氧到富氧保存代表性的成果,内陆水域也有白鹤梁水下遗环境的改变,稍微处理不当其保存性状受就址、均州古城水下遗址和江口沉银遗址等。
会受到破坏。
作为我国水下文化遗产原址保护工作最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我国水下文化遗具代表性的白鹤梁题刻水下遗址位于重庆市产保护事业可谓遍地开花结果。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涪陵区城北长江之中,白鹤梁是一条砂岩天强管理”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然石梁,历史时期人们于江水特枯年份在石水下文化遗产保护还要根据遗产自身特点与梁上标石鱼、刻文字,以标识枯水水位,记外部环境条件,灵活地采取原址保护、抢救录了唐广德元年(763年)至1963年1200年间性保护发掘等不同的保护模式。
中考题原创:古沉船考古 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 明代古沉船“南澳Ⅰ号”出水文物亮相
【中考题原创】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背景资料】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远洋贸易商船,距今有800多年,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一直封存在巨大的沉井中。
本次试挖掘主要是为了采集文物样本和收集“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后的基本情况。
其考古发掘将为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方面研究提供了实物标本,舱内丰富文物的呈现将有利于解开“海上丝绸之路”。
再次灌水,“南海一号”将继续沉睡,等待下一次的发掘,未来“南海一号”有望成为水上考古研究学科基地。
【中考题原创】1.南宋古船“南海一号”进入“水晶宫”,历时7个多月的“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
“南海一号”现已出水数千件完整精美的瓷器,都来自四大名窑瓷。
则瓷器的材料类别应属于()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2.“南海一号”出水了数以万计文物,其中制作原料不是用化学方法制备的是()A.烧制瓷器B.鎏金腰带C.木制古船D.铁制锅具3.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进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整体安置在“水晶宫”进行考古保护,2009年9月26日首次展露真容,采集文物样本和收集整体打捞后的基本信息。
其据保守估计,其上载有6万至8万件文物,在已发掘出的文物中发现了大量瓷器、宋代铜钱、铁锅、梳篦等物品。
⑴“水晶宫”舱体内充满海水,每月置换一次,其中水质、温度以及其他环境与古船出水前相似。
为了保护水晶宫建筑能够百年防腐,你认为选择建筑材料应当具有的特性有。
⑵被发掘出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这是因为铜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根据铜绿的组成判断,若要除去铜钱表面的铜绿,可选用的试剂为(填化学式)。
⑶打捞出水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
南海一号的文物故事
南海一号的文物故事
南海一号是一艘明代的沉船,它在广东省珠江口附近被发现。
这座沉船从明代末年开始航行,其最后一次航行是在公元1557年。
南海一号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将明朝政府的贡品、外交信件和商业物资运送到海外。
此外,这艘沉船也是明朝与其他国家进行海外贸易的重要工具。
经过几个世纪的守护,南海一号的沉船在2007年被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沉船上的发现令人惊叹,其中包括了众多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青铜器和玉器等珍贵的文物。
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明代时期的商业和文化交流,也让人们对当时的海外贸易有了更深的了解。
南海一号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瓷器。
在沉船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青花瓷器、窑变釉瓷器和三彩瓷器。
这些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华丽的图案和丰富的色彩而闻名,表现了明代瓷器工艺的巅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海一号中的一把青花钧窑花卉纹盖罐成为了世界上首次确认的明代钧窑瓷器。
此外,南海一号还发现了许多银块和金饰。
这些贵重的金属文物证明了明代的贸易网络连接着现在的中国与海外。
这些金银器中的一件特别的文物是一枚银质徽章,上面雕刻着“天前明德”四个字。
这一发现让考古学家们对当时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南海一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了解明代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通过对这些文物的研究与保护,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海一号的文物故事展示了中国的历史之美,也让我们对于未来的文化保护抱有更大的期望。
三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下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教学设计青岛永平路小学李菲菲宋健1、星罗棋布的海岛教学目标:1、知道海岛的形成及分类2、了解着名的中国海岛和世界海岛的名称3、欣赏美丽的海岛,提高海岛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出示课件)这是一个海岛,美丽的海岛每年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游览旅游,那么你知道美丽的海岛是怎样形成的吗?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星罗棋布的海岛。
二、海岛的成因及分类师:“星罗棋布”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师:谁来把书上关于海岛的形成相关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点读)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快速说出“夏威夷群岛”属于哪类海岛?“大堡礁”属于哪类海岛?“崇明岛”属于哪类海岛?师:关于海岛。
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将查阅到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三、中国海岛知多少师:同学们对于海岛的知识了解的可真多呀!中国也是个岛屿众多的国家,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达6500多个,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中国的美丽的海盗的图片。
(出示蛇岛、舟山群岛、涠洲岛、台湾岛的图片)师:还有谁查到了关于中国的海岛的资料来跟大家说说。
四、世界海岛集锦师:地球表面70%以上被海洋覆盖。
浩渺眼波之上,海岛形态各异、星罗棋布、总数达5万个以上,总面积为990多万平方千米。
下面就我们来欣赏世界文明的旅游胜地海岛的图片。
(出示“巴厘岛”“复活节岛”“马提尼克岛”“瑙鲁岛”等图片)五、课后拓展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你所学到的知识来制作一张海岛明信片吧!2、海湾和海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海峡和海湾。
2.通过各种体验和交流活动,了解和认识海峡和海湾的特点及作用。
3.知道我国及世界主要的海峡和海湾的地理位置及其主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出示我国沿海海域的地图,标注出三大海峡和主要海湾的名称)请同学们找一找,谁知道我国的海峡和主要海湾的地理位置及其名称?学生自主发言。
“南海一号沉船宝藏之谜
“南海一号沉船宝藏之谜2022年12月18日中午,离广东省阳江东平镇18海里的一块南海海域集中了两艘可能是中国迄今价值最高的船——一艘在海上,造价近7亿元的超大起重船“华天龙”;一艘在海底,无法用金钱来简单衡量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
这次考古被海内外专家称为“史上最贵打捞”。
这天凌晨,海上巨无霸“华天龙”完成现场布锚,这标志着打捞最关键一环——起吊出水已正式揭开序幕,预计周末将打捞出水。
吴建成是“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工程的总指挥,即将见证“南海一号”沉睡八百年后的重生。
离“南海一号”打捞现场相去10海里,就能看到“华天龙”高高的吊塔塔尖,这证明了中国的海洋实力已经不能让人再漠视了。
二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实力打捞这样一艘文物宝船,“南海一号”差点落入英国人手里。
廿年一觉出水梦20世纪80年代初,这是一个海底寻宝的疯狂时代。
英国海洋探测公司3名队员在荷兰海事博物馆的一份旧报上发现:一艘名为“YHRHYNSBURG”的东印度公司轮船载着6箱白银、385.5吨细锭在中国阳江的南海海域发生海难,最后沉入海底,但报纸并没有说明沉船的准确位置。
英国海洋探测公司立即向中国文物局提出打捞沉船的申请。
中国方面决定和英国公司合作打捞,指定广州救捞局参与。
英国研究专家精确地估算出了沉船位置,但仍没有直接找到这艘属于东印度公司的沉船。
这次打捞工程辅助船“南天顺”的船长陈保进,20年前就在英国人租的“救捞207”号船上当二副。
他清晰地记得,1987年7、8月份的一天,声呐仪器颜色突然变深,“肯定水下有东西!”英国人首先派潜水员潜到水下,但由于淤泥太厚,潜水员并没有获得任何发现。
为了节约成本,英国人把1吨多重的抓斗放到海里去抓,结果“一爪子”下去抓上来百余件精品文物,里面有瓷器、铜器、锡器、镀金器、铁器等等,可惜瓷器都成了碎片。
正当英国人准备在这个后来被人称为“海上敦煌”的沉船遗址上大干一场的时候,有人站出来阻止了莫高窟当年的悲剧重演。
华光礁1号作文
华光礁1号作文
《华光礁 1 号》
嘿呀,你们知道吗,有个超厉害的家伙叫华光礁 1 号!我第一次听说它的时候,就特别好奇,这是个啥玩意儿呀。
后来我专门去了解了一下,原来这华光礁 1 号可是一艘很有故事的古船呀,它在那海底沉睡了好多年呢。
我就开始想象它在海底的样子,是不是周围有各种各样的鱼儿游来游去,把它当成了一个特别的家呀。
有一次呀,我去了一个海洋博物馆,在那里看到了关于华光礁 1 号的详细介绍和一些模型啥的。
我就在那盯着那些模型看呀看呀,就好像我能穿越回去看到真正的船似的。
我看到那船板上的痕迹,心里就在想呀,当年在这船上的人们都经历了些啥呢,他们是怎么航海的呀,会不会遇到大风暴啊啥的。
我越想越入迷,感觉自己都快变成那时候的船员了,哈哈。
哦对了,我还看到了一些从华光礁 1 号上发掘出来的文物呢,那些东西虽然看着有点旧旧的,但是感觉特别珍贵呀。
我就在想,这些文物可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呀,它们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航海故事。
总之呀,华光礁 1 号真的是个特别神秘又有趣的存在,每次想到它我都觉得好神奇呀。
它就像一个藏在海底的大宝藏,等着我们慢慢去探索和发现呢!我这心里呀,还真期待以后能了解到更多关于它的故事呢,嘿嘿。
从“华光礁I号”沉船看南宋德化外销瓷研究
从“华光礁I号”沉船看南宋德化外销瓷研究作者:刘超来源:《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06期摘要:瓷器一直被看作中国文化的象征,而外销瓷则是中国陶瓷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刻的艺术和历史文化内涵。
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开放,中国瓷器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全方位发展。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它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特别是销售方面,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尤其是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陶瓷窑业蓬勃发展,生产的瓷器大多为出口而制。
南宋时期,德化外销瓷成为研究的焦点。
许多瓷器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就沉入海底,而沉船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华光礁I号”是我国在远海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是一项宝贵的水下文化遗产。
大量南宋瓷器从水中被打捞出来,其中,德化窑的产品是外销瓷的重要代表。
这些器物丰富多样,造型精美,对研究南宋德化外销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销瓷;南宋德化瓷;华光礁华光礁,曾被称为觅出礁,坐落在西沙群岛的中部南部。
礁石露出形成了一个东西向长16海里、南北向宽5海里的湖泊,深度为20米,当地渔民通常称之为“大筐”。
礁的背面设有一个狭窄的出水道,而南面则有两条较宽的水道,为船舶提供了一个避风的进出通道。
华光礁北侧的水道非常狭窄,稍大一些的船舶难以通过,而南侧的两个水道则相对较浅,而且曲折蜿蜒。
对于那些没有机械驱动,完全依赖人力和风帆的南行古代帆船而言,在南海冬季,逆风穿越南侧的曲折水道进入华光礁躲避风暴是相当困难的。
“华光礁Ⅰ号”的沉船位置位于礁盘内,靠近礁盘的西北方向,离礁盘外围最近的地方约为50米。
在高潮时,礁盘上的珊瑚群部分会浮出水面,而在低潮时则隐藏在水下。
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华光礁Ⅰ号”是在这里触礁并沉没的。
“华光礁Ⅰ号”这艘沉船被浅埋在珊瑚砂中,仅有其木制船体的底部结构还残存于水下,未发现任何上层甲板的踪迹,所有文物都集中在一起。
考古专家根据这一情况推断,沉没的船只不太可能是在礁盘内遭遇事故或被风浪冲入浅水区域的。
世界20大沉船事件之十七:华光礁一号沉船
世界20大沉船事件之十七:华光礁一号沉船世界20大沉船事件之十七:华光礁一号沉船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古沉船,是中国在远洋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于1996年被中国渔民在潜水捕鱼时发现。
1998年中国博物馆和海南文物部门初步试掘,出水文物约1800件。
2007年,中国博物馆和海南省文体厅,共同组建了西沙考古工作队,开始正式对深埋海底的“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中国首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发掘,共发掘万件出水古瓷器。
“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华光礁一号相关内容“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1997年以来,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
199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做过初步的试掘工作,出版了《西沙考古》学术报告。
华光礁环礁发现的沉船和遗物是中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
“华光礁1号”沉船船体已经被破坏了一部分,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米至4米,发现11个残留的隔舱,除上层建筑外,底层船体保存基本良好,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大于60吨。
沉船保存较好,结构基本清晰,船体构件已经高度饱水。
考古挖掘时,发现华光礁1号只有木制船体的下部结构残存在水下,没有见到任何上层甲板之物,所有文物分布非常集中。
如果船只只是从礁盘内被风浪击碎至此,在中间数百米的浅水区散落大部分残骸和船货,不可能不留下一点痕迹。
由此判断,沉船不可能在礁盘内失事,被风浪吹入浅水区,也可以排除是从礁盘内航行到此停泊的可能,而应当是被外力送入这一浅水水域的。
2007年,中国再次发掘,总工作时间为55天,总潜水时间约30万分钟。
出水文物近万件,陶、瓷器占绝大部分,陶瓷产地主要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
装饰手法和纹样丰富,器物种类较1998-1999年有新的发现,并不乏精品。
南海一号八百年的沉船之谜
南海一号八百年的沉船之谜文丨崔霁云 图丨崔霁云 本刊图库“南海一号”打捞的一波三折“南海一号”发现后,打捞发掘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下一步,但为啥一捞就是二十年呢?发现“南海一号”后,或许当时专业的水下打捞团队不够成熟等原因,国家博物馆就专门成立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经过训练,1989年,相关考古专家对“南海一号”沉船做了一次调查,但是由于技术与资金的不足,发掘搁置。
团队也暂时转向其他沉船作业,刚好可以积累经验提升技能。
等再次回到“南海一号”已是十几年后,1999年,“南海一号”探查工作再次展开。
之后就是定位、试掘,最后终于确定了“整体打捞”的路线。
2007年12月,南海一号被装进特制的巨大钢箱体(沉箱)中,由起重船将连同船体共重4000多吨的沉箱整体打捞,然后平移到专门修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特制水晶宫中(模拟海水环境保存)。
从初次发现,到最终被打捞,“南海一号”的出水花了20年。
这艘装载着数万件珍贵文物的宝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2015年1月28日,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终于得以展现在世人面前。
大宋朝用事实证明什么叫“壕”“南海一号”被形容为“满船尽带黄金甲”,专家估计,古船的文物价值超过千亿美元。
船上出土铜钱17000枚,更有金手镯、金腰带、黄金戒指等金器151件套、银器124件套。
其中最多的,当然还是——瓷器,已经发掘出的达13000多件。
这些瓷器主要源于浙江、江西和福建三省,为南方著名窑口所产,如浙江龙泉系的青瓷、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福建德化白瓷,其大部分品种都超30种,大多可定为国家一级、二级在广东海陵岛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静静伫立在海边。
这个以安放“南海一号”宋代沉船而闻名的博物馆,担任着发掘、保护、展示研究成果的功能。
走进博物馆内的水晶宫,沉箱内偌大的船体,已经清晰可见。
船被横纵隔板有序分成若干舱,每个隔舱内堆积着瓷器、漆器等文物。
寻觅沉睡的宝船-南海一号-华光礁一号
2021/8/4
6
“南海一号” 船的打捞情景
水 下 考 古 发 掘
整 体 打 捞
2021/8/4
7
“南海一号” 船的研究价值
➢整体打捞行动在2007年开始,目前“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对宋代商船已进行了 小规模试掘,并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 无仅有的文物珍品,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考古界人士表 示,与这些瓷器年代、工艺相当的一个瓷碗,此前在美国就卖出了数十万美元的天价,而 这里却是整船、成批地出现。
海南华光礁1号宋代沉船遗址捞出万件文物
2021/8/4
14
“华光礁一号” 船 出水的文物
➢从沉船里打捞上来的一块石磨
➢打捞上来沉船的一条断铁锚
2021/8/4
15
“华光礁一号” 船的研究价值
➢修复“华光礁1号”古沉船意义重大。南海海底发现外国沉船并不多,而中国古沉船则 很多,证明最早经营、开发南海的国家就是中国。
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把它命名为南海一号,认为“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 它意味了一个开始”,考古学家认为,“南海一号”的发现和打捞,其意义不仅在于找到 了一船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本身,它还蕴藏着超乎想象的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因 “南海一号”不仅正处在“海上”的航道上,而且它的“藏品”的数量和种类都异常丰富 和可贵,给此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的模本。对这些水下文物资源进行勘探和发掘, 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路”密切相关的一段历史空白,也很可能带来“海上 丝绸之路学”的兴起。
2021/8/4
5
“南海一号” 船的整体打捞
➢“南海Ⅰ号”为南宋时期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为6万 ~8万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远洋贸易商船,也是唯一能见证 古代的沉船!”
寻觅沉睡的宝船 南海一号 华光礁一号PPT课件
----南一号 华光礁一号
2019/4/22
1
“南海一号” 船的简介 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在广东上下川岛 外海域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已经沉睡了800 年,却至今仍未腐烂的古代沉船,船身内 装载着大量文物。 考古学家称它为“南海I号”。南海一号 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 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 里处,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
2019/4/22
8
2019/4/22
9
“南海一号” 船的文物
2019/4/22
10
“南海一号” 船的文物
瓷器、金器、铁器等
“南海一号”出水 的德化窑粉盒 青白釉铺首执壶瓷器
整体打捞出的瓷器
铜环
铜钱
11
金器
2019/4/22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2
整体打捞保存费用达3亿
2019/4/22 6
“南海一号” 船的打捞情景 水 下 考 古 发 掘
整 体 打 捞
2019/4/22
7
“南海一号” 船的研究价值
整体打捞行动在2007年开始,目前“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对宋 代商船已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并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 4000 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这些文物以瓷器为 主,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系的高质量精品, 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 万件。考古界人士表示,与这些瓷器年代、工艺相当的一个瓷碗,此前 在美国就卖出了数十万美元的天价,而这里却是整船、成批地出现。 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把它命名为南海一号,认为“这是国内发现 的第一个沉船遗址,它意味了一个开始”,考古学家认为,“南海一号” 的发现和打捞,其意义不仅在于找到了一船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本身, 它还蕴藏着超乎想象的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因“南海一号”不 仅正处在“海上”的航道上,而且它的“藏品”的数量和种类都异常丰 富和可贵,给此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的模本。对这些水下文物资 源进行勘探和发掘,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路”密切相关 的一段历史空白,也很可能带来“海上丝绸之路学”的兴起。 该船整体打捞后放置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 最新测量发现:全长30米,船身完好,推断是一艘尖底船,船上文 物超过六万件。
南海沉船宝藏,沉睡海底的遗珍!
南海沉船宝藏,沉睡海底的遗珍!泰兴号复原图“莫叹海疆丝路长,函关紫气万隆城”这是对古代海上领域的描述。
然而,经历了岁月漫长的洗礼和时代的变幻,海底竟多了数艘来历不明的古沉船,它从而何来,又去向何处?没有人能够知晓。
南海一号沉船遗珍但它遗留下的残片,却能让我们拼凑出,在那个时代,海上领域的繁华......这是一张南海沉船的大致方位图,图中的黑线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已探明的沉船中,最著名的几处已用绿色标注了出来。
其中,最上端的南海一号(点击可回顾:史上最牛沉船,仅打捞就花了3亿,船上的宝物让所有人惊叹!)和最末端的泰兴号(点击可回顾:中国宝船100多年前意外沉海,外国盗宝人发现后疯狂掠夺!),我们之前都有讲过。
今天,就来讲讲其他四艘沉船:华光礁1号、金瓯号、南京号、万历号华光礁1号位置:西沙群岛华光礁内侧1996年,西沙渔民在华光礁环礁内偶然发现类似沉船木板和瓷器的东西。
后经考古发掘通过对其中一件刻有楷书“壬午载潘三郎造”字样的青白釉碗以及其他一些器物的研究,推断该船应是南宋中期,从福建泉州港启航,途径海南,驶向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商船。
但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水下考古技术并不成熟,没有办法把这艘古老的商船打捞上岸进行研究。
1997年以来,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
1998年至199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对该沉舱遗址进行了水下调查与试掘,定名为“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文物1800余件。
2007年至200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和海南省文体厅汇集众多省市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又开展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出水船板511块,出水文物逾万件。
作为南宋前期沉船,“华光礁1号”是中国在远洋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也是首次发现的有6层船体构件的古船。
出水文物中陶瓷器达8000余件,主要为青白瓷、青瓷、酱釉瓷等。
宋影青花口瓶划花青瓷大碗金瓯号位置:越南金瓯角外海90海里1998年夏季,几个越南渔民在金瓯角外海捕鱼的时候,意外发现位于金瓯角外海90海里处有一条沉船。
关于中国古代考古沉船发掘
行,都具有先导作用。(2)向东航行的‚广州—拉丁美洲航线‛(1575年):
由广州启航,经澳门出海,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穿圣贝纳迪诺海峡基进入太 平洋,东行到达墨西哥西海岸。这样,开始于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经唐、
中国古代沉船考古发掘
———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
模块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一.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 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刺桐港、徐闻 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 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 海丝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 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 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 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 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 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这一时期,中 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 丝路‛商贸往来,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 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
多伦多阿迦汗博物馆
文物展示
‚卍‛字符金碟
勿里洞壶 (出水于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 域),也称‚白釉绿彩高足长柄 壶‛,其高逾1米,壶身刻有菱 形带花叶纹样,或为河南巩县窑 (约公元825-850年)所制
‚盈‛字款白釉绿彩瓷碗,是皇 家大盈库瓷器
八棱胡人伎乐金杯——杯面上 的舞伎长发飞扬,有胡人之貌。 这是在中国境外发现的最重要 的唐代金器之一
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
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
南海一号现被存放于广东海上丝绸之 路博物馆,并继续发掘工作。
三年级下册海洋教育教案
三年级下册《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教学设计青岛永平路小学李菲菲宋健1、星罗棋布的海岛教学目标:1、知道海岛的形成及分类2、了解著名的中国海岛和世界海岛的名称3、欣赏美丽的海岛,提高海岛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出示课件)这是一个海岛,美丽的海岛每年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此游览旅游,那么你知道美丽的海岛是怎样形成的吗?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星罗棋布的海岛。
二、海岛的成因及分类师:“星罗棋布”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自由发言)师:谁来把书上关于海岛的形成相关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点读)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快速说出“夏威夷群岛”属于哪类海岛?“大堡礁”属于哪类海岛?“崇明岛”属于哪类海岛?师:(出示世界海运交通图)一艘货轮从天津港出发,依次经上海、广州、新加坡,到达伦敦,沿途经过了哪些海峡?学生根据地图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对海峡有哪些了解呢?学生根据自己查到的资料自由发言。
师:(出示世界各地闻名海峡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让我们一起整理有关海湾和海峡的资料卡……师:小小交流会,请同学们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全班交流。
四、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合理利用和发挥好海峡与海湾的作用,可以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
3.海上救助教学目标:1.知道海上救助的重要性及救助队伍和装备。
2.了解海上救助的途径及方式。
3.了解国际海上救助的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出示案例传真----青岛起飞!急救落水渔民,及相关视频)师:(出示触目惊心的数字)看了这些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海上报警呀?生:应该如何进行海上救助呢?师:谁能来解答一下他们的疑问?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要解决这些疑问,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海上救助队伍”二、海上救助队伍师:(出示海上救助队伍的资料和图片)谁能根据图片和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海山救助队伍的知识?(通过了解和交流让学生明确海上救助队伍的基本组成内容:救助机构、救助人员、救助硬件装备、救助电子软件系统等。
《“南海一号”》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07年,“南海一号”被整体打捞出海,移驻于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封存6年后,近日,囯家文物局决定启动“南海一号”的全面整理,用三四年时间,取出全船6万至8万件文物。
“南海一号”是一艘宋代商船。
船体长24.58米、宽9.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宋代船只,该船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但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
亘古不变的大国情结、对祖辈盛世的迷恋与崇拜,对宝藏本能的探窥心理都让人们寄希望于在“南海一号”中寻找答案,“南海一号”的身世、沉船原因、千年不腐等谜题将随沉船的全面发掘而一一揭晓。
可以预见,当“南海一号”最终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时,无论是否符合专家的预期,任何一条有关它的信息都将是引人注目的新闻。
(摘编白《“南海一号”试捞20年沉浮录》,中国文化报2013年12月5日)材料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一号”考古领队崔勇介绍,此前“南海一号”的发掘工作以提取船内文物为主,目前船货清理进入尾声。
“截至2018年,我们发掘的文物数量是143000多件,从目前看,剩下的预估还有一两万件,集中在后部几个船舱,总数可能会超过16万件。
”考古人员介绍、由于目前大部分发掘已经到船底,船体下部保存较好,立本上确认了船体的整体打捞成功。
船货清理提取出的船载文物、包括大量的瓷器、铁器、钱币,还有部分金银铜锡、竹木漆器以及动植物遗存等。
崔勇表示,接下来“南海一号”将进入船体发掘和保护的阶段,船体未来有望整体展示。
(摘编自《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船货清理基本完成,文物或超16万件》,新华网2019年3月21日)材料三2007年12月22日,一艘南宋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从广东阳江附近的海底被整体打捞出水,一周以后,“南海一号”被搬进了阳江海陵岛上专门为它建造的“水晶宫”里,一边开放陈列,一边继续发掘.这样的打捞发掘,费用昂贵:光打捞就要花费1亿元以上,建“水晶宫”又要1亿多元。
寻觅沉睡的宝船南海一号华光礁一号(完整版).ppt
南海一号古沉船模型
➢初步推算,“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整艘商船长30.4米、 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 载重近800吨。
最新. 2
➢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 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 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 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 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 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 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 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同时, 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 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 实物资料。
最新. 4
“南海一号” 船的发现历程及考古大事记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 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 海上丝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Ⅰ号”。 ➢2000年,考古部门对“南海Ⅰ号”正式展开调查。 ➢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 研究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12人,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 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随后确定采用“整体打捞”的方案,将 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2007年12月21日,“南海Ⅰ号”古沉船起吊,12月22日天上午10时, 在现场举行“南海Ⅰ号”出水仪式。 ➢2008年水晶宫开馆迎四方游客。
最新. 5
“南海一号” 船的整体打捞
➢“南海Ⅰ号”为南宋时期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舱内保存 文物总数为6万~8万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 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远洋贸易商船,也是唯一能见证 古代的沉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27
21
‚华光礁1号‛沉船船体已经被破坏了一部分,残存船体覆盖 面积约180平方米,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米至4米, 发现11个残留的隔舱,除上层建筑外,底层船体保存基本良好, 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大于60吨。
2013-7-27 15
“花光礁一号” 船的考古发掘 2007年,中国再次发掘,总工作时间为55天,总潜水时 间约30万分钟。出水文物近万件,陶、瓷器占绝大部分, 陶瓷产地主要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 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型主要为碗、 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装饰手法和纹样丰 富,器物种类较1998-1999年有新的发现,并不乏精品。
2013-7-27
8
2013-7-27
9
“南海一号” 船的文物
2013-7-27
10
“南海一号” 船的文物
瓷器、金器、铁器等
“南海一号‛出水 的德化窑粉盒 青白釉铺首执壶瓷器
整体打捞出的瓷器
铜环
铜钱
11
金器
2013-7-27
整体打捞保存费用达3亿
2004年,‚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方案确定。按照这一方案,打捞预算 为1亿多元。但随着打捞出水时间的推后,打捞成本也逐步上升。按照 ‚南海Ⅰ号‛水下考古队透露的数字,为打捞‚南海Ⅰ号‛修建临时码 头花了1400多万元,单就两艘打捞船每天的租金就高达80多万元,还有 施工中投入的钢材、水泥、水下设施、船舶、人工等,算下来,打捞工 程预算接近1.5亿元。如果加上‚水晶宫‛1.5亿元的造价,‚南海Ⅰ号‛ 打捞并保存的总成本将高达3亿元人民币。方案一出,就被人评价为‚不 计成本的疯狂举动‛。 一般的沉船打捞也就花费几百万元,‚整体打捞并保存‛要比‚原地 打捞保存‛多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资金。
礁环礁内侧,1997年以来, 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沉船遗 址破坏严重。1998年中国国家 博物馆和海南省文物部门做过 初步的试掘工作,出版了《西 沙考古》学术报告。华光礁环 礁发现的沉船和遗物是中国南 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
“华光礁1号遗址‛宋代船体全貌, 图中标识为11个隔舱。
2013-7-27 3
“南海一号” 船的发现历程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与英国的海上探险和救捞公司在上下川岛海 域寻找东印度公司沉船莱茵堡号时,并没有找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 却意外发现了在深埋在 23 米之下的另一条古 代沉船,并打捞出一批 珍贵文物。 由于发现沉船的海域位 于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 航线上,专家认为其历 史价值不可估量,当时 将这艘偶然发现的沉船 命名为‚川山群岛海域 宋元沉船‛,南海I号是 后来由中国水下考古事 业创始人俞伟超先生于 上世纪90年代初命名的。
海南华光礁1号宋代沉船遗址捞出万件文物
2013-7-27
17
“华光礁一号” 船 出水的文物
从沉船里打捞上来的一块石磨
打捞上来沉船的一条断铁锚
2013-7-27 18
“华光礁一号” 船的研究价值
修复‚华光礁1号‛古沉船意义重大。南海海底发现外国沉船并不多, 而中国古沉船则很多,证明最早经营、开发南海的国家就是中国。
2013-7-27
5
“南海一号” 船的整体打捞
‚南海Ⅰ号‛为南宋时期商船,长30.4米,宽9.8米,船舱内保 存文物总数为6万~8万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 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远洋贸易商船,也是唯一能见证 古代的沉船!‛
“华天龙‛塔吊正式开始起浮作业。 2007年12月22日上午10时,重达3400吨 的沉箱从这一刻浮出水面。
2013-7-27 12
寻觅沉睡的宝船
----华光礁一号
2013-7-27
13
“华光礁一号” 船的简介 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古沉船,是中国在远洋海域发现的 第一艘古代船体,于1996年被中国渔民在潜水捕鱼时发现。 1998年中国博物馆和海南文物部门初步试掘,出水文物约 1800件。 2007年,中国博 物馆和海南省文体 厅,共同组建了西 沙考古工作队,开 始正式对深埋海底 南海一号古沉船模型 的‚华光礁1号‛古 沉船遗址进行考古 发掘,这是中国首 次大规模远海水下 考古发掘,共发掘 万件出水古瓷器。
寻觅沉睡的宝船
----南海一号 华光礁一号
2013-7-27
1
“南海一号” 船的简介 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 1987年8月,广州救捞局在广东上下川岛 外海域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已经沉睡了800 年,却至今仍未腐烂的古代沉船,船身内 装载着大量文物。 考古学家称它为‚南海I号‛。南海一号 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 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 里处,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
2013-7-27 6
“南海一号” 船的打捞情景
水 下 考 古 发 掘
整 体 打 捞
2013-7-27
7
“南海一号” 船的研究价值
整体打捞行动在2007年开始,目前‚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队‛对宋 代商船已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并打捞出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 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这些文物以瓷器为 主,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景德镇窑系及龙泉窑系的高质量精品, 绝大多数文物完好无损。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 万件。考古界人士表示,与这些瓷器年代、工艺相当的一个瓷碗,此前 在美国就卖出了数十万美元的天价,而这里却是整船、成批地出现。 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把它命名为南海一号,认为‚这是国内发现 的第一个沉船遗址,它意味了一个开始‛,考古学家认为,‚南海一号‛ 的发现和打捞,其意义不仅在于找到了一船数以万计的稀世珍宝本身, 它还蕴藏着超乎想象的信息和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因‚南海一号‛不 仅正处在‚海上‛的航道上,而且它的‚藏品‛的数量和种类都异常丰 富和可贵,给此段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可信的模本。对这些水下文物资 源进行勘探和发掘,可以复原和填补与古代中国‚海上丝路‛密切相关 的一段历史空白,也很可能带来‚海上丝绸之路学‛的兴起。 该船整体打捞后放置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 最新测量发现:全长30米,船身完好,推断是一艘尖底船,船上文 物超过六万件。
2013-7-27
16
“华光礁一号” 船 出水的文物
“华光礁1号‛沉船船体保存比较完整,船体残长约为19米。‚华光礁1 号‛建造于南宋时期的福建地区,船载文物多为福建民间出产瓷器,可 能沉没于南宋早在探查了解了遗存分布状况后,以中心凝结物为中心, 布置了50个探方,每个探方4平方米,总发掘面积约370平方米。发掘直 至船体,水深3米余。
最贵打捞是否值得
“南海Ⅰ号‛的考古价值是第一位的,但考古价值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 量。‚南海Ⅰ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 完整的沉船,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等都提供了典型标本。 其搭载的文物也有可能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诸多秘密,其文物考古 价值远远高于经济价值。
‚华光礁1号‛古沉船遗址记载着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 是中国人最早开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先河,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 展。‚华光礁1号‛出水瓷器反映出南宋早期中国的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国家综合实力较为强盛。 ‚华光礁1号‛船体包含的历史信息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起 点的文化传播之路。
2007年,海南省博物馆对‚华光礁1号‛古沉船的出水文物,进行了 去霉、脱盐、脱水、加固、定型、封护等保护工作,之后还将进行复原 工作。预计3——5年的时间可完成修复,而面向大众开放,人们可以一 睹南宋古沉船的风采。
2013-7-27 19
后记:"寻宝"海上丝绸路 中国海军出动保护沉船打捞
自汉代以来, 从中国出发, 向西航行前往 印度洋和中东 地区;或向东 航行到达朝鲜 半岛和日本, 形成了中国历 史上著名的海 上贸易、交通 路线——“海上 丝绸之路‛。 如今,沿途的 古沉船和沉船 上的货物成为 重现这段历史 的最佳证据, 中国海洋考古 工作者正在 ‚沿海索骥‛。
南海一号古沉船模型
初步推算,‚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整艘商船长30.4米、 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 载重近800吨。
2013-7-27 2
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 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 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 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 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 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 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 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 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同时, 它也将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 历史、陶瓷史提供极为难得的 实物资料。
2013-7-27 4
“南海一号” 船的发现历程及考古大事记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寻找东印度公司 沉船时,意外在一艘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认为可能与 海上丝路有关,引起世界瞩目,该船被命名为‚南海Ⅰ号‛。 2000年,考古部门对‚南海Ⅰ号‛正式展开调查。 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 究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12人,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 2002年3月至5月间,水下考古队再度下水,对海底沉船进行细挖掘、 细打捞,打捞出文物4000多件。随后确定采用‚整体打捞‛的方案,将 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2007年12月21日,‚南海Ⅰ号‛古沉船起吊,12月22日天上午10时, 在现场举行‚南海Ⅰ号‛出水仪式。 2008年水晶宫开馆迎四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