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战后阿根廷的现代化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20世纪30年代后阿根廷的现代化进程
2013211682 刘瑾
【摘要】: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阿根廷的现代化发展方向逐渐初级产品出口模式和自由贸易原则向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和政府调控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原则转化。随着二战后庇隆政府的上台,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完成了由自发到自觉的转变过程。庇隆政府之后,庇隆主义和反庇隆主义的对抗成为长期困扰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80年代后,阿根廷的现代化发展方向实现了一次新的变革,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转向了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模式,然而新的模式没有成功带动阿根廷现代化道路的顺利发展,阿根廷的现代化进程在新世纪初又一次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着重探讨阿根廷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历史进程,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试图从经济现代化的层面来分析阿根廷现代化进程中的成败得失,试图对阿根廷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阿根廷现代化经济困境
“现代化”一词作为一个概念,常常被用来概括人类近期发展进程中社会急剧转变的一种总的动态。不难看出,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内涵丰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关于现代化的确切含义,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形成不同的看法。“新兴国家的政治家们多着眼于增强国力,在现代世界中求生存与发展来考虑现代化;经济学家则从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观点来看现代化;社会学家偏爱从社会机体的分化与功能方面来谈现代化;而历史学家则把现代化视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发展过程。现代化的过程有若干不同的层面:经济发展是物质的层面;政治发展是制度的层面;而思想与行为模式则是社会的深度层面。”1由于现代化的概念自身所具有的包罗宏富的特点,本文在谈论“现代化”这个概念时,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在谈论这个过程时,主要论述的是经济层面,尤其是经济层面中的工业化进程,正如罗荣渠所言“从现代生产力的性质来说,向未来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但任何过程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作为人类近期历史发展的特定过
1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程,把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上的实现作为现代化完成的一个主要标志也许是合适的”,2同时,在论述的过程中本文也将涉及到由经济变革而带来的思想文化层面的一些典型变化。
追求工业文明是现代化作为全球历史进程的共同特征,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传统以及现实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差异,现代化的模式和进程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一个在拉美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阿根廷的现代化进程显现出了独特的一面。一战爆发前后,阿根廷仰仗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成为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1913年,阿根廷的人均GDP 达到3797国际元,超过了一些西欧国家,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3当时的阿根廷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然而,从20世纪30年代起,阿根廷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变缓,逐渐沦落为一个“衰败的国家”,到21世纪初更是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关于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兴衰起伏,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阿根廷代表了一种经济及社会倒退的、令人难于理解的模式。过去乐观主义的景象为生产的停滞所侵蚀,生产停滞又导致收入的急剧下降,社会边缘化,教育的收缩,以及数十载的制度不稳定和带来野蛮镇压的军事政变。”4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阿根廷从繁荣和成功逐步沦为相对贫穷和落后的呢?阿根廷的现代化进程该如何来评价呢?我们又能从阿根廷的现代化道路中吸取哪些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呢?我们知道,作为第一个摆脱西班牙帝国殖民束缚的国家,较拉美地区的其它很多国家而言,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起步是比较早的。本文着重探讨阿根廷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历史进程,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试图从经济现代化的层面来分析阿根廷现代化进程中的成败得失,试图对阿根廷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
一、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1983年前后)
所谓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是指暂时放弃对出口原材料的依赖,通过在国内生产进口制成品的替代品来实现工业化发展,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替代过去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品,以带动经济增长,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种努力和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增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3页。
3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9页。
4(转引)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拉美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8至209页。
尝试。
经历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快速发展,阿根廷的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创造了一个被后来学术界广泛认可的“美好时代”。据统计,到1929年,阿根廷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冷藏牛肉、玉米、亚麻籽和燕麦的出口国,小麦出口居世界第三位。同时,阿根廷人均收入仅次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少数国家,仍高于多数的西欧国家。从这些数据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阿根廷可谓是一个有着繁荣前景的国家。然而,如果我们结合当时世界的经济大背景加以分析,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当时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逐步地寻求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更多的是放在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之中。但是,从以上关于阿根廷在这一时期的经济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阿根廷的经济结构很大程度上还依赖农牧业的生产和出口。虽然,这个时期阿根廷经济的比较优势已经逐步地从粗放型农业转向了精细化农业和工业领域。但是,农牧业出口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经济发展的这一变化,阿根廷的经济决策者甚至是政府部门并没有在这一变化的趋势中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变革,延续的仍然是旧有的发展轨迹。而且,我们知道,阿根廷的农牧业生产和出口对外部环境的依附性是比较强的,以此相伴随,依附性的经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阿根廷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当外部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发生改变时,这种依附性的经济往往受到很大的冲击。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后,阿根廷经济发展所暴漏出来的问题正是这一特点的鲜明体现。
1930年是阿根廷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阿根廷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主要动力的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模式陷入了困境。另一方面,国内政治中发生了军事政变,这次军事政变“开启了阿根廷历史上数十载‘军政权——民众主义政权’轮番登台的循环期。”5经济政治上的变化深刻影响了阿根廷的现代化进程。首先,大萧条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家的工业化,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1933年和1936年阿根廷与英国签订贸易条约后,阿根廷国内围绕着工业化进程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经过讨论,人们普遍形成了一种认识,即:阿根廷的政治长期由农牧产品出口利益集团把持,经济长期主要依赖对英国的农牧产品出口,在二者的相互影响下,阿根
5董国辉:《阿根廷现代化道路研究——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考察》,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