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井盐制作工艺

合集下载

盐井 工艺

盐井 工艺

盐井是一种古代的制盐工艺,起源于中国四川地区,历史悠久。

盐井工艺通过开凿地下卤水井,采集卤水,然后经过晒卤、煮卤等工序制得食盐。

首先,盐工们会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选择一个适当的井位,并开凿一口深达数百米的卤水井。

卤水井一般分为三层,分别是上卤井、中卤井和下卤井。

上卤井的卤水比较淡,中卤井和下卤井的卤水浓度逐渐增加。

采集卤水时,盐工们会先将竹筒插入井口,用绳子将装有采卤工具的竹筒放到井底,然后通过搅动绳子,使采卤工具在井底来回移动,采集卤水。

采集到的卤水会通过竹筒被提升到地面,然后倒入预先铺设好的木槽中。

接下来是晒卤工序。

晒卤时,盐工们会将木槽抬到阳光下晾晒,使卤水蒸发浓缩。

晒卤的时间长短取决于阳光和气候条件,一般需要数日到数月不等。

晒卤过程中,盐工们会不断搅拌卤水,使其受热均匀,提高晒卤效率。

当卤水浓缩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进行煮卤工序了。

盐工们会将晒卤后的卤水倒入灶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晶体,用柴火加热煮沸。

煮卤过程中,食盐晶体逐渐溶解于卤水中,使卤水变得越来越咸。

最后是收盐工序。

当卤水煮到一定程度后,盐工们会将煮好的卤水倒入盐田中,晾晒成盐。

收盐时需要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以免影响盐的质量和产量。

收得的盐会被运到市场
上销售或者进一步加工成其他盐类产品。

盐井工艺的特点是利用天然资源晒卤、煮卤制盐,成本低廉、产量稳定。

同时,盐井工艺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如今,随着现代制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盐井工艺已经逐渐被取代,但仍有部分地区保留着这种传统的制盐方式。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2011-3-17 14:41:43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井盐汲卤运卤井盐井火煮盐海卤煎盐盐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需品。

中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几乎与史籍上的华夏文明史同步。

根据盐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

中国陆地海岸线漫长,人们很早就开始生产海盐。

唐宋以前,海盐生产还比较原始。

早期直接刮取海边咸土,后来用草木灰等吸取海水,作为制盐原料。

制盐时,先用水冲淋上述原料,溶解盐分形成卤水。

然后将卤水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蒸发水分,取得盐粒。

这种方法称为淋卤煎盐。

值得一提的是,煎盐前,卤水需晾晒以提高盐分浓度。

人们通常往卤水中投入莲子,根据莲子的形态和沉浮位置确定卤水浓度,其原理与今天的密度计完全相同。

宋元以后,在很多沿海地区,煎盐逐渐被晒盐取代,节省了很多燃料费用。

有些地方,还利用地势,在海边修筑一系列盐池,将海水导引其中,从而将淋卤的过程也省去了。

湖盐多来自盐湖地区,除青藏高原外,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盐湖当属今山西运城的盐池。

湖盐的生产工艺与海盐基本相同,大多采用晒制的方法。

岩盐又称为盐矿,实际上是地下深处的固体含盐岩层。

古代岩盐的开采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开凿巷道,将含盐岩石采出。

然后将岩石粉碎和溶解后提取盐分。

二是开凿深井至含盐岩层,注水溶解盐分,形成卤水,然后汲取卤水。

这种方式与井盐的生产工艺相同。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

井盐的生产工艺经历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早在战国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生卒年不详)就已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

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能汲取浅层盐卤。

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

卓筒井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

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news/ 2011-3-17 14:41:43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井盐汲卤运卤井盐井火煮盐海卤煎盐盐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需品。

中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几乎与史籍上的华夏文明史同步。

根据盐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

中国陆地海岸线漫长,人们很早就开始生产海盐。

唐宋以前,海盐生产还比较原始。

早期直接刮取海边咸土,后来用草木灰等吸取海水,作为制盐原料。

制盐时,先用水冲淋上述原料,溶解盐分形成卤水。

然后将卤水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蒸发水分,取得盐粒。

这种方法称为淋卤煎盐。

值得一提的是,煎盐前,卤水需晾晒以提高盐分浓度。

人们通常往卤水中投入莲子,根据莲子的形态和沉浮位置确定卤水浓度,其原理与今天的密度计完全相同。

宋元以后,在很多沿海地区,煎盐逐渐被晒盐取代,节省了很多燃料费用。

有些地方,还利用地势,在海边修筑一系列盐池,将海水导引其中,从而将淋卤的过程也省去了。

湖盐多来自盐湖地区,除青藏高原外,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盐湖当属今山西运城的盐池。

湖盐的生产工艺与海盐基本相同,大多采用晒制的方法。

岩盐又称为盐矿,实际上是地下深处的固体含盐岩层。

古代岩盐的开采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开凿巷道,将含盐岩石采出。

然后将岩石粉碎和溶解后提取盐分。

二是开凿深井至含盐岩层,注水溶解盐分,形成卤水,然后汲取卤水。

这种方式与井盐的生产工艺相同。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

井盐的生产工艺经历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早在战国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生卒年不详)就已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

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能汲取浅层盐卤。

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

卓筒井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

中国精盐的发展历程

中国精盐的发展历程

中国精盐的发展历程一、古代制盐技术我国盐业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

在古代,盐是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被称为“白色黄金”。

最初的盐是通过自然蒸发海水或盐湖、盐井、盐矿中提取的。

古代制盐技术主要有日晒法、煎熬法等。

日晒法是最早的制盐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使海水蒸发,从而得到盐。

煎熬法则是在铁锅等容器中将盐水煮沸,使水分蒸发,留下盐分。

这些方法得到的盐含有较多的杂质,与现代精盐相比,质量较低。

二、近代制盐技术的变化进入近代,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制盐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19世纪末,开始使用真空蒸发法制盐,这种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高效地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盐。

20世纪初,这种技术传入,我国的制盐业开始迈向现代化。

真空蒸发法的引入,使盐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盐的品质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洗涤法、电渗析法等制盐技术,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去除盐中的杂质,生产出接近现代精盐的产品。

三、现代精盐的生产与发展盐业作为重要的国计民生行业,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5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现代化的盐厂,采用真空蒸发、洗涤、干燥等工艺,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精制盐。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精盐的生产工艺不断优化。

例如,引入了连续结晶器、逆流洗涤塔等设备,提高了盐的纯度和白度。

同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精盐的生产更加稳定和高效。

在盐的品质管理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标准。

对食用盐的氯化钠含量、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指标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标准的实施,保证了精盐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四、精盐的多样化发展除了传统的食用盐,精盐产品还向多样化发展。

例如,调味盐、低钠盐、加碘盐、加钙盐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工业盐、畜牧盐等特种盐的生产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盐业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挑战。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盐业企业开始注重品牌建设、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

一些企业还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自贡制盐工艺流程

自贡制盐工艺流程

自贡制盐工艺流程自贡是中国古代盐业发达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制盐工艺闻名。

下面将介绍自贡制盐的工艺流程。

一、采卤自贡盐田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下盐水资源丰富。

制盐的第一步是采卤。

采卤过程中,首先在盐田挖掘深井,然后通入淡水,使地下盐层中的盐水溶解,然后抽取地下盐水。

二、脱除杂质采卤得到的盐水中含有一些杂质,需要进行脱除。

脱除杂质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利用沉淀法和过滤法。

沉淀法主要是通过加入适量的沉淀剂,使杂质沉淀下来,然后将清洁的盐水抽取出来。

过滤法则是通过过滤器将杂质过滤掉。

三、蒸发结晶脱除杂质后的盐水需要进行蒸发结晶。

蒸发结晶是将盐水放置在大型的浅盐池中,通过太阳的照射和自然风力的作用,使盐水逐渐蒸发,最终形成结晶的盐。

四、收获晶盐经过一段时间的蒸发结晶,盐池中的盐结晶逐渐增多,此时需要进行收获。

收获晶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收获,即用工具将结晶的盐从盐池中铲出,然后放置在晾晒场晾晒。

另一种是机械收获,即使用机械设备将结晶的盐收集起来。

五、晾晒和烘干收获的盐晶需要进行晾晒和烘干,以去除余水和增加盐的干燥度。

晾晒一般是将盐晶摊放在晾晒场上,通过太阳光和空气的作用使盐晶逐渐干燥。

烘干则是使用热风炉或其他热源将盐晶进行加热,加快盐晶的干燥速度。

六、筛分和包装晾晒和烘干后的盐晶需要进行筛分和包装。

筛分是将盐晶进行粒度的筛选,将大颗粒和小颗粒的盐分开。

包装则是将盐装入袋子或盒子中,便于储存和销售。

总结:自贡制盐的工艺流程包括采卤、脱除杂质、蒸发结晶、收获晶盐、晾晒和烘干、筛分和包装等几个步骤。

这个工艺流程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改进,保证了制盐的质量和效率。

自贡的制盐工艺流程在盐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为其他地区的制盐工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

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

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古代井盐是一种重要的食盐形式,其制作方法历史悠久,经过了漫长的实践和总结。

下面将介绍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

古代井盐的制作需要选取适宜的盐井。

盐井一般位于地下深处,需要通过开采井口来获取盐水。

盐井的选址需要考虑到地下地质构造和盐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确保盐井的稳定性和盐水的充足性。

盐井开采后,需要将盐水提升到地面进行处理。

古代井盐制作的一种常见方法是利用绞盐法。

绞盐法是通过利用动力将盐水提升到地面,然后经过一系列处理过程来获得食盐。

在提升盐水的过程中,古代人们通常使用人力或动物力量来运转绞盐机,将盐水提升到地面。

盐水提升到地面后,需要进行沉淀和过滤处理。

古代人们通常将盐水放置在大型的沉淀池中,通过自然沉淀的方式去除杂质和悬浮物。

沉淀完成后,将盐水过滤,去除残留的杂质,以得到较为纯净的盐水。

接下来,盐水需要进行浓缩。

古代井盐制作通常采用煮沸法进行盐水的浓缩。

盐水被倒入大型的煮盐锅中,然后通过燃烧柴火或煤炭来加热,使盐水逐渐蒸发浓缩。

在这个过程中,古代人们需要不断搅拌盐水,以防止盐结晶附着在锅底或壁上。

当盐水浓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结晶现象。

这时,古代人们需要将盐水从煮盐锅中倒入特制的盐桶中,让盐水在盐桶中冷却结晶。

盐桶通常是由泥土或木材制成,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以保证盐水结晶的质量。

盐水在盐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结晶后,会形成盐晶。

古代人们将盐晶取出并晾晒,以去除水分,得到干燥的井盐。

井盐一般以颗粒状或块状存在,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包装等工序,以便于贮存和使用。

古代井盐的制作过程经过了选址、提升、沉淀过滤、浓缩、结晶和晾晒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中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在当时却是一种较为高效和可行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食盐资源。

如今,虽然现代化的制盐方法已经取代了古代井盐制作,但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图)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图)

我国古代的制盐工艺(图)井盐汲卤运卤井盐井火煮盐海卤煎盐盐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需品。

中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几乎与史籍上的华夏文明史同步。

根据盐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

中国陆地海岸线漫长,人们很早就开始生产海盐。

唐宋以前,海盐生产还比较原始。

早期直接刮取海边咸土,后来用草木灰等吸取海水,作为制盐原料。

制盐时,先用水冲淋上述原料,溶解盐分形成卤水。

然后将卤水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蒸发水分,取得盐粒。

这种方法称为淋卤煎盐。

值得一提的是,煎盐前,卤水需晾晒以提高盐分浓度。

人们通常往卤水中投入莲子,根据莲子的形态和沉浮位置确定卤水浓度,其原理与今天的密度计完全相同。

宋元以后,在很多沿海地区,煎盐逐渐被晒盐取代,节省了很多燃料费用。

有些地方,还利用地势,在海边修筑一系列盐池,将海水导引其中,从而将淋卤的过程也省去了。

湖盐多来自盐湖地区,除青藏高原外,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盐湖当属今山西运城的盐池。

湖盐的生产工艺与海盐基本相同,大多采用晒制的方法。

岩盐又称为盐矿,实际上是地下深处的固体含盐岩层。

古代岩盐的开采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开凿巷道,将含盐岩石采出。

然后将岩石粉碎和溶解后提取盐分。

二是开凿深井至含盐岩层,注水溶解盐分,形成卤水,然后汲取卤水。

这种方式与井盐的生产工艺相同。

古代制盐工艺中,井盐的生产工艺最为复杂,也最能体现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

井盐的生产工艺经历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早在战国末年,秦蜀郡太守李冰(生卒年不详)就已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

当时的盐井口径较大,井壁易崩塌,且无任何保护措施,加之深度较浅,只能汲取浅层盐卤。

北宋中期后,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

卓筒井是一种小口深井,凿井时,使用“一字型”钻头,采用冲击方式舂碎岩石,注水或利用地下水,以竹筒将岩屑和水汲出。

卓筒井的井径仅碗口大小,井壁不易崩塌。

古人还将大楠竹去节,首尾套接,外缠麻绳,涂以油灰,下至井内作为套管,防止井壁塌陷和淡水浸入。

古代卤水制盐工艺流程

古代卤水制盐工艺流程

古代卤水制盐工艺流程
1.采集卤水:古代制盐的第一步是采集卤水。

卤水是指富含
盐分的水源,可以在盐湖、盐井、盐泉等地方找到。

人们使用
竹竿、水桶等工具将卤水采集到容器中。

2.过滤杂质:卤水中常常会有一些杂质,如砂石、悬浮物等,需要将这些杂质过滤掉。

人们使用细网布或石头构建的过滤器
将卤水慢慢过滤,使其变得清澈。

3.蒸发浓缩:经过过滤后的卤水需要进行蒸发浓缩,以提高
盐分的浓度。

人们使用大型的锅炉或浅盐池,将卤水倒入其中,利用自然的太阳能或燃烧燃料加热,使卤水中的水分慢慢蒸发,从而浓缩盐分。

4.结晶析出:当卤水浓缩到一定程度时,盐分会达到饱和状态,开始结晶析出。

人们将卤水倒入浅盐池或长条形的盐槽中,让盐分缓慢沉淀下来,形成结晶。

结晶的盐分会不断聚集,形
成盐粒。

5.收集晒干:结晶的盐粒会被人工或工具收集起来,放置在
晒盐场上晒干。

晒盐场一般是一个开阔的平地,有良好的通风,阳光直射,使盐粒能够迅速晾干。

6.储存包装:经过晒干的盐粒可以被收集起来,存放在储盐
仓库中进行储存。

为了便于携带和使用,人们有时会把盐粒装
在盐袋或竹篮中,以方便携带和包装。

古代制盐工艺流程

古代制盐工艺流程
古代制盐工艺流程
制盐方法
工艺流程
特点与说明
晒盐法
1. 开辟盐田,引入海水或地下咸水
利用太阳能和风力蒸发水分
2. 将海水均匀撒到盐田,暴晒使水分蒸发
-
3. 盐分浓缩后结晶成盐,捣碎即可
制盐过程简单,成本低廉,但生产效率低,受天气影响大
煮卤法
1. 采集海水或地下咸水
-
2. 加热卤水,使其中的水分蒸发,留下盐分
步骤
流程描述
1. 开辟滩场
近海筑塘御潮,建水闸,纳潮排淡;开沟筑塍为界,成方块滩场。
2. 处理泥灰
用削刀削松滩场泥,碌扒碌碎泥块,再用竹竿揽泥成细形如灰状。
3. 晒泥吸盐
挑潭中海水,用木瓢洒泼匀透,使泥(灰)吸收水中盐分,日中再泼再晒。
4. 集泥防雨
以削刀将泥(灰)集聚,用木板夹成长堤状,以防夜雨。
可用锅炉或平底锅加热
3. 将残余的盐分结晶成盐
制盐效率高,周期短,纯度较高,但成本较高
钻井法
1. 确定含盐水层位置,进行钻井
适用于内陆地区,且只适用于含盐量较高的盐矿
2. 将水泵出,引入蒸发器进行蒸发
-
3. 蒸发后留下盐分,收集制成盐
制盐效率高,纯度高,设备投资大,成本高,对地下水资源有破坏
晒盐法的具体工艺流程细化:
5. 重复翻晒
次日天晴,仍翻扒推平,以碌扒扒松,重复前述步骤直至泥(灰)中饱含盐分。
6. 筑灰溜淋卤
在滩场中心筑土圈如柜,称灰溜;引海水入盐田,吸取咸分后晒干扫成堆。
7. 灌海水制卤
挑灰至漏碗,灌海水至漏底,即成鲜卤。
8. 晒卤结晶
将鲜卤注入盐田方格中,利用阳光与风力使卤浓缩结晶成盐。
煮卤法的具体工艺流程:

古代自贡充满智慧的制盐工艺

古代自贡充满智慧的制盐工艺

传统手工煮盐
古代自贡充满智慧的制盐工艺
有了卤水,并不是说一煎就能得到需
要的盐。

要得到上好的盐,这里面还有许
多的奥妙。

在传统的井盐熬制过程中,有
一道工序既简单又巧妙,盐卤在熬制前如
何尽量提高浓度以节约燃料,晒盐篷必不
可少。

将木头支成倒V 字形的架子,上面
铺满藤条或者稻草,有点像原始部落的草
房,将盐卤水浇淋在篷上,经过太阳照射
蒸发后,反复几次后再排到锅中熬制。

这木头架子相当于浓度浓缩器,想当年盐业兴盛时,巨大的盐篷一字排开,何等壮观。

熬过的盐杂质较多,盐味苦涩,如何去除杂质,得到洁白如雪、口感极好的盐呢?聪明的盐工们又想到了一种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将卤水倒入圆锅中烧热,煮沸出现盐花和悬浮物时,把准备好的黄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吸除硫酸钙等杂质,并用竹编“灶筛子”将泡沫清除,称为“提浆工艺”。

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然后下母子渣盐,以促进结晶,最后还要淋花水。

花水是卤水久煮下豆浆后提出的浓卤,等盐煎成后,放入木甑,将花水均匀地淋透,相当于再次清洗杂质,最后的花盐洁白晶莹而且口感纯美。

由此,形成了一套以自贡盐场为代表的井盐制盐生产工艺:枝条架浓卤——净化卤水——配兑卤水——篁桶存贮——温锅浓卤——兑卤——加新水——下豆浆——熬干成盐——淋花水等。

四川自贡燊海井作坊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制盐工艺—低压火花圆锅制盐,燃料为燊海盐井伴生自产的低压天然气,制盐的锅灶型采用圆灶,亦称瓮笼灶。

井盐汲卤及制盐技艺

井盐汲卤及制盐技艺

井盐汲卤及制盐技艺
井盐是一种古老的制盐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井盐的制作过程包括汲卤、晒盐、筛盐等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

首先是汲卤。

汲卤要选择水质清澈、含盐量高的地下水井。

将水泵到汲盐池中,再将汲盐池加热至一定温度,使盐分浓度达到一定程度。

然后将卤水倒入晒盐池中。

接下来是晒盐。

晒盐是将卤水在晒盐池中晾晒,使其水分蒸发,最终形成盐渍。

晒盐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一般在夏季干燥炎热的时候进行。

最后是筛盐。

筛盐是将晒干的盐渍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纯物质,使盐的质量更加纯净。

筛盐需要使用专门的筛盐器具,进行分类筛选。

总的来说,井盐汲卤及制盐技艺需要严格控制多种因素,如水质、温度、湿度、时间等,才能得到高质量的盐产品。

井盐制盐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人类不断探索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一部分。

- 1 -。

古代矿盐怎么提炼成食用盐

古代矿盐怎么提炼成食用盐

古代矿盐怎么提炼成食用盐
一、直接食用粗盐(没有提纯工艺时期)。

这个时期的人,多不长寿,因为粗盐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人吃多了、吃久了之后就会造成牙齿脱落等现象,当时是没有现在的镶牙、种牙等技术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牙基本上就是等死。

二、粗盐精细化(粗提纯)。

古人利用盐田蒸发获取粗盐或者从矿井中开采出矿物盐之后,并没有马上投入食用,而是在得到粗盐之后,经过了注水溶解、过滤和蒸煮三个步骤,经过过滤和蒸煮之后所得到的盐,已经和现在的食用盐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了,只是因为加工工艺没有现在这么精细,可能那时的盐不是很白(带有少量杂质)。

卓筒井制盐的工艺流程

卓筒井制盐的工艺流程

卓筒井制盐的工艺流程
卓筒井制盐是一种古老的盐制作方法,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开挖卓筒井:首先在地面上挖掘一个深井,井的直径一般为2-3米,深度约为10-15米。

井壁需要用石块或砖石砌筑,以保持井的稳定。

2. 筑堤围井:在井口周围筑起一圈高约1米的堤坝,以防止外界污水和雨水进入井内。

3. 进水灌井:将含有海水或盐湖水的水源引入卓筒井中,水位一般保持在井底以下5-6米的位置。

4. 蒸发制盐:在井的中心位置放置一个大型的炉子,炉子上方悬挂一个大铁锅。

炉火烧热铁锅,将水蒸发,留下盐分。

5. 收集盐水:蒸发后的水蒸汽上升到锅盖,然后凝结成水滴,沿着锅盖流向井壁,最后集中流到井底。

井底有一个盐水槽,用于收集盐水。

6. 沉淀盐分:盐水在槽中静置,经过一段时间后,盐分会逐渐沉淀到槽底。

7. 过滤盐水:将沉淀后的盐水通过滤网过滤,去除杂质。

8. 晾晒结晶:将过滤后的盐水倒入盐场或盐田,让其自然晾晒。


晒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盐结晶出来。

9. 收集盐晶:等到盐晶完全结晶后,用工具将盐晶从盐田或盐场上铲取下来。

10. 筛选包装:将收集到的盐晶进行筛选,去除杂质,然后进行包装,即可制成盐产品。

以上是卓筒井制盐的基本工艺流程,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把控,以确保制作出高质量的盐产品。

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

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

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古代井盐是指古代人们通过井水中的盐分进行提取和制作的一种盐产品。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盐场设备,人们常常利用地下水中的盐分来制取食盐。

下面将介绍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

选择合适的地点和地质条件非常重要。

古代人们通常会选择盐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例如盐湖、盐井或者盐矿附近。

这些地方的地下水中含有丰富的盐分,非常适合制作井盐。

挖掘井眼。

古代人们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在地下挖掘一个井眼。

井眼的深度和宽度都会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一般要保证能够容纳足够的水量。

然后,引入地下水。

古代人们会利用水泵或者提水器等工具将地下水抽入井眼。

为了保持水源的充足,他们通常会选择丰水期进行抽水。

接下来,进行晾晒。

当井眼中的水充足后,古代人们会将水放置在露天的场地上进行晾晒。

这样可以让水分逐渐蒸发,使盐分浓缩。

然后,进行过滤。

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后,井水中的盐分会逐渐结晶并沉淀在底部。

古代人们会利用过滤器或者简单的布袋等工具,将水中的杂质过滤掉,留下纯净的盐水。

接着,进行煮沸。

古代人们会将过滤后的盐水倒入大锅中进行煮沸。

一方面,煮沸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保证盐的卫生安全;另一方面,煮沸还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使盐分进一步浓缩。

进行晾晒和收集。

经过煮沸后,盐水中的水分会逐渐蒸发,留下结晶的盐。

古代人们会将盐晒干,让其完全干燥。

然后,他们会进行收集和包装,制成盐块或者盐粒,供人们使用。

古代井盐的制作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但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工序。

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古代井盐的纯度可能相对较低,但由于采用天然的方式提取,所以古代井盐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在古代,井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也是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改进,现代人们制盐的方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盐场设备和工艺使得盐的生产更加高效和规模化。

但古代井盐作为一种传统的制盐方式,依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传统技艺,将其传承下去。

古老井盐制作工艺

古老井盐制作工艺

古老井盐制作工艺(自贡灯会上的盐井天车棚,用啤酒瓶搭建的)(依然还在生产中的老盐灶)自贡号称盐都,但一般提起自贡,联想到的首先是灯会,恐龙,美食。

盐虽然每天不可缺,但和旅游好像挂不上勾。

上个周末,难得的晴朗天气,和朋友一起去自贡玩,发现个有趣的地方:燊海井。

一个活生生的有着160多年历史的井盐生产地。

(这个清朝的盐厂规模大得超过我的想象,很难在镜头中将全貌囊括其中)(井盐开采的主要场地,天井棚和大车)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都是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东西。

那么,我们每天都不能缺少的盐,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一般来说盐有海盐,湖盐和井盐的区别。

海盐在夏威夷的Kauai岛上看到过海盐田。

那基本就是围海圈地,制作比较简单。

湖盐在我一直向往但还没去成的青海应该能看到。

而自贡则是四川有名的井盐产地。

(当年自贡的天车棚。

的确看得出,已经不是作坊式,完全是大型工厂规模了)(以前的输卤管道像过山车架不?用竹筒拼接的,相当有四川特色的工业化^_^)自贡井盐自东汉汉章帝发端,到晋已初具规模,唐宋时期闻名全川,距今已有两千年的产盐历史。

北宋庆历年间发明使用的“冲击式顿钻法”,更是开创了人类机械钻井技术的先河。

近代以来,自贡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井盐生产基地了。

说实话,在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中学历史课本里所说的“明清时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

更何况这个老盐井直到今天仍然还可以活生生的运作。

竹筒,竹蔑索,原木做的滑轮,相当有四川特色,和我想象中工业化那种全金属机械完全不同。

(这个井口就是160多年前打出来的世界第一个超过千米井深的燊海井,打开后一股很浓的天然气味道迎面而来)(从井里汲取黒卤原料,倒到旁边的木盆里,有管道通向提纯井盐的地方。

据介绍一提可以生产15公斤纯盐)燊海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3年,方始凿成。

井深1001.2米,是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遥遥领先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西方各国。

古法制盐工艺

古法制盐工艺

古法制盐工艺
古法制盐工艺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国盐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在不使用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通过提取自然盐池或海水中的盐分,以及使用传统方法和技术制作盐的一种古老工艺。

古法制盐工艺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盐池提取盐分,并采用简单的晾晒和烧制方式加工成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法制盐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复杂而精细的技艺,包括了种植盐菜、开采盐池、晒盐、烧制盐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古法制盐工艺的特点是环保、健康、天然。

采用这种工艺制作出的盐,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有益。

由于古法制盐工艺的生产方式不依赖于化学药品和现代化设备,因此对环境污染也极小,符合现代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

在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崛起和普及的背景下,古法制盐工艺逐渐式微。

但是,随着人们对环保、健康、天然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古法制盐工艺再次受到重视,并在一些地方得以复兴和传承。

今天,古法制盐工艺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

- 1 -。

古法制盐的方法

古法制盐的方法

古法制盐的方法1. 引言盐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也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之一。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化工业技术,人们采用古法制盐的方法来获得盐分。

本文将介绍古法制盐的历史背景、主要方法、工具和流程等内容。

2. 古法制盐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制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最早期的制盐方法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中含有盐分的水源进行晒盐或煮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古法制盐方法。

3. 主要古法制盐方法3.1 晒晶法晒晶法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古法制盐方法。

它基于太阳能将含有盐分的水蒸发,使得其中的纯净结晶形成食用盐。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阳光充足、气温较高且潮湿度较低的地方,建造盐田。

2. 将含有盐分的水引入盐田,并排列成一系列浅池。

3. 让水在浅池中静置,待水分逐渐蒸发,盐分结晶。

4. 使用竹筛等工具将结晶的食用盐捞出,晾晒至干燥。

3.2 煮熬法煮熬法是古代制盐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它通过加热含有盐分的水使其蒸发,最终得到食用盐。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采集到含有盐分的水后,将其倒入大型锅或锅炉中。

2. 加热锅内的水使其沸腾。

3. 随着水分蒸发,溶解在其中的盐分逐渐浓缩。

4. 当溶液呈现高度浓缩状态时,停止加热并让其冷却。

5. 结晶出来的食用盐沉淀在底部,可以通过过滤或捞取方式进行收集。

3.3 滤析法滤析法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和过滤技术制取食用盐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含有盐分的水倒入滤析器中。

2. 利用离心力或重力,将水和盐分分离,使盐分沉淀在底部。

3. 将底部的盐分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杂质。

4. 将过滤后的盐分晾晒至干燥。

4. 古法制盐的工具和流程4.1 工具在古代制盐过程中,人们使用了一些特殊的工具来帮助他们完成制盐任务。

其中包括: - 盐田:由一系列浅池组成,用于晒晶法制取食用盐。

- 大型锅或锅炉:用于煮熬法制取食用盐。

井盐制作流程

井盐制作流程

井盐制作流程
井盐制作主要通过以下流程完成:
1. 采集海水:选择纯净的海域,在适当的时节和潮汐条件下,通过管道或抽水泵将海水采集到制盐场。

2. 过滤去杂:将采集到的海水通过滤网或沉砂池进行初步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悬浮物,以保证盐的纯度。

3. 浓缩蒸发:将初步过滤后的海水转入蒸发池或盐田,在日晒和蒸发的作用下,逐渐浓缩海水。

常见的浓缩方法有自然晾晒、太阳能蒸发、人工加热等。

4. 结晶析出:当海水浓缩到一定程度时,用盐格或其他适合的容器将浓缩液倒入其中,放置一段时间让盐结晶析出。

5. 分离收集:将结晶的盐进行分离和收集。

通常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将结晶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并将其进行晾晒、脱水等处理。

6. 筛分纯化:对已经分离和收集的盐进行筛分、纯化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残留物。

7. 干燥储存:将纯化后的盐进行晾晒、烘干等工艺,使其失去多余的水分,保
持干燥,然后进行包装储存。

以上是井盐制作的基本流程,不同地区和制作方法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

同时,还需注意合理的制盐环保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制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古法制盐的方法

古法制盐的方法

古法制盐的方法
一、前言
盐是人类必需的食品之一,古代人们也十分重视盐的生产和储存。

古法制盐是指利用海水或地下卤水制作盐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古法制盐的方法。

二、材料准备
1. 海水或地下卤水
2. 盐田(用于晒盐)
3. 筛网(用于过滤杂质)
4. 烧锅(用于煮海水或卤水)
三、制作过程
1. 收集海水或地下卤水
首先需要收集到足够的海水或地下卤水。

在收集之前,需要选择一个干净无污染的地方,以免对盐的质量造成影响。

2. 过滤杂质
将收集到的海水或卤水倒入筛网中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悬浮物。

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去除杂质会影响到后面晒盐和食用时的口感。

3. 煮沸
将过滤后的海水或卤水倒入烧锅中加热至沸腾,然后保持小火继续煮至剩余量约为原来的1/10左右。

这一步是将海水或卤水中的水分蒸发掉,留下盐分。

4. 晒盐
将煮好的盐水倒入盐田中,晾晒至干燥。

在晾晒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和翻动,以免结块。

5. 收获
当盐完全干燥后,用铁锹或木杆将其铲出放入容器中储存即可。

四、注意事项
1. 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海水或卤水进行制作;
2. 在过滤过程中要彻底去除杂质;
3. 煮沸时需要小火持续加热,以免烧焦;
4. 晾晒时需要不断搅拌和翻动,以免结块;
5. 储存时要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五、结语
古法制盐虽然比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盐慢且成本高,但是其纯度和口感都更好。

现代人们虽然已经有了更加便捷的制盐方法,但是了解古法制盐的方法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珍视食物,并对人类历史有更深刻的认识。

古代自贡盐场的凿井工序

古代自贡盐场的凿井工序

古代自贡盐场的凿井工序在井盐业的繁荣兴旺时期,井盐凿井工艺取得了辉煌成就。

尤其到了清道光年间,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和细密的井盐盐井钻凿工序,大致包括选井位、钻前准备、开井口、下石圈、锉大口、扇泥、下木柱、锉小口等。

这同现代开采石油、天然气的技术在工艺上是一致的。

1、选井位、钻前准备。

选井位就是由有经验的“相度泉脉者”、“堪舆家”确定凿井的位置。

然后在要钻井的地方整理出约20平方米的平地,架设凿井设备。

凿井设备主要包括碓架和平车。

碓架前后各有两根立柱,用两根木料和两块工人踩碓时的情景木板把前后立柱连成一个整体,整体高度约为175厘米,长165厘米。

上窄下宽,前面上宽36厘米,下宽95厘米;后面上宽72厘米,下宽95厘米。

碓架用于支承踩板,踩板长150厘米,宽11厘米,阻力臂长32厘米,动力臂长105厘米。

在碓架中部,还有用两根直径4.5厘米的竹竿捆成的扶手,为踩碓时工人的依托之物。

平车,直径160厘米,为起下钻具和升降扇泥筒的提升装置。

2、开井口。

选定井位后,首先需要按地形将井基铲高填平,为凿井修建平坝,然后挖井打大口。

挖大口是用人工挖掘或凿子开凿。

一般大口直径为0.9米至1.1米,为防止浮泥垮塌,所开井口宜宽。

大口深度一般要打过沙石岩层,按地层而定,深的有十几丈,浅的有几丈,以打到坚硬的岩层上为止。

3、下石圈。

大口打好后,再下入石圈,层层垒叠,构成地表石质套管。

石圈外方内圆,其对角略小于大口直径,每个厚度约0.33-0.66米不等,中间的圆孔直径按需要而定。

用吊竿将石圈放入大口底,然后一个个的逐步安放至井口。

如所下石圈在30个以上,在下入一半石圈时,必须加一副铁杠抬垫在石圈上,抬扛两头嵌入大石壁内,以防止石圈受力过重而破裂。

下石圈的同时,在石圈外面要用泥土或石块填满。

如所凿的是火井,石圈不必下齐,地面还需预留盆位置,以免日后多出取石圈的麻烦。

但由于地面泥沙易于崩陷,故用木料做成圆筒状,置于石圈之上,以防地表塌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老井盐制作工艺
(自贡灯会上的盐井天车棚,用啤酒瓶搭建的)
(依然还在生产中的老盐灶)
自贡号称盐都,但一般提起自贡,联想到的首先是灯会,恐龙,美食。

盐虽然每天不可缺,但和旅游好像挂不上勾。

上个周末,难得的晴朗天气,和朋友一起去自贡玩,发现个有趣的地方:燊海井。

一个活生生的有着160多年历史的井盐生产地。

(这个清朝的盐厂规模大得超过我的想象,很难在镜头中将全貌囊括其中)
(井盐开采的主要场地,天井棚和大车)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都是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东西。

那么,我们每天都不能缺少的盐,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一般来说盐有海盐,湖盐和井盐的区别。

海盐在夏威夷的Kauai岛上看到过海盐田。

那基本就是围海圈地,制作比较简单。

湖盐在我一直向往但还没去成的青海应该能看到。

而自贡则是四川有名的井盐产地。

(当年自贡的天车棚。

的确看得出,已经不是作坊式,完全是大型工厂规模了)
(以前的输卤管道像过山车架不?用竹筒拼接的,相当有四川特色的工业化^_^)
自贡井盐自东汉汉章帝发端,到晋已初具规模,唐宋时期闻名全川,距今已有两千年的产盐历史。

北宋庆历年间发明使用的“冲击式顿钻法”,更是开创了人类机械钻井技术的先河。

近代以来,自贡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井盐生产基地了。

说实话,在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中学历史课本里所说的“明清时期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

更何况这个老盐井直到今天仍然还可以活生生的运作。

竹筒,竹蔑索,原木做的滑轮,相当有四川特色,和我想象中工业化那种全金属机械完全不同。

(这个井口就是160多年前打出来的世界第一个超过千米井深的燊海井,打开后一股很浓的天然气味道迎面而来)
(从井里汲取黒卤原料,倒到旁边的木盆里,有管道通向提纯井盐的地方。

据介绍一提可以生产15公斤纯盐)
燊海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3年,方始凿成。

井深1001.2米,是人类钻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的深井。

遥遥领先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西方各国。

做个横向比较吧:燊海井凿成9年后的l846年,俄国人谢诺夫才钻出8口浅油井.2l年后的l859年,美国人狄拉克也只钻出一口深不过21.69米的油井,采出了1.8吨石油。

据栽,当年的燊海井日喷黒卤万余担,天然气8500立方米。

可烧盐锅80余口,日产盐14吨左右。

是一眼卤气同采的高产井。

这么深又这么窄小的井口,当年是怎么挖掘出来的呢?据介绍是先倒碓,工人们3-4人一组站在碾架上,足踏碓板,翘起碓头将连接着的锉头提起,然后跳开,锉头随着落下的碓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着井底猛力冲击顿钻.如此一踏一跳,锉头一起一落.反复冲击顿钻.然后再推动大地车,通过滑轮天车,将扇泥筒下到井底,把钻凿出的泥浆碎石提取出来,像这样凿成一口井,往往要几年甚至一、二十年时间。

(挖掘和开采井盐必不可少的大车)
(燊海井墙上的一组雕刻,很详细的介绍了清代制盐流程。

这就是牛车推动大车汲卤的场景图)
井挖好后,开始生产井盐。

先要将原料黒卤从深井中提捞出来。

这个设备的主体就是这个大车。

这个硕大的大车直径约4.5米,高2.5米。

一般需要8-12个强劳力或者4头牛推动大车转动,带动一系列的滑轮工作将楠竹筒放到井中的卤水层。

竹筒内有单向活塞受到卤水的压力打开,卤水进入筒内后再牵引大车转动提取上来。

(利用本地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按照传统工艺加工井盐的老盐灶)
(井盐提纯的媒介是什么?就是他们自己磨制的黄豆浆,想不到吧。

纯天然。


黒卤汲取出来后就需要提炼了。

利用同一口井开采的天然气,用黄豆浆做媒介,加热,打捞杂质,结晶,铲盐,淋盐沥水,炕盐等过程,井盐成品就生产出来了。

燊海井灶先为元昌灶、荣华灶、乾元灶、四义灶,后改名过益记德新灶、新记同森灶、君记同森灶、益记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记同益灶、建记同森灶7个灶名。

(用竹蔑片和竹筐滤干粗盐)
(半成品)
(当年的账房,还供着财神呢,盐字的灯笼很有特色)
1988年燊海井旧遗迹对外开放,井灶恢复了当年用牛汲卤,用井里产的低压天然气园锅熬盐的情景;保留了用圆木、蔑索捆制而成高达18.3米的“天车”和脚蹬踩冲击打井的木碓架,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2006年成为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保护文物的特殊情况,保留年生产控制量800吨。

通过旅游门票收入和粒状盐保留生产,以产盐肋养,燊海井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得以正常运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