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合集下载

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

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

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
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
随着人们对生猪品质和养殖效益的不断追求,猪肉的需求量也在逐年
增加。

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是提高生猪养殖效益和品质的关键。

那么,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有哪些?本文将为您进行详细介绍。

一、遗传改良
遗传改良是实现生猪高产和繁殖性能改良的基本途径。

通过遗传学原理,选取表现良好的猪种,实行人为控制,获得更加优良的猪种。

生猪遗传改良的关键在于选种,包括单元选种和家系选种两种方式。

单元选种是指对一个单位进行选种,例如肉猪单元,选取表现好的个
体进行繁殖;家系选种是指对某个家系内的个体进行选择,例如选取
同一公猪下的仔猪。

二、胚胎移植
胚胎移植是将优良猪的卵子或胚胎移植到优质母猪体内,使其发育成
为新的猪种。

这种方法可以缩短繁殖周期和提高品质和数量。

胚胎移植的步骤包括卵泡刺激、采集卵子、体外受精和胚胎植入等。

此外,胚胎移植的成功率也和技术和质量等因素有关。

三、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技术,通过对生猪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使其表现更好的性状。

例如,户外养猪场单元中的猪种可以通过基因
编辑产生更快的增重和更高的耐高温的抗病性。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编辑,而不是传统的选种方法,因此更加
高效和精确。

总之,生猪的系统育种方法是提高生猪品质和养殖效益的关键。

通过
遗传改良、胚胎移植和基因编辑等方法,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优良的猪种,提高生猪的养殖效益和提高人们的健康饮食。

第四章 猪的育种

第四章 猪的育种



后裔测定(progeny test):测定对象是需 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的后裔。 注:三者间的关系不对立,现代育种强调 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故通常将 三种方法结合使用。

(三)大群测定和抽样测定
大群测定(mass test):对群体中所有符合 条件的个体都进行测定,其目的是为个体遗 传评估提供信息。在一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测定的个体越多,选择强度就越高,遗传进 展就越大。 抽样测定(sample test):主要用于评定杂 交组合的生产性能,从而找出一个最佳的杂 交组合用于商品生产。方法上是从参加测定 的每个品种(系)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 体在相同环境下进行性能测定。
• PIC • The better pork people™ • PIC • The better pork people™ • PIC • The better pork people™ • PIC • The better pork people™ • PIC •
10% 7%
48% 30% 35%
第四章 猪的育种
第一节 育种目标 第二节 性能测定
第三节 育种值的估计
第四节 种猪的选择
第五节 猪的品系选育
第六节 杂交利用
中国猪育种何去何从?
有最大的生产能力和消费市场 有最悠久的养猪历史 有最丰富的地方猪种资源 有最多样化的国外种质资源 我们还缺什么?
——资金?技术?观念?组织?行动?


3、选择的准确性:指估计育种值与真实 育种值的相关系数(rAI)。
杜 洛 克 背 膘 厚 度 选 择 实 验 效 果
第四节 种猪的选择

1、外貌的选择:后备种猪的体型外貌应 具有品种特征,如毛色、头型、耳型、 体型结构和体躯长短、宽窄;四肢粗细、 高矮等。 2、身体结实度的选择:后备种猪要选择 生长发育良好,健康无病,来自无遗传 缺陷的家系。留作种用的猪,肢蹄结构 非常重要,因为在配种季节需要持久站 立。

猪培育新品种方法

猪培育新品种方法

猪培育新品种方法
猪培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旨在通过选择和配对优良的品种,培育出更具经济效益和适应能力的新品种。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
猪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1.选择优良个体:通过对种猪的选择,挑选出生长速度快、
抗病能力强、肉质优良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父母猪。

可以通过
测量体重、测定肌肉组织和胴体脂肪的含量等指标来评估个体
的优势。

2.进行离散交配:选择优质的父系和母系猪,进行离散交配,将从中选择出的优秀后代进行进一步的繁殖。

这样可以增加基
因的多样性,并提高猪在适应环境和抗病性方面的能力。

3.亲代配对:通过亲代配对,将具有较高遗传价值的个体进
行配对交配。

例如,选择生长速度和肉质好的公猪与具有优良
母系的母猪进行配对,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后代。

4.渐次选择法:先选择合适的亲代,然后选择优良品质的后代,再选出更为优秀的下一代,逐渐淘汰不理想的个体。

这种
方法可以逐步改良品种,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5.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
精确地修改猪的基因组,改变其遗传性状。

例如,通过编辑猪
的基因来增强其抗病能力、改善肉质和提高生产性能等。

总之,猪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可以通过选择优良个体、进行离散交配、亲代配对、渐次选择法以及基因编辑技术等。

这些方法旨在提高猪的经济效益和适应能力,从而满足人们对猪产品的需求。

第四章 猪的育种-3

第四章 猪的育种-3

和方法,制定一个综合指标。
制定综合选择指数需考虑因素
• 1、确定少数目标性状,切忌主次不分
• 2、生长和胴体性状是构成指数的目标性状
• 3、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测定并获得全部资料 • 4、全群平均指数定为100,便于选种时应用
• 5、肉质和繁殖性状达标,可不纳入综合指数
(-)单性状的育种值估计
单性状的育种值:将个体单个性状不同信息 来源,包括个体本身、祖先、同胞和后裔成 绩分别进行加权,合并为一个数值,作为选 种的标准。 估算公式:I=∑bi(yi-μi) I:单性状的育种值 bi:与该个体有关的第i个信息来源的偏回归系数 yi:第i个信息来源的表型均值 μi:该性状的总体均数
(3)BLUP的优点 ① 充分利用亲属性息,可消除由于环境造 成的偏差 ② 能考虑不同群体不同世代的差异 ③ 能校正由于选择造成的偏差
• 2、 BLUP原理与方法
动物模型: yij=μ+ hysi+ aij+ eij yij: 为个体的观测值 μ: 为群体均数 hysi : 是场-年-季固定效应
一、群体继代选育

(一)选集基础群
按品系的目标性状选集优秀个体建立基础群。

(二)系群规模
基础猪群最少需要10头公猪和50头母猪,一般条件下以15头公 猪和100~120头母猪为好。

(三)闭锁繁育
畜群严格闭锁,不引入任何外来种猪,后备猪均来自基础群。

(四)交配方式
一般采用避免全同胞交配的有限随机交配,这样可避
免群体近交系数的过快增长,防止优良基因的丢失。

(五)选种方法
根据自身成绩结合同胞资料进行严格选种,选种的标准 和方法每一世代尽量保持一致。

(六)品系的保持和利用

猪育种方案

猪育种方案

猪育种方案一、选材1.选取优质种公猪和母猪作为繁殖材料。

选择体型匀称、外貌健康、毛色光亮、耳朵挺立、繁殖力强、肉质细嫩的种公猪。

母猪要选取体型健壮、泌乳量高、抗病能力强、繁殖力强、饲养管理好的种母猪。

2.进行鉴定和评估。

通过鉴定和评估,筛选出优质的种公猪和母猪。

鉴定项目包括体型指标、繁殖力指标、疾病抗性指标等。

3.注意血缘关系。

在选材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近亲交配,避免因基因血缘关系过于接近导致的遗传缺陷。

二、育种管理1.健康管理。

猪群的健康状况对育种效果起到关键作用。

做好疫苗接种、定期验血、隔离防疫等工作,控制猪群健康状态。

2.饲养管理。

提供合理的饲料,保证猪群的营养供给。

合理的饲养密度、饲水管理、环境温度控制等也是重要的饲养管理措施。

3.繁殖管理。

采用合理的繁殖措施,包括发情检测、人工授精等,提高繁殖效率。

对于不育猪、无效交配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4.标记和记录。

为每只种猪进行个体标记,并建立完整的血统记录。

记录种猪的生长情况、繁殖情况、疾病情况等,为后期的育种选择提供依据。

三、育种目标1.生产性能。

生产性能是育种的核心目标之一,包括肉质优良、泌乳量高、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等指标。

2.抗病能力。

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猪种,提高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

3.外观特征。

外观特征包括体型大、肌肉发达、背膘良好等,以满足市场对于肉品外观的要求。

4.饲料利用率。

提高猪群的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猪肉产量。

四、基因改良1.基因筛选。

通过基因检测和筛选,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猪种,提高繁殖效率和肉质品质。

2.基因编辑。

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对特定基因进行修饰,促进有益基因的表达,提高猪群的育种效果。

3.基因信息管理。

建立完善的基因信息管理系统,对猪群的基因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为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五、育种评估和选择1.综合评价。

通过对种猪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饲料利用率、抗病能力等指标的综合评价,确定哪些猪适合继续繁殖。

育种课讲解 猪联合育种策略

育种课讲解 猪联合育种策略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 措施
联合育种策略
影响猪群体遗传改进 的因素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 措施
保持群体遗 传变异的育 种措施
3.保持群体遗传变异的育种措施
提高选择准 确性的育种 措施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 措施
联合育种策略
影响猪群体遗传改进 的因素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 措施
保持群体遗 传变异的育 种措施
01
挑选世代间隔较短的选 种方法,种公猪遗传评 定一般不使用耗时长的 后裔测定。还可实施早 期选种措施,或实施间 接选择、分子标记辅助 选择等育种措施。
提高选择准 确性的育种 措施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 措施
联合育种策略
影响猪群体遗传改进 的因素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 措施
保持群体遗 传变异的育 种措施
01 02
联合育种策略
影响猪群体遗传改进 的因素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 措施
保持群体遗 传变异的育 种措施
2.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一应建立规模足够大的 育种群
三要实施特殊的育种措 施,改善留种率
01
03
04
02
四要提高种公猪 的使用率
二要扩大种猪生产性能 测定的规模,提高性能
测定的可靠性
提高选择准 确性的育种 措施
03
猪联合育种策略
养猪生产与猪的关系
科学途径、育种措施、成效
纯种猪群体遗传改良的育种措施
影响因素、选择强度、遗传变异度、选择准确性 、世代间隔、联合育种策略
利用杂种优势的猪育种措施
概念、类型、特点、生产模式、培育与选育
利用杂种优势的猪育种措施
杂交亲本群的培育与选育
杂优猪生产模式
4
杂种优势的特点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

浅谈猪育种操作规程鲁春刚北京养猪育种中心育种工作对于纯繁场而言尤为重要,一个品种如果不对其实施育种措施,它的优良基因很可能丢失,生产性能发生退化,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回顾中国育种工作,只是停留在理论及种猪性能测定方面,在育种工作的整体计划措施方面做的不够,由于对育种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及种猪市场需求偏差(50kg出售种猪),使中国育种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育种工作大致分为几部分:1、核心群的组建和更替;2、种猪的性能测定和记录;3、后备猪的选留和补充;4、选配计划的制定和实施;5、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6、基础猪的淘汰和补充计划制定等。

一、核心群的组建和更替核心群就是在基础群中目标性状估计育种值优于基础群平均值的优秀个体组成的小群体称为核心群。

对于母系猪主要表现在高产(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对于父系猪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背膘厚度,因不同品系其主次不同。

对于母系猪如:大白、长白主要考虑总产仔数EBV和100千克体重日龄EBV值。

对于父系猪如:皮特兰、杜洛克主要考虑100千克体重日龄EBV值、背膘EBV值和总产仔EBV值等。

核心群母猪数量以基础群母猪数量的20%~25%即可。

每批母猪断奶后都需要对每个品系基础群猪评估一次,使用BLUP方法估计繁殖指数(包括总产仔数、校正21日龄窝重、断奶到再配种间隔),结合现场猪的情况确定核心群个体(有些原核心群猪性能优秀会继续留在核心群、有些原核心群的猪由于性能及其他原因会离开核心群转到生产群或被淘汰、还有一些原生产群的个体在这次评估中成绩突出会进入核心群),因此核心群猪的组成是动态的、可变的。

为加强选育进展,一般核心群母猪使用不应超过3胎,公猪使用不应超过9个月。

二、种猪的性能测定和记录进行纯繁的猪场必须进行种猪性能测定工作,测定的数量越多后备猪选择的强度会更大,遗传进展会更快,同时数据越丰富则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越高。

遗传进展=IG h i 2σ 其中: i 为选择强度、σ为标准差、h 2为遗传力、G I 为世代间隔。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育种工作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种猪育种方案,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养殖业的探索之旅。

一、育种目标我们要明确育种目标。

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改善肉质,提高繁殖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出长得快、吃得少、抗病力强、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猪。

二、育种材料1.种猪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猪,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同时,要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2.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要选用优秀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还要关注繁殖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育种方法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种猪的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作为种猪。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培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我们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3.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种猪的性能。

四、育种流程1.种猪引进引进优质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2.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同时,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研究。

3.选择育种根据种猪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4.杂交育种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5.育种技术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果。

6.后代测定对后代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7.品种推广将培育出的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水平。

五、育种成果1.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新品系。

2.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第四章-猪的育种

第四章-猪的育种

《养猪学》教案第四章猪的育种第四章猪的育种内容:主要介绍猪的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生产实践中运用。

本章共分三节:一、性状的遗传与选择二、育种原理和选种方法三、专门化品系目的要求:通过理论学习,要求掌握猪的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性状的遗传与育种的关系,了解专门化品系的概念及生产意义。

重难点:育种原理和选种方法学时与教法:课堂理论讲授4学时。

《养猪学》教案第四章猪的育种第四章猪的育种猪的育种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纯种选育提高、新品种、品系的育成以及猪的杂种优势利用等等,其根本目的在于使猪群的重要经济性状得到遗传改良和使生产者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种猪、饲料、猪舍环境控制、疾病防治和经营管理是构成现代养猪生产的五大基本要素。

优良的种猪是养猪的先决条件,猪的育种实际上是利用猪丰富的遗传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选育方法,培育适合市场需要的优良种猪,建立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养猪生产,这是猪育种工作的根本目标。

生产性状的遗传改良:内在因素,需时间长、提高猪生产(基本途径)性能影响长久和稳定。

性状发育的环境控制:外在条件,时间短、影响是暂时而可逆的。

第一节猪育种技术的发展一、世界猪育种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猪育种在发生着变化:育种的重点已由原来的降低背膘厚、提高生长速度,转变为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育种目标、性能测定、选择方法与技术手段等方面有了新进展。

20世纪猪育种的最大进步是使猪的日增重突破800克/日,瘦肉率达到60%以上,料肉比达到2.8∶1,出栏猪156天体重达到90千克以上,培育出了真正的瘦肉猪。

过去的30年,选择主要集中在中等遗传力的生长和胴体性状,80年代中期以后BLUP育种值的应用,更加速了这些性状的遗传改进。

近几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运用,育种理论与实践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养猪业发达国家的猪育种已从品种选育逐渐过渡到专门化配套选育,针对各个品系在杂交体系中的不同用途,突出重点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然后系间配套杂交,综合各品系的优势,然后按照一定的杂交模式进行杂优猪的生产。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

猪育种的基本步骤猪育种是指通过选择、繁殖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猪种,以提高猪的经济性能和商品价值。

它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猪肉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满足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猪育种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目标确定猪育种的第一步是明确育种的目标。

通常,猪品种的育种目标主要包括:增加生产性能、改良品质和抗病性能。

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猪品种作为育种对象。

第二步:原始种群选择原始种群选择是对可用的种猪进行初步筛选,以确定具有可育性的个体。

原始种群选择主要考察猪的性状、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较好性状与性能的个体作为原始种群。

第三步:亲本选择亲本选择是指从原始种群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和遗传潜力的个体作为进行交配的亲本。

对于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猪种来说,亲本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亲本选择涉及到筛选亲本的性状、血缘关系、健康状况等多个方面。

通过相互交配,选择出表现较好并具有相关遗传基础的后代。

第四步:遗传评价遗传评价是通过对育种个体进行测定和测试,了解其遗传效应和遗传潜力。

常用的遗传评价指标包括遗传参数、育种值和遗传方差等。

通过遗传评价,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作为后续育种的重要依据。

第五步:配对设计与交配根据遗传评价结果,制定配对设计和交配方案。

配对设计要考虑血缘关系和个体之间的优势互补性,最大程度地利用遗传差异,减少遗传缺陷。

通过合理的交配方法,保持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群体遗传水平。

第六步:后代选育对于交配所得的后代,进行评价和筛选,挑选出表现优良的个体作为下一轮的亲本。

后代选育要综合考虑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和经济性状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找出最具有潜力的个体进行保留。

第七步:群体改良与选择经过多代的选育,群体中逐渐聚集了一些优良基因,这时可以通过选择和育种,进一步提高群体的遗传水平和经济性能。

群体改良和选择是猪育种的持续过程,不断进行群体改良,逐渐优化猪种的性状和性能。

建立种猪选育育种核心群、区分种猪扩繁群

建立种猪选育育种核心群、区分种猪扩繁群

一个规模化的原种猪场,一般种猪群年更新比例都在30%左右,通常是在2~5 胎的原种群中挑选同窝仔数多且无遗传疾患、体型外貌符合要求并生长速度快的留做后备进行补充。

但为了加快世代更替,提高选育进展水平,一般拟采取头胎留种,争取一年一个世代。

为此,必须建立育种核心群,区分种猪扩繁群。

1 育种核心群的组建方法首先应对现存种猪群的血缘进行分析,将生产性能相对较低或头数比较少的血缘转入扩繁群;其次对已有的繁殖及生长性能等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生产性能的高低、或选择指数进行排队,在保证血缘的情况下,将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体型外貌符合品种要求的种猪选入联合育种核心群。

育种核心群的数量,根据本场原种猪的规模,选择1/3~1/4 的猪群(一般不少于50 头) 组成核心群,以保障猪群的淘汰更新。

核心群内公、母比例最好能维持1∶5,以保证公猪数量和质量。

对测定数据不全的群体,拟先根据血缘、体型外貌及繁殖纪录等进行组建基础群,然后按照核心群管理方法进行配种、繁殖记录及后代生长性能测定,最后再依据测定成绩评估排序,在保证血缘的情况下按要求组建新一代核心群。

2 核心群与扩繁群的管理核心群选育一般采取一年一世代,新的核心群组建后,上一世代的核心群种猪除去淘汰部分性能较差的外,其余将转入扩繁群,补充扩繁群的淘汰更新。

但目前核心群选育均采用闭锁- 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一是允许世代交替,即对核心群中性能表现特别好的种猪,允许再留至下一世代,与后代一起共同组成新的核心群,一般更叠比例不超过25%;二是允许导入外血,在核心群近交增量过大或有优秀外血情况下,可以适当引入外来种猪,丰富核心群遗传资源。

猪育种技术

猪育种技术

猪育种技术
猪育种技术
猪育种技术是指运用生物学、遗传学及饲养学等相关学科,以提高猪
的生产性能、改善品质特征和提高抗病能力的技术手段。

以下从繁殖、选种、饲养等方面介绍猪育种技术。

I. 繁殖技术
1. 不同品种的猪在同一繁殖环境下交配,可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促进优质繁殖。

2. 在雌猪发情前后进行人工授精,选择精液优良的公猪进行授精,可
提高精液质量,增加初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加速繁殖速度。

3. 进行基因编辑,删除或替换不良基因,提高家畜遗传特性,避免基
因突变和遗传缺陷等问题。

II. 选种技术
1. 根据品种特点、生产性能和品质需求,科学地进行品种选育,选出
适应当地或市场需求的良种猪。

2. 进行家系评价,从中选择出符合遗传规律、性能稳定的猪种子代代
的纯种繁殖。

3. 利用多点选育,通过综合力、体型、繁殖性能和抗病能力等多个方
面把握,进行综合选育,使家畜品质提高、生产性能稳定。

III. 饲养技术
1. 提供优质饲料,避免单一饲料导致营养不良或消化吸收不良。

2. 保证水源清洁卫生,防止病毒传播,改善猪的群体环境和健康状况。

3. 适时接种疫苗或注射药物预防、治疗疾病,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抗病
能力。

总的来说,猪育种技术对于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品质特征和提高
抗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对猪的育种过程中,应该全
面运用生物学、遗传学和饲养学等多学科间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
耐病性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猪育种方法介绍

猪育种方法介绍

猪育种方法介绍一、引言猪是我国最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肉类来源。

为了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猪育种方法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育种方法的相关知识。

二、猪育种目标1.提高生产效益:通过选择高产、高效、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2.改进品质:通过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肉质和脂肪含量等指标,改进生产品质。

3.提高遗传力:通过选配合适的亲本,避免近亲交配和基因突变等不利因素,保证后代遗传力稳定。

三、选种方法1.外部特征法:根据外部特征如耳朵、腿型等进行选配。

例如黑猪耳垂下垂、体型较小,适合与白猪进行杂交。

2.血缘法:根据家系谱系图进行选配。

例如某个母猪有好几代都表现出了优秀的生产性能,则可以将其作为选配对象。

3.遗传学方法:通过遗传学原理进行选配。

例如选择基因型相似的猪进行交配,可以提高后代的遗传力。

四、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一种常用的繁殖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的遗传质量和数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优良种猪作为供精对象。

2.进行精液采集和处理,保证精液质量。

3.将精液注入母猪体内,注意注射时间和方法。

五、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是一种高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生产高质量的优良品种。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优良品种作为供体和受体。

2.采集供体母猪的卵子和受体母猪的子宫内膜。

3.将供体卵子与供体公猪的精子结合后培养成胚胎。

4.将胚胎移植到受体母猪子宫内。

六、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是一种新型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对基因组进行编辑来改变物种特征。

目前已经成功应用于猪育种中。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2.采集猪胚胎,注入CRISPR/Cas9蛋白和RNA。

3.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

4.将编辑后的胚胎移植到母猪体内。

七、总结猪育种方法的不断发展,为提高生产效益和改进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选种方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基因编辑等技术的应用,将为猪育种带来更多可能性。

种猪育种方案[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方案]
3、测定A超、B超(马蹄形或长方形探头)各一台
4、电子笼称2台(带笼)(50-100Kg1台、100kg-200kg1
台)
5、皮尺、有角尺各一个
6、GBS最高级别软件1套(能与猪场联网、升级)Headsman育种软件1套
7、进口不锈钢耳缺钳四个
8、耳孔钳四把
9、耳标及耳标钳(安乐福)
10、选猪记号笔若干(蓝、黑、绿、橙、紫各一盒)
显病患、体型有严重损征者如体长过短、肚囊过肥、后躯欠发达等先行淘汰出售。在符合质量性状要求前提下,以100千克重日龄、背腰厚、总产仔数,以及眼肌面积、眼肌厚为选择重点,结合体尺测定和外貌评分,同时结合父母成绩、同胞或半同胞测定指标、资料进行综合评定,并按指数高低进行严格的选优汰劣。
第四第五阶段选育由育肥舍组长、育种小组负责,组长、统计员、场长对猪只选育进行确定并填写测定耗料记录表等表格。要求每周对(85—105千克)体重范围内的育种测定猪进行测定,由育种员育成舍组长组织本组饲养员共同完成。育种录入员及时将测定记录入育种软件进行育种值的计算,并将数据备份上传总部。<6>、第六阶段选择与淘汰
6、优秀血缘尤其是血缘稀少者
后代全留。
G、在10日龄左右去势1次,一般产仔数>7头(上白、大
白)公猪留2—4头,杜洛克原则上不去势,除非有疝
气,竖耳等遗传缺陷的进行去势。<2>、第二阶段选种与淘汰(断奶二选)
在断奶前7天(21—28日龄)进行二选,去势、佩戴耳牌。此时主要对同窝仔猪的整齐度和个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外形等进行选择。根据选择结果进行挂牌(进入核心群)
猪的性状是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因此要求按“周上产节律”安排工作,对各阶段进行严格选留,以求适时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种猪。

联合育种,改良种猪品质——记重庆市外种猪联合育种培训会

联合育种,改良种猪品质——记重庆市外种猪联合育种培训会

活动展现 了我市食品经济的成就和行业的风采,有利于食品行
业振奋信心,推动行业进一步规范发展 。
联合 育种 ,改 良种 猪 品质
记重庆市外种猪联合 育种培训会
20 0 9年 l 月 1 1 6日 ~2 0日,重庆市外种猪联合育种培训 会在市畜牧科技学院召开 。共有包括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市 畜牧科技学 院的有关领导 、专家和重庆美德沃尔多原种猪繁育 有限公司、重庆市种猪场 、重庆市6 原种场 、南方金 山谷原种 9 场等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 、管理人 员近三十人参会 。
市 畜 牧 科 技 学 院 研 究 员 陈 四 清 就种 猪 的选 育 方 法 、性 能测 定 、 遗 传 评 估 及 先 进 仪 器 设 备 的 使 用 知 识进 行 了全 方 位 的 培 训 , 为 育 种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
改 良计划 ,即外种猪的联合育种和地方猪种的配套利用。对于 外种猪的联合育种,计划在 2 1 年以前分批完成 10 06 0 个国家级 生猪核心育种场的评估遴选,形成总存栏纯种母猪 l万头的国 0
重庆美德沃尔多原种猪繁育有 限公司是西南地区唯一

家生猪核心育种群 。重庆市作为全国生 猪的主要产区之一,生
猪改 良已加快 了步伐, 出台了外种猪联 合育 种实施方案,立足 现有 品种资源,加强外种猪品种的选育提高和推广利用,将重
庆打 造 成 为全 国 “ 生猪 良种创 新 基地 和优 良种 猪供 种 高地 ” 成 , 为 “ 家 现 代畜 牧 业示 范 区 ” 建 设 的 重 点 和亮 点 。 国
编委 动态

华牧集团喜获重庆食 品行业 6 0年功勋殊荣
20 0 9年 1 月 2 1 7日, 历 时 3个月 经 专 家评 审 和 网络 投票 ,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1、优点:易于固定一个个体或几个个体的优良特性,便于保持血缘,以及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等。

2、缺点:系祖不易得到,难以选配到同质的优秀母猪和选到可靠的系祖继承者,尤其是系祖的后代和特性在群体不仅中随着世代的推移易于淡化,后代一般难于接近更无法超过系祖。

目前,这种方法在猪的育种实践中使用较少,该法起源早,对猪的育种起过很大作用。

(二)近交建系法用高度的近交方法建立猪的品系。

30、40年代美国培育了100多个近交系数在30%以上的猪近交系。

结果近交降低了产仔数和仔猪的生活力,并出现了脐疝、血友病等遗传疾患,生长速度也因近交而降低。

在近交过程中又会出现近交退化现象,育种成本非常高。

另外,也降低了性状的选择风力,目前,在猪的育种中所不再采用。

(三)群体继代选育法又叫系统选育、闭锁群育种法,噬菌体是目前用于猪品系选育最多的方法。

该方法是选择一定数量的猪群组成零世代基础群,在及时更新时采用全群淘汰,配种时群内闭锁血统,不引进群外公猪,使到群体近交系数逐代上升,提高群体基因的纯合度,群内基因组随机配合,可望得到较优的基因组合。

基础群数量一般采用6公30母、8公40母、10公50母、或30公150母等几种形式。

世代间隔为一年一个世代或两年三年一个世代不等,一般进行5―6世代的选育,然后与另一品系杂交或爸妈引入群外婆猪和母猪,组成新的基础群,进行下要下才一轮的群体继代选育。

这种方法国外从50年代开始使用。

我国自70年代起至80年代,各地采用闭锁群育种法培育出不少新品系,如在大花白猪、三江白猪、北京黑猪、大河猪、赣州白猪内则等培育中均建立的品系,以及哈白猪瘦肉系、金华猪Ⅰ、Ⅱ系、浙江中白猪Ⅰ系、湖北白猪的Ⅰ、Ⅱ、Ⅲ、Ⅳ和Ⅴ系及山西瘦肉猪新品系(SD-Ⅰ系)等。

在“七五”、“八五”期间,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选育出的4个中国瘦肉羊父本新品系和5个母本新品系。

品系繁育的四个阶段

品系繁育的四个阶段

品系繁育的四个阶段品系繁育是指通过选择和繁殖特定品种的动物,以获得具有特定特征和性能的后代。

在品系繁育过程中,通常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基础群建立、品系建立、品系鉴定和品系推广。

一、基础群建立基础群是品系繁育的基础,通常需要考虑品种、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

在建立基础群时,需要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并确保它们具有较好的繁殖性能。

基础群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一般不宜过小。

在建立基础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生长性能良好的品种,可以减少后期选择的难度。

2.选择健康的个体:选择健康无病的个体,可以降低疾病风险,保证种群质量。

3.合理搭配性别比例:根据繁殖目标,合理搭配雌雄性别比例,可以促进种群繁殖。

4.监测遗传品质:定期监测种群的遗传品质,及时调整繁殖策略,可以提高后代品质。

二、品系建立在基础群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所需品种和繁殖目标,选择适当的配对组合进行交配,并记录繁殖结果。

经过几代的选择和繁殖,逐渐形成所需的品系。

在品系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适宜的配对组合:根据繁殖目标和品种特点,选择适宜的配对组合,以达到预期的遗传改良效果。

2.制定繁殖计划:根据种群结构和繁殖目标,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确保品系的建立和繁殖顺利进行。

3.记录繁殖数据:详细记录每胎繁殖数据,包括产仔数、成活率、生长性能等,为后续选择提供依据。

4.监测后代品质:定期监测后代的品质,及时调整繁殖策略,促进品系的优化和稳定。

三、品系鉴定品系鉴定是为了确定品系的特征和价值。

可以通过外观、性格、行为、血统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记录。

重复评估若干次后,即可获得对该品系的详细鉴定结果。

在品系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制定评估标准:根据品种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评估标准,包括外观、性格、行为等方面,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定期评估:定期对品系进行评估,了解品系的特征和价值,为后续选择提供依据。

老刘养猪培训品种——不要把品系当成品种

老刘养猪培训品种——不要把品系当成品种

老刘养猪培训品种——不要把品系当成品种
首先我们看一下品种和品系的定义。

品种:指一个种内具有共同来源和特有一致性状的一群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其遗传性稳定,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指具有相同品质的东西,如动物品种。

品系:指来源于同一祖先,性状表现大致相同的一群个体。

从上面的介绍看,品种的范围比品系要大得多;也就是品系是属于品种的。

前阶段,河北瑞邦介绍他们的品种时说,是加系托佩克;那么问题出来了,托佩克猪是荷兰公司培育的,为什么会有加系呢?
托佩克猪是一个品种,也可以称为配套系;加系猪,是在加拿大培育的托佩克猪的分支,各方面性能符合托佩克猪的特点,但某些性状更适合于在加拿大。

另外,我们也常听到美系大白、法系大白等说法;同样是大白品种,因为是从不同的地区引进的,叫法也就不同,当然生产性能也有差别。

但同样是美系大白,也会区分开非常多的小品系,不同的育种机构培育的品系是有区别的;比如北京六马提供的杜洛克猪,属于美系,更具体地说是属于华多系列,仅仅华多杜洛克猪的大体型就与其它美系杜洛克有很大差别。

今天介绍这些,是让大家了解品种和品系的区别;即使都是美系,也是有非常多的差别的,如果不加分析地引进,可能会吃大亏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品系培育方法及联合育种基础群组建
经典的品系选育方法。

其特点是从品种或系中选择优秀个体(一般是种公猪)为系祖,通过中等程度的近交,使其后代与这一优秀个体保持较高程度的亲缘关系,并保持或积累其系祖的优秀品质,使群体具有共同祖先的优良特性。

1、优点:易于固定一个个体或几个个体的优良特性,便于保持血缘,以及灵活机动、不拘一格等。

2、缺点:系祖不易得到,难以选配到同质的优秀母猪和选到可靠的系祖继承者,尤其是系祖的血统和特性在群体中随着世代的推移易于淡化,后代一般难于接近更无法超过系祖。

目前,这种方法在猪的育种实践中使用较少,该法起源早,对猪的育种起过很大作用。

(二) 近交建系法
用高度的近交方法建立猪的品系。

30、40年代美国培育了100多个近交系数在30%以上的猪近交系。

结果近交降低了产仔数和仔猪的生活力,并出现了脐疝、血友病等遗传疾患,生长速度也因近交而降低。

在近交过程中又会出现近交退化现象,育种成本非常高。

另外,也降低了性状的选择强度,目前,在猪的育种中不再采用。

(三) 群体继代选育法
又叫系统选育、闭锁群育种法,是目前用于猪品系选育最多的方法。

该方法是选择一定数量的猪群组成零世代基础群,在更新时采用全群淘汰,配种时群内闭锁血统,不引进群外公猪,使群体近交系数逐代上升,提高群体基因的纯合度,群内基因随机配合,可望得到较优的基因组合。

基础群数量一般采用6公30母、8公40母、10公50母、或30公150母等几种形式。

世代间隔为一年一个世代或两年一个世代不等,一般进行5―6世代的选育,然后与另一品系杂交或引入群外公猪和母猪,组成新的基础群,进行下一轮的群体继代选育。

这种方法国外从50年代开始使用。

我国自70年代起至80年代,各地采用闭锁群育种法培育出不少新品系,如在大花白猪、三江白猪、北京黑猪、大河猪、赣州白猪等培育中建立的品系,以及哈白猪瘦肉系、金华猪Ⅰ、Ⅱ系、浙江中白猪Ⅰ系、湖北白猪的Ⅰ、Ⅱ、Ⅲ、Ⅳ和Ⅴ系及山西瘦肉猪新品系(SD-Ⅰ系)等。

在“七五”、“八五”期间,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瘦肉型猪新品系选育”,选育出的4个中国瘦肉猪父本新品系和5个母本新品系。

无论采取那种品系培育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育专门化父系和母系,专门化品系较通常品系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选择进展。

生产性状和繁殖性状这两类性状分别在不同系中进行选择,通常要比在一个系中同时选择的效果好,尤其是在遗传上存在负相关的性状。

专门化品系用于杂交体系中可能获得互补性。

有利于生产性状和繁殖性状的协同选择。

由于父系和母系的分化,通过合成,这一协同选择效果就可以集中在母系中进行。

闭锁群育种法优点:
品系种质易于保证。

既能限制每个世代的近交增量,避免近交退化,又可在品系建成时达到预期的平均近交
水平,使主选性状的纯合度得以提高。

二、基础群的组建
基础群是育种的原始素材,通常一旦闭锁在一定时期内就不再引入新的基因。

因此,基础群的质量将会对未来的品系产生重大影响。

基础群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质量好。

主选性状均值高于一般群体水平,具有较大的选择差,能保证基础群具有较高的合意基因频率。

2、遗传基础广泛,基因来源丰富。

3、规模要适中。

规模的大小决定于彼此五亲缘关系的公猪和群体的近交系数。

实践证明:公猪数为10头,公母比例1∶5较为适宜。

每个世代的近交增量最好能控制在2%以内,经过5―6世代的选育,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达到10%-12%,接近半同胞的水平。

品系规模的确定可根据随机群体中t代的近交系数Ft的公式以及各家系等数留种时的近交增量△F的公式进行估算。

Ft =1-(1-△F)t
△F=3/32Nm 1/32Nf
式中:Nm为每世代的公猪数
Nf 为每世代的母猪数
若采用随机留种方式,则△F要用下列公式:
△F=1/8Nm 1/8Nf
例如:某一继代选育群计划每世代选留公猪10头,选留母猪50头,若采取各家系等数留种方式,试计算第5代时的近交系数。

首先计算每代近交增量△F
△F=3/32*10 1/32*50=0.0094 0.0006=0.0100=1.00%
然后计算第三代时的近交系数Ft
Ft=1-(1-0.01)5=0.049=4.90%
三、基础群组建实例
1、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DⅢ系选育基础群组建
1986-1987年,从浙江中白猪大群母猪中经过繁殖性能测定和双列配种测试,筛选出高产家系的12头公猪和60头母猪作为基础群,实行闭锁选育,主选性状为产仔数,并兼顾乳头数、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2、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DⅣ系选育基础群组建
根据DⅣ系选育方案,对湖北白猪Ⅲ、Ⅳ系原有300头核心群母猪,通过调查分析本身的、母亲的、同胞的繁殖性能,选留10头公猪、120头母猪具有3胎以上繁殖成绩的高产母猪参加配种。

116头供选群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3.29头,产活仔数12.72头,育成数10.26头,断奶窝重198.17kg。

根据母猪产仔数复合育种值以及仔猪生长发育状况,确定54头母猪作为基础群,其平均产仔数14.28头,产活仔数13.91头,为培育高产新品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3、中国瘦肉猪母本新品系DⅦ系选育基础群组建
利用苏州市太湖猪数量多、类型全的优势,由97头母猪组成太湖猪亲本群,其中小梅山23头,中梅山40头,二花脸28头,风泾6头。

入选母猪要求繁殖潜力在18头以上的经产母猪,父本群则由从美国和匈牙利引进的杜洛克11个家系、12头公猪组成。

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纯种太湖猪和杜洛克作为亲本群,经过杂交所生后代作为基础群,然后横交,所生后代作为零世代,每一个个体都来自上一世代所生的仔猪,以每年一个世代的速度进行选育。

以上几种方式组建基础群方法不同,但因当时国家攻关指标要求繁殖性能指标较高,所以,各系都将繁殖性能作为自己建立基础群的主选指标。

四、联合育种核心群的基础群组建方案
1、基础群组建原则
保证有四个以上血缘,四胎以内(含四胎)母猪60头以上,
每个血缘公猪保证2头,
核心群种猪与扩繁群种猪生产性能应有明显区别。

2、基础群组建方法
首先对现存种猪群的血缘进行分析,将生产性能低下或头数比较少的血缘转入扩繁群;
对已有的繁殖及生长性能等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生产性能的高低、EBV或选择指数进行排队,在保证血缘的情况下,将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好的种猪选入联合育种核心群。

对没有测定数据的群体,可以根据血缘、体型外貌等性状进行组建基础群,但必须在2000年12底前,对总产仔数、达100千克体重日龄及背膘厚等性状进行测定,并上报遗传评估中心,确保联合育种核心群选育数据的完整性。

3、联合育种基础群基础数据
血缘分布
品种(品系)血缘序号血缘代号公猪头数母猪头数F(X)
合计
基础群种猪完整系谱一套,每头一份,
繁殖成绩,特别是总产仔数、活产仔数、产仔间隔、21日龄窝重等;
生长性能:达100千克体重日龄、背膘厚(标明测定方法)、眼肌厚度(面积)、达50千克体重日龄等。

按联合育种方案要求上报基础群种猪个体记录、母猪繁殖记录及生长性能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