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生物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生物部分课后问题答案

自然地理学(刘南威)生物部分课后问题答案第七章第一节植物与环境1.试述植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是不可替代的。

通过光合作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食物链的联系改造自然地理环境。

2.何谓生态因素、生存条件和生境?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如何达到辨证的统一?生态因素:对植物产生一定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影响的因素,生存条件:在生态因素中,对植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称为生存条件,如氧、二氧化碳、光、热、水、无机盐类等六个因素。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落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植物具有主动性,环境具有可变性。

在环境发生改变时,植物会适应这种改变,植物与环境一直处于这种状态。

3.分别阐述光、热、水、大气、土壤、地形、动物、植物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光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光照时间。

光谱成分: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影响,如蓝紫光是支配细胞分化最重要的光线;紫外线能够使植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受到抑制,从而也就抑制了茎的伸长,蓝光有利于蛋白质和有机酸的合成。

光照强度:植物体重的增加与光照强度密切有关。

植物体内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能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也与一定的光照强度直接相联系。

光照时间:植物对光周期的不同反应,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

温度对植物的影响: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植物体内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而实现的。

过低的温度和过高的温度都能够直接妨碍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物的吸收。

水分对植物的影响:主要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进行和细胞内一系列的生化过程。

大气对植物的影响:化学成分里: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空气运动:影响植物花粉的传播,对植物的生存产生影响。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由于土壤颗粒的大小影响植物对土壤中无机养分的吸收。

马建华版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马建华版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绪论简答题1、现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研究管理和保护地球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前沿领域包括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

相比于传统的定性描述,现代自然地理学更强调认识变化过程、揭示变化原因、提出管理对策,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手段。

2、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第一章地球名词1、经线:通过地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成为圆,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为经线。

2、经度: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3、岛屿: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

简答题1、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换,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2、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3)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5)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

6)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

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思考题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思考题答案

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思考题答案自然地理学第一次作业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专业一、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答:主要依据有三点:1.对流层顶是大气圈物质组成和物理性质发生明显分异的界面之一,对流层顶以下的大气圈部分对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有重要影响。

根据大气圈气体成分、温度和气压的垂直分布状况,自上而下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逸散层等五个次级圈层。

2.陆地表面以下5—6km处是沉积岩分布的下限。

根据成因的不同,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在对流层顶至沉积岩石圈底部之间的范围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

可根据太阳辐射的能量强弱来划分。

二、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1.物质组成:第一是大气圈的对流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等组成。

第二是水圈,包括分布在地表、地下及大气中的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其主体是海洋。

第三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活动区域的总称。

第四是沉积岩石圈,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组成。

2.结构特征:(1)分层性: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表现为分层性或者说是圈层性,这是由于地球本身的圈层性特点所决定的。

分层性是自然地理系统最普遍的结构特征。

(2)交织性:自然地理系统的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相互重迭、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3)集中性:海陆表面特别是陆地表面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直接接触的部分,各种物质的相互作用和交换,以及能量的转换在这里最为活跃。

(4)综合性:综合性是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基本特征。

任何一种自然地理现象都是多种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特别是大范围的自然地理系统其综合性更为强烈。

(5)差异性: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由于种种自然要素的差别,形成不同结构的自然地理系统,从而产生了地域差异现象。

可见自然地理系统结构的综合性与差异性特征的统一,也决定了自然地理现象的复杂多样性。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绪论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大气和气候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详解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详解

绪论1.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2.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3.自然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地球4.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是什么?日地距离、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哪些影响?最显著的区别:地球上存在生命。

存在生命是地球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区别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特征。

日地距离:保证地球得到适量的太阳辐射,推动地球表层自然地理过程;促进臭氧层、电离层的形成,以维护地球自身的安全。

形状:影响太阳辐射,从而造成地球表面热量的带状分布以及其他自然地理现象的带状分布。

大小:促进大气圈的形成,从而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

运动:自转造成昼夜变化;公转造成四季更替;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地方时差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海陆分布:通过水量的变化实现,导致地表植被类型的差异。

5.什么是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1)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用经纬度来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地理坐标系以地轴为极轴,所有通过南北极的平面,均称为子午面。

2)经度的划分:某一地点的经度,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经线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格林尼治的经线即为本初经线(零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东西经180°重合。

纬度的划分: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与地表相交而成的圆,就是纬线。

某一地点的纬度即为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赤道为0°,由2赤道向两极,各分为90°,北半球称为北纬,南半球南纬。

6.简述地球的圈层划分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1)地球圈层划分从地心到外部: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生物从高等到低等,从动物到植物,乃至细菌微生物都生活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陆地、水体、土壤和空气中,构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圈层。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高教版自然地理学思考题第五章

高教版自然地理学思考题第五章

第五章第一节1试分析每一种地貌成因的影响机制2 有哪些地貌类型3 分析地貌因子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1构造运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分三种尺度:宏观尺度-对全球地貌格局起控制作用中观尺度-不同构造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小观尺度-小范围内形成地表高度差异○2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大多数地貌外动力受气候因素的控制。

不同的气候水热组合便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地貌组合。

○3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不同岩石因岩性差异(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等导致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而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4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使岩石发生机械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而影响地貌发育。

○5人类对地貌形成的影响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2山地,平原3.1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2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3地貌对生物界的影响4地貌对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影响5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第二节基本概念:风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风化壳、崩塌、滑坡、蠕动• 2 化学风化包含哪些具体过程?• 3 风化壳的基本特征?• 4 风化壳有哪些基本类型?• 5 崩塌地貌和滑坡地貌各包含哪些要素?• 6 发生滑坡有哪些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概念:风化作用:地表岩石或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崩解作用,主要是由于温度的变化、水分的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引起的,结果是使岩石矿物由大变小,由粗变细,矿物在化学性质和组成上均未发生变化物理风化过程在温度变化剧烈的干燥地区较突出•化学风化:它是空气、水及生物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与岩石的一些化学成分发生化学作用,不仅使岩石结构发生变化,而且其成分也发生变化。

通常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0章思考题:1.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征。

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它的特征有:1、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换也主要在地理表层。

2、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同时存在着气体、液体、固体三相物质和三个圈层的界面。

3、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本身发展的形成物,例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地貌形态、沉积岩和粘土矿物等。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化学物质循环、地质循环。

5、地球表层自然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在极小的距离内部都可能发生变化。

6、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仍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环境。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以及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

答:综合白然地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是从自然地理系统及其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以及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相对于综合自然地理学来说,属于分析科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阐明这个整体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地域差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基本问题,是综合性研究。

3.地理学发展史中形成的有关综合研究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赫特纳;人地关系学派的代表人物:拉采尔;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森;4.综合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环境科学的关系:环境科学只研究影响人类正常生产和生活的一部分环境的性质、三废处理和环境工程。

2)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的生产力配置,而区域的生产力配置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是合理的。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世界自然地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是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它包含着有联系的两个方面,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世界自然地理主要是研究各大洲和各大洋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基本规律。

3.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譬如,由于气候的转暖,第四纪冰川退却了,从而引起了各大洋海面的升高和海岸的变化;在陆地上引起风化方式和成土作用以及植物和动物的向极移动等变化。

4. 大陆裂谷:在大陆地台内,上涌的地幔物质可导致地表穹形隆起,并在张应力作用下,出现张性裂隙,伴有岩浆活动;随着地壳进一步拉张变薄,发生断裂陷落,形成所谓大陆裂谷。

2. 纬向地带性是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重要特性。

由相互作用的各地理要素所组成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沿纬向延伸,以一定宽度而南北更替的变异性。

3.非纬向地带性:指地理环境随地质构造、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以及大气环流的某些特性等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性。

4. 垂直地带性也有称为高度地带性的,山地达到一定高度就表现出垂直地带性。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由它们组成的自然综合体随山地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规律。

5.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结构部分沿地理坐标确定的方向,分化成相互更替的各组成单位的现象,称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6.二、填空题1.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大陆__岸,亚热带夏干气候出现在大陆__岸。

东西2.亚欧大陆东缘,形成向东突出的__,南北成对分布的大陆之间形成—海。

岛弧陆间海3.亚热带大陆西岸属于亚热带夏干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4.世界上的岛国中,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

最小的岛国是瑙鲁。

5.大西洋中脊位大西洋_____部,略呈形。

高教版自然地理学思考题第四章

高教版自然地理学思考题第四章

第四章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1名词:水圈、水循环:水圈:由地球表面各类水体各地水域共同组成,抽象为覆盖地球表面的水层,实际上是不连续的、上下高程相差很大的自在水体水域的总称水循环:是贮水水体之间水分的往返交换,周而复始的互补。

其实施途径是水的三种物态的更替与流动。

其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能与地球引力,以及在水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移。

意义:全球水分循环是地球各圈层之间的水分交换,是最基本的物质流、能量流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对天气和气候及地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2 看图,写出水量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其意义水量平衡理论上十分简单,对于全球大陆与海洋来说,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EL=PL-R ±△SLES=PS+R ±△SS式中EL 、ES 为陆地与海洋上的蒸发量,PL 、PS 为陆地与海洋上的降水量,R 为从陆地到海洋的径流量,△SL 、△SS 为研究时段内陆地与海洋蓄水量的变化值。

在多年平均的情况下,上两式相加可改写为:•请写出至少3个水量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其意义•107× 103km 3/a =71 × 103km 3/a +36 × 103km 3/a•陆地年降水量等于陆地年蒸发蒸腾量与陆地输送到海洋的年径流量之和。

•398 × 103km 3/a +36 × 103km 3/a =434 × 103km 3/a•海洋年降水量与接受陆地的年径流量之和等于海洋年蒸发量。

•36 × 103km 3/a =36 × 103km 3/a•陆地流入海洋的年径流量等于每年海洋向陆地上空输送的水汽量。

•107-36=71•434-36=398•107+398=71+434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理化过程:无思考题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思考题:1名词:波浪、波浪的折射、洋流2波浪的要素有哪些?3大洋环流模式?4有哪些主要的大洋环流?1波浪:是海水受到力的作用,水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周期性振动,并在连续介质中传递能量。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2016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2016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第四版)思考题(2016年64课时)赵景峰2016.12.13更新绪论:1、地理学、自然地理学?2、地理环境分为哪三类?3、说说人为环境列入自然地理环境的理由?第一章:地球1、地球与其他行星最显著的区别?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大小、运动和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何影响?2、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经度和纬度是怎样划分的?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4、为什么说生物圈是重要的地理圈层之一。

第二章:地壳1、矿物、岩石概念;2、写出7种主要造岩矿物的名称。

2、节理与节理的区别?莫氏硬度和10种标准测试矿物名称?3、沉积岩有哪些特征?3、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概念。

4、地质构造的四种类型是什么?5、正断层、逆断层概念。

6、主要地震带包括哪几个?地震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7、简述板块学说的要点,板块边界的类型。

8、新生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第三章:大气圈1、标准大气模式、干洁空气、饱和水汽压、露点温度?2、地转风、热成风?3、为什么迎风坡多雨?4、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5、设地球表面的大气压为1013.25hPa,地球表面积5.1亿km2。

求:大气总质量(以吨为单位,重力加速度g=9.8m/s2)?提示:1hPa=102N/m26、为什么在对流层顶,低纬度温度(-85℃)小于高纬度(-53℃)?7、气候和天气的区别?8、霜和霜冻的区别及霜冻的预防9、季风?为什么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10、气象学中按照温度和运动情况将大气分为哪5层?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1、你的家乡是哪种气候带?哪种气候型?说说你感受的气候特点、自然景观。

12、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1.潮汐、引潮力、潮流、回转流、往复流、波浪的概念。

2.海水的盐度、氯度?3.河流、水系、流域概念。

4.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是如何划分的,各段有何特征?5.径流模数、径流深度、径流系数?6.地下水的总矿化度、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波美度、德国度?7.饱水带、包气带、潜水面?8.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9.表层洋流按成因分为哪几类?10.由行星风系,可推导出哪几种表层洋流模式?11.叙述河网密度的概念。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答案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答案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答案自然地理学课程复习思考题1、地球的概念及总体结构特征?答:地球是一个由不同成分、不同状态的物质构成的具有同心圈层状构造的球体。

地球构造分为内部与外部构造,内部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部构造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地球表面的垂直起伏特征参数?答:地球表面以海平面为界分为了大陆和海洋两个大的地貌单元。

(一)大陆多数陆地的高度在1000m以下,陆地的平均高度大致为875m,陆地的极限高度是8844.43m;(二)海洋多数海洋的深度在3000~6000m,海洋的平均深度大致为3800m,海洋的极限深度是11034m。

3、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答:①、具有各种自然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能源——太阳的辐射能和地球的内能;②、三态物质并存并相互作用;③、形成了特有的物质和形态;④、这里的各圈层进行着强烈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循环;⑤、各种自然现象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⑥、地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4、矿物按颜色和成因可分为哪几类?答:a. 原生矿物(由岩浆冷凝或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

)b. 次生矿物(地表及近地表条件下,物理化学作用对原生矿物改造形成的新矿物。

)c. 变质矿物(由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或岩浆活动引起的高温高压和热液)将原有矿物改造成的新矿物。

)其外,按固体矿物内部构造不同可分为a. 晶质矿物b. 非晶质矿物。

5、矿物的肉眼鉴定特征有哪些?答:矿物的形态(柱状、针状、片状、板状、粒状和球状)、矿物的光学性质(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矿物的力学性质(主要有硬度、解理、断口和弹性等)。

6、石英和方解石的主要区别?7、正长石和斜长石的主要区别?8、岩石的依据其成因的分类和相应岩石的构造?答:岩石依据其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其各自的组成和构造如下:1)岩浆岩。

概念:由上地幔的高温炙热熔融物质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或结晶形成的岩石。

矿物组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广州大学期末复习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广州大学期末复习

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地球1、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大小对地理环境特征的形成有什么影响?答:(1)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温度适中,不至于过冷或过热。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适中使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大小适中。

①使地球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②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的地带性分布。

补充:三分海洋七分陆地使地球的表面温度变化小。

2、试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效应。

答:(1)自转的地理效应:①【昼夜更替】使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过程和现象出现昼夜节律性变化, 并且调节了热量在地表的分配,使热量在两半球分布平衡,减少冷热差别。

②【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③【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④【潮汐】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⑤【局部运动】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2)公转的地理效应:①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简称为太阳周年运动,把地球看作不动,太阳绕地球转)轨迹:黄道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角速度:近日点大,远日点小周期:一年②使地表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出现四季变化③昼夜长短变化④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3、什么是地理坐标?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是如何划分的?答:(1)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

地理坐标系以地轴为极轴,所有通过地球南北极的平面,均称为子午面。

(2)经度:某一地点的经度,即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即经度的零度线。

由此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和西经。

东经和西经180°线是重合的。

(3)纬度:所有与地轴垂直的面,都和地表相交而成圆,就是纬线,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一地的纬度即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PPT:现代自然地理学-1概论-2022-Sep1、概要论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答:研究对象:以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间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和地域分异规律。

①格局:组成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自然环境的空间结构与地域差异;地域综合体/区域的研究)。

②过程:自然过程: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

涵盖:物质迁移、能量转化、水分循环;化学元素的迁移、碳氮循环;光合作用等。

人文自然过程:环境退化、土壤侵蚀、坡地改良利用、城镇化等。

③变化:古环境及近代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碳储量变化等。

④资源: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人文遗产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等。

2、简要说明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征答:发展过程:古代地理学时期、近代地理学时期、现代地理学时期。

主要特征:古代地理学时期:●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主。

早期的记载多是片断性的,中晚期出现不少地理著作,但多缺乏理论体系。

●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

早期的学者是百科式的,地理学同其他学科掺和在一起。

●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本国封闭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世界几个文明古国各自积累了有价值的地理知识。

分别形成:古埃及地理学、古希腊罗马地理学、古代印度地理学、古代阿拉伯地理学和古代中国地理学。

●着重于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和分类;地理知识积累近代地理学时期:19世纪下半叶以来,探求在概念和过程上独立的地理学的学科地位,产生各种流派,是地理学大发展的时期。

不同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生态学派。

区域学派:●区域地理对揭示地理规律、建立地理学基础、表征地理学特点、确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地球第二章地壳1.矿物、岩石的概念。

P30-31答: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岩石是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2.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简述其特点。

P30-31答:主要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①石英:发育单晶并形成晶簇,或致密块状、粒状集合体,无解理、晶面具有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为油脂光泽,质纯者为水晶,无色透明;②长石:单晶体呈板状,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泽,硬度2为6.0~6.5,有两组近似的正交完全解理;③云母:一般呈片状或磷片状,玻璃及珍珠光泽,透明或半透明,硬度2-3,一组完全解理,薄片有弹性;④普通角闪石:近菱形的六边形长柱状晶体,绿黑或黑色,玻璃光泽,近不透明,硬度5-6。

为中性岩、酸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⑤普通辉石:近方形的八边形短柱状晶体,绿黑或黑色,玻璃光泽,近不透明,硬度5-6。

为基性岩及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⑥橄榄石:橄榄绿色,晶体扁柱状,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 6.5-7,贝壳状断口,性脆。

为基性岩及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3.根据岩石成因,岩石可分为哪三大类?简述其概念,特征及演化过程。

P31-36答:(1)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概念: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沉积岩: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3)特征:A.岩浆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以及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挥发性物质(如H2O、CO2、H2S等);有多种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有一定的产状;B.沉积岩富含次生矿物、有机物质、存在化石;产状为层状产出;沉积岩具有多种构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C. 变质岩化学成分主要由SiO2Al2O3、Fe2O3、FeO、MnO等氧化物组成,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往往较大;岩石重结晶明显;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4)演化过程:岩浆岩:来自上地幔的熔融状物质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冷凝形成侵入岩,喷出地面则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或喷出岩;沉积岩: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沉积岩;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4.简述岩浆岩的类型,其代表性岩石是什么?P31答:1)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45%,含铁镁较多,含钾钠甚少。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备课讲稿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备课讲稿

刘南威自然地理学第二版课后思考题第二章天文第一节1.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自身特性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2.何谓“光年”、“秒差距”和“天文单位”?如何判别恒星亮度与光度?3.恒星演化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绘出银河系结果示意图,解释其结构、大小和形状。

5.简述冥王星“降级”的原因及经过。

6.简述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的定义。

7.何谓柯伊伯带?8.试述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9.试述行星的分布规律和运动特征。

10.简述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11.简述月球的表面特征。

12.什么是月相?主要月相的日月出没和月亮夜晚可见的情形怎样?13.简要说明日月食的过程。

14.什么叫食分?食分有何意义?15.每逢朔望一定发生日月食吗?16.简述我过的月球探测过程和计划。

第二节1.地球自转是谁先发现的?有哪些物理证据?傅科摆偏转的方向和速度的规律是什么?2.地球紫装的速度怎样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天体的周日运动如何因纬度而不同?北纬45°地方,天体周日运动的情形如何?4.绘图解释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原理。

5.绘图说明第一赤道坐标系和第二赤道坐标系的圆圈系统及天体的赤纬、时角和赤经。

6.决定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因素有哪些?7.黄赤交角变为45°,五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温带消失,极圈与回归线重合。

8.区时和时区有何不同?9.试述公历和夏历的置闰方法。

10.简述回历、公历和夏历的优缺点。

第三节1.什么叫大地水准面?如何理解地球会成为球形体?2.地球为什么会成为扁球体?又为什么是一个不规则的扁球体?3.试述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4.简述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

5.试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大势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6.试述地球表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地壳第一节1.地壳及其运动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意义?2.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如何?什么事康拉德面?大洋型地壳主要有哪些不同?3.分析判别矿物的形态、理化性质和类型。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第三章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第三章

自然地理第三章3-11.①液态: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地下水。

固态:冰川水。

气态:地下水。

②含盐量: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

2. 做一个水的拟人动画。

两个水宝宝是朋友,但是一个被工厂的储水车抽走了,另一个从山间的湖泊一路颠簸来到大城市寻找朋友的奇妙经历。

3.没有,冰川水是固态,但漂浮在液态水上。

3-21、牛轭湖的形成原理(1)河流摆动形成弯曲(2)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3)河曲愈来愈弯(4)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5)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6)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牛轭湖的形成示意图2、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

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

而密度流是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如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水面低,而相邻的大西洋水面较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而形成的。

3-31.P—E—R=△S,从多年平均来看,流域储水变量趋于零。

因此流域多年平均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可写为:P=E+R。

其中P、E、R分别是多年平均的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

2.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如开垦土地或城市、交通建设等,减少雨水下渗,增大地表径流。

②扩大灌溉面积和修建水库,增加地表蒸发和区城降水。

③修建水利枢纽工程,调节水的时间分布,稳定径流,改变河流输沙过程。

④跨流域调水,改变水的空间分布。

人类遵循水循环的规律,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可以使水的时空变化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地球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

P6(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

P15-16答: 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P21-24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

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P27① 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太阳辐射)②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相态)③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地貌)④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能量流动)⑤ 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异质性)⑥ 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人类场所)第二章地壳1.矿物、岩石的概念。

P30-31答: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岩石是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

2.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简述其特点。

P30-31答:主要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①石英:发育单晶并形成晶簇,或致密块状、粒状集合体,无解理、晶面具有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为油脂光泽,质纯者为水晶,无色透明;②长石:单晶体呈板状,白色或灰白色,玻璃光泽,硬度2为6.0~6.5,有两组近似的正交完全解理;③云母:一般呈片状或磷片状,玻璃及珍珠光泽,透明或半透明,硬度2-3,一组完全解理,薄片有弹性;④普通角闪石:近菱形的六边形长柱状晶体,绿黑或黑色,玻璃光泽,近不透明,硬度5-6。

为中性岩、酸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⑤普通辉石:近方形的八边形短柱状晶体,绿黑或黑色,玻璃光泽,近不透明,硬度5-6。

为基性岩及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⑥橄榄石:橄榄绿色,晶体扁柱状,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硬度 6.5-7,贝壳状断口,性脆。

为基性岩及超基性岩的主要造岩矿物。

3.根据岩石成因,岩石可分为哪三大类?简述其概念,特征及演化过程。

P31-36答:(1)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2)概念: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上升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又称火成岩;沉积岩: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变质岩: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3)特征:A.岩浆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以及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挥发性物质(如H2O、CO2、H2S等);有多种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有一定的产状;B.沉积岩富含次生矿物、有机物质、存在化石;产状为层状产出;沉积岩具有多种构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C. 变质岩化学成分主要由SiO2Al2O3、Fe2O3、FeO、MnO等氧化物组成,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往往较大;岩石重结晶明显;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4)演化过程:岩浆岩:来自上地幔的熔融状物质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冷凝形成侵入岩,喷出地面则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或喷出岩;沉积岩: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任何先成的岩石遭受风化剥蚀作用的破坏产物,以及生物作用与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搬运所形成的沉积层,又经成岩作用而成沉积岩;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4.简述岩浆岩的类型,其代表性岩石是什么?P31答:1)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45%,含铁镁较多,含钾钠甚少。

主要由橄榄石、辉石组成。

如橄榄岩、辉岩。

2)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45—52%,主要由辉石、钙斜长石和少量橄榄石和角闪石组成。

如辉长岩、玄武岩。

3)中性岩:二氧化硅含量52—65%,主要由角闪石、长石和少量石英、辉石、黑云母等组成。

如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和粗面岩。

4)酸性岩二氧化硅含量>65%,含钾和钠较多,铁镁较少,主要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

如花岗岩、流纹岩。

5.沉积岩的成因类型有哪些?简述其指示意义。

P34答:碎屑岩:火山碎屑岩是介于火山岩与普通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岩类;正常碎屑岩是母岩风化碎屑经搬运再堆积后经胶结形成的;(烁岩,沙岩,粉沙)粘土岩:由大量粘土矿物和其他细微物质组成;泥状结构,是介于碎屑岩与生物化学岩之间的过渡类型;(页岩,泥岩,粘土)生物化学沉积岩:主要见于海像或陆像沉积物,成分较为单一。

(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6.简述变质作用的类型。

常见的变质岩有哪些?P35-36答:动力(碎裂)变质作用;角砾岩、碎裂岩、穈棱岩、接触(热力)变质作用:斑点板岩、角岩、大理岩、石英岩接触交代(热液)变质作用:矽卡岩区域(动力)变质作用: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变粒岩、麻粒岩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混合花岗岩7.什么是岩石层产状的三要素?P40答:岩石层产状的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8.什么是地壳运动?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的特征有哪些?答:地壳运动: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机械运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各种地质构造,促使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在地貌的表现就是构造地貌)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晚第三纪(N)和第四纪(Q)的构造运动。

主要研究地貌的变化。

特征:1)、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2)、具有方向性;3)、具有非均速性;4)、具有不同的幅度和规模10.举例说明什么是构造地貌。

答:受地质构造控制并能反映构造特点的地貌。

如平原(高原):桌状台地:平顶山(方山):构造阶地:丹霞地貌15.简述地震的分布范围。

P50-51答: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活动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以浅源地震为主,多位于大陆部分,分布范围较宽)、大洋中脊带(浅源地震,多为小震,较大的地震多分布于转换断层处)、东非裂谷带:第三章大气与气候1、大气的主要成分有那些?P59答:干洁空气【氮(N2)、氧(O2)、氩(Ar)、二氧化碳(CO2)、O3)】,水汽,固、液体杂质(悬浮颗粒)、2、简述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况?P63-65答:大气的分层据气温和气流运动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外层)3、解释大气逆辐射、温室效应、地面有效辐射。

P66-68答:大气逆辐射:大气获得热能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时向下投向地面的那一部分辐射。

(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温室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差值。

4、什么是气温垂直减率?P72答:单位高度(100m)的气温变化值,即℃/100米(整个对流层平均状况)5、分析全球等温线图可获得那些信息?P71-72答:全球等温线图不仅可以反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情况,也可表示海陆、地形、洋流等对热力分布的影响,从而显现地球气温水平分布的真实情况。

全球范围内的气温水平分布的特点:①由于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而不同,等温线分布的总趋势大致与纬度平行。

②同纬度夏季海面气温低于路面,冬季海面气温高于陆地,等温线发生弯曲。

③洋流对海面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④冬季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差异比夏季大。

⑤7月份最热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在20°—30°N一带。

8、气候形成及变化的因子有哪些?解释厄尔尼诺现象。

P106-113答:(1)太阳辐射、宇宙-地球物理因子、大气环流、下垫面因子、人类活动的影响(2)厄尔尼诺现象:由于大气环流变异,南半球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并向南扩张,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异常增暖,降雨量大增,出现洪涝灾害9、全球可划分为那几个气候带?简述其特征。

P114-118答:低纬度气候带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均温15~18°C以上。

中纬度气候带: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作用,最冷月均温低于15~18°C,有4~12个月的平均气温大于10°C,四季较分明。

高纬度气候带:盛行极地气团和冰洋气团,低温、降水少蒸散弱,自然景观为无干旱型,有大片沼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