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发现 勤于思考 新闻就在身边
聚焦“四力”夯实新闻采访基本功

修炼职业素养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履职尽责和个人 成长的必然需要,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要保障采访的顺利进 行,要完成优秀的采访实践,就必须从采访心态、采访姿 态和情感沟通等方面修炼职业素养。
1.用虚心诚意感动受访者,实现近距离沟通。面对 不同受访者,需要摆平心态,用虚心和诚意才能感动受访 者,实现与受访者近距离沟通。徐迟为了写好数学家陈景 润,不仅放下大诗人的架子与当时的争议人物陈景润恳谈 十多次,而且对陈景润的同事、领导、亲友作了几十次延 伸采访,此外还废寝忘食地钻研高等数学,对哥德巴赫猜 想的背景由来有了比较专业的了解,终于推出了轰动一时
3.回归客观真实的采访本质,以国际视野和眼光讲 好中国故事。《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提出,要 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生动诠释中国道路、中国 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着重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 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
事,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讲述全面的中国故事,需要 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新闻工作者要承担这一使命,一个 重要方面就是回归采访的本质,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做 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媒体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既离不开媒体力量,又需要社会组织、专家学者、文化企 业、普通公民积极参与,形成人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局 面。然而,中国故事需要采访素材作为支撑,因而,采访 者保持客观真实立场,确保与受访者可信沟通,才是实现 这一目标的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编辑:王秦】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 346件作品获奖
本刊讯(记者 孙航)11月7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 协会主办的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 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6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5件、一 等奖67件(含12件新闻名专栏)、二等奖104件、三等奖 170件。
一线记者的新闻敏锐性与采访技巧

一线记者的新闻敏锐性与采访技巧一、新闻敏锐性一线记者的新闻敏锐性是他们立足于新闻界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敏锐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 实时监控:一线记者需要随时关注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的发展,以及相关的新闻动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线记者要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这样他们才能够抓住新闻热点,及时找到新闻的切入点。
2. 敏锐嗅觉:一线记者需要对新闻事件具有敏锐的嗅觉。
他们要能够从一些细微的线索中发现新闻的价值和潜力,以及观察到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只有通过敏锐的嗅觉,他们才能够第一时间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3. 前瞻思维:一线记者需要有一颗前瞻的心,能够提前预判事件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在新闻报道中,前瞻思维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把握新闻的主线和重点,以及为新闻事件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采访技巧采访是一线记者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采访技巧才能顺利完成工作。
下面是一线记者需要具备的采访技巧:1. 沟通能力:一线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包括与相关人士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记者需要在采访中与被采访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让被采访者愿意接受他们的采访,同时也能够准确地了解被采访者的观点和信息。
2. 观察力:在采访中,一线记者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
他们要能够观察到被采访者的情绪变化、言行举止以及表情动作,以便更好地了解被采访者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情况。
3. 调查能力:一线记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调查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对被采访者的背景和事件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以便为采访提供充分的准备和支持。
4. 应变能力:在采访中,一线记者可能会面临各种意外情况,如被采访者的突然反应、场地环境的变化等。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采访顺利进行。
5. 分析能力:一线记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
他们需要对采访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并能够准确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以便为后续报道做好准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体会范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体会范文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台新闻从业人员一致认为:作为一名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要树立四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
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
新闻宣传工作是舆论监督和思想引导的总和。
所以,新闻宣传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有一定难度的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项既重要又有难度的工作做好呢?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要掌握好一个最基本原则,即宣传要讲究分寸。
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宣传工作有错误认识,他们通常把宣传与吹捧、贴金等字眼相联系,对宣传工作持有偏见。
因此,搞好宣传工作要讲求策略,拿准火候,注意分寸,要谨用夸大之词、慎用虚浮之语。
第二,新闻宣传要做到三勤:眼勤,脑勤,手勤。
即勤于观察,勤于动脑,勤于练笔。
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闪光点,善于培养自己的创作热情和写作灵感,并及时记录和编写,用流畅而优美的语言真实传递诚挚的情感和美好的信息。
第三,新闻宣传要善于总结。
新闻宣传工作,应体现工作中的亮点,挖掘更深一层的有重大教育意义特色的闪光之处,用精辟而又不脱离实际的语言加以理性的总结并进行重组设计,做到不仅实事求是,而且又能够从繁杂的工作中发现具有本质性和发展方向的东西。
第四,新闻宣传工作者,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还要有大胆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要对内容、形式等诸方面进行精心策划和设计,要做到体现大局意识和服务第一的基本思想。
第五,要做好新闻宣传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将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相结合,不能一味搞精神鼓励。
站在宣传工作的前沿,基层宣传工作者在推进基层党的建设中,理应发挥先锋作用,自加压力,转变作风,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始终做到眼往下看、心往下沉、劲往下使,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为推动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做出积极贡献。
学会发现身边的新闻

学会发现身边的新闻李兵正编者按:2007年6月2日,《解放军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刊发了一篇消息《基层中队“饭前说事”画上句号》。
这篇从基层常见的事情中挖掘的新闻一经见报,便引来不少好评,还被评为军报当日好稿。
由此可见,司空见惯的事情当中未必没有新闻。
这篇稿件告诉我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要“熟视无睹”,因为有些“一碰就响”的好新闻就蕴藏在其中。
【原稿】不要破坏战士吃饭时的心情武警攀枝花大队关心战士从细节入手告别“饭前说事”本报成都5月29日电林玉鸿、特约通讯员吴超报道:昨天中午,武警攀枝花大队一中队新战士小张因饭前小演讲时过于紧张,中途几次“卡壳”,指导员当场指定“晚饭时还由你讲”。
吃饭时,小张想到自己当众出了丑,怎么也吃不香,坐了一会儿就走出了饭堂。
晚饭前,虽然小张提前做了准备,但越想放松越紧张,一分钟演讲依然不如意,吃饭时他喝了一碗汤又出去了。
战士连续两顿饭都没吃好,是不是在饭前不该举行小演讲呢?当晚“新闻联播”结束后,中队干部骨干就此问题与战士们进行了交流。
综合意见是:饭前小演讲确实能提高战士理论水平,锻炼战士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一些文化基础较差,心理素质偏低或上进心强的战士来讲,每当轮到自己演讲时,都怕出错,但往往越怕出错越出错,一旦出错了就会觉得“丢人”,进而影响吃饭的心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仅仅是一件战士饿肚子的小事,而是直接影响战士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听到战士们的心声,大队和中队干部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结合工作中的一些小事举一反三:不光是饭前小演讲,包括饭前走队列、布置任务、讲评工作等,你方讲罢我登场,都想“补充两句”,让战士很倒胃口,没有真正从战士的心理、身体承受能力上考虑,不仅破坏了战士们吃饭的心情,而且影响了正常休息,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理不摆不明。
听了大家的反映,教导员曹继斌说,只有从战士的角度出发,把关乎战士健康成长的事想细、做实,才能真正保证官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训练中,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解决问题——兼评第22届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新 闻生 命 之所 系 》 ( 评 论二 等 奖 作 品 ) 、 《 学 校 大摆 “ 鸿 读 者 自然就 不感 兴趣 。 三 是抓 的问题不 具 有普遍 意 义 。现 实生 活 中 , 会 门 宴 ”家 长无 奈 献 礼 ,石 嘴 山市 八 中如 此 庆 祝 教 师 ( 通 讯 二 等 奖作 品 ) 、 《 永远不要算计工人》 ( 通 讯 有 许 多 问题 , 一 个 问题该 不 该 抓 , 关 键要 看 它 是 否具 节 》
几十年 后 , 还在 念 叨这 几个词 。这 几 个词 为什 么如 此重 要 ?怎样 践行 好这 几 个词 而采 写 出
高质 量的 新 闻报 道 来 呢? 第 2 2届 “ 中国新 闻奖” 获 奖作 品 为我们提 供 了一些 基本技 巧 和 方
法。
【 关键词】 问题意识 ; 发现 问题 ; 研 究问题 ; 解决问题
有 没 有树 立 问题 意识 。 能否 发 现解 决 问题 . 是 衡 2 0 1 3年 1月 4日, 在 全 国宣传 部 长会 议 上 , 中共 中央政 治 局 常委 刘 云 山在 讲 话 中指 出 : “ 要树 立 问题 量 记 者 ( 通 讯 员) 业务水平高低 、 基 本 功 扎 不 扎 实 的 主要 标 准 之 一 , 也 是 记 者 ( 通讯 员 ) 能 否 采 写 出佳 作 意识 , 问题 是 时代 的声 音 。 要 善 于 发 现 问题 、 提 出 问 题、 直 面 问题 、 研究 问 题 、 回答 问题 , 积 极 推进 问题 的 的 基 础 。 位 多 次 参加 过 “ 中 国新 闻奖 ” 评 奖 的评 委对 笔 解决 , 集 聚 推动发 展 的正 能量 。 ” 什么 是 问题 ? 毛 泽东 “ 在评 选 得 奖新 闻时 ,常常 把 报 道发 现解 决 的 同志在 《 反 对 党 八股 》 一 文 中说 : “ 问题 就 是 事 物 的矛 者 说 :
做一个“挖”新闻的有心人(张应喜)

做一个“挖”新闻的有心人——在巴东县2013年乡镇骨干通讯员培训会上的发言金果坪乡党政办公室张应喜(2013年11月12日)我是金果坪乡的一名基层通讯员,很荣幸能参加今天的会议,感谢县委宣传部的领导和东道主廪君故里水布垭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现就本人的新闻写作,向各位领导、老师、通讯员朋友做一个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做一个‚挖‛新闻的有心人》。
主要谈谈四点个人心得。
心得一:热爱是新闻从业的良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
‛爱因斯坦这句至理箴言如雷贯耳。
新闻宣传是‚耍笔杆子‛的事情,只有热爱,才会下笔有神、妙笔生花。
我具体做到了‚三多‛:一是多想。
常有人抱怨‚没什么东西可写‛,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够。
通讯员每天工作在基层,应该说这是一个优势,但往往也造成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问题。
如果不思考,那就很难发现新闻。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
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处处留心皆新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从平平淡淡中体味到‚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妙手偶得‛之快感。
二是多写。
不怕不会写,就怕懒得写。
今年1-10月,我在《恩施日报》发表新闻稿70篇、《长江巴东网》发稿220多篇。
通过勤写,开阔了自己的思路,锻炼了自己的文笔,形成了自己的文风。
‚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良师益友,也是从容应对各种文稿写作的奠基石。
三是多问。
新闻写作是一门艺术,必须善于拜师取经。
采访过程问当事人;如何撰稿问老师;稿件行不行问编辑。
今年以来,我不仅在前三个季度蝉联特约记者得分统计总分第一名的佳绩,还在已评出的一、二季度‚好稿‛中收获到1篇一等奖、1篇二等奖、三等奖2篇,无论‚好稿‛的数量,还是质量均名列前茅。
在多问中,我‚挖‛通了一条写作的捷径。
每每下乡完成采访任务后的返回途中,我总是喜欢请教同行的领导。
其中,我在《恩施日报》上发表的‚梅大姐的喜悦‛等篇幅超千字的通讯标题就来源于在返程车上的‚问答‛。
善于发现 勤于思考 新闻就在身边

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新闻就在身边月日至月日,我有幸参加了宣传报道骨干培训班。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聆听了来自中央和省级媒体的14位老师的精彩授课,这也是我第三次参加宣传报道培训班。
回顾三次培训的经历,尤其是总结此次培训班的收获,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只要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新闻就在身边。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借用罗丹的这句名言,我认为:生活中不缺乏新闻,而是缺乏发现新闻的眼睛。
可以说,新闻就存在于你我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认真的去寻找。
善于发现新闻就在身边以前总是认为边检站的新闻点少,只有千篇一律的勤务工作,缺乏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基于这一错误认识,总感觉身边没有新闻可写,加上自身文字基础比较薄,不知道怎么去写,怎么去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以及自身想法见诸笔端。
提起笔来,总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写起。
在此次培训中,授课老师们结合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和心得体会,运用大量贴近事实的材料、生动的例子,从新闻标题的制作,到写作角度的选择、结构的安排,以及投稿、提高稿件采稿率等方面向我们倾囊相授,让我感触颇深。
善于发现身边的人。
对于我们来说,身边的人是最熟悉的,正是因为这种熟悉才麻痹了我们的思想,模糊了我们的视线。
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善于发现,将这些点写出来就会是一篇活灵活现的新闻稿件。
善于发现身边的事。
对于我们来说,已经熟悉了身边发生的一切,总是感觉这些事情是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对于外界来说,部队生活是非常神秘的,部队内部的事情非常具有吸引力。
因此,在保密的前提下,将这些事记录下来,就会使一篇具有特点的稿件。
善于将工作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发现新闻点。
作为一名普通的通讯员,在撰写新闻报道时,总是有一种本位思想,就是要始终把自身主业放置于突出的位置,作为报道的中心。
其实,我们可以讲工作融入到地方社会大环境、大背景下,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勤于思考新闻就在身边勤于思考,主要是要求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
常怀“三心”践行“四向四做”

常怀“三心”践行“四向四做”作者:汪国梁来源:《新闻世界》2017年第12期习近平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对新闻舆论工作地位作用作出新概括,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追求作出新论述。
特别是“四向四做”新要求,为新闻工作者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履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的科学指南。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深入学习了总书记“11·7”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向四做”新要求,认为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需常怀“三心”。
永葆忠心明辨是非党性原則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站稳立场、把好导向,在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上不能有半点含糊。
对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舆论导向,习总书记在“11·7”重要讲话中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贯彻这些要求,就必须始终怀有一颗对党忠诚的心,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引导人们分清对错、好坏、善恶、美丑,努力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首先是要勤于学习。
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对报道领域内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精神,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只有深化对时代主题和经济社会等领域发展大势的认识,增强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不断接近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让思想政治的根基更加牢固,不会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表象中迷失方向,不会陷入“人云亦云”的境地。
其次是善于发声。
任何历史时期都存在主流舆论与负面声音的较量。
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要主动冲到真理与谬误、是与非交锋的最前线,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让党的声音、主流的观点、正确的主张时刻保持压倒性优势。
修炼匠心精益求精履职尽责、践行使命,不是光喊口号、表态度,做得怎么样,关键还是看业务能力。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正确新闻志向,提高业务水平,勇于改进创新,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锤炼“四力”之良策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锤炼“四力”之良策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工作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多元化、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的新闻生产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锤炼“四力”已成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良策。
“四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四种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融媒体时代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也是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
首先是思维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需要有更加开阔、敏锐的思维,能够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做出准确、深度的判断和分析。
思维能力不仅仅是逻辑推理,更要有跨界、立体的思考模式。
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准确洞察时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规律,形成发散性、批判性思维,不断提高自己的调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创新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形态的多样化和信息的立体化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
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报道,还有视频、音频、图像等多种形式。
新闻工作者需要善于寻找和利用新的传播平台,发掘新的报道形式和观点,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产品。
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需要在新闻生产流程、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新闻工作的效率和品质。
再次是表达能力。
融媒体时代,新闻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更加丰富、生动、清晰的表达能力。
无论是文字、图片、视频还是语音,新闻工作者都需要具备深入浅出的表达能力,让信息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表达能力不仅限于新闻报道,还包括对新闻现象的评论和解读,以及对重大事件的独到分析,新闻工作者需要通过自己的表达能力对读者进行引导和启发,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是团队合作能力。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需要与各种专业人才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新闻报道和制作。
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包括与编辑部、摄影师、设计师、程序员等专业人员的合作,以及与其他媒体机构、公关公司、政府部门等的合作。
如何在平凡工作中挖掘好新闻

如何在平凡工作中挖掘好新闻摘要基层记者由于受区域的局限,获得重大的新闻线索的机会极少。
本文就如何在平凡工作中发现好的新闻线索进行了阐述。
从身边平凡的人和事中挖掘好的新闻线索,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关键词基层记者;新闻线索;好新闻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020-01提到好新闻,人们就会想到重大的十分典型的新闻事件,写这类新闻固然容易获奖,但新闻源头较为狭窄,对于基层新闻记者又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基层记者的好新闻均挖掘自工作生活中,来自身边平凡的人和事。
由于受区域的局限,基层记者常为写不出喜闻乐见的新闻而苦恼,在我们身边,也不可能每天都有被称之为好新闻的事件发生,但好新闻又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也是事实。
关键是记者要注意从日常工作中发现、挖掘好新闻。
要想获取有价值的新闻材料,记者必须深入第一线去寻觅捕捉,要善于动脑,增强对新闻的认识和判断的敏锐性。
勤于动脑,对于及时、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至关重要。
在日常工作中,我十分注重发现和寻找有价值的好新闻。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4年8月份中旬,我到家乡看望亲人,在村边看到有几个法官拿着皮尺在田间地头量来量去,我非常好奇:怎么法官还需要在田里办案呀!于是就满怀好奇地去探询,一打听,果然法官们在办案。
原来,农村在土地二轮延包过程中,农民们在承包的耕地的界线上会出现一些纠纷,就上法院打起了官司,为了公平公正及时处理这类涉农纠纷,区法院的法官们就在田间地头边测量边断案,这样做既保证了公正断案,为农民节约了时间,还能有效地化解涉农纠纷,保证农村的稳定,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立时,新闻记者的敏锐性告诉我,这个事件将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好新闻。
事后经过在农村和法院的多次采访,采写出了一篇名为《“三步曲”化解涉农纠纷》的广播通讯稿,并且很快被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播发,该稿当年先后评为武汉广播电台专题栏目《城乡经纬》优秀作品一等奖、武汉新闻奖广播类一等奖、湖北省新闻奖广播类三等奖。
一线记者的新闻敏锐性与采访技巧

一线记者的新闻敏锐性与采访技巧一、新闻敏锐性新闻敏锐性是一线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只有具备敏锐的新闻观察力和洞察力,才能在众多新闻事件中快速识别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新闻敏锐性的培养需要记者具备以下几点:1.广泛的知识储备。
一线记者需要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在新闻事件中快速找到关键点。
2.熟悉社会现象和民生热点。
社会变化和民生问题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之一。
记者需要关注社会现象的变化,时刻保持对民生热点问题的关注,以便能够细致入微地发掘其中的新闻价值。
3.良好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一线记者需要具备观察并分析新闻事件的能力,例如对人物的表情、动作以及言行举止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从中发现新闻的蛛丝马迹。
4.快速反应能力。
新闻敏锐性意味着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并迅速行动。
一线记者需要对消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同时具备跟进新闻事件的能力。
二、采访技巧在获得新闻线索之后,一线记者需要展示出一定的采访技巧,以获得准确和有价值的信息。
1.提前调查和准备。
在进行采访之前,记者需要对被采访者或事件做一定的调查和准备。
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和相关信息,可以让记者更加熟悉被采访者,有助于展开有效的对话。
对于事件的了解也能够让记者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
2.善于倾听和引导。
一位优秀的一线记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倾听技巧。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倾听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意见,并善于引导对话,引发被采访者深入的思考和回答。
通过倾听和引导,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
3.注意观察和交流细节。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对被采访者的表情、语言和语气进行仔细观察。
记者需要细心聆听并记录被采访者的言语和回答,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保持专业和客观。
一线记者需要保持专业和客观的态度。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尽量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的干扰,以保证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一线记者的新闻敏锐性和采访技巧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谈谈怎样获取新闻线索

谈谈怎样获取新闻线索一般来讲,新闻一方面来自政府部门的各种公开信息、统计数据和各行业发展、经济运行情况;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的各种动态消息、突发事件、新鲜有趣的事物及事件、群众最关心的话题等等。
这就是人们平常说的社会新闻,也可以说是老百姓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新闻。
新闻捕捉,就是要找到新闻的线索。
要想写出一篇好的稿件,前提是善于捕捉和发现新闻线索。
一、什么是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发生的讯息或信号,是新闻敏感的捕捉对象,也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出发点。
新闻线索是介入新闻报道的前提,它能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这样一些大致的方面和范围。
新闻线索通常比较简略,完整性差。
它一般没有过程,没有细节,或者有头无尾,或者有尾无头。
新闻有五个要素,分别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但是新闻线索从新闻要素来看,残缺不全,比如:各学校的工作总结,汇报材料上列举了一些成绩、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有的一笔带过,材料并不具体,这就需要有心人顺藤摸瓜,深入了解,进一步去发现、了解全部新闻事实。
二、新闻线索的来源怎样捕捉新闻线索呢?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新闻线索也同样如此,“处处留心皆新闻”。
大多数新闻靠记者自己去捕捉,通过自己的新闻敏感,可以找到好多新闻的线索。
1、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对记者的一种职业要求和必备的品质。
记者在工作中了解或接触到许多新近发生的或变动的客观事实,到底是否构成新闻,是否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这条新闻是不是会引起在多数人的关注、兴趣甚至震动,以及从什么角度入手,使这条新闻收到更大的效果等等。
这些都是要靠新闻敏感来解决。
新闻敏感不是天生的聪明,也不是凭一时的灵感,是靠不断从新闻实践中积累经验而来的。
新闻敏感首先是一种政治敏感。
培养新闻敏感,必须要有政治素养,这要靠多读书、多看报、多关心国内国际大事。
知识面广的人,往往思路开阔,头脑敏捷,对新闻的捕捉能力很强。
因此,记者要对各方面的情况要掌握得更多,线索、事例要了解得细致。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得体会范文3篇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在任何的一段经历或者一段工作中都会去的不错的成果。
思考是人类最典雅的艺术。
今天为您精心设计了挑选几篇关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一起学习吧!希望的替整理必须对你有帮助!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心得体会一一、充分认识开展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非常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体现,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的执政基础、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汇聚军事力量群众创造力力量的现实需要。
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是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和举措。
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战斗任务开展和突出问题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乐观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是总书记明确指出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创造性任务。
这一目标任务,回应了人民群众期待,切中了作风建设要害,抓住了教育工作实践活动关键。
“四风”问题,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目前党风建设最突出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有普遍性,又有针对性,可以我们高度重视,深刻自省,从工作认识、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三、立足根本,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敏于观察,与时俱进,树立为学生相关服务的思想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青年商会遇到学生厌学、迟到、逃课等的问题,以前对于学生所表现出的这种种这些行为,心里总有一些抱怨情绪,有时候难免会有浮躁、懈怠心理。
经过这段时间观看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消极情绪,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更新了自己的工作认识,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态度。
“敏于观察”,就是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敏于理解学生的生命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新闻座谈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参与这次新闻座谈交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已经成为连接社会、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渠道。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首先,我想谈谈新闻工作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肩负着记录时代、传播真理、服务人民的崇高使命。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其次,关于新闻采编的实践与创新。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善于发现和挖掘新闻线索,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报道。
同时,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方式,拓宽新闻传播渠道,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以下是我对新闻采编实践的几点建议:1. 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
我们要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严守新闻宣传纪律,确保新闻报道的导向正确。
2. 深入基层,贴近群众。
我们要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把群众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切实为群众服务。
3. 提高新闻素养,提升报道质量。
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善于运用多种手法进行新闻报道,努力提升报道质量。
4. 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
我们要积极探索新媒体传播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拓宽新闻传播渠道,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再次,关于新闻舆论引导。
在新闻舆论引导方面,我们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
最后,我想谈谈新闻队伍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新闻队伍。
总之,新闻工作任重道远。
让我们携手共进,不断提高新闻传播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谢大家!。
新闻写作要做到“三个善于”

新闻写作要做到“三个善于”我喜爱新闻写作,它是我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的许多青春时光都献给了它。
作为一名通讯员,我认为要写好新闻稿件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坚持“三个善于”:善于学习提升自我。
新闻报道有一套规范的规则要求,基层通讯员必须加强新闻业务学习,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章法,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事件的闪光点,找准报道的契入点,避免不知如何下笔的尴尬。
通讯员平时要加强对相关报纸的学习,仔细研读每一篇新闻稿件,了解每份报纸的风格,明确报道的重点。
通讯员平时还要加强对上级文件的学习,这样就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了。
在学习各种文件时,通讯员不能像一般职工那样仅仅了解文件内容,而要有一双慧眼,从文件中搜索出有用的信息,结合本车间、本班组的实际,寻找写作的灵感,写出有“地气”的稿件。
善于发现周围职工的“好”。
我在南京东车辆段徐州下行运用车间工作,身边的列检职工每天风里来、雨里去。
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一直感动着我,促使我拿起笔,原生态地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带着读者走进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世界,探索他们的心路历程。
他们是平凡人,但写出他们不平凡的思想、精神和价值,是我们通讯员的责任。
从《赵杰:认真检车的女动态检车员》到《徐歌:手握鼠标幸福检车》,再到《张松:“电脑专家”美名扬》,我采写出一个个基层职工的精彩人生,描绘出铁路职工的花样年华,并用别人的精彩提升自我,为自己的新闻报道梦想添光彩。
善于抓住基层工作的“热点”。
安全生产是铁路永恒的主题。
作为一名通讯员,我有责任将现场最火热的生产场面报道出来,将基层车间和班组先进的管理经验刊发在报纸上与他人共享,将基层职工的幸福感抒发出来。
我积极与报社编辑进行沟通,接受一个个采访报道任务,尽最大努力将稿件写得满意。
我主动向本段党群办公室的老师请教,倾听他们对稿件的修改意见,提高自己的采访报道水平。
我还经常与车间管理人员交流,号准基层安全生产的脉搏,从《闫书记测体温》到《车间信息管理系统让班组长告别日志本》,再到《营销功臣也需奖励》……我的报道让来自最基层的声音传得更远。
如何有效发现生活中的新闻线索

如何有效发现生活中的新闻线索论文摘要: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很多记者都有这样的感受,苦于没有新闻或很难发现,没有东西可以采拍编写。
其实不然,只要你具有一双千里眼,一双顺风耳,新闻线索就会跃然出现在你的面前。
新闻线索是能够体现某种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是一种具有信号特征的不完整的信息。
这种线索往往比较简略,甚至一鳞半爪,要素不全,零零散散。
寻找新闻线索是记者采访活动的开始,之后依据线索提示,找到采访对象进行采访,了解全部事实过程,最后写成新闻报道。
新闻线索,需要记者自己去发现,去寻找,生活中的任何一小点,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线索,可以说新闻线索无处不在,等着有心人去发现去挖掘。
报道和采写独家新闻,是任何新闻记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独家新闻从何而来?从新闻线索中来。
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走出新闻采访的第一步。
关键词:发掘渠道敏感性出发点无处不在论文正文:一、新闻线索及其特点新闻线索是能够体现某种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是一种具有信号特征的不完整的信息。
这种线索往往比较简略,甚至一鳞半爪,要素不全,零零散散。
新闻线索首先告诉记者哪里有新闻,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具有较强的时间性,稍纵即逝。
其次线索是一个简单而又不完整的信号,需要记者去发现去挖掘,具有简略、概括、片段性的特点。
第三,发现新闻线索要求记者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与新闻价值观念。
是属于记者直观感觉的东西。
二、新闻线索对记者采访的作用第一,能触发记者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是记者采访活动的开始,之后依据线索提示,找到采访对象进行采访,了解全部事实过程,最后写成新闻报道。
第二,能确定采访的方向,新闻线索需要记者自己去寻找。
如果大家都人云亦云,别人报什么,我也报什么,则毫无优势可言。
只有根据线索,明确采访的方向,快人一步,才能采写出具有独家性的新闻报道。
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取制胜的先机。
第三,减少采访的盲目性,一旦记者找到了新闻线索,就可以及时理清采访思路,拟定采访大纲,然后按计划进行采访,防止四处寻新闻找新闻的事情发生。
善于发现 在采访中“掏”得好新闻

记者 的天职是 不断发现 , 只有如此 , 能使新 闻源 源涌 出。 才
而 发 现 就要 用 心 , 即要 有 新 闻敏 感 。 所谓新 闻敏感 , 指人对事 物 、 是 事件 , 否有新 闻价值 的判 是 断能力 和捕捉能力 。记者这种 职业 的能力应 该说都是从 实践 中 不 断 培 养锻 炼 出来 的 。 那 么 ,新闻记者在 日常工 作 中,如何 发现并能够在 采访 中 “ 得好新 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 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 掏”
3 要 善 于从 平 常 的 生活 中发现 不 寻 常 的点 , 以此 “ ” 掏 得 有 价值 、 分量 的好 新 闻 有
记者要 求有较高 的政策水平 、 理论水 平和分析能力 , 能够从 事物外在 的现象 中发现不平常 的东西 。近年来 , 国家号 召大学 生 到 乡村就任村官 , 泽州县每年都有一批大学生来 到的偏远 的农村
领 导 的一 致 称赞 。 ・
1 要善 于从 突发 事件 中发现 新 闻
突 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 造成或者可 能造成严重社 会危害 , 需要采 取应 急处置措施予 以应对 的 自然灾害 、 事故灾难 、 公共 卫
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首先 , 当记者发现或得知某 地发生突发 事件后 , 能够立 即判 断 出新 闻价值的大小 , 有无采访报道 的必要 。这 种反应必 须是几 分钟 内做 出 , 也许是几秒钟 , 反应 的快慢 也就表 明了新 闻敏感 的 强弱 。 记得 2 0 0 4年春 , 在下 乡返 回的路上 , 车行 至市 区人 民广 场 ,
2 善 于倾 听 , 对 比 中发现 新 闻 从
人们 常说 , 比较才有 鉴别 , 闻的价值 有很多是从 比较 中 有 新 得 出来 的 。 当记者最初接触一个采访素材时 , 它的背景材料一无所知 对 时, 就要 善于聆听当事人的介绍 , 比较 中鉴别它 的新 闻价值。 在 如
探讨机关单位通讯员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探讨机关单位通讯员如何发现新闻线索作者:王建燕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20年第06期摘要: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的出现,要求媒体通讯员在宣传报道的时候更加用心,不断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本文就机关单位通讯员如何发现新闻线索作初浅分析。
关键词:通讯员;新闻;宣传报道一、新闻嗅觉新闻的嗅觉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锐性。
新闻就是要“新”。
一个“新”字突出了新闻的时效性,如果新闻工作者缺乏新闻敏锐性,当—件事发生的时候意识不到它的宣传价值,等到这件事过去了才醒悟过来已经是新闻变“旧新”。
机关单位通讯员往往有“新闻”变“旧闻”的类似经历,可说就是缺乏“新闻嗅觉”和“第六感官”,要么是没有第一时间察觉到新闻已经发生;要么是因为把新闻当成工作信息或者工作总结上报不及时。
二、养成灵敏的新闻嗅觉提高“新闻嗅觉”和“第六感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新闻。
目前,一般所指的新闻“就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要以事实为依据,在写作上应做到新、快、短、活。
机关单位通讯员写得最多的大概就是会议简报和工作总结,大多数通讯员把会议简报和工作总结当作新闻稿上报到宣传部门,敷衍的表面现象下其实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新闻。
新闻要有代表性、重要性、显著性。
代表性是指用新闻来反映的时候一定要是本单位最突出的工作经验或亮点,是其它单位所没有的,能够推动工作开展或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比如说,各乡镇每年都要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乡镇的很多通讯员都会以《我乡(镇)召開人民代表大会》为题,拟定一篇大会什么时候召开,有些什么人参加,会议有些什么议程等。
各个乡镇都在召开人代会,这样的事就可以归为常规工作,没有代表性的常规工作不等于新闻。
重要性是指用新闻来反映的事实对国计民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影响越大新闻价值就越大。
比如说,某乡镇高度关注民生,决定把全乡范围内所有村组公路都硬化成水泥路面,改善群众出行难的状况。
2022《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悟

2022《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悟2022《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悟(五篇)2022年“大讲堂”主题突出时代特征,再次邀请一批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走进演播室,讲述与时代同向同行、立足国情民情的新闻实践,分享关于新时代记者使命与担当的感悟思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2《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悟,希望大家喜欢!2022《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观后感悟篇1心中有温度,笔下有力量2012年8月,我和家人经由雅西高速自驾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行驶在这条海拔落差近1600米的“云端上的高速公路”时,我的心情溢于言表。
那时的我又怎么会想到,就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悬崖村)的村民,他们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梯,才能走向外面世界。
当我的心情伴随着“云端天路,雅西之最”而腾飞时,他们却不得不面对悬崖峭壁和万丈深渊。
悬崖村村民可能不会想到,在2020年5月,全村搬迁至了昭觉县城的新家,通过发展脐橙、核桃、青花椒等种植业以及旅游产业,人均收入达到9000多元,是5年前的近5倍。
对村民来说,这不仅是从山上到县城,而是彻底告别了这面悬崖和此前的生活。
这一切,可以追溯到2015年。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议。
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个重要的信息,立马组织全国记者站做了一个名为“军令状”的策划。
接到报道任务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总站副召集人朱兴建和同事便立刻前往基层进行调研,选择哪里作为脱贫攻坚报道起点和引爆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经过多方调研、认真发现、仔细观察,记者靠着精准的眼力和敏锐的判断力,瞄准了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的阿土列尔村。
为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记者踏上前往目的地的道路。
800多米的悬崖,5个多小时的攀爬,终于到达悬崖村,而这样的路,悬崖村村民走了无数次。
此后的三个月,记者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获取到了非常宝贵的直接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新闻就在身边
月日至月日,我有幸参加了宣传报道骨干培训班。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聆听了来自中央和省级媒体的14位老师的精彩授课,这也是我第三次参加宣传报道培训班。
回顾三次培训的经历,尤其是总结此次培训班的收获,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只要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新闻就在身边。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借用罗丹的这句名言,我认为:生活中不缺乏新闻,而是缺乏发现新闻的眼睛。
可以说,新闻就存在于你我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认真的去寻找。
善于发现新闻就在身边
以前总是认为边检站的新闻点少,只有千篇一律的勤务工作,缺乏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基于这一错误认识,总感觉身边没有新闻可写,加上自身文字基础比较薄,不知道怎么去写,怎么去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以及自身想法见诸笔端。
提起笔来,总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写起。
在此次培训中,授课老师们结合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和心得体会,运用大量贴近事实的材料、生动的例子,从新闻标题的制作,到写作角度的选择、结构的安排,以及投稿、提高稿件采稿率等方面向我们倾囊相授,让我感触颇深。
善于发现身边的人。
对于我们来说,身边的人是最熟悉的,正是因为这种熟悉才麻痹了我们的思想,模糊了我们的
视线。
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他们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善于发现,将这些点写出来就会是一篇活灵活现的新闻稿件。
善于发现身边的事。
对于我们来说,已经熟悉了身边发生的一切,总是感觉这些事情是再普通不过了,但是对于外界来说,部队生活是非常神秘的,部队内部的事情非常具有吸引力。
因此,在保密的前提下,将这些事记录下来,就会使一篇具有特点的稿件。
善于将工作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发现新闻点。
作为一名普通的通讯员,在撰写新闻报道时,总是有一种本位思想,就是要始终把自身主业放置于突出的位置,作为报道的中心。
其实,我们可以讲工作融入到地方社会大环境、大背景下,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
勤于思考新闻就在身边
勤于思考,主要是要求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
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新闻报道的价值,例如同样完成一篇关于宣传报道培训班的稿件,我们可以平铺直叙,记述何时何地由谁组织了一期宣传报道培训班,培训班的内容是哪些。
换个角度讲,在简单叙述培训班基本情况后,我们可以重点讲述培训班的特点或者重点宣传培训班取得的成果,这样就把同一个事实分别转化了三个角度讲述,可以说思考角度的不同,其中蕴含的新闻价值也是不一样的。
勤于思考,主要是要求我们善于分析不同媒体的用稿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现在的媒体以载体分主要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形式,以内容分还有法制新闻、突发事件新闻、典型事迹新闻等多种形式,就是同一份报纸,不同版面报道主题也有不同,这些不同就决定着对稿件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的。
这种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及时的关注不同媒体的用稿需求,要认真思考不同媒体的用稿特点。
同样一份稿件,投向不同的媒体要适当的调整修改,这一才能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稿件的命中率。
勤于思考,主要是要求我们要善于策划。
通过学习,我充分的认识到策划对于新闻的重要性,个人认为好的策划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以妇女节为例,
勤于思考,对于写作方面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确写什么,最终突出什么样的内容。
其次根据手中素材的价值,选好一个主题,找准一个切入点。
第三是为了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写作形式和技巧。
新闻写作时应当找好触动心灵的角度,应该抓住事件感动人的新闻细节,找准一个切入口,不断的延伸思考。
既要讲究新颖,也要尊重事实。
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要培养新闻的敏感性,应当养成“三靠”(靠积累、靠思考、靠比较)和“三勤”(眼勤、嘴勤、腿勤)。
五天紧张而有序的学习,我受益非浅,从另一个角度尽观自己的不足,对我来说是一种进步。
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多到现场去看、去观察,努力把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写出来。
我相信,就这样在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自己在新闻写作方面会有所提高。